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化学性质评课稿
金属的化学性质 说课稿 教案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试管实验等基础实验操作及焰色反应操作。
2.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特点,使学生掌握酸式盐的组成特点。
【能力目标】1.通过列表比较,了解各类金属化合物的性质。
同时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方法——比较法。
2.通过对几个实验的探究,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道德情感目标】通过实验、图表分析、联系生活等多渠道的科学探究,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二、重点与难点【重点】Fe2+、Fe3+ 的转化、以Na2CO3、NaHCO3及铁盐的性质、焰色反应【难点】Fe2+、Fe3+ 的转化。
Na2CO3、NaHCO3的性质三、教学器材投影仪、金属钠、蒸馏水、小烧杯、碳酸钠、碳酸氢钠、铂丝、氯化钡溶液、氯化钾溶液、氢氧化钡溶液、硫酸铜溶液四、教学方法与过程:探究式教学,实验总结法【复习提问】完成下列变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实验室制氢氧化铁实验室制氢氧化亚铁实验室制氢氧化铝氢氧化亚铁在潮湿空气中不稳定氢氧化铝既溶于硫酸又溶于氢氧化钾【板书】三.盐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实验】Na2CO3、NaHCO3的水溶性(操作参阅书本P50)【实验】Na2CO3、NaHCO3和盐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钙溶液反应【实验】Na2CO3、NaHCO3的热稳定牲(操作参阅书本P50)Na2CO3+ x H2O === Na2CO3·x H2ONa2CO3·x H2O === Na2CO3+ x H2O【板书】2.三价铁的氧化性①铁盐和亚铁盐的一些性质【实验】Fe3+离子的检验(操作参阅书本P51)Fe3+离子的氧化性(操作参阅书本P51)概念【投影】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珠的颜色,这在化学上叫做焰色反应。
【实验】焰色反应(操作参阅书本P53)【板书】②钠钾的焰色反应五、教学后记:。
九年级化学《金属化学性质》评课稿(通用10篇)

九年级化学《金属化学性质》评课稿九年级化学《金属化学性质》评课稿(通用10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评课稿准备工作,评课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经常开展的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评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化学《金属化学性质》评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九年级化学《金属化学性质》评课稿篇1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规定:对于金属的化学性质,要求了解一些常见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据此确定的三维目标是: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探究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进一步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且能用金属活动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课堂中,教师组织、引导和点拨,学生通过复习回顾、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并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组织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的良好行为习惯、从细微实验现象差别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形成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
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为了有效地落实课程目标,以构建主义思想为指导,寻找知识的最近生长点,注重对已有知识的调用与组合。
本课题学习,我首先让学生通过体会回顾生活经验,感受到不同的金属其活动性是不一样的,结合化学实验验证自己观点的科学性,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脉络。
本节课作为此课题的第二课时,我设计了六个问题,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在复习阅读、观察实验和讨论交流中不断学到新知,让学生学习活动拾级而上,知识构建水到渠成,并从中体会化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金属的化学性质”复习教学设计与点评

“金属的化学性质”复习教学设计与点评一、教材分析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上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初中化学的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着重对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对金属和氧气、酸等的反应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复习归纳,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化、网络化,使元素化合物知识更加完整,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同时引领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好本课题也为学生以后学习酸、碱、盐的知识以及在高中进一步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复习回顾金属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金属化学性质的复习,让学生掌握元素化合物的复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三、教学思路在本节课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通过设疑、诱启、讨论、互动,达到师生的共鸣。
本节课首先通过四种宝物的引入,让学生交流、讨论、思考,再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出金属的化学性质;接下来从四个方面凸显金属的化学性质应用:重判断,抓住金属的基本性质不放松;重鉴定,利用金属的性质巧设计;重应用,利用金属性质辨真伪;重分析,利用图像的特点得结论,最后通过有效地训练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整节课的设计思路主要从培养学生的能力着手,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四、教学过程1.教学环节一:设疑增趣,有效地创设主题情境多媒体展示“祖传宝物,与您共享”的标题,展示四种实物:嘉庆年间的“铜钱”、一块“银元”、一枚金光闪闪的黄金戒指及一根生锈的铁钉,(屏幕解说:噢!这枚铁钉是我爷爷在38年前建四合院时留下的,昔日银光闪闪,如今暗淡无比、锈迹斑斑。
)【教师】同学们,我家的宝物能否长期保存、代代相传?四种金属外观有何不同?【学生】使用时间最短的铁钉面目全非,而嘉庆年间的铜钱只有几处微锈,可是金银却有着明显耀眼的金属光泽。
【教师】四种金属“面貌”差别巨大,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物质的存在形式又与什么有关?【学生】经过讨论交流得出:(1)与金属的化学性质有关。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11篇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11篇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11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1本节课是在上一节介绍金属物理性质的基础上,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介绍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以及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
..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的《课题二金属的化学性质》我将从以下几点来分析这节课一、教材分析: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在上一节介绍金属物理性质的基础上,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介绍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以及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
教材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验事实出发,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亲自感受金属与氧气以及盐酸等反应的不同,加深学生对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用途关系的了解,认识到金属既有通性,又有各自的特性。
教材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如置换反应、金属活动性的顺序认识都采用探究的方式,通过实验,层层引导,深入讨论,并归纳得出结论。
在活动与探究的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同时使他们获得新知识。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的顺序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二、教学目标:根据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和本班学生的实际。
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金属镁.铝、锌.铁.铜的化学性质,认识金属化学活动性顺序,记住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并能用它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学习实验探究,培养观察.归纳能力.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金属的活动性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他们更加乐于探究物质的奥秘.三、教材处理与学法指导:教材处理:首我提出一个与日常生活有关的问题-“新买的铝壶用了一阵子表面会变黑?”引入新课。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9.2 金属的性质(观评记录)

博文中学化学观课评课记录授课人:丁明青 班级:912 授课时间 2015年3月23日 课题:一轮复习听课人、评课人:张光霞、张新翠、陈召娟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建议与评论1:30 师生互问好,开始上课。
提出要求 出示课题,开门见山问候 认真听老师讲述要求 生活中的金属琳琅满目,学生熟悉。
1:31 幻灯片展示,金属的物理性质 解决小练习,两名学生回答,其余纠错改正效果较好1:33 真假黄金,学生一定不陌生,展示图片,师说肉眼无法辨识,还是科学更可靠 学生猜猜真与假 自然过渡到科学的鉴别更有效 1:35 科学的鉴定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 师巡视,指导。
强调易错点,着重强调重中之重。
学生讨论,想出更多的鉴定方法, 同位间交流怎样实施试验计划,口述实验现象和结果学生积极性很好,愿意参与讨论与设计实验1:42 展示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图表,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的做题情况,指导易错点 学生填写学案,前后组内解决矫正 讨论非常的激烈,教师指导到位,学生能通过讨论解决问题1:45 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与酸反应的条件及要点 一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纠错,做相关学案上的检测,讨论 较好,个别学生出错,加强课后巩固1:55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条件及注意事项。
学生回忆,指一名学生回答, 做学案相关习题 有利于学生加强记忆和学会总结 2:05 冲刺,习题精炼 学生做题,抢答,分析解题思路学生掌握较好2:14 留作业 认真记下作业 作业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总评每一环节的步骤非常清晰,衔接紧密,自然。
任务呈现与导入不错小组活动要求需加强互动性抓住重点难点,练习有针对性,较贴合中考学习的方向。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基础实验四常见的金属性质》评课稿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基础实验四常见的金属性质》评课稿一、引言在九年级化学上册中,基础实验四主要讲述了金属性质的实验。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了解金的基本性质和特征,探索金的独特之处。
本评课稿将对该实验的设计、内容和实施进行评价。
二、实验设计1. 实验目的通过进行实验,让学生了解金的一些常见属性和性质,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实验操作和实验设计能力。
2. 实验材料和仪器•试管•硫酸•冰醋酸•金片3. 实验步骤1.取一块金片放入试管中;2.分别加入几滴硫酸和冰醋酸,观察产生的变化。
4. 实验要点•注意安全,佩戴好防护眼镜和实验手套;•操作要轻柔,避免金片受损;•观察时要仔细观察产生的变化,做好实验记录。
三、实验内容1. 实验现象在加入硫酸时,金片表面产生气泡,并且溶液发生颜色变化。
在加入冰醋酸时,金片表面没有明显变化。
2.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现象,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金能与酸发生反应,生成气体; - 不同酸对金的反应程度不同。
3. 实验意义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了解金的一些常见属性和性质。
金与酸的反应是金的重要性质之一,在实验中学生可以观察到这一反应的实际现象。
通过实验,我们能够加深对金的性质和特点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金的应用和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四、实施评价1. 实验流程设计合理实验流程简单明了,易于操作。
学生只需要按照指导进行实验步骤即可完成实验,无需复杂的操作和装备。
这样的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2. 实验现象直观清晰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金与不同酸反应的结果。
实验结果的直观性有助于学生理解金的性质和特点,提高他们的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
3. 与学科知识结合紧密实验内容与化学知识结合紧密,有助于学生理解金的一些基本性质。
通过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分析实验结果,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金的化学性质。
4. 实验安全措施到位实验安全措施合理,要求学生佩戴防护眼镜和实验手套,以保证实验过程的安全。
初中化学教学课例《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寓示着本课题
的重点。
(二)活动探究、探索新知
教学过程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结合课件展示,回顾学过的铁、镁等与氧气的反应,
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再结合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
同,设置学生讨论(老师可适当引导比较),得出这两
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追问】如果把金(Au)的化学活泼性与这两种金属
纳总结法,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归纳能力的训练,提高学
生对所得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温故导新
导语:在现代考古中,发现从地下出土的文物里,
金银器具总是比铁器保存得完整、完好,而且使用年代
比铁器早。你知道为什么吗?
(设计意图)以科学事例创设情景,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
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获得提
高,而且学好本课题为以后学习酸、碱、盐打下良好的
基础。
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
③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
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 教学目标
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强弱呢? (设计意图):给出一定线索为饵,激发学生的探
究欲,在学习金属化学性质的同时,也了解了比较金属 活动性强弱的另一方法。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 的科学精神和分析、归纳、综合总结的能力。突出重点,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同时,享受它带来的喜悦。
【课件展示】金属与酸、金属与盐的反应方程式 (设计意图)以课件展示回顾金属与酸、金属与盐 的反应方程式,突出规律性,直观、生动的再现,便于 学生观察、总结置换的定义,自己发现知识,体验学习 的乐趣。 4、金属与水的反应 【活动与探究三】金属与水的反应 设置金属与水的反应实验,比较金属与水反应的快 慢难易程度,通过上述探究过程,以及科学家通过大量 的实验得出了的真实结论,进而给出常见金属的活动性 顺序及其用途。
《金属的化学性质》评课稿

《金属的化学性质》评课稿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一门介绍金属化学特性的课程,本课程主要涉及了金属的物理性质、结构与构成、化学反应等方面,为学习者提供了大量的价值信息与知识,下面从课程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述。
首先,本课程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了金属的物理性质、结构与构成、化学反应等多方面。
这些内容涵盖了金属化学的方方面面,良好的展示了金属的化学特性。
当然,这些内容相对专业并不容易理解,但经过老师的讲解和学生自己的努力,我们都逐渐理解了这些知识,进一步加深了对金属的认识。
其次,本课程的教学形式非常有趣,老师通过许多丰富的案例、电路图、化学方程式等来帮助我们理解,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成为加深对金属化学知识的有效课堂手段。
第三,本课程的教学效果非常显著,我们学生能够从中获得很多实际利益。
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扩充了金属化学相关知识,而且我们学会了如何运用学习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我们的学习成效还体现在应用领域上,如制造电器、公路、船舶等方面。
综上所述,这门课程的确是我们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不仅使学过本课程的学生对金属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同时,这门课程也促进了我们的实际应用,帮助我们加深了对金属化
学相关知识的理解。
最后,我祝愿这门课程能够愈加精进,让更多的学生获得金属化学方面的知识,启发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提升专业人士的综合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朱翠芳老师《金属的化学性质》评课稿
听了朱翠芳老师执教的《金属化学性质》,她由原子的结构引入课题,语言精彩干练,在课堂中通过学生实验,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潜能,对实验进行探究、分析、交流,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整个教学设计思路清晰,层层进入,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归纳出金属的化学性质和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新课标教材(人教版)第八章第二节内容。
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非金属元素氧、碳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学习了本章内容之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将较为完整,使同学们不仅对前面的非金属的性质有所了解也对金属的性质有所了解,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酸、碱、盐的知识奠定基础,而且本节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视野。
本课改进学生的学生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执教老师在课堂过程中采用了以下教学手段和方法来促进目标的达成:(1)通过对原子的结构分析引入金属的化学性质,让学生从原子结构本身认识金属化学性质,更加深入对化学性质的印象,也加深学生对本课题的认识。
(2)给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机会,动脑思考方案的环节,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过小组合作进行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学会运用对比、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并用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3)利用学生学过的知识和对现象的判断来归纳金属活动性顺序强弱,提高总结能力。
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作出判断是本节课的难点。
一、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
通过实验,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的体现出来,从而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特别是爱说的欲望体现的最强烈,每当朱老师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学生都勇跃的举手想表达自己的想法。
致使整个课堂的气氛很活跃。
学生只有自己参与课堂的学习,使自己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只有这样,才能把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二、这节课系列问题设计的有梯度,本节课以以金属和哪些物质反应为链条,展开一系列问题的讨论,并以分析讨论为主线,体现了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特色。
然后又提出一系列的有关化学性质在某种条件怎么体现强弱问题,学生步步为营。
学生边思考边学习,边学习边解决问题。
三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空间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在朱老师的课堂中,质疑是充满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质疑的质量很高,比如,学生在实验中学生可以提出有关问题并解决。
四、赏识语融入到课堂之中
及时表扬起到了鼓励作用。
赏识用语运用自然,朱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肯定或表扬,语言幽默简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还有的精彩之处在于:
(1)由分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加深对化学性质的认识起到更好的效果,也使记忆更深刻。
(2)可以通过用金属和酸反应现象的剧烈程度来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使学生印象深刻。
(3)将由实验得出的部分金属活动性强弱用表格的形式排列在黑板上,增强直观的体验,同时让学生意识到化学是用实验和事实说话的学科。
我认为,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达到了原先预设的各项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