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地质博物馆实习报告
地质博物馆实习报告范文

地质博物馆实习报告范文地质博物馆实习报告范文篇一:兰州市地质博物馆实习报告1.通过简短的实习,巩固学过的《工程地质》内容,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
三、实习形式:学生集体参观地质博物馆学习一)、实习背景介绍二)、实习详细介绍六.实习总结:1、实习目的:3、实习地点:湖南省地质博物馆经历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抵达了实习的目地———湖南省地质博物馆。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依次进入场馆,该馆设“序厅”、“走进地球”、“打开宝藏”、“辛勤耕耘”、“沧海桑田”、“保护地球”、“石之瑰宝”八个主要展厅,走进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就开始了地球之旅。
百度百科上介绍说该馆矿产资源陈列厅门口,是一座人工堆造的石灰岩溶洞,厅内布有湖南矿产分布大型沙盘,上面标记着湖南特有的钨、锑、铅、锌、汞、磷、砷和高岭土、海泡石等矿产地 250多处。
几座独有的石英──黄铁矿晶洞、辉锑矿晶洞、石膏晶洞,再现了自然界矿物生长发育状态。
地球历史陈列厅陈列有转动着的巨大地球模型。
其他陈列厅陈列有古生物标本 800余件,如大型三叶虫、1 米多长的直角石、芙蓉龙、恐龙蛋化石、恐龙脚印等。
矿物岩石标本有1000余件,如金刚石、辉锑矿晶簇、石英黄铁矿晶簇、雄黄雌黄晶簇、方铅矿重晶石晶簇、方解石晶簇、辰砂、黑钨矿、白钨矿、萤石、石膏等矿物晶体以及中国首次发现的世界新矿物──香花石晶体和各种宝石玉石彩石等。
其他还有矿床、区域剖面的系统成套标本。
大家排好队在美女导游的带领下进入了博物馆,博物馆进门处的地球厅摆放着一个模拟的地球,上面不断变换着地球上的各种地貌。
在展厅的转角处悬挂着模拟的太阳系。
随后我们又到了矿物厅。
矿物指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
它们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组成,呈固态者还具有确定的内部结构;它们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范围内稳定,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
绝对的纯净物是不存在的,所以这里的纯净物是指物质化学成分相对单一的物质矿物厅里摆放着各种矿石,最引人注目莫过于那个闪闪发光的石膏晶洞了。
兰州地质博物馆实习报告

兰州地质博物馆实习报告一、前言作为一名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的学生,我深知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重要性。
为了加深对地质学领域的理解,提高实践技能,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赴甘肃省兰州市地质博物馆的实习活动。
在这次实习中,我收获颇丰,对地质学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二、实习内容1. 参观地质博物馆在地质博物馆,我们首先参观了甘肃省的轮廓地图,了解了甘肃省的地貌特点。
接着,我们来到了恐龙家族浮雕前,生动的场景让我仿佛回到了史前时代。
通过讲解员的细致讲解,我们了解了恐龙的生长特点和生活习性。
2. 地球厅在地球厅,我们了解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概况,包括地球的形成过程、史前的演化、圈层结构以及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地球上发生的板块漂移等各种现象。
这里丰富的展品和详细的介绍让我对地球的演变历史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3. 矿物岩石厅在矿物岩石厅,我们通过参与互动和欣赏展品,了解了各类矿物的特点、性质以及三大岩石的分类、成因和互相转化等相关知识。
这里采用雅俗共存、虚实呼应和寓教于乐的方式,使我对岩石有了新的认识。
4. 生命演化厅生命演化厅以生物演化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为线索,通过展示各地质时期常见化石,概括介绍地球上生物发生、演化和灭亡过程。
中央展区突出展示近10年来在甘肃省境内新发现的大夏巨龙、兰州龙、肃州龙、雄关龙、桥湾龙、叙五龙等恐龙及甘肃鸟的精美化石。
这些珍贵的化石让我对生物演化有了更为直观的了解。
5. 土地资源厅最后,我们参观了土地资源厅,了解了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知识。
展厅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土地资源,让我们认识到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三、实习感悟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地质学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地质博物馆的丰富展品和详细介绍,使我在参观过程中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实践技能。
同时,我也认识到地球资源的有限性,深感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性。
四、总结总之,这次兰州地质博物馆实习活动让我收获颇丰。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为地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地质博物馆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地质博物馆作为展示地质科学成果、普及地质知识、弘扬地质文化的重要场所,对于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促进地质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深入了解地质博物馆的社会实践价值,我们组织了一次地质博物馆的社会实践活动。
以下是本次社会实践的报告。
二、实践背景1. 地质博物馆的社会实践价值地质博物馆是地质科学研究的窗口,也是地质文化传承的载体。
通过参观地质博物馆,可以了解地球的形成、演变过程,认识各种矿物、岩石、化石等地质现象,提高公众的地质科学素养。
同时,地质博物馆还可以弘扬地质精神,激发人们对地质事业的热爱和追求。
2. 地质博物馆的现状近年来,我国地质博物馆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部分地质博物馆存在展示内容单一、科普性不强、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
因此,有必要加强地质博物馆的社会实践,提高其社会影响力。
三、实践目的1. 了解地质博物馆的展示内容和科普功能;2. 分析地质博物馆在社会实践中的作用;3. 探讨如何提升地质博物馆的社会实践价值。
四、实践过程1. 参观地质博物馆我们选择了我国某知名地质博物馆作为实践地点。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认真听取了馆内讲解员对各个展区的介绍,详细了解了地质博物馆的展示内容和科普功能。
2. 问卷调查为了解参观者对地质博物馆的满意度,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对参观者进行了现场调查。
问卷内容包括参观者的年龄、职业、参观目的、满意度等方面。
3. 访谈我们与地质博物馆的负责人和讲解员进行了访谈,了解地质博物馆在组织社会实践、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等方面的举措和经验。
五、实践结果与分析1. 地质博物馆的展示内容和科普功能地质博物馆的展示内容丰富多样,包括矿物、岩石、化石、地质景观等。
在科普功能方面,地质博物馆通过实物展示、多媒体演示、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向公众普及地质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
2. 地质博物馆在社会实践中的作用地质博物馆在社会实践中具有以下作用:(1)提高公众科学素养:通过参观地质博物馆,公众可以了解地球的形成、演变过程,认识各种地质现象,提高科学素养。
地质博物馆参观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地质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科,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我们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我们一行人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地质博物馆,以期通过这次实习,巩固所学知识,开阔视野。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2021年10月15日实习地点:XX地质博物馆三、实习内容与过程XX地质博物馆是一座集科普、教育、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博物馆。
博物馆内设有序厅、地球厅、矿物岩石厅、宝玉石厅、生命演化厅、土地资源厅、地质环境厅、矿产资源厅等展区。
(1)地球厅:在这里,我们了解了地球的发展历程、地壳构造、地形地貌等知识。
通过参观地球仪、地形模型等展品,我们对地球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2)矿物岩石厅:这个展厅展示了各种矿物岩石的标本,让我们对这些天然物质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我们学会了如何识别不同类型的矿物和岩石,并了解了它们在地质作用中的作用和意义。
(3)宝玉石厅:这个展厅展示了各种宝玉石的标本,让我们对这些珍贵宝石的成因、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们还学会了如何鉴别宝玉石的真伪。
(4)生命演化厅:这个展厅展示了生物进化过程中的各种化石标本,让我们对生命演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生物进化过程中的各种变迁,以及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和演化。
(5)土地资源厅:这个展厅展示了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让我们认识到土地资源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我们学会了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6)地质环境厅:这个展厅展示了地质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让我们认识到地质环境的重要性。
我们了解了地质环境中的各种因素,以及它们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7)矿产资源厅:这个展厅展示了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让我们对矿产资源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我们学会了如何合理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对地质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了许多矿物岩石,学会了如何鉴别宝玉石的真伪,对生命演化、土地资源利用、地质环境等方面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地质博物馆实习报告

地质博物馆实习报告1. 引言在大学期间,学生们经常会参加各种实习机会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我有幸能够选择到了市内一家知名的地质博物馆进行实习,这个经历无论是对我的学术研究还是个人成长都有着重要意义。
在这篇实习报告中,我将分享我在地质博物馆实习的学习和收获。
2. 实习背景地质博物馆是一个专门展示和研究地球和地质方面知识的场所,同时也是向公众普及地质科学的重要平台。
它收藏了大量珍贵的地质标本,并通过展品展示、解说员讲解等方式向参观者介绍地球的演化历史、自然灾害以及矿产资源等相关知识。
在实习期间,我有机会与地质学家、展览设计师和教育专家一起合作,了解了地质博物馆的日常运作和特点。
3. 学术研究作为一个地质专业的学生,我最感兴趣的是地质标本的研究和分类。
在实习期间,我得以参观了地质博物馆的藏品库,这里收藏了各种地质标本,包括化石、岩石、矿物等。
我有幸与馆内的地质学家一起学习如何鉴别和分类这些标本,了解它们的形成原理和地理背景。
我还有幸参与了一项岩石的物理性质测试实验,通过测量岩石的密度、硬度等参数来推测其成因和演化历史。
这些实践经验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地质学的核心内容。
4. 参观体验地质博物馆不仅仅只是一个展示地质标本的场所,它还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参观体验。
在实习期间,我有幸亲身体验了博物馆的科普展览,包括地质灾害展、自然资源展等。
这些展览以图文并茂、交互性高的方式向观众解释了地质知识,让观众充分参与其中,深入了解地质学的奥秘。
我还参加了一次博物馆的讲座活动,讲座主题是“地球的演化和人类文明”。
这次讲座开阔了我的眼界,让我明白地质活动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参观博物馆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一次全方位的视觉和感官盛宴。
5. 教育推广地质博物馆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向公众普及地质科学知识。
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一次针对小学生的科学教育活动,这让我领略了博物馆教育的魅力。
我们通过展品引导学生们观察、思考,用互动的方式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观察力。
地质博物馆实习报告范文

地质博物馆实习报告范文地质博物馆实习报告范文篇一:兰州市地质博物馆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1.通过简短的实习,巩固学过的《工程地质》内容,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
2. 通过实习加深对工程地质学科的理解,培养对工程地质学科的兴趣。
3. 通过实习认识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
4.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
二、实习地点:兰州市地质博物馆三、实习形式:学生集体参观地质博物馆学习四、实习过程:一)、实习背景介绍1》、博物馆介绍甘肃地质博物馆始建于1943年,其前身为地质陈列室,由我国老一辈地质学家王日伦先生创建,是全国最早的地质博物馆之一。
甘肃地质博物馆坐落于兰州市城关区滩尖子团结路6号,建筑面积12568平方米,布展面积4860平方米,建筑风格新颖别致,独具地方和时代特色。
馆内设有序厅、地球厅、矿物岩石厅、宝玉石厅、生命演化厅、土地资源厅、地质环境厅、矿产资源厅、4D穹幕影厅和临时展厅,馆外设有矿石林和影雕文化墙。
馆内收藏了省内外地质矿产、古生物、矿物和岩石标本共3万余件。
馆内展示有大夏巨龙、兰州龙和甘肃鸟等大批国宝级精品。
展厅内循环播放富有陇原特色、具有原创性的《甘肃概况》、《甘肃地质公园》、《甘肃土地资源》、《遨游甘肃》等20多部影视片和幻像,以及《宝石趣闻》、《地震体验》等寓教于乐的一系列互动项目。
2》、博物馆概况甘肃地质博物馆坐落于兰州市城关区滩尖子团结路6号,于2007年开工建设;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布展面积4860平方米馆内收藏了省内外地质矿产、古生物、矿物和岩石标本共3万余件。
其中有大夏巨龙、兰州龙和甘肃鸟等一大批国宝级精品,此外还有温家宝总理当年在甘肃工作时所采集的地质矿产标本。
3》、博物馆常设展览厅:设有序厅、地球厅、矿物岩石厅、宝玉石厅、生命演化厅、土地资源厅、地质环境厅、矿产资源厅、4D穹幕影厅和临时展厅等。
二)、实习详细介绍进入地质博物馆后,首先进入我们视线的是兰州市地质博物馆的序厅。
地质博物馆实习报告
地质博物馆实习报告在本次地质博物馆实习中,我深入了解了地质学的相关知识,增长了见识,强化了实践能力。
实习开始,我被分配到了陈列馆的科普讲解岗位。
我们的工作是在展厅内向游客介绍各种地质学知识。
我了解了各种矿物和岩石的成因及特征,对于地球的内部结构也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与游客的交流中,我学会了如何将科学知识生动有趣地讲给普通人听懂。
对于地球现象的认识也更加客观。
除了科普讲解,我还参观了整个博物馆的每个展览区。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金矿展区。
在观展中,我了解了金子的探矿技术和金子的开采过程,以及金子的使用途径。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还加入了实验室的实践工作。
我们进行地质科学实验和样品分析,学习了如何通过实验手段验证和了解地质学的相关科学问题。
除此之外,我还学习了如何操作博物馆的常规设备,包括保护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我学会了如何处理复杂的问题和如何与同事合作完成任务。
在实习中,我也体会到了博物馆对于大众和社会的重要性和贡献。
通过博物馆的科学知识普及,公众的科学素养逐步提高。
在展示成本和得到回报间,博物馆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去设计和打造各种展览。
而在这样的成本和投入下,博物馆上下一心,所带来的是人类美好的未来和自然界的保护。
实习结束后,我意识到自己自然爱好和博物馆相关专业的志愿者工作有很多学习的价值。
我也认识到在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实践和学习补充是非常重要的。
实习过程让我更加了解自己的兴趣和偏好,也让我更加坚定了成为一名地质学专业人员的梦想。
总之,这次实习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地质学的相关知识,也为我今后的学习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等到大学毕业后,我将会更加努力学习地质学,并且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我相信,这个项目不止是一个细胞,它是我们未来生活的激发器和推动器。
地质博物馆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实习单位:地质博物馆实习时间:2022年7月1日—7月5日实习人员:张三指导教师:李四一、实习背景及目的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
地质博物馆作为一个集科普、教育、科研为一体的场所,成为了人们了解地球科学、感受自然之美的重要平台。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参观地质博物馆,增强对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习内容及过程1. 参观学习在实习期间,我先后参观了地质博物馆的地球厅、矿物岩石厅、宝玉石厅、生命演化厅、土地资源厅、地质环境厅、矿产资源厅等各个展区。
通过参观,我对地球的起源、地质变迁、矿物岩石的种类及特性、宝玉石的鉴赏、生命演化过程、土地资源利用和矿产资源开发等方面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2. 专题讲座实习期间,博物馆还邀请了地质学专家为实习生进行了专题讲座。
讲座内容涵盖了地质学基本概念、地质构造、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
通过聆听讲座,我对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3. 实践操作在实习过程中,我还参与了地质博物馆的实践活动,如矿石鉴定、地质标本制作等。
这些实践活动使我掌握了地质学的基本实验技能,提高了动手能力。
三、实习收获及体会1. 知识层面:通过实习,我对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有了更加系统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基础。
2. 技能层面:在实习过程中,我掌握了地质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如矿石鉴定、地质标本制作等,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
3. 思想层面:实习使我认识到地质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增强了对地质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4. 团队协作: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同学们共同探讨、交流,形成了良好的团队协作氛围,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四、实习总结本次地质博物馆实习使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的地质学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还培养了我的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实习,我更加坚定了从事地质事业的信心和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为地质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地质博物馆实习报告
地质博物馆实习报告1. 引言地质博物馆实习是为期两周的实践项目,旨在提供对地质学领域深入了解的机会。
本报告将总结我的实习经历,包括参观与学习的内容、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对实习的个人感受。
2. 博物馆概况地质博物馆位于市中心,是一座现代化的建筑物,展览面积达到5000平方米。
博物馆内设有多个展区,展示了地球的演化历史、地质奇观以及矿石和化石收藏。
此外,博物馆还设置了实验室和教育中心,提供各种教育活动和科研项目。
3. 实习内容在实习期间,我有幸参观了博物馆内的各个展区,并与导游深入交流。
首先,我参观了地质演化展区,了解了地球形成、板块构造和地质变迁的过程。
这些知识使我对地球的起源和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接着,我参观了地质奇观展区,观赏了锡金河谷的壮丽景色、雷山的奇岩异石以及冰斗湖的壮观冰山。
这些自然景观让我对地球的多样性和神奇性产生了更深的敬畏之情。
最后,我参观了矿石和化石展区,亲眼目睹了各种珍贵的石头和矿物标本,以及各种有关史前生物的化石。
这些展品使我直观地感受到地质学的重要性和它对人类的贡献。
4. 知识和技能在实习期间,我不仅仅是观察和学习,还参与了一些实践活动,提高了我的地质学知识和技能。
首先,我参与了化石挖掘和清洗的实践课程,学习了标本采集和保存的技巧。
通过亲自动手,我更好地理解了化石的形成和分类。
第二,我参与了矿石鉴定的实践课程,学会了通过颜色、硬度和光泽等特征来鉴别各类矿物。
这项技能在实习结束后的实用性考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最后,我还观摩了地质标本的制作过程,并学习了如何制作地质图和地质模型。
这些技能将对我未来的研究工作和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帮助。
5. 个人感受参加地质博物馆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并对地质学产生了更为浓厚的兴趣。
通过观察和学习,我深刻意识到地球是一个复杂而美丽的有机体,每一个变化都蕴含着无穷的奥妙。
此外,我还感受到地质学在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可持续的能源。
地质博物馆实习报告
地质博物馆实习报告我实习的地质博物馆位于城市中心,是一座集地质科普、展示和研究于一体的专业机构。
本次实习的目的是加深对地质学知识的理解,了解博物馆运作方式,掌握展览布置和参观服务技巧。
在为期三个月的实习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地质知识,还深入了解了博物馆的运作模式和其中的各个岗位职责。
一、岗位职责与工作安排在实习期间,我被分派到了展览部门。
该部门负责博物馆展览的策划、设计和布置,其中包括展品的选择、展柜的摆放以及展板的制作等。
作为实习生,我主要辅助团队成员完成各项工作,同时也有机会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创意。
我首先参与了一个地质历史展览的策划工作。
通过研究历史文献和地质学资料,我了解到该展览的目标受众是学生和一般观众,所以我们需要简明扼要地介绍地质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里程碑。
在与其他团队成员的讨论中,我提出了增加互动元素的建议,比如设置模拟实验台供观众参与,以增加参观者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在展览布置阶段,我被委派负责展品的摆放和标签制作。
我仔细研究了每个展品的介绍资料,并按照展览设计师的要求进行布置。
同时,我还负责制作展品标签,确保观众可以方便地了解每个展品的相关信息。
二、学习收获与经验总结在实习期间,我学到了很多有关地质学的知识。
通过研究展览设计和审查资料,我对地球演化、岩石分类和矿物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还学会了使用地图和矢量图来解读地质现象和勘探成果。
在与其他团队成员合作的过程中,我也积累了一些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
例如,在与策展团队的讨论中,我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此外,我也发现了自己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面对一些展览设计上的难题时,我能够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同时也学会了与团队成员一起协作解决问题。
此外,我还在实习中了解到博物馆运营的方方面面。
通过参观馆内不同部门并与馆员交流,我对博物馆的运作模式和馆内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我了解到,博物馆的工作需要各个部门的紧密配合和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为观众提供完善的展览和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习目的:
1. 通过简短的实习,巩固学过的《工程地质》内
容,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
2.通过实习加深对工程地质学科的理解,培养对工程地质学科的兴趣。
3. 通过实习认识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
4.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
二、实习地点:兰州市地质博物馆
三、实习形式:学生集体参观地质博物馆学习
四、实习过程:
一)、实习背景介绍
1》、博物馆介绍
甘肃地质博物馆始建于1943年,其前身为地质陈列室,
由我国老一辈地质学家王日伦先生创建,是全国最早的地质博物馆之一。
甘肃地质博物馆坐落于兰州市城关区滩尖子团结路6号,建筑面积12568平方米,布展面积4860平方米,建筑风格新颖别致,独具地方和时代特色。
馆内设有序厅、地球厅、矿物岩石厅、宝玉石厅、生命演化厅、土地资源厅、地质环境厅、矿产资源厅、4D穹幕影厅和临时展厅,馆外设有矿石林和影雕文化墙。
馆内收藏了省内外地质矿产、古生物、矿物和岩石标本共3万余件。
馆内展示有大夏巨龙、兰州龙和甘肃鸟等大批国宝级精品。
展厅内循环播放富有陇原特色、具有原创性的《甘肃概况》、
《甘肃地质公园》、《甘肃土地资源》、《遨游甘肃》等20多部影视片和幻像,以及《宝石趣闻》、《地震体验》等寓教于乐的一系列互动项目。
2》、博物馆概况
甘肃地质博物馆坐落于兰州市城关区滩尖子团结路6号,于2007年开工建设;建筑面积
1.25万平方米,布展面积4860平方米馆内收藏了省内外地质矿产、古生物、矿物和岩石标本共3万余件。
其中有大夏巨龙、兰州龙和甘肃鸟等一大批国宝级精品,此外还有温家宝总理当年在甘肃工作时所采集的地质矿产标本。
3》、博物馆常设展览厅:设有序厅、地球厅、矿物岩石厅、宝玉石厅、生命演化厅、土地资源厅、地质环境厅、矿产资源厅、4D穹幕影厅和临时展厅等。
二、实习详细介绍
进入地质博物馆后,首先进入我们视线的是兰州市地质博物馆的序厅。
序厅李展示的恐龙家园浮雕生动再现了白垩纪早期甘肃某地壮丽的恐龙动物群生态景观;电子显示屏和查询系统提供了甘肃地质博物馆概况、甘肃自然地理、甘肃地质、甘肃矿产资源等方面的展示和查询服务。
序厅右拐就来到了地质博物馆的地球厅,地球厅为我们介绍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地球的概况。
重点展示地球的形成过程、有关的史前生物演化和圈层结构,以及内外动力地
质作用下地球上发生的板块漂移等各种地质现象。
在学习了有关地球行成的知识后我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之下来到了矿物岩石厅,矿物展厅采用了多种人机互动的模式使我们通过参与互动和欣赏展品,通过矿石标本、矿山图片、等形式向观众介绍了许多甘肃地区特有的矿产资源以及这些资源的重要用途。
参观完这个资源厅,我们对甘肃的矿产资源产生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意识到矿产资源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然后就来到了兰州地质博物馆大名鼎鼎的生命演化厅,这里通过生物演化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为线索,通过展示各地
质时期常见化石,概括介绍地
球上生物发生、演化和灭亡过程。
中央展区突出展示近10年来在甘肃省境内新发现的大夏巨龙、兰州龙、肃州龙、雄关龙、桥湾龙、叙五龙等恐龙及甘肃鸟的精美化石。
这些化石实是一笔伟大的历史财富!通过馆藏的生物化石,我们跨越了时间的间隔看到了数百万年前与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史前霸主!!矿物岩石厅:
通过数不清的的矿物岩石样本及多媒体互动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分布在我国的多种矿物岩石,让我们形象的理解了变质岩、沉积岩及岩浆岩的分类、形成和相互的转化关系。
将抽象、难懂的教科书知识转化为一张张直观,形象的图片和一系列相关的模型,这极大程度上帮助了我们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加深了我们对岩石性质的认识,理解和有关的推断!接下来的矿产资源厅则向我们介绍了:1)甘肃省土地开发利用现状和土地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展厅我们了解到我国西部不发达地区的土地资源利用情况。
通过接下来的地质环境厅和矿产资源厅我们了解到甘肃省是一个矿产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资源较为丰富的省份,中国最早的石油开采就始于甘肃玉门油田,铁人王进喜全国人民都知晓;甘肃白银的有色金属开采为国家做了半个多世纪的杰出贡献,直到近年来资源枯竭;甘肃金川的稀有贵金属就更不用说了,镍和铂族金属产量占全国的90%以上,是中国最大的镍钴生产基地,第三大铜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的“镍都”。
位于甘肃省庆阳市的长庆油田(现已将总部迁往西安),是中国第一大油气田。
还有准备开采的位于陇南文县的亚洲最大类卡林型金矿,累计探获黄金资源量30 8吨。
甘肃河西走廊利用风能优势,近年来发展“风电走廊”,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
甘肃省是除了海洋之外地形地貌、能源资源最为丰富多样的一个省份,发展潜力巨大,但它同时也是一个能源利用粗放、生态环境脆弱的省份。
参观地质博物馆,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甘肃地区,提升保护环境的意识,
对于我们来说,这是是一个普及地质知识,帮助我们理解、掌握、巩固课堂知识的极好课堂。
六.实习总结:
短短一个下午在博物馆的实习便结束了。
这次实习比较轻松但很充实,博物馆在某些方面来说,代表了一个地区数百年来的文化与精髓,通过参观博物馆,我了解到了许多甘肃的文化习俗。
特别是生命演化厅,更加深了我对工程地质学科的理解和对工程地质学的兴趣,更深刻地认识到了学习地质的意义。
在参观完自然资源展厅的地质地貌馆、矿产资源馆以及宝玉石馆等之后,让我在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奇妙莫测之外,更体会到工程地质学的博大精深。
这门学科蕴含着许多有趣、奇妙、实用、高深的知识,我们应该以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态去对待。
我们应该学以致用,学会运用在书本上课堂上学到的东西来分析生活遇到的问题。
这些都将对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