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仰
关于信仰的作文素材

关于信仰的作文素材信仰,是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种力量,它可以支撑我们走过人生的坎坷,让我们在困难中保持坚定的信念。
信仰,可以是对神灵的虔诚,也可以是对理想的追求,更可以是对人生的热爱和执着。
信仰,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给予我们力量,让我们在迷茫中找到方向,在困难中坚持不懈。
信仰,可以是对神灵的虔诚。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信仰神灵是人类最早的精神追求之一。
无论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还是其他宗教,信徒们都在信仰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和安宁。
他们相信神灵的存在,相信神灵的慈爱和眷顾,这种信仰让他们在困难中不至于失去希望,在挫折中不至于崩溃。
信仰神灵,让人们在生活中感受到一种超越物质的力量,让他们在心灵上得到满足和安宁。
信仰,也可以是对理想的追求。
在现代社会,很多人选择将自己的信仰放在理想上。
他们追求公平正义,追求自由平等,追求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这种信仰让他们在面对社会的不公和不义时不会选择沉默和妥协,而是勇敢地站出来,为自己的理想奋斗。
他们相信,只要坚持不懈,理想终将实现,这种信仰让他们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不畏艰难,不怕挫折。
信仰,更可以是对人生的热爱和执着。
无论是艺术家、科学家还是普通的劳动者,每个人都有自己对生活的信仰。
他们对生活充满热爱,对自己的事业充满执着。
这种信仰让他们在工作中全身心投入,让他们在生活中充满激情和动力。
他们相信,只有对生活充满热爱,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这种信仰让他们在人生的旅途中不畏艰难,不怕挫折。
信仰,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可以是对神灵的虔诚,可以是对理想的追求,更可以是对人生的热爱和执着。
无论是什么样的信仰,它都能给我们带来力量,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坚定,更执着。
让我们在迷茫中找到方向,在困难中坚持不懈。
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它永远都会伴随着我们,指引着我们前行。
马哲小论文-论信仰

论信仰-信仰与道德行为摘要:什么是信仰?信仰不是迷信,信仰是人类对于某种思想、主张、主义的信服和推崇,是其社会行为的指导和最终目标。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不断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精神文明却受到了不对等的待遇;人们缺乏正确的信仰,价值观沦丧,道德底线一再降低正不断威胁着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一件件触目惊心的事件都迫使我们不断的反思,我们应该如何信仰。
关键字:信仰、价值观、道德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与发展。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才能对社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人们追求物质文明的强烈需求下,精神文明往往与之需求背道而驰,人们在追求利益的同时往往会忽视或者破坏原本的道德底线,做出与社会进步相违背的事情。
信仰就是一种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以人的根本困境为出发点,对改变困境需求的反映,不同的人对信仰的理解和认知都是不同的。
一种积极的,科学的信仰将有利于我们认识世界及改造世界,将对我们的行为起着规范和指导作用。
真正的信仰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又超越理性的至高精神力量。
塞缪尔•斯迈尔斯的《信仰的力量》中曾写到:“爱就是我们的信仰,人类惟一的信仰。
它具有无上的力量。
它是最黑暗的夜之后出现的曙光。
“可见爱作为一种积极的信仰其引导人们作用客观世界的积极意义。
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道德滑坡现象却日益突出,食品安全、医疗贿赂、官商贿赂、诚信缺失、行为失范等等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温家宝总理在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的讲话中讲到:“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
”可见当今中国迫切的需要一种能够给人以道德约束的具有信服力的信仰,用爱或者儒的观念来对法律之外的行为进行道德上或者精神上的约束。
信仰议论文

信仰议论文信仰是指个人或群体对于超自然力量或至高无上存在的坚定信念。
它是人类历史上最基本和最影响力之一的现象之一。
信仰的形式和内容各不相同,可以是宗教信仰、神话传说、哲学观念、道德价值观等等。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信仰,它都是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
首先,信仰作为个人和群体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塑造了个体和社会的认知和行为模式。
在个人层面上,信仰为人们提供了对于未知和不可预测事物的解释和理解。
它给个体提供了安全感和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应对人生的挑战和困难。
在社会层面上,信仰也是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重要来源。
许多社会规范和价值观都是由特定的信仰体系塑造和传承而来的。
信仰为社会提供了共同的准则和价值,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其次,信仰在历史进程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许多重大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事件都与特定的信仰有关。
宗教信仰对于各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促进了艺术、建筑、文学等领域的繁荣。
许多伟大的艺术品和文学作品都是受到信仰启发而产生的。
信仰还塑造了许多国家和民族的身份认同和精神特质。
它激发了人们为实现自己的信仰而奋斗的热情和动力。
然而,信仰也可能导致冲突和分歧。
不同的信仰体系可能存在着对于真理、道德和生活方式的不同看法。
这种差异可能导致信仰之间的冲突和对立。
历史上,许多战争和争端都是由于不同信仰之间的冲突而引起的。
信仰也可能在一些时候成为剥夺个人的自由和权益的借口。
因此,我们应当推崇宽容和尊重不同信仰的观点和习俗,以避免信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信仰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为个人和社会提供了精神支持和道德准则。
信仰对于个体和社会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但我们也应当警惕信仰可能带来的冲突和对立,倡导宽容和尊重不同信仰的观点和习俗。
只有通过相互理解和包容,我们才能建立一个和谐和平的社会。
关于信仰的议论文

关于信仰的议论文信仰是一种精神寄托,它源于人类内心深处的渴望和追求。
无论是宗教信仰、人生信仰还是信念信仰,都有着自身的内涵和价值。
作为学生,我们应该认真思考自己信仰的重要性,探究它对我们人生的影响和意义。
首先,信仰是我们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
它可以给我们带来内心的安宁和力量,让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会轻易动摇,坚持自己的信念。
无论是在学业、工作还是人际关系中,信仰都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和支撑。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知世界和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使我们更加积极向上地面对生活。
其次,信仰也是我们在社会中互相联系的纽带。
同样的信仰让我们心灵相通,激发我们之间的共鸣和感受。
信仰可以让我们建立起相互信任和尊重的关系,让我们在社会中更加自信和自豪。
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信仰可以让我们超越文化差异和个人利益,关注人类的共同利益和发展。
它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类的普遍感受和情感,为实现和平、发展和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信仰也是我们对生命的一种敬畏和感悟。
它带给我们一种崇高的情感和思考方式,让我们更加珍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信仰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神圣和美好,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珍惜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它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人类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让我们在面对生命的飘忽和无常时保持一份镇定和平和。
综上所述,作为学生,我们应该认真思考自己的信仰,探究它对我们人生的影响和意义。
信仰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它可以让我们有力量、有方向;信仰也是我们在社会中互相联系的纽带,它可以让我们超越文化差异和个人利益,关注人类的共同利益和发展;信仰还是我们对生命的一种敬畏和感悟,它可以让我们更加珍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因此,让我们保持我们的信仰,让它成为我们人生中的一份力量和美好。
人要有信仰的议论文

人要有信仰的议论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
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要有信仰的议论文,方便大家学习。
人要有信仰的议论文篇1人生总会有迷惘、徘徊、低沉但这无所谓,只要我们还坚信着自己的信仰,一如既往的向着我们的目标前行。
信仰是指南针。
古代伟大学者司马迁在生与死的抉择面前,毅然选择了苟延残喘的生,即使他知道这会招来全天下的耻笑,导致族人的鄙视,但这些在他伟大信仰面前有算什么,最终他用实力告诉全天下,他成功了。
他狠狠的击倒了厄运,用自己的坚持创造了不朽的人生。
司马迁是伟大的,对信仰的不懈追求让他化为一道丰碑屹立在中国文人的灵魂中。
信仰是坚持。
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在经历了家族的兴衰亡败,看透了封建社会的统治,感到时运不济,决心写一部前无古人的传世小说,但在当时的清朝,他遭到了族人的耻笑和封建统治者的猜忌,在世人都喊他“傻子”“疯子”的情况下,他用“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的精神,化压力为动力,他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到《红楼梦》上,逆境中“批阅二载,增删五次”,终于写出令世人称颂不已的《红楼梦》。
信仰是毅力。
史蒂芬霍金,在霍金在牛津大学毕业后即到剑桥大学读研究生,这时他被诊断患了“卢伽雷病”,不久,就完全瘫痪了。
1985年,霍金又因肺炎进行了穿气管手看书必须依赖一种翻书术,此后,他完全不能说话,依靠安装在轮椅上的一个小对话机和语言合成器与人进行交谈的机器,读文献时需要请人将每一页都摊在大桌子上,然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霍金正是在这种一般人难以置信的艰难中,成为世界公认的引力物理科学巨人。
这些伟人的成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他们也曾遭遇一系列挫折,然而凄风苦雨并没有使他们却步。
他们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即使在人生的泥淖中踉跄前行,也从未放弃对信仰的追求,一步一步坚实地向着自己心中的圣地前行,最终抵达了自己的心灵家园,取得巨大的成功。
论信仰对人类精神追求的影响

论信仰对人类精神追求的影响信仰,作为一种对神秘力量或超越个体的信念,对人类精神追求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信仰不仅可以塑造人们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更能够提供力量与希望,在人生的旅途中为人们指引方向。
本文将探讨信仰对人类精神追求的影响,深入探讨它如何影响个体的心灵境界、道德修养以及对命运的把握。
信仰如同人类精神追求的一面镜子,反映着个体对自身存在的认知与探索。
它超越了理性思维的边界,将人从纷繁的日常琐事中解放出来,使得个体可以抬头仰望星空,思考生命的意义与目标。
信仰赋予了人类精神一个高于物质层面的追求,通过崇拜与敬畏,使人们更加谦虚、敏感,对于宇宙之谜充满敬畏之心。
在信仰的指引下,个体将自己的存在与其他事物联系起来,与自然与人类的命运紧密相连。
信仰也影响着个体的道德修养,塑造了人们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
它通过规范个体的行为,使其配合着信仰的核心价值观去生活。
无论是基督教的“爱与宽恕”,佛教的“舍己为人”,还是伊斯兰教的“虔诚与奉献”,这些信仰都以某种形式教导个体如何做一个有良知、有情怀的人。
信仰的价值观鼓励着个体去超越自身的短视利益,以更广阔的视野看待问题,享受奉献与修养的快乐。
在信仰的指引下,人们对于命运的把握也得到了加强。
信仰鼓励个体面对困境与挑战时,保持内心的坚定与勇敢,尽力去改变不可改变的命运。
无论是宗教的祷告与忏悔,还是心灵修炼的冥想与瑜伽,信仰驱使着人们迎难而上,寻找拯救的希望。
信仰让我们相信,命运并非绝对地注定,而是由个体的努力与勇气所决定。
这种对命运的主动把握不仅是个体的力量源泉,更是个体成长与成功的重要保证。
然而,信仰也存在一些潜在的负面影响。
由于信仰的多样性,个体之间往往存在着不同的信仰体系,这也导致着不同信仰之间的冲突与对立。
这种对立可能导致个体间的争斗与仇恨,削弱了信仰在促进全人类精神追求的力量。
同时,一些极端的宗教组织也借助信仰的名义制造暴力与恐怖,严重影响了公共安全与社会稳定。
关于信仰的议论文

关于信仰的议论文关于信仰的议论文(一)信仰是什么?信仰是一个人最高的操守,是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时口不言弃的精神支柱。
有了信仰,再大的难事也有了坚持到底的理由;有了信仰,再大的苦也有了坦然面对的勇气;有了信仰,能耐得住寂寞,能守得住安静,能扛得起责任,能冲破一切思想的藩篱。
信仰如同浩渺星空中的北极星,众星围绕,是我们生命的方向;信仰如同熊熊燃烧的烈火,不论何时都给予我们战胜一切的力量;信仰如同清泉,不论我们如何狼狈不堪,它总能将我们的心灵净化。
人生长短不好说,也许有人在人生旅途中自暴自弃;也许有人在人生岔路口处判断失误误入歧途。
其实,所有人都是一样的,充满贪婪和欲望,找不到正确的方向,只是因为心中缺少一个值得守护的信仰。
在你的人生中,是否有这样几个朋友,她们和你相处的时间几乎占据了你生命的大部。
在你伤心时,她们会在你身旁守护你,为你打抱不平;在你生病时,会频繁地发短信、打电话问候你;在你孤独时,他们总是会在你身边,给你鼓励和温暖。
如果有,也许,她们会成为你最重要的人,会成为你心灵深处最最值的守护的信仰,这个信仰,叫做友谊。
心中有了一个信仰,孤独便不可怕。
人人都羡慕珍珠的靓丽、璀璨,其实若干年前,它只不过是那金色海滩上的一粒沙,听着游轮汽笛声,看着那海与天的交汇处,等待养蚌人的到来,可变成珍珠的过程中要在那张大嘴里等候无数个黑暗的光阴,可对于沙粒来说相比于之前那些数不尽的黑暗,这点孤独,又算得了什么?不知多少个黑夜都已度过,它一点也不惧怕,因为变得如同星辰般的璀璨一直是它的信仰,这个信仰,叫梦想。
它的信仰支持它永不放弃,直到成了那颗璀璨的梦中珍珠。
云被阳光染得金黄,也为它披上一层金衣。
它依旧听着那游轮汽笛声,看着那金与靛的交汇处,只不过,因为它的信仰,它已不再是那金色海滩中的一粒沙。
关于信仰的议论文(二)这是汪峰的一首歌的名字,信仰就好比一面旗帜,飘扬着,引领着我们。
不论你的信仰是把你引向战场,还是引向赌场,甚至引向诸如恐怖主义自杀式袭击,把你带到沟里去,我们谁都少不了信仰。
信仰的力量与意义

信仰的力量与意义信仰,是人类内心最深处的一种力量。
它可以给予我们希望和力量,引导我们前进,成就我们的梦想。
在现代社会,虽然信仰的形式和对象各有不同,但它依然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信仰的力量与意义,并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首先,信仰给予人们希望和勇气。
在生活的道路上,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境。
这时,信仰就像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找到前进的方向。
无论是宗教信仰、科学信念还是人生价值观,信仰都能让我们看到希望,坚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信仰像是一座坚固的堡垒,让我们不被外界的负面影响所击垮,坚定信心,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其次,信仰可以给予我们内心的寄托和安慰。
生活中的苦难和痛苦常常会让我们感到茫然和无助。
而信仰就像是一块坚实的石头,可以给予我们在困境中找到托底的支撑。
宗教信仰可以让人们找到超越尘世的力量,让他们从苦难中获得安慰和力量;科学信仰则带给人们对于世界的探索和理解,让他们在困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无论信仰的形式如何,它都是人们内心的安慰和寄托,使人们在困难时能够坚定信心,坚持到底。
信仰还具有凝聚人心的力量。
信仰可以让人们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使他们团结一心,共同为一个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宗教信仰让人们在相信同一个神明的同时,也共同追求善良、正义和和平;科学信仰让人们共同追求真理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正是因为有了共同的信仰,人们才能够摒弃私利,团结一心,一起面对挑战,克服困难。
信仰成为了凝聚人心的纽带,让我们在面临困难时能够找到支持和帮助。
另外,信仰还能够给予人们道德和行为准则。
信仰不仅是一种内心的力量,还是一个人在行为上的指引。
宗教信仰给人们提供了一套明确的道德规范,使人们能够意识到善恶的界限,秉持正义和公平,尽善尽美。
科学信仰则推动着人们去发现真理、追求智慧,使人们确立起对于科学道德的底线。
信仰在人们的日常行为中起到了指导作用,让我们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信仰
上大学近三年,说来惭愧,三年间竟未真正拾起笔杆子留下任何成文的文章。
今日,借南老师课业要求“原创”之名,学生便斗胆谈谈心中之信仰。
所写非专业论文非学术研究,杂文散记罢了,望师指正。
首先,学生认为信仰应分为国之信仰和民之信仰两大类。
国之信仰,顾名思义,便是国家的信仰了。
当今世界,国家大致可划分为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两类。
那么,国之信仰似乎便也可大致划分为这两类国家的信仰了。
于是乎,资本主义国家之信仰便可大致等同于私有制,等同于资产阶级专政和剥削无数劳苦大众了。
相应地,社会主义国家之信仰便可大致等同于公有制,等同于无产阶级专政和人民当家作主了。
后来,通过对政治学知识的学习和眼界开阔之后,才有顿悟,事实并非如此。
资产阶级国家和无产阶级国家之间的区别早已不明显。
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发展福利事业,各阶级之间的区别界限早就模糊;中产阶级兴起,工农阶级生活的风生水起倒也不是如我们所想象的那般水深火热,这好像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资本主义国家了。
社会主义国家也发展起了市场经济,鼓励各种私营经济大展身手,工人阶级的主人翁意识倒也没有我们所臆想的那般浓厚,这些都不禁让我们陷入疑惑。
我们所认为资本主义国家已不是我们所认为的资本主义国家了,社会主义国家亦如此。
资本主义
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相互借鉴,信仰早就不是独此一家,而是呈现大借鉴、大融合之势。
其实,当今世界国家之间在政治意义上多做区分已不甚流行,更多的是在经济、文化、军事和安全上谋求和平与发展,也不做过多的政治定性了。
冷战已然结束,当今国家思想文化层面上的信仰已不做区分对待,而是将其视作一个整体来考虑。
故此,国之信仰应不对其作国家之定性来加以区分,而当沿顺当今之世界一体化趋势作统一考量。
那么,国之信仰当是如何呢?
学生以为,国之信仰最核心、最关键及最基本便是心系国民,国家最大的信仰便是追求国民的幸福。
至于如何做到心系国民,如何提高国民的幸福感,这便是各国家如何具体落实的问题了。
学生以为,根据国家国情不同及发展差异,各国落实的侧重点不同。
就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和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来说,二者差异明显。
中国目前最重要的是缩小贫富差距,关注弱势群体,调节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
其中,农村问题不容小觑。
国家因发展而长期对农村地区盘剥和忽视,使农村与城镇贫富差距明显,农民生活无法得到同城镇居民同等的救助和保障;还有由农村问题衍生出来的农民工问题、留守儿童、
妇女以及老人问题等;农村地区的教育、医疗、养老、卫生事业等都远远落后于城镇地区,这些都无不造就了农村的落后并加剧了贫富差距。
我国农民对城市发展和国家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相比较而言,城市和国家给予农民的却是少得可怜。
农民把青春、汗水、贡献都留给了城市,而城市却把失去了劳动力的农民毫不留情地驱赶回农村……
所有的这些都逐渐使农村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严重不协调甚至脱节,使得我国的农村问题成为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
美国最重要的便是尊重和保障公民的自由。
因其处在后工业发展时期,美国国民对幸福感最大的定义和追求并不是物质和经济,而是自由。
美国人的身体里都是流淌着自由的血液,他们对自由的吹毛求疵程度令我们每个人都会汗颜。
再加上近年来美国行政分支的急剧膨胀以及对社会生活的严重干预,让美国民众加大了对美国政府的警惕以及更加珍视自由和渴望自由。
因此,美国的最大的信仰,便是心系美国民众的神圣的自由了。
提到中国的信仰,就不得不谈谈近年来热议的中国信仰危机问题了。
近年来,“扶不扶”、“好人被诬陷”、“小悦悦事件”等现象层出不穷,这不禁让人们联想到人心败坏、道德沦丧、信任缺失等评判,在很大程度上,这些评判都是有据可寻的,我无力辩驳。
但这是不是说明或者等同于中国人没有信仰,或是出现了“信仰危机”呢?依学生之愚见,并不见得。
这些不良的社会现象的确说明了人心在道德和利益面前选择了利益。
但是,若我们深究下去的话,便有一个问题摆在我们眼前: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道德甘拜于利益下风?
我不相信中国人心是冷血无情到此种地步的。
虽说鲁迅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中国人,但在当今这个民风开化、“政治清明”的年代,我实在是不能不忍也实在是忌讳忌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中国的人心。
那么,问题的症结在于何处呢?
学生以为,这症结在于国家的法律保障没有完善妥当。
倘若在此情况下,当事人的切身利益能得到很好的保障,救人将没有后顾之忧,便不会错过救人的最佳时机,很多悲剧便不会发生。
毕竟,人心总是靠不住的,总是需要界限和条文加以制约的。
而另一方面,人心又往往是最脆弱、最禁不住考验、最需要得到保障和维护的。
即便圣人也是如此,无一例外,更何况我等这些凡夫俗子呢?所以说,将国家法律规范层面上的缺失某种程度上导致的悲剧全都怪罪到国人的信仰问题上,实在是有失偏颇。
说完国之信仰,接下来谈谈民之信仰问题。
学生以为,民之信仰不应将其固化,应尊重其多样性。
在民众信仰中,宗教信仰占据很大比重。
宗教众多,教派更是众多。
民众信仰宗教、教派、教义都不甚相同,要想将之同一而语,难度太大而且完全无此必要,只要信仰内容符合人类共通的伦理道德规范,都应对其加以尊重并保障之。
最后,学生谈谈自身的信仰。
说是信仰,其实说成是一种认识和感悟倒是更为妥当。
我的信仰便只有四字——敬畏生命。
二十岁以后,开始学会敬畏生命。
既感悟到它的坚强,更领悟到它的脆弱。
二十岁以后,开始刻意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更是对父母亲人的健康安全格外上心。
二十岁以后,开始思考去过一个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人生,开始想去看看外面的大世界,开始审视自身周遭的日常和生活……这些都始于敬畏生命。
世间的一切情感和感受都来自于生命,善是保存和促进生命,恶是阻碍和毁灭生命。
如果我们摆脱自己的偏见,抛开我们对其他生命的疏远与恶意,与我们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那么,我们就是道德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减少纷争和战火,避免憎恶与仇杀。
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一种美好的、不会失去的、不断发展和前进的方向和德性。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称之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