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精选地理七年级上册[1.1认识地球面貌]晋教版巩固辅导[含答案解析]二十七

合集下载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1《认识地球面貌》教学设计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1《认识地球面貌》教学设计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1《认识地球面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地球面貌》是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球的三种地图,了解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地理位置、地球的划分以及地球的经纬网等知识。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图表和地图,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地球的基本面貌。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学科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通过图片和图表来获取信息。

但同时,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对于地球的形状、经纬网等概念可能较难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形象的图示和丰富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地球的基本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地球的形状、地理位置、划分以及经纬网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法,培养自己的空间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对地球的认识和保护地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的形状和结构2.地球的地理位置3.地球的划分和经纬网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理解地球的知识。

2.直观教学法:利用地球仪、地图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地球的概念。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地球的知识,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3.PPT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地球仪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和特点,激发学生对地球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向学生介绍地球的形状、地理位置、划分以及经纬网等基本知识。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地球仪和地图,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球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图,自主探究地球的知识。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1《认识地球面貌》说课稿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1《认识地球面貌》说课稿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1《认识地球面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地球面貌》是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以及地球仪等基本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地球的基本面貌,为今后的地理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地理学科,对于地球的认识大多来源于日常生活和简单的科学知识。

因此,他们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时,可能对于地球的形状、大小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的认识。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地球仪等教学工具较为陌生,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演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等基本知识,了解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地球奥秘的欲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等基本知识,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球仪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基本面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大小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地球的基本面貌,回答相关问题。

3.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等基本知识,介绍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4.实践操作:学生动手操作地球仪,观察地球的基本面貌,加深对地球的认识。

5.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于地球的认识,分享学习心得。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认识地球面貌同步练习含答案详解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认识地球面貌同步练习含答案详解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认识地球面貌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面实验揭示的地理事实是A.天圆如张盖B.地球是个球体C.地方如棋盘D.地球是正方体2.如图是某旅游团在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参观本初子午线地面标志的情景,本初子午线地面标志代表的地理意义是()A.地球仪上计量经度的起始经线B.地球仪上划分纬度的起始线C.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D.东半球与西半球的分界线3.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A.赤道B.西经20°和东经160°经线C.0°和180°经线D.回归线读地球仪所表示的东半球经纬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4.各数字中均能够表示纬线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⑥⑧⑨C.①③④⑨D.②③⑤⑩5.关于图中各点经纬度的判断,正确的是()A.a(20°N,25°E )B.b(20°N,55°W)C.d(60°S,100°E)D.c(40°S,120°E)下图为南半球经纬网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6.丁地的经度是A.100°E B.100°WC.40°S D.40°N7.甲、乙、丙、丁四地中纬度最高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8.甲、乙、丙、丁四地中既位于南温带,又位于东半球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9.竖版世界地图以崭新的视野展示世界,乙点所在的经纬度位置是()A.(30°S,105°E)B.(30°S,105°W)C.(30°S,75°E)D.(30°S,75°W)10.读图,甲点位于()①东半球②南半球③西半球④北半球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 2015 年 4 月 25 日 14 时 11 分在尼泊尔发生 8.1 级地震,震中位置是(28.2°N,84.7°E)。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认识地球面貌》说课稿2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认识地球面貌》说课稿2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 认识地球面貌》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 认识地球面貌》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接触地理学科,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面貌,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构造以及地球上的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地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今后的地理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于地理学科的了解还比较陌生,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有较强的学习兴趣。

但同时,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来帮助理解。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式各异,需要教师因材施教,引导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构造,认识经纬网,掌握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点的位置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球仪、模型等,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关爱地球、保护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大小、构造,经纬网的作用及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点的位置。

2.教学难点:地球的形状和构造,经纬网的构成及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地球仪、模型、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构造以及经纬网的作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地球模型,引发学生对地球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球模型,自主探究地球的形状、大小、构造。

3.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地球的形状、大小、构造,介绍经纬网的构成及其作用。

4.实践操作:学生分组合作,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点的位置。

5.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 认识地球面貌》教学设计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 认识地球面貌》教学设计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 认识地球面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1 认识地球面貌》是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面貌,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以及地球上的重要纬线和经线。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简单的文字描述,使学生对地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地理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地理学科,他们对地球的认识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和简单的科普知识。

学生对于地球的形状、大小等概念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地球的结构、纬线和经线等概念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逐步过渡到地理学科的专业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掌握地球上的重要纬线和经线,能够识别和运用经纬网。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地理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重要纬线和经线的概念及运用。

2.难点:地球的形状和结构的理解,经纬网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地图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讨论、思考等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地球的形状、重要纬线和经线,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地球的图片、地图、模型等教学资源。

2.教学课件和板书设计。

3.学生练习册和相关参考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球的图片、地图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形状、大小等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对地球有什么认识?”,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等知识,同时讲解地球上的重要纬线和经线。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认识地球面貌》教学设计3课时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认识地球面貌》教学设计3课时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认识地球面貌》教学设计3课时一. 教材分析《认识地球面貌》是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以及地球仪等基本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地球的基本面貌,为后续学习地理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善于接受新知识。

但他们对地球的认识有限,需要通过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来帮助他们理解地球的相关知识。

此外,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也需要激发,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学会使用地球仪,并能解释地球仪上的各种符号和表示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的形状和结构2.地球仪的使用方法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地球仪,加深对地球知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地球仪:准备一个地球仪供学生观察和操作。

2.图片:收集与地球形状、结构相关的图片,如地球卫星照片、地球仪图片等。

3.课件:制作课件,内容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等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球仪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2.呈现(10分钟)展示地球的卫星照片和地球仪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结构。

同时,介绍地球仪的各种符号和表示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一台地球仪,让学生亲自操作地球仪,观察和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结构。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回答关于地球形状、大小和结构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哪些过程?如何证明地球是圆的?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结构以及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2019-2020年晋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1.1认识地球面貌习题精选八十一

2019-2020年晋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1.1认识地球面貌习题精选八十一
【解析】:
读“经纬网示意图,乙地位于甲地的( )
A、东南方向
B、西北方向
C、正东方向
D、正南方向
【答案】:
【解析】: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为( )
A、0°,180°
B、20°W,160°E
C、20°E,160°W
D、40°E,140°W
【答案】:
【解析】: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位于中国台湾岛的东北部,分布在东经123°20′~124°40′,北纬25°40′-26°00′之间的海域.图中最接近此地的点是( )
D、20°E和160°W构成的经线圈
【答案】:
~D四个半球中,为东半球的是______,为西半球的是______,为南半球的是______,为北半球的是______。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______,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______。
东西半球中,陆地面积大的是______,南北半球中,海洋面积大的是______。
【答案】:
【解析】: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此图所示半球为( )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南半球
D、北半球
图中字母A代表的大洲是( )
A、南极洲
B、非洲
C、亚洲
D、大洋洲
下列关于南极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跨纬度最广的洲
B、面积最小的洲
C、纬度最低的洲
D、跨经度最广的洲
【答案】:无
【解析】:
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2019-2020年晋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1.1认识地球面貌习题精选八十一
据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林所在地的经纬度是( )
A、20°N,20°E
B、20°S,20°E
C、20°N,0°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 认识地球面貌》教学设计2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 认识地球面貌》教学设计2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 认识地球面貌》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1.1 认识地球面貌》是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面貌,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以及地球上的重要纬线和经线。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地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以后学习地理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地理学科,对于地球的认识大部分来源于生活经验和简单的科学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等,帮助学生建立对地球的基本概念。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知道地球上的重要纬线和经线。

2.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地球上的自然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

2.地球上的重要纬线和经线。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等。

2.利用地球仪,让学生亲自操作,加深对地球的认识。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地球仪。

3.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等,引导学生对地球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向学生介绍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以及地球上的重要纬线和经线。

同时,让学生观看地球仪,加深对地球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合作操作地球仪,找出地球上的重要纬线和经线,并说明其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地球知识的掌握程度。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以及地球上的重要纬线和经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精选地理七年级上册[1.1认识地球面貌]晋教版巩固辅导[含答案解析]二
十七
第1题【单选题】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
A、南极圈
B、赤道
C、北极圈
D、南回归线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根据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左图数据说明了我们“家园”的( )
A、海陆分布
B、质量
C、高低起伏
D、大小
右图显示“家园”的海陆面积比约( )
A、8:2
B、7:3
C、5:5
D、9:1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比较,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任意一条纬线均可独立成圆,但只有赤道能平分地球
B、任意两条相邻纬线的间隔处处相等
C、任何一条经线都可以把地球等分成两个半球
D、所有经线均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赤道的周长约为( )
A、4万千米
B、6317千米
C、6371千米
D、8万千米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2019 年3 月1 日上午,四川省成都市与国际大体联、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正式签署“2021年第31
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举办”合同,这也是中国西部地区成功申办的首个世界级综合性运动会。

读“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部分举办城市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关于图中城市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成都位于(30°N,104°E)附近
B、神户位于(35°N,135°W)附近
C、布法罗位于(43°S,79°W)附近
D、帕尔马位于(40°S,3°E)附近
当天最早看到日出的城市是( )
A、成都
B、神户
C、北京
D、帕尔马
第31 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举办给成都市带来的影响是( )
①带动体育产业、旅游业的发展;②促进利用当地资源,大规模发展工业;③推动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④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无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实现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的形状是( )
A、天圆地方
B、圆形
C、椭圆形
D、球体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划分南北半球的界线是:
A、0°经线
B、赤道
C、160°E
D、回归线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经过漫长、艰苦的科学探索,我们终于知道了地球的形状是( )
A、天圆地方
B、不规则的球体
C、标准的椭球体
D、标准的正球体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玲玲和明明同时从南极出发,分别沿40°E和20°W线向北行进,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他们会在北极相遇
B、他们会在南极相遇
C、两人行进路线平行
D、两人行进方向相反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在地球仪上经线是
A、圆
B、半圆
C、直线
D、四边形
【答案】:
【解析】:
第11题【综合题】
读经纬网图,回答问题.
写出A、C两点的经纬度:A.______C.______.
图中虚线表示的纬线是______圈.
A、B、C、D四点中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_,位于北半球的是______,位于低纬度地区的是______,位于中纬度地区的是______.
判断:C点在D点的______方向,D点在A点的______方向.
【答案】:
【解析】:
第12题【综合题】
读下列两图,完成下列要求
注出图中A,B两点的经度:A______、B______。

A,B两点中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点,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_点。

与A经线相对的那条经线的度数是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3题【综合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A,B,C,D各点的经纬度位置:
A______,B______,
C______,D______。

写出A,B,D点所在的半球(东西半球与南北半球):A______,
C______,
D______。

写出A,B,C,D各点所处的温度带名称:
A______,B______,
C______,D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4题【综合题】
读有关北京的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2017年04月10日中国环保在线报道,京津冀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86m3,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世界平均水平的近1/30。

水污染及地下水超采问题严重。

材料2: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协作。

京津冀将走向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经济一体化道路。

读左图写出:北京地理坐标______。

材料2反映了北京是全国的______(填城市职能)。

结合右图,北京首先向河北扩散的产业可能是______(选3项)。

①软件研发产业②钢铁工业③石油化学工业④机械制造业⑤影视文化产业
北京交通运输业发达,从北京出发连接沪宁杭工业基地的铁路线是______(填序号)。

北京的小明,计划今年暑假乘火车沿京包线-包兰线-兰新线到新疆旅游。

他有可能会看到( )
A、大漠孤烟直
B、小桥流水人家
C、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D、围着火炉吃西瓜
材料1反映,目前北京______(填资源)十分缺乏,形成这一问题的人文原因是______。

北京是南水北调工程______(填线路名称)调水方案的终点。

这项工程可以缓解北京用水紧张的问题。

近年来,北京雾霾天气严重,请为改善北京的空气质量,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