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师范学院教案
遵义师范学院

遵义师范学院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方案一、专业名称:通信工程二、专业代码:080703三、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基础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适应现代化和信息化社会发展要求,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专业素养和创新思维,系统掌握通信基础理论、通信全网相关知识,专业基础扎实,基本技能熟练,工程实践能力较强,能够在通信相关领域从事工程设计、运营维护、技术管理、设备制造等工作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执行小组和检查小组执行组长:刘彦宾执行副组长:樊里略执行成员:阮清强、付俊、杨治国、魏丹丹、刘邠岑等检查组长:胡陵检查副组长:唐晔检查成员:杨茂强、葛耿育、苏文莉、王谦、石敏力等五、项目要求及责任人(一)严格执行学期教学计划与专项检查责任人专项检查责任人:刘彦宾、樊里略、杨茂强1. 开学初教学工作准备情况检查(要求:有教师任课计划表、教学计划表、教案或讲义、教研室工作计划等教学准备),检查总结工作须在开学第1周星期三以前完成并公布。
2. 期中教学工作检查(要求:有教师任课计划表、教学计划表、教案或讲义等教学准备、作业、教学运行情况、教研活动计划开展、领导同行听课情况、召开学生座谈会和教师座谈会情况、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教学管理和课堂教学好的做法和存在的问题等),检查工作总结须在第9周星期五以前完成并公布。
3. 期末教学工作检查(要求:有教师任课计划表、教学计划表、教案或讲义等教学准备、作业、教学运行情况、教研活动计划开展情况、领导同行听课情况、召开学生座谈会情况、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教学管理和课堂教学好的做法和存在的问题等),检查工作须在第17周星期五以前完成并公布。
(二)职业技能训练与实践教学工作专项责任专项负责人(副院长或教研室主任):阮清强、杨治国、付俊专项负责人分工:阮清强:职业技能训练杨治国、付俊:实践教学专项检查人:刘彦宾、樊里略、杨茂强工作要求:1. 有本专业实践教学大纲,执行状态好,并不断改进;2. 每学期至少有3次(开学初、期中、期末)专项检查,检查要有工作部署、有详尽检查材料(完成情况)、有反馈意见、有检查总结;3. 研究并撰写相关课程实践教学质量要求与实施措施;4. 被检查对象要有整改措施;5. 实验课程管理规范;6. 完成本专业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工作。
建筑美术教案

建筑美术教案篇一:建筑艺术教案第一课建筑艺术【课题】建筑艺术【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向同学们传递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一、什么是建筑?二、建筑有何艺术特性【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欣赏和观察实物,激发学生对建筑的了解热情。
二、能力目标:通过对建筑艺术的学习,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热爱,并培养她们具有良好的艺术情操。
【教学重点】建筑艺术的审美特性【教学难点】空间序列美感的表现【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法、讨论法【教具准备】教材、图片、幻灯片等【学具准备】教材【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打开多媒体课件,宣布上课。
二、导入新课带领学生探讨建筑的使用功能入手,来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一)、什么是建筑?建筑是人类古老的艺术种类之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之一。
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一样,也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举例子进行阐述)(二)、建筑的功能建筑的本质是人类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动的生活场所,所以,实用性是建筑的首要功能;建筑是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工程技术手段与艺术手段紧密结合的美术门类。
只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物质技术的进步,建筑越来越具有审美价值。
(三)、僵住的审美特性1、建筑与环境所构成的美建筑产生是不能孤立存在的,它必然处于一地的环境之中。
将建筑与自然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使建筑和环境相得益彰,极大提高了建筑艺术的感染力。
2、序列化空间所构成的美建筑艺术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组织空间的艺术,即是组织空间程序,进行房间的编排、空间的穿插、色调的配置等,使整个空间有规律的排列起来。
形成具有鲜明的节奏感。
3、建筑的外观造型的美建筑的外部形体是内部的反映。
不同的建筑内部功能不同,外部特点也不同。
公共建筑、园林建筑、居住建筑等使用功能不同的建筑艺术外观都不相同。
(欣赏图片)4、结构形式体现的美建筑的结构体系有很多的类型,不同的类型产生不同的艺术形式。
大学优秀教案模板Word

课程名称: [请填写课程名称]授课教师: [请填写教师姓名]授课班级: [请填写班级名称]授课时间: [请填写具体时间]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具体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方法。
- 学生能够了解[相关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前沿动态。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合作,提升沟通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内容:1. 导入:- 通过提问、案例、故事等方式引入课程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2. 基础知识:- 详细讲解[具体知识点],包括定义、原理、方法等。
- 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实践操作:- 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案例分析或小组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拓展延伸:- 介绍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动态。
-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拓展知识面。
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课程内容,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 通过提问、案例、故事等方式引入课程主题。
-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2. 基础知识讲解(20分钟):- 详细讲解[具体知识点],包括定义、原理、方法等。
- 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实践操作(30分钟):- 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案例分析或小组讨论。
-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拓展延伸(10分钟):- 介绍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动态。
-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拓展知识面。
遵义师范学院

遵义师范学院通信工程、计算机大类专业电子组装职业技能训练大纲专业名称:通信工程、计算机大类专业代码:320178学分数:1职训学时:32一、技能训练内容实训内容为组装模拟收音机。
授课内容为安排如下,第一讲:电子组装工具的使用方法,焊接技术练习。
如:万用表、电烙铁、示波器、吸锡器等工具的使用方法;第二讲:电子元器件电学特征和图标识别、安装方法。
如:电感器、电容器、电阻器、三极管、二极管、中周等电子元器件,焊接技术练习;第三讲:模拟收音机组成原理,焊接技术练习;第四讲:电路图的读图方法和电路板印刷符号认识,焊接技术练习;第五讲:组装收音机;第六讲:调试收音机,第七讲:现场指导等。
二、技能训练的目的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电子产品组装和调试技能。
三、技能训练方式1.每位学生分配一块万能板和一台未组装的收音机。
2.在教师的演示和指导下,练习基本的焊接技能和识别电子元器件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完成收音机的组装与调试。
四、技能训练的时间安排每个班级实训课时数为30课时:理论讲解和课堂训练课时数为22课时/每班,现场指导课时为2课时/每班,实训成果评分6课时/每班。
所有班级从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的第10周至16周实训,第17周的星期一至星期四,每个班级安排一天(6课时)来考核学生的实训成果并对其评分。
五、技能训练考核方式及评价标准(一)考核方式组装、调试收音机,调试收听到2-3个广播电台,以及正确回答组装知识问题(二)评价标准学生掌握基本的电子组装知识,并成功的组装出收音机和调试收听到2-3个广播电台,以及正确回答组装知识问题点1-3个。
评分标准以调出电台数和回答问题正确数,以及焊接质量来判断。
具体如下:六、成绩管理1.答辩现场记录成绩2.最终成绩上交学院教务科。
贵阳遵义教案

贵阳遵义教案标题:探索贵阳遵义地区的教案撰写引言:贵阳遵义地区作为教育事业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之一,教案的撰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围绕贵阳遵义地区的教育要求,提供专业的教案建议和指导,帮助教师们撰写高质量的教案。
一、教案编写的基本要素1.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培养目标,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教学内容:结合贵阳遵义地区的教育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3. 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提高教学效果。
4. 教学过程:详细规划教学过程,包括引入、讲解、实践、巩固和拓展等环节,确保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5. 教学评价:设计科学的评价方式,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二、贵阳遵义地区教案撰写的特点和注意事项1. 紧密结合教材和教学大纲:教案的编写要与教材和教学大纲紧密结合,确保教学内容的全面覆盖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2. 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贵阳遵义地区的学生具有特定的学习需求和特点,教案的编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强调跨学科教学:贵阳遵义地区教育注重跨学科教学的实施,教案的编写要融入跨学科元素,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和互动。
4. 注重教学资源的利用:贵阳遵义地区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教案的编写要充分利用当地的教育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和案例分析。
三、示例教案:中学语文《红楼梦》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红楼梦》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掌握相关的文学知识。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内容:1. 《红楼梦》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要人物介绍。
遵义师范学院课程教学大纲

遵义师范学院课程教学大纲《电子电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320166 适用专业计算机大类、通信工程学时数64 学分数 4执笔人及编写日期付俊2017.06审核人及审核日期阮清强2017.06院别信息工程学院教研室通信工程编印日期2017年6月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1.课程授课对象:信息工程学院大一新生2.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3.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电子电路基础》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及相近专业的主干技术基础课程。
该课程的基本作用和任务是:通过分析通信电路中常用的基本功能部件及实际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实现方法,介绍模拟信号处理系统中电子电路的线性和非线性应用的原理和技术,使学生熟悉基本的通信理论知识,系统地掌握通信系统中各种功能单元电路的各种的工作原理和分析设计技术,建立起通信与信号处理理论的工程实现的基本框架,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
4.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在电子电路的分析、设计和应用知识方面应当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掌握电子器件非线性应用的特点和基本理论,熟悉各种分析方法的应用及适用条件。
2)掌握通信系统中各主要功能单元的作用、工作原理和实现模型。
对于实现信号放大、选频滤波、功率放大、正弦信号发生、调制与解调、锁相与频率合成等功能的电路技术和性能指标有较清晰的概念。
熟悉各种功能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主要结论。
了解各功能电路连接时阻抗和信号电平的匹配要求。
3)熟悉通信系统中常用集成电路的功能、基本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能够对专用大规模集成电路中的单元电路进行原理分析。
4)熟悉常用电子器件的功能、作用和主要性能指标,能够选择合适的器件来实现所需的电路。
了解电子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能独立完成电路的安装、调试和指标测量,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学时分配表第一讲基本半导体器件1. 学时:6学时2. 重难点:重点:PN结难点:二极管、晶体管3. 教学目标:1)了解半导体的发展历程;2)熟悉半导体器件的命名及符号;3)掌握二极管、双极型晶体管、场效应管的主要参数特性;4. 教学内容:1)PN结(PN结的形成、特性);2)二极管(二极管的结构及符号、伏安特性、主要参数、应用举例);3)双极型晶体管(晶体管的结构及符合、电流放大作用、主要参数);4)场效应管(结型、绝缘栅型场效应管、场效应管的主要参数);5)本章小结。
大学教学优秀教案范文模板
一、课程名称:《大学》二、授课教师:[教师姓名]三、授课班级:[班级名称]四、授课时间:[具体日期]五、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大学》的基本内容、核心思想及历史地位。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六、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大学》的核心思想、主要观点及历史地位。
2. 教学难点:对《大学》中重要观点的深入理解,以及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七、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参考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大学》相关内容,了解作者及历史背景。
八、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大学》相关图片、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回顾《大学》的历史背景,介绍作者及其生平。
(二)新课导入1. 阅读课文,了解《大学》的基本内容。
2. 分析《大学》的核心思想,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
(三)深入探讨1.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大学》中的重要观点,如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等。
2. 分析这些观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课堂小结1. 总结《大学》的核心思想及历史地位。
2. 强调《大学》对现代人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五)课后作业1. 阅读教材中《大学》的相关内容,深入理解其核心思想。
2. 结合自身实际,撰写一篇关于《大学》的感悟文章。
九、教学反思:1. 课堂教学效果: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学生对《大学》的理解程度。
2. 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内容:结合现实生活,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兴趣。
【注意】1. 本教案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以上是《大学》教学优秀教案范文的模板,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
XX市师范高等专科学院教师授课教案
市师范高等专科学院教师授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任务1.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教学基本理论和方法。
培养学生具备教师职业所需的沟通能力和教学技能。
帮助学生了解教育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师范生的职业规划。
1.2 教学任务分析教育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探讨教师职业素养和教学技能的培养方法。
研究师范生的职业规划和发展路径。
第二章:教学内容与方法2.1 教学内容教育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教师职业素养与教学技能。
师范生的职业规划与发展路径。
2.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系统地传授教育理论知识。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教师职业的实际操作。
通过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第三章:教学安排3.1 课时安排总共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每章内容安排4课时,每章结束后进行一次小组讨论。
3.2 教学活动安排第1-8课时:教育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9-16课时:教师职业素养与教学技能。
第17-24课时:师范生的职业规划与发展路径。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法平时成绩:30%课堂参与度:30%小组讨论报告:20%期末考试:20%4.2 评价内容学生对教育理论的掌握程度。
学生对教师职业素养和教学技能的理解。
学生对师范生职业规划和发展路径的思考。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材料5.1 教材《教育学原理》,作者:张华《教师职业素养与教学技能》,作者:李芳5.2 辅助材料教育行业相关新闻报道。
教师教学案例集。
师范生职业规划指导手册。
第六章:教学策略与方法6.1 教学策略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教育行业的具体操作。
组织角色扮演活动,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教学技能。
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6.2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的教育案例,让学生了解教育行业的实际情况。
角色扮演法:通过模拟教学场景,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和职业素养。
小组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第七章:教学实践与反思7.1 教学实践安排学生参观学校和教育机构,了解教育工作的实际运作。
大学教学优秀教案范文模板
课程名称:《课程名称》课程编号:《课程编号》授课班级:《班级名称》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时间:《授课时间》授课地点:《授课地点》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让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体系。
- 培养学生对课程相关领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热情。
-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题:《课程章节名称》2. 内容概要:- 本节课将介绍《课程章节名称》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特点。
- 分析《课程章节名称》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价值。
-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
- 结合实际案例,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课堂讲解- 详细讲解《课程章节名称》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特点。
- 结合图表、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使讲解更加生动形象。
- 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详细剖析,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瓶颈。
3. 案例分析-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4. 课堂练习- 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
- 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5. 总结与反馈-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解答他们的困惑。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发言情况、团队合作能力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质量,了解他们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考试成绩:通过考试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于长征大学课程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感受长征精神的伟大。
2. 通过讲述长征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新时期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教学重点:1. 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长征中的感人故事。
3. 长征精神在新时期的传承与发展。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
2. 如何将长征精神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长征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长征的伟大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长征的了解和感受。
二、讲述长征故事1. 教师讲述长征中的感人故事,如300余名红军在六盘山牺牲的真相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最喜欢的长征故事,并阐述原因。
三、分析长征精神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长征精神的内涵,如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无私的奉献等。
2. 学生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四、总结1. 教师总结长征精神的伟大意义,强调其在新时代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长征精神过程中的收获。
第二课时一、回顾与反思1. 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在学习长征精神过程中的感悟。
2. 教师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二、讨论:如何走好新时期的长征路1.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在新时代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2. 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三、实践与反思1. 教师布置课后实践任务,如参观长征纪念馆、撰写长征精神感悟等。
2. 学生分享实践心得,反思自己在实践中如何走好新时期的长征路。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长征精神在新时代的重要性。
2. 学生表达对长征精神的敬仰之情,并表示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其对长征精神的认知程度。
2. 实践成果:检查学生的课后实践任务完成情况,评估其对新时期长征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遵义师范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理论力学
授课班级2007级本科物理
授课时间2009.2—2009.7
授课教师高钦翔
教学系部物理系
教研室理论物理
绪论
一、理论力学是一门精确的学科:
二、理论力学研究的对象、任务、方法、内容。
三、理论力学发展简史:
四、牛顿力学(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
第一章:质点动力学
第一节运动的描述
Ⅰ、计划学时4学时
Ⅱ、教学准备备课
Ⅲ、教学目的
解决物体机械运动过程中
(1)、如何确定质点空间位置。
(2)、怎样量度时间。
(3)、如何描述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Ⅳ、重点难点
重点: 参考系 极坐标 自然坐标 点M 的运动方程与轨道
位移、速度、加速度
难点; 各坐标系中质点位置的矢量表示
Ⅴ、授课方式
分析、讲解
Ⅵ、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
质点:只考虑物体的质量而忽略其形状大小。
质点系:大量质点的集合。
刚体: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发生形变。
(或:物体内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在外力
的作用不发生改变=>刚体)。
2.讲授新课
§1.1运动的描述方法
一、 参考系:
所谓参考系,在确定质点的位置时,必须首先指明其位置是相对那一个参考物体而言的,这个被指定的参考物叫参考系。
二、 坐标系
① 笛卡尔——直角坐标系M (x 、y 、z )
② 极坐标:M (r 、θ)
③ 柱坐标 M (ρ、φ、z )
④ 球坐标 M (r 、θ、φ)
⑤ 自然坐标 M (︒︒︒b n .τ)
3.归纳、小结
Ⅶ、板书计划
Ⅷ、作业布置
P100 1、2.、4、5.
P101-102 1、3、4.
Ⅸ、课后小结
第二节速度、加速度
第三节平动参照系
Ⅰ、计划学时4学时
Ⅱ、教学准备备课
Ⅲ、教学目的
1、掌握各坐标系中速度、加速度的矢量、分量表达式及其应
用。
2、掌握各坐标系中速度、加速度的合成。
Ⅳ、重点难点
重点:极坐标、自然坐标中的速度、加速度
速度、加速度的合成
难点;极坐标、自然坐标中的速度、加速度的应用
速度、加速度的合成的应用
Ⅴ、授课方式
分析、讲解、举例
Ⅵ、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
路程、位置矢、位移、速度、加速度
2.讲授新课
一、 直角坐标系中的速度,加速度分量式、运动方程。
二、 极坐标系中的速度加速度的分量式:
j r i r v θ += )(1)(22j r t
d r i r r a θθ+-= 三、 自然坐标中的速度,加速度的分量表达式 i s j v a +=ρ2
四、柱生标中的速度及加速度。
V =k z j r i r .
..++φ a =k z j r dt
d r i r r ++-)(1)(22ϕϕ 五、球生标中的速度、加速度。
=k r j r i r
θϕθsin ++ --=2(θ r r
a i r )sin 2θϕ ++-+j r r r )cos sin 2(2θθϕθθ (j r ϕ sin θ+θϕsin 2 r
+θϕcos 2 r )k 第三节
一、速度的合成:
二、加速度的合成:
'0
r r r +=
3.归纳、小结
Ⅶ、板书计划
二、
'0r r r
+=
一、
Ⅷ、作业布置P101 6、7、8. P103 6、9、11、15、16、17. Ⅸ、课后小结
第四节质点运动定律
第五节质点运动微分方程
Ⅰ、计划学时8学时
Ⅱ、教学准备备课
Ⅲ、教学目的
1、理解、掌握质点运动定律
2、掌握质点运动微分方程的建立及求解
Ⅳ、重点难点
重点:质点运动微分方程的建立
难点;根据力是t、r、r 的函数建立质点运动微分方程根
据初始条件求解
Ⅴ、授课方式
分析、讲解、举例
Ⅵ、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
牛顿三定律
2.讲授新课
第四节
一、牛顿运动定律:
二、经典力学的相对性原理:
第五节
一、 运动微分方程的建立。
自由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
约束运动
、01运动永远沿着轨道切线。
2、约束力的法向分量,N 永远沿着轨道的曲率半径,其大小与曲率半径有关。
二、 运动微分方程的解:
解决两大类问题。
已知质点运动方程)(t r r =。
求作用于质点的作用力⇒F 微分问题。
已知作用力F 求运动方程⇒积分问题。
已知运动方程,求作用力
已作用知力,求运动方程.
归纳、小结
Ⅶ、板书计划
Ⅷ、作业布置
P101 9、10、11. P105 19、21. P101 16. P108 36、37、38
Ⅸ、课后小结
第七节功与能
第八节质点动力学基本原理及守恒定律Ⅰ、计划学时4学时
Ⅱ、教学准备备课
Ⅲ、教学目的
1、理解、掌握功和能的概念
2、掌握质点
Ⅳ、重点难点
重点:功和能的区别与联系、动力学基本原理及守恒定律
的应用守恒定律的守恒条件
难点;动力学基本原理及守恒定律的应用
Ⅴ、授课方式
分析、讲解、举例
Ⅵ、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
功与能、动量定理
2.讲授新课
第七节
一、 功、功率
二、 力场、保守力、势能函数
0=∂∂
∂∂∂∂=⨯∇z
y x F F F z y x k
j i F
上式是力场中存在势函数)(r V 的必要条件;反之,当F 满足上式时,则力场必
定存在势函数)(r V 。
三、 势能
注意:零势点的势能并不为零而是取它为0
第八节
一、 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
二、 力矩与动量矩
1、力矩 角动量
三、角动量定理、角动量守恒定律
四、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
五、势能曲线
3.归纳、小结
Ⅶ、板书计划
Ⅷ、作业布置
P109 40、42、43
Ⅸ、课后小结
第九节有心力
Ⅰ、计划学时8学时
Ⅱ、教学准备备课
Ⅲ、教学目的
1、理解有心力的基本性质
2、掌握毕耐公式、开普勒三定律
3、了解宇宙速度、α粒子散
Ⅳ、重点难点
重点:有心力的基本性质、毕耐公式、开普勒三定律
难点;毕耐公式的应用
Ⅴ、授课方式
分析、讲解、举例
Ⅵ、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
作用线永远通过一定点的力叫有心力,此定点叫力心,如核力2.讲授新课
一、有心力的基本性质
1、力对力心之矩为零00=⇒M
2、质点对力心的角动量守恒C J =⇒0 质点在有心力作用下的动力学特征⎪⎩⎪⎨⎧=++⊥==⨯=E r V r r m v r C m r m r r J )()(2
1)(22220 θθθ 二、轨道方程-毕耐公式
)()(222
2μμθμμF d d h m =+- 三、平方反比到力-行星运动;⑸.宇宙速度
⎪⎪⎩⎪⎪⎨⎧>>=>====><<=<>-===势能
动能时为双曲线,动能势能时为抛物线,动能势能时为椭圆,动能势能时为圆,0101)0(1)2(03210122
0E E E E E E E E h m E E e α
⇒==s km Rg v 9.701第一宇宙速度
⇒===∴=22022
2.1122s m gR R g R v g R α 第二宇宙速度 第三宇宙速度,s km mr r m V V o 42'
'2
30== 实际上s km v /5.1603≅。
四、开普勒定律—行星的运动 六、平方反比斥力—α粒子的教材,<卢瑟福公式>
)
2/(sin )(44120θσΩ'==d m v K N Nd dN 3、归纳、小结
)
2/(sin )(44120θσΩ'=
=d m v K N Nd dN Ⅶ、板书计划
Ⅷ、作业布置
补充例题:P99 1.5
P101 17、19 P110 44、45、46
Ⅸ、课后小结
第二章:质点组力学
第一节 质点组
第二节、动量定律与守恒定律
第三节 角动量定理与角动量守恒定律
Ⅰ、计划学时 4学时
Ⅱ、教学准备 备课
Ⅲ、教学目的
1、理解质心概念
2、掌握质点组的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质心运动定理的
应用
Ⅳ、重点难点
重点: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质心运动定理
难点;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质心运动定理的应用Ⅴ、授课方式
分析、讲解、举例
Ⅵ、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
质点的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
2.讲授新课
第一节
一、质点组的内力和外力
二、质心(质量中心)
第二节
一、动量定理
二、质心运动定理
三、动量守恒定理
第三节
一、对固定点o 的角动量定理
二、对任意点的角动量定理,对质心的角动量定理
三、角动量守恒定律
解释:P150是考题9
3、归纳、小结
Ⅶ、板书计划
Ⅷ、作业布置
P105 2、3、4、6 P150 1、3、5、7 Ⅸ、课后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