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插花艺术研究
插花艺术实验报告

插花艺术实验报告插花艺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插花艺术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将鲜花和植物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创造出美丽的艺术品。
本实验旨在探索插花艺术的创作过程和技巧,以及其对心理和情绪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1. 鲜花:玫瑰、郁金香、康乃馨等不同种类的花朵;2. 植物:绿叶植物、枝条等;3. 插花器皿:花瓶、花篮等;4. 剪刀、剪线钳等工具。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清洗花瓶,将鲜花和植物处理好,去除多余的叶子和枝条。
2. 观察和分析:仔细观察每种花朵和植物的形状、颜色和纹理,分析它们的特点和搭配可能性。
3. 设计构思:根据主题或情感,设计插花的整体构图,考虑花材的高低、颜色的搭配和形状的对比。
4. 剪裁和调整:根据设计构思,使用剪刀和剪线钳将花材修剪成适当的长度和形状,调整花朵和植物的位置。
5. 插入花瓶:将修剪好的花材插入花瓶,注意保持整体的平衡和稳定。
6. 完成作品:仔细观察插花作品,调整细节,使其更加完美。
四、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一组精美的插花作品。
每个作品都展现了不同的主题和情感,通过花朵和植物的巧妙搭配,呈现出独特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我们不仅学到了插花的基本技巧,还发现了插花艺术对心理和情绪的积极影响。
五、实验心得1. 创作过程中的放松:插花艺术可以让人放松身心,专注于花朵和植物的美丽,忘却外界的烦恼和压力。
在实验中,我们体验到了创作过程中的愉悦和宁静。
2. 花材的选择和搭配:在实验中,我们学会了观察和分析不同花材的特点,合理选择和搭配花朵和植物,以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3. 形状和颜色的运用: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花朵和植物的形状和颜色对插花作品的整体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巧妙地运用形状和颜色的对比,可以创造出更加丰富和有趣的作品。
4. 调整和细节的重要性:在插花艺术中,细节决定成败。
通过不断调整和修剪花材,我们可以使插花作品更加完美。
细致的观察和耐心的调整是取得好作品的关键。
浅谈传统中式插花艺术与现代插花艺术

浅谈传统中式插花艺术与现代插花艺术传统中式插花艺术与现代插花艺术同为花艺的一种表现形式,但二者在风格、手法和审美观念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传统中式插花讲究凝重、典雅、含蓄,强调与自然的融合和意境的表达;而现代插花更加注重个性、创新和表现力,追求活力、变化和与当代生活的融合。
本文将就这两种插花艺术进行浅谈,探讨其发展历程、特点以及对传统与现代美学的影响。
一、传统中式插花艺术传统中式插花艺术,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宫廷文化和宗教仪式,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其特点是注重枝干的线条、花朵的色彩和姿态、器皿的造型等方面的和谐搭配,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境界。
传统中式插花更注重对自然的尊崇和表达,主张“雅”、“静”、“淡”、“幽”,通过花材的精选和摆放,展示自然之美,表现作者的情感。
在材料的选用上,传统中式插花偏好中国传统的花材,如梅、兰、竹、菊等,尊重季节变化和自然之美。
传统中式插花强调的是情感的凝聚和意境的营造,以及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悟。
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登鹳池楼》中的“山光忽一闪,疑是银河落九天”,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细微之美的感悟和赞美。
这种抒发情感、寄托情思的方式也体现在传统中式插花艺术中,通过花材的精选、摆放和造型,表现出一种含蓄、凝重和典雅的审美情趣。
传统中式插花艺术不但是一种手工艺,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精神的净化。
二、现代插花艺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插花艺术也在不断地创新与发展,形成了现代插花艺术。
现代插花艺术倡导创新和个性,更加注重对材料的多样性和表现力的挖掘。
现代插花艺术突破传统的束缚,不仅大胆地运用了国内外各种花材,而且结合了钢、玻璃、陶瓷等现代材料,使插花作品更富有时代感和现代性。
在造型和风格上,现代插花艺术更加强调对空间、形式、颜色的创新和表现。
在手法上,现代插花更加灵活多变,注重对花材的切割、揉搓和组合,通过独特的手法和技巧,使插花作品更具有表现力和生命力。
现代插花既可以取材于自然,也可以融入当代的生活元素,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风貌。
浅谈传统中式插花艺术与现代插花艺术

浅谈传统中式插花艺术与现代插花艺术
首先,传统中式插花艺术以造型感和协调为主。
传统中式插花艺术要求花材必须具备
平衡美和对比美。
它强调密度与松散度,而且不允许插花高低错落。
其次,传统中式插花
艺术注重色彩的协调,尤其是在颜色、韵味、气质方面要求非常高。
再者,传统中式插花
艺术重视自然美和自然韵味,注重花材的原味和性质,强调花卉会自由生长,要求作品能
够表现出花叶自然的感觉。
相比之下,现代插花艺术更注重表现自我个性和创新。
现代插花艺术采用了各种新材
料和新技术,突破传统的束缚,注重以花卉为主,加入其他材料来表现创意。
现代插花艺
术更加强调所要表现的主题,充满了对花卉的想象和设计,使作品更具有时代感和艺术感。
同时,现代插花艺术风格多样,有典雅的古典主义风格、真实的写实主义风格、新颖的抽
象主义风格等等。
现代插花艺术要求插花不需要太多的规矩和束缚,更多的是放手创作,
找到自己的灵感和创意。
浅谈东方传统插花艺术

浅谈东方传统插花艺术东方传统插花艺术源远流长,融合了中国、日本、韩国等东方国家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了独特而精致的艺术形式。
浅谈东方传统插花艺术,不仅可以了解其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还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意蕴。
一、历史渊源东方传统插花艺术在中国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花鸟画和观赏花园,而在日本则可追溯到公元六世纪的佛教传入。
在佛教传入的过程中,插花被用来供奉神佛和祭拜先人,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而在韩国,传统插花则受到了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在融合了本土传统之后形成了具有独特特色的插花艺术。
东方传统插花艺术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各种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的融合与发展。
二、文化内涵东方传统插花艺术深刻地融合了东方文化的精髓和传统的审美情趣。
在中国,插花艺术受到了儒家文化和道家思想的影响,注重在插花中体现平衡、和谐和秩序。
在日本,插花则体现出禅宗的理念,强调简约、朴素和意境的表达。
在韩国,插花则表现出本土文化的深厚内涵和独特风格,富有生活气息和自然情趣。
这些文化内涵的融合,形成了东方传统插花艺术的独特魅力和精湛技艺。
三、哲学思想东方传统插花艺术不仅仅是一种观赏艺术,更是一种哲学思想的体现。
在中国,插花被视作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借助花卉之美来陶冶情操、培养情趣。
在日本,插花则被视作一种修行的方式,通过花卉的摆放来体现自然、简约和平和。
在韩国,插花被视作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方式,通过插花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机。
这些哲学思想的融合,使得东方传统插花艺术不仅具有审美价值,更具有精神内涵和人文意蕴。
四、审美意蕴东方传统插花艺术通过对花卉的精心摆放和创意构思,体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意蕴。
在中国插花艺术中,注重在插花中呈现出平衡、和谐和秩序,展现出中国人对内在美和宇宙之美的追求。
在日本插花艺术中,注重在插花中呈现出简约、朴素和意境,展现出日本人对自然美和内心之美的追求。
在韩国插花艺术中,注重在插花中呈现出生活气息和自然情趣,展现出韩国人对自然与人文之美的追求。
浅谈传统中式插花艺术与现代插花艺术

浅谈传统中式插花艺术与现代插花艺术传统中式插花艺术与现代插花艺术是两种不同风格的艺术形式,各有其独特之处。
传统中式插花艺术源于古代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传统中式插花强调以花卉为中心,注重造型与色彩的和谐统一。
它追求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将花草的生长形态与人们对自然的感悟相结合,通过花卉的形状、姿态、颜色和芬芳,反映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传统中式插花注重的是花卉的精神内涵,追求淡雅、清新、朴素的艺术效果。
它通过花材的选择和摆放,以及插花器的运用,体现出丰富的意境和情感。
传统中式插花更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
现代插花艺术在传统中式插花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突破了传统的束缚,更加注重表达个性和创造力。
现代插花艺术强调对形式的解构和重组,追求视觉的冲击和情感的传递。
它不再受限于花卉本身的形态和色彩,而是注重运用各种材料和技巧,打破传统的束缚,创造出充满创意和想象力的作品。
现代插花艺术广泛吸纳了西方现代艺术的元素,强调个性表达和审美创新,追求独特和与众不同的艺术效果。
它更注重当代社会和人们的生活方式,通过插花作品表达对现实社会的思考和反思。
现代插花艺术更加接近当代艺术的表现形式,融合了艺术和设计的概念,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传统中式插花艺术和现代插花艺术虽然在形式和风格上有所不同,但都是通过花卉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
它们都寄托着人们对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的追求。
无论是传统中式插花还是现代插花,它们都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美学意义,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启迪。
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插花艺术都是一种能够让人心灵沉静的艺术形式,它通过花卉来传递美和希望,让人们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共生和和谐。
不论是欣赏传统中式插花还是现代插花,都能够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愉悦。
东方传统插花艺术

• (四)“圣”洁之尊
• 东方人认为花卉是神圣的,以一种崇敬的心情 去对待她,以花悟道、修身养性,使插花也有 一种神圣感 。
• 讲求“心正花正”,进而“花正心正”。以自 然之美来正人之心态,来怡情娱趣,这是真正 的艺术境界。
二、东方传统插花艺术的创作理念与法则
(一)符合植物自然生长规律 (二)借鉴同类艺术创作的艺术手法 (三)讲求意境,寓意于花,更赋命题
• • 引自黎佩霞、范燕萍主编《插花
艺术基础》
三、写景式插花的表现技法
(一)布局的要求 写景式插花讲求远景、中景、近景的安
排。运用透视的角度用“远近法”来布置景 物。多株布景时要分组处理,四株要三株密 集,一株分开,五株时按三株二株分组,三 株也按二株一株分开。高矮各异,不可平齐, 也不排列于同一直线上,且姿态变化,相互 呼应,生动有趣。
亮节; •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纯洁无邪; • 松柏表示挺拔坚强,坚贞不屈,代表顽强的精神; • 报春花、迎春花寓意春色满园,春光明媚; • 君子兰代表君子之交,友谊万古长青。
按传说、时令定意
• 相传上古时,鬼怕桃枝,故传说桃树能 避邪;
• 王母娘娘吃桃长寿,故桃为人们所喜爱; • 中国节气更迭,月令花、十二花神等等。
• 第一主枝决定花型的基本形态,如直立、倾斜或 下垂,其长度取花器高度与直径之和的1.5-2倍。
• 第二主枝一般与第一主枝使用同一种花材,以弥 补第一主枝之不足,向前倾斜的空间伸展,使花 型具有一定的宽度和深度,呈现立体感。其长度 应为第一主枝的1/2或3/4。
• 第三主枝作用是使花型得以均衡。可与第一、第 二主枝取同一花材,也可另取其他花材,若第一、 第二主枝用了木本花材时,则第三主枝可选草本 花材,以求形体和色彩有所变化,它的长度应是 第二主枝的1/2或3/4。
传统插花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传统插花艺术的传承与发展1. 引言1.1 概述插花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起源于古代东方国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成了一门精致而优雅的艺术。
传统插花以其独特的技巧、丰富的象征意义和精妙的造型获得了广泛赞誉,并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的改变,传统插花面临许多挑战。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对传统插花艺术的历史演变进行探讨,包括其起源和发展过程、技巧与特点以及对社会影响与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
接下来,将分析当前传承与发展的现状,并深入研究传统插花艺术所面临的困境以及现代创新与融合发展的机遇。
进一步,本文将提出推动传统插花艺术发展所需的措施和机制,包括教育和培训体系建设、政策支持与保护措施以及创新传媒营销手段推广宣传等方面。
最后,通过总结回顾和展望未来的方式,得出对传统插花艺术发展的结论。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全面了解传统插花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并提出有效措施促进其繁荣。
通过分析历史演变、现状分析以及推动发展的措施和机制,旨在为传统插花艺术家、教育机构以及相关政策制定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建议,以确保这一珍贵而美丽的艺术形式能够得到充分传承和发展。
同时,通过在现代社会中大力推广传统插花艺术,还可以让更多人体验到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和审美价值。
2. 传统插花艺术的历史演变2.1 起源和发展传统插花艺术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起源于中国和日本。
在古代,插花被用作祭祀和宗教仪式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贵族和富裕人家装饰居所的一种方式。
最初,插花着重于表达对自然之美的敬畏,并通过将鲜花、树枝及其他植物材料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来展示独特的美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插花逐渐成为一门专业技艺,并进一步发展。
在中国,插花发展为多个流派,如汉唐流派、宋明流派等。
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创作理念,以及特定的技巧和材料运用。
而在日本,传统插花则演变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日式花道(Ikebana)。
插花艺术实验报告

插花艺术实验报告1. 引言插花艺术是一门古老而又充满创造力的艺术形式。
通过将鲜花和植物材料组合在一起,插花艺术家能够创造出各种各样独特的艺术作品。
本实验旨在探索插花艺术的创作过程,并通过实际操作来提升自己的插花技巧和审美能力。
2. 实验目标•学习插花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掌握常见的插花器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提升对颜色、形状和比例的敏感度•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插花作品3. 实验步骤步骤1:准备工作在进行插花实验前,需要准备以下工具和材料:•插花器具:剪刀、花插和瓶子等•鲜花材料:在花店购买各种鲜花和绿植•辅助材料:花泥、绿色蕨类植物和填充物等步骤2:选择鲜花根据个人的喜好和实验要求,选择适合的鲜花材料。
可以考虑花朵的颜色、形状和花语等因素,尽量搭配出美观和富有意义的插花作品。
步骤3:准备插花器具将花插和瓶子清洗干净,确保没有细菌和污垢。
同时,确保插花器具的大小和高度适合所选择的花材。
步骤4:修剪鲜花使用剪刀将鲜花修剪成适当的长度。
注意要保持花枝的水平和垂直平衡,使插花作品更加稳定和美观。
步骤5:插入花插将修剪好的鲜花插入花插中,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花朵的高低和角度。
在插入花材时,要小心操作,避免损坏花朵或掉落花瓣。
步骤6:添加辅助材料根据需要,可以在插花作品中添加一些辅助材料,如绿色蕨类植物、花泥或填充物等。
这些材料可以增加花束的层次感和丰富度。
步骤7:装饰和调整完成插花后,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进行装饰和调整。
可以在花束上添加丝带、珠子或贝壳等装饰品,也可以调整花材的位置和角度,使整个作品更加完美。
4.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本实验中,我选取了几种不同颜色和形状的花材进行插花,创作出了一个富有层次感和色彩丰富的插花作品。
通过不断尝试和调整,我在实践中逐渐提升了自己的插花技巧和审美能力。
与此同时,我也意识到了颜色、形状和比例对插花作品的重要性。
选择合适的颜色搭配可以让花束更加生动和吸引人,而正确的形状和比例可以使花束更加平衡和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5·艺术研究摘 要:本文讲述了中国传统插花研习过程中诸如因花择器、自然取材、互盼有情的剪枝、主客使三者互补插作、看花养护延展花貌、插花的意义等方面的经验和心得的分享,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和推进现代人们生活艺术化进程添砖加瓦。
关键词:传统插花艺术;择器;取材;插作;插花的意义插花艺术是我国一项优美的与人们生活空间息息相关的传统文化,它始自六朝时代,盛行于唐宋两朝,至明朝以后,花学成立,并流传于日韩诸国,可惜发展至清代,因其政治经济的衰落而一蹶不振。
[1]新中国成立以后,各行各业百废待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政治的稳定,经济实力的提升,整个社会关于花艺的文化氛围也越来越浓厚。
人们对传统插花艺术这样一门颇具精神享受的艺术创作活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我跟随台湾“人文花道”创始人王国忠老师和台湾“茶境之花”创始人廖纯瑜老师研习花道亦有十个年头,结合自己在漳州科技职业学院关于插花艺术的教学实践及对插花史料的研习,总结了以下插花的经验和心得,现分享予花艺爱好者,以助长社会插花艺术之优良风气。
1 择器图1 盘花《守望》 作者:张玲芝图2 篮花《暗香》 作者:王兴虎插花之前,要先挑选合适的花器,广义上来说,作为一般日常生活中插花的容器,它垂手可及,吃饭的碗、喝水的瓶子、储物的罐子等都可用以插花,但专属器物的出现反映出来的是对插花艺术追求的精致程度,不同的材质的器物都有它的艺术语言,如图1盘花《守望》的质感朴实自然,与变叶木的黄绿色调及自然的形态正好相吻合;图2篮花《暗香》的竹篮与自然伸展的兰叶、清新淡雅的桔梗及曲折的茉莉花枝相搭配,清雅之感自然天成,很符合中国传统插花的“自然美”的意境。
1.1 从材质来看一个柴烧的陶罐与一个多彩的玻璃罐相比,陶罐就更贴近自然,质朴无华,而多彩的玻璃罐则显得华彩亮丽、工巧精致,前者即便插上一枝不起眼的野花,在花器的衬托下都会熠熠生辉,而后者即使不插花,光看花器就觉得够漂亮了,要插,必须选用形大色艳、能配得起这个罐子的花材来插,否则不容易从鲜亮的花器中跳出来。
而插花的主旨是为了表达自然植物的“生命力”,所以,对于初学者而言,建议用质朴的陶质花器,一方面,陶器易得且不贵,另一方面,天然的泥土材质,自然质朴而素净,便于衬托出花草的生机,插花者只需要关心插的花的样子就可以了,不需要考虑瓶子与花材的搭配。
同样是关于择器的问题,日本插花大家川濑敏郎在《四季花传书》里主张:“初学插花选择土器。
”也就是我们说的比较粗的陶器。
一是不贵,二是特别素净。
[2]我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
铜铁一类,尚古雅;宋代五大名窑之类,都是插花的珍贵之选;但金银之类贵重金属,过于奢侈,少了一份清雅之味,相比之下,竹木之类,取自天然,朴实无华,若是能做好防水防虫以及防开裂的措施,或是加入内胆使之能贮水,便是插花的好材料。
1.2 从造型来看大的瓶、盆、缸、鼎之类,适合庄重、隆盛的场合,如厅堂、前台等,而小的瓶、碗、筒、篮则更适清幽、雅趣的较小的空间,如书房、茶室等。
1.3 从季节来看春天宜用陶瓷类的花器,呈现出大地、原野的感觉;夏天宜用瓷或玻璃类,让人看到水面,感觉清凉;秋天宜用陶或竹、藤类,塑造出秋高气爽之感;冬天宜用深色的粗陶瓶或缸之类,看不到水面,不感觉凉,同时会有一种大地万物枯寂,进入“冬藏”状态之感。
总之,花器是插花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插作者创作时要将花器视为作品中与花材融为一体的部分来考虑,以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2 取材在南方寻找花材相对北方较容易,尤其是在有着“东南花都”之称的漳州,漳州科技职业学院不在市区,校内有山,遍种花草树木,校园外亦有梁山鹿水,四季花草很方便取得。
因传统插花讲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崇尚自然之美,所以花店的花经常不是插花者最爱的材料,而那些路边,默默无闻地开着又落了的野牡丹,石头边向着阳光使劲冒出头来的拔契,溪水湖泊边对着小鱼吟唱的山竹,都是插花的好材料。
而被园丁传统插花艺术研究张玲芝(漳州科技职业学院 茶学院,福建 漳浦 363202)·166·艺术研究修剪得整整齐齐的大路边上的各种几何形体的植物,因其人工味太浓,少了几分天然之趣,若是采下来还会破坏其造型的整体美。
所以,还是要选择那种给人以天然趣味的枝叶,其自然流露出来的“生命力”才是最能感动人心弦的。
3 剪枝剪枝有讲究,一是什么时间剪,二是选择什么样的造型来剪。
剪枝最好是在清晨,花叶上还带有露珠的时候去采,并且采完要立即放入水中,以使花材不易凋谢,所以古画中赏见抱瓶折枝的场景。
现在我在课堂上是给学生准备塑料桶,这样一方面能盛水而轻巧耐用,另一方面也比较节约成本。
采什么样的枝条呢?首先,直立僵硬的枝条不采,因其无变化,空间层次感不明显;其次,蓬松散漫的花不采,因其无生气,难以体现自然植物蓬勃的生机。
而要采天然而富有变化的,有高低起伏、疏密有致、俯仰呼应、斜正有度的枝条,正如张谦德在《瓶花谱》一书的“折枝”一节所说的“凡折花须择枝,或上茸下瘦,或左高右低、右高左低;或两蟠台接,偃亚偏曲,或挺露一干中出;上簇下蕃,铺盖瓶口;取俯仰高下,疏密斜正,各具意态,全得画家折枝花景象,方有天趣,若直枝蓬头花朵,不入清供。
”[3]如图3篮花《爱相随》中的枝条,上呼下应,高低错落,在迂回曲折间彰显点线面块的变化之美。
明代龚贤画决:“虽向前者必顾后,向后者必应前”,指的就是枝条彼此互盼有情,而不宜各行其道。
而讲究插花折枝与画理同工亦是历代插花研究者的共识。
再次,折花应折三分开、七分未开之花,因其插完后会有变化,而且是越变越亮丽。
若全采开得正好的花来插,则剩下的就是越变越凋零了。
然而,有的插花者会选择已开花结实的花材和开得正好的花以及含苞待放的花,来展现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之变化,如荷花就经常被拿来这样用。
图3 篮花《爱相随》 作者:张玲芝4 插作插花者选定花材剪切下来后,就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和章法来插了。
作为基本花型而言,一幅插花作品中首先要插的枝条为“使枝”,它是一幅作品中最长、最能代表整个花型的枝条(也称第一主枝),它的长度为花器的(高+口径)×1.5~2倍+水深,之所以是1.5~2倍,是因为花器有轻盈与厚重、花材有粗细与疏密之别,故使枝的长度得依花器与花材的具体情况而定。
使枝的长度若为7,其第二主枝“客枝”则为使枝的5/7,第三主枝“主枝”为“使枝”的3/7左右。
主、客、使三者之比例约为3∶5∶7,这个比例来源于我国自古流传下来的洛书九宫图中的术数,又正好与古希腊时期的毕达哥拉斯发现的黄金分割比略同,有一种安定和谐之美,既有变化,又能均衡。
但在插到心象花、高兀高据、组合式等花艺创作时,也不一定要遵从这个原则。
在空间布局上,应注意“空白出余韵”的效果,让观者能感受得到画面中的草木天然呈现出来的“呼吸感”。
在花与器的搭配中,小的花器不宜插得太多太满,而宜插细长而又有奇曲变化的枝条,如果只插一枝,就要选取曲斜而富有韵味的枝条,插两枝则要一高一低,有呼有应,就像从一根枝条上长出来的一样。
明代董其昌在《画旨》中就说到“画树之决只在多曲,虽一枝一节,无有可直者,其向背俯仰,全于曲中取之”,又说“二株一叶,必一俯一仰,一欹一直,一左一右,一高一下”。
以直衬曲,高低疏密,才能相映成趣。
[4]总之,这些都是对于前人的一些审美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无论哪种形式的插法,都应做到均衡、稳定而又灵动而有韵律,而不能头重脚轻或器大枝小。
在掌握了一定的比例和章法后,创作插花作品时,植物的生命感和季节感的体现很重要。
就像在茶席间,除了主人和客人之外,花可能就是唯一的有生命的物体了吧,它以它最后的生命,向人们传情达意,向客人表达主人的用心。
[5]看到美的鲜花、蓬勃的生命,我们会心生欢喜之情,而看到垂蔫枯萎的花材,我们会感觉惆怅哀思。
作为一个茶人,我们要处处为客人着想,把最美的东西(茶汤、器具、声音、空间等)呈现给我们的客人,所以,插花第一个要表现的,是花的生命力。
借着花,我们要体现时光的变化,体现明日不再的生命,就像唐代岑参的《蜀葵花歌》所云“今日一花开,明日一花花,今日花正好,昨日花已老”一样,我们应珍惜这每日不同的生命,表现出花的季节感来,让人透过花的生命变迁,感悟人生的变化,珍惜当下。
5 养护明代张谦德在其《瓶花谱》中说“凡花,滋雨露以生,故瓶中养花,宜用天水,亦取雨露之意”,后又说“不得已则用清净江湖水”。
井水“味咸,养花不茂”,这与烹茶之水的选择亦有类似之处,需“轻、清、活、甘、冽”也,其中“活”字充分体现在插花用水中,需其氧气含量丰富,故每日需换新鲜的活水,在供给花材足够的氧气与水分的同时,亦因水中插花一段时间后会滋生细菌,不利于花材吸水的缘故罢。
另外,插好的花,夜间需放置于室外或阳台,以接受露水的滋润,也更接受于花材生长的自然气息,这样可以使花材维持更久的生命,若放置于密闭的室内,则很容易凋谢。
除此之外,还要防止用油腻之物去触摸擦拭花材,一方面,油脂阻止了花叶表面细胞组织的呼吸;另一方面,有损花材清雅脱俗的气质。
同时,还要防止猫、鼠等外界的侵扰,以免损坏花材或花器,若室内空间要插花也要焚香,则两者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以免香火气熏到花材。
[6]至于花材的保养方法,除竹子或芙蓉等以茶叶“杀青”的原理来进行沸水插贮;梅花等木本花材用火烤折处再用泥封伤口;栀子花将枝的根部捶碎(以增大吸水面积)再涂少许盐于伤口消毒再插入瓶等法之外,其他如加蜂蜜、加油汁等方法,有违插花清雅之道,不推荐使用。
但现代医药发达,花店里常用的保鲜剂、阿司匹林等药物,自然也可跟随时代的进步而使用,但我亦嫌其不天然,倒也不乐衷于使用,就像烹茶之水为了消毒而加入漂白粉一样。
·167·艺术研究6 插花的意义在插花教学过程中,往往会碰到学生这样问:“老师,为什么要将户外活得好好的那么漂亮的花剪下来插?那它不是很快就要死掉了吗?那样会不会太残忍了?”我会这样回复他:你觉得园艺修剪花材残忍吗?一盘盘漂亮的盆景如果不经由他们“残忍”地去肢断臂,任由其开枝散叶,那就与野外的杂草无二了,那也就不能使其成为作品了,一盆盆被花艺师创作出来的作品,能够呈现在大家面前,是要有生命为此付出代价的(创作者付出它的思想与生命中的一段时间、精力,花草付出它的生命),就像你喝到的茶,也是泡茶人、制茶人与茶叶的共同付出;就像你吃到的一道美食,它也是动物、植物的生命与厨师等人的共同付出的结晶。
所以,我们作为插花的人,更应珍惜这明日不再的短暂的生命,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创造出更美的作品,让其在我们手中迸发更加灿烂的第二次生命。
而不是随意剪切,肆意浪费花材。
这是作为插花人对花的生命的尊重的最好体现。
7 结语传统插花不只包含择器、取材、剪枝、插作、养护方面,还包括色彩搭配、花材寓意、内涵意境等诸多方面的讲究,如图4篮花《福寿如意》,佛手寓意“福寿”,灵芝寓意“如意”,百合寓意“百事好合”,竹子的“竹”与祝福的“祝”谐音,四季常青的富贵竹象征“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