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的管理智慧》详细说明
周易 管理智慧

周易管理智慧第五讲周易中蕴含的管理智慧(二) 三、制度的人性化与修身节卦是《周易》六十四卦之第六十卦,卦辞是:亨,苦节不可,贞。
“苦节”是指刻意节约,导致自己很苦涩,这就违反了节约的原则;“不可贞”是指不可以坚守。
这一卦的含义等同于“水满则溢”,即节约是一件好事,但过头就未必是好事。
比如,现在人们每天吃得好一点没有错误,但如果一定要刻意回到艰苦的年代,忍饥挨饿地生活,就是不对的。
1.初九:不出户庭,无咎意思是一个人要知道“通则当行,阻则当止”的道理,尽量少出现在公共场合,就可以省掉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比如一些企业家,尽量少在媒体面前露面,省得找来不必要的麻烦。
2.九二:不出门庭,凶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因为过分节制而不出门庭,就会有凶险。
比如,作为企业家,适当的时候也应该出面做宣传,增加企业的知名度。
3.六三:不节若,则嗟若,无咎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些事情本应该克制不做,却没有克制住,做了以后非常后悔,于是开始反省,要改正这个错误,保证以后不再犯,这样做是没有错误的。
人们在社会上经常面临各种各样的诱惑,偶尔会做出一些不适当的行为,但如果能及时改正错误,也是很好的。
4.六四:安节,亨意思是能内心安然地节制某些行为,就会使一切顺畅。
5.九五:甘节,吉,往有尚这句话的意思是:适度节制能给人们带来好处,是吉祥的,长期这样下去,事情也会一路顺畅地发展。
6.上六:苦节,贞凶,悔亡这句话的意思是:过分节制会让人感到生活苦涩,也会带来凶险。
因此,节制也是有度的,不能违反修身的基本原则。
四、谦卑品德自始至终谦卦是《周易》六十四卦中的第十五卦,卦辞是:亨,君子有终。
意思是一个人具备了谦虚的品质,就会有好的结局。
《论语》也有记载:慎终追远,明德归厚。
意思是一个人应当慎重地对待自己的一生,让自己有一个好的结局。
1.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从内心就具有谦卑的品质,再难的事情也可以完成。
2.六二:鸣谦,贞吉这句话告诉人们赞扬谦卑的品质、称颂具备这种品质的人,将有利于谦卑品质的传承。
易经中的管理智慧

易经中的管理智慧《易经》是中国古代最早涵盖天、地、人三界的哲学著作,是中国最古老、最深邃的经典,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rdquo。
纵览几千年中华文明史,易学始终贯穿于中国文化脉络之中,大到安邦治国,兼济天下;小到独善其身,明达君子之志。
在古代,《易经》被奉为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也将《易经》作为必修之术。
先秦的孔子、鬼谷子,汉代的董仲舒、郑玄、荀爽,魏晋的王弼、何晏、嵇康,唐代的徐茂公、袁天罡、李淳风,宋代的陈抟、邵康节、张载、周敦颐、程颐、程颢、苏东坡、司马光、朱熹,历代大儒无不躬身研易,或修己,或安天下。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中华民族的每一个盛世,都是易道弘扬的时代。
自文王拘而演《周易》,秦王嬴政焚书独存《周易》,到汉武大帝列《易经》为儒家五经之首,《易经》终为治世之学。
虽然《易经》是作为一部占卜的书而流传于世,但其充满无限智慧和深邃哲理的理性光辉却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大放异彩。
有中国学者证明了基因的六十四个密码与《易经》六十四卦的一一对应关系,有西方科学家借鉴《易经》二进制法则为计算机诞生提供可能,也有丰田、三星等企业创始人受《易经》启发而成就事业。
曾仕强教授生于福建,长于台湾,国学功底深厚,后又游学欧美等国。
他在长期研究中西管理思想的过程中,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于三十年前首度提出“中国式管理”思想,对华人企业管理培训界,乃至整个中国社会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名动政、商、学各界。
2009年是曾仕强教授赴大陆讲学20周年,已近80高龄的曾仕强教授丝毫没有懈怠之意,仍将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当成自己的终生使命和最大乐趣,孜孜不倦地为之忙碌和奋斗着。
《易经中的管理智慧》即是根据曾教授大陆讲学20周年纪念系列活动的培训现场实况编辑加工而成,是曾教授所开创的“中国式管理”理论的浓缩和集萃。
相信这部视频课程会为你的人生和事业经营带来很好的启迪和指引。
第一集:道法自然内容摘要:1、中华儿女是《易经》的民族,因为长期以来《易经》已经在我们的脑海里面,形成了牢不可破的文化基因。
浅谈《易经》与管理

浅谈《易经》与管理【摘要】《易经》作为中国古代经典之一,一直以来都受到广泛的重视和研究。
本文从《易经》在管理中的应用意义出发,探讨了其历史及起源、管理智慧、变化理论、应用实例以及在当代管理中的启示。
通过对《易经》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进行分析和解读,为管理者提供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思考和启示,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提升管理效果。
结合《易经》的管理智慧,可以使管理者更加灵活和包容,更加注重变化和调整,最终实现管理水平的提升和团队目标的实现。
通过深入研究和运用《易经》中的管理智慧,可以为当代管理实践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关键词】易经、管理、应用、智慧、变化理论、应用实例、启示、效果提升1. 引言1.1 《易经》在管理中的应用意义《易经》在管理中的应用意义十分重要,它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智慧,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管理环境。
《易经》强调变化和适应,在管理实践中,管理者需要及时调整策略和方向,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和竞争。
《易经》还强调平衡和和谐,管理者需要关注组织内部的协调和稳定,才能实现良好的管理效果。
《易经》在管理中的应用意义体现在帮助管理者更好地把握时机,做出正确的决策,以及培养自身的领导力和智慧。
通过学习和运用《易经》中的管理智慧,管理者可以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实现更好的管理效果。
2. 正文2.1 《易经》的历史及起源《易经》又称《周易》,是一部中国古代经典著作,距今已有数千年历史。
它最初是由伏羲、后稷等古代先贤所创,后经过千百年来的不断完善和传承,逐渐形成为现代人所熟知的《易经》。
《易经》起源于中国古代社会,最早的《易经》是以八卦和六十四卦为基础构建的,八卦包括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个卦象,每个卦象代表着一种天象、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
而六十四卦则是由这八个卦象组合而成,每个卦象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象征。
《易经》在古代是用于占卜和预测的工具,通过卜筮得到的卦象来解读天地间的变化,以指导人们的行为和决策。
《易经》中的管理之道

《易经》中的管理之道在现代社会中,管理已成为企业和组织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然而,管理的艺术不仅仅是在现代才有的概念,古代中国的经典之一,《易经》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之道。
本文将通过解读《易经》的思想,探讨其中所蕴含的管理智慧和原则,并探讨如何将其运用于现代管理实践中。
1. 变革与应变《易经》中的核心思想之一是“变”。
《易经》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只有能够适应变化、灵活应对的个体或组织才能生存和发展。
在管理中,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环境,管理者需要具备变革和应变的能力。
只有灵活调整战略、适时改变管理方式,才能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2. 阴阳平衡《易经》的核心概念之一是阴阳。
阴阳是一对相对而非绝对的概念,代表着事物间不同的属性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在管理中,阴阳的概念也具有重要意义。
管理者需要在权力与授权、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等方面寻求平衡。
只有平衡各种对立面,才能实现组织的协调发展。
3. 以德治人《易经》中强调的道德思想也为管理提供了借鉴。
《易经》认为,以德治人是一种高效的管理方式。
管理者需要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和激励员工。
同时,以德治人也意味着以公正、诚信和公共利益为导向,建立和谐的组织文化。
4. 虚而实《易经》中的“虚而实”思想也对管理者有所启示。
《易经》认为,事物的本质是由虚与实两个方面构成的。
在管理中,管理者需要善于发现事物内在的本质,并在虚与实之间找到平衡。
只有充分了解组织的实际情况,才能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和管理策略。
5. 共生共荣《易经》中的“众人皆醉我独醒”思想提醒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不可忽视集体的力量。
管理者需要善于激发团队成员的潜力,打造具有凝聚力和创新力的团队。
只有实现团队的共生共荣,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6. 顺其自然《易经》中的“顺其自然”思想告诉管理者,有时候放弃控制,顺应自然的发展是一种高明的管理策略。
管理者需要善于倾听员工的声音,尊重每个人的意见和创造力。
《易经》中有哪些管理智慧?

《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典籍,被誉为“中华文化的根本”。
它不仅是一部哲学经典,更是一部管理智慧的宝库。
在《易经》中,有许多关于管理的智慧,这些智慧不仅适用于古代的管理,也适用于现代的管理。
本文将就《易经》中的管理智慧进行详细的阐述,以期能够为现代管理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一、《易经》中的管理智慧1.以德治人《易经》中有一句名言:“治人者必先自治,而后治人”。
这句话表明了管理者必须首先具备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才能够有效地管理他人。
管理者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让员工感受到他的品德和修养,从而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只有这样,才能够建立起一种良好的企业文化,使员工在企业中感到归属感和认同感。
2.顺势而为《易经》中提到了“顺势而为”,这是一种管理智慧。
在企业中,管理者要能够把握市场的变化,顺势而为,把握机遇,创造价值。
管理者要时刻关注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企业战略,使企业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和而不同《易经》中有一句名言:“和而不同,相得益彰”。
这句话表明了管理者要善于协调员工之间的关系,使员工之间能够和谐相处,共同为企业的发展尽力。
在企业中,员工之间难免会出现矛盾和分歧,管理者要善于化解矛盾,协调员工之间的关系,让员工之间能够和谐相处。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形成一种团结协作的局面,推动企业的发展。
4.以人为本《易经》中有一句名言:“以人为本”,这是一种管理智慧。
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要把员工放在第一位,重视员工的需求和利益,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
只有这样,员工才能够在企业中发挥出他们的最大潜力,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5.尊重员工《易经》中有一句名言:“尊重员工,才能得到员工的尊重”。
这句话表明了管理者要尊重员工的人格和尊严,给予员工应有的权利和尊重。
在企业中,员工是企业的重要资源,管理者要善待员工,尊重员工的劳动成果,给予员工应有的回报和赞扬。
第四讲 周易中蕴含的管理智慧(一)

第四讲周易中蕴含的管理智慧(一)《易经》六十四卦中蕴藏着许多管理智慧和领导智慧,每一卦都包含着深刻的哲学道理和应用方法。
一、君临天下的不败境界乾卦是《周易》六十四卦中的第一卦,描述的是一种君临天下的不败境界。
卦辞是:元、亨、利、贞。
代表一年四季:元是春天,代表开始;亨是夏天,代表发展;利是秋天,代表收获;贞是冬天,代表收藏和坚守。
这四个字告诉人们,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发展规律,如果能把握住升降的规律,那么人生的旅途将会一帆风顺。
1.初九:潜龙,勿用这句话告诉人们,在事物发展的初期要韬光养晦,才能有所作为。
这就好比人的少年阶段,虽然具备了成年人的器官和功能,却不能做成年人的事。
但由于此时正是成长的阶段,是学习本领的阶段,就显得尤为重要。
2.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这句话讲的是当事物还没有出现,只是刚刚露出端倪的时候,就能被智者发现。
任何事情在真正到来以前,都会有一个微弱的征兆,聪明的人能够看准征兆,预测未来,3.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每天都应该寻求新的变化,自强不息,即使在没有他人的场合,也要严格要求自己。
4.九四:或跃在渊,无咎这句话告诉人们要知命而为。
有些人做小生意可能做得很好,但是一旦把生意做大,往往就会因为自身素质不够而导致破产。
如果没有实力做大做强,保持现状其实也不错。
【案例】不自量力曾经有一家小公司,老板是农民出身,靠着用小推车卖东西起家,虽然后来也曾去过清华、北大这样的高等学府学习,但因为自身素质原因,始终无法有更大程度上的提高。
这个老板对待投资就像儿戏,一拍脑袋就能做出决定。
比如说,这个老板曾经去东北做过一个项目,一下子投资近千万,但是因为这个决策本身不够科学,再加上其他原因,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只生产出了不合格的产品,进千万的投资也付诸东流。
人们应该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企业也一样。
有些企业并不具备做大做强的条件,却整天幻想做大做强,这样就不会有好结果。
正如中国的一句古话——“人心不足蛇吞象”。
《易经》中的管理变革智慧

《易经》中的管理变革智慧组织变革历来是企业和管理咨询所面对的重大问题,无论是组织结构调整还是引入绩效考核,面临变革的企业好像突然变成了暴风雨来临前的大海,表面的平静之下是各种能量的蓄积与显示。
企业领导人对企业稳定和业绩的担心,高级管理者对自身地位的考虑,员工对自身工作变动和收入的关注等等,无不成了改革顺利实施的障碍因素。
一般来说,企业管理变革最终往往演变为以下几种形式:1.来自部分高层或中层的反对呼声过高,企业领导者担心过多,犹豫不决,最后不了了之,变革方案被束之高阁;2.企业领导者变革心切,缺乏对时机的选择和把握,草率行事导致企业管理停顿,变革失败,领导人威信下降;3.变革掌握住了时机,然而在实施中缺乏有效的实施步骤和掌控机制,变革阻力逐渐增大,最后草草收场,或流于形式,变革失败;4.变革时机和步骤都把握不错,不求完美,但求关键点的把握与整体进程的推进,最后变革取得成功。
如何认识企业变革的规律,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遵循规律进行企业变革和变革成功,是管理咨询顾问及企业领导关注的焦点。
而从《易经》中“革”卦的研究和分析入手,却能发现我们的祖先已经用简单的文字阐明了“变革”的基本规律和要点。
《易经》中的六十四卦实际上是六十四种现象所寓义理的组合,各自喻示着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处世方法、人生哲理和自然规律等,如屯卦譬喻事物初生时颇为艰难。
而六十四卦任何一卦的六爻之间在义理上的联系,正是某种事物、现象的变动、发展规律的象征性表露,也是一卦哲学内容的具体反映。
下面就从包含“变革”意义的卦辞分析入手,力求揭示企业变革的规律,从而对大家有所启发。
“革,已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
”——革,即变革旧的事物。
变革旧的事物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员工对旧的事物早已习惯了,适应了,一下子要变革员工早已习惯、适应的东西,员工是绝对不会马上理解接受的。
变革后要取得员工的理解和信服,需要一定的时间。
元亨,大亨,大通。
事物旧了,坏了,亦即穷了,才要变革。
周易管理智慧

第1节:序言 1序言很多管理学者认为,中国没有管理学。
不过,近年来有一种西方管理学很盛行,就是文化管理学,用文化的概念来讲管理学。
那么,文化是什么呢?据统计,"文化"多达270多种定义。
一个没有统一定义的概念,怎么用它来管理呢?不过,管理学家们有办法,管理学家说它的概念多不要紧,关键是文化无处不在,有人的地方就有文化。
那么,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史,当然不能说中国没有文化吧?中国有文化,文化可以做管理,那么能说中国没有管理学吗?中国既然有管理学,那么中国管理学怎样指导中国人进行人生管理的呢?中国管理思想是经解文化管理。
什么是经解文化呢?中国人善于"引经据典",这里的"经"就包括《易经》在内的经学。
中国人说话喜欢拿老祖宗的话来证明,说孔子说了什么、老子说了什么,庄子又说了什么什么,所以要按照先人说的办。
"引经据典"是中国管理学的特点,也是缺点。
成功的西方管理学不是用来讲道理的,西方管理学直接对你说你在这件事上要做什么,怎么做才能完善,不用研究谁说了什么,关键是要你怎么去处理。
规定就是这样的,你就按规定做行了,别拿空洞的道理来耽误事。
这样看来,中国不是没有管理学,而是中国的管理学烦琐。
大事发生了,谁还能拿书来看看书上说的怎么样处理类似的事,看看孔子老人家怎么讲的?"引经据典"有时挺让人烦的,是吧?谁喜欢老听你在那讲道理呀?不过,只把"引经据典"当成中国管理学,未免狭隘了点。
更多有学识的中国管理者喜欢用祖宗的文化氛围来营造管理环境。
中国文化的根是周易文化,周易文化最好的继承者是儒家文化。
所以,更多的营造文化氛围的企业管理者被称为儒商。
儒商是把儒家的价值理想与市场运行本身的法则相结合,并遵循、指导市场活动、行为法则的商人。
儒商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价值观念的企业经营管理者。
这样看来,中国的管理思想也和西方流行的文化管理是一致的,都是用文化来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经中的管理智慧》详细说明
《易经》是中国古代最早涵盖天、地、人三界的哲学著作,是中国最古老、最深邃的经典,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纵览几千年中华文明史,易学始终贯穿于中国文化脉络之中,大到安邦治国,兼济天下;小到独善其身,明达君子之志。
在古代,《易经》被奉为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也将《易经》作为必修之术。
先秦的孔子、鬼谷子,汉代的董仲舒、郑玄、荀爽,魏晋的王弼、何晏、嵇康,唐代的徐茂公、袁天罡、李淳风,宋代的陈抟、邵康节、张载、周敦颐、程颐、程颢、苏东坡、司马光、朱熹,历代大儒无不躬身研易,或修己,或安天下。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中华民族的每一个盛世,都是易道弘扬的时代。
自文王拘而演《周易》,秦王嬴政焚书独存《周易》,到汉武大帝列《易经》为儒家五经之首,《易经》终为治世之学。
虽然《易经》是作为一部占卜的书而流传于世,但其充满无限智慧和深邃哲理的理性光辉却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大放异彩。
有中国学者证明了基因的六十四个密码与《易经》六十四卦的一一对应关系,有西方科学家借鉴《易经》二进制法则为计算机诞生提供可能,也有丰田、三星等企业创始人受《易经》启发而成就事业。
曾仕强教授生于福建,长于台湾,国学功底深厚,后又游学欧美等国。
他在长期研究中西管理思想的过程中,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于三十年前首度提出“中国式管理”思想,对华人企业管理培训界,乃至整个中国社会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名动政、商、学各界。
2009年是曾仕强教授赴大陆讲学20周年,已近80高龄的曾仕强教授丝毫没有懈怠之意,仍将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当成自己的终生使命和最大乐趣,孜孜不倦地为之忙碌和奋斗着。
《易经中的管理智慧》即是根据曾教授大陆讲学20周年纪念系列活动的培训现场实况编辑加工而成,是曾教授所开创的“中国式管理”理论的浓缩和集萃。
相信这部视频课程会为你的人生和事业经营带来很好的启迪和指引。
《易经中的管理智慧》主要内容:
第一集:道法自然
1、中华儿女是《易经》的民族,因为长期以来《易经》已经在我们的脑海里面,形成了牢不可破的文化基因。
2、上天不会保佑任何人,如果那样上天就不公正了。
3、好老板是没有固定模式的。
4、凭良心你会歪打正着,而不凭良心你会正打歪着。
5、人生只做一件事情,就是在职场生活中提升自己的道德。
6、文化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使人和禽兽有所区别。
7、我们有情的文化,但我们是讲理的民族。
第二集:天地人和
1、老板生活在未来,干部生活在现在,员工生活在过去。
2、为了自私保护自己是阴,是错的;为了工作保护自己是阳,是对的。
保护自己也有阴阳。
3、只能顺其自然,却不能听其自然。
4、如果没有威,恩就不存在。
5、老板不会骂基层不能干,只会骂他说不明白。
第三集:阴阳之道
1、中国人不明言,没有说出来的才重要。
2、要用脸色来暗示你的干部,而不是摆脸色给干部看。
3、只要配合得合理,基本上都没有错。
4、干部会用请来来把责任推给老板。
5、《易经》读出很多君子,也读出很多小人。
6、钱是要赚的,命是要顾的,名声是最重要的。
7、我们过的是艺术道德的人生!
第四集:明位立德
1、不明白道理,糊里糊涂去走,就是迷信;明白了道理,照道理去走,就不是迷信。
2、让所有人在工作中提升品德修养,而不是为了工作成绩而败坏品德。
3、大同的重点不在同而在异,这也是中国人阴阳思想的表现。
4、高层的责任就是帮助中阶和基层提升品德。
5、人情不讨,人情永远在,人情一讨,连本带利都讨回去了。
6、人际关系+伦理=人伦关系
7、所有的鬼都是从没有鬼开始的。
注:此套光盘为正版刻录,品质同正版,请珍惜!
另有此套光盘MP3版及20周年纪念版金盘1张,如另有需要请联系:2153 孟凡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