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土壤剖面的采样及分析z

合集下载

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实验报告

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泥土样品的收集与处理泥土样品的收集是泥土剖析工作中的一个主要环节,是关系到剖析成果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否精确的一个先决前提.因为泥土特别是农业泥土的差别很大,采样误差要比剖析误差大若干倍,是以必须十分看重收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此外,应依据剖析目标和请求采取不合的采样办法和处理办法.一.泥土样品的收集(一)采样时光泥土中有用营养的含量随季候的转变而有很大变更.剖析泥土营养供给情形时,一般都在晚秋或初春采样.统一时光内采纳的土样,其剖析成果才干互相比较.(二)采样办法采样办法因剖析目标和请求的不合而有所不同:1.泥土剖面样品研讨泥土根本理化性质,必须按泥土产生层次采样.2.泥土物理性质样品假如是进行泥土物理性质测定,须采原状样品.3.泥土盐分动态样品研讨盐分在剖面中的散布和变动时,不必按产生层次取样,而自地表起每l0cm或20cm收集一个样品.4.耕层泥土混杂样品为了评定泥土耕层肥力或研讨植物发展期内泥土耕层中营养供求情形,采取这种办法.(1)采样请求在采样时,请求土样有代表性,是以需多点取样,充分混杂,布点平均,混杂样品的取样数目应依据实验区的面积以及地力是否平均而定,平日为5~20个点,采样深度只需垦植层泥土0~20cm,最多采到犁底层的泥土,对作物根系较深的,可恰当增长采样深度.(2)采样办法依据地形.样点数目和地力平均程度安插采样点.面积不大,比较朴直,可采取对角线取样法;面积较大,外形朴直,肥力不匀的地块可采取棋盘式采样办法(方格取样法);面积较大,外形长条或庞杂,肥力不匀的地块多采取蛇形取样法(折线取样法)见图1所示,,对角线取样法棋盘式取样法蛇形取样法法一致;采土时应除去地面落叶杂物.采样深度一般取垦植层泥土20 cm 阁下,最多采到犁底层的泥土,对作物根系较深的泥土,可恰当增长采样深度.采土可用土钻或小土铲进行.用土钻时必定要垂直拔出土内.如用小土铲取样,可用小土铲斜着向下切取一薄片的泥土样品(图2),然后将土样分散起来混杂平均.量多时可用四分法弃去,取土样1kg 装入布袋或塑料袋,袋表里各放一标签,上面用铅笔写明编号.收集地点.地形.泥土名称.时光.深度.作物.收集人等,采完后将坑或钻眼填平.图2 小土铲采样图(3)采样数目假如采来的泥土样品量太多,可用四分法将过剩的泥土弃去,一般1kg 阁下的土样即够化学.物理剖析之用.四分法的办法是:将收集的泥土样品弄碎混归并铺成四方形,划分对角分成四等份,取其对角的两份,其余两份弃去,假如所得的样品仍然许多,可再用四分法处理,直到所需数目为止.见图3所示二.泥土样品的处理样品处理的目标是:(1)挑出植物残茬.石块.砖块等,以除去非土样的构成部分;(2)恰当磨细.充分混匀,使剖析时所称取的少量样品具有较高的代表性,以削减称样误差;(3)全量剖析项目,样品须要磨细,以使剖析样品的反响可以或许完整和一致;(4)使样品可以长期保管,不致因微生物运动而霉坏,引起性质的转变.土块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图3 四分法取样泥土样品的处理包含风干.去杂.磨细.过筛.混匀.装瓶保管和登记操纵.(一)风干和去杂从田间采回的土样,应实时进行风干.其办法是将泥土样品弄成碎块平铺在清洁的纸上,摊成薄薄的一层放期近阴凉湿润通风,又无特别的气体(如氯气.氨气.二氧化硫等).无尘土污染的室内风干,经常翻动,加快湿润.切忌阳光直接曝晒或烘烤.在土样半干时,须将大土块捏碎(尤其是粘性泥土),以免完整干后结成硬块,难以磨细.样品风干后,应拣出枯枝落叶.植物根.残茬等.若泥土中有铁锰结核.石灰结核或石子过多,应细心拣出称重,记下所占的百分数.(二)磨细和过筛物理剖析时,取风干土样100~200g,放在木板或胶板上用胶塞或圆木棍碾碎,放在有盖底的18号筛(孔径1mm)中,使之经由过程lmm的筛子,留在筛上的土块再倒在木板上从新碾碎,如斯重复多次,直到全体经由过程为止.不得摈弃或漏掉,但石砾切勿压碎.留在筛上的石砾称重后须保管,以备石砾称重盘算之用.用时将过筛的土样称重,以盘算石砾重量百分数,然后将土样充分混杂平均后盛于广口瓶中,作为泥土颗粒剖析及其它物理性质测定之用.化学剖析时,取风干样品一份,细心挑去石块.根茎及各类新生体和侵入体,再用圆木棍将土样辗碎,使全体经由过程18号筛(1mm)这种土样可供速效性营养及交流机能.pH等项目标测定.测定泥土全氮.有机质等项目标样品,可用经由过程lmm筛孔的土样,用四分法或多点取样法掏出样品约50g,放入瓷研钵中进一步研磨,使其全体经由过程60号筛(孔径0.25mm)为止.假如须要测定全磷.全钾,还需从lmm土样中同样掏出约20g,磨细并使之全体经由过程100号筛(孔径0.15mm),分离混匀后,装入广口瓶中.(三)保管和登记样品装入广口瓶后,应贴上标签,记明土样号码.土类名称.采样地点.深度.日期.孔径.收集人等.瓶内的样品应保管在样品架上,尽量防止日光.高温.潮湿或酸碱气体等的影响,不然影响剖析成果的精确性.三.器具土钻.小土铲.米尺.布袋(盐碱土需用油布袋).标签.铅笔.土筛.广口瓶.天平.胶塞(或圆木棍).木板(或胶板)等.思虑题1.泥土样品的收集与处理在剖析工作中有何意义?2.处理土样时为什么<lmm.<0.25mm和<0.l5mm的细土必须重复研磨,使其全体过筛?3.处理经由过程lmm及0.25mm土筛的两种土样,可否将两种筛套在一路过筛,分离收集两种筛下的土样进行剖析测定?为什么?1.附注:(一)依据土样处理成果,盘算泥土石砾的百分率.(二)土筛号数即为每英寸长度内的孔(目)数,如100号(目)即为每一英寸长度内有100孔(目).筛号与筛孔直径对比见附表.附表尺度筛孔对比表。

土壤剖面观察_实验报告

土壤剖面观察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旨在观察土壤剖面,了解土壤的结构、层次、颜色、质地等特征,从而掌握土壤的基本性质,为土壤分类、土壤改良和土地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二、实验地点及时间实验地点:XXX农业大学实验基地实验时间:2021年10月15日三、实验器材1. 铁锹2. 门塞尔比色卡3. 土壤坚实度测定仪4. 皮尺5. 剖面刀6. 铅笔7. 塑料袋8. 采样器四、实验步骤1. 选择实验地点:在实验基地选择一块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最好是一片耕作过的农田。

2. 挖取土壤剖面:使用铁锹在选定的地点挖取土壤剖面,深度约1米。

3. 观察和记录土壤剖面:观察土壤剖面,记录其颜色、质地、结构、层次、厚度等特征。

4. 采集土壤样品:在土壤剖面中,每隔10厘米采集一次土壤样品,用于后续分析。

5. 土壤样品处理: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分别放入塑料袋中,并做好标记。

6. 土壤样品分析: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进行物理和化学分析,包括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pH值、全氮、全磷、全钾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剖面观察结果:(1)颜色:土壤剖面从表层到深层,颜色逐渐变深,表层土壤呈灰棕色,底层土壤呈黄棕色。

(2)质地:土壤剖面从表层到深层,质地逐渐变细,表层土壤为沙质土,底层土壤为粘质土。

(3)结构:土壤剖面从表层到深层,结构逐渐变差,表层土壤为团粒结构,底层土壤为块状结构。

(4)层次:土壤剖面可分为三个层次:A层(耕作层)、B层(心土层)、C层(母质层)。

2. 土壤样品分析结果:(1)土壤含水量:土壤剖面从表层到深层,含水量逐渐降低,表层土壤含水量约为20%,底层土壤含水量约为15%。

(2)有机质含量:土壤剖面从表层到深层,有机质含量逐渐降低,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约为2%,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约为1%。

(3)pH值:土壤剖面从表层到深层,pH值逐渐降低,表层土壤pH值约为7.5,底层土壤pH值约为6.5。

(4)全氮、全磷、全钾:土壤剖面从表层到深层,全氮、全磷、全钾含量逐渐降低,表层土壤全氮含量约为0.1%,全磷含量约为0.05%,全钾含量约为1.5%;底层土壤全氮含量约为0.05%,全磷含量约为0.02%,全钾含量约为1.0%。

土壤剖面土层实验报告(3篇)

土壤剖面土层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土壤剖面土层的划分和特征;2. 掌握土壤剖面土层观测的方法和技巧;3. 分析土壤剖面土层的形成和分布规律;4. 为土壤资源调查、土壤改良和土地利用提供依据。

二、实验地点与时间实验地点:某农业大学校内试验田实验时间:2023年3月20日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土壤剖面样品、土壤剖面图、土壤剖面描述表格、皮尺、剖面刀、土壤样品袋等;2. 实验仪器:土壤剖面挖掘工具、土壤质地分析仪、土壤水分测定仪、土壤有机质测定仪、土壤养分测定仪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选择实验地点:在试验田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土壤剖面进行观测;2. 挖掘土壤剖面:使用剖面刀沿自然结构面挖掘土壤剖面,注意保持剖面完整;3. 观测土壤剖面:记录土壤颜色、质地、结构、层次、厚度等特征;4. 采集土壤样品:按照不同土层采集土壤样品,放入样品袋中;5. 分析土壤样品:使用土壤质地分析仪、土壤水分测定仪、土壤有机质测定仪、土壤养分测定仪等仪器对土壤样品进行物理和化学分析;6. 整理实验数据:将观测和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和图件。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剖面土层划分根据土壤剖面观测结果,该试验田土壤剖面可分为以下土层:(1)枯枝落叶层:厚度约2cm,呈棕色,有机质含量较高;(2)腐殖层:厚度约10cm,呈暗棕色,有机质含量较高,质地较疏松;(3)淋溶层:厚度约15cm,呈黄棕色,质地较紧实,有机质含量较低;(4)淀积层:厚度约20cm,呈灰棕色,质地较紧实,有机质含量较低;(5)母质层:厚度约25cm,呈灰白色,质地较紧实,有机质含量极低。

2. 土壤剖面特征分析(1)土壤颜色: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颜色逐渐变浅;(2)土壤质地:从表层到深层,土壤质地逐渐变紧实;(3)土壤结构:从表层到深层,土壤结构逐渐变差;(4)土壤水分:从表层到深层,土壤水分逐渐减少;(5)土壤有机质:从表层到深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

土壤剖面制作实验报告

土壤剖面制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土壤剖面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土壤剖面挖掘、观察和描述的技能。

3. 学会分析土壤剖面结构,为土壤分类和评价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土壤剖面是土壤发生、发育和分类的重要依据。

通过挖掘土壤剖面,观察和描述土壤的层次结构、颜色、质地、结构、有机质含量等特征,可以了解土壤的类型、肥力和利用价值。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土壤剖面挖掘工具(铁锹、剖面刀)、皮尺、铅笔、塑料袋、标签等。

2. 实验仪器:门塞尔比色卡、土壤坚实度仪、土壤水分测定仪、土壤有机质测定仪等。

四、实验步骤1. 选择实验地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土壤类型和地貌特征的地点,以便观察和描述土壤剖面。

2. 挖取土壤剖面:(1)在实验地点选择一个合适的剖面位置,使用铁锹挖取土壤剖面,深度一般为0.5m~1.0m。

(2)用剖面刀沿着自然结构面将土壤剖面切割成若干层,以便观察和描述。

(3)记录每一层的厚度、颜色、质地、结构、有机质含量等特征。

3. 观察和描述土壤剖面:(1)鉴别土壤颜色:使用门塞尔比色卡,将土壤颜色与比色卡上的颜色进行对照,记录颜色编号。

(2)测定土壤质地:使用土壤坚实度仪测定土壤的干密度,根据干密度和土壤颗粒组成判断土壤质地。

(3)观察土壤结构:观察土壤剖面各层的结构特征,如团粒结构、片状结构等。

(4)测定土壤水分:使用土壤水分测定仪测定土壤含水量。

(5)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使用土壤有机质测定仪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

4. 土壤剖面记录:(1)记录土壤剖面各层的颜色、质地、结构、有机质含量、厚度等特征。

(2)绘制土壤剖面图,标注各层的特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剖面各层的颜色、质地、结构、有机质含量、厚度等特征如下:(1)A层:黑色,壤土,团粒结构,有机质含量高,厚度为0.15m。

(2)B层:棕色,砂壤土,片状结构,有机质含量中等,厚度为0.3m。

(3)C层:黄棕色,砂壤土,块状结构,有机质含量低,厚度为0.25m。

土壤剖面观测实验报告

土壤剖面观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土壤剖面结构的基本特征,掌握土壤剖面观测方法。

2. 通过土壤剖面观测,了解土壤的形成过程、土壤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3. 掌握土壤剖面描述的基本技巧,提高野外调查能力。

二、实验时间2022年10月15日三、实验地点XX市XX县XX镇XX村四、实验器材1. 土壤剖面观测记录表2. 铁锹3. 剖面刀4. 皮尺5. 研钵6. 电子秤7. 门塞尔比色卡8. 铅笔五、实验步骤1. 选择观测点:在实验地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土壤剖面,如田地、林地、草地等。

2. 挖取土壤剖面:使用铁锹沿观测点挖掘土壤剖面,挖掘深度根据土壤层次厚度确定,一般为1米。

3. 观测土壤剖面:记录土壤剖面各层的颜色、质地、结构、厚度等特征。

4. 采集土壤样品:在每个土层采集土样,用于后续分析。

5. 分析土壤样品:将采集的土样进行物理和化学分析,如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pH值等。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剖面结构:根据观测记录,该土壤剖面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A层:0-20cm,黑色,有机质含量较高,质地为壤土,结构良好。

(2)E层:20-40cm,棕色,有机质含量中等,质地为壤土,结构较好。

(3)B层:40-60cm,黄棕色,有机质含量较低,质地为砂壤土,结构较差。

(4)C层:60-80cm,红棕色,有机质含量极低,质地为砂质土,结构差。

2. 土壤剖面特征分析:(1)颜色:土壤剖面各层颜色由上至下逐渐加深,反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

(2)质地:土壤剖面各层质地由上至下逐渐变粗,反映了土壤母质和成土过程的影响。

(3)结构:土壤剖面各层结构由上至下逐渐变差,反映了土壤养分状况和植物生长条件。

3. 土壤样品分析结果:(1)土壤含水量:A层土壤含水量最高,为25%;B层土壤含水量最低,为15%。

(2)有机质含量:A层有机质含量最高,为5%;B层有机质含量最低,为2%。

(3)pH值:土壤剖面各层pH值在5.5-7.5之间,呈中性。

自然土剖面实验报告

自然土剖面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旨在了解自然土壤的剖面结构及其特征,掌握土壤剖面观察和描述的方法,进一步认识土壤的形成过程和性质,为土壤分类、利用和改良提供基础。

二、实验器材1. 铁锹2. 门塞尔比色卡3. 土壤坚实度计4. 皮尺5. 剖面刀6. 铅笔7. 塑料袋三、实验地点湖北省武汉市某郊外农田四、实验时间2023年10月15日五、实验内容一、选择土壤剖面点在实验地点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土壤剖面,观察周围环境,确保土壤类型、地形地貌等条件符合实验要求。

二、土壤剖面的挖掘1. 使用铁锹在土壤剖面点进行挖掘,挖掘深度一般不超过1米。

2. 挖掘过程中注意观察土壤的颜色、质地、结构等特征,记录相关信息。

三、土壤剖面发生学层次划分根据土壤剖面特征,将土壤剖面划分为以下层次:1. 表土层(A层):土壤颜色较浅,质地较松,有机质含量较高。

2. 淋溶层(B层):土壤颜色逐渐变深,质地变紧,有机质含量降低。

3. 母质层(C层):土壤颜色较深,质地较硬,有机质含量较低。

四、土壤剖面描述1. 鉴别土壤颜色使用门塞尔比色卡对土壤颜色进行描述,包括色调、明度、饱和度等。

2. 湿度用手触摸土壤,判断土壤湿度,分为干燥、湿润、过湿等。

3. 质地根据土壤的粒度组成,将土壤质地分为砂土、壤土、黏土等。

4. 土壤构造观察土壤剖面中土壤颗粒的排列和结合情况,描述土壤构造。

5. 土壤松紧度使用土壤坚实度计测量土壤松紧度,分为紧实、中等、松软等。

6. 孔隙观察土壤剖面中孔隙的分布和大小,描述孔隙特征。

7. 植物根系观察土壤剖面中植物根系的分布和生长情况,描述根系特征。

8. 土壤新生体观察土壤剖面中新生物的形成和分布情况,描述新生体特征。

9. 侵入体观察土壤剖面中侵入体的种类、大小和分布情况,描述侵入体特征。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一、实习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自然土壤的剖面结构及其特征,掌握了土壤剖面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土壤剖面层次分明,各层次具有不同的颜色、质地、结构等特征。

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

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

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一、样品采集1.确定采样点位:根据研究目的和土壤类型,选择代表性的采样点位。

分析时要注意不同土层的特性,如上层土壤和下层土壤差异,植被覆盖情况等。

避免采样点位受到明显污染以及地表水入侵。

2.采样工具:采用专用的土壤钻或者土壤钻杆进行采样。

钻头直径应根据研究目的而定,一般为5-10厘米。

避免使用过大的钻头,以免破坏样品结构。

另外,采样工具要保持清洁,避免交叉污染。

3.采样深度:根据研究目的和土壤剖面情况,确定采样深度。

常见的采样深度有0-20厘米、20-40厘米、40-60厘米和60-100厘米等。

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能提供不同层次的信息。

4.采样方式:采样时应将土壤钻杆尽可能完全插入土壤中,以获取整个采样深度的土壤。

每个采样点位需要采集若干个子样品,然后混合均匀,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

5.样品容器:采样结束后,将样品放入干净的塑料袋或玻璃瓶中,密封好,并且在容器上标明采样点位和采样深度等信息。

二、样品处理1.分析前的样品处理:将采样得到的湿土壤样品进行晾干或者真空冷冻干燥,以去除多余的水分。

干燥后的样品需要进行粉碎和筛分,以获得均匀的样品。

对于有机物含量较高的土壤样品,可以进行去除有机物的处理。

2.保存样品:处理后的样品需要保存在干燥、避光和通风良好的条件下。

可以使用密封的塑料袋或玻璃瓶保存,避免样品湿氧化或污染。

3.样品分析:根据实际需要和分析方法,将样品送至专业实验室进行分析。

分析时需要注意样品的数量和分析项目等要求。

总结: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是确保分析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步骤。

正确选择采样点位、采样工具和采样深度,以及合理的样品处理和保存方法,都是保证分析结果准确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进行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方法和要求进行操作,以获得可靠的结果。

土壤剖面形态实验报告

土壤剖面形态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通过野外实地观测,了解土壤剖面的基本结构和层次划分。

2. 学习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描述和记录方法。

3. 掌握土壤剖面形态与土壤性质、类型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地点及时间实验地点:XX地区XX地点实验时间:2021年X月X日三、实验材料1. 实验工具:铁锹、剖面刀、皮尺、土壤盒、土壤样品袋、记录本、铅笔、相机等。

2. 实验试剂:土壤pH值测定盒、土壤含水量测定盒等。

四、实验方法1. 选择实验地点,确定剖面挖掘点。

2. 挖掘土壤剖面,观察并记录各土层的颜色、质地、结构、湿度、松紧度、孔隙状况、植物根系、新生体、侵入体等形态特征。

3. 使用土壤pH值测定盒、土壤含水量测定盒等仪器,测定各土层的pH值、含水量等理化性质。

4. 对所挖掘的土壤剖面进行拍照,以便于后续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剖面结构及层次划分根据实验结果,该土壤剖面可分为以下层次:(1)耕作层(A层):厚度约15-20cm,颜色较浅,质地较细,有机质含量较高,结构松散,孔隙度较大。

(2)犁底层(B层):厚度约10cm,颜色较深,质地较粗,有机质含量较低,结构紧实,孔隙度较小。

(3)心土层(C层):厚度约30-40cm,颜色较深,质地较粗,有机质含量较低,结构紧实,孔隙度较小。

(4)母质层(R层):厚度约50-60cm,颜色较深,质地较粗,有机质含量极低,结构紧实,孔隙度较小。

2. 土壤剖面形态特征分析(1)颜色:各土层颜色逐渐加深,说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

(2)质地:耕作层质地较细,犁底层、心土层、母质层质地逐渐变粗。

(3)结构:耕作层结构松散,犁底层、心土层、母质层结构逐渐紧实。

(4)湿度:各土层湿度逐渐减小,说明土壤水分逐渐减少。

(5)松紧度:耕作层松紧度较大,犁底层、心土层、母质层松紧度逐渐减小。

(6)孔隙状况:耕作层孔隙度较大,犁底层、心土层、母质层孔隙度逐渐减小。

(7)植物根系:耕作层植物根系较发达,犁底层、心土层、母质层植物根系逐渐减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碎块状 核状
粒状 团粒状
结构类型 柱状
团 聚体 类型
结构形状 裂面和棱角不 明显
裂面和棱角明 显
直径mm 表面不平滑,棱 角圆浑,形状不 规则
形状规则,表面 平滑,棱角尖锐 形状规则,侧面 光滑,顶底面平 行
结构名称 拟柱状
大拟柱状 棱柱状
30—50
大于50 30—50
大于50
30—50 大于50
6 粘性
无:不能搓成球状、棒状或片状 弱:可搓成球,不易搓成棒状,或勉强搓成棒状也一碰即碎 中:可搓成条,但提起时易断 强:可搓成细长条,并能弯成环状,但有裂缝 极强:可搓成很细的长条,弯成环状无裂痕
7.水湿状况:指土壤剖面中各土层的干湿程度。
湿度分级: 干:触感无凉意,无湿润感,捏之则散 稍润:有凉润感,捏不成团,吹之无尘土飞扬 润:有明显湿润感觉,能捏成团,扔之散碎 潮:有明显湿痕,能捏成团 扔之不碎,手压无水流出 湿:土壤水分过饱和,手压挤出水
(二)土壤剖面分析
土壤剖面: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 依据土壤颜色分层,手感目测法对剖面进行分析。 1.颜色:用颜色的三属性即色调(hue)、亮度(value)、彩度 (chroma)来表示,完整的命名为“颜色名称(色调 亮度/ 彩度)”如“淡棕(7.5 YR5/6)”。 2.腐殖质:是指新鲜有机质经过微生物分解转化所形成的 黑色胶体物质。 多,较多,有,无 3 石砾 小:1-0.2cm 中:1-5cm 大:5-10cm 4 斑纹结核:不是成土母质的原有物质,而是指土壤形成 发育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如石灰结核、盐霜、铁锰结核、 铁锈斑等 5 根茎分布 多,较多,有,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大棱柱状
柱状 大柱状
板状
微团聚体
呈水平层状
大于5
小于5 小于0.25
板状
片状 微团聚体 单粒
单粒 土粒不胶结,成分散单粒状 类型
土壤剖面分析记录表 土样总长: 共___管
Horizon Color 层位 颜色 Humus Gravel 腐殖质 石砾 Structu Moisture re 水湿 构造 斑纹 结核 Stickiness Root 粘性 根茎 分布
7.构造:在自然状况下,土壤被手或其他取土工具轻
触而自然碎成的形状,即土壤的结构体。
结构类型
立方 团 体状 聚 体 类 型
结构形状
裂面和棱角 不明显 裂面和棱角 明显
直径mm
形状不规则, 大于100 表面不平整 50—100
结构名称
大块状 块状
5—50
形状规则、表 大于5 面平整、棱角 尖锐 近圆形、表面 小于5 粗糙或平滑 形状近浑圆形、表面平滑、 1—10 大小均匀
实验一 土壤剖面的采样及分析
一、实验目的 掌握使用衬片式采样器野外采取土芯的 操作方法;熟悉土壤剖面的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一)土壤剖面的采样
1.土壤剖面取样的 传统方法——挖坑
2.我实验室从荷兰进口先进的衬片式土壤采样 器,大大节省了人力,极大的缩短了取样时间
衬 片 式 采 样 器 操 作 示 意 图
五、作业
1、简述衬片式采样器使用过程中的一些应 注意的地方。 Sampling must be done vertically without turning. Prior to hoisting the apparatus, it is turned half a turn clockwise (not anticlockwise) to break the sample from the subsoil。 2、完成土芯剖面分析表并绘制土芯剖面示 意图。
土壤剖面分析记录表 NO.___________
Color 颜色 Horizon 层位 Profile 剖面
三、主要仪器
衬片式土壤采样器,标准土色贴,白瓷盘, 小刀,直尺
四、操作步骤
1、选取适合的样地,装好衬片,用衬片式采样器 采取土样; 2、按照取土顺序纵向排列,用刀片将衬片纵向划 开,使各段连接起来,测量土芯的总长度,并在 记录纸上以一定比例画出土芯的断面图; 3、根据颜色对土芯进行分为3-5层,记录每层的 起始位置,并根据土色贴进每层进行描述; 4、从腐殖质,石砾,构造,水湿,斑纹结核,粘 性,根茎分布等方面对每层土芯进行分析并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