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数字景观建模在城市规划中的主要方法分析
智慧城市三维实景建模解决方案

项目总结与成果展示
实施过程
02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采用了最先进的激光扫描技术和无人机航拍技术,获取了大量的城市数据,并通过高效的数据处理和建模技术将数据转化为三维实景模型。
成果展示
03
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已经成功地完成了智慧城市三维实景建模系统的开发,并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精细化的三维实景模型,该模型覆盖了整个城市的重点区域和建筑物。
三维实景建模:基于采集的数据,利用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构建城市三维模型。
应用与推广:为智慧城市各领域提供应用标和实施计划
02
技术架构
1
总体技术架构
2
3
通过云计算提供强大的计算、存储和数据处理能力,实现高效、可靠的三维实景建模。
基于云计算的技术架构
采用模块化设计,方便扩展和升级,满足不同智慧城市建设的需求。
噪音监测
实时监测城市环境
05
实施挑战与解决方案
挑战二
数据处理成本高。
挑战一
数据采集效率低。
挑战三
数据质量难以保证。
数据采集与处理的挑战
建模技术复杂度高。
挑战一
挑战二
挑战三
实时可视化需求高。
模型精度与效率难以平衡。
03
三维建模与可视化的挑战
02
01
数据存储成本高。
挑战一
数据备份及恢复难度大。
挑战二
可扩展性架构
建立完善的安全体系,保障数据和系统的安全性。
安全性架构
03
数据精处理
利用先进的算法和技术对数据进行精细处理,如点云数据处理、图像匹配等,提高建模的精度和效率。
数据采集与处理
01
多源数据采集
通过多种传感器和拍摄设备获取多种类型的数据,如图像、视频、激光雷达等。
城市实景三维建模技术方法探讨

城市实景三维建模技术方法探讨摘要: 由于各种检测方法的进步,空间数据的研究和地理信息系统事业获得了蓬勃发展。
在此语境下,空间地理信息的三维可视化表现因其比较之于传统二维表达而有着更直接、更准确和更精确的空间地理特征,而地理空间信息的三维空间可视化表现则是其重点。
在地方国情监控、城市交通模拟、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等诸多应用领域,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也发挥着巨大的功能。
所以,城市规划三维实景模型对研究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有着很大的意义。
关键词:城市实景;三维建模;方法1实景三维建模技术现如今实景的三维建模技术需要依靠倾斜摄影去进一步完成,许多城市都需要较为成熟的三维建模技术进行支撑,倾斜三维建模具备了全自动生产、建模过程精确、贴图纹理颜色更符合实际情况等优点。
而LiDAR倾斜三维建模则可结合二种手段所各有的优点,以提高建模效率、改善建模精度,并克服了传统人工建模方法真实度低与精度较差的问题。
目前,三维模型的关键技术大致包括3种:人工模型,倾斜摄影模型和激光雷达模型。
人工建模也就是通过三维模型的软件,如三DMAX,Maya等根据现有的图片和大比例尺城市规划图等来建模。
该模型技术的性能很优秀,只是工作时间较长,与真实世界反差较大,且人工成本昂贵,适合进行小区域、固定对象的三维空间模型。
在城市三维模型方面,一般不使用该技术。
谭仁春根据人工模型的不足,研制出人机交互的辅助工具,大大提高了人工模型的效果,不过这种技术花费了巨大的技术投入和资金成本,仍无法适应大型城市三维模型的需要。
倾斜拍摄检测技术,是中国测绘与遥感行业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技术手段,通过这种技术手段能够迅速获得实际地物各个方面的图像,从而获取了比较细致的实际物体侧面数据,所得到的信息也比较能够直接、准确的表达实际地物特性;同时,无人机倾斜拍摄也具备了效率高、成本低、快捷方便等的优势。
目前,该技术已经在许多领域中开展了试验和研究。
2建模原理而在三维建模技术之中,一般都是采用较大重合度的摄影,利用同名点的技术,通过数字的计算模式进行三维定点,以此来完成模型的建立,也就是即在收集到合适的倾角摄影和区域点云结果,通过自动智能化方法对二种信息加以解算并综合处理,从而迅速得到三维模型。
三维城市建模的测绘技术方法

三维城市建模的测绘技术方法三维城市建模是一种基于测绘技术的方法,用于将城市的实际地理信息转化为数字模型。
它使用激光扫描和摄影测量等技术手段,通过对城市环境进行高精度的数据采集与处理,实现对城市地貌、建筑物及其他景观要素的准确建模和可视化呈现。
三维城市建模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工程等领域,为城市发展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一、激光扫描技术在三维城市建模中的应用激光扫描技术是一种通过激光束扫描地面和建筑物来获取地理信息的测量手段。
它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和非接触等优点,已成为三维城市建模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
激光扫描通过大量的激光点云数据来描述城市环境,可以获取建筑物的外形、纹理、高度等信息,为准确重建城市模型提供了基础数据源。
激光扫描技术主要包括激光雷达和激光扫描仪两种形式。
其中,激光雷达是通过激光束的反射来测量目标物体的距离和位置,常用于城市地貌的采集与建模。
而激光扫描仪则是通过扫描激光束的方式获取物体的三维坐标信息,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高精度建模。
激光扫描技术在三维城市建模中的应用,不仅能够准确地捕捉城市环境的细节特征,还能够实现对遥远或不可接触区域的信息获取,提高了建模的精度和效率。
二、摄影测量技术在三维城市建模中的应用摄影测量技术是一种通过航空或航天平台上的相机拍摄城市影像来获取地理信息的测量手段。
它以高空、大范围的影像为基础数据,通过几何摄影测量原理,重建地物的三维空间几何关系,并生成数字模型。
摄影测量技术在三维城市建模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尤其适用于大范围区域的建模和更新工作。
摄影测量技术主要包括航空摄影测量和遥感影像测量两种形式。
其中,航空摄影测量是通过航空平台上的相机进行空中拍摄,通常结合GPS和惯导等导航技术来获取影像和航摄参数,以获得准确的立体重建结果。
而遥感影像测量则是通过卫星、无人机等平台获取地面影像,并利用影像匹配等算法进行三维测量和建模。
摄影测量技术通过对城市影像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实现对建筑物、道路等城市要素的快速提取和精确重建,为城市规划和设计等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基于激光雷达的三维建模技术在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方式

基于激光雷达的三维建模技术在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方式引言: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通过科技手段有效地进行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成为了许多城市规划师和景观设计师共同探讨的话题。
而基于激光雷达的三维建模技术,正是在这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激光雷达的工作原理、应用方式以及在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案例。
一、激光雷达的工作原理激光雷达利用激光束的发射和接收原理,测量周围环境中的物体位置和形状。
它通过发射激光束,并根据激光束的反射时间和强度来确定物体的距离和高度。
而后通过多次扫描,可以获取完整的三维点云数据,从而实现对物体的精确建模。
二、激光雷达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方式1. 地形测量与地图制作激光雷达可以精确测量地面的高低起伏以及地形的变化情况,从而为城市规划师提供准确的地理数据。
利用激光雷达可以进行高精度的地图制作,包括道路、建筑物和自然地貌等,进一步为城市规划师提供科学依据。
2. 建筑物立面测量与分析城市规划师需要了解城市中的建筑物立面信息,以便进行建筑物规划和改造工作。
激光雷达可以提供高精度的建筑物立面测量数据,包括建筑物的高度、轮廓等。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规划师进行立面分析,判断建筑物的结构和风格,为城市的建筑规划提供重要参考。
3. 交通规划与优化交通规划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激光雷达可以通过扫描道路和街区,获取道路宽度、交通流量等数据,帮助规划师进行道路规划和交通优化。
通过分析激光雷达数据,可以确定交通瓶颈和拥堵区域,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优化城市的交通流动性。
三、激光雷达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方式1. 景观测量与分析激光雷达可以对景观进行精确的测量与分析。
通过激光雷达获取的三维点云数据,可以帮助景观设计师了解场地的地形起伏、植被分布等情况。
基于这些数据,设计师可以进行精准的景观分析,确定合适的设计方案,并预测设计方案的效果。
2. 基于点云的景观模拟激光雷达获取的三维点云数据为景观设计师提供了模拟景观的基础。
测绘技术三维城市建模技术解析

测绘技术三维城市建模技术解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对城市空间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而测绘技术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过去,传统的测绘技术仅能够提供二维的地理信息,难以满足城市空间管理的需求。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三维城市建模技术应运而生。
一、三维城市建模技术的定义与发展三维城市建模技术是指利用测绘技术和计算机生成的模型,实现对城市空间的精确建模和模拟。
这项技术可以将现有的地理数据与建筑物、道路、地形等要素结合起来,形成真实且可交互的城市模型。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三维城市建模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起初,人们使用航空摄影和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地理信息,并通过计算机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然而,由于数据量大、处理速度慢以及计算机性能的限制,这种方法无法满足实时建模和模拟的需求。
如今,随着激光雷达、摄像头和无人机等先进设备的应用,以及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飞速发展,三维城市建模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
现在,测绘技术可以通过激光遥感技术获取高精度的地形和建筑物数据,将其与卫星影像进行融合,形成更加真实的三维城市模型。
二、三维城市建模技术的应用领域三维城市建模技术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帮助城市规划师和建筑设计师进行规划和设计。
通过建立真实的三维城市模型,他们可以更好地预测建筑物的阴影、交通流量、可视性等因素,从而优化城市的布局和发展方向。
其次,三维城市建模技术在建筑物的施工和维护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施工人员可以利用三维模型进行场地布置和物流规划,提高工作效率;维护人员可以通过模型精确定位建筑物的问题并进行修复。
此外,三维城市建模技术还在城市安全和应急管理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基于真实的城市模型,应急管理部门可以进行模拟演练,提前规划和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
三、三维城市建模技术的挑战和未来发展尽管三维城市建模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获取数据的成本较高。
面向智慧城市建设的三维建模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分析

面向智慧城市建设的三维建模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分析智慧城市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实现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共享化,提高城市运行效率、生态环境、社会生活质量三方面水平的城市。
三维建模是智慧城市建设中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在城市规划、运营管理、公共安全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文对面向智慧城市建设的三维建模关键技术进行探讨,并对应用实例进行分析。
1. 建模技术三维建模技术是实现城市数字化的关键技术,包括三维数据采集、三维数据处理和建模软件等。
三维数据采集技术包括激光雷达、摄影测量、遥感等,可以获取城市各种三维数据;三维数据处理技术可以将不同源的三维数据进行融合,并对数据进行修正和筛选;建模软件可以将处理后的三维数据转化为可视化的三维模型。
2. 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可以为城市三维建模提供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存储能力,最大限度的提高城市三维建模的效率和准确度。
云计算技术可以对三维建模数据进行分布式处理和存储,保证了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
3. 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为城市三维建模提供更加智能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通过机器学习等技术可以自动识别物体、分类和归类等操作,最大限度的提高建模效率和准确度。
4. 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将城市三维建模数据变成真实的虚拟世界,使城市规划者和决策者在虚拟环境中进行规划和决策。
虚拟现实技术还可以为游客和市民提供更加真实的城市体验。
1.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智慧城市建设中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三维建模技术可以为城市规划者提供真实的城市环境,在虚拟环境中进行规划和决策。
2. 运营管理三维建模技术可以为城市运营管理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通过三维模型可以实现城市设施的智能化管理、交通模拟分析等。
3. 公共安全三、结论三维建模技术是智慧城市建设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通过三维建模技术可以实现城市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管理。
未来,三维建模技术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成为智慧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
数字城市三维景观模型的建模技术

收稿日期:2003-03-12作者简介:杨建思(1963-),女,江西于都人,副教授,从事计算机应用的研究.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编号:50238010).文章编号:167128844(2003)0320037204数字城市三维景观模型的建模技术杨建思,杜志强,彭正洪,黄经南,陈永喜(武汉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摘要: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中,迫切需要采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进行辅助规划和设计,而进行计算机辅助规划和设计的基础是先建立已建城市的三维数字景观模型,把城市的地形地貌和各种人工构筑物包括道路、房屋、花园等进行数字化,并以三维虚拟形式进行表现.首先讨论了三维数码城市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与要素,然后详细介,最后以深圳为例介绍通过建模方法所建立的城市三维景观模型.关键词:数字城市;数字景观模型;建模;虚拟现实中图法分类号:TP 391.9 文献标识码:AModeling technology for 3D landscape models of cybercityYAN G Jian 2si ,DU Zhi 2qiang ,PEN G Zheng 2hong ,HUAN G Jing 2nan ,CHEN Y ong 2xi(School of Urban Studies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China )Abstract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use modern computer technology for aided planning and design in city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e design.However ,the basis for computer aided planning and design is establishing the 3D digital landscape model of the built 2up area of the city.To accomplish that ,we need to digitize the city landforms and every kind of artificial architectures including roads ,houses ,gardens ,and so on ,then repre 2sent them in the form of 3D virtual reality.First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3D cyber city information system are discussed.Then ,the modeling technology and methodology for various landforms and features are intro 2duced and discussed.Finally ,Shenzhen City is used as an example to introduce the established 3D landscape model.K ey w ords :digital city ;digital landscape model ;modeling ;virtual reality. 近年来,我国城市的迅猛发展.使许多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未能有充分的时间和技术手段进行充分的论证,建设项目出现了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今后若干年,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将进一步加快,因而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和设计的效率和水平,而要提高效率和水平,就必须使用计算机辅助规划与设计技术.多年来,我国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部门己开始引入辅助规划与设计的软件与技术,例如引用地理信息系统和CAD 技术进行城市规划方案设计,应用CAD 技术进行建筑设计.但是以前这些技术或者说采用的基础数据都是基于二维的,城市规划部门一般采用二维GIS 进行方案设计,城建设计部门一般在二维电子地图基础上设计三维建筑模型,这种三维模型只是新设计建筑体本身是三维的,周围的其他数据包括已有的建筑物都是二维的,或者按一定规则在二维基础上构造的,它不是实际的三维模型.这样所作的规划方案或设计的建筑在二维上看是协调的或者说单个建筑物是宏伟壮观的,但放到整个城市景观模型上看是不协调第36卷第3期2003年6月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Engineering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Vol.36No.3J une 2003的.只有在三维数字景观模型中,进行三维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才能较好地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协调关系,才有更加直观的空间感觉,更加逼真的光照、日照模拟等,这样使我们的规划设计更具人性化.现代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已经为构建整个城市的三维数字景观模型奠定了技术基础[1].它要求我们采用数据库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2],首先将城市现有的地形地物进行三维数字测量,获取三维结构信息和纹理信息,然后存入数据库中,再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进行表现形成虚拟景观模型,再提供给城市规划和设计部门进行计算机辅助城市规划和设计.本文首先介绍数字城市三维景观模型的基本原理,然后介绍和讨论各种地形地物要素的建模技术与方法,最后以深圳为例介绍我们所建立的城市三维景观模型.1 三维数码城市信息系统的数据模型与系统结构 三维数码城市(CyberCity )信息系统是城市三维景观模型的基础.它的一个主要特点是能够管理地形结构信息(数字高程模型)、地形纹理信息(数字正射景象)、三维人工建筑结构信息及人工建筑的纹理信息.除此之外,系统提供了三维城市模型的可视化技术,即采用虚拟现实手段,在屏幕上表现透射立体模型或虚拟立体模型.三维数码城市信息系统从软件体系结构上看,通常分为三层结构[3].第一层是数据管理与操纵层,第二层负责数据抽象与集成,第三层负责三维数据的表现和交互操作(如图1所示).三维数码城市的数据模型如图2所示.图1 三维数码城市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图2 三维数码城市的数据模型2 城市三维景观模型的建模技术城市三维景观模型是三维数码城市信息系统的表现模型.它包含数字高程模型、地面纹理影像、三维建筑结构模型、墙面纹理以及地面特殊地物装饰纹理等数据.每一种类型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不同,下面分别予以介绍.2.1 数字高程模型建模数字高程模型有两种模式[4],一种是不规则三角网模型TIN ,另一种是规则格网模型Grid.两种模型可以相互转换,但一般大规模的地形都采用规则格网模型.格网数字高程模型的建模方法可以有多种,最常用的方法是数字摄影测量方法,通过影像匹配自动生成数字高程模型.当得不到立体影像,仅有地形图时,通常采用对现有地图进行扫描,获得矢量化等高线,再由等高线内插成数字高程模型.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外业测量的方法,获得大量高程点三维坐标,再内插成数字高程模型.2.2 地面纹理影像的生成地面纹理影像可以从现有航空影像或航天遥感影像获得,也可根据地面物体的特征,人工赋予相应的纹理影像.但不管用哪种方法,都要先将原始影像处理成数字正射影像,它有一致的比例尺,消除了投影误差,坐标与数字高程模型一致.这样经过处理的数字正射影像才能与数字高程模型匹配,形成真实的景观模型.由原始影像处理成数字正射影像可以有多种方法,通常有数字摄影测量方法和单片微分纠正方法.不论哪种方法都是消除像片倾斜和投影差的过程,都要进行绝对定位使之归化比例尺和地面坐标.2.3 三维建筑结构数据的获取与处理三维建筑结构是指房屋建筑、路桥、油罐、电视83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3塔等各种三维实体,获得这些三维目标的框架数据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数字摄影测量方法,在立体模型上采集建筑物的框架坐标,然后通过建模软件将它们构造成体对象.另一种方法是采用三维设计软件,如3Dmaxs,Multigen,Microstation等软件.将设计好的三维实体导入并定位于地形景观模型中.无论哪一种方法,都要对数据进行检核,使它们的连线正确,以利于粘贴侧面纹理.三维实体数据检核的过程如下:(1)拓扑结构检查.通过对每一地物的三维模型与航测像对中的立体影像的比对,检查三维模型的拓扑结构是否正确.(2)建筑物顶部同高检查.在现实中建筑物顶面绝大部分表现为同高的情况,而这就需要对三维建筑物模型的顶面进行同高检查,从而使点与平面符合.如果不同高的情况超出一定的精度,则需要重新量测.(3)建筑物边缘垂直与平行检查.建筑物边缘大部分表现为垂直与平行结构,但在实际量测过程中一般难以满足.建筑物模型的平面结合航测立体模型,对不满足垂直与平行结构的部分进行纠正.(4)建筑物共面检查.建筑物形态复杂的面由多个特征点线构成,由于测量误差或者某些特殊情况(比如建筑物的相互遮挡)将导致建筑物实际在一个面内的点不能共面.这就需要对三维建筑物模型进行共面检查与纠正,但必须用测量正确的面纠正不能共面的点.2.4 三维建筑纹理的采集与处理建筑物纹理是建筑物三维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纹理数据主要是通过野外实地摄影的相片获取的,它直接关联到三维场景中的地物.它的质量决定了场景的整体效果与纹理细节,并最终决定场景的逼真程度.2.4.1 三维建筑侧面纹理的采集与处理2.4.1.1 三维建筑侧面纹理的采集纹理数据通过在野外的实地相片拍摄获取,主要涉及地物侧面纹理的采集.为提高野外摄影的工作效率,在数据采集以前,需要熟悉纹理采集区域的整体情况,比如地物类型、建筑风格、道路情况等,同时了解该区域在整个测区内的重要程度,并对平面图中的每一地物及其包含的每一个主要侧面赋以唯一编号.在野外实地摄影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要求完成野外调绘记录.野外调绘记录一方面是建立三维景观模型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也是成果递交的重要原始资料.野外调绘记录以野外拍摄的纹理图片为基础,需要记录拍摄相片与实际地物的对应关系以及实际地物的名称、类型、特性、相互关系等内容.必须指出的是,由于野外摄影相片数量巨大,必须在野外实地摄影的过程中注意检查相片与调绘记录一一对应的关系,确保野外调绘记的准确.为了保证纹理数据的质量,在拍摄地物侧面纹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日照条件、拍摄的角度等因素的影响,熟练地运用摄影技巧,保证影像尽量清晰.2.4.1.2 三维建筑侧面纹理的处理三维建筑侧面纹理的处理包括原始相片的后期制作和纹理映射两个部分.原始相片的后期制作应根据野外调绘记录与航测阶段建立的三维模型,一般采用Photoshop等软件对其进行基本的图像复原和裁剪.必须确保建筑物主要立面的纹理完整真实(特别是地物的临街立面),减少降低图像清晰度的操作,消除对地物侧面纹理的遮挡(如树木对墙面的遮挡),并注重保持工作区内所有纹理影像色调的均衡.纹理文件名在整个数据采集区域内必须保持唯一,以确保纹理与三维模型每一个面的一一对应.因此,必须确定一系列标准的图像基本操作步骤,这些步骤的基本特点是操作简单、高效、操作结果数据量小、图像保持清晰,保证整个区域内三维建筑的纹理图像效果一致,这对于三维模型的可视化表现是非常重要的.纹理影像映射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进行各种类型三维地物的面与纹理影像映射过程中,只有确保纹理数据与面映射的正确性,才能真实地模拟现实建筑物,真正地做到虚拟现实(如图3).图3 三维建筑侧面纹理映射效果图2.4.2 三维建筑的顶面纹理的采集与处理三维建筑模型的顶面纹理无法由野外实地摄93 第3期杨建思等:数字城市三维景观模型的建模技术影直接获取,因此只有从原始分辨率的正射影像中采集建筑物顶部的纹理数据.从正射影像中剪取建筑物顶部的纹理数据可以减少相当程度的野外工作量,降低工作难度,同时也保证了纹理的质量.2.5 特殊地物的建模与纹理使用摄影测量与遥感方法虽然可以快速地建立城市中大部分建筑物的三维模型,但是对于一些边界模糊或者由于遮挡等因素而无法建立模型的特殊地物,如:树木、街道、花坛、雕塑、电话亭、电线杆、广告牌等,则只能根据原始相片和野外调绘记录,采用其他通用的建模软件如3DSMAX 等来建立其模型(如图4).图4 特殊地物(雕塑)的模型及纹理效果图对于在城市三维景观模型中必须表达的这些特殊地物,尽管采用数字正射影像可以得到其真实纹理,也可以反映其真实面貌,但城市三维景观模型的表现在注重真实的同时,也应当表现出城市之美.例如城市街道的地面,如果采用数字正射影像的真实纹理,赃物和损毁的地面都会被摄进去,在模型中表现出来的地面就很不美观,甚至路上太多汽车也会影响到城市景观模型的美观.为了消除这些影响,一般需要对地面纹理进行修饰———在控制其空间尺度等特性和把握其真实性的前提下,人为粘贴“美观”的地面纹理.3 实 验根据以上建模过程和方法,我们采用武汉大学研制的CCGIS 建模软件,加上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和3DMAX 等软件,我们对深圳市华侨城部分地区进行了三维数字城市建模.华侨城测区是深圳市数字三维城市演示系统项目中进行三维模型数据采集的第一个区域,该测区位于深圳市西部,实际的数据生产范围为沙河西路以东、滨海大道以北、侨城东路以西、广深高速公路以南,包括世界之窗、民俗文化村、锦绣中华与欢乐谷4个旅游景点.测区内地势基本平坦,属典型的丘陵地带.测区面积10.6km 2,标准建筑3000栋,需要建模的特殊地物,如花坛、铺地、绿化带、道路等大约1800处左右.结果如图5.图5 深圳市华侨城区数字城市三维景观模型4 结 论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数字城市三维景观模型已经达到了实用的阶段.建立一个城市的三维景观模型需要用到多种技术包括数字摄影测量、三维建筑设计、三维建模和数据库管理等技术.本文采用多种综合技术所建立的深圳市三维数字景观模型示范工程获得了满意的结果,表明数字城市三维景观模型可以推广使用.由于建立数字城市三维景观模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它要花费大量财力物力,所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用户的需求,数字城市三维景观模型将会首先在发达城市推广应用.除此之外,对经济不发达地区,我们可率先将它用于区域规划设计,使我们的设计手段更加先进、更具直观性.参考文献:[1] 龚健华,林 晖.虚拟地理环境[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 李 奇,林绍福.数字城市技术框架研究[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2(增刊):9~13.[3] 王永君,龚健雅,张 力.GIS 中基于COM 和关系数据库的数字高程模型管理可视化[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2(增刊):95~98.[4] 朱 庆,李德仁,龚健雅,熊汉江.数码城市GIS 的设计与实现[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1,(1):8~11.04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3。
三维建模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三维建模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研究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越来越多的城市规划师开始采用先进的三维建模技术来辅助规划设计、建筑选址、道路规划以及城市景观设计等方面的工作。
这种技术可以使城市规划师更准确地了解城市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潜力,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合理的规划方案。
本文将会探讨三维建模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首先,三维建模技术已经成为了城市规划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通过三维建模技术,城市规划师可以建立一个真实、可操作的城市模型,该模型可以为城市规划师提供丰富的规划信息。
例如,城市规划师可以在该模型上模拟出各种天气和自然灾害的影响,了解地形地貌和城市拓展的可能性。
当然,这仅仅是三维建模技术的一部分,更多的信息需要城市规划师去发掘和开发。
其次,三维建模技术不仅可以帮助城市规划师更好地了解城市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还可以用于城市规划的可视化和交互设计。
通过将城市规划师的设计作为一个三维建模,并在计算机上进行显示,可视化设计可以让城市规划师更好地评估其设计质量、进行必要地调整和改进。
而交互设计则是通过一些先进的应用程序,让公众和其他有关方面也可以参与到城市规划的决策中来,从而使城市规划更加透明、民主和有效。
最后,三维建模技术还可以用于城市规划的计算和模拟。
城市规划师可以通过计算机的精确计算和模拟,找出城市规划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例如交通流量、排水系统、能源消耗等等,从而制定出更合适的规划方案。
当然,这也需要城市规划师有足够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巧,才能充分运用三维建模技术。
总之,三维建模技术已经成为城市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三维建模技术,城市规划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城市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潜力,为城市规划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和可视化的设计,以及更加科学的计算和模拟。
由此可以看出,三维建模技术的应用将为城市规划师提供更多的工具,使其可以在复杂的城市规划设计中更好地描述、评估和实施规划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维数字景观建模在城市规划中的主要方法分析
【摘要】三维数字景观的建模是城市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对地形模型、植物模型和其他景观模型建立的主要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三维;建模;方法
1.地形模型(DEM)的建立
地球表面高低起伏,是一种连续变化的曲面,这种曲面是无法用平面地图来确切表示的。
随着计算机数据处理能力的提高,自动测量仪器的广泛使用及制图技术的发展,一种全新的描述地球表面的方法——数字高程模型被广泛采用。
数字高程模型(简称DEM),是以数字的形式按照一定的结构组织在一起,表示实际地形空间分布特征的模型。
DEM的核心是地形表面特征点的(x,Y,z)坐标及一套对地形表面进行重建的算法。
目前对于地形模型的构造有许多方法,如规则格网法(GRID)、不规则三角网(TIN)、混合法(GRID-TIN)等多种方法。
其中,GRID模型是用一组大小相同的格子来描述地形表面,适用于地形较为平坦的地区。
TIN模型是由分散的地形点按照一定的规则构成的一系列不相交的三角形组成。
它描述地面的真实性由地形点的密度决定,适用于地形较为复杂的地区。
为了充分利用GRID、TIN 两种模型的优点,又提出了混合模型(GRID——TIN)的方法,即在平坦地区使用GRID模型,在复杂地区使用TIN模型。
1.1 TIN构建方法
在数字地形建模中,不规则三角网(TIN—Tria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通过从离散的不规则分布的数据点生成连续的三角面来模拟地形表面。
TIN模型的特点是它能以不同层次的分辨率来描述地形表面。
当地形中包含有大量特征如断裂线、构造线时,TIN模型能更好地顾及这些特征从而可以更精确合理地表达地表形态。
TIN数据结构由两个基本元素组成:(1)点(X,Y,Z)坐标;(2)连接点形成三角形的一组边。
这些三角形镶嵌形成了一个连续的面片表面。
TIN构网的方法满足Delaunay准则。
Delaunay三角剖分采用最近化原理,它要求通过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外接圆不包含其他点。
这意味着所有样本点与它们最接近的两个邻近点相连形成三角形。
Delaunay三角形外接圆内不包含其他点的特性被用作从一系列不重合的平面点来构建Delaunay 三角形的基本法则,也称为狄洛尼法则。
除此之外还有最大化三角形的最小角,以及最小化各个边长之和等法则。
1.2 GRID构建方法
所谓规则格网DEM是利用一系列在X、Y方向上都是等间隔排列的地形点
的高程Z来表示地形,形成一个矩形格网DEM。
其中任意点Pij的平面坐标可根据该点在DEM中的行列号i,j及存放在该DEM头部文件的基本信息推算出来。
这些基本信息文件应包括DEM起始点坐标,DEM格网在x方向与Y方向的间隔Dx,Dy及DEM的行列数M,N等。
点Pij的平面坐标(x,Y)为:
Y=Y0+I*Dy
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基本信息外,DEM就变成了一组规则存放的高程值,在计算机语言中,它就是一个二维数组或数学上的一个二维矩阵{Zij}。
由于离散的原始数据的排列一般是不规则的,为了获取规则格网的DEM,内插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所谓DEM的空间内插,就是用一种根据己知数据点(样本点)可以近似地代替一定区域内的表面空间形态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的运算内插出按一定要求分布的格网点的高程值,在数学上叫曲面拟合。
内插是DEM的核心,内插主要有两个目的:(1)把离散分布的数据点转化成规则网格分布的数值;(2)加密原始数据点。
原始样点的位置和密度往往不一定能满足要求,内插可补充采样点数量和密度上的不足。
1.3 TIN与GRID的比较
在现有的地理信息系统中,TIN和GRID是广泛采用的用来表示数字地形模型表面的数据结构。
TIN模型的优点:TIN能充分地表达地形的结构特征,具有可变的分辨率,即当地形表面粗糙或变化剧烈时,TIN能包含大量的数据点,而当地形表面相对平缓时,TIN只需最少的数据点。
此外,TIN还具有考虑重要表面数据点的能力,便于表达断裂线、构造线等地形特征。
但缺点也很明显,主要表现在数据存储与操作复杂,存储空间较大。
GRID的优点:数据结构简单、易于构网、数据存储量小、可以方便有效地进行各种分析与计算、建模方法直接等。
它的缺点是存储数据冗余,在地势起伏不大的地区数据冗余量较大。
从以上的比较可以看出,GRID和TIN各有其优点和缺点,没有一种能够完全满足实际的需要,在实际应用中还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
2.建筑物模型的建立
在数字城市中,建筑物的三维建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由于城市三维景观主要是人造建筑物,所以三维建筑物信息的获取与建模是城市建模的主要内容。
目前的典型研究主要有:从城市影像中自动提取建筑物,检N-维建筑物和DEM数据、线条分析、使用阴影、透视几何等辅助信息,直接对建筑物或表面进行建模,以及通过影像测量并结合物体的几何知识构建出多面体对象模型的方法等,结合已有的二维地图矢量数据利用航空激光扫描或激光高度计算数据;利用三维深度传感器、多CCD相机和彩色高分辨率数字相机获取的数据实现建筑物建模: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3DGIS数据的可视化;其它方法如人机交互下
的半自动三维建筑物建模等。
3.植物的三维建模
植物无疑是自然场景的重要构成因素,复杂的结构使其无论在造型、存储还是在绘制上都存在相当的困难。
目前在植物模拟方法上主要有以下三种:
3.1分形方法
这是一种利用植物形态结构的分形性质(结构自相似性)产生植物图形或图像的方法。
其中有L-系统,IFS(迭代函数系统)法和DLA(受限扩散凝聚)模型法等。
3.2粒子系统(Particle System)法
粒子系统方法是由W.T.Reeves在1983年提出的,最早用于模拟火焰、烟雾等,逐渐被用于生成真实感的自然景物,如森林。
其基本思想是采用许多形状简单的微小粒子(例如点、小立方体、小球等)作为基本元素来表示自然界不规则的模糊景物,粒子的创建、消失和运动轨迹由所造型的物体的特性控制,从而形成景物的动态变化。
粒子系统的一个主要优点是由于其几何图元是点,易于被变换和实现反走样。
其主要缺点是景物的表达涉及大量的基本图元,因此设计是一个反复试验和修改的过程,绘制必须有专用的阴影计算方法。
3.3三维结构模型
三维结构模型是一种基于植物形态结构几何描述的模拟方法。
目前这一方法包括基于静态结构的几何设计方法和基于动态结构及其调节的生长法两种。
几何设计法以一组几何描述量和描述规则产生植物的几何结构,并以此建立植物的三维结构模型。
生长法通过对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模拟而得到植物的形态结构。
4.其他地物的三维建模
大比例尺地图上城区内的绿化地、中小比例尺地图上的植被都具有明确的边界,且都紧贴在地表上,其模型的构造比较简单,首先从DEM中获取其平面图形的边界点高程,根据算法即可建立它们所覆盖范围的曲面的模型。
湖泊、水塘等面状水系要素,也都具有明确的边界,并且由于其范围不大、水面近似水平,所以可以通过平面多边形的三角剖分来建立三角网,同时从DEM得到其边界高程从而建立其模型。
至于线状水系要素,则直接从DEM得到线上各点的高程即可进行下一步的图形显示了;绿化地、植被、水系的结构定义与地形三角网相似。
其他基础设施地物的三维建模,如雕塑、路灯、围墙等,可以通过其他三维建模软件如3DMAX等直接建模。
【参考文献】
[1]尹贡白,王家耀等.地图概论.测绘出版社,1996.
[2]徐青.地形三维可视化技术.北京:测绘出版社,2000.
[3]李志林,朱庆.数字高程模型.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4]王家耀.空间信息系统原理.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