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综合功能的城市生态绿道规划——以嘉兴生态绿道为例
城市规划:嘉兴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根据1994年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远景规划范围,编制嘉兴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依托⾃然⽔⾻架,建⽴绿⾊⽣态空间以⼀⼼、三环、三楔、三园、七带和众多⼤⼩不等的城市公园共同构成嘉兴独特的⽣态绿地络结构。
⼀⼼:指南湖、西南湖组合形成的城市绿⼼。
三环:沿环城河建设的环城绿带是嘉兴古城格局原外城边界;沿中环红线外侧各控制20⽶绿带形成城市景观⼤道;沿外环河控制300-500⽶绿带为城市的外围⽣态环。
三园:指南湖风景名胜公园、相家荡公园和穆湖溪公园。
三楔:指城市东、南、西北向规划控制3⽚楔⼊城市中⼼区的绿楔。
七带:沿城市七⼤放射⽔系两岸布置进深30⽶以上绿带。
⼆、优化城市空间环境,创造特⾊园林景观规划突出体现绿化的⽣态性与⽂化性,通过绿地与⽔系的有机结合,形成城、⽔、绿相互交融的园林景观。
营造⼤型⽣态基质:保护和恢复城市3⽚绿|考试|⼤|楔的⽣态环境,严格实施城市外环绿带建设,通过河道和道路与郊外⽥园及城市内部绿地相互融通,向城市导⼊绿⾊⾃然景观和清新⽓流。
建⽴绿⾊廊道络:依托城市“⼆环、三湖、七放射”⽔⾻架,构筑各具特⾊的绿化景观带;结合⽔系建设城市道路,通过绿化处理,形成通畅的绿⾊景观廊道。
设置特⾊城市⽚区:利⽤河道将城市划分为九个⽚区,通过绿化体现各个⽚区的园林景观特⾊。
控制河道界⾯景观:包括绿线、蓝线控制。
通过修复岸线、植树造林、拆除建筑、破墙还绿、限制建筑⾼度等⽅法进⾏控制,绿地率达40%以上。
组建历史景观轴:以⼦城为核⼼,形成南湖——⼦城——穆湖溪古城和运河历史景观带。
三、重视⽣态效应,实现可持续发展⽣态建设:按⽣态学原则,结合城市外围⽥园风光,并在城市内部(在绿楔、绿带、公园内,沿着修复的河、湖、湿地和滨⽔岸线)绿予⾃然⽣物若⼲⽚⾃然环境。
⽣态种植:以种植树⽊为主,⼤量采⽤乡⼟树种,重视⽣物多样性,强调地被和空间⽣态群落合理配置。
⽣态效益:在满⾜城市绿地主要功能的同时,引⼊经济价值⾼的⽣物,使绿地和⽔资源获得叠加效益。
生态绿道网规划与实践探索

生态绿道网规划与实践探索摘要:2010年,嘉兴市掀起了绿道建设的高潮,2011年,在嘉兴市绿道网总体规划的框架下,在落实嘉兴市网络型田园城市和“洁净秀美、富裕和谐”生态平湖建设目标的基础上,在“提升城乡功能、拉动旅游、优化结构、体现民享”的总体要求下开展了平湖市绿道网规划,并实施了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的绿道规划,以推动城市生态保护、生活休闲一体化,凸显平湖市的江南水乡文化特色和城市宜居性。
关键词:生态绿道;规划;实践Abstract: In 2010, there raised a climax of constructing the greenway in Jiaxing city. And in 2011, the green way planning were carried out in Pinghu city under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greenway of Jiaxing city, based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tworked garden city and the goal of ecological P inghu construction being “clean, beautiful, rich and harmonious”, and at the overall requirements of “ improving the rural and urban functions, driving tourist, optimizing the structure, and reflecting the people’s enjoy”, and the district and city centre the two levels greenway planning were implemented, so as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leisure life, highlighting the Jiangnan water cultural features of Pinghu city and its city habitability.Key words: ecological greenway; planning; practice中图分类号:S718.55+1.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绿道的概念和内涵1.1生态绿道的概念生态绿道(ECO-Greenway)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绿化带、风景道路、乡村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住区等,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并为居民提供充足的游憩和交往空间。
绿道规划方案

绿道规划方案引言绿道是指一条专门用于非机动交通(步行、骑行等)的线性公共设施,通常位于城市郊区或自然保护区,以提供休闲、健身和环境教育等功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绿道规划和建设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绿道规划的意义、目标以及规划方案的制定过程。
绿道规划的意义和目标意义1.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绿道为居民提供了安全、便捷的步行和骑行空间,使城市居民能够享受到更好的自然环境和空气质量。
2.促进健康与运动:绿道鼓励居民进行户外活动,增加体力消耗,促进身心健康。
3.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绿道的规划可以保护自然资源,减少城市生态系统的破坏,并提供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
4.促进旅游和文化交流:绿道通过连接城市与自然景观,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旅游和文化交流机会。
目标1.连接重要景点和社区:绿道规划应该考虑到城市的景点和社区,通过绿道将其连接起来,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便捷的交通方式。
2.提供多功能的绿道设施:绿道规划应该兼顾步行、骑行、慢跑、休闲等多种功能,满足不同居民和游客的需求。
3.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绿道规划应该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干扰,通过植被恢复和环境改善来保护绿道周边的自然资源。
4.增加周边设施和服务设施:绿道规划应该考虑到周边的服务设施,如停车场、卫生间、休息点等,以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绿道规划方案的制定过程第一阶段:评估和分析在规划绿道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评估和分析工作,以了解地理、环境、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1.地理评估:评估绿道规划区域的地形、地貌、土壤等地理特征,以确定适合规划绿道的地区。
2.环境评估:评估绿道规划区域的生态系统和环境质量,以确定绿道的影响和调整策略。
3.社会评估:评估绿道规划区域的人口、社区和社会设施等社会要素,以确定绿道规划的需求和影响。
4.经济评估:评估绿道规划的经济效益和投入产出比,以确定规划的可行性和优先级。
第二阶段:确定绿道规划方案在评估和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绿道规划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绿道路线:确定绿道的起点、终点和中间节点,选择合适的路径和通道,以提供最佳的交通和观赏体验。
绿道规划方案

绿道规划方案绿道作为现代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供人们休闲、健身、旅游和环境保护等多种功能。
本文将围绕绿道规划方案展开讨论,介绍绿道的定义及作用,探讨绿道规划中需要考虑的要素,并提出一套完整的绿道规划方案。
一、绿道的定义及作用绿道是指以河流、湖泊、海岸线、绿化带等为主体,连接城市内外自然景观的线性休闲空间。
它不仅提供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有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人们的健康与交流。
绿道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绿化城市空间:通过绿道的规划和建设,可以有效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净化空气,增加氧气含量,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2. 促进交通与出行:绿道的规划不仅考虑到人们的休闲需求,还需要兼顾交通功能。
绿道可以作为人们步行、骑行、慢跑的通道,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城市的可达性和出行便利性。
3. 丰富文化与旅游资源:城市绿道的规划可以结合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景观线路,吸引游客,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绿道规划要素在进行绿道规划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下要素,以确保规划方案的合理性和可实施性:1. 土地选择:选择适宜的土地作为绿道建设的基础,要考虑地理位置、土地利用状况、土地质量等因素。
2. 交通连接:绿道应与城市交通网络相连接,方便居民出行,提高绿道利用率。
同时,绿道之间的连接也要保证便捷性和连贯性。
3. 空间规划:根据绿道的长度和使用人群,合理规划绿道的宽度和设计风格,确保绿道的舒适性和美观性。
4. 植被选择:绿道的植被选择要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土地条件,同时要注重植物的生态性能和观赏价值。
5. 设施设备:绿道规划中需要考虑设置休息座椅、自动售卖机、垃圾桶等设施设备,以方便人们在绿道上的停留与休息。
三、基于以上要素,下面是一套完整的绿道规划方案:1. 绿道位置:选择沿城市主要河流岸线的区域,通过增加绿带和景观廊道,打造与城市生态结合的绿道系统。
2. 绿道设计:绿道宽度控制在10-15米,设计宽敞的人行道、自行车道和绿化带,确保行人和非机动车辆的安全通行。
嘉兴市区城市绿化养护标准

嘉兴市区城市绿化养护标准嘉兴市作为浙江省的重要城市之一,近年来在城市绿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为了保持和提升城市绿化的质量和水平,制定和实施一套科学、系统的绿化养护标准至关重要。
这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还有助于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绿化养护的基本原则1.生态优先:养护工作应遵循生态学的原则,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发展。
2.科学管理: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技术,实现绿化养护的精细化、标准化和智能化。
3.因地制宜:根据嘉兴市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选择适宜的绿化植物和养护方法。
4.持续发展:确保绿化养护工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与城市的发展规划相协调。
二、绿化养护的具体标准1.浇水与排水:根据植物的生长需要和季节变化,合理安排浇水的时间和量。
同时,确保绿地排水系统畅通,防止积水和涝害。
2.施肥与土壤改良:定期对绿地进行土壤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进行施肥和土壤改良,确保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良好。
3.修剪与整形:对乔木、灌木、草坪等植物进行定期修剪和整形,保持其美观和健康生长。
4.病虫害防治:建立病虫害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问题,防止其扩散和危害。
5.补植与更新:对死亡的植物进行及时补植,对老化或生长不良的植物进行更新换代。
6.设施维护:对绿地内的道路、座椅、灯具等设施进行定期维护和更新,确保其安全和使用功能。
三、绿化养护的监管与评估1.监管机制:建立绿化养护的监管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和监管职责,确保养护工作的有效实施。
2.评估体系:制定科学的评估体系,定期对绿化养护工作进行评估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公众参与:鼓励公众参与绿化养护工作的监督和评价,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嘉兴市区城市绿化养护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通过科学管理和精细化养护,我们相信嘉兴市的城市绿化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商务区 生态绿道网总体规划 2011.9

生态绿道网总体规划
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嘉兴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1.9
规划背景
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嘉兴建设 生态绿道的重要精神,全面开展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国际商务区 生态绿道网建设工作,于2011年初特委托我院编制本规划。 (1)打造全市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示范区建设的要求
绿道系统要素构成
(1)节点
经济技术开发区绿道网系统的节点可以分为换乘枢纽、服务驿站 和交叉点三类: 换乘节点:铁路、高速公路、公路、航道等交通道路与绿道的之 间的换乘点,可以结合高铁站、客运站、高速公路出入口等布局 换乘节点,设置停车场、自行车租赁、旅游休闲用品、餐厅等设 施。 服务驿站:在绿道线路上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的基本服务站点,服 务驿站可以独立设置,也可以结合绿道经过的村庄、旅游景区、 特色园区等进行一体化考虑。 交叉点:主要是绿道与道路、河流等要素的相交点。在设置中可 以采用借道、栈桥等形式,避免相互干扰。
(2)有利于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空间整合发展和功能提升
(3)经济发展和休闲娱乐的自然需求 (4)提高绿色开敞空间利用效率的要求
汇报框架
1 规划总则 相关规划
2
3 4 5 6 7 8
建设条件分析
绿道网总体布局 绿道网建设指引 专项配套 近期建设规划 规划实施与保障措施
1 规划总则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以创建国家 级生态示范区为目标,落实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发展示范区、 生态宜居新城区等建设,强化生态保护意识,满足人的多样性需求 ;同时,协调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制定整体规划,明确建设标准 ,分期推进建设,体现绿道的多样化、本土化和生态化,进一步优 化区域生态格局和生态环境,打造绿色开敞空间,推动城市生态保 护、生活休闲一体化,凸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水乡特色和城市宜居 性,进而实现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大推进和形象的大提升。
嘉兴市生态绿道网规划建设技术导则

嘉兴市生态绿道网规划建设技术导则嘉兴市生态绿道网规划建设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嘉兴市生态绿道网规划建设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1 总则1.1 本导则为适应和满足嘉兴市域生态绿道规划建设的需求编制而成,旨在确保规划设计单位和建设管理单位在开展生态绿道规划、设计、建设时,准确理解规划理念、原则和方法,把握好设计要点、工程施工及管理维护等有关环节的关键问题。
1.2 本导则适用于嘉兴市域范围内的生态绿道的规划建设工作。
1.3 生态绿道是绿地系统的组成部分,应纳入绿地系统统一规划布局。
1.4 生态绿道的规划设计应同时符合国家、浙江省以及嘉兴市的有关法律、法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等。
1.5 本导则由市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2 生态绿道的定义、分类和功能2.1 生态绿道的定义生态绿道(ECO-Greenway)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绿化带、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居民步行或骑行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住区等,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并为居民提供充足的游憩交往空间和组织城市慢行系统。
2.2 生态绿道的分类按照生态绿道在区域中所处的位置和重要性,生态绿道可以分为郊野型、都市型和社区型三类。
2.2.1 郊野型生态绿道郊野型生态绿道处于城市(镇)的外围和农村地区,是联系城市、城镇及重要的风景旅游节点等的绿色开敞空间,主要依托城(市)镇周边的开敞绿地、河道、海岸和田野等建设。
2.2.2 都市型生态绿道都市型生态绿道主要集中在城市(镇)建设区内,是居民游憩、出行等活动的绿色空间,主要依托河道、城市(镇)道路两侧的绿带而建立。
2.2.3 社区型生态绿道社区型生态绿道主要是联系城市居住区和其它功能区,依托社区绿地、步行道等建立。
2.3 生态绿道的组成生态绿道主要由生态绿廊系统、慢行道路系统和辅助设施系统三大部分构成。
绿道

绿道驿站和地铁单车站实行“通借通还”了。荔湾区11个绿道驿站已全部 投入运营,市民在驿站借单车,可在全市范围内归还。根据广州市的历史 文化区以及生态文化区特色,驿站的建设也各具特色。在龙溪大道旁边的 花博园驿站,体现的是花卉湿地的主题。整个驿站以木头建筑为主,充满 原生态风情。增埗驿站则是浓浓的工业厂房品味,整个驿站建在增埗公园 的工业塔下,体现这里的工业历史悠久。这些驿站的空间大多非常广阔。 据了解,部分驿站的占地面积甚至达到了2000平方米骑车人士可以在驿站 休息,享受驿站提供的服务,部分还是免费的,如免费地图以及饮用水补 给。
时下,因为美国大城小镇新修的绿道星罗棋布,越来越多健 身者转而选择了平坦、安全、高标准的“人工绿道”,但对 于那些真正迷恋艾巴拉希亚小路的人来说,其神秘、惊险和 历史的魅力仍然是难以抗拒的。 美国政府已投入巨资,正在东海岸建造一条从美国东北部的 缅因州延伸至美国南部佛罗里达州,全长约4800公里的世界 最长的高规格绿道,整个工程还包括整合、改造或延伸诸如 艾巴拉希亚小路一类被废弃小路。这也是全美首条集休闲娱 乐、户外活动和文化遗产旅游于一体的绿道,连接了加拿大 和美国两个国家以及重要的州府、大学校园、国家公园和历 史文化遗迹,途经15个州、23个大城市和122个城镇。 目前,新绿道已建成25%,免费向人们开放。全部建成后, 可为沿途各州带来约166亿美元的旅游收入,为超过3800万 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并创造数十万个 就业岗位。
总体空间布局方式
结合深圳独具特色的“组团-轴带式”城市空间布局特征, 规划以“四横八环十六纵”来构建绿道网络骨架。 珠三角绿道网经过深圳市的区域绿道有两条,分别为区域绿 道2号线(含大运支线)、区域绿道5号线,总长度约300km。 区域绿道2号线(深圳段)由深圳宝安的润龙山进入深圳市 域范围内,由西向东延伸至龙岗区坝光村。2号线宝安段沿途穿 越凤凰山,罗田森林公园、洋涌河以及老虎坑水库、长流陂水库、 七沥水库、屋山水库、铁岗水库等5个水库。区域绿道2号线大运 支线南起仙湖植物园,北至大运公园,线路总长约 23 km,连接 了深圳水库、大望社区、雁田水库、龙口水库、神仙岭水库等兴 趣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