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蔬菜二氧化碳施肥技术

合集下载

蔬菜大棚施用二氧化碳气肥注意事项

蔬菜大棚施用二氧化碳气肥注意事项

蔬菜大棚施用二氧化碳气肥注意事项二氧化碳是蔬菜生长光合作用中必不可少的原料。

大棚种植中补充二氧化碳是必需的,但不能盲目使用。

掌握不好用量和使用方法,可造成作物气害,影响蔬菜正常生长,以致造成减产。

综合菜农使用二氧化碳气肥的误区,在使用二氧化碳气肥时应注意以下五点:一.严格控制二氧化碳施用量。

适宜的二氧化碳浓度可促进光合作用,但过高(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超过0.5%-0.6%)则会降低光合作用效率。

且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大量使用以后容易积聚在地面附近,时间长了会使地表土层中含氧量降低,导致根系呼吸作用减弱,从而影响根系的生长发育。

二.合理安排施用时间。

由于棚内夜间积累的二氧化碳可供应一段时间,所以应在揭棚1小时后使用,并随着光照和温度的变化,其用量也应随之改变。

作物的光合作用在白天有两个高峰期,分别是上午的9点到11点和下午的2点半到3点半(冬季棚室条件下),在这两个光合作用最旺盛的阶段适量施用二氧化碳,会大幅度地提高光和效率,积累更多的光合产物。

同时也应根据天气状况来合理使用,阴天不施,晴天时应增加施用量,但是在高温情况下要避免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抑制了光合作用的进行。

三.注意正确的施肥位置。

一般来说,蔬菜的中上部叶片见光多,光合能力最强,需要的二氧化碳也多,在施用时要均匀地施用在蔬菜的中上部。

但要注意不能离作物的生长点太近,以免浓度过高抑制其生长。

四.在不同生育阶段施用量也不同。

茄果类蔬菜从定植至开花,二氧化碳需求量少,一般不需施用。

当蔬菜进入开花坐果期后再施用,这对减少落花果,提高坐果率,促进果实生长具有明显作用。

五.加强栽培管理。

蔬菜施用二氧化碳后,光合作用需要的养分增多,因而根系的吸收能力提高,生理机能改善。

注意增施磷、钾肥,适当控制氮肥用量,还应注意加强整枝打叶,改善通风透光,减少病害发生,平衡植株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二氧化碳对大棚蔬菜的作用及施用方法

二氧化碳对大棚蔬菜的作用及施用方法
三、燃气二氧化碳发生器。选用燃烧比较完全的炉作为施气发生器,于每天日出后燃放,在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到1000~1200微升/升
二、固体二氧化碳气肥。固体二氧化碳气肥为褐色扁形颗粒或圆片状,具有物理性状好、化学性质稳定、使用方法安全、肥效长等特点。具体施肥方法是:在蔬菜生长旺盛期到来之前,在行间开沟撒施,片剂每隔30厘米放1片,而后覆土2~3厘米厚,使土壤保持疏松状态,有利于二氧化碳气体的释放。一般有效期长达60~80天,高效期在1个月左右,施肥后通风时以中上部放风为宜。
一、增施有机肥。施用有机肥不仅为蔬菜生产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满足蔬菜生长需要,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而且有机物在分解过程中产生一定数量的二氧化碳。在生产中比较常见的二氧化碳增量措施就是在土壤中增施有机肥和在地面上覆盖稻草、麦糠等,通过微生物降解作用,缓慢释放出二氧化碳持续不断的补充大棚内,供给蔬菜生长发育的需要。但是光靠增施有机肥来补充二氧化碳还不能满足蔬菜的需要。
二氧化碳对大用方法
二氧化碳是蔬菜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之一,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一般为300微升/升左右,远远不能满足蔬菜优质高产的需要。如果把二氧化碳浓度从大气的浓度提高到1000微升/升,植物的光合效率可提高1倍以上。因此,大棚使用二氧化碳,是保护地蔬菜高产优质栽培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之一。

二氧化碳在大棚内的施用技术

二氧化碳在大棚内的施用技术

二氧化碳在大棚内的施用技术二氧化碳在大棚内的施用技术一、施用方法提高温棚内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方法很多,如利用钢瓶装液态二氧化碳释放法,燃烧煤或其它碳氢化合物等燃料产生二氧化碳法,通过实行蔬菜与食用菌培养间作法或发展种养一体的生物生态法。

但这些方法是在产生二氧化碳的同时,也产生了有害气体,或是成本费用高,操作不方便,都不太理想。

目前,较为常用的增施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化学反应法及土壤施用法。

1、化学反应法:利用硫酸和碳酸氢铵的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方法,其副产品硫酸铵可作肥料使用。

一般每亩温棚,每天用碳酸氢铵3公斤~4公斤,加入96%的浓硫酸2公斤~2.5公斤,这样可使温棚内二氧化碳浓度达1000ppm。

具体操作时,可使用市场上出售的二氧化碳发生器,也可用小型塑料桶。

浓硫酸使用前要与水按体积比1:3配制稀释,稀释时将浓硫酸缓慢倒入水中,严禁将水倒入浓硫酸中。

每座温棚设二氧化碳施放点6个~10个,将桶均匀悬吊在温棚内,桶口高度略高于蔬菜生长点的高度,以利于二氧化碳的扩散均匀和被蔬菜吸收利用。

进行化学反应时,可先将塑料桶内放入碳酸氢铵,然后注入稀释好的硫酸;亦可先将稀释好的硫酸放入桶内,然后加入所需的碳酸氢铵。

总之要使硫酸反应完全,直至加入碳酸氢铵不产生气泡为止,以减少废液的酸度,用毕的废液兑水50倍以上作追肥用。

2、土壤施用法:通过向土壤施用可产生二氧化碳的各种肥料,利用其分解缓释出的二氧化碳持续不断地补充于温棚内,供给蔬菜生长发育的需要。

常用的土壤施用法包括:⑴增施有机肥法。

利用各种有机肥施入土壤后在土壤中分解而产生二氧化碳;⑵深施碳酸氢铵法。

在蔬菜株行间将碳酸氢铵按每平方米10克~15克埋入8厘米~10厘米土层中,每月2次~3次,利用其自然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增加温棚内二氧化碳浓度;⑶固体二氧化碳颗粒肥法。

利用市售的球形固体二氧化碳颗粒肥,采用沟施、穴施等方法施入土壤,让其缓慢释放二氧化碳,每隔30天~40天施用一次,此法效果明显,使用安全。

温室大棚如何使用二氧化碳肥-有哪些使用要点和事宜-

温室大棚如何使用二氧化碳肥-有哪些使用要点和事宜-

温室大棚如何使用二氧化碳肥?有哪些使用要点和事宜?相信很多人对于气体肥并不是很熟悉,但气体肥对于农作物的养分生成十分重要,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而在当下最为常见的温室大棚种植,则经常会使用气体肥,如二氧化碳肥。

二氧化碳肥一般多用在冬季种植的蔬菜棚室内,一般冬季为了保温,多数时间内都是密封管理,而此时温室大棚内的蔬菜会因为光合作用会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若作物缺乏足够的二氧化碳就会大幅降低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机物质量,容易造成作物营养不足。

而施用二氧化碳肥恰好是最为直接的解决方式,那么具体如何使用?下面百度文库一起来看看吧。

二氧化碳肥的常用种类和使用方法1、液态二氧化碳肥液态二氧化碳肥纯度极高、安全系数好而且使用方便,但因其成本非常高,一般不建议农户使用,故不作介绍。

2、固态二氧化碳肥固态二氧化碳肥常用的是袋装的粉末状固态二氧化碳肥,一般采用吊袋缓慢释放的方法使用。

在使用时,还要注意在使用时,先把二者掺混均匀,然后在袋上扎几个小孔悬挂在棚架或果树上缓慢持续的释放二氧化碳。

在使用量上,一般每亩悬挂22袋左右即可。

3、自制二氧化碳制造器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使用硫酸和盐酸反应制造二氧化碳。

一般每亩大棚可以放置30个盛有1斤稀硫酸的塑料容器然后每个容器内每天加入100克的碳酸氢铵,加1次碳酸氢铵可以反应并制造二氧化碳3天。

二氧化碳肥的使用时间和使用浓度二氧化碳肥最适合在蔬菜苗期、果树花后2-3周时和冬季大棚长时间密封二氧化碳不足等情况下使用,一般在上午掀覆盖物后半小时开始使用。

对于二氧化碳的使用浓度上,正常情况下一般以1000-1500PPM的浓度含量为,温度较高时可以把浓度略微提高些,温度较低时可以适当把浓度略微降低些。

如果遇到持续阴雨天气时,应当停止使用。

以上就是推荐阅读:大棚如何施放二氧化碳肥?大棚栽培二氧化碳肥释放方法。

温室环境调控技术-二氧化碳施肥技术

温室环境调控技术-二氧化碳施肥技术
由于光合作用增强,碳水化合物积累多,开花早。着 果.多.果实发育迅速。据试验证明,施用二氧化碳区的黄 瓜比对照区增加雌花数20~30%,增加座果率5%。施用 二氧化碳区的番茄座果数比对照增加15—20%。
? 3.叶面积大,光合成增加 施用二氧化碳区的黄瓜生长笋强,叶面积比对照增大
30%左右,叶片厚.叶色浓,光合强度明显提高。据 Ouastra在1963年研究指出,当二氧化碳浓度由300ppm 提高到1300ppm、温度为30℃时,茄子的光合成量约提 高3倍以上。 ? 4.产量高、产值大
试验表明,粪肥和蒿杆混合产生的二氧化碳 最多,其次是蒿杆,再其次是松柏枝叶。
1000m 2的温室内施入 2—3吨以上的堆肥、鸡 粪、油渣等,通过土壤微生物呼吸,从定植到 2个 月左右.可以供给换气通风之前时间的二氧化碳量 。
3. 二氧化碳施肥的主要方法 --液态二氧化碳释放法
液态二氧化碳主要为酒精工业副产品, 经压缩装在钢瓶内,可直接在棚室内释放 。每瓶二氧化碳20~25千克。1千克约值人 民币2元。
V W ? ? N ? (Ci ? Co) ? P ? Rs
S
式中:W——二氧化碳的施用量(g/m2小时) V——棚室的体积(m3) S——棚室的地面积(m2) N——换气次数(次/时),一般取2~3次/小时 Ci——设定二氧化碳浓度(g/m3),(二氧化碳比重为 1.82kg/ m3) Co——室外二氧化碳浓度(g/m3)(取0.54g/m3) P——室内每平方米地面积上作物的光合强度(注:这里指单位土地 面积上的作物光量,不是指单个叶片上的光合量,gCO2/m2·h)( 取5~8gCO2/m2h) Rs——室内平均每平方米地面积的土壤二氧化碳呼出量(gCO2/ m2·h)(据日本资料报导,Rs值夏季取0.42—0.63,冬季取0.08~

大棚内如何用好二氧化碳固体气肥

大棚内如何用好二氧化碳固体气肥

大棚内如何用好二氧化碳固体气肥
1、要有正确的施用方法。

每平方米开两穴,每穴用固体二氧化碳10克,与土混匀并保持混肥层疏松(切忌踩实),施用时不能靠近蔬菜的根部,施用后不能大水漫灌,否则会影响二氧化碳的释放,降低固体气肥施用的效果。

2、要掌握施用的最佳时间。

有光照才能施,阴雨天不要施;在晴天日出后开始施用,在通风前1小时停止施用;移栽后的蔬菜,见有新叶长出后施用;对茄子、辣椒、番茄应掌握在“吐珠”(座果初期)施用二氧化碳固体气肥。

3、不要通底风。

二氧化碳气体的比重略大于空气,所以固体气肥释放的二氧化碳气体都分布在近地表面处,如通底风,二氧化碳气体极易随放风而散失,影响施气肥效果,以通腰风或天窗风为好。

4、要与增加肥水相结合。

施二氧化碳气肥是大棚蔬菜生产中一项辅助增产措施。

叶菜类要增施氮肥;茄子、辣椒、番茄要在适量增氮的同时,增施磷钾肥,并隔沟浸浇或膜下润灌水,使栽培的蔬菜有充足的肥水供应,保证有茁壮的绿叶,配合施二氧化碳固体气肥才能发挥显着的增产效果。

1。

大棚蔬菜种植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调控技术

大棚蔬菜种植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调控技术

大棚蔬菜种植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调控技术大棚蔬菜种植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调控技术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加剧,我们对蔬菜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与此同时,气候变化也给蔬菜种植带来了挑战。

为了满足人们对蔬菜的需求,提高蔬菜产量和质量,大棚种植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种植方式。

在大棚蔬菜种植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调控技术被广泛应用,其作用不可忽视。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原料,它对蔬菜的生长和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调节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可以改善蔬菜的生长环境,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

一种常见的调控二氧化碳浓度的技术是增施二氧化碳肥。

在大棚蔬菜种植中,通过在大棚内增施二氧化碳,可以提高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

这种方法有很好的效果,可以迅速提升蔬菜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但是,增施二氧化碳肥也需要谨慎使用,过量的二氧化碳会对植物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引发疾病。

另外一种调控二氧化碳浓度的技术是利用循环通风系统。

通过在大棚内安装循环通风系统,可以实现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均衡分布。

这样一来,蔬菜能够充分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循环通风系统还能够有效降低大棚内的温度,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对蔬菜的生长环境有着积极的影响。

最近,一种新型的二氧化碳浓度调控技术——利用光合生长灯具,也开始在大棚蔬菜种植中应用。

这种灯具能够通过产生特定的波长和强度的光线,模拟太阳光照射下的光合作用环境,从而提高蔬菜的光合作用效率。

由于光合生长灯具可以根据不同蔬菜种植的需求进行灯光的调节,使得二氧化碳浓度调控更加精确和有效。

总的来说,二氧化碳浓度是大棚蔬菜种植中一个重要的调控参数。

通过增施二氧化碳肥、循环通风系统和光合生长灯具等技术手段,可以有效调节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改善蔬菜的生长环境,提高产量和质量。

然而,不同的调控技术适用于不同的蔬菜种植环境和种植需求,农民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以获得最佳的种植效果。

蔬菜大棚二氧化碳气肥施用技术

蔬菜大棚二氧化碳气肥施用技术

蔬菜大棚二氧化碳气肥施用技术
二氧化碳气肥施用技术要点:
一、施用时间。

气肥最佳施用时间应在日出后不久进行,以使设施内维持较高的二氧化碳水平。

如果用二氧化碳发生器作为二氧化碳肥源,施肥时间还可适当提前,使日出后半小时内达到所需求的二氧化碳浓度。

中午保护设施内需要通风,应在通风前半小时停止施肥。

二、施用时期。

苗期是气肥应用效果较佳的时期,利于培育壮苗,缩短苗龄,加速苗期发育,提早果菜类蔬菜花芽分化,对提高早期产量十分明显。

对于果菜类蔬菜如番茄、黄瓜、长瓜等,在开花期至果实膨大期使用二氧化碳气肥效果最佳,可加速果实膨大或成熟过程,减少畸形果的发生,提高早期产量和蔬菜的商品性。

三、施用浓度。

气肥施用浓度与作物种类、品种以及光线强弱、温度高低,甚至肥水都有很大关系,大部分蔬菜作物生长和产量形成经济有效的二氧化碳浓度是600--1000ppm。

四、注意事项:(1)设施内施用二氧化碳,要求设施结构具有良好的密闭性能。

(2)气肥施用应根据天气和光照强弱进行,光强时,浓度应高些;阴天或光弱,浓度应降低;雨雪天气无需施用。

(3)二氧化碳施用以后,施肥量应适当增加,但应避免肥水过多而造成徒长。

宜增施磷、钾肥,适当控制氮肥。

(4)果菜类、草莓等一般在开花时开始施用二氧化碳,连续使用效果好,故除雨雪天气外,应连续使用,一般使用20--30天后效果明显。

(5)瓜果作物在定植到开花期间可不施或少施气肥,适当控制营养生长,加强整枝打叶,点花保果。

总之,在蔬菜设施栽培中,合理增施二氧化碳气体能促进植株生长发育,达到增产增收目的,但具体施用应综合考虑植株本身的生长状况,以及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棚蔬菜二氧化碳施肥技术大棚蔬菜生产是在相对密闭的栽培场所,早晨半小时后CO2浓度约为100*10-6,比室外少200*10-6,比蔬菜作物所需CO2饱和浓度少900*10-6。

由此可见,大棚蔬菜作物处于缺少CO2的饥饿状态,限制了光合作用,制约了生长发育,严重影响了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实行CO2施肥后可大幅度提高大棚蔬菜产量,改善蔬菜品质,增加大棚生产的经济效益。

为此,我们总结我市多年生产实践经验,摸索出大棚蔬菜CO2配套施肥技术,现介绍如下:一、选用廉价肥源目前,生产上利用CO2肥源较多,有直接利用工业副产品CO2,有利用白煤油或液化石油气燃烧生成CO2,这些肥源成本高,且易污染室内。

最好肥源是用稀硫酸加碳酸氢铵生产CO2,价格低,原料来源广,操作方法简单,应用效果好,无污染,是目前生产上广泛采用的肥源。

以大棚内面积为基数,定量将稀硫酸装入手提的塑料桶中,然后将碳酸氢铵逐渐放入桶内,生成CO2,3~5分钟反应完毕,人也从棚室尽头走到棚室出口,提出塑料桶。

生成的硫酸铵回收后作肥料施入蔬菜。

每日所需硫酸的用量(克)=每日所需碳酸氢铵的量(克)*0.62每日所需的碳酸氢铵的量(克)=大棚体积(米3)*计划CO2浓度*0.0036二、确定经济CO2施肥浓度作物光合作用是由光合面积、温度、光照、水分及营养条件所决定,在正常条件下蔬菜的CO2饱和点为1000*10-6,但不同作物品种随着叶面积、温度、光照的变化CO2饱和点也发生变化。

生产实践证明,大棚蔬菜CO2施肥,在蔬菜作物生长的中前期,叶面积系数小,CO2施肥浓度应在600~800*10-6为宜。

温度低,光照弱时,CO2施肥浓度应在800*10-6为宜。

高于1000*10-6有增产作用,但成本较高,经济效益低,而且会导致气孔开放度缩小,降低蒸腾速度,使叶温升高,出现萎蔫现象。

三、把握好施肥时期和施肥时间大棚蔬菜整个生育期施用CO2均有增产效果,但差异较大,苗期叶面系数小,吸收CO2量小,利用率低,施用CO2虽有壮苗作用,但易产生植株徒长,因此,定植至缓苗期不施CO2气肥,苗期也不施或少施气肥。

叶菜类在起身发棵期开始进行CO2施肥,此期叶片活力强,叶面积系数增大,光合生产率高,CO2利用率高,增产幅度大。

茄果类在开花坐果至果实膨大期为CO2施肥最佳时期,此期进行CO2施肥,叶面积系数大,吸收CO2多,光合生产率高,有机物质积累多,促进果实膨大,提高果实产量。

施肥时间应在日出半小时后开始,随着光照强度增大,温度提高,施用CO2浓度逐渐加大。

达到确定的饱和浓度为止。

一般中午放风前半小时停止施用,阴雨天不施肥。

四、加强地下肥水管理经CO2施肥后的作物,地上养分增加,光合作用增大,根系吸收能力增强,生理机能改善,施肥量也要相应增加,为避免肥水过大造成作物徒长,茄果类蔬菜应注意适当增加磷钾肥,瓜类和叶菜类适当增施氮肥,使地上地下趋于平衡。

五、提高温度和光照作物的光合作用是在温度和光照条件下进行,大棚蔬菜实行CO2施肥后,要相应提高室内温度和光照。

生产实践证明,当CO2浓度达到1000*10-6时,白天室内温度应提高3oC~4oC,施肥停止后,按正常温度管理。

上半夜温度比正常温度略高,下半夜则略低,要堵好棚壁塑料薄膜空隙,提高室内保温性能,减少CO2外渗量,提高CO2的利用率。

早晨日出揭苫时及时清除棚顶灰尘和障碍物,增强室内光照强度和升温速度,提高CO2施肥效果。

一、温室种植环境中二氧化碳气体补充是必要的技术手段众所周知,二氧化碳气体是作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素,二氧化碳供给不足会直接影响蔬菜正常的光合作用,而造成减产减收,它对作物生长发育起着与水肥同等的作用。

温室大棚一般用于寒冷季节的蔬菜、水果和花卉的生产,为了保持温室大棚里的一定温度,通常大棚都是封闭的,这样,势必造成了温室大棚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越来越低,使温室大棚中的作物光合作用非常缓慢,有时甚至会停止光合作用,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日光温室种植中二氧化碳气体的人工补充,把二氧化碳气体称之为“气体肥料”,并把二氧化碳气体的人工补充列为日光温室种植中作物增产的重要措施。

所以日光温室种植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增施技术是一种实现蔬菜高产、优质、抗病的重要技术措施越来越受到广大菜农的关注。

发达国家70年代末就已经普及推广了增施二氧化碳气肥的装置和方法,且使用效果很好,而在我国二氧化碳气肥增施技术推广已近10年,但增施二氧化碳气肥给生产带来的增产效果并不理想,这种差异到底是怎么形成的?我国温室增施二氧化碳气肥效果差的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是当前推广二氧化碳气肥增施技术必须解决的问题。

我们在总结近10年的推广经验基础上,对影响二氧化碳气肥增施效果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找出了几个最主要的因素和改善方法,下面就这些因素和措施做一简单的介绍,以此作为合理利用二氧化碳气肥增施的规范化技术措施普及推广,同时也将促进温室种植中植物生长的理论推介给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和绿色植物食品生产者,尽快将这一最佳的二氧化碳气体增施技术推向全国。

二、在我国温室种植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基本规律温室大棚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日变化一般规律是:在夜间,由于作物的呼吸作用、土壤微生物活动和有机质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使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很快增加,可比棚外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高近一倍,但早晨日出后,作物光合作用加强,又大量消耗棚内夜间积存的二氧化碳,使其浓度急剧下降,日出后1小时,二氧化碳浓度下降至300PPM (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约为360PPM)左右,日出后2—3小时后,如不通风换气,其浓度将继续下降,甚至降到作物的二氧化碳补偿点80—150PPM,这时,由于二氧化碳的浓度过低,叶片的光合作用基本停止,因此,从日出后半小时到通风换气这段时间内,二氧化碳最为缺乏,已成为作物生长的重要障碍,在这段时间内,必须用人工增施二氧化碳来补充棚内该气体的不足,合理应用这一方法才能促使温棚作物增产,这也是温棚必须增施二氧化碳气体的基本原理。

三、温室种植蔬菜二氧化碳气体充足与缺乏的症状比较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主要原料之一,在自然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可以满足植物正常生长的需要,但在封闭的温室大棚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较低,满足不了植物光合作用所需量,同时由于缺少二氧化碳使得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缓慢,因而造成植物抗病虫害能力低、产量减少、品质下降、生产周期延长等情况。

二氧化碳浓度充足的情况:CO2充足的蔬菜植株生长健壮,叶绿素含量高,叶色深绿有光泽;CO2充足的蔬菜开花早,雌花多,落花落果少;CO2充足的蔬菜,幼嫩多枝,枝叶上冲有力;CO2充足的蔬菜果品端正,上市早,产量高。

二氧化碳浓度缺乏的情况:缺乏CO2的蔬菜,叶色暗无光泽,植株长势差;缺乏CO2的蔬菜开花晚,雌花少,花果脱落多;缺乏CO2的蔬菜叶低平,与主枝垂直或下垂,叶面凸凹不平;缺乏CO2的蔬菜,异型果多,上市晚2~3天,产量低,优质果品少。

二氧化碳浓度过高的症状:CO2浓度过高的蔬菜常引起蔬菜作物叶片卷曲,叶片细胞内的叶绿粒由于淀粉积累过多而严重变形,影响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严重时出现凋萎同时叶片中灰分、钾、钙、镁和磷等营养元素的含量降低,可能诱发相应的营养元素缺乏症;CO2浓度过高的蔬菜会影响作物对氧气的吸收,不能进行正常的呼吸代谢作用而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促进衰老过程;棚室内空气中CO2浓度过高,如不及时换气则使棚内温度迅速升高,引起蔬菜作物的高温危害。

四、我国现有的二氧化碳气肥增施技术我国现有的二氧化碳产生技术可概括如下:1. 高压液体二氧化碳气肥:即是将CO2压缩在高压钢瓶里控制使用,缺点是运输不便。

2. 固体干冰:将二氧化碳低温高压加工成干冰,干冰成本高不宜普遍推广。

3. 固体颗粒气肥:是一种颗粒型或圆柱型颗粒,使用时按要求将颗粒均匀埋于作物行间,表面覆土2厘米,缺点是二氧化碳比重大于空气,不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4.燃烧法:在温室大棚内点燃木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的同时还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所以须安装气体净化装置。

5. 碳酸氢铵深施法:施用碳铵深施5~8厘米,使用时要注意挥发的氨气会危害棚室作物。

6.化学反应法:即用碳酸氢铵与硫酸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用时操作繁琐,要十分注意避免硫酸烧伤使用者或烧坏衣服物品等。

7. 气肥棒:一种混合物加工成可燃棒式的一种产品,每天在温室棚中点燃释放出二氧化碳,缺点是大棚中湿度较大不易点燃烧尽。

8. 二氧化碳气肥机:在大棚中安装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器,发生器靠电解方式制备二氧化碳气体,使用中必须用电和水,并随时添加化工原料,使用繁琐不便。

为了解决增施二氧化碳气肥问题,国内外都采取了许多措施,但这些措施大都因设备昂贵或气体来源复杂或使用烦琐不方便或使用效果不明显等原因制约了这一增施技术的发展,它对我国广大的农民种植户来说不是成本太高就是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不符合当前我国农业的实际国情,根据我国温室农业的特点及近年来对众多的二氧化碳气源的反复对比和分析,以上这些增施方式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不足,不适应我国目前农村现状,所以至今难以推广应用。

五、影晌CO2气肥增施效果的主要因素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增加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可提高植物的产量和产品的含糖量,但以提高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方法来达到高产目的往往会受到环境中多种因素的制约,比如人们常知的光照强度、土壤水分含量、气温等因素,另外还有一些影响要素不被人知或知之甚少,也恰恰是这些要素决定着增施二氧化碳气肥效果的好坏,我们的科技人员及技术推广人员一定要建立明确的数据概念,明确种植物种现实环境中的温、光、肥、水、气这些要素,辨明是否确实缺少二氧化碳,以此科学地用好二氧化碳气肥增施技术及设备。

1. 判断是否需要增施二氧化碳气肥的界限判断各类蔬菜增施二氧化碳气肥效果是否明显一般采用增产界限幅度为15%的综合界限值,我国的日光温室多数使用有机肥进行栽培,温室内二氧化碳气体含量一般都比较高,只要少量增施即可满足植物光合作用的需要,如果此时再按照通常技术大量增施气肥的话,会产生严重的气害现象而影响产量,此时大量增施二氧化碳气肥无明显效果,而国外的温室蔬菜生产多采用无土栽培方式进行,因此增施二氧化碳气肥的效果就会很好。

这里介绍一种简单的判断方法:年施猪粪4 m3/667 m2;年施鸡粪6m3/667 m2;年施豆饼7 m3/667 m2可基本不需要大量增施二氧化碳气肥。

反之则需增施二氧化碳气肥。

2. 地温对二氧化碳气肥使用效果的影响在普通的温室设施条件下,地温是影响增施二氧化碳气肥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境因素。

在水分和日照充足情况下,地温在15~23 ℃的范围内,每增加1 ℃,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就会增加4 %,因此,控制地温可以提高增施二氧化碳气肥的增产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