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大舞台——七年级下第四单元综合实践活动网友来稿教案
《戏曲大舞台》教案教学设计

《戏曲大舞台》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我国戏曲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及主要剧种;(2)使学生掌握戏曲的基本表演技巧,如唱、做、念、打;(3)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新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法,使学生深入了解戏曲艺术;(2)采用分组讨论、合作表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创作具有个性的戏曲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2)教育学生尊重艺术家,珍惜艺术遗产;(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艺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戏曲的基本概念及历史发展:介绍戏曲的定义、特点、形成与发展过程。
2. 戏曲的主要剧种:介绍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等我国四大剧种的特点及代表剧目。
3. 戏曲的基本表演技巧:唱、做、念、打,以及各剧种的特色表演技巧。
4. 戏曲脸谱与道具:介绍戏曲脸谱的分类、特点及象征意义,道具在戏曲表演中的作用。
5. 戏曲舞台布局与表演:讲解舞台的构成、布局,以及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戏曲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及主要剧种;(2)戏曲的基本表演技巧;(3)戏曲脸谱与道具的特点及作用。
2. 教学难点:(1)戏曲表演中的唱、做、念、打技巧的掌握;(2)戏曲脸谱的象征意义解读;(3)戏曲舞台布局与表演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戏曲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剧种特点等知识;2. 演示法:展示戏曲表演技巧、脸谱与道具等;3.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戏曲表演练习;4. 讨论法:分组讨论戏曲艺术的相关问题;5. 创新法:引导学生创作具有个性的戏曲作品。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戏曲表演视频,引发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2. 讲授知识:讲解戏曲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剧种特点等;3. 演示与实践:展示戏曲表演技巧、脸谱与道具,组织学生进行实践练习;4. 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戏曲艺术的相关问题进行分组讨论;5. 创新创作: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具有个性的戏曲作品;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合作精神等,给予鼓励和指导。
《戏曲大舞台》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戏曲大舞台》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活动主题】中国戏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并且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地域文化风情,课本上介绍的戏曲品种众多,但学生接触太少,对文中所涉及的知识几乎是一片空白。
但是,从地域上看,我们与河南接壤,受豫剧影响较深,作为农村中学的学生,也经常听爷爷、奶奶哼几句,想知道更多关于戏曲方面的知识。
经过班级集体讨论,最后确定本次实践活动的主题为“关注戏曲”。
【活动目标】一、总目标1、初步了解中国戏曲的有关基本知识;2、理解戏曲中脸谱、行当等含义;3、学会欣赏一些影响力较大的戏曲;4、了解当地有关戏曲文化的现状。
二、情感目标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其对新发现有喜悦感和成就感,在活动中感受合作、交流的乐趣;2、培养学生关注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情感,为戏曲的明天开一剂良方;3、激发大家热爱戏曲,并为家乡戏曲献计献策。
4、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高雅艺术情操;三、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与同学、与社会交往的技巧并逐步培养社交能力;2、培养团结精神,体验合作的愉快;3、多渠道收集、记录整理资料,在活动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学会写活动计划,培养实践能力;5、以了解戏曲欣赏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活动时间】三周(三个双休日、三节课)【指导理念】本次活动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知识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重点突出学生的自主性、探索精神,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设计和组织活动,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活动实施过程】第一步:划分活动小组根据本班学生都是住校生的特点,学生就以寝室为单位,将六个寝室分为六个小组:第一小组:女生201寝室(10人)第二小组:女生202寝室(8人)第三小组:女生201寝室(10人)第四小组:男生305寝室(12人)第五小组:男生306寝室(10分)第六小组:男生307寝室(10人)第二步:查询、积累资料一、活动目标通过查阅资料、问老师、采访本村戏迷等方法了解有关戏曲方面的知识,发现当今社会在戏曲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 综合性学习 戏曲大舞台》研讨课教案_3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一、活动目标1.通过了解中国戏曲这种传统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感情,提高艺术修养。
2.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鉴赏中国戏曲。
3.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
4.以了解欣赏中国戏曲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二、学情分析:初一的孩子对民族文化遗产可能不是很感兴趣,所以要从激发他们的兴趣入手,培养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并通过学习演唱提升他们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了解京剧这种民族国粹并学唱;对黄梅戏这种安徽人熟知的剧种学会鉴赏。
四、活动准备:1、制定活动计划;2、师生收集相关资料3、教师制作教学课件;五、活动安排:设计1课时1、戏曲知识漫谈及大比拼;2、欣赏精彩戏曲片段并学唱。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
全国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剧种,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今天,让我们走进民族文化的瑰宝——戏曲天地之中,去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吧。
2、中国戏曲的起源(1)民间歌舞(2)说唱艺术(3)滑稽戏3、中国戏曲的主要特点(多媒体展示)(1)“虚拟——没有实物的表演”(2)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个行当教师对各种角色做简单介绍后,展示若干图片师生共同辨别其角色(3)讲究用“唱念做打”四种艺术手段和“手眼身法步”五种技术手法来表现人物。
(教师解释这九个字的含义)4、中国戏曲的种类360多种,比如昆剧、京剧、豫剧、越剧、粤剧、川剧等。
下面介绍几种主要戏曲剧种(多媒体展示)(1)昆剧——中国戏曲之母(2)京剧——东方歌剧(3)黄梅戏——芬芳的泥土气息5、看脸谱(多媒体展示,请学生了解辨别)红脸代表忠勇,黑脸代表猛智,蓝脸代表草莽英雄,白脸代表凶诈,金脸和银脸代表神妖。
6、京剧旦角流派(多媒体展示四大名旦照片及四派各自的风格连线)7、戏曲知识大比拼多媒体展示题目,学生作答后教师出示答案。
七年级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

七年级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课型介绍:《戏曲大舞台》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
开课导语: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全国许多地方都拥有自己的剧种,可谓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每个地方的戏曲,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情,如京剧的雍荣华美,昆曲的典雅精致,梆子戏的高亢悲凉,越剧的轻柔婉转,可以说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戏曲。
这次活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民族文化的瑰宝——戏曲天地之中,去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
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1)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鉴赏中国戏曲。
(2)以了解欣赏中国戏曲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生能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并能整理资料。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中国戏曲这种传统艺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提高艺术修养。
(2)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新课程标准还指出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出发,我把“搜集并整理资料,了解中国戏曲知识”作为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活动中,既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活动感受,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思维水平的有限,所以我把本课的教学难点设定为“通过活动,感悟人生”。
活动设想:《戏曲大舞台》是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中国戏曲文化的综合性活动。
要让学生真正理解难度很大,一方面因为流行音乐、街舞、劲舞已成当今时代文艺之主流,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对戏曲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本来就很陌生。
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兴趣,要求学生们在预习阶段,回家听老人说说戏,唱唱戏,有兴趣的还可以学唱两段,也可鼓励美术爱好者画画花脸谱。
这样,容易拉近学生与戏曲的距离,自小成为小戏迷,当然还可以让他们自导自演排练几个节目,以便在活动课上大显身手。
而且,还要求学生搜集资料,掌握一些戏曲知识,了解我国源远流长的戏曲文化。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 综合性学习 戏曲大舞台》研讨课教案_0

《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1.利用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时间,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比如京剧的脸谱知识和各种地方戏的名称、特色等;2.让学生欣赏中国戏曲名段,感受戏曲的魅力;3.积累中国戏曲方面的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对中国戏曲的情感。
【授课导入】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
全国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剧种,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每个地方的戏曲,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情,如京剧的雍容华美,昆曲的典雅精致,梆子戏的高亢悲凉,越剧的轻柔婉转,可以说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戏曲。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民族文化的瑰宝戏曲天地之中,去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吧。
【素材积累】戏剧骄傲中国戏曲起源于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等形式,与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合称世界三大古老戏剧。
我们的祖国地域广阔,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异彩纷呈,戏曲种类繁多。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360多个地方剧种。
常见的戏曲种类有:北京:京剧河北:评剧、河北梆子广东:粤剧江西:赣剧山东:鲁剧陕西:秦腔、陕剧上海:越剧河南:豫剧、河南梆子湖南:湘剧安徽:黄梅戏、徽剧吉林:吉剧黑龙江:二人转四川:川剧江苏:昆剧湖北:楚剧享有“中国戏曲之母”雅称的是昆剧,享有“东方歌剧”盛誉的是京剧,深受各地人民喜爱,具有泥土芬芳气息的是黄梅戏。
2006年5月20日,楚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湖北楚剧距今已有一百五十余年的历史,具有题材广泛,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乡土气息浓厚的特点,颇具包容性,能吸收京、汉大戏的剧目,既能演生活小戏、现代戏,又能演宫廷大戏和武戏,表现手段丰富多样。
楚剧贴进生活紧跟时代,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都创作演出了歌颂正义、抨击邪恶的新剧目,故而深受广大群众喜闻乐见。
主要流行于湖北的武汉、孝感、黄冈、荆州、咸宁、宜昌、黄石七地四十余县,重要的剧目有《四下河南》、《秦雪梅吊孝》、《银屏公主》、《白扇记》、《董永卖身》等。
新课标戏曲教案模板范文

课题:《戏曲大舞台》年级:七年级教材来源: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综合实践活动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戏曲的历史、流派及特点,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2. 培养学生欣赏戏曲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激发学生对舞台艺术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 了解中国戏曲知识,培养学生对中国戏曲的兴趣。
2.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戏曲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组织实践活动。
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戏曲基础知识。
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戏曲的历史和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中国戏曲的了解。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中国戏曲的历史、流派及特点。
2. 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观看戏曲片段,了解不同流派的特点。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戏曲中的唱、念、做、打等艺术表现手法。
三、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戏曲流派,进行简要介绍。
2. 各组展示所学内容,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戏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达对中国戏曲的热爱。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戏曲知识?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拓展学习1. 教师讲解戏曲与诗词、舞蹈、音乐等艺术形式的关联。
2. 学生观看相关视频,了解戏曲与其他艺术的融合。
三、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每组创作一个戏曲故事,要求包含唱、念、做、打等元素。
2. 各组展示作品,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戏曲在中华文化中的独特魅力。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达对中国戏曲的热爱。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了中国戏曲的历史、流派及特点,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
2.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语文综合能力。
《戏曲大舞台》 教案

《戏曲大舞台》教案《戏曲大舞台》教案1学习目标:1、初步识记并积累戏曲文化知识,如几种主要地方戏的名称、特色和京剧的脸谱知识、行当等。
2、利用多媒体欣赏戏曲名段,说一说戏曲文化的魅力,接受一点传统文化的熏陶。
3、探讨青少年对传统戏曲的态度,针对问题提出应对措施。
学生课前活动:1.自主阅读教材,同学间分组合作查找资料,通过书籍、络等渠道了解中国戏曲的一般知识。
2.访问剧团专业人士或戏曲爱好者,了解戏曲文化知识和我们家乡的地方戏。
3.调查青少年对戏曲的态度,以及应对措施。
课堂教学过程:一. 导语课堂调查学生对戏曲的了解程度,引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括历史悠久的戏曲文化。
我们可以欣赏河南豫剧的淳朴厚实,此外,在戏曲上,还有京剧的雍容典雅,越剧的轻柔婉转,梆子戏的高亢悲凉,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民族文化的瑰宝----戏曲天地中,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吧!二、在这节课上,我们要达成的学习目标是(见上述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三.赛一赛,积累戏曲常识1、赛一赛(1)课前,你们在前几天的自主学习活动中,一定搜集到很多有关戏曲的资料,了解了戏曲的一些常识吧。
下面我们就检测一下,检测分必答题和抢答题,必答题分组进行,抢答题谁最先举手作答并回答正确,就可为本组挣分,最后评出评出优胜组,给予小小的奖励;每题10分,现在大题开始。
(大屏幕显示)必答题有两轮,抢答题有两轮:必答题(每题10分):第一轮第一组题1.被称为“中国戏曲之母”的剧种是哪个剧种?(昆剧)2.中国戏曲起源于哪些形式?(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3.与希腊的悲剧、印度的梵剧合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曲的剧种是什么?(中国戏曲)第二组题v 1.全国现有的戏曲剧种大约有多少?(360多种)v 2.享有“东方歌剧”盛誉的是哪个剧种?(京剧)v 3.戏曲表演艺术有哪些技术方法?(手、眼、身、法、步)必答题:第二轮(连线题)第一组题昆剧芬芳的泥土气息京剧浓浓的河南特色黄梅戏中国戏曲之母豫剧东方歌剧第三组题梅派 A.天真、活泼、热情的少女形象,具柔媚娇婉的风格程派 B.以气与力取胜,有阳刚之美,具刚健婀娜风格荀派 C.善良、温柔、华贵、典雅而具正义感的古代妇女尚派 D.遭遇悲惨,具有外柔内刚性格的中下层女性抢答题(每题10分)第一轮判断正误1、中国戏曲起源于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
七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共5篇)

七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共5篇)第一篇:七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教学对象分析】戏曲对于此阶段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对于我国传统戏曲还不是很了解,通过此综合性学习,让学生更加系统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主要选编的是与文化艺术有关的文章,学生学习的内容并不仅限于文化艺术,还有很多关于戏曲方面的文化内容。
【教学目标】1、课外收集资料,了解中国戏曲这种传统艺术,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
2、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理解戏曲中的脸谱,行当等含义,并通过学戏,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
3、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戏曲文化的感情和关注,为戏曲的明天开一剂药方。
【教学重点】学生能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并能整理资料。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资料的搜集,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激发学生了解戏曲文化的兴趣,认识戏曲大舞台博大精深,从而增强学生对戏曲文化的热爱)。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主义,全国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剧种,可谓百花齐放,异彩分呈,每个地方的戏曲,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的风情,如京剧的雍容华贵,昆剧的典雅精致,梆子戏的高亢悲凉,越剧的轻柔婉转,可以说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戏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民族文化的瑰宝——戏曲天地中,去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吧!(板书:戏曲大舞台)(二)、戏曲知识知多少:检验知识的收集,整理,由学生来主持。
一、多媒体显示有关戏剧常识:(一)中国戏曲的孕育与形成:• 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
汉代,在民间出现了具表演成份的“角抵戏”,尤以《东海黄公》为著。
到了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歌舞戏”,具有了更为浓郁的表演成份,如《拔头》、《代面》、《踏摇娘》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曲大舞台——七年级(下)第四单元综合实践活动(网友来稿)
彭贤辉
活动目标:感受戏曲魅力,体味戏曲韵味;在活动过
程中听说读写,培养语感,提高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
合作精神。
活动形式:查找资料访问收看电视听磁带知识竞赛讨
论写感想
活动准备:
1、布置任务:
①查找资料或向音乐老师请教,了解中国戏曲的一般
知识,如中国戏曲的剧种、剧目、渊源、流派、角色、
脸谱,中国戏曲和西方戏剧的区别等;推荐书目:《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文化艺术》〈〈中国文化艺术丛书·中国戏曲〉〉《中国京剧艺术丛书·中小学京剧读本》〈〈人生奇观·戏剧〉〉推荐网站:咚咚锵——中华戏曲网②访问当地剧团专业人士或戏曲爱好者,了解当地有什么戏
曲及其特点。
③收看中央电视台“梨园风景线”“曲苑杂谈”等栏
目或找戏曲磁带、影碟、光盘,听一些著名戏曲表演艺
术家的唱段或念白。
把自己喜欢的段子推荐给大家,把
精彩的唱词抄在摘抄本上。
④向戏曲专业人士或戏曲爱好者学几招或跟着电视、
磁带学唱几句。
2、制题。
准备奖品。
3、找一盘京剧、一盘黄梅戏磁带,找一些脸谱,收集相关图片。
4、制订语文活动评价标准: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独创精神和能力;
学生对戏曲了解和研究的程度。
活动内容
第一课时
(播放戏曲,营造气氛。
板书:中国
源远流长)
开场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戏曲的天地之中,去感受中国戏曲的迷人魅力,去体味中国戏曲的悠
长韵味。
活动一:请两组同学上台,每组三人。
分别播放或范
唱一个段子,看谁学唱得最好,由学生举手评出唱得最
好的。
掌声鼓励,给胜出者一个小礼物。
(要唱得有板有眼,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
黄梅戏〈〈天仙配〉〉选段: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从今不再
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
京剧〈〈玉堂春〉〉选段: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到大街前。
/未曾开言心内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
哪一位去往南京转,/与我那三郎把信传。
/言说苏三
把命断,/来生变犬马我当报还。
豫剧〈〈花木兰〉〉选段:刘大哥讲(啊)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
/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
家园。
/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
把活干,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
/你要不相信(哪)请往这身上看,/咱们的鞋和袜,/还有衣和衫,/千针
万线可都是她们连哪!/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这女子们哪一点儿不如儿男。
活动二:知识问答竞赛。
要求举手回答。
你知道中国的四大“国粹”是什么?(京剧、书法、国画、中药)
中国最早的戏曲形式是什么?(宋杂剧)
活动三: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电影、电视和影碟机
的普及,流行文化在群众生活中占据绝对主流的地位,
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受到极大冲击,正在一步步走向衰落。
过去地方剧团非常普遍,现在纷纷关门或转向;过去的
戏迷到处都是,现在越来越少了。
联系我们家乡的剧种,
讨论:
——中国传统戏曲是去,是留?
——中国传统戏曲如何摆脱困境,获得新生?
活动四:运用戏曲知识来研读鲁迅〈〈社戏〉〉中关于绍兴社戏的描写。
P116:“一个黑的长胡子的背上插着四张旗,捏
着长枪,和一群赤膊的人正打仗。
”铁头老生,“连翻
八十四个筋斗”。
这个黑的长胡子的演员外号叫什么?(铁头老生)是什么角色?(老生或须生,武生,武老生)属于戏曲哪个行当?(生)他的黑脸代表什么?(猛智)背上插四张旗,表示什么?(插的旗越多,越
)连翻八十四个筋斗,说明什么?(说明)
接着出场的是一个小旦(相当于闺门旦)。
“咿咿呀呀地唱”。
小旦是扮演什么的角色?(年轻女子、少女)你知道在戏曲舞台上,谁善于塑造天真、活泼、热情的少
女形象?(荀慧生)
小旦进去了,“立刻”又出来一个很老的小生。
小生
是戏曲中扮演年轻男子的角色,怎么说“很老的小生”?——“我有些疲倦了”。
“忽而”,“一个红衫的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给一
个花白胡子的用马鞭打起来了。
”丑角,俗称什么?(小花脸)扮演什么角色?(滑稽人物)——“大家才又振作
精神的笑着看”。
“老旦终于出台了。
”老旦是扮演什么的角色?(老年女子)“终于”,可见“我”对这一角色的什么态度?——“大家也都很扫兴。
”“当初还只是踱来踱去的唱,后来竟在中间的一把交椅上坐下了。
”——“我很担心,双喜他们却就破口喃喃地骂。
”“我忍耐的等着,许多
工夫,只见那老旦将手一抬,我以为就要站起来了,不
料他却又慢慢的放下在原地方,仍旧唱。
”——“全船
里几个人不住的吁气,期于的也打起呵欠来。
”
我最愿意看的是什么?“一个人蒙了白布,两手在头
上捧着一支棒似的蛇头的蛇精,其次是套了黄布衣跳老虎。
”“但是等了许多时都不见。
”我最怕的东西——
老旦却出来了,还坐下了唱,唱到天明可能都唱不完。
蛇精的脸谱应该是什么颜色?(银色。
〈〈唱脸谱〉〉:“银色的妖怪。
”)
《社戏》结尾作者为什么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
好戏了”?活动五:认脸谱,唱脸谱。
第二课时写一写:把你看戏、听戏、学戏过程中的感想或有趣
的经历写下来。
.总结:
这次“戏曲大舞台”的活动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在活动中不同程度的提高了自己的语文能力,对我们中
国的戏曲有了更多的了解,我相信,这次活动后,同学
们会更加热爱我们灿烂的中华文化。
填写〈〈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表〉〉。
活动建议:
不必强求划一。
不必惟教材是从。
不要盲目求高求深。
重点是能力培养,而不在于获得多少戏曲方面的知识。
作者邮箱:xianhui7@hotm戏曲大舞台——七年级(下)第四单元综合实践活动(网友来稿)由教案频道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