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清单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清单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清单一热闹的民俗节——对称知识点举例说明金点子1.认识对称:以一条直线为界,物体具有左右、上下两边的形状相同的这种特征,就说这种物体具下面这些物体都是对称的。

有对称性2.轴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认识对称现象、一条直线对折后,折痕两侧的图轴对称图形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3.物体的对称性与轴对称图形这两个概念是不同的。

对称性是某些物体的特征,轴对称图形是部分平面图形的特征二大数知多少——万以上数的认识知识点十进制计数法举例说明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金点子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读数时,先分级,再从最高位读起,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 都不读,中间或前面有一个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写数时,要从最高位写起,哪一名上一个单元也没有,就在那一名上写万以上数的读法读作:四百七十八万九千零二十三万以上数的写法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比较数的大小九十五亿零四万零二十四写作:=325万=287亿><改写时,一定要注意:①不能多去或少去0;②不能漏写“万”或“亿”字求近似数比力数的大小时,先看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不异的从最高位开始依次比较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时,≈81万只需要看保留数位的下一位,≈70亿等于5或比5大“入”,否则“舍”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数学下册常识点汇总清单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数学下册常识点汇总清单三走进天文馆——年、月、日常识点举例申明金点子24时计时法:在1日(天)里,钟表的时针恰好走两圈,共24小时,所以经常采用时到24时计时法,通常叫作24时计时法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转换:从夜里0:00到正午12:00,24时计时法与通俗计时法数值不异; 中午12:00以后,普通计时法与24 时计时法的整点时刻相差12,去掉表示时间的限制性词语。

普通计时法转换成24时计时法,用当时时刻加12;24时计时法转换成普通计时法,用当时时刻减去12。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综合整理完整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综合整理完整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综合整理完整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计算题】1. 口算。

15×10= 20×22= 16×30= 30×50= 50×12= 80×10= 11×30= 70×40= 15×20= 90×90=2. 直接写得数。

80×3= 16×4= 54-17= 28+45=30×40= 60+70= 560÷70= 51÷3=36×11= 480÷80= 23×3= 130-90=3. 口算。

72-48= 32+49= 62-18= 56÷7= 85-29= 27+56= 23+28= 48+35=4. 口算。

80÷4= 420÷7= 606÷3= 32×20=840÷4= 0÷298= 1.6+2.4= 0.8+2.6=1-0.7= 21×89≈ 92×48≈ 632÷9≈5. 列竖式计算。

870-380= 180+650= 730-280= 490+320=390+450= 230+360= 630-280= 900-740=6. 计算题。

280÷4+360÷9 90x4+70x3 180x2-50x6= + = + = += = =588÷7-29x2 96÷6+45x9 450÷3-420÷7 = + = + = += = =7. 笔算。

420+360 760﹣350 320+440460+190 650﹣270 850﹣3408. 笔算下列各题,其中带※的要验算。

(1)467+533 (2)※880-407 验算:(3)※40÷8 验算:(4)618×49. 用竖式计算。

(完整版)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1、只要是求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2、注意应用题中如果有“大约”等字,一般是要求估算的。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

(如:300÷5 = 60)被除数中间有0,商的中间不一定就有0。

(如:105÷5 = 21)4、笔算除法:(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除法验算:→用乘法①没有余数:商×除数=被除数;②有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验算时别忘了加余数,横式上结果要写准。

(3)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 0不能做除数第二单元对称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

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它的对称轴。

第三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2、验算: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

3、口算:15×200= ?(方法: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乘积的末尾添0,注意添几个0。

)4 、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

→(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5、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

6、凡是问“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题,都要三大步: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

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因数×因数=积因数=积÷因数第四单元面积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背熟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 (长+宽)×2长方形的面积 = 长×宽正方形的周长 = 边长×4正方形的边长 = 周长÷4正方形的面积 = 边长×边长4.面积单位:(1)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单元知识点总结.doc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单元知识点总结.doc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单元知识点总结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总复习——知识点梳理★写卷子应注意:1、用手指着认真读题至少两遍;2、遇到不会的题不要停留太长时间,可在题目的前面做记号。

(如:“?”)3、画图、连线时必须用尺子,画图要用铅笔,要清晰;4、口算题做一道马上在心里演算一道。

5、检查时,要注意是否有漏写、少写的情况;第一单元对称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

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它的对称轴。

第二单元万以上数的认识1、读:先分级,然后由数位的高位开始,一级一级地读。

如:46,3800,6254读作:四十六亿三千八百万六千二百五十四2、写:先从读法中找到“亿”、“万”字,将其视作分级线,再从高位往低位写。

若某一位上没有数字以0补充。

如:六千八百亿三千零二十万五千六百零八写做:680030月日(一)年月日1、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4个季度。

1、2、3月——第一季度90天(平年)91天(闰年)4、5、6月——第二季度91天7、8、9月——第三季度92天10、11、12月——第四季度92天2、记大小月的方法:一、三、五、七、八、十、腊(十二),31天永不差;四、六、九、冬(十一),30天,平年二月28,闰年二月29。

3、①平年:2月(28)天,全年(365)天;上半年有(181)天。

②闰年:2月(29)天,全年(366)天,上半年有(182)天。

③每年下半年都是(184)天。

4、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如:1900、2100等不是闰年,而1600、。

①一般的公历年份÷4,没有余数,就是闰年;②公历年份是整百的÷400,没有余数,就是闰年。

5、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①1小时=60分②1分=60秒③1日=24小时④1周=7天1日=24小时,1年=12个月,1世纪=100年(二)计时法:1、1日=24时→24时也叫0时。

在一日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部分知识点 青岛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部分知识点 青岛版

普通计时法(12时计时法) ①用0-12 的数字表示 ②时间前面用汉字:
早上 、上午、中午 、下午、晚上 、深夜 .........表示
普通计时法→转换成 24时计时法
1、没过中午12时,去掉汉字,直接写出来 ;
例如:上午10:00 →10:00
2、过中午12时, 汉字去掉,把时数+12,
例如: 下午3:20 →15:30
四、万以上数的大小比较
1、先看这些数的位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位数小的那个数就小
2、如果位数相同:就从高位开始进行比较,最高位大的那个数就大; 如果最高位得数相同就看下一位,以此类推
五、改写整万、整亿数 为 万或亿做单位的数
1、末尾4个0,去掉4个0,添上单位:万
960 0000=960万
2、末尾8个0,去掉8个0,添上单位:亿
第一单元 对称
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它的对称轴。
第二单元 万以上的数
一、万以上数的认识 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数位: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 位数:1位数、2位数、3位数、4位数、5位位数、、、、、、 例如:42 0001 是6位数 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的两个技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第六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七单元 平行与相交 1.两条线的位置关系:(1)平行
(2)相交
特殊的相交:垂直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3
三、小数的大小比较 ①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就大 ②整数部分相同的,看小数部分,从小数点右侧第一位开始 ③如果第一位相同,看第二位,以此类推 例如:0.5>0.4 1.2<1.3 2.12<2.13

新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树

新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树

整数部分按 照整数的读 法去读,小 数部分只需 按照顺序依 次读出每个 数字即可。
书房和 客厅中 的小数
学习整数减 小数
四 小 数 的 初 步 认 识
厨房小数 卧室中的
相同数位要对 齐,从最低位 开始减‘不够 减要向高位借 一。
角的度量
射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角的画法
线段 角
角的分类 直线 信息窗1 信息窗2
五 线 和 角
关于日 的知识, 认识时 间单位 “世纪 “
1世纪=100 年
从高位往低位看,先比 较整数部分,如果一样 就比较小数点后面第一 位,如果一样再比较小 数点后面第二位……直 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像0.4 、 0.48 、 2.5……这 些数都是小 数。
相同数位要对 齐,从最低位 开始减‘不够 减要向高位借 一。
图像与 几何 统计与概率
三位数乘 两位数的 笔算,估 算方法解 决问题 整百数与整 十数的乘法 口算
综合与实践
三 年 级 下 册 知 识 树
制定简 单的活 动方案
整合信息, 提出解决 问题的方 案
认识生活中的 轴对称图形
认识对称轴
认识轴对称图形
一 对 称
万以上数的比 较 万以上数的 写法
改写整万、整 亿数 近似数 信息窗3
相关链 接
速度和
速度、时间、 路程之间的关 系。
解决问题
九 解 决 问 题
混合运算
单价、数量、总 价之间的关系
解决问题 十 混 合 运 算
理解1格表示多 个单位的条形统 计图
数据收集、 整理、分析
会填制简单 的条形统计图
十 一 条 形 统 计 图
歌谣:一三五七八十腊, 31天永不差;四六九冬30 天,闰年二月29,平年 二月28.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数学知识点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数学知识点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数学知识点一、数与代数1. 整数的认识三年级会进一步认识千以内的数,像123这个数,1在百位上,表示1个百,2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3在个位上,表示3个一。

会比较数的大小,比如345和321比较,先看百位都是3,再看十位,4比2大,所以345大于321。

2. 加减法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很有趣。

像200+300 = 500,就是2个百加3个百等于5个百。

三位数的加减法要注意数位对齐。

例如345+123,个位上5+3 = 8,十位上4+2 = 6,百位上3+1 = 4,结果就是468。

3. 乘法乘法的初步认识,比如3个5相加可以写成3×5 = 15,这里3和5都叫因数,15叫积。

会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像4×123,先算4×3 = 12,写2进1,再算4×2 = 8加上进位的1就是9,最后算4×1 = 4,结果就是492。

二、图形与几何1. 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比如课本上的长方形示例,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也都是直角。

如果正方形边长是4厘米,它的周长就是4×4 = 16厘米。

2. 周长周长就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对于长方形周长=(长 + 宽)×2,正方形周长=边长×4。

例如长方形长6厘米,宽4厘米,周长就是(6 + 4)×2 = 20厘米。

三、统计与概率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我们会学习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比如统计班级同学喜欢的颜色,红色有10人,就写两个“正”字。

会根据收集的数据制作简单的统计表。

统计表要有表头,比如颜色、人数等项目。

2. 可能性知道有些事情是一定发生的,比如太阳从东方升起;有些事情是可能发生的,比如明天可能会下雨;还有些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比如人可以不呼吸而生存。

(完整版)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单元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单元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总复习——知识点梳理★写卷子应注意:1、用手指着认真读题最少两遍;2、遇到不会的题不要停留太长时间,可在题目的前面做记号。

(如:“?”)3、画图、连线时必定用尺子;4、口算题做一道马上在心里演算一道。

5、检查时,要注意可否有漏写、少写的情况;第一单元万以上数的认识1、读:先分级,尔后由数位的高位开始,一级一级地读。

如: 46,3800,6254读作:四十六亿三千八百万六千二百五十四2、写:先从读法中找到“亿” 、“万”字,将其视作分级线,再从高位往低位写,每写完一级画一个分级线。

若某一位上没有数字以0 补充。

如:六千八百亿三千零二十万五千六百零八写做: 6800,3020,5608※注:除了最高等,每一级都有 4 位数,在写数的时候,若某一位没有数字,必定填“ 0”补充。

3、读零法规:每一级尾端的零都不读,其他位上有一位或多位 0 时,都只读一个零。

例:用 4 个 8 和 4 个 0 写出满足以下条件的数字: ※一个零都不读: 8888,0000 ,8880,8000 等②只读一个零: 8808,8000 ,8088,8000 等③读两个零: 8808,0800 ,8808,0080 等※注:在写含有几个零或读几个零这种题型时,写出此后必然要读一遍,看与要求可否吻合。

4、改写成以“亿”或“万”作单位:第一,先分级,若改写成以“亿”作单位,则先将亿后边的一位(千万位)进行“四舍五入”,再将亿后边的数字全部去掉,并添上一个“亿”字;若改写成以“万”字作单位,则先将万后边的一位(千为)进行“四舍五入”,再将万后边的数字全部去掉,并添上一个“万”字。

例:将以下数改写成以“亿” “万”作单位的数。

46,0000=46 万573,8000≈574 万第二单元年月日(一)年月日1、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4个季度。

1、2、3 月——第一季度90天(平年)91天(闰年)4、5、6 月——第二季度91天7、8、9 月——第三季度92天10、 11、12 月——第四时度 92 天2、记大小月的方法:一、三、五、七、八、十、腊,31天永不差;四、六、九、十一, 30天,只有 2月有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
1、只要是求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2、注意应用题中如果有“大约”等字,一般是要求估算的。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

(如:300÷5 = 60)
被除数中间有0,商的中间不一定就有0。

(如:105÷5 = 21)4、笔算除法:
(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除法验算:→用乘法
①没有余数:商×除数=被除数;
②有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验算时别忘了加余数,横式上结果要写准。

(3)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 0不能做除数
第二单元对称
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

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它的对称轴。

第三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2、验算: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

3、口算:15×200= ?
(方法: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乘积的末尾添0,注意添几个0。


4 、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

→(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5、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

6、凡是问“够不够” ,“能不
能”等的题,都要三大步:
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

别忘
了比较这一步。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因数×因数=积因数=积÷因数
第四单元面积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
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
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背熟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 (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 = 长×宽
正方形的周长 = 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 = 周长÷4
正方形的面积 = 边长×边长
4.面积单位:
(1)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
面积是(1平方厘米)。

(反过来也要会说。

面积是1平
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厘
米。

但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不一
定是正方形。


(2)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
面积是(1平方分米)。

(3)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
面积是(1平方米)。

5.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平方米)。

③相邻两个常用
间的进率是( 10 )。

但米和千
米进率是1000
④相邻两个常用
间的进率是( 100 )。

6.常用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进率×
高级单位的数(进率100)
低级单位聚成高级单位:低级单
100)
7
(1)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周长
不一定相等。

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面积不一
定相等。

(2)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单位
不同,无法比较大小。

例如:16
平方米和16米是无法比较大小的
(如边长是4米的正方形周长和
面积相等的说法是错误的)。


度单位有:千米(公里)、米、
分米、厘米、毫米
第五单元年、月、日
一、年和月
1、常用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时、
分、秒
2、一年中有7个大月,分别是:
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
月、十二月,每月31天;
一年中有4个小月,分别是:
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每月30天
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熟记:月份天数歌谣或拳头记忆法
(同一年)7月和8月是连续的大月。

一个星期有7天,每个月至少有4个星
期日,最多有5个星期日。

日期每加7天,星期几都是相同的。


如,6月1日是星期三,那么6月8日还
是星期三,6月15日也是星期三。

3、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
天,一个星期有7天,平年全年365天,
合()个星期零()天。

(平年天数:
31×7+30×4+28=365)
365÷7=52(个)……1(天)
闰年全年366天,合()个星期零()
天。

(31×7+30×4+29=366)
366÷7=52(个)……2(天)
2月只有28天的这一年是平年,平年全
年有365天。

2月有29天的这一年是闰年,闰年全年
有366天。

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

1 / 2
通常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除以4没有余数)的都是闰年。

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末尾有两个0)的,必须是400的倍数(除以400没有余数)才是闰年。

练习:1996、2100、1960、2010、2009、1978年中哪几年是平年、哪几年是闰年。

思考:平年闰年的三个特征
闰年:全年366天,二月有29天,整百年份要是400的倍数,非整百年份是4的倍数
4、一年有四个季度,四个季节,季节和季度不相同要注意区分。

第一季度是:一月、二月、三月;
平年第一季度有()天, 闰年第一季度有()天,
第二季度是:四月、五月、六月;有()天
第三季度是:七月、八月、九月;有()天
第四季度是:十月、十一月、十二月;有()天
提示:季度和季节的划分不一样。

(如:第一季度并不是春季)
练习题
1、1年=()月
大月()天有()月;小月()天,有()月
2、平年全年()天,平年2月()日
闰年全年()天, 闰年2月()日
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平年÷4 有余数(整百年÷400有余数的是平年)
闰年÷4 没有余数整百年÷400没有余数的是闰年)
3、一年有()季度,每3 个月是一个季度。

第一季度是()月, (平年31+28+31=90日)(闰年31+29+31=91日)
第二季度是()月,(30+31+30=91日)
第三季度是()月,()日
第四季度是()月,()日
4、一个星期有()天, 天数÷7=星期数
5、一年可以分成()半年和
()半年,上半年有()月,
下半年有()月,(上半年就是前
六个月。


二、日—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
1、1日=()小时,时针在钟表上
走两圈(第一圈从夜里12时(0时)
到中午12时;第二圈从中午12时到
夜里12时(第二天的0时)。


;走完第一圈过了12时,就是13时,14
时15时……24时一天结束(同时是第
二天的开始也叫0时)
2、在计算两个时刻之间经过的时间,
要注意先弄清楚开始的时间和结束的
时间,将两个时刻都用24时计时法表
示,然后相减所得的差就是经过的时
间。

经过(间隔)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

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间隔)时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第六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1、小数的意义:像5.98、0.85、2.60
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叫做小数
点。

小数由三部分组成:整数部分、小数
点、小数部分。

小数点的左边是它的
整数部分,小数点的右边是它的小数部

2、小数部分有几位就是几位小数(如
0.2就是一位小数,0.35就是两位小
数)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
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
之几(分数与小数的转换)
转换率:
1元=10角1角=10分
1元=100分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分=0.1角=0.01元
1厘米=0.1分米=0.01米
3.小数大小的比较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
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小数就大;整
数部分相同的,就依次比较小数部分,
一位一位的比,哪个大那个数就大。

4.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
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最后记住在得数中点上小数点。

第七单元统计
数据的整理与统计
常见的有横向、纵向条形统计图,统计
图中的一格可以代表1个单位,也可以
代表若干个单位。

(统计数据比较大时,
起始格于其它格表示不同单位)
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之前,必须弄清
楚统计图中所包含的数据情况,再根据
这些数据来进行分析
1时=()分分针在钟表里
走一圈有60小格
1分=()秒, 秒针在钟表里走
一圈有60小格
普通计时法24时计时法
上午9时9时
下午3时15时
晚上8时20时
晚上12时24时(0时)
2 /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