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二)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行程问题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经典题型(一)1、甲、乙两地相距6千米,某人从甲地步行去乙地,前一半时间平均每分钟行80米,后一半时间平均每分钟行70米。

问他走后一半路程用了多少分钟?2、小明从家到学校有两条一样长的路,一条是平路,另一条是一半上坡路、一半下坡路。

小明上学走两条路所用的时间一样多。

已知下坡的速度是平路的1.5倍,那么上坡的速度是平路的多少倍?3、一只小船从甲地到乙地往返一次共用2小时,回来时顺水,比去时的速度每小时多行驶8千米,因此第二小时比第一小时多行驶6千米。

那么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4、一条电车线路的起点站和终点站分别是甲站和乙站,每隔5分钟有一辆电车从甲站发出开往乙站,全程要走15分钟。

有一个人从乙站出发沿电车线路骑车前往甲站。

他出发的时候,恰好有一辆电车到达乙站。

在路上他又遇到了10辆迎面开来的电车。

到达甲站时,恰好又有一辆电车从甲站开出。

问他从乙站到甲站用了多少分钟?5、甲、乙两人在河中游泳,先后从某处出发,以同一速度向同一方向游进。

现在甲位于乙的前方,乙距起点20米,当乙游到甲现在的位置时,甲将游离起点98米。

问:甲现在离起点多少米?6、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每小时行56千米,乙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在离两地中点32千米处相遇。

问:东西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7、李华步行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从学校出发到20.4千米外的冬令营报到。

0.5小时后,营地老师闻讯前往迎接,每小时比李华多走1.2千米。

又过了1.5小时,张明从学校骑车去营地报到。

结果3人同时在途中某地相遇。

问:骑车人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8、快车和慢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开出,相向而行,经过5小时相遇。

已知慢车从乙地到甲地用12.5小时,慢车到甲地停留0.5小时后返回,快车到乙地停留1小时后返回,那么两车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需要多少时间?9、某校和某工厂之间有一条公路,该校下午2时派车去该厂接某劳模来校作报告,往返需用1小时。

北师大版2024-2025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典型例题系列第二单元:分数混合运算应用题拓展题型专项练习

北师大版2024-2025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典型例题系列第二单元:分数混合运算应用题拓展题型专项练习
10.某早餐批发店给学校送一批早餐奶,第一次运走这批奶的 ,第二次运走45箱,还剩下15箱,这批早餐奶一共有多少箱?
【答案】130箱
【分析】把这批早餐奶的总箱数看作单位“1”,第一次运走这批奶的 ,还剩下这批奶的(1- ),对应的是第二次运走的箱数与剩下的箱数和,即(45+15)箱,求单位“1”,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用(45+15)÷(1- ),即可求出总箱数。
(2)用1- ,求出第一天读完这本书的 ,剩下没读占这本数的分率;再把剩下部分看作单位“1”,再用剩下的分率×第二天读了剩下的分率,求出第二天读了这本书的分率,再用1-第一天读了这本书的分率-第二天读了这本书的分率,求出还剩下这本书的分率,对应的是45页,再用45÷剩下没读的部分占的分率,即可求出这本书的总页数。
9.有两桶油,甲桶油比乙桶油少2.5千克,现在把乙桶油的 倒入甲桶,这时甲桶油比乙桶油多0.9千克,乙桶油原来有多少千克?
【答案】42.5千克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原来乙桶油的千克数-2.5千克=原来甲桶油的千克数,把原来乙桶油看作单位“1”,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原来乙桶油的千克数× +原来甲桶油的千克数=原来乙桶油的千克数×(1- )+0.9千克,假设乙桶油原来有x千克,据此列方程为: x+(x-2.5)=(1- )x+0.9,然后解出方程即可。
2024-2025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典型例题系列
第二单元:分数混合运算应用题拓展题型专项练习
1.希望小学为了防止内涝,需要挖一条下水道。第一天挖了全长的 ,第二天挖了全长的 ,还剩440米。这条下水道长多少米?
2.亮亮从家出发到学校走了全程的 后,离中点200米,亮亮家距离学校多少米?
3.学校阅览室有108名学生看书,其中男生占 ,后来又有几名男生来看书,这时男生人数占所有看书人数的 。这时阅览室有多少名学生看书?

必考典型应用题之盈亏问题

必考典型应用题之盈亏问题

必考典型应用题之盈亏问题海量小学数学复习资源等你来拿!!寒假也用的上!盈亏问题(一)专题简析: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给一定数量的人。

每人少分,则物品有余(盈);每人多分,则物品不足(亏)。

解答盈亏问题的关键是要求出总差额和两次分配的数量差。

基本解法是:份数=(盈+亏)÷两次分配数的差,由其中一种分法的份和盈亏数求出物品数。

例题1:小明的妈妈买回一篮梨,分给全家。

如果每人分5个,就多出10个;如果每人分6个,就少2个。

小明全家有多少人?这篮梨有多少个?解答:思路: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我们可知:第一种分法:每人分5个,多10个(盈)第二种分法:每人分6个,少2个(亏)全家人数:(10+2)÷(6-5)=12(人)梨的个数:5×12+10=70(个)试一试1:(1)有一根绳子绕树4圈,余2米;如果绕树5圈,则差6米。

树周长是多少米?绳子长多少米?(2)幼儿园买来一些玩具,如果每班分8个玩具,则多出2个玩具;如果每班分10个玩具,则少12个玩具。

幼儿园有几个班?这批玩具有多少个?例题2:老师买来一些练习本分给优秀少先队员,如果每人分5本,则多了14本;如果每人分7本,则多了2本。

优秀少先队员有几人?买来多少本练习本?解答:思路: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我们可知:第一种分法:每人5本,多了14本(多盈);第二种分法:每人7本,多了2本(少盈)。

每份相差:7-5=2本人数:(14-2)÷(7-5)=6人练习本数量:5×6+14=44本。

试一试2:把一袋糖分给小朋友们,如果每人分4粒,则多了12粒;如果每人分6粒,则多了2粒。

有小朋友几人?有多少粒糖?例题3:学校派一些学生去搬一批树苗,如果每人搬6棵,则差4棵;如果每人搬8棵,则差18棵。

学生有几人?这批树苗有多少棵?解答:思路:根据题意,我们可知搬树苗的两种方案:第一种方案:每人搬6棵,差4棵(少亏);第二种方案:每人搬8棵,差18棵(多亏)。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之重叠问题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之重叠问题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之重叠问题一、含义重叠问题是数学上非常常见的一类数学问题,它要用到数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理:容斥原理,即当两个(或多个)计数部分有重复包含时,为了不重复计数,应从他们的和中排除重复部分。

二、解题思路和方法解决重叠问题时,必须从条件入手进行认真的分析,有时还要画图,借助图形进行思考,找出哪些是重叠的和重叠的次数,明确求的是哪一部分,从而找出解答方法。

当两个计数部分重叠时,可从它们的单项和中减去重叠的部分,得出总数。

三、例题例题(一):二(1)班同学人人参加课外活动,有20人参加英语班,有26人参加电脑班,每人至少参加一项。

其中4人两个班都参加。

二(1)班一共有多少人?解析:(1)已知20人参加英语班,26人参加电脑班,一共有20+26-46(人)。

(2)这46人中,有4人两班都参加。

(3)也就是说这4人在英语班算了名额,在电脑班也算了名额,多算了一次。

(4)所以,全班的人数应是46=4=42(人)。

例题(二):三(2)班有42名同学,会下象棋的有21名同学,会下围棋的有17名,两种棋都不会的有10名。

那么只会下象棋的同学有多少名?解析:(1)方法一:至少会下一种棋的人数是42-10=32名,而两种棋都会下的有21+17-32=6名,所以只会下象棋的同学有21-6=15(名)。

(2)方法二:至少会下一种棋的人数是42-10=32(名),用至少会下一种棋的人数减去会下围棋的人数就是只会下象棋的同学,故共有32-17=15(名)。

例题(三):全班50 人,不会骑自行车的有23人,不会滑旱冰的有35人,两样都会的有4人。

两样都不会的有多少人?解析:(1)会骑自行车的有50-23=27人,会滑旱冰的有50-35=15人。

(2)那么至少会这两样其中一样的人有:27+15-4=38人。

(3)加上两样都不会的人,就是全班人数。

(4)所以两样都不会的人数有50-38=12人。

例题(四):芳草地小学四年级的64人都会钢琴或画画中的一种,其中有58人学钢琴,43人学画画,问只学钢琴和只学画画的分别各有多少人?解析:(1)学了钢琴或画画的有73-9=64(人)。

小学奥数思维训练-典型应用题(二)鸡兔同笼、盈亏、平均数问题(经典透析)(通用,含答案)

小学奥数思维训练-典型应用题(二)鸡兔同笼、盈亏、平均数问题(经典透析)(通用,含答案)

保密★启用前小学奥数思维训练典型应用题(二)鸡兔同笼、盈亏、平均数问题(经典透析)一、填空题1.某次数学竞赛原定一等奖10人,二等奖20人,现在将一等奖中最后4人调整为二等奖,这样得二等奖的学生的平均分提高了1分,得一等奖的学生的平均分提高了3分,那么原来一等奖平均分比二等奖平均分多________分。

二、解答题2.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许多小和尚,两个小和尚用一根扁担一个桶抬水,一个小和尚用一根扁担两个桶挑水,共用了38根扁担和58个桶,那么有多少个小和尚抬水?多少个挑水?3.某旅游点有儿童票、成人票两种规格的门票卖,儿童票的价格为30元,成人票的价格为40元,如果是团体还可以买平均32元一位的团体票,一个由8个家庭组成的旅游团(每个家庭由两位大人,或两个大人、一个小孩组成)来景点旅游,如果他们买团体票可以比他们各买各的少花120元,问这个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4.蜘蛛有8条腿,蝴蝶有6条腿和2对翅膀,蝉有6条腿和1对翅膀.现有这三种小虫16只,共有110条腿和14对翅膀.问:每种小虫各几只?5.老师给同学们分苹果,每人分10个,就多出8个,每人分11个则正好分完,那么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多少个苹果?6.皮皮从家到学校,如果每分钟走50米,上课就要迟到3分钟;如果每分钟60米,就可以比上课时间提前2分钟到校,那么皮皮家距离学校多远?7.国庆节快到了,学而思学校的少先队员去摆花盆.如果每人摆5盆花,还有3盆没人摆;如果其中2人各摆4盆,其余的人各摆6盆,这些花盆正好摆完.问有多少少先队员参加摆花盆活动,一共摆多少花盆?8.有四个数,每次去掉一个数,将其余三个数求平均数,这样算了四次,得下面四个数:36.4,47.8,46.2,41.6,那么原来四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9.设四个不同的正整数构成的数组中,最小的数与其余三数的平均值之和为17,而最大的数与其余三数的平均值之和为29.在满足上述条件的所有数组中,其最大数的最大值是多少?参考答案:1.10.5【解析】【分析】首先从总体来看,矩形横向长度表示人数,竖向长度表示平均分,面积表示总分。

较难的典型分数应用题练习二

较难的典型分数应用题练习二

较难的典型分数应用题练习一、用不变的量作“桥”1. 把含糖10110%的葡萄糖溶液500毫升,稀释成含糖252的葡萄糖溶液,需要加蒸馏水多少毫升?2. 某班原有54名学生,男生占95,转来几名女生后,女生占全班的199,转来了几名女生?3. 甲乙两桶水,甲桶有28千克,甲桶喝了41,乙桶喝了52后,剩下的水一样重。

乙桶原有水多少千克?4. 食堂运来大米和面粉共360袋,其中大米占43,后来用了一些大米后,面粉的袋数恰好是大米的53。

用了多少袋大米?5. 书店有故事书和科技书共300本,故事书和科技书的比是3:2,后来又运来一些科技书,这时故事书和科技书的比是9:8,求又运来科技书多少本?6. 图书馆原有文艺书和连环画630本,其中文艺书与连环画之比是1:4,后来又买进些文艺书,这时文艺书与连环画之比是3:7,问买进文艺书有多少本?7. 二班原有学生42人,其中女生占73,后来又转来女生假设干名,这时女生与男生人数之比是5:6,现在全班有学生多少人?8. 两筐水果共重130千克,如将甲筐水果的61装入乙筐后,甲乙两筐水果的重量之比是7:6,求甲乙两筐原各有水果多少千克?9. 有两堆煤,第一堆运走41,第二堆运走一部分后还剩53,余下的第一堆和第二堆的重量比是3:5,第一堆原有煤120吨,第二堆原有煤多少吨?二、用不变的量作“单位一”1. 某校六年级数学兴趣小组中,女生人数占83,后来又增加了4个女同学,这时,女生人数正好占全组的94,现在小组共有多少人?2. 某小学组织手工比赛,开始入选的学生中有53的男生,后来作了调整,用1名女生替换了一名男生,这时女生人数占总人数的53,现在参加比赛的同学中有几名男生?3. 甲乙两车间原有人数的比是3:2,甲车间调48人到乙车间后与乙车间人数的比是2:3,两车间原来各有多少人?4. 甲乙二人共有人民币假设干元,其中甲占53。

假设甲给乙8元,则甲乙二人钱数相等。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100道附答案(完整版)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100道附答案(完整版)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100道附答案(完整版)1. 小明有10 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数是小明的2 倍,小红有多少个苹果?答案:10×2 = 20(个)2. 商店里有30 个篮球,卖出了15 个,还剩下多少个?答案:30 - 15 = 15(个)3.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80 千米,行驶4 小时,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答案:80×4 = 320(千米)4. 果园里有120 棵桃树,梨树比桃树少20 棵,梨树有多少棵?答案:120 - 20 = 100(棵)5. 一本书有200 页,小明每天看25 页,看了4 天,还剩多少页没看?答案:200 - 25×4 = 100(页)6. 工厂要生产500 个零件,已经生产了200 个,剩下的要在5 天内完成,平均每天生产多少个?答案:(500 - 200)÷5 = 60(个)7. 学校买了8 套桌椅,每套桌椅150 元,一共花了多少钱?答案:8×150 = 1200(元)8. 长方形的长是12 厘米,宽是8 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答案:12×8 = 96(平方厘米)9. 一根绳子长50 米,剪掉20 米,剩下的占全长的几分之几?答案:(50 - 20)÷50 = 3/510. 小红有80 元零花钱,花了30 元,还剩下零花钱的几分之几?答案:(80 - 30)÷80 = 5/811. 一个三角形的底是6 分米,高是4 分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答案:6×4÷2 = 12(平方分米)12. 小明从家到学校,每分钟走60 米,走了10 分钟,小明家到学校有多远?答案:60×10 = 600(米)13. 一批货物,甲车单独运6 小时运完,乙车单独运8 小时运完,两车一起运,需要几小时运完?答案:1÷(1/6 + 1/8) = 24/7(小时)14. 鸡兔同笼,共有20 个头,56 条腿,鸡和兔各有多少只?答案:假设全是鸡,兔有(56 - 20×2)÷(4 - 2) = 8(只),鸡有20 - 8 = 12(只)15. 果园里苹果树和梨树共180 棵,苹果树是梨树的2 倍,苹果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答案:梨树有180÷(2 + 1) = 60(棵),苹果树有120 棵。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之分组法解鸡兔同笼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之分组法解鸡兔同笼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之分组法解鸡兔同笼一、含义这是古典的算术问题。

已知笼子里鸡、兔共有多少只头和多少只脚,求鸡、兔各有多少只的问题,叫做第一鸡兔同笼问题。

已知鸡兔的总数和鸡脚与兔脚的差,求鸡、兔各是多少的问题叫做第二鸡兔同笼问题。

分组法,适用于己知头数的和与腿数之间的差量,或者已知腿数的和与头数之间的差量,求鸡和兔子各有多少只。

二、解题思路和方法1、思路:消除差量——分组——求出组数——求出兔子和鸡各有几只。

2、方法:(1)若兔子和鸡头数相同,就把一只兔子和一只鸡分为一组(利用头数来分组)。

(2)若兔子和鸡腿数相同,就把一只兔子和两只鸡分为一组(利用腿数来分组)。

(3)若兔子和鸡的头数存在倍数关系,按照倍数关系分组。

三、例题例题(一):鸡比兔多26 只,腿数共274条,问:鸡、兔各几只?解析:在这道题目中告诉了我们鸡和兔子腿数的和与头数的差,所以可以运用分组法解题。

(1)第一步,消除差量,鸡比兔子多26只,“抓走”26只鸡,鸡和兔子的头数就相同了。

“抓走”26只鸡每只鸡有2条腿,总腿数少了26×2=52(条),还剩下274-52=222(条)。

(2)第二步,分组,头数相同,把一只鸡和一只兔子分为一组。

(3)第三步,求组数。

每组有一只鸡和一只兔子。

4+2=6(条)腿,共有222条腿,可以分为222÷6=37(组)。

(4)第四步,求只数,一共有37组,每组有一只兔子一只鸡,则组中兔子有37只,鸡有37只。

(5)在第一步时,我们为了消除差量去掉了26只鸡,在这里别忘了把26只鸡再加上,即鸡有63只。

例题(二):鸡是兔子数量的3倍,一共120条腿,求鸡和兔子各有几只?解析:(1)在这道题中告诉了我们鸡和兔子头数的倍数关系,我们可以直接利用倍数关系分组。

(2)鸡是兔子数量的3倍,把3只鸡和1只兔子分为一组。

(3)每一组中都有3×2+4=10(条)腿,一共120条腿可以分为120÷10=12(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二)17 按比例分配问题【含义】所谓按比例分配,就是把一个数按照一定的比分成若干份。

这类题的已知条件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用比或连比的形式反映各部分占总数量的份数,另一种是直接给出份数。

【数量关系】从条件看,已知总量和几个部分量的比;从问题看,求几个部分量各是多少。

总份数=比的前后项之和【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把各部分量的比转化为各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把比的前后项相加求出总份数,再求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以总份数作分母,比的前后项分别作分子),再按照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分别求出各部分量的值。

例1 学校把植树560棵的任务按人数分配给五年级三个班,已知一班有47人,二班有48人,三班有45人,三个班各植树多少棵?解总份数为 47+48+45=140一班植树 560×47/140=188(棵)二班植树 560×48/140=192(棵)三班植树 560×45/140=180(棵)答:一、二、三班分别植树188棵、192棵、180棵。

例2 用60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三条边的比是3∶4∶5。

三条边的长各是多少厘米?解 3+4+5=12 60×3/12=15(厘米)60×4/12=20(厘米)60×5/12=25(厘米)答: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分别是15厘米、20厘米、25厘米。

例3 从前有个牧民,临死前留下遗言,要把17只羊分给三个儿子,大儿子分总数的1/2,二儿子分总数的1/3,三儿子分总数的1/9,并规定不许把羊宰割分,求三个儿子各分多少只羊。

解如果用总数乘以分率的方法解答,显然得不到符合题意的整数解。

如果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则很容易得到1/2∶1/3∶1/9=9∶6∶29+6+2=17 17×9/17=917×6/17=6 17×2/17=2答:大儿子分得9只羊,二儿子分得6只羊,三儿子分得2只羊。

例4 某工厂第一、二、三车间人数之比为8∶12∶21,第一车间比第二车间少80人,答:三个车间一共820人。

18 百分数问题【含义】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

分数常常可以通分、约分,而百分数则无需;分数既可以表示“率”,也可以表示“量”,而百分数只能表示“率”;分数的分子、分母必须是自然数,而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小数;百分数有一个专门的记号“%”。

在实际中和常用到“百分点”这个概念,一个百分点就是1%,两个百分点就是2%。

【数量关系】掌握“百分数”、“标准量”“比较量”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百分数=比较量÷标准量标准量=比较量÷百分数【解题思路和方法】一般有三种基本类型:(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2)已知一个数,求它的百分之几是多少;(3)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例1 仓库里有一批化肥,用去720千克,剩下6480千克,用去的与剩下的各占原重量的百分之几?解(1)用去的占 720÷(720+6480)=10%(2)剩下的占 6480÷(720+6480)=90%答:用去了10%,剩下90%。

例2 红旗化工厂有男职工420人,女职工525人,男职工人数比女职工少百分之几?解本题中女职工人数为标准量,男职工比女职工少的人数是比较量所以(525-420)÷525=0.2=20%或者 1-420÷525=0.2=20%答:男职工人数比女职工少20%。

例3 红旗化工厂有男职工420人,女职工525人,女职工比男职工人数多百分之几?解本题中以男职工人数为标准量,女职工比男职工多的人数为比较量,因此(525-420)÷420=0.25=25%或者 525÷420-1=0.25=25%答:女职工人数比男职工多25%。

例4 红旗化工厂有男职工420人,有女职工525人,男、女职工各占全厂职工总数的百分之几?解(1)男职工占 420÷(420+525)=0.444=44.4%(2)女职工占 525÷(420+525)=0.556=55.6%答:男职工占全厂职工总数的44.4%,女职工占55.6%。

例5 百分数又叫百分率,百分率在工农业生产中应用很广泛,常见的百分率有:增长率=增长数÷原来基数×100%合格率=合格产品数÷产品总数×100%出勤率=实际出勤人数÷应出勤人数×100%出勤率=实际出勤天数÷应出勤天数×100%缺席率=缺席人数÷实有总人数×100%发芽率=发芽种子数÷试验种子总数×100%成活率=成活棵数÷种植总棵数×100%出粉率=面粉重量÷小麦重量×100%出油率=油的重量÷油料重量×100%废品率=废品数量÷全部产品数量×100%命中率=命中次数÷总次数×100%烘干率=烘干后重量÷烘前重量×100%及格率=及格人数÷参加考试人数×100%19 “牛吃草”问题【含义】“牛吃草”问题是大科学家牛顿提出的问题,也叫“牛顿问题”。

这类问题的特点在于要考虑草边吃边长这个因素。

【数量关系】草总量=原有草量+草每天生长量×天数【解题思路和方法】解这类题的关键是求出草每天的生长量。

例1 一块草地,10头牛20天可以把草吃完,15头牛10天可以把草吃完。

问多少头牛5天可以把草吃完?解草是均匀生长的,所以,草总量=原有草量+草每天生长量×天数。

求“多少头牛5天可以把草吃完”,就是说5 天内的草总量要5 天吃完的话,得有多少头牛?设每头牛每天吃草量为1,按以下步骤解答:(1)求草每天的生长量因为,一方面20天内的草总量就是10头牛20天所吃的草,即(1×10×20);另一方面,20天内的草总量又等于原有草量加上20天内的生长量,所以1×10×20=原有草量+20天内生长量同理 1×15×10=原有草量+10天内生长量由此可知(20-10)天内草的生长量为1×10×20-1×15×10=50因此,草每天的生长量为 50÷(20-10)=5(2)求原有草量原有草量=10天内总草量-10内生长量=1×15×10-5×10=100(3)求5 天内草总量5 天内草总量=原有草量+5天内生长量=100+5×5=125(4)求多少头牛5 天吃完草因为每头牛每天吃草量为1,所以每头牛5天吃草量为5。

因此5天吃完草需要牛的头数 125÷5=25(头)答:需要5头牛5天可以把草吃完。

例2 一只船有一个漏洞,水以均匀速度进入船内,发现漏洞时已经进了一些水。

如果有12个人淘水,3小时可以淘完;如果只有5人淘水,要10小时才能淘完。

求17人几小时可以淘完?解这是一道变相的“牛吃草”问题。

与上题不同的是,最后一问给出了人数(相当于“牛数”),求时间。

设每人每小时淘水量为1,按以下步骤计算:(1)求每小时进水量因为,3小时内的总水量=1×12×3=原有水量+3小时进水量10小时内的总水量=1×5×10=原有水量+10小时进水量所以,(10-3)小时内的进水量为 1×5×10-1×12×3=14因此,每小时的进水量为 14÷(10-3)=2(2)求淘水前原有水量原有水量=1×12×3-3小时进水量=36-2×3=30(3)求17人几小时淘完17人每小时淘水量为17,因为每小时漏进水为2,所以实际上船中每小时减少的水量为(17-2),所以17人淘完水的时间是30÷(17-2)=2(小时)答:17人2小时可以淘完水。

20 鸡兔同笼问题【含义】这是古典的算术问题。

已知笼子里鸡、兔共有多少只和多少只脚,求鸡、兔各有多少只的问题,叫做第一鸡兔同笼问题。

已知鸡兔的总数和鸡脚与兔脚的差,求鸡、兔各是多少的问题叫做第二鸡兔同笼问题。

【数量关系】第一鸡兔同笼问题:假设全都是鸡,则有兔数=(实际脚数-2×鸡兔总数)÷(4-2)假设全都是兔,则有鸡数=(4×鸡兔总数-实际脚数)÷(4-2)第二鸡兔同笼问题:假设全都是鸡,则有兔数=(2×鸡兔总数-鸡与兔脚之差)÷(4+2)假设全都是兔,则有鸡数=(4×鸡兔总数+鸡与兔脚之差)÷(4+2)【解题思路和方法】解答此类题目一般都用假设法,可以先假设都是鸡,也可以假设都是兔。

如果先假设都是鸡,然后以兔换鸡;如果先假设都是兔,然后以鸡换兔。

这类问题也叫置换问题。

通过先假设,再置换,使问题得到解决。

例1 长毛兔子芦花鸡,鸡兔圈在一笼里。

数数头有三十五,脚数共有九十四。

请你仔细算一算,多少兔子多少鸡?解假设35只全为兔,则鸡数=(4×35-94)÷(4-2)=23(只)兔数=35-23=12(只)也可以先假设35只全为鸡,则兔数=(94-2×35)÷(4-2)=12(只)鸡数=35-12=23(只)答:有鸡23只,有兔12只。

例2 2亩菠菜要施肥1千克,5亩白菜要施肥3千克,两种菜共16亩,施肥9千克,求白菜有多少亩?解此题实际上是改头换面的“鸡兔同笼”问题。

“每亩菠菜施肥(1÷2)千克”与“每只鸡有两个脚”相对应,“每亩白菜施肥(3÷5)千克”与“每只兔有4只脚”相对应,“16亩”与“鸡兔总数”相对应,“9千克”与“鸡兔总脚数”相对应。

假设16亩全都是菠菜,则有白菜亩数=(9-1÷2×16)÷(3÷5-1÷2)=10(亩)答:白菜地有10亩。

例3 李老师用69元给学校买作业本和日记本共45本,作业本每本 3 .20元,日记本每本0.70元。

问作业本和日记本各买了多少本?解此题可以变通为“鸡兔同笼”问题。

假设45本全都是日记本,则有作业本数=(69-0.70×45)÷(3.20-0.70)=15(本)日记本数=45-15=30(本)答:作业本有15本,日记本有30本。

例4 (第二鸡兔同笼问题)鸡兔共有100只,鸡的脚比兔的脚多80只,问鸡与兔各多少只?解假设100只全都是鸡,则有兔数=(2×100-80)÷(4+2)=20(只)鸡数=100-20=80(只)答:有鸡80只,有兔20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