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七版 (1)
七版教材方剂学+中医内科学方歌

方剂学方歌1.解表剂1.1 辛温解表1.麻黄汤㈠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外感风寒表实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2.桂枝汤㈠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外感风寒表虚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3.九味羌活汤㈡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4.香苏散㈡疏散风寒理气和中(理气解表)外感风寒,气郁不舒(四时瘟疫)香苏散内草陈皮,疏散风寒又理气,外感风寒兼气滞,寒热无汗胸脘痞。
(胃肠感冒)5.小青龙汤㈠解表散寒温肺化饮(止咳平喘);外寒里饮(风寒客表,水饮内停)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6.止嗽散㈡宣利肺气,疏风止咳风邪犯肺证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7.华盖散华盖麻杏紫苏子,茯苓陈草桑白皮;风寒束肺痰不爽,急宜煎服莫迟疑。
1.2 辛凉解表1.银翘散㈡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温病初起“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轻疏风热煮无过。
2.桑菊饮㈢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风温初起“辛凉轻剂”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 麻杏甘石汤㈡辛凉疏表(宣泄)清肺平喘外感风邪邪热壅肺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4.柴葛解肌汤㈢解肌清热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1.3 扶正解表1.败毒散㈡散寒祛湿益气解表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人参败毒草苓芎,柴前独羌枳桔共,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喻嘉言痢疾“逆流挽舟”)2.参苏散㈡益气解表理气化痰(止咳)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饮)参苏散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3.麻黄细辛附子汤㈣素体阳虚,外感风寒,暴哑(少阴始得,反发热脉沉)麻黄细辛附子汤,助阳解表代表方,阳虚外感风寒证,寒重热轻脉沉良。
中医内科临床现代研究进展教案

中医内科临床现代研究进展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1)教研室主任:授课人:焦安钦
中医内科临床现代研究进展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1)教研室主任:授课人:焦安钦
中医内科临床现代研究进展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1)教研室主任:授课人:焦安钦
中医内科临床现代研究进展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1)教研室主任:授课人:焦安钦
中医内科临床现代研究进展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1)教研室主任:授课人:焦安钦
中医内科临床现代研究进展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1)教研室主任:授课人:焦安钦
中医内科临床现代研究进展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1)教研室主任:授课人:焦安钦
中医内科临床现代研究进展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1)教研室主任:授课人:焦安钦
中医内科临床现代研究进展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1)教研室主任:授课人:焦安钦
中医内科临床现代研究进展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1)教研室主任:授课人:焦安钦
执笔人:焦安钦。
中医内科学(一)-1

中医内科学(一)-1(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1型题(总题数:50,分数:50.00)1.虚证泄泻的特征是:∙A.大便清稀,完谷不化,腹部喜温,腹痛肠鸣∙B.大便色黄褐而臭,泻下急迫,肛门灼热∙C.泻下腹痛,痛势急迫拒按,泻后痛减∙D.神疲肢怠,大便时溏时泻,水谷不化,进油腻之物则大便次频,腹痛不甚,喜暖喜按∙E.泄泻清稀,甚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纳呆,肢体酸痛,苔白腻,脉濡缓(分数:1.00)A.B.C.D. √E.解析:2.王某,男,37岁。
3天前晨起突然出现呕吐痰涎,脘闷不食,头眩心悸,舌苔白滑。
应诊断为何种病证:∙A.外邪犯胃型呕吐∙B.饮食停滞型呕吐∙C.痰饮内停型呕吐∙D.肝气犯胃型呕吐∙E.胃阴不足型呕吐(分数:1.00)A.B.C. √D.E.解析:3.下列哪项不属于寒湿型黄疸的主症:∙A.身目俱黄∙B.腹胀便溏∙C.神疲畏寒∙D.舌淡苔腻∙E.脉象弦滑(分数:1.00)A.B.C.D.E. √解析:4.风热感冒病人,若见烦热恶寒,少汗,咳逆气急,痰稠,声哑,可加用:∙A.桑叶、菊花∙B.黄芩、瓜蒌皮∙C.大青叶、蒲公英∙D.石膏、麻黄∙E.天花粉、南沙参(分数:1.00)A.B.C.D. √E.解析:5.郁证的形成常以何者为先:∙A.血郁∙B.热郁∙C.痰郁∙D.食郁∙E.气郁(分数:1.00)A.B.C.D.E. √解析:6.湿热入络所致的痉证,宜选用:∙A.羌活胜湿汤∙B.葛根汤∙C.三仁汤∙D.大定风珠∙E.以上都不是(分数:1.00)A.B.C. √D.E.解析:7.关格的病机多表现为:∙A.热证∙B.脾肾心肝同病∙C.实证∙D.心肝肾同病∙E.以上都不是(分数:1.00)A.B. √C.D.E.解析:8.温病邪热,内传营血,热盛动风,症见壮热头痛,神志昏迷,口噤抽搐,角弓反张,舌质红绛,苔黄燥,脉弦数。
宜选用:∙A.增液承气汤∙B.羚羊钩藤汤∙C.镇肝熄风汤∙D.白虎加入参汤∙E.以上都不是(分数:1.00)A.B. √C.D.E.解析:9."感冒"一词最早见于:∙A.《素问》∙B.《伤寒论》∙C.《仁斋直指方》∙D.《诸病源候论》∙E.《丹溪心法》(分数:1.00)A.B.C. √D.E.解析:10.虚证不寐的主要病机是:∙A.阴血不足∙B.阳气不足∙C.津液亏耗∙D.脾气虚弱∙E.肝郁脾虚(分数:1.00)A. √B.C.D.E.解析:11.中风中经络之肝肾阴虚、风阳上扰证宜选用:∙A.天麻钩藤饮∙B.半夏白术天麻汤∙C.镇肝熄风汤∙D.地黄饮子∙E.大定风珠(分数:1.00)A.B.C. √D.E.解析:12."胀病亦不外水裹、气结、血瘀"之说出自:∙A.《丹溪心法》∙B.《医门法律》∙C.《医宗必读》∙D.《景岳全书》∙E.《医碥》(分数:1.00)A.B. √C.D.E.解析:13.下列哪项不是实喘特征:∙A.呼吸深长有余,以呼出为快∙B.少有痰鸣咳嗽∙C.气粗声高∙D.因于外感者,发病骤急,病程短,多有表证∙E.因于内伤者,反复发作,外无表证(分数:1.00)A.B. √C.D.E.解析:14.脾肾亏虚而有内热的关格病人,若出现尿少甚而小便不通,可加用:∙A.二妙丸∙B.滋肾通关丸∙C.八味肾气丸∙D.知柏地黄丸∙E.降氮汤(分数:1.00)A.B. √C.D.E.解析:15.肺痈初期治法为:∙A.养阴补肺∙B.清热解毒∙C.排脓解毒∙D.清肺解表∙E.清肺化瘀消痈(分数:1.00)A.B.C.D. √E.解析:16.感冒主因为:∙A.感受触冒风邪∙B.肺卫调节功能失常∙C.生活起居失常,寒温失调∙D.过度劳累,而致肌腠不密∙E.体质偏弱,卫表不固(分数:1.00)A. √B.C.D.E.解析:17.痰浊中阻型眩晕的证候特点是:∙A.眩晕头重如裹∙B.眩晕头重如蒙∙C.眩晕耳鸣,头痛且胀∙D.眩晕头重∙E.眩晕动则加剧(分数:1.00)A.B. √C.D.E.解析:18.患者腹大胀满不舒,早宽暮急,面色苍黄,脘闷纳呆,神倦怯寒,四末不温,尿少不利,舌淡胖而紫,脉沉弦无力,其证候为:∙A.寒湿困脾∙B.脾虚湿困∙C.气滞湿阻∙D.脾胃虚弱∙E.脾肾阳虚(分数:1.00)A.B.C.D.E. √解析:19.患者胃脘胀闷,攻撑作痛,脘痛连胁,嗳气频繁,大便不畅,舌苔薄,脉沉弦,治疗应首选:∙A.丹参饮∙B.柴胡疏肝散∙C.金铃子散∙D.化肝煎∙E.失笑散(分数:1.00)A.B. √C.D.E.解析:20.不寐的病机特点为:∙A.阳盛阴衰,阴阳失调∙B.阴盛阳衰,阴阳失调∙C.胃气不和,夜卧不安∙D.阳不交阴,心肾不交∙E.心脾两虚,血不养神(分数:1.00)A. √B.C.D.E.解析:21.中风病中经络,络脉空虚,风邪入中的治法是:∙A.祛风通络,养血和营∙B.育阴潜阳,镇肝熄风∙C.辛凉开窍,清肝熄风∙D.辛温开窍,豁痰熄风∙E.益气回阳,扶正固脱(分数:1.00)A. √B.C.D.E.解析:22.下列哪项非属眩晕治本之法:∙A.健脾∙B.养血∙C.益肾∙D.养肝∙E.潜阳(分数:1.00)A.B.C.D.E. √解析:23.眩晕的病因,除下列哪项皆是:∙A.肝阳上亢∙B.气血亏虚∙C.肾精不足∙D.痰浊中阻∙E.瘀血阻络(分数:1.00)A.B.C.D.E. √解析:24.黄疸早期治疗当祛邪以消除病源,通过除下列哪项之外的治法,给邪以出路:∙A.清热∙B.利湿∙C.通下∙D.解毒∙E.温化(分数:1.00)A.B.C.D.E. √解析:25.王某,女。
中医内科学1教学大纲

《中医内科学》教学大纲中医内科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研究人体内脏疾病,采用中医药治疗方法为主的一门临床学科。
它以中医学前期各门课程为基础,阐述内科所属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系统反映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因而也是临床其他各科的基础,在中医专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必须学好的一门临床主课。
本课程内容主要介绍内科疾病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常见病证的基本知识及辨证论治规律。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系统掌握中医内科常见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处方用药等内容,以及了解部分疑难危重病证的治疗法则。
本课程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
总论分别介绍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内生五气(风、寒、湿、燥、火)、脏腑、气血津液等病机病证的基本概念。
总论教学时数为15学时。
各论介绍51个常见病证及其所属附篇,各论教学时数为160学时,其中包括病案讨论14学时。
总论、各论教学时数共计175学时。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采用课外辅导、集中答疑、电化教学、课间见习等多种方法。
此外,亦可根据各个病证的需要适当利用图表示意、补充讲义、病历讨论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本大纲供中医专业五年制教学使用。
教师授课必须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围绕目的要求,完成教学内容。
教师在传授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突出重点和要领的同时,应将理论密切联系临床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此外,各院校可按照具体情况,适当调整病证授课时数,或增加当地常见病、多发病种的讲授内容。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上篇总论第一章导言【目的要求】1.掌握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明确中医内科学的任务。
2.熟悉中医内科疾病的分类、命名及发病学特点。
3.了解中医内科学术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教学内容】1.讲解中医内科学的定义,中医内科学的性质、任务和地位。
2.讲解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及其学术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3.讲解中医内科疾病的分类及命名特点。
4.强调说明中医内科疾病的发病学特点。
新世纪教材《中医内科学》几个问题的商榷与建议

键病机 、 症状 以及病类 的概念表述在每一疾病 的一开始就让学 生接 触, 在理解 上存在 一定难 度, 但让 学生对每 一疾病 有一准 确把握 总是利大于弊 的。笔者 以为, 疾病 的定 义尽可能 以 “ 病 因+病机 +症状 ( +病类) ”形式规 范, 生从概念 就可 以悉知 学 疾病 的要 点或概 貌 。
该教材 中, 在概念 的表述方 面大体上有 以上 4种方 式, 显 得不很 统一 。固然,《 中医内科学》所涉及 的 5 2个病种确实无
法 整 齐 划 一 的去 定 义 , 每 一疾 病 在 概 念 的定 义 结 构 方 面 应 至 但 少 包 括 主 要 病 因 、关 键 病 机 、症 状 以及 病 类 等 , 样 的 概 念 表 这 述 无 论 对 教 学 还 是 自学 都 是 有 利 的 。 虽 然 , 括 主 要 病 因 、关 包
2 版 已开 始 使 用 。 该 教 材 在 前 六 版 教材 基 础 上 , 论 是 内容 还 无 是 形 式 都 进 行 了较 大 的 改 进 , 重 教 材 的整 体 性 、 系 统 性 、实 注 用 性 、指 导 性 , 强调 了 基 本 理 论 、基 本 知 识 、基 本 技 能 的 把 握 ,
还 有咳嗽、呃逆 、关格、汗证 、虚劳等疾病, 提示病机要点, 先 然 后描述临床表现 。 还有的疾病 以 “ 病因 +病机 +症状 ( +病 类) ”形式定义,
如 “内伤 发 热 ”概 念 为 “ 内伤 发热 是 指 以 内伤 为病 因 , 腑 功 脏 能 失 调 , 、血 、阴 、阳 失 衡 为 基 本 病 机 , 气 以发 热 为 主 要 临床 表 现 的病 证 。一 般 起 病 较 缓 , 程 较 长 , 势 轻 重 不 一 , 以低 热 病 热 但 为 多 , 自觉 发 热 而 体 温 并 不 升 高 ” 其 他 如 肺 胀 、痹 证 等 也 是 或 。 这种 定义结构 。
七版中医内科学考试题库肺系病

A.疏风清热,润燥止咳B.疏风清热,宣肺止咳C.清肝泻肺,化痰止咳D.清热肃肺,化痰止咳E.滋阴润肺,化痰止咳10.咳嗽咳痰不爽,痰黄或稠粘,喉燥咽痛,常伴恶风身热,头痛肢楚,鼻流黄涕,口渴,舌苔薄黄,脉浮数。
其治法是()11.喉痒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连成丝,咳痰不爽,咽喉干痛,唇鼻干燥,口干,常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苔薄黄或薄白,脉浮。
其治法是()12.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粘厚,或稠黄,咯吐不爽,或有热腥味,胸胁胀满,或有身热,口中欲饮,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滑数。
其治法是()A.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B.清金化痰汤C.桑杏汤?? D.黛蛤散合黄芩泻白散E.三拗汤合止嗽散13.治疗肝火犯肺型咳嗽的代表方剂是()14.治疗痰湿蕴肺型咳嗽的代表方剂是()15.治疗风燥伤肺型咳嗽的代表方剂是()16.治疗痰热郁肺型咳嗽的代表方剂是()A.风热犯肺B.风寒袭肺C.风燥伤肺D.痰热郁肺E.肺阴亏耗17.三拗汤合止嗽散治疗咳嗽之何种证型()18.桑菊饮治疗咳嗽之何种证型()19.桑杏汤治疗咳嗽之何种证型()20.沙参麦冬汤治疗咳嗽之何种证型()21.清金化痰汤治疗咳嗽之何种证型()A.射干麻黄汤B.定喘汤C.小青龙汤加石膏汤D.三子养亲汤E.平喘固本汤22.热哮证的代表方宜选用()23.寒包热哮证的代表方宜选用()24.虚哮证的代表方宜选用()A.温化宣肺B.清化肃肺C.温清并施D.祛风涤痰E.扶正固脱25.哮病寒哮证的治法宜选用()26.哮病热哮证的治法宜选用()27.哮病若发生喘脱危证治法宜选用()A.寒包热哮证 B.风痰哮证C.肺脾气虚哮证D.肺肾两虚哮证E.虚哮证28.喉中哮鸣有声,胸膈烦闷,呼吸急促,喘咳气逆,咯痰不爽,痰粘色黄,烦躁,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口干欲饮,大便偏干,舌苔白腻罩黄,舌尖边红,脉弦紧。
证属()29.气短声低,喉中时有轻度哮鸣,痰多质稀,色白,自汗,怕风,常易感冒,倦怠无力,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软。
中医内科学 (1)

中医内科学1.王某,男,52岁。
两年来心中悸动不安,眩晕,胸闷痞满,渴不欲饮,恶心,流涎,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而滑。
其诊断是() [单选题] *A.眩晕痰湿中阻证B.心悸水饮凌心证(正确答案)C.眩晕气血亏虚证D.心悸心阳不振证E.眩晕肾精不足证2.治疗心悸瘀阻心脉证,应首选的方剂是 [单选题] *A.通窍活血汤合甘麦大枣汤B.半夏泻心汤合当归活血饮C.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正确答案)D.桂枝甘草龙骨牡牡汤合参附汤E.黄连温胆汤合炙甘草汤3.李某,女,57岁。
有心悸病史5年余,平素心悸气短,面色无华,倦怠乏力,纳呆食少,舌淡红,脉细弱。
治疗应选用的方剂为() [单选题] *A.炙甘草汤B.参苓白术散C.归脾汤(正确答案)D.六味地黄丸E.当归补血汤4.李某,女,40岁。
平素胆小易惊,两日前因受惊吓而心悸不宁,坐卧不安,不寐多梦,恶闻声响,食少纳呆,苔薄白,脉细弦。
其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单选题] *A.安神定志丸(正确答案)B.归脾汤C.甘麦大枣汤D.黄连温胆汤E.酸枣仁汤5.高某,男,69岁。
三日来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此病证的治法是() [单选题] *A.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正确答案)B.补血养心,益气安神C.振奋心阳,化气行水D.化痰祛湿,健脾和胃E.回阳救逆,益气固脱6.胸痹的主要病机为 [单选题] *A.痰浊瘀阻B.气血阴阳亏虚C.寒凝气滞D.心脉痹阻(正确答案)E.胸阳不振7.胸痹的辨证,应首辨的要点是 [单选题] *A.标本虚实B.病情轻重(正确答案)C.寒热虚实D.脉象变化E.外感内伤8.胸痹的病位在 [单选题] *A.肺B.肝C.心(正确答案)D.肾E.脾9.下列关于胸痹病人调护的各项措施中,错误的是 [单选题] *A.要避免突然受寒B.食勿过饱C.避免临厕努挣D.避免情绪过度兴奋E.发作期患者应坚持适当活动(正确答案)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胸痹标实的是() [单选题] *A.血瘀B.寒凝C.湿阻(正确答案)D.痰浊E.气滞11.下列选项中,属于胸痹主症的是() [单选题] *A.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休息或用药后可缓解(正确答案)B.自觉心中悸动不安,心搏异常C.咳嗽,胸痛,脓血痰D.胸胁胀痛,持续不解,多伴有咳唾E.心下有气攻冲作痛12.赵某,男,53岁,胸部闷痛2年。
四至七版《中医内科学》脏腑证型整合初探

第24卷第4期2005年12月天津中医学院学报J伽咖山of锄a吣ilIUniversi哆of删6伽lalChine辩MedicimV01.24No.4Dec.2005・理论探讨・四至七版《中医内科学》脏腑证型整合初探:l=王玉兴,曾又佳,阚湘苓\摘要:通过对四至七版《中医内科学》教材中脏腑辨证应用的统计归纳和对照分析,探究脏腑证型的整合情况。
在以往基础上历版教材都注意保留了较为成熟的证型,并随着收载病种的调整以及临床辨证研究的日渐深入,细化或更名了部分证型。
通过整合脏腑证型,使《中医内科学》中脏腑辨证内容得到了充实和完善。
不断趋于规范。
本文从成熟证型渐趋稳定、部分证型深入细化、证型更名瑕瑜互见等三个方面予以阐述,可供在校师生和临床医师参考。
关键词:《中医内科学》;脏腑辨证;整合中图分类号:R222.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145(2005)04—0187—03I砷喀强6佣andB耐DiscI螂蚰zangfuPa№mofSyndmmeofTCMhtemalMedid耻fromtheFourthtotheseventhE出ti蚰WANGYu—xing,ZENGYou.jia,KANXiang-ling(‰巧讥‰劫e巧妙旷z妣‰巧流3DDJ『魍现i船)Abst咫ct:ToinvestigatetlleintegrationconditionofzangfutypIeofsyndromebystatisticalin—ductionandcross-checkallaLlysisonzangfudi珏.erentiationofsymptomsandsignsand印plica—tionof删讥£em以me妣流ef.romthefourthtothesevent王ledtion.ThefomledyteachingmaterialpaidattentiontoremaintllefuU-growntypeofsyndromeandchangen砌eofpanialtypeofsyndromebyadjustingtherecordentityandenhanceclinicaldif]ferentiationofsymp—tomsandsignsresearch.Toe面chandimpmvethezangfudifferentiationofsymptomsandsigIlscontentof删i眈r,应懈执i聊byintegratingthezangfutypeofsyndmme.Toexplainthefull一鲫mandstableofsyndrometype,penetratedeeplyandthiningofpartialtypeofsyndrome,chaIlgenameofsyndrometypeinthe砒icleinordertopmVidetllereferenceforteachers.studentsandclinicaldoctoIs.Keywords:删轨据m以砌dici础;zallgfudi‰rentiationofsymptomsandsi印s;integration《中医内科学》教材从四版到七版逐步走向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