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青岛版三年级下册年月日预习学案
6.2认识年、月、日(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6.2认识年、月、日(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因此,在本次课程中,我将带领学生们学习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的6.2认识年、月、日章节。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们了解年和月的概念,以及日与月的关系。
通过学习,学生们能够掌握年份、月份和日期的基本知识,并能进行简单的日期计算。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们理解闰年的概念以及它与平年的区别。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们掌握年、月、日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PPT、黑板、粉笔以及一些日历牌。
学生们需要准备一本日历和一支笔,用于随堂练习。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5分钟):我会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每天都在过日子吗?那么,你们知道一年有多少个月,一个月有多少天吗?”然后我会给出答案,并解释年、月、日的概念。
二、新课讲解(15分钟):我会通过PPT展示一年有12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不同。
然后,我会讲解闰年和平年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接着,我会通过一些例子解释日与月的关系,如“为什么每个月的天数不同?”等。
三、随堂练习(10分钟):我会给学生们发放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
例如:“如果一个年份是闰年,那么这一年有多少天?”等问题。
四、课堂互动(5分钟):我会邀请一些学生上黑板进行日期计算,并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会写上“年、月、日”的,然后分别列出年份、月份和日期的相关知识,如闰年、平年、每个月的天数等。
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们进行巩固。
例如:“请判断2022年是闰年还是平年,并说明理由。
”、“计算2023年2月有多少天。
”等。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年、月、日的知识。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 年、月、日导学案

3、认识平年和闰年。
问:二月有多少天?一定是28天吗?(出示几张不同年份的年历)
使学生明确:二月有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有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
用公历年份除以4,能整除的一般是闰年。如1984、1988、1992年都是闰年。强调: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中是整百年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2000年是闰年,但2100年不是闰年。
[重难点]24时计时法,学会时间的计算,理解时间与时刻的含义。
学具:钟表模型、电子表、多媒体,学校作息时间表。
新知探索
自主学习
一、温故知新
1、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
1时=()分1分=()秒240分=()时
1分25秒=()秒82分=()时()分
2、钟表面上有多少个大格,时针走一大格是多长时间,分针走一大格是多长时间?
价值观: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时间单位年、月、日。[教学难点]计算一年 Nhomakorabea有多少日。
新知探索
自主学习
一、温故知新
60分=( )小时 1星期=( )天
3分=( )秒 4星期=( )天
二、新课先知
1.引入课题:认识年、月、日。
提问引入:我们以前学过了一些时间单位,如时、分、秒,谁知道还有哪些时间单位?
6、小结方法:
同学们怎样普通计时法表示的时刻,改成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下午以后的时刻只要用12加上我们通常说的几时就可以得到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
比如:晚上9时就用12+9=21所以就是21时。)
(三)、学习的时间计算
青岛版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年月日世纪相关知识

年月的相关知识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1~62页,信息窗2。
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等有关知识,会判断平年、闰年。
2.经历观察、分析年历表的探索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培养分析、推理的能力,建立时间观念。
3.在解决年、月相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并渗透爱国主义和科普教育,通过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获得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了解大月、小月及平年、闰年的知识。
掌握其相互的关系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平年、闰年。
记住各月的天数及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2009——2013年份的年历卡,每人一张,题卡(表格)。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 唱儿歌《太阳地球月亮》:“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
地球大,月亮小,月亮绕着地球跑。
”太阳、地球、月亮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进入奇妙的星空去探寻吧!2.课件出示情境图教师介绍:这是八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小到大,它们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这是太阳、地球、月亮的运行图。
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信息?信息: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是一年。
师小结:不论是哪一年,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都有31天,是大月;四、六、九、十一月都是30天,是小月。
【设计意图:通过呈现1997——2008年月份的天数,让学生明白无论是哪一年31天、30天的都是这几个月,在观察、发现中完成对知识点的提炼。
】师: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发现?师:2月份是一个特殊的月,它特殊在哪里?预设:二月有的是28天,有的是29天。
让学生明白: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可以称为特殊月或平月(完善板书)2.记忆大月、小月师:有什么办法能帮助同学们很快的记住大月、小月?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出出主意。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年、月、日)(2) 青岛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年、月、日(2)青岛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2. 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年、月、日的计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能力。
4. 培养学生对时间的感知,提高时间管理意识。
教学内容:1. 年、月、日的概念及关系。
2. 年、月、日的计算方法。
3. 时间的推算与运用。
教学重点:1. 年、月、日的关系。
2. 年、月、日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年、月、日的换算。
2. 时间的推算与运用。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年历或日历。
3. 教学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老师出示课件或黑板,展示年历或日历,引导学生观察。
2.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些数字代表什么?二、新课导入1. 老师简要介绍年、月、日的概念及关系。
2.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学习年、月、日的计算方法。
3. 老师出示教学卡片,引导学生进行年、月、日的换算练习。
三、巩固练习1. 老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老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1.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家里的日历或年历,了解年、月、日的关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使学生掌握了年、月、日的概念及关系,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年、月、日的关系,提高时间管理意识。
此外,还可以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如制作年历、日历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但仍需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的实施与学生的参与度在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中,教学过程的实施与学生的参与度是至关重要的。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 年、月、日 教案 认识年、月、日

2. 认识年、月、日⏹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P71-72,认识年、月、日。
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借助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初步了解平年、闰年的有关知识。
2.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猜想、推理等探索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素养,受到科普教育。
重点、难点:重点: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并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能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难点:发现并掌握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能正确判断平年和闰年。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不同的年历卡片、钟表模型、课件。
学生准备:不同的年历卡片、钟表模型、练习本、完成前置作业。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昨天我们走进天文馆认识了24时计时法的相关知识,今天我们到天文馆内部看看还有哪些奇妙的天文知识。
课件播放动画——八大行星及太阳、地球、月亮的运行图。
师:从奇妙的星空中,你观察到了什么?师介绍: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是一年,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3小时56分4秒,大约是1日。
师:根据图中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题。
学生可能回答:关于年月日的知识都有哪些。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板书:年月日)设计意图:以奇妙的星空——“八大行星及太阳运行图”为素材引入,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科学地介绍了什么是一年、一月、一日,让学生在初步了解天文知识的基础上,引入对年、月、日知识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合作探索,学习新知活动一:一年有多长,认识“年”师:你对年了解多少呢,你知道一年有多长吗?学生可能谈: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四季,一年有两个学期,一年有52个星期,一年有365天,一年有366天……对学生谈到的一年有365天和366天的不同情况加以肯定并引出什么是“平年”什么是“闰年”。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年月日-青岛版(五四制)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年月日-青岛版(五四制)教材来源: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年、月、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时间观念的认识,提高时间管理意识。
教学内容:1. 年、月、日的概念及关系。
2. 时间的计算方法。
3. 时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重点:1. 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2. 时间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时间的单位换算。
2. 时间的计算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材、教具。
2. 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老师出示一个日历,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上面的数字代表什么?2.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时间记录工具——日历,上面的数字分别代表年、月、日。
二、新课导入1. 老师讲解年、月、日的概念及关系。
2.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学习,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3. 老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时间的计算方法及单位换算。
三、课堂练习1. 老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老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纠正错误,巩固知识点。
四、实际应用1. 老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 老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1.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重点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六、课后作业1. 老师布置一些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完成。
2. 家长签字确认,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实际应用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年、月、日的概念及关系,学会了时间的计算方法和单位换算。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意识。
同时,要注重课堂纪律,确保教学效果。
注意事项:1. 本教案适用于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教案☆NO.课题年、月、日主备人执教班级三()执教人执教日期教学目标1、知道24时计时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会口答一些简单的经过时间3、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教学重难点理解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转化的规律,区别时间与时刻时间的计算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设计两方约会一方没到的情境(出示卡通人物康夫的形象)康夫一家和小婧一家寒假到中国北京旅游。
前一晚通了电话(录音)康夫一家买了第二天8时的飞机票,约小婧一家在飞机场等。
可是第二天一早小婧一家在机场等了很久康夫一家没到,你们猜猜是怎么回事?出示原因:(录音)康夫买的是晚上8时的飞机票为了避免这种误会,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二、出示情景图,引出课题(一)(多媒体)你能提出什么问题?1、5:00是几时?2、5:45是几时?3、6:30是几时?4、天文馆一天的开馆时间有多长?(二)、学习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互换15:00是几时?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得出来的?教学过程二次备课5:45是几时?16:30是几时?学生独立解答,并说出怎样算出来的联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的时刻1、学生展示课前收集到的生活中的时刻(如车票等)2、师:多媒体展示自己收集到的生活中的时刻(商场营业时间画面等)让学生读出来。
4、教师活动:知道老师为什么把这些时刻写成这样的两排吗?揭示一排称为普通计时法或24时计时法,一排称为24时计时法。
(三)两种计时法的互换.用24时计时法怎么表示下面的时刻?首都百货晚上10时关门()北京广播电台早上6︰30开始播音()美少女战士下午4时开播()。
三、巩固练习自主练习:1、2、5作业设计:学习乐园10页1、2、3板书设计15:45是几时?下午3时45分16:30是几时? 下午4时30分教学反思:签字人:签字日期:☆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教案☆NO.课题天文馆一天的开馆时间有多长?主备人执教班级三()执教人执教日期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学习时间与时刻的不同。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教学设计2

《年月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悉时刻单位年、月、日,把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明白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并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能初步判定某一年是平年仍是闰年。
2.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会数学的学习方式,培育学生认真观看、归纳归纳的能力。
3.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教学重点熟悉时刻单位年、月、日,把握它们之间的彼此关系。
教学难点发觉并把握闰年的判定方式。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不同年份的年历卡片、记录表。
教学进程一、课前交流,拉近距离师:教师早就听说咱们三年级二班的同窗们伶俐、懂事,今天一见果然与听说的一样,看到同窗们做得如此端正,教师感到超级快乐。
今天是2021年的4月9日,让咱们记住这一美好的日子吧。
(板书:2021年的4月9 日)师:教师姓王,来自开发区第三小学,谁来猜一猜教师的年龄?指名猜一猜。
师:教师今年34岁,诞生于1979年,生日是每一年的3月31日,(板书:1979年的3月31日)你能在年历表上找出来吗?学生在自己的年历表上找一找。
谁到前面来找?学生找出后,教师评判:你观看的真认真,31日隐藏的这么隐蔽也被你找出来了,其他同窗在观看时也要像他一样,带上自己的火眼金睛呀!二、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师:谁来介绍一下自己?指名介绍。
师:像适才如此,咱们在介绍情形发生的时刻时,往往要用到年、月、日,年、月、日同时、分、秒一样,都是时刻单位。
今天咱们一路来熟悉时刻单位年、月、日。
(板书:年、月、日)师:关于年、月、日知识你想明白些什么?指名说一说。
那么一年有多长?一月有多长呢?让咱们通过观看年历表的方式来解决那个问题。
观看法是解决问题时经常使用的一种方式。
三、探讨交流,解决问题1.第一请看温馨提示,(课件出示)教师简单说明。
2.请同窗们拿出预备好的年历卡和观看记录表开始吧。
同桌合作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并填写汇总表。
4.认真观看你发觉什么?指名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