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基础物理1生活中常见的运动
生活中常见的运动修订稿

生活中常见的运动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生活中常见的运动一、常见的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运动,较常见的大致上有下列几种:1.等速度运动:物体运动的速率与方向都不变的运动。
例如:在太空中漂移的陨石。
2.等速率圆周运动:物体运动的速率不变,但运动轨迹为圆形的运动。
例如:时钟秒针的针尖之运动、人造卫星绕地球之运动。
3.直线加速或减速运动:物体运动的方向不变,但速率改变的运动。
例如:自由落体运动、加速行驶的汽车。
4.速率及方向都改变的运动:例如:云霄飞车、应声入网的篮球、被大力击出的棒球……等。
上述的各运动皆称为变速度运动。
二、位置与位移:1.位置:要定出一个物体的位置,首先需选择一个参考点O ,称为原点。
如右图,物体在A 点时的位置可以O A 表示之, 为一具有大小及方向的向量,称为位置向量。
它的大小为5m(即OA 线段的长度),方向和x 轴夹37°, 也可以利用坐标(4,3)表示。
2.位移与路径长:距离:两点之间的直线长度。
如右图,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由位置A 移动至位置B , 其位置的变化量,A B =O B O A ,称为位移。
位移为一向量,仅与物体的初、末位置有关,和运动的过程无关。
位移包括距离和方向。
若只考虑物体沿运动路径的移动长度的物理量,称为路径长。
路径长为一纯量,与物体的动作路径有关。
若物体的初、末位置不变,在行经不同的路径时,其路径长可能会有不同,但位移皆相同。
3.范例:1.一只蟑螂沿墙壁边缘,先向东爬行了1公尺,接着又向北爬行了1公尺,问:(1)蟑螂所走过的路径总长度为多少公尺 2 m 。
(2)蟑螂的位移大小为多少公尺2 m 。
三、速率与速度:1.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之物理量,称为速率。
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路径长。
2.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置变化量或所经的位移,称为速度。
物理的几种运动方式

物理的几种运动方式
总的来说,物理中的运动方式主要可以分为四类,包括:
一、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指物体沿着某一条定向线段以恒定的速度和方向,完成确定的路程。
2. 匀变速直线运动:指物体沿着某一条定向线段,以每个时间段内不断变化的速度运动,完成确定的路程。
3.直角加速运动:垂直于水平面内物体开始加速度为0,最后抵达具有一定加速度而又不旋转的运行状态,或者有旋转,但旋转的角速度保持不变。
二、圆周运动
1. 匀速圆周运动:是指沿着某一固定圆心的圆周,以恒定的速度每秒钟围绕固定的圆心转动一周,实现运动的一种状态。
2. 匀变速圆周运动:是指物体沿着某一固定圆心的圆周,时刻变化的速度,完成确定的转一周的运动过程。
三、抛体运动
1. 直线抛体运动:指物体出于未受其他力的条件下以一定的初始速度,在重力加速度存在的情况下,沿直线运动的过程。
2.抛物线运动:是指空气阻力存在的情况下,从有一定初始条件,沿椭圆、双曲线、圆或者其他曲线向上抛出,而最终到达另一定点的运动
过程。
四、摆动运动
1. 简谐摆动:是指物体从初始条件出发,在同一方向上持续转动,以
与运动角度成一定比例的速度衰减,最后抵达稳态位置的摆动运动。
2.振动:也称为周期振动,是指物体在周期性波动,以不同的频率变化其位置,实现一定生理作用的运动状态。
物体常见的运动形式

物体常见的运动形式
物体的运动形式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进行划分,例如按照运动
轨迹、运动速度、运动方向等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按照运动轨迹的
不同,将物体的运动形式分为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和往复运动三类。
一、直线运动
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做匀速或变速运动的运动形式。
这种运动
形式最为常见,例如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
工具都是以直线运动的方式前进的。
此外,还有一些物体在做自由落
体运动时也是以直线运动的方式下落的,例如自由落体实验中的小球。
二、曲线运动
曲线运动是指物体在曲线上做匀速或变速运动的运动形式。
这种运动
形式相对于直线运动来说,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例如,我们常见的投
掷运动、旋转运动、弹射运动等都是曲线运动的典型例子。
此外,还
有一些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也会做曲线运动,例如飞行中的飞鸟、
跳跃中的人体等。
三、往复运动
往复运动是指物体在两个固定点之间来回运动的运动形式。
这种运动
形式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见,例如钟摆的摆动、弹簧的振动、电子钟
的指针等都是往复运动的典型例子。
此外,还有一些物体在受到周期
性外力作用时也会做往复运动,例如音叉的振动、弦乐器的演奏等。
总之,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分类方式可以将其划分
为不同的类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物体的运动形式来
了解其运动规律和特点,这对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身边物理的例子20个

身边物理的例子20个1. 自行车的运动原理:自行车的前轮通过转动脚踏板驱动链条,进而带动后轮转动,使自行车前进。
2. 水龙头的工作原理:打开水龙头,水从水源流入水管,通过水压将水推出水龙头。
3. 空调的制冷原理:空调通过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成高压气体,然后通过膨胀阀使其膨胀成低压气体,吸收室内热量,再通过冷凝器散热,实现室内空气的降温。
4. 电梯的工作原理:电梯内装有电动机,通过控制电机的运转,使电梯升降。
5. 电话的工作原理:电话通过话筒将声音转化为电信号传输,接收端的电话通过耳机将电信号转化为声音。
6. 手电筒的工作原理:手电筒内装有电池和电路板,电池提供电能,电路板控制电能转化为光能,从而发出光亮。
7. 风扇的工作原理:风扇通过电动机带动叶片旋转,产生气流,实现风的形成。
8. 电视的工作原理:电视通过接收天线信号,将信号转化为图像和声音的显示。
9. 微波炉的工作原理:微波炉通过发射微波,使食物内部分子产生热运动,从而加热食物。
10. 秤的工作原理:秤通过测量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从而确定物体的质量。
11. 拉链的工作原理:拉链通过将两排齿轮互相嵌入,通过拉动拉杆实现齿轮的相互咬合,从而实现拉链的开启和关闭。
12. 汽车的运动原理:汽车通过发动机燃烧燃料,产生动力驱动车轮转动,从而使汽车前进。
13. 磁铁的吸附原理:磁铁的两极具有相同的磁性,当与其他物体接触时,会产生吸附力。
14. 钢琴的声音产生原理:钢琴通过按下琴键,使琴弦振动,产生声音。
15. 电风扇的工作原理:电风扇通过电动机带动叶片旋转,产生气流,实现风的形成。
16. 电视遥控器的工作原理:电视遥控器通过按下按钮,发射红外线信号,控制电视的开关和功能。
17. 电子钟的工作原理:电子钟通过电子电路控制数字的显示,实现时间的显示。
18. 汽车刹车的原理:汽车刹车通过踩下踏板,使刹车片与刹车盘摩擦,从而减速或停车。
19. 电吹风的工作原理:电吹风通过电热丝加热空气,然后通过风扇产生气流,实现吹风功能。
物理学运动分类

物理学运动分类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基本规律的学科,其中运动是物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根据物体运动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将物理学运动分为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往复运动和旋转运动四类。
直线运动是指物体沿直线路径运动的形式,其特点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不改变运动方向。
直线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两种。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相等,速度保持恒定。
而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不等,速度会发生变化。
直线运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车辆在直线道路上行驶、物体自由下落等。
曲线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沿曲线路径运动的形式,其特点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改变运动方向。
曲线运动可以分为圆周运动和非圆周运动两种。
圆周运动是物体沿着圆周轨迹运动,例如地球绕太阳运动、卫星绕地球运动等。
非圆周运动则是物体沿着非圆周轨迹运动,例如抛体运动、行星绕太阳的椭圆轨道运动等。
往复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来回往复的运动形式,其特点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来回穿越同一位置。
往复运动可以分为简谐运动和非简谐运动两种。
简谐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与位移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的运动形式,例如弹簧振子的振动、钟摆的摆动等。
非简谐运动则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与位移和时间的关系不符合简谐运动的规律。
旋转运动是指物体围绕某一固定轴心旋转的运动形式,其特点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保持形状不变。
旋转运动可以分为匀速旋转和变速旋转两种。
在匀速旋转中,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旋转的角度相等,角速度保持恒定。
而在变速旋转中,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旋转的角度不等,角速度会发生变化。
旋转运动在生活中也很常见,例如地球自转、车轮转动等。
物理学运动分类有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往复运动和旋转运动四类。
每类运动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通过对这些运动形式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描述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行为。
运动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因此对运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际意义。
人体平移和旋转举例

人体平移和旋转举例人体平移和旋转是物理学中常见的概念,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现象。
人体平移是指人体在空间中沿直线路径移动,而人体旋转则是指人体绕某个固定点或者轴线进行转动。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举例说明人体平移和旋转。
一、人体平移的例子:1. 行走:当我们在走路的时候,双脚交替着离开地面,并且向前方推进,这就是人体的平移运动。
2. 跑步:跑步是一种快速的行走方式,我们在跑步时,双脚离开地面的时间更长,身体更快地向前推进,实现了更快的平移运动。
3. 滑板运动:滑板运动是一种时下非常流行的运动方式,滑板手通过脚踩在滑板上,利用身体的重心转移来实现平移运动。
4. 摔跤:摔跤运动中,选手需要通过双腿的推力和身体的转移来实现对手的推倒,这也是一种人体的平移运动。
5. 游泳:游泳是一种在水中进行的运动,通过手臂的划水和身体的推进来实现平移运动。
6. 摇摆:当我们坐在秋千上时,身体会随着秋千的摆动而产生前后的平移运动。
7. 滑雪:滑雪是一种冬季运动,通过滑雪板的滑行和身体的平衡来实现平移运动。
8. 滑冰:滑冰是一种冰上运动,通过冰刀的滑行和身体的控制来实现平移运动。
9. 骑自行车:骑自行车时,我们通过踩踏脚蹬和身体的前后移动来实现平移运动。
10. 跳跃:跳跃是一种将身体从地面上抬起并向前方推进的平移运动。
二、人体旋转的例子:1. 转头:当我们转动头部时,颈椎会围绕着中心轴线进行旋转,实现头部的旋转运动。
2. 转身:当我们要转身时,身体会围绕着腰部或者臀部的轴线进行旋转,实现身体的旋转运动。
3. 翻滚:翻滚是一种身体的连续旋转运动,我们可以通过身体的卷曲和推动来实现翻滚的动作。
4. 扭腰:扭腰是一种常见的拉伸运动,通过腰部的扭动来实现身体的旋转运动。
5. 跳绳:当我们在跳绳时,双手会围绕着绳子的中心进行旋转,实现绳子的绕身旋转运动。
6. 跳舞:跳舞是一种艺术形式,舞者通过身体的转动和姿势的变化来实现舞蹈动作的旋转运动。
高中物理学习中的运动学知识与应用

高中物理学习中的运动学知识与应用运动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性质。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运动学的基础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本文将介绍高中物理学习中的运动学知识和应用。
一、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是运动学中的基本概念,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 匀速直线运动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是相等的,速度保持恒定。
根据位移、时间和速度的关系,可以用公式s=v*t来计算位移,其中s为位移,v为速度,t为时间。
应用:匀速直线运动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以恒定的速度行驶,此时可以使用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计算汽车在特定时间内的位移。
另外,不少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也可以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
2. 变速直线运动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和速度都会发生变化。
为了描述变速直线运动,我们引入了加速度的概念。
加速度定义为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用a表示。
应用:变速直线运动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自行车在起步、加速和减速的过程中,速度会发生变化,可以利用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分析自行车的运动情况。
此外,物体下滑或者上抛等运动也可以看作变速直线运动。
二、曲线运动曲线运动包括圆周运动和抛体运动。
1. 圆周运动圆周运动是物体绕固定轴做圆周轨迹运动的一种形式。
圆周运动的基本量有角度、弧长、半径和角速度等。
应用:圆周运动广泛应用于工程和自然现象中。
例如,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飞机绕机场降落的曲线轨迹等都是圆周运动,我们可以利用圆周运动的知识来分析这些现象。
2. 抛体运动抛体运动是物体在重力作用下,以一定的速度和角度同时进行的水平和竖直运动。
抛体运动的基本量包括水平方向的位移、竖直方向的位移、最大高度等。
应用:抛体运动广泛应用于各种实际问题中。
例如,投掷运动、炮弹射击等都可视为抛体运动。
通过抛体运动的分析,我们可以预测物体的落点、射程等。
三、相对运动相对运动是指两个或多个物体相对于某一参考物体的运动。
高中物理五大运动

高中物理五大运动高中物理五大运动一、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是指一个物体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情况。
它的特点是物体的速度和方向保持不变,只有速度的大小可能发生变化。
直线运动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两种。
匀速直线运动,就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相等。
换句话说,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走过的距离相等。
例如,我们所熟悉的平常的走路,车辆在高速公路上的行驶等都是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则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是不等的。
换句话说就是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走过的距离是不相等的。
以物体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为例,当物体受到一个恒定的力,速度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加,物体的加速度是不断变化的。
二、曲线运动曲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沿着一条曲线运动的情况。
它是直线运动的推广,是更加复杂的运动形式。
曲线运动有很多的种类,例如圆周运动、抛体运动等。
其中最常见的是圆周运动。
圆周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沿着一个圆周或者弧线运动的情况。
它的特点是物体沿着一条曲线运动,速度和方向不断变化。
三、周期运动周期运动是指物体在一定的时间内,按照一定的规律,重复地进行的运动。
周期运动的特点是物体在一个时间段内的运动状态是重复的,例如物体在振动、波动等运动形式中。
周期运动有很多的种类,例如简谐振动、钟摆运动等。
其中最常见的是简谐振动。
简谐振动是指物体在一个平衡位置附近,沿着一个轴线上做来回振动的情况。
它的特点是物体的运动是周期性的,即物体重复地向两个方向振动。
四、旋转运动旋转运动是指物体围绕一个固定的轴线旋转的运动。
旋转运动的特点是物体围绕轴线旋转,角速度和角位移随时间变化。
旋转运动有很多的种类,例如匀速转动、变速转动等。
其中最常见的是匀速转动。
匀速转动是指物体沿着一个轴线以恒定的角速度旋转的情况。
它的特点是物体的角速度保持不变,即物体旋转的速度是恒定的,不受外力影响。
五、混合运动混合运动是指物体同时具有直线运动和旋转运动的情况。
混合运动的特点是物体既在直线上运动,又同时围绕轴线旋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 (1)平均速度的量值=0.8(m/s)。 (2)全程的平均速度=0。
2-1-3 加速度
11 of 16
•加速度的定義:單位時間內物體的速度變化量。 速度變化量 v - vo 平均加速度 a= = t 時間
你知道「瞬時加速度」的定義嗎?
•加速度也是向量,其方向與速度變化量相同。
•加速度的單位就是速度變化量除以時間的單位,
•等速度運動:速度保持相等的運動。
[說明]:上圖為利用閃光攝影術拍攝的照片,圓盤 在同樣的時間間隔內,行經相同的位移。 也就是說:此圓盤進行「等速度運動」。
[註]:因為速度的大小、方向保持相等,所以 「等速度運動」一定是直線運動。
2-1-2 速度
10 of 16
例題2-2 如右圖2-11所示,學校運動場跑道 由兩個半圓形及兩直線跑道所組成, 一學生由A點出發,沿著跑道慢步。 (1)花費100秒到達B點,其平均速度 的量值為何? (2)若再花費150秒回A點,則此學生 在整個過程的平均速度為何?
•如右圖,小球受到重力的作用,作 「自由落體運動」,其加速度大小 約為9.8m/s2(通常以g表示);因此, 自由落體是一種等加速度運動。 •等加速度運動在高二課程有較詳細討論, 在此只需有基本認識即可。
網路資源:
16 of 16
1.向量的介紹:Kinematics Movie and Animation Archive 2.函數圖形的斜率:Kinematics Movie and Animation Archive
2-1-3 加速度
例題2-3
13 of 16
在一直線上運動的物體,其速度在10秒內 由向東2m/s變成向東8m/s,則此物體在這 段時間內的平均加速度為何?
解:平均加速度的量值=0.6(m/s2), 方向向東。
2-1-4 等加速度運動
14 of 16
2-1-4 等加速度運動
15 of 16
•等加速度運動:加速度保持相等的運動。
2-1-2 速度
8 of 16
•速率的定義:單位時間內所經的路徑長。
路徑長 d 平均速率 v= 時間 t
路徑長 d 瞬時速率 v= 很短的時間 t •速率用以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程度, 是一個純量,與速度是向量的意義不同。
•速率的單位與速度相同,常用m/s、km/h ...。
2-1-2 速度
9 of 16
常用 公尺/秒2 (m/s2)或公分/秒2 (cm/s2) 為單位。
2-1-3 加速度
12 of 16
加速度對物體速度有什麼影響 ?
(a)
(b)
(c)
如圖(a),加速度與速度方向相同時,運動速度會增快; 當加速度與速度反向時(如圖(b)),物體的速度會減慢; 當加速度與速度不平行時(如圖(c)),運動方向會改變。
2-1-0 常見的 運動類型 2-1-1 位置 和位移 2-1-4 等加速度 運動
2-1 生活中 常見的運動
2-1-2 速度 2-1-3 加速度
2-1-0 生活中常見的運動
2 of 16
根據物體運動的路徑及速度變化, 我們將生活中常見的運動概分為 直線運動、圓周運動、自由落體運動 及拋物線運動…。
2-1-1 位置和位移
5 of 16
右圖中的小球作水平拋射運動, 你能分辨「位移」和「路徑長」? s 你知道這兩個物理量, 何者是「純量」? 何者是「向量」?
d
2-1-1 位置和位移
例題2-1
6 of 16
如圖2-10,一個人沿著人行道,先向東步 行400公尺,再轉彎向南步行400公尺,則: (1)此人的位移為何?所走過的路徑長為何? (2)若此人回頭沿著原來的路徑走回原出發處, 則其總位移及所經過的總路徑長為何?
2-1-1 位置和位移
3 of 16 y (m)
• 怎樣描述物體的位置較為恰當?
習慣上,我們選擇一個 參考點及座標軸 描述物體位置。 如右圖所示, 以O點為參考點, 則物體在A點的位置 以向量OA表示。
3 O
5
A (4,3) 4 x (m)
37o
OA稱為位置向量,其大小為5m,和x軸夾角約37o。
3.教學示範影片:物理遊樂場
4.等速度運動:flash理化練功房 5.等加速度運動:flash理化練功房 6.自由落體運動:flash理化練功房
7.變速度運動:flash理化練功房 8.一維等加速度運動:物理教學示範實驗教室
解: (1)位移=400 2 (m);路徑長=800(m)。 (2)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m);總路徑長=1600(m)。
2-1-2 速度
7 of 16
•速度的定義:單位時間內所經的位移。
位移 s 平均速度 v= 時間 t
位移 s 瞬時速度 v= 很短的時間 t •速度和位移兩者都是向量,也就是具有 「大小」和「方向」的量。 •速度常用的單位有 m/s、km/h ...。
2-1-1 位置和位移
如右圖所示, 物體由初位置A移動到 末位置B,可以經由 路徑1或路徑2到達。
4 of 16
路徑1
位移s
末位置B
初位置A 路徑2 物體沿著運動路徑的移動長度稱為「路徑長」, 如圖中路徑1或路徑2 的長度。 物體位置的變化量,常以位移s(或AB)表示。 位移也是向量,與物體位置的變化有關, 和運動過程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