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2019初中作文指导:让作文多一点抒情性的语言 教案
九年级语文作文教学教案:写作中如何抒情

九年级语文作文教学教案:写作中如何抒情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抒情的概念,知道抒情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抒情手法,使作文更具感染力。
3. 提高学生在作文中抒发真情实感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抒情概念解析:引导学生了解抒情的定义,理解抒情在写作中的作用。
2. 抒情手法讲解:分析常见的抒情手法,如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并引导学生如何运用这些手法。
3. 抒情实例分析:通过分析优秀作文中的抒情句子,让学生感受抒情的魅力。
4. 抒情练习:让学生进行抒情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抒情手法的能力。
5. 作文修改:引导学生学会自我修改作文,提高作文质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抒情的概念,掌握常见的抒情手法,并能在作文中运用。
2. 难点:培养学生抒发真情实感的能力,使作文具有感染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抒情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抒情的概念,分析常见的抒情手法,并提供优秀作文实例。
3. 练习:让学生进行抒情练习,教师给予指导。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抒情手法,并尝试在作文中运用。
2. 收集优秀的抒情句子,进行欣赏和分析。
3. 提交一篇作文,要求运用抒情手法,表达真情实感。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抒情段落,让学生直观感受抒情手法的魅力。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作文中运用抒情手法的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 写作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写作特点,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写作困难。
4. 激励评价: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自信心。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了解学生对抒情手法的掌握程度。
2. 作文练习:评估学生在作文中运用抒情手法的实际情况,检验教学效果。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八、课时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抒情概念,分析抒情手法。
中考模拟作文写作:“多一点_____” 导写(附:写作指导及范文点评)

中考模拟作文写作:“多一点_____”导写(附:写作指导及范文点评)【文题呈现】一位母亲问五岁的儿子:“如果妈妈和你一起出去玩,我们渴了,又没带水,而你的书包里恰巧有两个苹果,你会怎么做呢?”儿子歪着脑袋想了一会儿,说:“我会把两个苹果都咬一口。
”母亲听了,很是失望。
她本想对孩子训斥一番,然后再教孩子怎么做,可在话即将说出口那一刻,忽然改变了主意,她摸摸儿子的脸,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儿子眨眨眼睛,一脸童真地说:“因为……因为我想把最甜的一个给妈妈!”霎时,母亲的眼里充满了泪花……生活中,许多时候就是这样,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宽容、多一点坚强……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
请以“多一点”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
【文题解析】1.命题形式的融合中考命题形式多样,但材料作文与命题作文或半命题作文合二为一的形式,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这种形式,既给考生写作提供一定的提示,又利于发挥考生的写作才智。
2.选择空间的扩大长期以来,中考作文虽然“文体不限”,但常常固化为记叙文的范畴,考生的选择权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特别是思辨能力较强的考生,更是备受委屈。
这道作文题,考生既可以在记叙文中施展自己的才思,也可以在议论文中一展自己的才华。
3.注重生活的思考新课标强调作文应“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要“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的体验”。
“多一点”,就是引领考生深入思考,在体味与感悟中,思考生活的理趣,发现生活的美好。
【思路导航】1.回首往事。
从生活经历中,选取因“多一点”而成功完成,或因“少一点”而失利的事件。
一件小事,可以一波三折,突显“多一点”的风采,或“少一点”的遗憾。
在叙事中加入深刻的思考,感受生活,明白事理。
2.抒写情思。
生活中,常常遭遇困难或挫折,会搅动内心的波澜。
或困惑,或退缩,或惆怅,或奋进。
忧郁的思索,澎湃的激情,在情感的变化中,出现耀眼的曙光,找到前进的方向,带给人奋发的力量。
初中抒情作文指导教案

初中抒情作文指导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抒情的概念,掌握抒情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抒情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1. 抒情的概念和特点。
2. 抒情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1. 如何运用抒情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2. 如何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独特性的抒情作品。
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相关抒情作文范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写作技巧,如描写、叙述、说明等。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抒情吗?抒情和描写、叙述、说明有什么不同呢?二、什么是抒情(5分钟)1. 讲解抒情的概念:抒情是指表达作者情感和感受的写作手法。
2. 讲解抒情的特点:真实、自然、富有感染力。
三、抒情的表达方式(10分钟)1. 讲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概念和区别。
2. 举例分析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运用。
四、如何运用抒情手法(10分钟)1. 讲解运用抒情手法的方法:选择合适的抒情对象、运用修辞手法、注重细节描写等。
2. 举例分析如何运用抒情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五、创作实践(10分钟)1. 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抒情对象,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创作。
2.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抒情的概念、特点和运用方法。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抒情写作有什么意义呢?你们在写作中是如何运用抒情的呢?教学延伸:1. 让学生课后继续练习抒情写作,尝试创作出一篇具有个性和独特性的抒情作品。
2. 组织一次作文展示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学习和交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抒情的概念、特点和运用方法,让学生掌握了抒情的写作技巧。
在创作实践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创作,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分享,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写作 学习抒情 教案

写作学习抒情教案写作抒情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抒情的概念和重要性。
2、学生能够掌握抒情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学生能够通过抒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二、教学内容1、抒情的定义和重要性。
2、抒情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如何通过抒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抒情作品,激发他们对抒情写作的兴趣和热情。
2、讲解抒情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理解抒情是一种表达感情的重要方式,是写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讲解抒情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抒情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如何描写情感、如何运用修辞手法等。
4、实践练习:让学生通过写作实践,掌握抒情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可以采取课堂作业、课外写作等方式。
5、评价与反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反馈,指出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四、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学生对抒情写作的兴趣和热情是否提高?学生对抒情写作的技巧和方法是否掌握?学生的作品是否有所进步?2、不足之处:学生对抒情写作的理解是否存在误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讲解是否清晰明了?是否需要更多的实例分析?3、改进措施:是否需要更多的课堂互动?是否需要更多的写作实践?是否需要更多的评价与反馈?五、作业布置1、课堂作业:根据课堂讲解的内容,写一篇抒情短文。
2、课外作业:阅读一篇抒情作品,并写一篇读后感。
写作抒情教案写作抒情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抒情的概念和重要性。
2、学生能够掌握抒情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学生能够通过抒情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二、教学内容1、抒情的概念和重要性。
2、抒情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如何通过抒情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抒情作品,让学生感受到抒情的力量和美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理论讲解:通过讲解抒情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理解抒情写作的意义和目的。
2019初中作文指导:写作《学习抒情》课堂学案.doc

七年级作文优质课竞赛-----写作《学习抒情》课堂学案【课程目标】抒情是很重要的一种表达方式。
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文章不是无情物,任何一篇好文章都是情动于中的产物。
这个写作训练,我们要善于发现自身、人类、社会及自然的美;善于从生活中寻找快乐,感受幸福;了解抒情文字的特点和写法;学会抒情。
【学习目标】1、理解抒情方式及作用。
2、学会借景抒情的写法,作文能做到情景交融。
3、通过阅读、交流、展示让学生逐步学会欣赏自我,热爱生活,抒发真情。
4、学会理性的思考,真实抒情。
【学习过程】自主预习案(读书自学、自主探究)一、课前探究:(1)同学们,春天到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在你踏春、赏花、爬山、走亲访友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万物中的美?请你说说哪一种景物吸引力你,是因为什么吸引你的。
(雕塑家罗丹:“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2)发现了美,你该如何赞美她呢?----------------------------------------------------------------------------------------------------------------------------------------教学活动一二、课中检测(总结反刍、当堂检测)春天到了,田野里、山涧中开满了各种花,你有留心过吗?你有动笔的冲动吗?面对如此美景,我们用手中的笔,心中的情,写一篇100字左右景物片段。
----------------------------------------------------------------------------------------------------------------------------------------------------------------------------------------------------------------------------------------------------------------------------------------------------------------------------------------------------------------------------------------------------------------------------------------------------------------------------------------------------------------------------------------------------------------------------------------------------------------------------------------------------------------------------------------------------------------------------------------------------------------------------教学活动二三、课堂小结1 . 你认为借景抒情的作用是什么?2.写景的顺序有哪些?3.除了排比、比喻,还可以运用哪些修辞手法?三、课后作业: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修改下面的作文。
抒情作文教案

抒情作文教案教案标题:抒情作文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抒情作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使其能够用抒情的方式表达内心感受。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或黑板/白板。
2. 学生练习本和铅笔。
3. 抒情作文范文和相关文学作品。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利用幻灯片或黑板/白板展示一些著名的抒情作品,如《黄河颂》、《临江仙》等,并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这些作品的感受。
2. 引导学生思考抒情作文的定义和特点,例如情感真挚、语言优美、表达个人感受等。
讲解(15分钟):1. 通过幻灯片或黑板/白板,详细介绍抒情作文的基本要素,包括主题选择、情感表达、修辞手法等。
2. 分析和解读一篇范文,重点讲解范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手法和方式对于增强抒情作文的效果的重要性。
实践(20分钟):1. 给学生分发抒情作文的写作任务,并提供一些写作题目供选择。
2. 学生根据所选题目,以抒情的方式写一篇作文,并在作文中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初步的写作,老师在此过程中提供指导和帮助。
分享与反馈(10分钟):1.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作文,并互相评价和提出建议。
2. 老师选取几篇优秀的作文进行展示,并与学生一起分析和讨论其优点和改进之处。
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抒情作文的要素和技巧。
2. 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写作中多运用抒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感受和思考,以便积累素材和提高写作的灵感。
2. 布置抒情作文的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并在下节课上进行互相分享和评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抒情作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培养了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实践环节,学生得到了写作的实践机会,并在分享与反馈环节中互相学习和提高。
【精品】2019初中作文指导:人教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写作 学习抒情 教案

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抒情文字的特点和写法。
2.在写作实践中,能够采用多种抒情方法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3.善于发现自身、人类、社会及自然的美;善于从生活中寻找快乐,感受幸福。
教学方法写作——修改——点评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没有无心之文”,写作离不开情感的抒发,无论记叙、议论甚至在说明事物时,作者的笔法都带着自己的感情,情感就是文字的灵魂。
今天,我们一起探讨写作时怎样抒情。
二、写作指导1.在写作中,恰当地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并深化主题。
2.除了直接抒情以外,还可以将情感渗透在叙述和描写中,即间接抒情。
(1)直接抒情法:不借助于任何别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
(2)间接抒情①借景抒情法: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抒情。
②触景生情法:触及外界景物而引起情思,发为感叹述怀的方法。
③咏物寓情法:通过描写客观事物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
④咏物言志法:感于外物而述志抒怀的方法。
⑤融情于事法:通过叙述事件抒发感情,让感情从具体事件的叙述中自然地流露出,感染读者。
⑥融情于理法:把感情寄寓在说理之中,理中含情,既可以使情具有深度、厚度,又可以使理闪烁出充满个性色彩的情思,拨动人的心弦。
⑦托物言志: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作文一、片段作文选取适当的抒情方式,写一段话,抒发某种情感,如幸福、喜悦、痛苦、忧伤、渴望等。
200字左右。
写作提示:1.选择想要表达的情感,回忆自己产生这种情感的情境。
2.可以直接抒情,也可以采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式。
例文欣赏:我总是呆在一段时光里,怀念另一段时光。
如果把童年再放映一遍,我们一定会先大笑然后放声痛哭,最后挂着泪,微笑着睡去。
让我化作羽毛,徜徉在这无边的回忆。
有时我沉默,不是不快乐,只是想把心掏空。
人生,不过一杯茶,满也好,少也好,争个什么!浓也好,淡也好,自有味道。
2019初中作文指导:写作 学习抒情 教学设计2.doc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抒情方式及作用。 2、学会借景抒情的写法,作文能做到情景交融。
3、通过阅读、交流、展示让学生逐步学会欣赏自我,热爱生活,抒 发真情。
4、学会理性的思考,真实抒情。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抒情方式及作用。
2、学会借景抒情的写法,作文能做到情景交融。
例如:
每当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秋天的明
丽。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 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 腾......热烈的气息。
下午,太阳还没有落,.......明亮的带子。 很明显的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三)、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1 :用拟人的手法 《济南的冬天》一文中“水也不忍得冻上,……”把 冬天的多姿多彩描写得活灵活现。 2:用比喻的手法 《春》一文中写春花“红的像火……”、写春雨“像 牛毛……”、写春风“象母亲的手一样抚摸着你……”。 这些比喻手法的运用,很好的表现了描写对象的特点。 3:引用、夸张、反问、排比等等。 (四)、做到情景交融
2、“放学了,老师说要进行大扫除,同学们立刻行 动起来……”请把这段文字扩充具体,写一篇 100 字左右 叙事片段,注意通过叙述的方式间接抒情。
六、范文举例
温暖的微笑(内容另附)
升格示例
温暖的微笑(内容另附)
【板书设计】
选择恰当的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
抒情
抒情
借人
抒情
间接抒情
借物
6Leabharlann 抒情借事借景抒情
通过议论抒情
让学生指 出片段二 中的抒情 方式,前半 句借景抒 情,后半句 直接抒情。 结合具体 课文让学 生举例说 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作文多一点抒情性的语言教案训练目标:1、明白在作文中学写一点抒情性语言;2、在作文赏析中懂得抒情的方法;3、写一篇有抒情味的作文。
训练重点:作文中恰当的运用一些抒情的方法训练难点:写一篇有抒情味的作文课前准备:[解说]表达、抒发作者自己的情思、情感就叫“抒情”。
抒情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抒情,一种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指作者在文章中直接抒发感情。
直接抒情往往会产生很强的感染力,例如柯岩的《周总理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你的人民想念你!课时建议:1—2课时训练过程:一、活动导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青春的我们有的是丰富的想像,敏感的心灵,敏锐的视角,开阔的视野,深刻的思考。
青春的我们已经学会了在成功和失败中品味人生,在希望和迷惘中放歌抒怀。
但是,作文中,同学们常常不能做到说真话,诉真情,文章显得矫揉造作,或者不论写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一律是一般性概括叙述,干巴巴的鉴定式的介绍,不会抒情,不会议论,文章中人物形象概念化,难以引人注目。
因此,学会在作文时多一点抒情性的语言,是十分必要的。
今天我们学习“让作文多一点抒情性语言”二、例文导学教师质疑:阅读以下三个语段,找出各段中的抒情句子,并说说各在什么基础之上进行抒情?[示例1]今天早上,语文老师来上课,课前发下了第30张综合练习卷。
看着一抽屉未完成的练习卷,想想一个个老师的劝告,我头痛得要命。
唉,这几天心里实在是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
[示例2]数学考试刚结束,语文老师抱着一大摞卷子,满头大汗地走进教室。
他推了推厚瓶底似的眼镜,威严地扫视了一下整个班级,慢条斯理地说:“同学们,要加油啊,离中考只有28天了。
”这句话差不多每个教师都要说上几回,偏是我的心理稳定性不够,每次听到类似的话,心都会像小鹿似的“怦怦”跳上一阵子。
这不,语文老师话还没说完,我的心已跳个不停。
我偷偷地瞥了一眼语文老师,他依然是一脸的严肃,一边侃侃而谈,一边发下第30张综合练习卷。
看着一抽屉雪片似的未完成的练习卷,想想一个个老师苦口婆心的劝告,我的头像套上了一个金箍,痛得要命。
我死劲地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暗自长叹了一声:唉,这几天心里实在是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
[示例3]数学考试结束,语文老师抱着一大摞卷子,满头大汗地走进教室。
他推了推厚瓶底似的眼镜,威严地扫视了一下整个班级,慢条斯理地说:同学们,要加油啊,离中考只有28天了。
这句话差不多每个老师都要说上几回,偏是我的心理稳定性不够,每次听到类似的话,心都会像小鹿似的“怦怦”跳上一阵子。
这不,语文教师话还没说完,我的心已跳个不停。
可是又有谁能理解我的心呢?谁会来抚慰我躁动不安的灵魂呢?我偷偷地瞥了一眼语文老师,他依然是一脸的严肃,一边侃侃而谈,一边发下第30张综合练习卷。
看着一抽屉雪片的未完成的练习卷,想想一个个老师苦口婆心的劝告,我的头像套上了一个金箍。
痛得要命。
难道我们就注定要经受这炼狱般的磨难?难道我们的青春只能在考不完的试卷中体现自己的价值?我死劲地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暗自长叹了一声:唉,这几天心里实在是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
2.学生讨论3.集体交流:三段的最后一句都是抒情句子。
(例1)是告诉了读者“我”因为什么事情而产生的情感。
(例2)是在叙事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描写之后所抒发的感情。
(例3)是在(例2)的基础上多了四个反问句。
三、要点点拨:(例1)显然有了前面的一段叙述文字,最后一句的抒情才有了依托。
由此可见,叙述是抒情的情感基础,(叙述必须告诉读者4个问题,即“谁”“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干什么”)抒情是叙述的思想升华。
叙述和抒情一结合,不但使读者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而且也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触摸到作者的思想脉搏。
【叙述基础上的抒情】(例2)是建立在描写的基础上(语段中的划线句),光有叙述、抒情,就好像人有了一副骨架和一点灵魂,但还欠血肉。
这血肉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描写”。
描写可以更具体地告诉读者某种实际内容,而且可使作品更形象、更生动。
【描写基础上的抒情】(例2)主要加上了一点描写的内容,但我们可以看出,它比原稿要生动多了。
那么,是不是做到这一步就算是最好的了呢?也不是。
尽管记叙文主要的表达方式是叙述、描写和抒情,但是如果能在其中加一点议论,有时会使文章显得更有深度,更有灵气,更有感染力。
特别是议论与抒情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的。
(例3)加进去的虽然只有四个反问式的议论句,但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对应试教育的不满与反抗,使整个一段文字的立意变得更深刻,作者的观点更显突出,思想性也进一步加强了。
【与议论想结合的抒情】【总结】通过上面一个实例的反复演练,同学们可以看到,融叙述、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为一体进行间接抒情,较单一的直接抒情更具艺术魅力,这正是我们写好记叙文的重要法宝。
要写好一篇记叙文,首先必须确定自己的情感,然后根据自己的情感选择提炼材料,再加以细致的描写,在必要的地方画龙点睛地穿插一点议论。
对任何一篇记叙文而言,叙述是骨架,描写是血肉,而抒情与议论则是灵魂,这四者是缺一不可的。
总之,我们要学会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手法,使我们笔下的文字显得生动活泼、栩栩如生、醒人耳目、启人深思。
同学们,除了以上三种方法外,抒情时,可以多用排比句、排比段、比喻句、拟人句等,或是一些引用句以增加文章的节奏感、气势和生动性。
四、实战演练题目:告别九年级,在最真实最本质的意义上,告别的其实并非一个学年,而是告别一个天真浪漫的年代,告别一段无忧无虑的岁月,告别一种将心事写在脸上、挂在嘴边的单纯日子,因为……请以“告别九年级”为话题作文,600字左右,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五、拓展阅读(一)“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朱自清的《背影》此处是望父买橘的背影,快要写到父亲攀爬的背影,先做铺垫,一处说,“父亲是一个胖子”,一处写他的衣帽——“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两处肖像描写安排在描写背影之前,就是要让读者把他们跟背影的特写镜头整合起来。
背影的特写镜头,写了手、脚的动作,整个形体的动作,刻画得十分精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处动作描写只写攀爬的起始动作,不再写下去,在强光聚焦中,成了形象的定格。
还用自己的情感反应去烘托——“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留下来了”,感情的强烈表现将这个背影烘托得格外感人。
(点评式)(二)学会欣赏,在欣赏中懂得抒情的手法运用下边是赵越同学的一篇《牵挂》,感受一下文章的抒情性语言和表情达意的手法。
牵挂江苏赵越一直认为,牵挂是远远高于爱的。
因为,一定是爱极了才会去牵挂,去思念。
我是幸福的。
因为,我终于有了牵挂,体验到那比爱还珍贵的滋味。
“天上的暴风雨来了,鸟儿躲进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躲进您的怀里。
”这是冰心写给母亲的诗句。
牵挂,像一根看不见的线,把我这只离家的鸟紧紧地和巢系在一起。
我没有一对顺风耳,可我能每时每刻听到巢中鸟妈妈那焦急、慈爱的呼唤;我没有一双千里眼,可当我因牵挂而满眼泪花时,我能清楚地看到鸟妈妈眼中也满是泪花!(黑体部分是冰心的诗句,你还记得她另外一句么?不妨写下来!上边的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来抒情?)妈妈是春天,有妈妈的孩子就像时时刻刻拥有春天一样,多么幸福!可是,当妈妈在身边的时候,唠叨也在我们身边:“起床要快,吃饭要文雅,走路要如风……”“上课要好好听,要团结友爱,要……”要是哪天腿上蹭块皮,妈妈又是一串“炮弹”。
这真让人饭吃不香,觉睡不好,没病也会逼出病来。
(这是一个细节吗?)可是,一旦爱唠叨的妈妈不在身边了,那个春天也就顿时消失了。
太阳不出来,一天阴沉沉的,鸟不叫了,花不开了,叶子也不绿了,小草也不长了。
这时候,才喜欢上了妈妈的唠叨,觉得那些都是最美妙的音乐,只可惜从前没有听清它;等到妈妈又在自己的身边时,才觉得阳光明媚,小鸟又欢唱了……看来,那句话真是不错:只有失去的,才能感到它的珍贵。
的确,只有失去它,才会牵挂它;只有牵挂它,才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地爱它!(体会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在本文中还有哪些?你准备在今后怎么收集和感悟这样一些话?说说看,你现在记得几句么?)父爱是一本书,深奥含蓄。
也许,只有等我长大了,才读得懂。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是炽热的火光。
他们总把自己的光和热,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照亮两代人。
小时候,外公每月值一次夜班,途中要路过一条小河,每个月的那一天,外婆总是很忧虑。
我问为什么,妈妈轻轻地告诉我:“外婆挂念你外公呢,他不会游泳。
”我奇怪,那么大的人也会掉到河里吗?(这又是一个细节!)每天晚上,万家灯火的时候,我的脑海中总是蹦出几个莫名其妙的问号:家里的大门锁了没有?外婆的药吃了没有?爷爷一盘棋下完了没有……一连串的问题,让我无法回答。
夜深人静,只有我在静静地想。
(像这样的排比还有吗?)有一天,我突然明白了我为什么会想这么多问题,还有那个谜,慢慢地,我悟出,那是因为我心中有爱,有份亲情的爱。
我是幸福的,因为我有爱,因为我有牵挂,如丝线般的牵挂,线的那一头,是我那温馨可爱的家。
(优美抒情的语言,恰切生动的比喻,这样的结尾真是耐人寻味,余味悠长啊!)小结:请同学们就以上赏析谈谈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