按摩手法力度很关键讲解按摩手法用力技巧

合集下载

推拿用力技巧 PPT课件

推拿用力技巧 PPT课件
如何提高推拿的疗效
用最小的力达到最好的效果
手法
一旦临证,机触于外, 巧生于内,手随心转, 法从手出。…法之所施 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 为手法也。 《:一方面指手法的操作必须具有一定的节律性, 不可时快时慢;另一方面指手法的作用力在一般情 况下保持相对稳定,不可忽轻忽重。 柔和:是指手法操作应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刚中有柔,刚柔相济。 持久:是指手法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和操 作规范,持久操作足够时间而不变形,保持动作的 连贯性。 有力:是指手法必须具备一定力量、功力和技巧力。 渗透:是指手法作用的最终效果不能局限于体表, 而要达到组织深处的筋脉、骨肉、功力达到脏腑。
施术频率

从手法频率快慢而言,操作频率快则为 “泻”,慢则为“补”,是谓“急摩为泻, 缓摩为补”。
循经补泻
循经补泻
循经推拿有得气感强和便于寻找反应点两大
优点,得气感愈强则疗效愈佳。从手法补泻 角度而言,基于经络循行方向,顺经络循行 方向部位的手法操作为“补”,逆经为 “泻”。是谓“顺经为补,逆经为泻”。
手法补泻
《内经》云:“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补,
即补人体正气之不足;泻,即泻邪气之有余。 推拿的补泻,是指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 医者运用一定的手法,以一定的力量、幅度、 方向,在一定的部位、穴位,加以一定的时 间,使机体发生一定的变化,以影响神经的 传导,改变人体的神经及神经体液调节作用, 从而达到促进某一脏腑功能或抑制某一脏腑 功能的作用。
(一)运用规范的手法动作
(二)采取正确的身体姿势
(三)技术娴熟,双手操作
3.精神集中
提高推拿疗效的方法
扶正祛邪,祛邪不伤正。
1.力(手法) 2.部位(诊断)

按摩推拿法用力技巧

按摩推拿法用力技巧

按摩推拿法用力技巧近现代,始从两方面论述,提出"均匀、柔和、持久、有力、深透"的十字原则。

"均匀、柔和"指出了手法柔性的一面,"有力、深透"表达了刚性的一面,持久则是在刚柔相济基础上达到高层次的功力。

十字原则言简意赅,然仍言犹未尽。

2 柔性的力学剖析柔,即"柔和,温和而不强烈"。

柔力并非软弱无力,即使最轻柔的手法,也要求"轻而不浮";柔也不等同于"轻",柔和的手法有轻也有重,轻者如抚法、摩法,徐缓而不带动皮下组织;重者如揉法,着力深沉而缓和,带动皮下组织。

我们认为,柔力可能与以下多种因素有关:①施力的均匀性:与柔力相对的用力称为蛮力、暴力,蛮力生硬古板,暴力更是突然施力,速度快而有较大的加速度。

手法忽快忽慢、忽轻忽重,动作前后衔接不灵活,此即所谓生硬古板(蛮力);*作中有明显的跳动感,手法常带有突然的成份,此即所谓暴力施术。

相反,*作快慢有序、前后均匀一致、前后动作之间的衔接如天衣无缝,此即为均匀的柔力。

②施力线路的弧形、施力的弹性:如揉法的旋转摆动,拍法、叩法所要求的手腕的弹性力量,是这些手法产生柔力的力学因素。

③*作速度的徐缓:从力学角度而言,手法的均匀即是保持相对匀速。

适当采用较慢速度* 作,容易保持这种相对匀速,而不致出现"急刹车"现象,从而易于达到均匀的要求。

故术语常有"轻柔缓和"、"深沉而缓和"、"徐缓柔和"之说。

此外,速度过快也易致患者产生瞬间应力性肌肉紧张(另文详述),不利于受术部位的放松,从而降低柔的程度。

④作用力的面积的分散:从力学上看,面积大,则压强小。

如,同为摆动类手法,作用面积较大的髆法偏柔,作用于点上的一指禅推法则不及。

⑤施力的轻巧、作用部位的表浅:做为摩法的一种演化,抚法用力更轻、作用更浅,因而属于比摩更柔手法。

推拿手法中摩法的技术要领

推拿手法中摩法的技术要领

推拿手法中摩法的技术要领
一、推法:推法是用手指或者手掌在施术部位上做前后、左右推动的手法,也可用指在穴位或某一固定点吸定而向前推动。

推法分为拇指平推法、掌推法等几种。

(1)拇指平推法:拇指指腹接触于皮肤,做定向推动,向前向下时拇指着力,回收时拇指指间关节微屈,其余手指不用力。

频率一般为60-120次/分,速度由慢而快,力量由浅入深。

多用于头、背及肩部。

(2)掌推法:将手掌平放在施术部位,方向为从肢体远端推向肢体近端。

推法为单向运动,不可以来回推动。

掌推法多用于肌肉较丰厚的部位,如背部、腹部等。

二、按法:按法是用指、手掌或肘在患病部位上用力按压的一种方法。

力量由轻而重。

按压深度,浅可达皮肤、皮下组织;深可达关节、骨骼等。

如需要重按,可双手重叠按压。

三、摩法:摩法是用手指或手掌在施术部位做回旋性摩动。

摩法作用力温和而浅。

根据病情需要来确定摩法的频率,一般慢则30-60次/分,快则100-200次/分。

既可以单手摩又可以双手摩。

推拿操作要点

推拿操作要点

推拿操作要点
以下是 6 条关于推拿操作要点:
1. 推拿的力度可太重要啦!就像做饭放盐一样,得恰到好处。

你想啊,太重了就像盐放多了,齁得慌,客人会不舒服;太轻了又像没放盐,没效果呀!比如给人按肩膀,得根据客人的反馈来调整,既不能轻飘飘没感觉,也不能使劲按得人龇牙咧嘴,对吧?
2. 推拿的节奏那也得把握好呀!就跟唱歌似的,要有韵律。

一会儿快一会儿慢可不行,得有个稳定的节奏。

比如说给腿部推拿,匀速地从上到下,让人感觉像是享受一场有节奏的按摩音乐会呢!难道不是吗?
3. 找准穴位,这可是推拿的关键哟!好比打靶要瞄准靶心。

咱不能瞎按一气呀!像按太阳穴,那位置多精确呀,就在那儿揉按,才能达到舒缓的效果。

要是按错地方,那不就白费劲了嘛!是不是这个理?
4. 推拿的顺序也不能乱呀!就像搭积木,得一步一步来。

先放松哪,后重点关照哪,都得心里有数。

你看如果先在背上一顿猛操作,再去按四肢,那感觉多奇怪呀。

先整体放松,再局部加强,这才合理嘛,大家说对不?
5. 别忘了跟客人沟通呀!他们的感受最重要啦!这就像好朋友聊天一样,随时问问他们力度合不合适呀,哪里还需要多按按呀。

比如客人说脖子酸,那咱就重点在脖子那下功夫呀。

这样才能让客人满意,对不对呀?
6. 自己的状态也得调整好呀!要是咱自己都没精神,还怎么给人家好好推拿呢。

就好像上战场,自己得先精神饱满呀。

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体力,才能给客人提供最棒的推拿服务呀!总之,推拿可真是个技术活和细心活呀!。

按摩手法的三大技巧

按摩手法的三大技巧

按摩手法的三大技巧按摩有哪些道理,按摩手法应该怎么做?按摩也需要手感,把握好力度很重要摆动类手法操作时,既要保持一定的压力,又要进行连续的摆动。

产生压力要用劲,连续的摆动,则需要各关节的灵活放松。

按摩手法的技巧1、手感训练手感是按摩医生的基本功之一,《医宗金鉴》把“摸法”列为伤科八法之首,可见其重要性。

摸法是用手指触摸机体,用以诊察疾病的方法。

靠手察觉机体的异常变化,故要求术者要有比较灵敏的手部感觉。

在成套手法练习时,必须针对性地加强手感训练。

对此,不要有神秘感,只要细心体会,反复比较,并相信自己的感觉,就肯定会有所收获。

手感训练时,首先应注意感知各部正常的形态、功能、骨性标志以及肌肉、肌艘等软组织的弹性和张力,做到心中有数。

只有掌握了正常的情况,才能在临床上对异常的情况有所比较和鉴别。

其次,还要在以上基础上,尽力找出异常的阳性反应物。

即使是正常人,只要认真检查,也能找出程度不同的阳性反应物,如硬结、剥离感等,这些阳性反应物多是压痛明显处,也是主要的病变部位。

同时,又是按摩的关键部位。

古人有“以痛为俞”的说法,即以压痛明显处定为腑穴,进行手法操作。

加强手感训练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今后的按卑临床工作将大有益处。

按摩手法的技巧2、力度掌握力度掌握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

手法用力,因人、因症、因部位而有所不同,很难用绝对数字来加以区别。

力度的掌握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一是通过询问和观察病人的反应,去掌握力度,这是初学者应用最多的方法,不论是手法练习,还是按摩临床实习阶段,都要多问和观察受术者的反应,以便及时调整手法用力;一是通过手下感觉,去调控用力的大小,这必须要通过长期的练习和临床实践,才能掌握。

但一般来说,手下空虚无阻力感时,表示用力过轻,手下感觉肌紧张,有阻力感时,表示力度适合,手下出现肌肉明显收缩时,表示用力过大。

在肌肉浅薄、骨突明显处,用力宜轻。

肌肉丰厚处,用力宜重。

我个人的体会是,我的手感到舒适,受术者也会感到舒适,我的手感到难受,受术者也会感到难受。

22推拿用力技巧

22推拿用力技巧

22推拿用力技巧我们前边说过,所谓推拿手法呢,是人类具有高度技巧性的动作。

那如果是没有技巧性的动作呢,它只能叫一个动作。

那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推拿按摩当中的用力技巧。

说到用力技巧呢,首先它是一个力。

力就要符合我们物理学中的力学原理。

我们都知道力的三要素。

是力量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那我们所有的按摩,第一要有一个压力。

就是,是否给别人做推拿按摩的第一个。

我们就看,是否接触患者。

因为一定要接触到患者的体表,我们才有可能,产生压力才有力的传递。

才有可能发生,推拿按摩。

那压力,我们的要求是要垂直于受术面。

这里所说的受术面呢,我们看起来是体表。

但是呢,我们的内心要去感受的是骨面。

因为我们说推拿的最终目标是要深透。

那你最终需要靠力量透达骨面,而且要垂直于它。

这样你才能用最小的力量来产生最大的功效。

第二个。

我们用力的时候,这个压力要尽量使用重力。

也就是我们通过移动重心,让身体的重量压上去。

因为这种力量呢,它是最节约体力的。

它用的是地球对我们的引力。

所以说是最节能环保的。

当重力不足,或者是用重力不方便的时候。

比如说我们有时候会按身体的啊,患者坐位的时候,按他的后背。

那你的重力呢,就不是这么好使。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身体往前靠的重心往前靠,也能够借助重力。

这是巧妙的借助。

另外呢,就是我们还可以用身体的大肌肉来施加压力。

就是说不好用重力的情况下,非得要用到肌肉的张力的话,那我们尽量使用大肌肉,因为我们都知道胳膊拧不过大腿,那就是大肌肉,它的特点是力量大。

然后相对小。

相对于我们小的关节,小的肌肉呢,它会更耐劳一些。

所以说我们多用大肌肉来施压。

要让我们使力量恰好透达到目标层次便可。

这个意思是告诉大家,我们要有压力,要让你尽量用可调动的更大的压力来操作。

但是不是说力量越大越好。

我们说用重力或者是大肌肉的力量,并不是需要很大。

而是需要你,你觉得轻松省力。

你用大肌肉,但你可以轻轻地去用,也比你用小肌肉,狠狠地去用,可能显得力量可能更沉稳,甚至更充足一些。

按摩手法力度很关键-讲解按摩手法用力技巧

按摩手法力度很关键-讲解按摩手法用力技巧

按摩手法力度很关键讲解按摩手法用力技巧编者按:按摩时要求按摩师把握的力度需要非常的准确,不然太轻没效果没感觉太重顾客就会感觉有疼痛感,所以按摩时按摩师对力度的把握是一个很好的判别方式。

按摩时把握手法轻重的技巧有哪些?撇开气的概念,推拿的力就是牛顿力学的力。

众所周知的牛顿力学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如何在推拿中理解应用这三要素呢?力的大小:在推拿中就是施术者所用力气的大小。

体会一下下面的操作。

用中指按压自己对侧的云门穴,第一次中等或稍弱的力度,停一下再以最大的力量按在同一个点,并保持同样的方向(角度)。

多数人在大力的按压下该侧手臂会有发麻,发热或窜痛的感觉。

(其强度与该人经络敏感程度有关);力的方向:在推拿中就是施力的角度。

试以合谷穴为例。

将一手拇指完全展开与食指成90度并与手掌在同一平面上。

定好合谷穴。

第一次用另一手拇指中等力度按向手掌侧(即与掌背平面垂直),第二次同一穴点,同样力量但按向第二掌骨的橈侧缘。

一般人会在第二次时有痠胀感向食指尖放射;力的作用点:推拿中多数与定穴有关。

以足三里为例。

取一侧足三里,按骨度分寸法,一般会定位在胫骨粗隆下端旁开当胫前肌高点处。

垂直体表并以中等力度按压然后向外侧稍移开约一厘米,当胫前肌与腓骨长肌间隙处,同样垂直体表并以同样力度按压。

多数人会感觉第二次有更明显的痠胀感,有些还会有向下放射的感觉。

[按:个人体会--推拿的定穴有时与针灸不同。

以足三里为例,如针灸时自肌腹高点进针更易取得针感.宝宝和成人的按摩手法大不同宝宝的按摩手法与成人按摩有较大的不同。

首先,宝宝的按摩力度一定要轻,以免伤害其幼嫩的血管和淋巴管,所以宝宝的按摩准确地说应该叫“抚摩”。

其次,宝宝抚摩的方向也与成人迥异。

为宝宝按摩时,按摩者的手要从宝宝的头抚摩到躯体,然后从躯体向外抚摩到四肢。

这种按摩手法与一般的成人按摩正好相反。

成人按摩是顺着体液回流的方向,有力地沿四肢向心脏移动。

尽管宝宝的按摩是按照从上往下的方向进行的,但多数的按摩动作是抚摩或轻柔的捏。

美容院手法力度总结

美容院手法力度总结

美容院手法力度总结
一、下巴口角交替按摩。

用双手的大拇指分别按在人中和下巴两处,然后交替按摩,注意交替时手掌不要离开脸部,保持服帖。

二、苹果肌提升。

用食指和中指,通过在苹果肌打圈的方式按摩,注意不要按到法令纹,以免加深法令纹。

三、鼻梁、鼻翼按摩提拉。

这边需要注意一下按摩力度,在按到眉心也就是印堂穴时,停留几秒,加重力道。

四、眼眶骨由内到外打圈,延至太阳穴提拉放松。

因为眼部肌肤比较脆弱,所以注意控制力道,以免戳到眼睛。

五、面部弹脸放松提升。

这是面部按摩最经典的手法,如果做得好,顾客会感觉特别的放松和舒适,但是也需要美容师有灵活的手指和丰富的经验。

六、下巴放松提升。

在做下巴提升动作时,需要用手掌来按摩,分别向两边提拉下颌线,拉完后再做弹脸的放松动作。

七、左右面部大提拉。

左右面部大提拉也涉及到弹脸的经典动作,用双手的手指分别在左右两侧做弹脸动作,提拉和放松脸部的肌肤。

八、眼眶往额头方向整体提升。

即用食指和中指沿着眼眶打圈,然后把肌肤提升到眉心,在眉心的印堂穴停留和按压几秒。

九、双眼八字提拉放松。

双眼八字提拉是用一只手的手掌服帖在颧骨位置,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沿着眼眶打圈,做完后再换一边。

注意按摩时手的力道,这个动作可以帮助顾客排毒、疏通经络,提拉紧致眼部肌肤,这边可以帮顾客多按摩来淡化细纹。

十、额头提拉。

用手掌服帖的带动额头的肌肤,多做几次后,双手交替放在顾客的额头按压,最后再做一套收尾的动作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摩手法力度很关键讲解按摩手法用力技巧
编者按:按摩时要求按摩师把握的力度需要非常的准确,不然太轻没效果没感觉太重顾客就会感觉有疼痛感,所以按摩时按摩师对力度的把握是一个很好的判别方式。

按摩时把握手法轻重的技巧有哪些?
撇开气的概念,推拿的力就是牛顿力学的力。

众所周知的牛顿力学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如何在推拿中理解应用这三要素呢?
力的大小:在推拿中就是施术者所用力气的大小。

体会一下下面的操作。

用中指按压自己对侧的云门穴,第一次中等或稍弱的力度,停一下再以最大的力量按在同一个点,并保持同样的方向(角度)。

多数人在大力的按压下该侧手臂会有发麻,发热或窜痛的感觉。

(其强度与该人经络敏感程度有关);
力的方向:在推拿中就是施力的角度。

试以合谷穴为例。

将一手拇指完全展开与食指成90度并与手掌在同一平面上。

定好合谷穴。

第一次用另一手拇指中等力度按向手掌侧(即与掌背平面垂直),第二次同一穴点,同样力量但按向第二掌骨的橈侧缘。

一般人会在第二次时有痠胀感向食指尖放射;
力的作用点:推拿中多数与定穴有关。

以足三里为例。

取一侧足三里,按骨度分寸法,一般会定位在胫骨粗隆下端旁开当胫前肌高点处。

垂直体表并以中等力度按压然后向外侧稍移开约一厘米,当胫前肌与腓骨长肌间隙处,同样垂直体表并以同样力度按压。

多数人会感觉第二次有更明显的痠胀感,有些还会有向下放射的感觉。

[按:个人体会--推拿的定穴有时与针灸不同。

以足三里为例,如针灸时自肌腹高点进针更易取得针感.
宝宝和成人的按摩手法大不同
宝宝的按摩手法与成人按摩有较大的不同。

首先,宝宝的按摩力度一定要轻,以免伤害其幼嫩的血管和淋巴管,所以宝宝的按摩准确地说应该叫“抚摩”。

其次,宝宝抚摩的方向也与成人迥异。

为宝宝按摩时,按摩者的手要从宝宝的头抚摩到躯体,然后从躯体向外抚摩到四肢。

这种按摩手法与一般的成人按摩正好相反。

成人按摩是顺着体液回流的方向,有力地沿四肢向心脏移动。

尽管宝宝的按摩是按照从上往下的方向进行的,但多数的按摩动作是抚摩或轻柔的捏。

捏的时候要轻,以免伤害宝宝娇嫩的血管。

捏一下,手指要滑动一下,然后再捏一下。

按摩时应把宝宝放在安全的地方。

如果你觉得在地板上进行按摩不舒服,那么把宝宝放在床上或椅子上时一定要小心,不能让他滚下来。

特别是当宝宝长到11-14周,自己会翻身时,妈妈更要当心。

按摩之前应准备好一切用品,还要预先避免突发噪音,以保持宁静的氛围。

准备活动做好后,再为自己选择一个舒适的、能长时间保持的体位。

跪姿,特别是跪坐在脚跟上,可能会损害膝盖韧带。

如果开始是这个姿势,最好在帮宝宝翻身按摩背部时变换一下姿势。

为使你的身体保持良好状态,记住按摩时身体弯曲要从臀部弯起,保持背部挺直。

腰部弯曲、身体前倾很容易使人疲劳,还可能对背部造成损伤,特别是在腰弯向一侧,做捡毛巾等动作时。

身体弯曲的同时扭腰很容易伤害背部。

保持良好的姿势,对宝宝的按摩更加有利。

按摩时,把手的位置放好后,脊柱前倾,就可以轻松自如地控制按摩的手法了。

这对宝宝和按摩者都有好处,因为采用这种姿势按摩,可以缓解按摩者局部肌肉的紧张。

怎样用按摩手法治疗颈椎病
(1)患者正坐,医者站在背后施按揉法于风府、肩中俞、肩外俞、天宗穴,能舒筋通络,使颈肩部痉挛的肌肉得以放松。

再用法于颈肩部,以斜方肌为重点,施法3~5 分钟后,医者一手扶头顶,一手施法于颈胸椎部的同时,配合颈椎屈伸被动运动3 ~5次。

接着颈及患侧肩部,配合颈椎侧屈被动运动3~5次。

最后医者一手托住健侧下颌,一手?颈肩部,配合颈椎旋转被动运动。

本法是治疗颈椎病的主要手法,其功能为舒筋通络,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使局部血液循环加速,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消除神经根炎症和水肿,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供应,改善病灶部的缺氧状态。

(2)坐位,医者立于患者后方,施拿法于风池、风府、肩井部以舒筋通络,进一步缓解
痉挛的肌肉,能经通络而行气血,使颈肩部僵硬痉挛的肌肉逐渐趋于柔软。

(3)坐位,医者立于患者侧方,一手虎口托住患者枕部,一手以肘部托住其下颌,手掌环抱其头部向上牵引,利用患者的体重对抗,使椎间隙增宽,椎间孔扩大。

(4)坐位,医者一手扶住头顶,一手托住患者下颌作抱球势,徐徐摇动颈椎,待患者肌肉放松后,突然作颈椎伸位斜扳法,往往可听到弹响声。

本法功能为滑利关节,整复错缝,扳法拉开椎间隙,突发性动作可纠正后关节错缝,增加颈椎的活动范围,同时能改变骨赘和神经根的相对位置,以减少刺激和压迫,从而缓解和消除临床症状。

总结:把握按摩手法力度轻重可以判断按摩师的手法技巧如何,所以按摩师的按摩手法可以说就是他的名片,只有按摩手法技巧好顾客才能记住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