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湖心亭看雪练习新人教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

12*湖心亭看雪张岱• •夯实基础巩固知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
与泰山相比,黄山要文气一些,没有寺庙香火,像一个不dn世事的人,自然、质朴。
进山的人不求佛拜祖,不烧香许愿,它就这样敞开自己,接纳每一个有缘相见的人。
作为一座山,这正是它的本分。
山风凌厉,劲松回击,那些松树终把山风抽打到呜咽。
奇石耸立,云海变幻,黄山总在不经意间给人带来心灵的振撼。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不劭(谙)世事劲松(jing) 呜咽(yb)• •⑵文屮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振扌感"•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震撼”。
(3)“厉”在《新华字典》中有下面三个义项。
文中“凌厉”的“厉”意思为(C)A严格 B.严厉 C.凶猛(4)将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不得改变原意。
作为一座山,这正是它的本分。
示例:作为一座山,这不正是它的本分吗?2.2018年初,安徽遭遇罕见雪灾,但在朋友圈,你看到的更多的是人们在晒雪景,而不是雪灾;人们或许会吐槽结冰,而不是断电断水。
你班为此开展以“雪灾•雪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参与。
(1)给下面新闻拟写标题。
据《江淮晨报》消息,“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新年初雪将大地银装素裹地装扮起来, 银白了屋顶,裹紧了树枝,恬静了平日里喧嚣的城市,也激发了合肥人的艺术潜力。
1月4日下午,安徽大学法学院研究生一年级的张卫东、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助理韩斌铲雪后制作的雪人萌翻了路人。
这些猫狗校园创意雪人照片风靡朋友圈,逗乐了很多人,传递着冬日里的温情。
示例:“城会玩”——安徽人学酷萌雪人红了册友圈(2)读下面这则材料,请为这位交警写一段褒奖词。
安徽合肥,雪太厚,电线撑不住掉下来悬在半空中,早晨上班的车都堵在了路上,车辆疯狂鸣笛,响成一片,交警及时赶到,但又没有撑杆设备能把电线撑起来,情急之下,一位交警跳上公交车车顶,使劲抓起电线扛在自己肩膀上,拼命把电线往上提,直到超过车辆的高度。
(广东专版)2018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2 湖心亭看雪习题讲义 新人教版

雾.凇.( 天气寒冷时,雾冻结在树木的枝叶上而成的白色松散冰晶 ) 沆.砀.( 白汽弥漫的样子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 全 )白。 湖上影子,惟.(只有 )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微小的 ),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罢了 )。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哪能 )更.( 还 )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 尽力 )饮三大白.( 古人喝酒时用的酒杯,这里代指酒 )而别。 问其姓氏,是.( 判断动词,是 )金陵人,客.( 客居 )此。 及.( 等到 )下船,舟.子.( 船夫 )喃喃曰: “莫.( 不要 )说相.公.(旧时对士人的称呼 )痴.(痴迷 ),更有痴似相公者!”
(6)“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 上有何作用?
写出了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 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7)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 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 不矛盾。开始写独往湖心亭看雪,虽然有舟子陪伴但舟子并没有闲情雅 致去赏雪,最后点出舟子“喃喃曰”也是这个目的。这里并不是作者行文的 疏忽,而是有意为之。在作者看来,芸芸众生不可为伍,比如舟子,虽然存 在却犹如不存在,反映出他文人雅士式的孤傲。
9.联系全文,说说作者在描绘雪景时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通__过__描__绘__雪__景__,__表__现__作__者__清__高__自__赏__、__高__雅__脱__俗__的__情__怀__________。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 龙山雪 张岱
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晚霁,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李 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①侍。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 能光,雪皆呆白②。坐久清冽,苍头③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 ,积雪欱④之,竟不得醉。马小卿唱曲,李岕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 ,咽涩不得出。三鼓归寝。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 趾,浴雪而立。余坐一小羊头车,拖冰凌而归。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课时练新人教版

29湖心亭看雪
1.识记字音
更.定()沆砀
..()()一芥.()毳.()
雾凇.()强.饮()喃喃
..()挐.()
2.作家简介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寓居杭州。
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有《陶庵梦忆》《丁湖梦寻》等。
3.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明朝灭亡以后。
作者把对故国往事的怀念以淡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见一斑。
3.课文感知
(1)结合资料,疏通文意。
(2)结构图解
雾凇沆砀
赏雪天云山水
湖心亭看雪上下一白雪天奇遇
两人对坐痴迷山水
奇遇
三人同饮
(3)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记叙作者独去湖心亭赏雪,描绘了湖心亭的美丽雪景,并叙述了在湖心亭的奇遇,表达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对故国往事怀恋的淡淡愁绪。
课上练
1.词语的特殊用法
特殊用法词语原句分析
通假字挐余挐一小舟通“桡”,撑
更是日更定矣读gēng古代夜间的
记时单位
焉得更有此人读gèng,还
是是日更定代词,这
判断动词,是
问其姓氏,是
金陵人。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湖心亭看雪习题新人教版

12*湖心亭看雪01 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崇祯.(zhēn)拏.(ná)更.定(gēng)一芥.(jiè) 毳.衣(cuì) 雾凇.(sōng)铺毡.(zhān) 沆砀..(hàng dàng)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余拏.一小舟拏:撑(船)(2)拥.毳衣炉火拥:裹、围(3)雾凇沆砀..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4)焉得更...有此人焉得:哪能更:还3.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1)余.住西湖古义:人称代词,我今义:剩下(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义: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代指酒今义:白色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1)大雪..三日(名词作动词,下大雪)(2)与余舟一芥..(名词作状语,像一根小草般微小)5.下面句子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A)A.湖中人/鸟声俱绝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D.舟中人/两三粒而已6.写出含有与加点词意义相同的成语。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2)湖中人鸟声俱.绝(万事俱备,只欠东风)(3)一童子烧酒,炉正沸.(人声鼎沸)(4)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不鸣则已,一鸣惊人)(5)惟.长堤一痕(惟命是从)7.根据提示默写句子。
(1)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使人想起柳宗元《江雪》中的名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3)描写西湖的诗句很多,例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苏轼笔下的雨后西湖;“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是白居易眼中的初春西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杨万里心中的夏日西湖。
西湖的确是个迷人的地方。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人教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雾凇.(sōng) 长堤.(dī) 毳.衣(cùi)B.沆砀.(dàng) 拏.(ná) 喃.喃(nǎn)C.金陵(lín) 芥.(jiè) 崇祯.(zhēn)D.更.定(gēng) 铺毡.(zhān) 痴.(chī)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客.此(客人) 拥.毳衣炉火(裹着、围着)B.上下一.白(全) 雾凇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C.余拏.一小舟(撑) 强饮三大白..(大杯酒)D.湖中人鸟声俱.绝(全,都) 及.下船(等到)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余.住西湖余.拏一小舟B.是日更.定矣更.有痴似相公者C.是.金陵人是.日更定矣D.上下一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二、文言文阅读4.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
(1)湖中人鸟声俱绝(2)舟中人两三粒而已(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5.填空。
本文选自《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朝代)文学家________,字宗子,号________。
著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本文是作者在明亡后追忆前尘往事而写的小品文。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7.下列句子中“一”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上下一.白B.余拏一.小舟C.一.童子烧酒D.湖心亭一.点8.翻译下列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9.文中写景的句子有哪些?作者写景运用了什么手法?10.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湖上影子……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句所展现的景色。
【专题复习】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湖心亭看雪习题新人教版

12*湖心亭看雪01 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崇祯.(zhēn)拏.(ná)更.定(gēng)一芥.(jiè) 毳.衣(cuì) 雾凇.(sōng)铺毡.(zhān) 沆砀..(hàng dàng)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余拏.一小舟拏:撑(船)(2)拥.毳衣炉火拥:裹、围(3)雾凇沆砀..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4)焉得更...有此人焉得:哪能更:还3.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1)余.住西湖古义:人称代词,我今义:剩下(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义: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代指酒今义:白色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1)大雪..三日(名词作动词,下大雪)(2)与余舟一芥..(名词作状语,像一根小草般微小)5.下面句子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A)A.湖中人/鸟声俱绝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D.舟中人/两三粒而已6.写出含有与加点词意义相同的成语。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2)湖中人鸟声俱.绝(万事俱备,只欠东风)(3)一童子烧酒,炉正沸.(人声鼎沸)(4)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不鸣则已,一鸣惊人)(5)惟.长堤一痕(惟命是从)7.根据提示默写句子。
(1)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使人想起柳宗元《江雪》中的名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3)描写西湖的诗句很多,例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苏轼笔下的雨后西湖;“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是白居易眼中的初春西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杨万里心中的夏日西湖。
西湖的确是个迷人的地方。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湖心亭看雪练习新人教版

湖心亭看雪.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更.定( ) 毳.衣( ) 崇祯.( )雾凇.( ) 沆砀..( ) 一芥.( )铺毡.( ) 强.饮( ) 拏.(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湖中人鸟声俱绝.()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焉得..更有此人()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客.此()及.下船.下列句子中“一”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上下一.白.余拏一.小舟.一.童子烧酒.湖心亭一.点.下面是清朝王士祯的题画诗《题秋江独钓图》,与本文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仔细揣摩,写出你的发现。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乙]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①,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②梦中初遇洛神③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④,觅阿宾旧住僧房。
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
草草领略,未及遍赏。
次早得陶石篑帖子。
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西湖(一)》][注] 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
②东阿王:曹植。
③洛神:洛水的女神。
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
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2 湖心亭看雪习题讲义 新人教版

一、课内阅读 1.“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 作用?(3分)
写出作者的孤傲清高和脱俗的雅致,也暗示了作 者的“痴”,为下文偶遇知音做铺垫。
2.本文在描写手法及表达感情上有什么特点?(4分)
在描写手法上,本文主要使用了白描,西湖的奇 景和游湖人的雅趣互相映照;在表达情感上,本 文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情怀和淡淡的愁绪。
11.下列句中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余道/镇江往兖 B.月光/倒囊入水 C.盛张/灯火大殿中 D.有老僧以手/背采眼翳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剧完,将曙,解缆过江。
戏演完了,天将要亮了,解开缆绳,划船过江。
(2)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 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沸腾。
5.课文名句默写。(6分)
(1)文中用听觉写冰天雪地,呈现出一股肃杀、冷寂
的寒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大雪三日
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鸟声俱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奇景“奇”在:万籁寂静,天地一色,万物渺小。痴人 “痴”在:不顾天寒地冻,独往赏雪,醉心于雪景,闲 情雅趣异于常人。
三、课外阅读 金山夜戏 张岱① 崇祯二年中秋后一日,余道镇江往兖②。日晡③,至 北固,舣④舟江口。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 吸之,噀⑤天为白。余大惊喜。移舟过金山寺,已二 鼓矣。经龙王堂,入大殿,皆漆静。林下漏月光,疏 疏如残雪。余呼小傒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唱韩 蕲王⑥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锣鼓喧阗,一寺人皆起 看。有老僧以手背采眼翳,翕然张口,呵欠与笑嚏俱 至。徐定睛,视为何许人,以何事何时至,皆不敢问。 剧完,将曙,解缆过江。山僧至山脚,目送久之,不 知是人是怪是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湖心亭看雪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更.定( ) 毳.衣( ) 崇祯.( )雾凇.( ) 沆砀..( ) 一芥.( )铺毡.( ) 强.饮( ) 拏.(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余拏.一小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拥毳衣..炉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独.往湖心亭看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雾凇沆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余强饮三大白.而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客.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及.下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句子中“一”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上下一.白B.余拏一.小舟C.一.童子烧酒D.湖心亭一.点4.下面是清朝王士祯的题画诗《题秋江独钓图》,与本文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仔细揣摩,写出你的发现。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乙]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①,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②梦中初遇洛神③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④,觅阿宾旧住僧房。
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
草草领略,未及遍赏。
次早得陶石篑帖子。
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西湖(一)》][注] 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
②东阿王:曹植。
③洛神:洛水的女神。
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
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上下一.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武林门而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即.棹小舟入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6分)(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7.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甲文,“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
乙文,“则已心飞湖上也”中的“飞”字,写出了一个初游西湖者目夺神摇的内心激荡,遥见塔影凌空,便自心飞神越。
B.甲文写赏雪,却写到湖心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只是为了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
乙文中“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则突出了“山”“湖”“好友”齐聚的喜悦。
C.甲文中“痴”字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乙文中“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一句写出了作者对山水的痴迷。
D.甲文中,“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浑然一体、举目皆白的景象。
乙文中,“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连用四个比喻,寥寥数笔,写出了扑面而来的西湖美景。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游大林寺[唐] 白居易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①,历东西二林②,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
大林穷远,人迹罕到。
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③。
山高地深,时节绝晚。
于时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④不同。
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
因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文句。
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⑤今垂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
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乐天序。
(选自《全唐文》,有删减)[注] ①遗爱草堂:白居易贬江州后,在庐山遗爱寺自己营建的草堂。
②东西二林:指东林寺、西林寺。
后文的“化城”指化城寺。
③海东人:新罗国人,新罗国地处朝鲜半岛。
④聚落:村庄。
⑤迨(dài):等到。
8.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A.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B.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C.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D.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1)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11.用自己的话说说白居易一行出游的行踪。
(2分)12.大林寺景色优美却游人甚少,其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2分)13.本文用白描手法描写了西湖雪景。
请你也用白描手法写一个片段(200字左右)。
详解详析【作业手册】1.gēng cuìzhēn sōng hàngdàng jièzhān qiǎng ná2.(1)消失。
(2)撑(船)。
(3)裘皮衣服。
(4)独自。
(5)白气弥漫的样子。
(6)哪能。
(7)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8)客居。
(9)等到。
3.[解析] A A项中的“一”是“全”的意思,其他三项的“一”都是数词。
4.示例: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和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都运用了白描手法,自然质朴,而且意境深远。
5.(1)全。
(2)往西走(向西去)。
(3)就,便。
(4)回去(回来)。
6.(1)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呢!(2)这时候想要用一句话来描写(眼前美景)却无法做到,大概就像是曹植梦中初遇洛神时(那种惊艳的感觉吧)。
7.[解析] B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写湖心亭上与金陵人同饮,主要是表达幸逢知己之乐,而不是为了突出雪景的奇特迷人。
[参考译文][乙] (我)从杭州武林门向西走,远远看见保叔塔高高地耸立在层层的山崖上,(我的)心绪早已飞到西湖之上了。
午时进入昭庆寺,喝完茶,就划着小船进入西湖。
(只见)山峦色彩如黛,春花的光华好像少女的颜面,温柔的春风好像醉人的美酒,湖水的波纹好像平滑的绸缎,刚一抬头,已经不由得眼花缭乱,如醉如痴了。
这时候想要用一句话来描写(眼前美景)却无法做到,大概就像是曹植梦中初遇洛神时(那种惊艳的感觉吧)。
我游西湖的经历从这一次开始,当时是万历丁酉年二月十四日。
晚上同子公一起坐船来到净慈寺,找到阿宾曾经住过的僧房。
返回时,经过六桥、岳坟、石径塘等景点。
粗粗领略了(这些美景),还没来得及仔细观赏。
第二天一早又收到陶石篑的帖子。
到十九日石篑兄弟和佛学居士王静虚来了,一同游山玩水的好友,一时间都凑到一起了。
8.B9.(1)开花。
(2)到(或“往”)。
10.寺院的周围多是清澈的溪流,青色的岩石,矮小的松树,清瘦的竹子。
11.白居易一行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了东林、西林二寺,到达化城寺,在峰顶上稍事休息,便登上香炉峰,住在大林寺。
12.①大林穷远;②名利之诱人也如此![参考译文]我和河南人元集虚、范阳人张允中……共十七人,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东林寺与西林寺,到达化城寺,在峰顶休息后,又登上香炉峰,后在大林寺住宿。
大林寺路远又荒凉,(所以)人们很少到这里。
寺院的周围多是清澈的溪流,青色的岩石,矮小的松树,清瘦的竹子。
寺中仅有木板屋与木器,寺僧都是海东人。
因山高地深,所以节气来得很迟。
当时已是初夏四月,(而这里)还像正月、二月的天气,山上的桃树刚开花,涧中水草还很短小;人物风俗气候与平地村落都不相同。
刚来十分惊讶,如同到了另一个世界。
因而随口赋诗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然后遍览寺壁,看到郎中萧存、魏弘简,补阙李渤三人的姓名与文句。
于是对元集虚等感叹道:此地的风景实在是庐山第一境。
由驿路到山门,也不到半天的路程,但是自从萧存、魏弘简、李渤游览后,到今天将近二十年,寂寞得竟无人问津。
唉!可见名利诱惑人到了何等程度啊!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乐天序。
13.示例:“嘿,又来新生啦!”眼疾嘴快的“胖头儿”从板凳上蹦起来嚷着。
不用他提醒,女同学就围上来了。
“别、别,我不是……”那“女生”急得连连摆手,“我,我是你们的老师!”话音刚落,全班都哄堂大笑起来。
我也暗自好笑,仔细打量她:一张圆圆的娃娃脸,水汪汪的大眼睛,脑后梳着一根“马尾巴”,不高的身材穿着翠绿色的绒衣,怎么都显得稚气十足!说她是幼儿园的小阿姨还差不多,可要说她是初中的数学老师,这简直是在开国际玩笑嘛!班长笑着走过去伸手:“欢迎你成为我们中的一员!”她满脸通红,一个劲儿地跺脚:“哎呀!真的!不骗你们的……”忽然,她把“马尾巴”一甩,急中生智地掏出备课本,四下晃动着:“你们看……”“唉,还真是老师!”“咳,咳,”她佯作镇静地清了清嗓子,挥了挥手,“好了,好了,上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