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与接地系统的设计(论文)

防雷与接地系统的设计(论文)
防雷与接地系统的设计(论文)

毕业综合作业

移动基站防雷与接地系统的设计

选题类型:论文

学生姓名:叶华锋

学号: 20100203235

系部:通信工程系

专业:移动通信技术

班级: 102

指导老师:钱水明

浙江·绍兴

提交时间:2013年4月

摘要

本文论述了移动基站防雷接地系统经常出现的问题,结合平时的实地考察,切实地提出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移动通信基站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思想。

由于移动通信基站的天线设置大多安装在建筑物的房顶上,还有一部分安装在铁塔上,相对周围环境而言,形成十分突出的目标,从而导致雷击概率增多。通信设备损坏,耗费了大量人力财力。怎样才能有效地预防雷害,确保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和工作人员的安全呢?必须根据每个基站的实际情况设计移动通信基站的防雷接地系统,实施基站针对性防雷。

关键词:防雷;接地;反击电压;分级防雷

目录

第一章移动基站防雷与接地系统简介 (1)

1.1 防雷与接地系统 (1)

第二章移动基站雷害的主要原因 (2)

2.1 雷击的主要原因 (2)

2.2 反击电压 (3)

2.3 移动基站防雷措施 (5)

第三章移动基站防雷与接地系统的整改案例 (8)

5.1 案例1——大陈基站存在的问题及改造方案 (8)

5.2 案例2——大港头基站存在的问题及改造方案 (9)

5.3 案例分析3——皇家地基站存在的问题及改造方案 (12)

5.4 案例分析4——长坑基站存在的问题及改造方案 (15)

5.5 案例分析5——石铺基站存在的问题及改造方案 (18)

总结 (22)

致谢 (23)

参考文献 (24)

第一章移动基站防雷与接地系统简介

1.1 防雷与接地原理

1.2 基站防雷与接地系统

1.防雷与接地系统的组成

(1)雷电接受装置:直接或间接接受雷电的金属杆(接闪器),如避雷针、避雷带(网)、架空地线及避雷器等;

(2)接地线(引下线):雷电接受装置与接地装置连接用的金属导体。它的作用是把雷电接受装置上的雷电流传递到接地装置上,接地线一般采用圆钢或扁钢组成;

(3)接地体:包括接地装置和装置周围的土壤或混凝土,作用是把雷击电流有效地泄入大地,现在常用的接地装置有水平接地极、垂直接地极、延长接地极和基础接地极。

第二章移动基站防雷与接地措施

2.1 雷击的主要原因

移动基站防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过去我们按照防雷理论,尽量提高基站防雷系统的泄流能力,选用了80ka甚至100ka的大型防雷器,但是防雷效果却不尽人意,经常出现基站防雷器没有明显动作,基站设备却已经发生损坏。是防雷器不好吗?不,防雷器都是检测合格的入网产品。原来是我们没有按照基站的实际情况设计防雷系统。基站内设备被直击雷和雷电感应破坏的概率为零。这是因为基站设备包括基站室外电力变压器的位置普遍较低,完全处于建筑防雷设施或铁塔以及架空线路避雷系统和建筑防雷等外围的避雷系统泄放,所以基站设备很难遭到直击雷损害。另外我们基站内的设备外壳、天馈线、走线架等金融物全部安装了保护接地,再加上与室外的雷击点和避雷器接地引线有足够的距离,所以雷电感应也很难发挥作用。几年来雷击事故的主要现象为:基站b级防雷器保护空开动作,部分单相交流设备和直流设备损坏。我们从中不难看出地电压反击和雷电波侵入是造成基站设备损坏的主要原因。所以基站防雷系统应以防止地电压反击和雷电波侵入为主要目标。

2.2 反击电压

1.地电压反击

当雷电流基站附近的避雷器对地泄放时,由于接地电阻的存在必然引起基站工作地的电位升高,基站直流负荷如BTS电源、开关电源的监控单元、基站的动力环境监控器等设备相对远端地一般都存在寄生电容,这些设备一端接工作接地,无流的远端地与基站的工作接地间存在电位差,因而产生差模脉冲电压。当超过设备绝缘耐压的容许限度时必然造成设备的损坏。基站的单相交流负荷如基站空调、照明等设备的零线接在变压器的交流地上,当雷电流沿基站附近的避雷器对地泄放时,变压器的交流地和交流重复接地电位也会升高,因此基站的单相交流设备也同样存在地电压反击的问题。

2. 地电压反击的危害

我们把基站设备与接地有关的电路简单等效为线路电阻、线路寄生电感、线路负载(如传感器、BTS、空调、灯具等)、终端对远端地寄生电容组成的串联回路。假设基站的冲击接地电r为2欧姆,防雷器对地的泄放电流为2ka,这时基站的接地排的瞬间电压为u=1*r=4kv,可见负载两端的瞬间浪涌电压可达4kv,如不采取措施,必然造成设备损坏。

3.减小反击电压的措施

防止地电压反击是基站防雷接地的主要课题

那么怎样才能避免地电压反击造成的损失呢?我们一般很自然会想到使用交流过压保护器和直流浪涌抑制器,即在交流变压器的低压侧、基站交流配电箱的地零间加装交流过压保护器;在直流负载的电源输入端加装浪涌抑制器。所有交流过压保护器和直流浪涌抑制器必须靠近被保护的设备安装,避免被保护设备由于接地或电源引线过长引起脉冲反射。除此之外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将基站的工作接地与室外避雷器接地在基站地网上的引接点分开焊接,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基站工作接地母排的电压浪涌幅值。众所周知,雷电电流沿地网泄放时,在避雷器引下线与地网连接点附近土壤内形成一个强电位场,距离越近电压越高。将基站工作接地与室外避雷器接地分开,可以大大降低基站的反击电压。所以基站工作地与防雷地在基站联合接地网上的引接点距离不应小于5m,条件允许时宜间距10-15m。实际上除电力线路外,基站的铁塔遭雷击次数最多,与铁塔共用接地网的基站经常受到地电压反击的损害,如果铁塔地网边缘距离基站大于5m,应在基站附近另建环形工作接地网;条件差的基站可以沿铁塔地网与基站工作接地引接线,补设接地桩;只能利用铁塔地网的基站也应把铁塔避雷接地的引接点与工作接地的引接点分别在对角塔基上安装。对于山项基站尤其应注意将基站的工作

接地与铁塔避雷接地及站基室外接地分开,因为山顶基站的接地电阻较大,接地引线较长,雷电流泄放相对缓慢,所以地电压反击比较严重。

降低基站接地电阻也有利于电压反击事故。接地电阻较大的山上基站,可利用塔基钢筋、蓄水池、无爆炸和电击危险的金属管路等自然接地体,埋设地桩有困难的山上基站也可从塔基沿山体的自然沟壑,最好选择阴暗潮湿的地方,制作横向辐射接地网,辐射接地网长度应小于30m,塔基四周辐射的横向接地网越多也有利于雷电散流。

2.3 移动基站防雷措施

1.电源线路保护空开

避雷器的响应特性有远近软硬之分:气体放电管和火花间隙防雷器是基于斩弧技术的角形火花隙和同轴放电火花隙,当线中电压超过防雷器的击穿电压后,防雷器的绝缘电阻立刻急剧下降,放电能力较强,残压相对较高,恢复电压低于原来的击穿电压,属于硬响应特性:属于软响应特性的压敏电阻和浪涌抑制二极管,其特点是响应时间短,放电电流小,残压低,而且恢复电压基本不变。硬响应特性的防雷器工频后续电流和防雷器绝缘劣化可能造成线路短路,所以防雷器前面应该配置过流保护空气开关或熔丝。其额定电流应小于防雷器的最大短路允许强度。如果主电路保护空开关大于防雷器的最大保险丝强度,应设避雷器分路保护空开。

众所周知,雷电波的脉冲宽度为纳秒级,所以一般防雷器均以响应时间达到纳秒为标准。有人就把基站的防雷系统按照纳秒纺防雷时间进行设计,比如在c 级防雷器上加装了很小的保护空开如:20a或32a,认为这样既防雷又安全。实际上在所有基站设备发生过压损坏的雷击事故中,防雷器保护空开动作占100%、防雷器正常占90%以上,显而易见,由于防雷器保护空开的断路作用,防雷器并没有完全起到泄放雷电、限制电压的作用,防雷器并没有完全起到泄放雷电、限制电压的作用。这种事例却从反面证实了应该选用较小的设备的保护空开,并且把防雷器紧靠被保护设备安装,使被保护设备与防雷器具有相同的安全级别。

纳秒级的雷电波在对地泄放中产生的地电压反击和雷电波侵入作用时间可能被延长至毫秒甚至更长。我们把受地电压反击和雷电波侵入影响的基站设备简单等效为寄生电感、回路电阻、对地电容组成的串联的电路。由于电感、电容的储能作用,即使不发生震荡,高压脉冲在衰减过程中其存在时间也会被大大延滞,另外雷击经常造成电网操作过电压的持续时间更长,所以我们在选用防雷器和设备的保护空开时,应根据防雷器的最大允许熔丝电流和线路的进线容许短路电流以及设备的负荷电流综合考虑。

2.分级防雷

防雷器的残压是保护基站设备的最重要参数,一般来讲,泄流能力强的防雷器,响应时间长,残压高。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防雷器能满足所有混合雷电冲击波、残压以及响应时间指标要求,所以应根据表1中基站电源设备的绝缘等级划分防雷层次,实现多级防护,对雷电能量逐级减弱,使各级防雷器残压相互配合,最终使过电压值限制在设备绝缘强度之内。另外多级防护对于某一级防雷器失效、防雷器的残压不配合设备绝缘强度等也是必须的。我们认为应该结合yd5078-98

《通信工程电源系统防雷技术规定》和基站的实际情况,从交流电力网高压线路开始,根据基站主要电源配套设备的耐雷电冲击指标和防雷器残压要求,采取分级协调的防护措施,进行基站的防雷系统设备。避雷器的直流1maa参考电压是我们选择避雷器的绝缘要求,选用时应考虑电网的电压波动上限值和操作过电压远小于直流1ma参考电压,具体基站主要配置设备的耐雷电冲指标和防雷器残压要求如表2.1所示。

表2.1 基站配套设备的耐雷电冲击指标和防雷要求

实现各级防雷器的能量分配与电压配合的要点在于利用两级防雷器之间线缆本身的感抗。电缆本身的感抗有一定的阻碍电流及分压作用,使雷电流更多地被分配到前级泄放。当保护地线与其它线缆紧贴敷设或处于同一条电缆之内时,要求两级防雷器之间线缆长度在15m左右,当防雷器接地线与被保护电缆有一定距离(>1m),这时要求线缆长度大于5m即可。在一些不适合采用线缆本身作退耦措施的,如两级防雷器靠近或线缆长度较短时,可利用专门的退耦器件,这时无距离要求。

机房电源系统的防雷须满足《建筑防雷设计规范》。根据机房大小及设备保护的重要程度,采用一级、二级或三级防雷,设备末端需要有防浪涌插座。根据网络中心机房的实际情况,采用三级防雷方式(如图2.1所示),即在动力机房电源线进入UPS配电室前安装一级防雷模块(如图2.2所示),UPS进线前布置二级防雷模块,设备接线插排为防浪涌的三级防雷插排(如图2.3所示)。

图2.1三级防雷

图2.2防雷模块

图2.3防雷插排

第三章移动基站防雷与接地系统的整改案例

5.1 案例1——大陈基站存在的问题及改造方案

1.现场勘查情况:

丽水大陈基站地处平原,是一屋顶塔基站,宜遭直接雷袭击。该站已经经过整治,从机房内看,未见明显不妥之处。该站电源、主设备、监控均遭雷害。

2.雷害原因:

(1)地电位反击,工作地在地网上的引接点与立柱钢筋距离<1m。

(2)电力线引入,电力电缆地埋长度约20m。

(3)接地、等电位与防雷系统的改造

3.接地与防雷系统的改造措施:

(1)新建一地网,将该地网与原地网相连。机房内接地母排与原地网连线断开,接至新地网(见图3.1所示)

图3.1大陈基站平面示意图

(2)延长电力电缆地埋长度至50m以上。在终端杆处增设一组低压避雷器,以增强对来自低压架空输电部分的雷电泄放能力,提高低压线路侧的防雷保护。按照DL/T499-2001《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零线在终杆处作重复接地处理,将零线、避雷器的接地、电缆金属外皮、绝缘子铁脚、金具连在一起接地,避免电缆因过电压击穿直接接到终端杆的地网中,保证在故障时保护中性线的电位尽可能保持接近大地电位。

上述两条措施,可以同步实施。若第二条实施难度大,也可根据防雷效果,

考虑第二步实施。

4.接地与防雷系统的改造注意事项:

(1)所有接地引线与地线排的连接使用铜鼻子,用螺栓加装梅花垫片拧紧,以确保接触可靠。接地引线与地网的连接宜焊接。

(2)所有焊接扁钢搭接长度为宽边的两倍,凡焊接点均涂沥青防腐。

(3)空调及室外机的接地由施工单位根据情况进行保护接地。

(4)原已经安装且本工程不予更换的电涌保护器,若保护模块需要更换由施工单位向当地移动公司提出,由当地移动公司负责更换。

(5)机房内的机架未作保护接地,由施工单位负责作保护接地。

5.2 案例2——大港头基站存在的问题及改造方案

1.现场勘查情况:

(1)大港头基站位于大港头镇边上的平原地带,铁塔是附近最高建筑,极易受到雷击。

(2)移动基站采用公用变压器供电,高压电力线以架空方式到电力变压器,变压器的高压侧己配置电力避雷装置,低压侧电力线经计量箱埋地进入机房。机房电力线路已经采用C级电涌保护措施(开关电源中的电涌保护器)。

(3)基站接地系统为联合接地系统,接地电阻8欧姆。

(4)数传采用架空光纤进行传输,光纤加强铁芯线已经在接地铜排上接地处理。

(5)机房内的相关设备都已经进行了相应的接地处理。

(6)铁塔的避雷针引下线有两条,分别焊接在铁塔的两个塔基上(见图3.2)。

(7)机房内工作地和保护地分别从地网中引出,相距不到30CM(见图3.3)。

(8)室内走线架固定在墙上,没有做绝缘处理,该墙体内与避雷针引下线同一侧。

(9)室外馈线在入机房口有接地,在机房外单独入地。

2.接地与防雷系统的改造措施:

(1)在室外重新制作一圈地网与原地网做充分的连接,取出两到三条引出线作为避雷针接地引下线的焊接点。

(2)室内机房配电箱侧找到建筑主钢筋用扁铁和其进行焊接后引出一条接地体作为工作地使用,保护地原地不动。

(3)光纤加强芯接地直接引到室外馈线接地铜排处连接。

3.接地与防雷系统的改造注意事项:

(1)所有接地引线与地线排的连接使用铜鼻子,用螺栓加装梅花垫片拧紧,

以确保接触可靠。接地引线与地网的连接宜焊接。

(2)所有焊接扁钢搭接长度为宽边的两倍,凡焊接点均涂沥青防腐。

(3)空调及室外机的接地由施工单位根据情况进行保护接地。

(4)原已经安装且本工程不予更换的电涌保护器,若保护模块需要更换由施工单位向当地移动公司提出,由当地移动公司负责更换。

(5)机房内的机架未作保护接地,由施工单位负责作保护接地。

图3.2 铁塔避雷针接地示意图

图3.3 基站工作地和保护地连接图

图3.4 铁塔避雷针接地整改图

5.3 案例分析3——皇家地基站存在的问题及改造方案

现场勘查情况:

1、黄家地基站位于丘陵地带,铁塔是附近较高建筑,极易受到雷击。基站上方设有遮雨棚,设备的一边是拉线塔。

2、基站接地系统为联合接地系统,接地电阻较好

4、数传采用架空光纤进行传输,光纤加强铁芯没有接地。

5、将原来馈线接地的引下线用35平方的黄绿线连接。

6、工作地和馈线地和避雷针的引下线都不足0.5米的距离。

接地与防雷系统的改造措施:

以拉线地桩的钢筋为基础,改造地网(具体见图)

将保护地移到离馈线地和避雷针的引下线1米以外的地方。

将光钎加强筋的接地直接引到馈线接地铜排上

室新增一块地排作为工作地。

接地与防雷系统的改造注意事项:

1)所有接地引线与地线排的连接使用铜鼻子,用螺栓加装梅花垫片拧紧,以确保接触可靠。接地引线与地网的连接宜焊接。

2)所有焊接扁钢搭接长度为宽边的两倍,凡焊接点均涂沥青防腐。

3)空调及室外机的接地由施工单位根据情况进行保护接地。

4)原已经安装且本工程不予更换的电涌保护器,若保护模块需要更换由施工单位向当地移动公司提出,由当地移动公司负责更换。

5)机房内的机架未作保护接地,由施工单位负责作保护接地。

6、保护接地线都要求35平方以上的黄绿线。工作地和接地引下线都要求95平方黄绿线

图一:基站俯视图

图二,基站接地图:

拉线桩

新增地网

5.4 案例分析4——长坑基站存在的问题及改造方案

现场勘查情况:

1、长坑基站位于330国道的路边山坡上,基站是附近最高建筑。

2、移动基站采用专用变压器供电,高压电力线以架空方式到电力变压器,变压器的高压侧己配置电力避雷装置,低压侧电力线经计量箱埋地进入机房。机房电力线路已经采用C级电涌保护措施(开关电源中的电涌保护器)。

3、基站接地系统为联合接地系统。

4、数传采用架空光纤进行传输,光纤加强铁芯线已经在接地铜排上接地处理。

5、机房内的相关设备都已经进行了相应的接地处理。

6、铁塔的避雷针引下线有两条,一条直接引接到基站的地网,一条焊接在铁塔的塔基上(详见图1)。

7、机房内工作地和保护地分别从地网中引出(详见图2)。

9、室外馈线在入机房口有接地,但是铜排连接到避雷针的引下线后在和引下线一起入地。

接地与防雷系统的改造措施:

在室外找到建筑的主钢筋,找到两个点,在用扁铁进行充分的焊接后引至一点,然后最为室外铜排馈线接地。

在基站附近找到地网,将另外一条避雷针的接地引下线也焊接到此。

光纤加强芯接地直接引到室外馈线接地铜排处连接。

对室内的各种接地线进行重新布线,布线工艺符合规范要求

接地与防雷系统的改造注意事项:

1)所有接地引线与地线排的连接使用铜鼻子,用螺栓加装梅花垫片拧紧,以确保接触可靠。接地引线与地网的连接宜焊接。

2)所有焊接扁钢搭接长度为宽边的两倍,凡焊接点均涂沥青防腐。

3)空调及室外机的接地由施工单位根据情况进行保护接地。

4)原已经安装且本工程不予更换的电涌保护器,若保护模块需要更换由施工单位向当地移动公司提出,由当地移动公司负责更换。

5)机房内的机架未作保护接地,由施工单位负责作保护接地。

基站接地图(整改前):

整改后:

避雷针接地引下线

防雷与接地系统的设计(论文)

毕业综合作业 移动基站防雷与接地系统的设计 选题类型:论文 学生姓名:叶华锋 学号: 20100203235 系部:通信工程系 专业:移动通信技术 班级: 102 指导老师:钱水明 浙江·绍兴 提交时间:2013年4月

摘要 本文论述了移动基站防雷接地系统经常出现的问题,结合平时的实地考察,切实地提出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移动通信基站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思想。 由于移动通信基站的天线设置大多安装在建筑物的房顶上,还有一部分安装在铁塔上,相对周围环境而言,形成十分突出的目标,从而导致雷击概率增多。通信设备损坏,耗费了大量人力财力。怎样才能有效地预防雷害,确保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和工作人员的安全呢?必须根据每个基站的实际情况设计移动通信基站的防雷接地系统,实施基站针对性防雷。 关键词:防雷;接地;反击电压;分级防雷

目录 第一章移动基站防雷与接地系统简介 (1) 1.1 防雷与接地系统 (1) 第二章移动基站雷害的主要原因 (2) 2.1 雷击的主要原因 (2) 2.2 反击电压 (3) 2.3 移动基站防雷措施 (5) 第三章移动基站防雷与接地系统的整改案例 (8) 5.1 案例1——大陈基站存在的问题及改造方案 (8) 5.2 案例2——大港头基站存在的问题及改造方案 (9) 5.3 案例分析3——皇家地基站存在的问题及改造方案 (12) 5.4 案例分析4——长坑基站存在的问题及改造方案 (15) 5.5 案例分析5——石铺基站存在的问题及改造方案 (18) 总结 (22) 致谢 (23) 参考文献 (24)

第一章移动基站防雷与接地系统简介 1.1 防雷与接地原理 1.2 基站防雷与接地系统 1.防雷与接地系统的组成 (1)雷电接受装置:直接或间接接受雷电的金属杆(接闪器),如避雷针、避雷带(网)、架空地线及避雷器等; (2)接地线(引下线):雷电接受装置与接地装置连接用的金属导体。它的作用是把雷电接受装置上的雷电流传递到接地装置上,接地线一般采用圆钢或扁钢组成; (3)接地体:包括接地装置和装置周围的土壤或混凝土,作用是把雷击电流有效地泄入大地,现在常用的接地装置有水平接地极、垂直接地极、延长接地极和基础接地极。

接地与防雷技术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8551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 接地与防雷技术详细版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接地与防雷技术详细版 提示语:本安全管理文件适合使用于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一、一般规定 1、在施工现场专用变压器的供电的TN-S接零保护系统中,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与保护零线连接。保护零线应由工作接地线、配电室(总配电箱)电源侧零线或总漏电保护器电源侧零线处引出。 2、当施工现场与外电线路共用同一供电系统时,电气设备的接地、接零保护应与原系统保护一致。不得一部分设备做保护接零,另一部分设备做保护接地。 采用TN系统做保护接零时,工作零线(N线)必须通过总漏电保护器,保护零线(PE线)必须由电源进线零线重复接地处或总漏电保护器电源侧零线处,

引出形成局部TN-S接零保护系统. 3、在TN接零保护系统中,通过总漏电保护器的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之间不得再做电气连接。 4、在TN接零保护系统中,PE零线应单独敷设。重复接地线必须与PE线相连接,严禁与N线相连接。 5、使用一次侧由50V以上电压的接零保护系统供电,二次侧为50V及以下电压的安全隔离变压器时,二次侧不得接地,并应将二次线路用绝缘管保护或采用橡皮护套软线。 当采用普通隔离变压器时,其二次侧一端应接地,且变压器正常不带电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应与一次回路保护零线相连接。 以上变压器尚应采取防直接接触带电体的保护措施。

接地与防雷安全技术措施

接地与防雷安全技术措施 1) 备的金属外壳必须与保护零线连接。保护零线应由工作接地线、配电室(总配电箱)电源侧零线或总漏电保护器电源侧零线处引出(图16—1)。 图16一l专用变压器供电时TN—S接零保护系统示意 1-工作接地 2-PE线重复接地 3-电气设备金属外壳 (正常不带电的外露可导电部分)Ll、L2、D一相线N-工作零线 PE-保护零线 DK-总电源隔离开关 RCD-总漏电保护器 (兼有短路、过载、漏电保护功能的漏电断路器)T-变压器 2) 当施工现场与外电线路共用同一供电系统时,电气设备的接地、接零保护应与原系统保持一致。不得一部分设备做保护接零,另一部分设备做保护接地。 采用TN系统做保护接零时,工作零线(N线)必须通过总漏电保护器,保护零线(PE线)必须由电源进线零线重复接地处或总漏电保护器电源侧零线处,引出形成局部TN—S接零保护系统(图16—2)。 3) 在TN接零保护系统中,通过总漏电保护器的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之间不得再做电气连接。 4) 在TN接零保护系统中,PE零线应单独敷设。重复接地线必须与PE线相连接,严禁与N线相连接。 5) 使用一次侧由50V以上电压的接零保护系统供电,二次侧为

50V及以下电压的安全隔离变压器时,二次侧不得接地,并应将二次线路用绝缘管保护或采用橡皮护套软线。当采用普通隔离变压器时,其二次侧一端应接地,且变压器正常不带电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应与一次回路保护零线相连接。以上变压器尚应采取防直接接触带电体的保护措施。 T一变压器 图16—2三相四线供电时局部TN—S接零保护系统保护零线引出示意 1-NPE线重复接地2-PE线重复接地L1、L2、L3一相线 N-工作零线PE一保护零线 DK-总电源隔离开关 RCD-总漏电保护器(兼有短路、过载、漏电保护功能的漏电断路器) 6) 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电力系统严禁利用大地做相线或零线。 7) 接地装置的设置应考虑土壤干燥或冻结等季节变化的影响,并应符合表16—5的规定,接地电阻值在四季中均应符合JGJ46—2005规范中第5.3节的要求。但防雷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值只考虑在雷雨季节中土壤干燥状态的影响。 表16—5接地装置的季节系数y值

变电站接地设计及防雷技术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6587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变电站接地设计及防雷 技术正式样本

变电站接地设计及防雷技术正式样 本 使用注意:该解决方案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引言 变电站接地系统的合理与否是直接关系到人身和 设备安全的重要问题。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 大,接地系统的设计越来越复杂。变电站接地包含工 作接地、保护接地、雷电保护接地。工作接地即为电 力系统电气装置中,为运行需要所设的接地;保护接 地即为电气装置的金属外壳、配电装置的构架和线路 杆塔等,由于绝缘损坏有可能带电,为防止其危及人 身和设备的安全而设的接地;雷电保护接地即为为雷 电保护装置向大地泄放雷电流而设的接地。变电站接

地网安全除了对接地阻抗有要求外,还对地网的结构、使用寿命、跨步电位差、接触电位差、转移电位危害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 变电站接地设计的必要性 接地是避雷技术最重要的环节,不管是直击雷,感应雷或其它形式的雷,都将通过接地装置导入大地。因此,没有合理而良好的接地装置,就不能有效地防雷。从避雷的角度讲,把接闪器与大地做良好的电气连接的装置称为接地装置。接地装置的作用是把雷电对接闪器闪击的电荷尽快地泄放到大地,使其与大地的异种电荷中和。 变电站的接地网上连接着全站的高低压电气设备的接地线、低压用电系统接地、电缆屏蔽接地、通信、计算机监控系统设备接地,以及变电站维护检修时的一些临时接地。如果接地电阻较大,在发生电力

防雷接地设计说明(20200723202658)

雷接地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建筑概况。 2、本工程采用的主要标准及法规。 3、系统设计根据整个建筑物面积及高度(按最不利建筑物),及广东省佛山市的年平均雷暴日,计算的预计雷击次数为(见防雷计算参数表)依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2010),本工程按二类防雷建筑物设防。利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钢筋焊接成笼,构成等电位法拉第笼,在屋面装设由接闪网(带)和接闪杆混合组成的接闪器;利用建筑物外廓剪力墙内相邻两条或立柱对角两条主钢筋作为防雷引下线;接地装置采用基础地梁及桩的钢筋焊接成闭合的接地网格,形成均衡电位的自然接地装置。强弱电系统及防雷共用接地装置,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1 欧姆。强弱电分开接地干线。本工程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等级为D 级。 4、防雷计算参数。 二、防直击雷措施:1、 在天面女儿墙(檐口、屋角、屋脊等)内敷设接闪带,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10m*10m 或12m*8m 的网格;并在高出天面建筑物的阳角处装接闪杆,所有接闪杆与接闪带相互焊接连通。(1 )、接 闪带:采用直径10mm热镀锌圆钢明装,与所有引下线焊接连通,接闪带转角要圆滑,焊接不得用对焊,虚焊,要采用搭接焊,搭接长度不小于钢筋的6D,焊接要饱满。采用双面焊。如施工有难度采用单面焊,应不少于12D。明装接闪带规格:采 用直径10mm热镀锌圆钢。接闪带支持卡采用25*4mm的热镀锌扁钢,支高,支架间距,转

角处,接闪带支撑必须牢固可靠不得破坏建筑物防潮层。当建筑物高度超过45m 时,首先应沿屋顶周边敷设接闪带,接闪带应设在外墙外表面或屋檐边垂直 线上或其外 2)、接闪杆:采用直径12mm 热镀锌圆钢(接闪端做成半球状,其弯曲半径为 10mm),高出建筑物400mm。 2、突出屋面的金属设备、管道及建筑金属构件(如钢爬梯、放散管、风管、透气管 等)用直径12mm热镀锌圆钢,就近与接闪带焊接连通。 3、在屋面接闪器保护范围之外的非金属物体装设接闪器,并和屋面接闪带焊接连 通。4、为防雷 电流反击,在低压电源引入的配电箱(柜)处装设过电压保护器;在变压器高、低压侧各相上装避雷器。5、当利用阳台 金属栏杆做接闪器时,栏杆的截面及壁厚均符合。 三、防侧雷击的措施:建筑物从第15层起每一层,将作为引下线的周边立柱对角两条主筋或剪力墙主筋与周边梁的两条主筋焊接,而且两条钢筋应焊接成环形电气通路,作为水平接闪带。每层外墙上的栏杆,厅阳台落地窗及厨房阳台平推门、幕墙骨架等金属构件的搭接板,均应与作为水平接闪带的周边梁筋引出预埋件(预埋件间距不大于18米),用直径10mm热镀锌圆钢或25*4热镀锌扁钢焊接不少于两点(若为合金门窗或合金骨架,可用经接头搪锡的25*4热镀锌扁钢用螺栓紧固,每一窗框焊接不小于两点)。本建筑物高于45m 的建筑物,各表面上的尖物、墙角、边缘、设备以及突出的物业,按屋顶上的保护措施处理。 四、放闪电电涌侵入措施: 1 、进出建筑物的各类电缆铠装层,在入口处与接地装置做等电位连接,做法见标准图集《《建筑物防雷设施安装》》。 2、直接埋地的各类金属管道在进出本建筑物处就近接地装置做等电位连接,做发见标准图集

防雷和接地技术

雷击过电压损坏设备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受雷电直击,另一种受感应雷影响所致。据统计电子设备受雷电直击而损坏的机率很小,而绝大多数损坏为感应雷造成,雷电行波通过传输信息的电路线传至电子设备使其某些电子元件受损。 还有一种情况值得重视的是电子设备附近的大地或其他设备的接地体,因受直击雷引起的电位升高,会使电子设备造成反击,使之对地绝缘击穿。根据传统经验电子设备的地线与电源设备的地线分开设置是减少这种雷电侵入途径的有效措施之一。所以凡联结有输人或输出线路的电子设备应考虑以上三条侵入途径。 不论那种途径侵入的雷击过电压加在电子设备上冲击引起两种过电压,一种是:使平衡电路某点出现超过允许的对地过电压,称为纵向过电压,地电位上升引起的反击也属于从地系统侵入的纵向过电压;另一种是平衡电路线间或不平衡电路线对地出现的过电压称为横向过电压。使用对称传输线的设备,横向过电压是因线路两线间存在不同的纵向过电压;或因纵向防护元件放电性能的分散性(如动作时间有快慢的差别)是造成横向过电压的原因,如果在平衡线路上的两个纵向防护元件,其中一路故障或失效这就造成了横向过电压的极限情况。对不平衡电路如对连接同轴电缆的电子设备其纵向过电压即横向过电压。雷电冲击过电压可导致绝缘击穿,也可产生过电流。进行纵向雷击试验的目的,在于检验设备在纵向过电压下元器件对地的绝缘。横向雷击试验则是检验两线间出现冲击过电压时设备耐受冲击的能力。 在电子设备中,易受雷击过电压损坏的元部件,大多数是靠近设备的入口端,如纵向过电压会击穿线路和设备间起匹配作用的变压器匝间、层间、或线对地绝缘等。横向过电压可随信息同时传至设备内部,损坏设备内的阻容元件及固体元件。设备中元器件受损的程度,取决于元器件绝缘水平,即耐受冲击的强度,对具有自复能力的绝缘,击穿只是暂时的,一旦过压消失,即可恢复。有些非自复性的绝缘介质,冲击时只有小电流流过,一次冲击不会立即中断设备,但经过多次冲击,随着多次冲击的累积可能会使元件逐渐受损最终导致毁坏,这就是为什么在试验时要试验冲击次数,极性和间隔的原因所在。 电子元件受雷击损坏的情况,概括起来不外下列三种:(1)受过电压损坏的,如电容器、变压器及电子元件的反向耐压。 (2)受过电压冲击能量损坏的,如二极管PN结正向损坏,冲击危险程度在于流过元器件的过电流大小和持续时间,即能量大小。(3)易受冲击功率损坏的,对元件的危害决定于冲击电压峰值和由此而产生的过电流。 防雷元件性能 防雷元件的冲击特性与试验方法的关系甚为密切,它是规定防雷元件技术参数标准的基础之一。但试验方法又与雷电波形有联系。因为电子设备大都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工作,不同频率范围的通路,对冲击波有着不同的响应。因此,对雷电冲击波形进行频谱分析,无论对电子设备的防雷设计和试验都是有意义的。 防雷元件种类繁多,概括起来可分间隙式的(如放电间隙、阀型避雷器、放电管等)和非间隙式的(如压繁电阻、齐纳二极管),再推广一下像扼流线圈、电阻、电容……也可归人这一类,从动作时间来说有快慢的区别。 使用在电涌保护器(sPD)中几类元件的有关参数,虽然有厂家产品说明,但在选用时有的参数还须注意了解。例如放电管的伏秒特性:表征放电管点火电压与时间的关系。它反映了各种不同上升速度的电压波作用在放电管上其点火电压和延迟时间的关系。由伏秒特性曲线可以判断放电管的防护能力。放电管属间隙式,有空气间隙、气体放电管等。再如氧化锌压敏电阻,是一种对电压敏感的元件,是一种陶瓷非线性电阻器,有氧化锌、氧化硅。这种元件,其电压非线性系数高、容量大、残压低、漏电流小、无续流、伏安特性对称、电压范围宽、响应速度快、电压温度系数小等特点。并且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点,是目前广泛应用的过电压保护器件。适用于交流电压浪涌吸收和各种线圈,接点间过电压的吸收和灭弧,在电子器件过电压保护中广为应用。在选用时关注的是通流容量;按规定的电流波形,在一定的试验条件下施加的冲击电流值,压敏电阻所能承受冲击电流的能力。我国对压敏电阻的考核一般以8/20us波形,在室温条件下,间隔5分钟单方向冲击两次后,5分钟内测试压敏电阻的起始动作电压Vlma值的变化率在百分之十以内时,冲击电流的最大幅值定为通流容量。压敏电阻的残压(LJres):压敏电阻通过电流时,在其两端的电压降谓之残压。通常均以规定的波形,通过不同的电流幅值进行残压测试。目前采用8/20us电流波形,以100A、1000A、3000A、5000A及该元件的满通容量进行残压试验。另外还有半导体浪涌抑制器件:如瞬间二极管,它是一种过箝压器件,简单TKS,利用大面积硅园锥P-N结的雪崩效应实现过箝位,TRS响应速度快、漏电流小,是极佳的过电压吸收器件。齐纳二极管较为常用,其无极性,正反向具有相同的保护特性,但器件的

电气安全论文

防雷接地的介绍与应用 摘要: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涌现和电子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雷电灾害也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危害之一。每年夏季,全国各地都会发生雷击灾害事故,诸如电子信息系统遭到破坏、通讯中断、建筑物被毁、甚至危急人的生命安全,因此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在此,仅从雷电的形成、雷击灾害的形成以及如何防御雷击灾害等方面作如下简析,用以提醒人们不可小视雷电危害,利用科学知识防御雷击灾害,将雷击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的高速公路也在不断增加,自然而然高速公路的机电系统也相应的增加了,那么,对于这些机电系统来说,做好防雷接地的措施已是当务之急。本文从什么是防雷接地,防雷接地技术的要求,以及综合防雷接地的办法这三方面来对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防雷接地技术进行研究的。 关键词:高速公路;机电系统;防雷接地技术 1雷电的形成 雷电是云内、云与云之间或云与大地之间的放电现象。夏季的午后,由于太阳辐射的作用,近地层空气温度升高,密度降低,产生上升运动,在上升过程中水汽不断冷却凝结成小水滴或冰晶粒子,形成云团,而上层空气密度相对较大,产生下沉运动,这样的上下运动形成对流。在对流过程中,云中的小水滴和冰晶粒子发生碰撞,吸附空气中游离的正离子或负离子,这样水滴和冰晶就分别带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一般情况下,正电荷在云的上层,负电荷在云的底层,这些正负电荷聚集到一定的量,就会产生电位差,当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猛烈的放电现象,这就是雷电的形成过程。雷电电荷在放电过程中,产生很强的雷电电流,雷电电流将空气击穿,形成一个放电通道,出现的火光就是闪电。在放电通道中空气突然加热,体积膨胀形成爆炸的冲击波产生的声音就是雷声。 2 雷击灾害的形成 云内和云与云之间的放电,叫云间闪电或云闪,云与大地之间的放电,叫云地闪电或地闪。云闪因其不能到达地面,一般不会对人类活动造成影响,对人类活动造成影响的主要是地闪。地闪发生时,产生的雷电流从云中泄放到大地,在其泄放通道上造成的危害即雷击灾害。当雷电流从云中泄放到大地时,直接打在建筑物、构筑物及人畜身上,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造成毁坏和伤亡,称之为“直击雷”;当雷电流从云中泄放到大地时,在其泄放通道周围产生电磁感应向外传播或直接通过导体传导,导致在影响范围内的金属部件、电子元件和电气装置,受到电磁脉冲的干扰而毁坏,称之为“雷击电磁脉冲”。我国是雷击灾害多发地区,每年都会因雷击灾害造成众多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做好防雷减灾工作,将雷击灾害降低到最低限 3 雷电的危害种类 根据雷电产生和危害特点的不同,雷电危害可以分为直击雷、雷电感应、雷电波侵入以及比较少见的球形雷等。直击雷:当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上,强大的雷电流使建(构)筑物水份受热汽化膨胀,从而产生很大的机械力,导致建筑物燃烧或爆炸。另外,当雷电击中接闪器,电流沿引下线向大地泻放时,这时对地电位升高,有可能向临近的物体跳击,称为雷电“反击”,从而造成火灾或人身伤亡。雷电感应:雷电感应又称感应雷,它又分为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静电

建筑电气系统的接地与防雷

安全管理编号:LX-FS-A48731 建筑电气系统的接地与防雷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建筑电气系统的接地与防雷 使用说明:本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安全相关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出现了大量的智能建筑,这对建筑的电气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接地系统的设计是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建筑的弱电系统经常出现故障造成严重的后果,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显示,其中超过25%的事故是由于雷电以及其它的电磁干扰引起的,保护电气设备的安全,不要受到雷电以及浪涌电压的影响成为电气接地系统设计的一个重要课题。电力系统的使用安全关系到建筑的正常使用,以及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于建筑内的设备和人员安全也是一个保证,为了更好的设计接地系统,就要清楚建筑中接地系统

接地与防雷技术(2021年)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接地与防雷技术(2021年)

接地与防雷技术(2021年) 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一、一般规定 1、在施工现场专用变压器的供电的TN-S接零保护系统中,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与保护零线连接。保护零线应由工作接地线、配电室(总配电箱)电源侧零线或总漏电保护器电源侧零线处引出。 2、当施工现场与外电线路共用同一供电系统时,电气设备的接地、接零保护应与原系统保护一致。不得一部分设备做保护接零,另一部分设备做保护接地。 采用TN系统做保护接零时,工作零线(N线)必须通过总漏电保护器,保护零线(PE线)必须由电源进线零线重复接地处或总漏电保护器电源侧零线处,引出形成局部TN-S接零保护系统. 3、在TN接零保护系统中,通过总漏电保护器的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之间不得再做电气连接。 4、在TN接零保护系统中,PE零线应单独敷设。重复接地线必须与PE线相连接,严禁与N线相连接。

防雷与接地论文

民用建筑防雷与接地的施工 摘要: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其破坏力和危险性很大,建筑物在地面凸起的高度越高就越容易遭受雷击,对人身、建筑物、电气设备造成很大的伤害和损失。因此在建筑电气施工过程中,防雷接地的施工尤为重要,本文将对防雷接地的基本概念、雷电的防护措施、接地的要求、防雷接地设计要求等做简单的叙述,重点论述第二类及第三类建筑防雷接地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及掌控。 一、防雷与接地的概述及基本概念 (一)防雷的基本概念及其防护 1、雷电效应及其危害: (1)引燃效应:雷电放电通道的温度可达数万度,它碰到可燃物时,虽然持续的时间只有几十微秒,也可能使后者燃烧。 (2)热效应:当雷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产生大量热能,造成易燃物燃烧。 (3)瞬态电位升高及电磁感应:可使空气间隙击穿,从而汽油或爆炸物起火爆炸。 (4)生理效应:当雷电流通过心脏,会使人致死。 (5)电磁波:雷虽然不直接击于建筑物,但是击于配电线路的雷电可沿着电线以电磁波形式传入建筑物,对低压电气设备及计算机信息系统造成严重危害。 2、防雷中的几种雷电的名词术语:电气大全第705页 3、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电气大全第705页 (二)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1、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防雷措施:应该采取防直击雷、防侧击雷。 (1)防直击雷的措施:整个屋面上装设10m*10m或12m*8m的网格;接闪器采用避雷带避雷针混合组成,避雷带装设在屋角、屋脊、女儿墙、屋檐;所有出屋 面的物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接;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作为防雷装置 引下线,间距不大于18米,建筑物外廓易受雷击的几个角上的柱筋应被利用。 (2)防侧击雷的措施:当建筑物高度超过45米时,建筑物内钢构架和钢筋混凝土的钢筋应该相互连接;结构圈梁中的钢筋应该每三层连成闭合回路,并同防雷引 下线连接;45米及以上的外墙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金属物直接或通过预埋件 与防雷装置相连;垂直辐射的金属管道每三层与局部等电位连接端子板连接一 次,并在顶端和底端与防雷装置连接。 2、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的措施: (1)防直击雷的措施:整个屋面上装设20m*20m或16m*24m的网格;接闪器采用避雷带避雷针混合组成,避雷带装设在屋角、屋脊、女儿墙、屋檐;所有出屋面的 物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接;对于平屋面的建筑,当其宽度不大于20m时,可以仅 沿周边敷设一圈避雷带;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作为防雷装置引下线, 间距不大于25米,建筑物外廓易受雷击的几个角上的柱筋宜被利用。 (2)防侧击雷的措施:当建筑物高度超过60米时,建筑物内钢构架和钢筋混凝土的钢筋应该相互连接;结构圈梁中的钢筋应该每三层连成闭合回路,并同防雷引下线连 接;60米及以上的外墙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金属物直接或通过预埋件与防雷装 置相连;垂直辐射的金属管道每三层与局部等电位连接端子板连接一次,并在顶端 和底端与防雷装置连接。 3、其他防雷措施:

防雷接地论文-电力系统直接接地的危害分析及预防措施

防雷接地论文- 电力系统直接接地的危害分析及预防措施 摘要:电力系统的科学接地可以有效防止人身遭受电击、设备和线路遭受损坏、预防火灾和防止雷击、防止静电损害和保障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文章对电力系统直接接地的危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预防,以确保电力系统正常运转。 关键词:电力系统;直接接地;断路器;正接地;负接地 发电厂、变电站直流系统是十分重要的电源系统,它是一个独立的电源,不受发电机、厂用电、站用变以及系统运行方式改变的影响,为电力系统的控制回路、信号回路、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及事照明等提供可靠稳定的不间断电源,它还为断路器的分、合闸提供操作电源。由于直流电源在二次系统所处的重要地位,直流系统自身的可靠及安全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安全,尽管直流电源十分稳定可靠,但实际应用中,由于电力系统应用直流电源的特殊性,特别是控制回路和保护回路的应用,使直流系统的故障成为电力系统更大故障的事故隐患,这即是电力系统直接接地故障危害。准确把握电力系统直接接地的危害,并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对确保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意义重大。 1电力系统直接接地概述 由于直流电源为带极性的电源,即电源正极和电源负极。交流电源是无极性电源,电力系统交流电源有一个真正的“地”,这个地也是电力系统安全的一个重要概念。为了系统安全,变电站、发电厂所有设备的外壳都会牢牢的接在这个“地”,而且希望其阻抗越低越好。直流电源的“地”对直流电路来讲仅仅是个中性点的概念,这个地与交流的“大地”是截然不同的。如果直流电源系统正极或负极对地间的绝缘电阻值降低至某一整定值,或者低于某一规定值,这时我们称该直流系统有正接地故障或负接地故障。 发电厂、变电站直流系统所接设备多、回路复杂,在长期运行过程中会由于环境的改变、气候的变化、电缆以及接头的老化,设备本身的问题等等,而不可避免的发生直流系统接地。特别在发电厂、变电站建设施工中或扩建过程中,由于施工及安装的种种问题,难以避免的会遗留电力系统故障的隐患,直流系统更是一个薄弱环节。投运时间越长的系统接地故障的概率越大。 2直流系统接地的主要危害 直流系统接地故障,不仅对设备不利,而且对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构成威胁。因此,规程上规定直流接地达到下述情况时,应停止直流网络上的一切工作,并进行选择查找接地点,防止造成两点接地。 2.1正接地可能导致断路器误跳闸 直流正极接地,有使保护及自动装置误动的可能。因为一般跳合闸线圈、继电器线圈正常与负极电源接通,若这些回路再发生一直接地,就可能引起误动作。直流接地发生A、B两点时,将A、B接点短接,使2J1误动作跳闸。A、C两点接地时,A、C接点被短接,致2J2而误动作跳闸。A、D两点,F、D两点接地,同样都能造成开关误跳闸。同理,两点接地还可能造成误合闸,误报信号。由于断路器跳闸线圈均接负极电源,故当发生正接地时可能导致断路的跳闸(如图1所示)。 2.2负接地可能导致断路器的拒跳闸 当发生负接地时,断路器不会跳开,产生拒动,会使事故越级扩大。负极接地,有使保护自动装置拒绝动作的可能。因为,跳、合闸线圈、保护继电器会在这些回路再有一点接地时,线圈被接地点短接而不能动作。同时,直流回路短路电流会使电源保险熔断,并且可能烧坏继电器

防雷与接地工-安全技术交底 - 制度大全

防雷与接地工: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大全 防雷与接地工:安全技术交底之相关制度和职责,一、施工准备(一)作业条件1、接地体安装:(1)人工接地体:设计位置的场地没被占用,且已经清理好。(2)利用底板钢盘或深基础做接地体:底板盘与柱筋连接处已绑扎完。2、接地干线安装:(1)... 一、施工准备 (一)作业条件 1、接地体安装: (1) 人工接地体:设计位置的场地没被占用,且已经清理好。 (2) 利用底板钢盘或深基础做接地体:底板盘与柱筋连接处已绑扎完。 2、接地干线安装: (1) 支架安装完毕。 (2) 土建抹灰已完成。 (3) 穿墙保护管已预埋。 3、支架安装: (1) 各种支架已运到现场。 (2) 结构工作已经完成。 (3) 室外必须有脚手架或爬梯。 4、防雷引下线暗敷设: (1) 建筑物有有脚手架或爬梯,达到能上人操作的条件。 (2) 利用主筋作引下线时,钢筋绑扎完毕。 5、避雷引下线明敷设 (1) 支架安装完毕。 (2) 建筑物有脚手架或爬梯,达到能上人操作的条件。 (3) 土建外装修完毕。 6、避雷网安装: (1) 支架安装完毕。 (2) 具备调直场地和垂直运输条件。 (3) 接地体与引下线必须做完。 7、避雷针安装: (1) 接地体及引下线必须安装完毕。 (2) 需要脚手架处,脚手架搭设完毕。 (3) 土建结构工程已完成,并随结构施工做完预埋件。 (二)材料要求 1、防雷及接地装置所有部件均应采用镀锌材料,并有出厂合格证和镀锌质量证明书。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镀锌层。其主要镀锌材料有:扁钢、角钢、圆钢、钢管、铅丝、螺栓、垫圈、弹簧垫圈、U 形螺栓、元宝螺栓、支架等。 2、电焊条、氧气、乙炔、沥青油、混凝土支座、预埋铁件、小线、防腐油、银粉、黑色油漆等。 (三)主要机具

防雷工程论文防雷工程论文

防雷工程论文防雷工程论文 变电站防雷接地工程质量控制 摘要:通过对变电站防雷接地装置方面造成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接地网和接地装置的不可靠是产生雷击事故的最主要原因。本文对防雷接地工程从工程设计、施工和检测等环节提出对策,进行质量控制,确保防雷接地措施的可靠,以保证变电站可靠运行。 关键词:变电站;防雷;接地;质量控制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是多条线路的交汇点和电力系统的枢纽,变电站发生雷击事故,将造成大面积的停电,会对电网形成较大的危害,这就要求防雷接地措施必须十分可靠。变电站的雷害主要是雷击变电站和雷击输电线后产生的雷电波侵入变电站造成设 备损坏,很快摧毁电网中的直流、保护、通信等二次设备,接着引发事故扩大,进一步造成一次设备损坏和着火,发电厂、变电站全停,有的甚至发展成严重的系统事故。变电站的防雷装置可以有效防止雷害,但是仍不能完全防止事故的发生。通过对变电站防雷接地装置方面造成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接地网和接地装置的不可靠是产生雷击事故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对其有必要进行重点监控测试,同时,对防雷接地工程质量要进行有效控制以保证变电站可靠运行。 目前,变电站的防雷接地可以概括为两大方面,一是防止雷电波的进入,二是利用保护装置将雷电波引入接地网。变电站的防雷接地

从设计上应满足可靠运行的要求,施工及检测应严格依照设计图纸和验收规程进行。 一、防雷接地的方法 (1)通过采用避雷针和避雷线。这两种装置改变雷电波的入地路径,从而起到防雷保护的作用。 (2)通过采用避雷器。主要作用是将雷击输电线后产生入侵变电所的雷电波降低到变电所绝缘强度容许范围之内。 (3)通过采用接地网和接地装置(导电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称)。 (4)其他装置。当雷电波被引入接地网时,在故障发生时接地网存在较大的电位差,可能导致保护和自动化设备的各种信号、测试控制等线缆在雷击或负荷投切时引进浪涌电压和电流,为保护二次设备,也会加装过压保护器(浪涌保护)或者是防雷端子。 二、变电站雷击事故产生的原因 以上各类防雷设备均需要可靠接地才能发挥其作用,所以接地装置的不可靠是产生雷击事故的最主要原因。而影响接地网和接地装置的因素又有以下几个主要的方面。 (1)设计上忽视了地网的电位均衡问题。在接地系统设计(包括设计规程)中,主要是考虑如何降低接地电阻,减少接地电压和跨步

防雷接地技术标准和规范标准[详]

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网络机房 设置防雷接地技术规范指导意见 第一部分:总则 第一条:本技术指导意见适用于集团公司所有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设备及机房。 第二条: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设备和机房的接地及防雷应做到确保人身和通信设备的安全以及通信设备的正常工作。 第二部分:机房及设备防雷接地的技术标准和条例 第三条:机房及设备防雷接地应执行下列技术标准和条例:YDJ26-89《通信局(站)接地设计暂行技术规范》(综合楼部分); YD 2011-93《微波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 YD 5068-98《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 YD 5078-98《通信工程电源系统防雷技术规定》; YD 过 5098-2001《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设计规范》; GA371-2001《计算机信息系统实体安全技术要求》; GB2887-2000《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50174-93《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 GBJ57-83《建筑防雷设计规范》; YD5003-94《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 《煤矿安全规程》;

《通讯机房静电防护通则》; 以上标准是为了解决综合通信大楼、交换局、数据局、模块局、接入网站、IP 网站、移动通信基站、卫星地球站、微波站、监测监控机房及设备等因雷电感应通过电源线、信号线、网络数据线、天馈线、遥控系统、监控系统引入的雷害,确保通信设备的安全和正常运行而编制的。 第四条:所有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网络机房安装的防雷产品应 当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所有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场(站)、机房所建防雷设施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规范。 第五条:从事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网络机房防雷工程的企业,应当持有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颁发的《防雷工程专业设计资质证》和《防雷工程专业施工资质证》;工程设计、施工人员应当持有气象主管机构颁发的《防雷工程专业设计资格证》和《防雷工程专业施工资格证》。工程完工后,应将设计施工单位及个人的资质资格证复印件及竣工验收资料等存档备查。 第六条: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网络机房防雷工程实行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制度。防雷工程的设计、施工单位,必须将防雷工程设计方案报送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审核,经审核合格后,方可交付施工。工程竣工后,须经法定防雷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并报当地气象主管机构验证备案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三部分:机房及设备防雷接地的安全技术要求 第七条:

机房防雷接地系统设计方案

机房防雷接地系统方案 一、前言 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和网络越来越深入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同时也预示着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这些微电子网络设备的普遍应用,使得防雷的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由于微电子设备具有高密度、高速度、低电压、和低功耗等特性,这就使其对各种诸如雷电过电压、电力系统操作过电压、静电放电、电磁辐射等电磁干扰非常敏感。如果防护措施不力,随时随地可能遭受重大损失。值得我们关注的是雷电不仅仅破坏系统设备,更为重要的是使系统的通讯中断、工作停顿、声誉受损,其间接损失无法估量。 二、方案设计依据: 1.GB50174-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2.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3.GB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4.GA173-1998《计算机信息系统防雷保安器》 5.GB3482-3483-83《电子设备雷击试验》 6.IE1312-1∶1995《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通则》 7.ITU.TS.K20∶1990《电信交换设备耐过电压和过电流能力》 8.ITU.TS.K21∶1998《用户终端耐过电压和过电流能力》 三、防雷设计思路 由于网络集成系统防护点多、面广,因此,为了保护建筑物和建筑物内各向电子网络设备不受雷电损害或使雷击损害降低到最低程度,应从整体防雷的角度来进行防

雷方案的设计。现在都采取综合防雷,综合防雷设计方案应包括两个方面:直击雷的防护和感应雷的防护,缺少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完整的,有缺陷的和有潜在危险的。(1)、直击雷的防护 如果无直击雷防护,按IEC1312的估算几乎所有雷电流都流经进出建筑物的导体型线路(如电源线、信号线等)侵入设备,这样的损害就非常之严重,因此做好直接雷击防护是做感应雷击防护的前提;直击雷防护按照国标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设计和施工,主要使用避雷针、网、线、带及良好的接地系统,其目的是保护建筑外部不受雷击的破坏,给建筑物内的人或设备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 (2)、电源系统的防护 统计数据资料表明,微电子网络系统80%以上的雷害事故都是因为与系统相连的电源线路上感应的雷电冲击过电压造成的。因此,做好电源线的防护是整体防雷中不容忽视的一环。 (3)、信号系统的防护 尽管在电源和通信线路等外接引入线路上安装了防雷保护装置,由于雷击发生在网络线(如双绞线)感应到过电压,仍然会影响网络的正常运行,甚至彻底破坏网络系统。雷击时产生巨大的瞬变磁场,在1公里范围内的金属线路,如网络金属连线等都会感应到极强的感应雷击;另外,当电源线或通信线路传输过来雷击电压时,或建筑物的地线系统在泻放雷击时,所产生强大的瞬变电流,对于网络传输线路来说,所感应的过电压已经足以一次性破坏网络。即使不是特别高的过电压,不能够一次性破坏设备,但是每一次的过电压冲击都加速了网络设备的老化,影响数据的

变电站防雷接地技术_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变电站防雷接地技术

内容摘要 变电所是电力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是防雷的重要保护部位。如果变电所发生雷击事故,将造成大面积的停电,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不便,这就要求防雷措施必须十分可靠。 变电所是电力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是防雷的重要保护部位。如果变电所发生雷击事故,将造成大面积的停电,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不便,这就要求防雷措施必须十分可靠。 关键词:变电所;防雷保护;接地装置

目录 内容摘要 ............................................................................................. I 1 绪论.. (1) 1.1课题研究的意义 (1) 1.2 变电站防雷接地的研究背景 (1) 1.3 本次论文的主要工作 (1) 2 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2) 2.1 变电站的直击雷保护 (3) 2.2 变电站的侵入波保护 (3) 2.3 变电站的进线段保护 (4) 2.4 避雷针与避雷线的保护范围的计算 (4) 2.5 变电站差动保护 (4) 3 变电站的防雷接地 (6) 3.1 接地概述 (6) 3.2 接地电阻 (6) 3.3 变电所接地装置 (7) 3.4 变电所接地的原则 (7) 3.5 降低变电所接地装置工频接地电阻的措施 (7) 4 变电所防雷接地设计实例 (9) 4.1 变电所的规模 (9) 4.2 变电所位置的自然条件 (9) 4.3 避雷针的设置及防雷保护校验 (9) 4.4 接地装置的设置 (16) 5 结论 (17) 参考文献 (1) 附录·····································································错误!未定义书签。

防雷与接地系统设计专篇

防雷与接地系统设计专篇 1.设计依据: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 2.雷电防护分级: 建筑物的防雷分类: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分级:B级。 3.建筑物防雷: 建筑物防雷采用法拉第笼式防雷体系。 1.1 接闪器采用环状避雷带(直径12镀锌圆钢)、避雷针(SKYLANCE避雷针)相结合方式,并在屋面装设不大于10m×10m或12m×8m的网格防直击雷;屋顶上所有凸起的金属构筑物或管道等,均与避雷带连接;无金属外壳或保护网罩的设备(如航空障碍灯、信号灯、标志灯等)置于避雷针或避雷网的保护之下;大型设备(如卫星接收天线、开路电视信号接收天线等)将其金属支架与两个不同方向的避雷带相连接。 1.2 为防侧击雷和构成等电位,建筑物每层楼板、圈梁、柱内的水平或竖向钢筋,以及外墙上的所有金属构件均连成一体,建筑物高度45m以上每三层楼板的外侧各敷一圈40 mm ×4mm的镀锌扁钢作为均压环,并与建筑物外侧柱内作为避雷引下线的钢筋相连,同时将建筑物内的各种竖向金属管上端及下端接地。 1.3 利用建筑物外侧柱内钢筋(2根不小于直径16主筋)作为防雷装置的引下线;引下线间距不大于18m。引下线由地下外墙引出,避开上层滞水接至建筑群周圈外侧地下环状水平综合接地极(如接地电阻已满足3.1条要求时,可不打室外接地装置),地上选择几处距地面上0.50m做暗装接地电阻测试板,作为引下线的结构柱与基础地板及相邻的桩基内的钢筋应良好导通。利用底板基础梁内主筋作成不大于10x10的接地网。 4.电气设备防雷: 2.1 变配电室高压开关柜进线处均装设避雷器,低压开关柜进线处装设浪涌保护器,接地保护线引至室内均压环,所涉及的金属构件也可靠接地。 2.2 建筑群所有埋地进户线入口处,将电气进户线缆的外金属护套及进户的金属穿墙套管、设备专业进出户金属管直接与墙体内接地网主筋或接地干线40*4扁钢连成一体。 2.3所有由建筑物直击雷非防护区(LPZ0A)或直击雷防护区(LPZ0B)进入第一防护区(LPZl)的强、弱电导体均设一级浪涌保护器。浪涌保护器连接导线应平直,其长度不宜大于0.5m。浪涌保护器应有过电流保护装置,并宜有劣化显示功能。 2.4电子信息系统设备机房的信号线缆(天馈线路、通信设备、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火灾报警控制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内芯线相应端口,应安装适配的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浪涌保护器的接地端及电缆内芯的空线对应接地。 2.5城市有线电视光缆、同轴电缆的上部、下部及进机房入口前应将金属屏蔽层就近接地,接地线接至LEB箱。 2.6消防控制室与本地区或城市“119”报警指挥中心之间联网的进出线路端口应装设适配的信号浪涌保护器。 5.接地及安全保护: 3.1 建筑群所有电气设备交流工作接地、直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及建筑物防雷的接地,采用共用接地装置,测试后的综合接地电阻应<0.5Ω,达不到要求时增补接地极。 3.2建筑群采用总等电位联结。共用接地装置与总等电位接地端子连接,通过接地干线引至楼层等电位接地端子板,由此引至设备机房的局部等电位接地板。接地干线在电气竖井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