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农作物秸秆处理方法概述
秸秆利用的五种方法

秸秆利用的五种方法秸秆是农作物收获后剩余的茎秆、根部和叶片,常见的秸秆主要有稻秆、小麦秸秆、玉米秸秆等。
一直以来,秸秆在农业生产中存在着大量的废弃和浪费现象,严重影响着土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秸秆的有效利用成为了当前农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下面将介绍秸秆的五种有效利用方法。
一、秸秆的堆肥利用秸秆可以用于制作堆肥,成为有机肥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堆肥处理,将秸秆与其他有机废弃物一起混合堆肥,经过一定时间的发酵,就能得到具有良好肥效的有机肥料。
将这种有机肥料直接施用于土壤,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性能,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养分,对农田土壤的改良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秸秆的生物质能源利用秸秆可以作为生物质能源的原料,用于生产生物质能源产品,比如生物质颗粒、生物质燃料等。
通过先进的生物质能源加工技术,可以将秸秆制成颗粒状或柴炭状的生物质颗粒,用于发电、供热或燃料替代等领域。
这种利用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减少秸秆的浪费,还可以缓解对传统能源资源的过度开采,有着显著的环保和节能效果。
三、秸秆的动物饲料利用将秸秆粉碎加工成适合牲畜食用的饲料,可以为畜禽提供高纤维、高能量的食物来源。
适当的秸秆饲料添加可以改善动物的消化系统,促进畜禽的生长发育,提高养殖效益。
秸秆饲料的利用也有利于减少农作物的废弃情况,进而节约饲料成本,增加农民的经济收益。
四、秸秆的建筑材料利用利用秸秆进行建筑材料的生产,可以生产出环保、隔热、隔音、吸音性能良好的秸秆板、秸秆墙等产品,用于建筑业。
这种建筑材料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效果,而且制造成本低,对于农村地区的房屋建设具有很大的潜在价值。
这也是对秸秆资源利用的一种创新和拓展,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五、秸秆的制浆造纸利用秸秆也可以用来生产造纸原料,成为可替代木浆的一种资源。
经过特殊工艺处理,秸秆可制成质地柔软、光泽度高的纸浆,再经过造纸生产工艺加工成各种纸张。
这种利用方法不仅可以降低造纸生产成本,减少对树木资源的砍伐,还可以有效减少秸秆的废弃和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2021国内外秸秆收储运模式、设备发展现状及方法比较范文2

2021国内外秸秆收储运模式、设备发展现状及方法比较范文 0引言 近年来,随着常规能源的过度消耗,开发清洁的可再生能源逐渐受到社会各界关注[1].农作物秸秆作为主要的生物质原料,不仅可替代常规能源,也可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如用作肥料、饲料、生活燃料及造纸、养殖、食用菌等.目前,我国秸秆资源利用量约5亿 t,占总量的 70. 6% ,剩余均被焚烧或废弃,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秸秆综合利用尚待提高[2 -3].秸秆作为一种散抛型、低容重的资源,具有分散、季节性、能量密度低、储运不方便等特点,严重地制约了其大规模应用.秸秆收储运就是将分散在田间地头的秸秆,在保持其利用价值的前提下,采用经济、有效的收集方法和设备,及时进行收集、运输和存储或直接运输至秸秆利用厂,是能源化利用等资源化利用的基础[4 -5]. 为此,通过分析国内外秸秆收储运模式、设备发展现状和对存储方法的比较,对现有的模式、设备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等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为我国秸秆的收集利用提供参考. 1国内外收储运模式发展现状分析 1.1 国内 我国农作物秸秆量大、种类多,可利用潜力巨大.近年来,随着秸秆能源利用技术的推广,许多地区已经建立收储点,形成以秸秆经纪人或专业收储运公司为依托的收储运模式,为秸秆收储运体系工程建设积累了良好的基础[6].张晓东[7]通过对甘肃省秸秆收集处理现状的分析,认为主要存在3 种模式,分别是: 农户分散贮藏收集、专业公司收贮管理以及运输行业运送秸秆到厂家; 白延飞、刘菊等[8 -9]总结出江苏省初步形成的经纪人分散型、合作社专业型、规模化企业自营型 3 种典型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朱新华等[6]根据陕西省地域特点得出其秸秆收储体系主要以自收自用和分散收储模式为主,以集约化收储模式为发展方向的结论. 综上所述,秸秆收储运在我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主要有分散型和集中型两种模式.其中,分散型收储运模式以农户、专业户或秸秆经纪人为主体,把分散的秸秆收集后直接提供给企业,可以分为"公司+ 散户"型和"公司 + 经纪人"型等两种形式; 集中型收储运模式以专业秸秆收储运公司或农场为主体,负责原料的收集、晾晒、储存、保管和运输等任务,并按照能源化企业的要求,对农户或秸秆经纪人交售秸秆的质量把关,然后统一打捆、堆垛、存储,可以分为"公司 + 基地"集中型和"公司 + 收储运公司"集中型等两种形式[10].分散型和集中型等两种模式分别应用于具体的场合,其特点如表 1 所示. 随着秸秆的规模化利用和市场需求的增加,集中型收储运模式将成为主要发展方向. 1.2 国外 欧美等发达国家现代农业体系发展相对健全,农作物秸秆收集利用主要使用机械且以集中型模式为主,其中收储运模式的主要特点是要求有良好的收获、运输等配套机械,目前正朝着高密度、大型化方向发展.例如在丹麦,生产者与企业之间秸秆交易采用期货合同的形式,秸秆价格由供应商和购买商共同决定,以免任何一方随机抬高价格.合同可直接与农场主签订,也可与秸秆生产者和承包商签订,通常会包括交货日期、供货数量、协议价格以及质量标准等内容.该收储运模式在丹麦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可以保证秸秆的持续供应,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收储运体系[10].目前,国外典型的秸秆收储运技术路线(见图 1和图 2) 包括: 1)麦秆.收获后直接采用打捆机打捆或者铺条后再打捆,然后装载、运输、堆垛; 收获后直接散装、堆垛. 2)玉米.收获并经揉切后打成方捆,然后运输、堆垛; 经过揉搓后散装、存储. 2国内外技术设备发展现状分析 2.1 秸秆收集 2.1. 1 国内 我国农作物秸秆传统收集方法主要靠人工获得,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大、效率低.随着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一些秸秆可以通过机械收集完成,不仅减少了劳动时间、减轻劳动强度,还提高了农业生产经济效益. 其中,粉碎后收集、直接打捆收集是主要的两种形式. 1)田间粉碎收集.农作物收获后,部分需要粉碎处理,用于秸秆还田或收集.目前,我国现有的粉碎机型号很多,其中燕北畜牧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等都有生产[22].4JH - 170 型秸秆粉碎回收机主要由秸秆切断丝化装置和秸秆回收装置两部分组成,由 55 ~ 60kW 拖拉机后悬挂牵引作业,在田间边行走边工作[3,11 -12].其优点: 减少散料收集运输成本,作业操作人员少、便于组织,劳动力成本低; 缺点: 粉碎加工时受限制条件较多,如下雨、田间泥泞等,作业周期较短[13].对秸秆加以粉碎再进行压缩处理,压缩比可达到1 /5 ~ 1 /15,有利于秸秆的运输和储存,适于大型畜牧场及商品化生产. 2)打捆收集.目前,国内生产的大型捡拾机械以内蒙古宝昌牧业机械厂研发的方型打捆机为代表,收获后草捆长宽高分别为: ( 600 ~ 1 200) ㎜ × 460 ㎜ ×360 ㎜,草捆质量约 15 ~ 25 ㎏,工作可靠、搬运方便,适合单一作业.黑龙江省牧机所研制的9WJD -50 型卧式秸秆打包机也得到了应用,该机器由 18kW 电动机驱动,压缩后形成320 ㎜ × 320 ㎜ × 700 ㎜、25 ㎏左右的方捆,密度达 340 ~360 ㎏/m3,可堆放高度为 3~ 4. 5m,一般在田间地头或者交通比较便利的庭院场地进行作业.通过压捆打包的秸秆,减少了储存空间,而且外形规则便于运输,运输成本低[11]. 另外,个体农户也会使用与小四轮拖拉机配套的小型圆捆打捆机.圆捆机由于是间歇打捆,因而生产率不高、捆扎的密度较低、装运和储存不太方便;但是其结构相对简单、体积小、成本低、操作维修简单[3,12]. 2.1. 2 国外 目前,国外秸秆收集多采用方捆、圆捆及散料方式,使用的机械大多为高密度大方捆或圆捆打捆机,作业效率高,草捆便于运输和存储.其中,圆捆打捆机有内卷式和外卷式两种形式,着名生产厂家有海斯顿、克拉斯、纽荷兰等,打捆直径一般为0. 6 ~ 1. 2m,市场上甚至出现了 1. 8m 的大型圆捆打捆机,生产效率高.方捆打捆机相对于圆捆来说,技术和结构更复杂,但收获草捆密度高、捆型整齐,易于储运,目前方捆设备生产商以海斯顿、爱科、迪尔等公司着称[14]. 在打捆机控制系统方面,国外大多采用基于现场总线的PLC 控制.典型机型有瑞典松德斯公司生产的 KNSS650 型打捆机和意大利达涅利公司生产的 LF型钢材打捆机,均采用西门子 SIMATIC6ES5 -115U 系列 PLC 进行控制,同时配合 PC 机用于现场监测控制,以保证整机稳定可靠运行; 美国凯斯纽荷兰公司生产的 BR6000 系列圆捆打捆机采用基于 CAN 总线的 PLC进行控制,适用于野外控制等环境复杂场合[15],具体性能如表2 所示. 散料收获主要有两类机型,一类是秸秆青饲收获机,另一类是散秆捡拾装运车.目前,秸秆青饲料收获已由单一的针对具体作物的专用机型发展成为集田间行走、喂入、切碎、抛送为一体的综合机型.散秆捡拾装运车由最初的捡拾、装载、卸料等功能,发展成为集收割、搂集、喂入、抛送、压缩、计量和自动卸料一体化的复合作业设备.目前,有牵引式和自走式两种机型,根据有效容积又分为大、中、小等不同规格.如纽荷兰公司生产的青饲收获机器底盘配套功率最大已超过500kW,可以应用于条铺秸秆的捡拾割台;德国科恩公司的捡拾装运车配套动力最高达到 105kW[16]. 2.2 秸秆运输 2.2. 1 国内 目前,国内秸秆运输包括打捆后采用平板车、大型汽车运输,以及粉碎后采用三轮车或汽车运输.其中,由于低速汽车(三轮: 最高车速≤50km/h;四轮: ≤70km / h) 具有中低速度、中小吨位、中小功率、高通过性的特点,适应我国农村道路条件差、货源分散、单次运量少、运距短的运输特征,得到了广泛应用.运输过程中要考虑秸秆的全水分不能过高或过低,否则在一定条件下秸秆会降解或自燃[10,17]. 2.2. 2 国外 国外农作物秸秆运输时,若由农场主自己运输,通常使用拖拉机和卡车.利用卡车运输时,通常秸秆分别装在卡车及其拖车上,每节车厢分两层各装12个草捆; 当利用拖拉机运输时,也会采用同样的装车方法,但是每辆车的装载量为 16 ~ 20 个草捆.因为目前很多电厂进行了技术改造以便利用大型草捆,通常使用改造过的卡车或载重拖车运输草捆,但是有时也使用普通的农用拖车或其它一些专门设计的运输工具[10]. 2.3 秸秆存储 如果生产与使用之间存在时间间隔,储藏秸秆则是必要的.按照秸秆存储时全水分、用途不同可以分为干存储与湿存储;按照存储环境不同则可以分为室外存储、室内存储等. 2.3. 1 存储时全水分差异 干存储指对秸秆进行自然干燥或人工干燥(利用干燥技术设备) 处理后再进行储存.其通过较低的水分含量( <15% ~20% 湿基) 抑制微生物生长,且可以降低纤维素降解酶和细菌活性.但是,若要农作物秸秆保存良好,须保证存储环境持续干燥,以避免微生物在潮湿的环境下恢复活性. 湿存储指秸秆收获后直接存储以应用于饲料、食用菌基料、纤维素乙醇等用途,通常存储在密封地窖等环境中.对于湿存储来说,主要以低pH 值( <4. 5)和低氧气浓度保存秸秆,以免遭到微生物降解以及干物质损耗[18.研究表明[19],当秸秆全水分大于50%( 湿基) 且在有覆盖物和没有覆盖物两种存储环境下,会分别产生 20% 和24. 5% 的干物质损失,然而当秸秆全水分下降到约 20% ~24% ( 湿基) 时,干物质损失会降低到小于 8% ,由此可见秸秆全水分对存储影响的重要性. 生物质干存储需要保证环境干燥,存储条件较严苛,然而全水分较低可以抑制微生物生长,降低能源消耗.湿存储不用进行干燥处理,因此很大程度提高了收获的效率和时效性,且可以降低火灾等风险,在存储期间的干物质损耗甚至减少到小于5% ; 但是,同时会释放含有硝酸的腐蚀性液体,用于密封或者包装的塑料薄膜也需要处理[18 -19].具体比较如表 3 所示. 2.3. 2 存储环境不同 1) 室外( 堆垛) 存储.堆垛是最简单的秸秆储存方法,长期堆积时全水分应该低于 30% ( 湿基) ,且当最高堆积高度达到 8m、储藏时间少于2 个月时,会有效地避免自燃[20].为了防潮,有时会先将底部用木头或砖垫起 10 ~15 ㎝,堆垛时注意中部填实以防中间空而易散,堆垛形状最好底部小、顶部大,呈倒圆台,然后用防雨布覆盖以免淋雨或者将原料冲走[10]. 2)室内( 仓库) 存储.对于粉碎或者捆型的秸秆,通常采用干燥仓或者通风仓储藏,利用热风强制循环或空气被动通风对流干燥方式,使捆型秸秆达到安全储藏水分 12% ~15% ,从而延长储存时间.存储环境需允许车辆进入,最好是一面墙或者顶部可以打开,卡车在卸货台卸载,或者采用辅助接收设备卸载,通常储仓含有垂直的墙壁,或者可以向下拓展.室内储藏时干物质损失少; 但是其成本高、搬运麻烦,期间需要不定期检查、维护[18]. 另外,选择存储地点时应该考虑:排水系统良好、没有积水现象且便于车辆停放、驶入; 靠近农场、公路,水电方便,面积合适,用地符合国家土地政策; 燃料堆放远离生产区、生活区,收储站四周应当设置围墙或铁丝网. 3成本分析现状 秸秆收储运经济成本的计算始于收获籽实后的田间,止于秸秆利用厂,基本上包括秸秆的购买、收集、装运和存储等费用[4].其中:①收集成本.企业从农民手中收购秸秆,并进行简单的堆放或储存时产生的相关费用,主要包括收购费和其他费用( 装卸费用等) .②运输成本: 秸秆收购后运输至企业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其与运费、运输量和转运点距离有关.③储存成本: 秸秆在储存期间,需要一定的维护、人工和其他费用,如消防、用电等消耗的费用[4 -5].郝德海等[21]通过定积分微元分析法,对假定理想状态下农作物秸秆收集成本的计算进行推导,得出运输费用的增长是导致收集成本增长的主要原因的结论; 张展等[22]利用 Arcgis 的 Model Builder 建立最短路径分析模型,实现了对即墨市原料运输成本的分析; 邢爱华[23]等也对收集成本和能耗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得出运输费率、收购价格以及运输距离是对收集成本影响比较敏感的参数的结论.其中,各参数变化 ±50% 均会引起收集成本变化 ± 17% 以上; 而且运输油耗、运输距离对收集过程能耗的影响较大,参数变化 ±20% 会导致能耗变化在 ± 17% 以上.从成本角度考虑收储运时应该注意: 在田间对秸秆就地加工,会缩减作业环节,将有效降低秸秆收储运成本; 合理选择收集规模、收集量以及运输路径以控制收集成本. 4存在的问题 4.1 秸秆供应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秸秆收集缺少专业的配套设备和服务机制,没有建立稳定的价格体系,农户和经纪人积极性不高,影响秸秆收储运因素很多.如需要解决天气等不确定因素给秸秆供应造成的影响,以及建设存储空间和完善供应体系增加的成本问题,致使秸秆资源难以进行统一收集、调配. 4.2 秸秆收集技术不成熟 我国秸秆收集机械大多为后置式、小机型为主,效率低,适于旱地而不宜在水田作业;工作时,存在缠绕、堵塞工作部件、捆型不整和密度低等问题,无法收集玉米、高粱等高粗秸秆; 以拖拉机牵引的打捆机不易转弯,适合在大空间范围内进行打捆,对于很多家庭承包的小农田来说,只能人工收集,增加了收集成本; 而且,收割机和打捆机分开工作,增加了作业工序. 4.3 湿存储机理不明确 农作物秸秆存储时需要考虑存储的稳定性且尽可能减少损耗.当秸秆含水量超过50% 时,通常选用湿存储( 密闭环境存储如地窖) ,但是湿存储增加了运输、处理( 全水分、氧浓度) 的成本.而且,作为存储机制,影响湿存储的条件和因素是不确定的,需要深入研究可以快速发酵产生乳酸菌以降低 pH 值、消耗氧气形成厌氧环境的办法,从而保证存储期间含水量、pH 值及氧气浓度保持在最佳状态. 5结论和建议 随着近年来秸秆发电、固体成型等产业的迅速发展,建立完善的收储运体系、研发适合我国地形的配套设备、寻求有效的存储方法、进行合理的成本计算等收储运相关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我国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仍然处于初始阶段,相关技术和设备需要提高,影响存储因素还不明确,需要更深入探索. 应对收储运成本、设备、储藏特性进行更深入研究:①建议和当地农户达成协议,代为存储,以降低成本; 通过考察农田分布情况,选择合适位置建立大型收购点,根据秸秆用途选择合适存储方法,制定统一的价格体系以便收购者购买.②研发适合我国农田面积小、土质松软等特点的集收割、打捆为一体的配套设备; 改进运输车辆装载秸秆后变宽变高的缺点,实现集约化物流管理以保证交通安全.③针对秸秆存储期间易发热着火、霉变的特点,寻求有效、经济的存储方法,通过实验探索其影响因素和存储机理.。
国内外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政策综述及其对新疆的启示

2023·03科技工作者建议KEJIGONGZUOZHEJIANYI摘要:本文从投资扶持政策、税收与信贷优惠政策等方面综述了国外农作物秸秆利用政策,从技术培训、项目补助、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综述了我国农作物秸秆利用政策,结合新疆实际,提出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方面的政策制定建议。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国内外;新疆;政策农作物秸秆具有丰富的氮、磷、钾及有机质养分,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副产品[1]。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对稳定农业生态平衡、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缓解能源与环境压力具有重要作用[2]。
我国是世界上农作物秸秆产生量最大的国家,农作物秸秆年产生量达8.05亿t [3]。
2020年,新疆农作物秸秆年产生量达3126.80万t [4],但是仍然存在综合利用形式单一、效益不高的问题。
本文通过综述国外、国内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相关政策,分析新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及政策需求,为提高新疆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率和综合利用效益做基础。
1国外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政策国外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相关政策制定比较早,包括投资扶持政策、税收与信贷优惠政策等[5],具体如下:1.1投资扶持政策一是科技研发投入。
先进的工艺技术是秸秆资源开发利用的保障,2000年,美国政府通过了《生物质研发法》,2007年,美国政府针对纤维素生物能源研究共投资1.25亿美元,2008—2012年,美国政府继续投资了1.18亿美元做秸秆相关研究。
英国政府为了鼓励秸秆综合利用创新技术或新产品研发,为相关企业或机构提供费用总额70%的资金补助[6]。
二是秸秆离田利用产业化示范项目。
在秸秆收储运(产前)环节中,韩国政府对秸秆收储机械的购买给予直补,补贴比例为花费的38.5%[7];在项目建设与设备购置(产中)环节中,美国仅在秸秆纤维素乙醇方面就补贴了3.55亿美元;在产品销售与消费(产后)环节中,德国形成了固定电价降价机制和电价附加征收联动体系,对兼有发电和供暖功能的燃烧站、采用新技术的企业给予补贴。
秸秆不同处理方式

1.概述农作物秸秆是世界上最为丰富的物质之一,是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产中的副产物,其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微量元素等成分,是一种可供开发与综合利用的资源。
我国农作物秸秆年总产量达6亿~7亿吨的秸秆,其中数量最多的是稻秸、小麦秸和玉米秸,分别占秸秆总量的32.67%、19.00%和26.97%,三项合计占秸秆总量的78.64%。
我国现阶段秸秆的利用途径主要分为以下方面:作为工业原料,主要用于造纸工业和手工业的原料;作为草食家畜的粗饲料;造肥还田;农村生活能源(直接燃烧的热能、燃烧发电等)。
韩鲁佳等(2002)统计的各种用途所占比例,造纸原料占2.9%;牲畜饲料占30.9%,其中:处理后饲喂的14.8%;未经处理的占16.1%;农村生活能源占45%;秸秆还田及其它损失占21.2%。
(这些统计资料,因各专家的统计方法不同,其结果亦有差异)。
2.国内秸秆处理情况不同作物秸秆由于营养成分不同,具体的营养成分见表1,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
小麦、水稻和其他作物的秸秆,40%以上以各种方式还田,用作肥料;玉米秸秆和花生秸秆作饲料的比例较高,在40%以上;棉花和豆类秸秆多用作燃料。
焚烧比例较大的秸秆有油菜、小麦、玉米和水稻,在5%以上。
表1 不同秸秆的营养成分一览表(%)秸秆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灰分钙磷玉米秸91.3 3.5 1.2 23.9 49.1 7.9 0.3 0.23小麦秸91.6 2.8 1.2 40.9 41.5 5.2 0.2 0.03稻草89.3 2.4 1.4 24.0 45.5 16.0 0.0 0.04豆秸92.7 9.1 1.9 44.6 31.1 6.1 1.2 0.20谷草90.7 4.5 1.2 32.6 44.2 8.2 0.3 0.03大麦秸95.2 5.8 1.8 33.8 43.4 10.4 0.1 0.02花生藤91.3 11.0 1.5 29.6 41.3 7.9 8.4 0.04注:摘自《中国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从各地秸秆利用方式看,湖南、陕西、山西秸秆直接作肥料用的比例比较高,均在25%以上,宁夏、四川、贵州等地比例较低,不足20%;甘肃、宁夏、安徽、福建、黑龙江、山东和浙江用作饲料的比例较高,在25%以上,上海、湖南则较少,不到10%:田间直接焚烧以贵州、海南最多,超过20%;作原料的比例较少,只有福建、宁夏在10%以上;秸秆弃置乱堆则以黑龙江、贵州和陕西最多,在10%以上。
国内外农作物秸秆处理方法比较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19年第12期68节 能 环 保其主要是对秸秆进行收集,而将秸秆打捆,能够使其集中发酵,进而用作饲料制作,也能够经过干燥处理当作燃料被应用于发电厂当中。
除此之外,各国也相继研发出了多种应用农作物秸秆生产建材、乙醇的先进技术,但是其投入很大,应当在规模化条件中应用[2]。
在粮食大面积种植的发达国家,例如加拿大、日本以及美国等,也会面临与国内相似的农作物秸秆处理问题。
(1)加拿大玉米在成熟之后,收割机会统一收割玉米穗、玉米杆,并在收割过程中同时将二者切碎,随后将其运至农场的储料罐中进行存储,能存储约1年。
还有一些地区会将被切碎玉米杆运回田中当做肥料。
(2)日本当地居民会将秸秆翻进土层之中当做肥料,还会将一部分秸秆当作粗饲料,喂养家畜。
与此同时,如果秸秆中存在难以处理的部分,则会经由专门机构以同一时间、地点焚烧的方式加以处理。
如今,日本正处于积极探索秸秆其它潜力,如燃料转化的潜力,当前已经研发出从农作物秸秆纤维素内将酒精原料提取出来的技术,更加实用化、科学化地利用秸秆。
(3)美国用作饲料喂养牲畜;返回田中用作肥料;用作建材或者家庭饰品;转换成绿色燃料;秸秆中也会存在病毒、害虫或者杂草,若没有对饲料进行有效预处理,或者还田的方式不合理,往往会取得反效果,在遇到特殊状况时,政府允许焚烧部分秸秆,然而相应法令法规较为严格,在美国的各州中都存在专门的法律法规。
2、国内农作物秸秆的处理方法相比于发达国家,中国在农作物秸秆处理领域的起步较晚,相应运用到的工艺、技术尚不完善,资金以及政策、方针等的投入也并不充足,其市场的运作力度较弱,秸秆相关的加工设施不够完备,有关技术较为落后,这使得全国农作物秸秆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益、效率都比较低。
在对国内外成功经验加以借鉴之后,主要的秸秆综合处理方法和途径包含了秸秆还田、秸秆建材、秸秆饲料、秸秆乙醇、秸秆气化以及秸秆发电等,各地有关部门应当结合当地实际经济状况、环境条件等来筛选最合适的方法。
国内外关于秸秆使用问题

美国秸秆乙醇成新宠美国有24个农业州,每年都有大量的秸秆需要处理。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一项统计资料,全国每年能够收集起来的小麦秸秆就多达4500万吨,仅占当年所有小麦秸秆的50%。
秸秆在美国的用途很广,可用作饲料、手工制品等,有的地方还用来盖房,将整捆的秸秆高强度挤压后填充新房的墙壁。
但最近记者在纽约采访时发现,只要一提起秸秆的综合回收利用,几乎所有的被访者都会提及有关秸秆与纤维素乙醇的提炼问题,这可以说是秸秆综合回收利用在美国的最新发展。
为了搞清楚这一问题,记者专访了正在纽约出席“可再生能源金融论坛”的美国能源部助理部长卡斯纳(Karsner)先生,卡斯纳先生说,美国确实加大了秸秆综合回收利用的研发力度,极力推动可再生能源事业的发展。
美国能源部的网站上明确指出,小麦秸秆是可再生生物能源的一个重要来源。
在美国,新兴的替代燃料特别是生物燃料的开发利用,得到了联邦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兴趣。
今年6月11日,美国农业部和能源部联合发布声明,由农业部出资1400万美元、能源部出资400万美元,共同设立一项基金,资助有关生物燃料、生物能源及相关产品的研究与开发。
根据“美国可再生燃料协会”提供的数据,美国目前有116个乙醇提炼厂家,每年可以生产59亿加仑的乙醇,另外还有81个新厂家正在建造之中。
美国最近成立了一个名叫“美国生物燃料委员会”的机构,其使命就是鼓励美国的消费者、企业与地方政府更多地使用生物燃料作为替代燃料。
在美国,每生产1加仑乙醇,可以得到51美分的政府补贴。
加拿大玉米秸秆要还田记者近日访问了加拿大首都渥太华以北60公里处的农业区。
这里以耕种玉米、小麦和养牛业为主,高速公路两旁到处可见大片大片的玉米地。
农民拉敖告诉记者,这里每年5月播种玉米,一般到10月收获。
如果把玉米作喂牛的青贮饲料,那就要提前于9月收割。
玉米收割机连玉米秆带玉米穗一起收割,边收割边把玉米穗和玉米秆同时切碎,然后运送到农场储料罐储存,储存期可达一年。
秸秆环保处理方法

秸秆环保处理方法秸秆是农作物收割后的残余物,也是农田的宝贵资源。
但是长期以来,农民们多采用焚烧的方式处理秸秆,导致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排放,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为了解决秸秆处理问题,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秸秆资源,还可以保护环境,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
下面就来分享一下秸秆的环保处理方法。
一、秸秆回收利用1. 生物质能源利用秸秆可以作为生物质能源的原料,通过压制成生物质颗粒或生物质燃料,供暖和发电。
生物质颗粒和生物质燃料作为清洁能源,可以替代传统的煤炭和石油,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2. 秸秆饲料利用秸秆还可以经过处理后用作饲料,可用于家禽养殖或者家畜养殖中,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减少了饲料成本,也提高了饲料的质量。
3. 秸秆制作有机肥料将秸秆经过处理发酵成有机肥料,作为农田肥料使用,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减少对化肥的依赖,减少了化肥对环境的污染。
4. 秸秆制作纸浆秸秆还可以作为造纸原料,可以用于生产纸张和纸板。
秸秆纸的生产工艺更加环保,同时也减少了对森林资源的开发。
二、秸秆焚烧后的环保处理1. 高温焚烧采用高温焚烧技术,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高温焚烧能迅速燃烧秸秆中的有机物质,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2. 热解处理将秸秆进行热解处理,可以得到生物炭和生物油,生物炭可以作为土壤改良剂使用,生物油可以作为生物柴油使用,实现了秸秆的资源化利用。
三、秸秆堆肥处理将秸秆和其他农业废弃物一起进行堆肥处理,通过自然发酵,将秸秆转化为有机肥料,用于农田的施肥。
堆肥处理不仅减少了废弃物的数量,还将废弃物转化成了有机肥料,有利于农田的生态环境和作物生长。
四、秸秆进食菌利用专门的菌类对秸秆进行降解处理,将秸秆转化为有机肥料或者发酵料。
这种处理方法对秸秆的质量要求低,处理效果好,可以予以大面积应用。
五、秸秆压块秸秆可以利用压块机将其加工成圆柱形或空心压块,用于生活取暖和工业锅炉燃烧。
秸秆三化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秸秆三化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秸秆三化”的概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并成为当今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因此,了解“秸秆三化”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对我们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的保护与改善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秸秆三化是什么秸秆三化是指对农田秸秆的“秸秆综合利用、污染防治和贮存处理”总称。
“秸秆综合利用”是指将农田秸秆利用于烟草、能源、肥料、木材等多种产业,以及植物蛋白等高价值成分的提取;“污染防治”是指秸秆燃烧会产生有害气体及悬浮颗粒物,需要通过合理的控制燃烧技术来消除污染;“贮存处理”是指农田秸秆分类贮存,让农田秸秆在农业用地上进行有效的分布。
二、秸秆三化处理方法1.秸秆综合利用:利用农田秸秆综合利用,包括以下几种常见的处理方法:(1)秸秆发电:秸秆发电是一种强大的太阳能发电方式,通过将农田秸秆以点火燃烧的方式把热能转换成电能。
秸秆发电的优点是可再生能源,缺点是温室气体排放会比煤炭发电量更多。
(2)秸秆厌氧发酵:秸秆厌氧发酵是指将秸秆利用厌氧发酵工艺来生产沼气。
秸秆厌氧发酵能够产生大量沼气,可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及工业用气,同时也可以减少空气污染。
(3)秸秆生物质发酵:秸秆生物质发酵技术利用秸秆中的有机物产生沼气,并将副产生的有机肥料和水分折返作物地,可以有效减少农田秸秆的积累,减少空气污染和土壤污染。
2.污染防治:由于农田秸秆燃烧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和悬浮颗粒物,有可能给环境带来污染。
因此,应采取合理的控制燃烧技术,限制有害气体和悬浮颗粒物的排放,以减少污染。
3.贮存处理:农田秸秆贮存处理也是一种重要的秸秆三化处理方法,主要是利用农作物成长期、播种前和收割后的农作物秸秆技术,对其秸秆进行分类贮存,构成秸秆在农田上的有效分布。
三、秸秆三化处理注意事项1.秸秆综合利用:在秸秆综合利用时,应尽量采取现代技术,并建立完善的技术操作制度,以有效降低秸秆燃烧时产生的污染物;2.污染防治:在秸秆燃烧处理时,应定期进行污染物监测,采取应急措施,防止污染物的排放;3.贮存处理:秸秆贮存处理需要建立严格的分类贮存系统,以确保不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4.安全措施:秸秆燃烧安全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是秸秆燃烧处理不能忽视的问题,它要求在秸秆燃烧过程中应注意保证安全,避免火灾等安全事故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农作物秸秆处理方法概述
摘要因为目前我国的环境污染严重,避免农作物秸秆焚烧就需要有适当的处理方法。
参考国内外现有的秸秆处理经验技术,还要因地制宜。
本文概述中强调对秸秆就地加工,缩减作业环节,将有效降低秸秆的处理成本并有利环境,是可行的秸秆处理基本方式。
关键词国内外秸秆处理就地加工机具配套
中国是农业大国,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农作物秸秆产生量巨大,长期以来一直是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宝贵资源。
特别是近年来,农业连年丰收,农作物秸秆的产生量亦逐年增多,秸秆随意抛弃、焚烧现象严重,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城镇居民也已深受雾霾之害。
因此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对于稳定农业生态平衡,减轻环境压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家对秸秆综合利用的工作也早已提到日程,2008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提出了秸秆综合利用的目标任务、重点和政策措施,近年来也在秸秆处理方面有很多在研课题,研制了诸多设备,但是还需要各地因地制宜地利用,综合考虑投入和产出效益,使秸秆处理工程能长久持续地做下去,达到预期效果。
在发达国家,大面积种植粮食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也同样面临农作物秸秆的处理问题。
在美国,秸秆的
去处主要有四种:第一,被牲畜吃掉;第二,在田里堆肥;第三,当家庭饰品和建材;第四,变身绿色燃料。
不过,秸秆里往往也含有害虫、杂草和病毒等情况,如果饲料的预处理不到位,还田方式不当,效果会适得其反――牲畜或农作物染病、土壤中的微生物反而有害于庄稼。
有些特殊情况,农民就需要选择放火焚烧秸秆,允许部分焚烧,但有法规的严格限制,美国各州都有有关的专门法规。
在加拿大,当玉米成熟时,玉米收割机连玉米秆及玉米穗一起收割,边收割边把玉米穗和玉米秆同时切碎,然后运送到农场储料罐储存,储存期可达一年。
有的地区则是把切碎的玉米秆作为肥料返到田里。
在日本,人们主要是把秸秆翻入土层中还田用作肥料,也把秸秆用作粗饲料喂养家畜;此外,对部分难以处理的秸秆,则通过专门组织、采取统一地点和时间进行就地焚烧。
现在,日本也在积极挖掘秸秆的燃料转化潜力,已研制出从秸秆所含纤维素中提取酒精燃料的技术,使秸秆的利用更科学化、实用化。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秸秆处理首先还是要考虑效率和效益,秸秆还田是比较经济便利的,也需要配套的收获机械对秸秆切碎,适宜的土地湿度等,其他处理方式更需要综合考虑。
近年来,各国都已研制出性能良好的机械用来处理秸
秆,如秸秆打捆裹包机等收集秸秆的设备,成捆的秸秆可集中发酵作饲料,也可以干燥处理后做发电厂的燃料;还研究开发了各种用秸秆生产乙醇、建材等的技术,只是投入较大,需要一定规模。
在我国,由于秸秆利用的具体工艺还不完善,政策和资金投入不足,市场运作力度还很不够,秸秆加工设备以及相关加工设施有限,秸秆利用技术比较低下,秸秆综合利用的效率和效益都有待提高。
综合国内外现有的技术和经验,秸秆的综合利用主要是:秸秆还田、秸秆饲料、秸秆气化、秸秆发电、秸秆乙醇、秸秆建材等。
具体如何处理,看各地区具备的环境和经济条件。
各地研究和处理秸秆的实践表明,在田间对秸秆就地加工,避免秸秆整秆运输、转场,缩减作业环节,将有效降低秸秆的处理成本并有利环境。
这就需要通过农机与农艺的结合,收获机具与秸秆收储运装备配套,如果不做秸秆还田,就涉及到秸秆收储运,必然需要利用秸秆收储运机械,以便提高效率,有效地降低其经济成本,减少能耗。
收集后的秸秆便于下一步做各种处理,与下个处理环节配套,使其规模化。
有关机械国内外都有,具体看性能和需求来选用和配套。
要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治理最主要是政府的投入
和规范,支持和引导相关研究项目和产业的建设和发展,同时可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
收,才能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保证秸秆处理的相关产业持续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兴军,王黎明,王锋德,等.我国东北地区玉米秸秆收储运技术模式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3(5).
[2]雷达,席来旺,李文政,等. 浅析国外秸秆的综合利用[J].雷达现代农业装备,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