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计算机类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
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摘要: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是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3+1”教学模式是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尝试,它结合学校和企业优势及需求,能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文章以常州大学怀德学院计算机专业“3+1”教学改革为例,展开讨论,探索一条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之路。
关键词: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3+1”模式;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0-2384-02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及其模式的重要创新,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同时又缓解了高等教育的供需矛盾[1]。
独立学院所培养的学生与普通高校本科学生相比,应更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应用技术能力。
因此,独立学院应走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路子,将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上,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近年来,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供需矛盾凸现。
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为找不到工作而发愁,另一方面是企业为招不到高素质人才而着急,形成了“就业难”和“人才荒”并存的现象。
计算机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工程技术类专业,为了消除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鸿沟,培养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创造意识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我院对计算机专业进行人才培养模型的改革和研究,探索出一个具体可行的计算机专业“3+1”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1 “3+1”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的改革“3+1”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在于“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重视工程,提高素质”,4年制本科的前3年在学校进行系统的教育培养,完成工程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训练,第4年到企业结合生产工艺和科研开发实际,通过产学研结合的工程实践培养模式,由学校与企业共同指导学生的工程实践,最终完成毕业设计[2]。
“3+1”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方面,按照课程学分及内容不减的原则,优化重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内容模块化。
根据长三角地区特别是常州及周边城市计算机行业的特点,制定面向行业方向、课程群模块化的人才培养体系。
独立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探析

独立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探析以《独立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探析》为标题,写一篇3000字的文章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日益受到重视。
独立学院的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推动者,其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鉴于此,深入探讨独立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刻不容缓。
一、独立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性独立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价值意义。
实践创新能力是大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新趋势。
实践创新能力体现了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形势新的任务,也更加善于把自己的头脑利用起来,开发出自己的潜能,获取自己的发展机遇。
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把握未来自己的发展方向,而且是有效帮助大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成功的最大保证。
二、独立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1)以德育为主导。
德育是独立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和基础,其目的是培养健全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在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中,要以德育为主导,注重学生的积极性、创新性、宽容性和主动性的培养。
(2)以实验、实践为载体。
实验、实践是实践创新能力有效培养的最佳载体,在课堂上的主题学习应以实验、实践为主线。
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参加实验室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从多个维度帮助学生打开视野,强化尝试、总结、分析能力,以及进一步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3)以社会责任为导向。
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应以社会责任为导向,注重学生对社会创新的认知和参与。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类科技竞赛、参观企业实验室等活动,启发学生感知社会实践的紧迫性,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和创新思维,以及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三、独立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应以健全体系为基础独立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应以健全学校教育体系为基础。
首先,学校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深度合作,构建学校企业社会的联动机制,扩大学生的实践活动空间,实现学习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独立学院应用型计算机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独立学院应用型计算机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计算机专业是各应用型大学普遍开设的热门专业之一。
独立学院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生力量,如何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办出特色,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应用型人才,是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就独立学院应用型计算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作了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计算机专业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computer applied talents mode in independent collegewangyan(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henyang ligong university,liaoning fushun 113122)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computer application ever-increasing demand,the computer professional is the creation of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in general,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professional. independent colleges of applied training as a new force, how to find their own market 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cultivated by the community welcomed the talent of the application, is an independent training college computer professionals face an importantissue. this article is on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independent colleges of applied personnel training mode.keywords: independent institut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computer1、引言近几年,计算机人才的供需关系已经出现了一种相互矛盾的现象。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在教育改革的浩瀚星空中,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就像是一艘扬帆远航的巨轮,承载着人们对信息技术和未来职业发展的梦想和希望。
然而,要想让这艘巨轮顺利航行,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优化。
本文将探讨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首先,我们要明确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
这就像是为这艘巨轮设定航线,它需要我们全面提高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这艘巨轮的引擎,它需要我们精心挑选和搭配,确保学生在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能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其次,我们要关注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
这些内容,就像是巨轮上的货物,需要我们精心挑选和搭配。
它包括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理论、实践技能、教学方法等,每一个方面都至关重要。
再次,我们要探讨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方法。
这些方法,就像是巨轮的导航系统,需要我们科学、严谨地选择和运用。
我们可以通过课程改革、实践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等手段,提高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效果。
然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并非易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如何确保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质量和效果?如何平衡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如何解决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资源不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尝试。
在实践中,我们已经看到了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带来的巨大变革。
它不仅提高了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还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发展。
然而,这只是一个开始。
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展现出更加惊人的力量和潜力。
总的来说,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需要我们在理论上不断突破,在实践中不断验证。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当今社会中极为重要的领域之一,涉及到各个行业的发展和未来的创新。
为了满足社会对于高素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需求,各个高校和科研机构也在不断探索与实践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本文将通过对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分析,探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知识结构的全面性和交叉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知识结构非常庞大和复杂,涉及到计算机原理、算法与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等多个方面,这些知识之间又存在着复杂的交叉关系。
要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需要提供全面的知识结构,并且加强不同知识领域之间的交叉融合。
2. 创新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是一个创新能力非常重要的领域,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创新能力。
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学习和实践中能够不断提出新的观点和想法,并且能够独立完成项目研究和开发工作。
1. 课程设置的创新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知识结构的全面性和交叉性,高校可以在课程设置上进行创新,构建以核心课程为基础的知识结构体系,同时设置一些专业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不同方向的需求。
在课程教学中,可以通过将不同课程之间的联系和融合纳入到教学内容中,让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知识结构。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将一些专门的创新创业类课程纳入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践教学的强化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高校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的强化。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作者:黄锦敬黄锦焕卢来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24年第06期摘要:新工科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进步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以新工科背景下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探索了教学内容的更新和调整、实践能力培养、跨学科融合与综合能力培养以及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经过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一套有效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适应市场和行业需求的计算机类人才。
关键词:新工科;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教学内容;实践能力;跨学科融合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24)06-0159-030 引言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涵盖了多个领域,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及云计算等,多学科的融合及岗位高要求给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一些挑战。
首先,技术的进步迅速,传统的教学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其次,计算机技术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越来越紧密,要求学生具备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再次,用人单位需求除了具有理论外,还需要较强的综合实践动手能力,能满足企业岗位需求能力。
此外,新工科的发展也需要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学生应具备从事创新研究和创业活动的能力。
虽然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在新工科背景下目前很多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1 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存在问题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1)教学内容的更新和调整不足。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传统的教学内容可能已经滞后,不能及时适应行业需求和技术变革。
专业教育需要及时更新和调整教学内容,引入最新的知识和技术,确保学生掌握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技能。
2)实践能力培养的不足。
计算机专业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但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偏重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技能的培养。
新工科背景下,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项目实践等方式,积累实践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中的探索与实践

21 年 4 月 02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Ju n l f in x nvri f S in ea dT c n lg o r a o a g i ies yo ce c n e h oo y J U t
V o -3 N o. l , 3 2 Apr . 2 2 01
现 代 工 业 产 品 从 构 思 、 发 、 造 、 行 乃 至 终 结 研 制 运
量的若干意见》 两个文件 , 就今后一段时期进一步
废弃的全生产过程为载体 , 让学生 以主动 的、 实践
的方式 学 习工 程 , 从 “ 养什 么 人 ” 怎样 培 养 它 培 和“
深化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 , 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提 出具体意见。因此 ,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刻
文 章编 号 :0 5 3 4 ( 0 2 0 - 0 4 0 2 9 — 0 6 2 1 )2 0 9 — 4
CI D O工程教育模 式在独立学 院计算 机 专业 中的探索与实践
康 岚 兰 , 胡 健 , 彭 洁
( 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 院, 江西 赣州 3 10 ) 400
第3 卷 第 2 3 期
康岚兰等 : D O工程教育模式在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中的探索与实践 C I
9 5
作和主动学习 的经验 , 进学生知识 、 促 能力和素质 的一体化成长。 CI D O教 学 大 纲 是 对 人 才 培 养 目标 的 详 细 描 述, 大纲按 照技术 知 识 、 人 能力 、 际交往 能 力和 个 人 在企业与社会环境下 的工程综合能力 四个方面, 对 工程 师应 该具 备 的知 识 、 能力 和态 度 以逐级 细化 的 方式表达出来 , 形成具体化的 , 对学生和教师都具 有重要指导意义的 目标体系。
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习, 增加培养学 生专业核心应用 能力 的实 践环节 。
构 建实践教学可 分为以下五类 : ( ) 程 实 验 。 一 般 不 少 于 课 程 学 时 数 的 1 3 主 要 帮 1课 /, 助 学 生 理解 和 消 化 课 程 内 容 , 握 相 关 技 术 的 使 用 方 法 和 掌
NO .2, 011 2
现 代 商 贸 工 业 Mo enB s es rd n ut dr ui s T a eId s y n r
21 年第 2 01
独 立学院 计算 机专 业 实践 教学 研究
沈 凌 彭 庆 喜
( 汉 大学东湖分校计算机科学 学院, 北 武 汉 40 1) 武 湖 3 2 2
. 作 变 化 , 会 对 计 算 机 人 才 的 知 识 与 能 力 的 预 期 呈 现 出 多 样 2 4 实 践 教 学 体 系 不 完 整 。 用 不 突 出 社 虽然 实验 硬件 得 到 了改 善 , 软件 没 有 实 质 性 提 高。 但 性 。一 方 面 有 大 量 的 毕 业 生 涌 入 市 场 , 一 方 面 企 业 又 招 另
本 技 能 方 面 得 到 严 格 的训 练 ; 是 强 化 课 程 设 计 , 学 生 进 二 对 行 强 化 训 练 , 升 学 生 解 决 实 际 问题 的 能 力 ; 是 提 高 综 合 提 三
2 计算 机专 业人才培养 现状
目前 , 国独 立 院 校 计 算 机 专 业 教 育 主 要 存 在 以 下 问 我
步骤 。
2 1 专 业 定 位 与 社 会 需 求脱 节 . 许 多 独 立 院 校 对 自 己 培 养 的 人 才 定 位 不 清 , 业 定 位 专 与 企 业 实 际 需 求 存 在 明 显 的 偏 差 。人 才 培 养 层 次 单 一 , 才 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针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 主 的 独 立 学 院 在 实 践 能 力 培 养 环 节 存 在 诸 多 问 题,提 出 以能力模型设计为突破口,以校企深度合 作 为 切 入 点,逆 向 驱 动、聚 焦 应 用、顶 层 设 计、多 维 循环的改革思路,构建了以计算机综合应 用 能 力 为 主 线、环 环 相 扣、螺 旋 进 阶、持 续 优 化、与 行业企业需求无缝对接的独立学院计算机类 实 践 能 力 培 养 体 系,并 讨 论 了 这 一 实 践 能 力 培 养体系的建立和特色. 关 键 词 :独 立 学 院 ;实 践 能 力 ;可 持 续 发 展 ;计 算 机 专 业 中 图 分 类 号 :G642.0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2G4956(2018)05G0006G0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 入,IT 行业对应 用 型 本 科 人 才 需 求 量 不 断 增 加,而 以 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独立学院在实践能力培养环节 存在诸多问题,如课 程 目 标 不 明、能 力 聚 焦 不 够、功 能 衔 接 不 紧 、实 践 项 目 不 实 、平 台 载 体 不 多 等 . 鉴 于 以 上
Abstract:Inview ofthe manyproblemsexistinginthepracticalabilitytrainingintheindependentcolleges whichfocusonthetrainingofappliedtalents,thereform idea withthedesignoftheability modelasa breakthroughandthedeepcooperationbetweenthecollegeandenterpriseasthestartingpoint,and withthe reversedriving,focusingonapplication,topleveldesignandmultiGdimensionalcirculationisputforward.The practicalabilitytrainingsystem forcomputer majorsinindependentcollegesbasedonthetraining ofthe computer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ability asthe mainline and with theinterlocking,spiraladvancing, continuousoptimizingandseamlessdocking withtheindustryandenterpriseneedsisconstructed,andthe establishmentandcharacteristicsofthispracticalabilitytrainingsystemarealsodiscussed. Keywords:independentcollege;practicalability;sustainabledevelopment;computermajor
收 稿 日 期 :2017G12G12 作者简介:王晓蔚(1957—),女,上 海,本 科,副 教 授,兼 任 东 南 大 学 成 贤
学院电子与 计 算 机 工 程 学 院 院 长,研 究 方 向 为 计 算 机 系 统 结构. EGmail:xwwang@seu.edu.cn
情况,东南大学成贤 学 院 电 子 与 计 算 机 工 程 学 院 以 行 业 需 求 为 导 向 ,以 能 力 模 型 设 计 为 突 破 口 ,以 校 企 深 度 合 作 为 切 入 点 ,逆 向 驱 动 、聚 焦 应 用 、顶 层 设 计 、多 维 循 环、构建了以计算机 综 合 应 用 能 力 为 主 线、环 环 相 扣、 螺 旋 进 阶 、持 续 优 化 、与 行 业 企 业 需 求 无 缝 对 接 的 独 立 学 院 计 算 机 类 实 践 能 力 培 养 体 系 [1G4].
Hale Waihona Puke Explorationandpracticeonpracticalabilitytrainingsystemfor computertalentsinindependentcolleges
WangXiaowei1,ZhaiYuqing1,2,3,ZhuLin1,LiXiangju1,CaoFengping1,XieXiujuan1
(1.SchoolofElectronicsandComputerEngineering,SoutheastUniversityChengxianCollege,Nanjing210088,China; 2.NationalComputerExperimentalTeachingDemonstrationCenter,SoutheastUniversity,Nanjing211189,China; 3.SchoolofComputerScienceandEngineering,SoutheastUniversity,Nanjing211189,China)
独立学院计算机类人才实践能力培养 体系探索与实践
王晓蔚1,翟玉庆1,2,3,朱 林1,李香菊1,操凤萍1,谢修娟1
(1.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88; 2.东南大学 国家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 南京 211189;
3.东南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1189)
ISCSNN111G020023G44/9T56
Expe实rim en验tal T技ech no术log y与and M管an ag理ement
第 35 卷 第 5 期 2018 年 5 月 Vol.35 No.5 May.2018
DOI:10.16791/j.cnki.sjg.2018.0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