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初中作文指导:学习抒情 教案
写作《学习抒情》教案设计

写作《学习抒情》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抒情的概念,掌握抒情的技巧。
2. 培养学生运用抒情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丰富写作内容。
二、教学内容1. 抒情概述:介绍抒情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2. 抒情手法:分析常见的抒情手法,如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
3. 抒情实践:通过例文解析,让学生学会运用抒情手法进行写作。
4. 抒情训练: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抒情手法进行创作。
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抒情的意义和作用。
2. 讲解:详细讲解抒情的定义、作用和分类,以及常见的抒情手法。
3. 解析:分析典型例文,指出其中的抒情手法及其效果。
4. 练习: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抒情手法进行创作。
5. 反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出改进意见。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抒情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掌握抒情手法的熟练程度。
3. 学生写作过程中运用抒情手法的实际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相关写作教程或教材。
2. 例文:各类型的抒情文章。
3. 写作素材:用于学生练习抒情的素材。
4. 评价工具:用于评价学生作品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抒情的概念、作用和分类,以及抒情手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抒情手法的运用。
3. 实践训练法: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抒情手法。
4.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对抒情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环境2. 计算机和投影仪:用于展示例文和写作指导,方便学生观摩和学习。
3. 网络资源:用于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八、教学时间1. 课时安排:根据实际教学需求,合理安排每节课的时长。
2. 课程进度: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对抒情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邀请作家或诗人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创作经验和抒情技巧。
(精选)语文写作专项指导:学习抒情 教案

学习抒情教案【厚积薄发】1、古诗赏读树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
————《孔子家语卷二致思》赏读:树希望静止不摆,风却不停息。
子女想要赡养父母,但父母却已等不到这一天。
丹漆不文,白玉不雕————《孔子家语卷二好生》2名句积累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杜荀鹤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为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鲁迅【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善于发现美,学习寄情于物,物以牵情的抒情方式。
(2)在阅读中体会抒情语句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作用。
(3)在写作实践中学会使用抒情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典型例子引导法、自由写作法、提问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善于发现自身、人类、社会及自然的美;善于从生活中寻找快乐,感受幸福。
(2)作文中抒发的感情要健康、向上,能鼓舞人心。
【知识储备】1、关于“美”的名言雕塑家罗丹: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威。
布来克:富有生机就是美。
约瑟夫鲁:一切精美的东西都有其深沉的内涵。
罗安约翰逊:美是上帝的微笑,音乐是上帝的声音。
莎士比亚:玫瑰是美的,不过我们认为,使它更美的是它包含的香味。
德国谚语:美的世界要靠我们勤劳的双手来创造,美的花朵要靠我们劳动的汗水来浇灌。
2、什么是美(1)一位哲人说:“如果世间没有美,便没有生命;如果人类不能发现美,感知美,那生命的意义便失去了大半……美是一种内涵、一种气质、更是一种修养。
”(2)美是拂面的春风,美是七色的彩虹;美是优雅的体态,美是动人的声音;美是勃勃生机,美是高尚品德……美无处不在。
这首散文诗告诉我们:要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就要善于发现美,只要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就会发现美的景,美的物,美的人,美的心灵。
其实美就是生活。
2、什么是抒情抒情是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抒情,是文章打动读者、感染读者的重要手段。
抒情,是抒情诗、抒情散文的主要表述方法;在叙事性的作品中,它常常与叙述、描写、议论等结合运用。
初中抒情作文指导教案

初中抒情作文指导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抒情的概念,掌握抒情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抒情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1. 抒情的概念和特点。
2. 抒情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1. 如何运用抒情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2. 如何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独特性的抒情作品。
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相关抒情作文范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写作技巧,如描写、叙述、说明等。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抒情吗?抒情和描写、叙述、说明有什么不同呢?二、什么是抒情(5分钟)1. 讲解抒情的概念:抒情是指表达作者情感和感受的写作手法。
2. 讲解抒情的特点:真实、自然、富有感染力。
三、抒情的表达方式(10分钟)1. 讲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概念和区别。
2. 举例分析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运用。
四、如何运用抒情手法(10分钟)1. 讲解运用抒情手法的方法:选择合适的抒情对象、运用修辞手法、注重细节描写等。
2. 举例分析如何运用抒情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五、创作实践(10分钟)1. 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抒情对象,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创作。
2.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抒情的概念、特点和运用方法。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抒情写作有什么意义呢?你们在写作中是如何运用抒情的呢?教学延伸:1. 让学生课后继续练习抒情写作,尝试创作出一篇具有个性和独特性的抒情作品。
2. 组织一次作文展示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学习和交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抒情的概念、特点和运用方法,让学生掌握了抒情的写作技巧。
在创作实践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创作,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分享,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学习抒情》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学习抒情》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学习抒情》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学习抒情》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学习抒情”课文。
本课程是语文课程中的一节阅读理解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抒情的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该篇课文通过对比两则关于夏天的描述,介绍了“抒情”的写作特点,启发了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感悟与理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抒情”的概念。
了解文学抒情的写作特点,以及抒情在文学作品表达中的作用.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从感性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感受和理解抒情的魅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通过对课文的认真分析,让学生领会文学作品意义的深层次内容,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教师通过一幅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图片引入课堂,激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引领学生对图片进行简短的描述,然后向学生提问:“你们觉得这张图片有什么感触吗?”2.阅读课文教师向学生朗读课文,调整语调表情,让学生感受文字的情感表达。
学生在听教师读完后,跟着教师再读一遍,同时在发现错别字和错漏字的时候提出并修正。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课文的主旨、文化内涵和写作手法。
3.理解课文教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1. 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2. 如何理解“抒情”?它是什么?3. 文中通过什么方式表达抒情呢?4.如何理解文中的“绿茵茵的草地,天蓝蓝的天空”?5. “清风送来的是阳光的气息”这句话表达了什么?4.文学鉴赏教师向学生讲解抒情的写作手法,帮助学生认识含蓄的抒情、直截了当的抒情、隐喻的抒情以及比喻的抒情,并通过心理暗示的方式,启发学生产生观感和共鸣的情感。
此外,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写作实践。
5.巩固练习教师通过安排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同时给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表达自己的想法。
写作:学习抒情(教案)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以理论介绍、案例分析和重点难点解析的方式,让学生们对抒情手法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通过对比和举例,学生们对抒情手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但在讲解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某些抒情方式的掌握仍不够熟练,可能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针对性训练。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抒情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抒情手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写作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学习了抒情手法这一重要知识点。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值得反思和总结。
- 突破方法:教师可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抒情方式,进行创意写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写作:学习抒情》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难以表达自己情感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抒情的奥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 抒情手法的概念与作用:使学生理解抒情手法在写作中的重要性,掌握不同抒情方式的特点及运用场景。
- 举例:通过分析《背影》一文中的抒情手法,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情感。
- 常见抒情方式的介绍:让学生掌握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事等常见抒情方式,并能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初中作文学习抒情教案

初中作文学习抒情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抒情的概念,学会运用抒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2. 通过阅读和分析优秀的抒情作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写作水平。
3.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教学重点:1. 理解抒情的概念和作用。
2. 学会运用抒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难点:1. 如何恰当运用抒情的手法。
2. 如何将抒情与叙述、描写等其他表达方式相结合。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优秀的抒情作文样本。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和感悟。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抒情?我们为什么需要抒情?2. 学生分享自己对抒情的理解和经历。
二、讲解抒情的概念和作用(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抒情的定义:抒情是指表达个人情感和情绪的写作方式。
2. 讲解抒情的作用:抒情可以帮助我们释放情感,提高自我表达能力,增进人际沟通。
三、分析优秀抒情作文(1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的抒情作文样本。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些作文中的抒情手法和效果。
3. 每组选取一篇作文进行分享,总结其抒情的特点和亮点。
四、学习抒情手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点滴,鼓励他们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2. 学生尝试运用抒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教师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导他们如何更好地运用抒情手法。
五、创作练习(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主题,要求学生运用抒情的方式进行创作。
2. 学生现场写作,尝试将所学抒情手法运用到作品中。
3. 教师选几篇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在本次课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2.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强调抒情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继续观察生活,记录自己的情感变化,尝试更多抒情的创作。
2.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抒情的写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讲解、分析、实践等环节,帮助学生理解抒情的概念,学会运用抒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写作《学习抒情》教案设计

写作《学习抒情》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抒情的概念,学会运用抒情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事物的敏感度。
3. 引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丰富作文的表现力。
4.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抒情作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抒情作文的写作技巧和手法3. 修辞手法在抒情作文中的应用4. 生活观察与体验对抒情作文的重要性5. 作文修改和评价的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抒情作文的写作技巧和手法,能够运用修辞手法丰富作文表现力。
2.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将情感融入作文中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抒情作文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写作技巧。
2.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作文练习,培养观察、体验和表达能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和思考。
4. 评价法: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抒情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详细讲解抒情作文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写作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抒情作文,让学生体会抒情的手法和修辞的应用。
4. 实践练习:布置作文题目,让学生进行抒情作文练习。
5. 分组讨论:学生互相评改作文,讨论改进意见。
6. 总结讲评: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总结抒情作文的写作要点。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练习、作文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2. 关注学生在抒情作文中的情感表达、修辞手法运用和生活观察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七、教学资源:1. 优秀抒情作文范文:用于分析和讲解抒情作文的特点和技巧。
2. 作文评价标准:用于指导学生互相评改作文。
3. 参考资料:相关书籍、文章、网络资源等,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写作 学习抒情 优秀教案3

学习抒情一、教学目标:1、品赏哑剧,体会细致动作描写中传递的情感。
2、以练笔为依托,启发、教会学生运用“动作中传情”的技法写作。
3、用心观察和感受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用自己行动的笔触去传递真情。
二、重点难点:1.品赏哑剧,体会细致动作描写中传递的情感。
2.在练笔中,启发、教会学生运用“动作中传情”的技法写作。
三、教学过程:1.导入:师:白居易曾说过一句话: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世间最能打动人心的,莫过于一个情字”而情的传递正如《毛诗序》里面所说的,情动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就是说人内心的情感如果用言语和唱歌都难以充分表达的时候,就会情不自禁的手舞足蹈来予以表达。
是的,在我们生活中最能诠释一个人情感的方式,是这个人动作,而动作中的情意需要我们用心细细的去品味,所以,今天让我们一起去领略,生活当中那举手投足间传递的真情。
2.品词语,演故事(1)看词语,演哑剧。
(2)小组内交流故事内容,安排成员表演。
3.赏美文,悟方法(1)写下看到的哑剧,体会动作中传递的情感。
(2)小组交流推荐习作,推荐作品在全班交流,教师做点评。
(3)学生总结写作方法,师引导,并播放微课,明确“动情点”这一写作方法。
4.总结方法,学以致用(1)用总结的四种方法,修润已写的故事。
(2)完善故事内容,课堂总结。
四、总结1.引导学生小结课堂内容。
(1)抓动情点把握感情(2)分解动作传递感情(3)精选动词突出感情(4)巧用修辞渲染感情2.教师点评总结。
同学们,好的作品都是要通过反复的修润,才能成为我们心中的至情之作。
生活中我们表达情感的方式很多,而真正能触发你内心那根情弦的是这个人的举手投足间传递的那一份微妙的感情,所以,让我们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去细心捕捉我们生命里的每一个感人的瞬间,去体会生活中那没声的动作所传递那份真情,去采撷情感的花絮,让生活之源头活水,源源不断流入你的双眼,进入你的心灵,倾注于你的笔端!五、作业半小时作业:按照课堂上的思路,整理加工已有的文字,结合四种方法完善故事内容,字数不少于300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抒情教案【厚积薄发】1、古诗赏读树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
————《孔子家语卷二致思》赏读:树希望静止不摆,风却不停息。
子女想要赡养父母,但父母却已等不到这一天。
丹漆不文,白玉不雕————《孔子家语卷二好生》2名句积累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杜荀鹤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为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鲁迅【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善于发现美,学习寄情于物,物以牵情的抒情方式。
(2)在阅读中体会抒情语句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作用。
(3)在写作实践中学会使用抒情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典型例子引导法、自由写作法、提问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善于发现自身、人类、社会及自然的美;善于从生活中寻找快乐,感受幸福。
(2)作文中抒发的感情要健康、向上,能鼓舞人心。
【知识储备】1、关于“美”的名言雕塑家罗丹: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威。
布来克:富有生机就是美。
约瑟夫鲁:一切精美的东西都有其深沉的内涵。
罗安约翰逊:美是上帝的微笑,音乐是上帝的声音。
莎士比亚:玫瑰是美的,不过我们认为,使它更美的是它包含的香味。
德国谚语:美的世界要靠我们勤劳的双手来创造,美的花朵要靠我们劳动的汗水来浇灌。
2、什么是美(1)一位哲人说:“如果世间没有美,便没有生命;如果人类不能发现美,感知美,那生命的意义便失去了大半……美是一种内涵、一种气质、更是一种修养。
”(2)美是拂面的春风,美是七色的彩虹;美是优雅的体态,美是动人的声音;美是勃勃生机,美是高尚品德……美无处不在。
这首散文诗告诉我们:要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就要善于发现美,只要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就会发现美的景,美的物,美的人,美的心灵。
其实美就是生活。
2、什么是抒情抒情是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抒情,是文章打动读者、感染读者的重要手段。
抒情,是抒情诗、抒情散文的主要表述方法;在叙事性的作品中,它常常与叙述、描写、议论等结合运用。
在议论说理的文章中,作者一般很少直抒感情,而是通过对某种观点的论证,体现作者的爱憎感情。
记叙中运用抒情表达方式,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
指导案导学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吗?你发现过生活中那些被人忽略的美吗?如果发现了,说出来与我们分享。
(学生自由发言)材料:美是多种多样的,雄浑阔大是美,激昂慷慨是美,热情澎湃是美,富丽堂皇是美,含蓄朴素同样是美,而平凡的美往往是美的极致。
在公共汽车上,看到老人、孕妇没有座位,起来给他们让个座,这种道德的美是平凡的美。
在上学的路上,看到低年级的同学摔倒了,把他扶起来。
尽管这仅仅只是一件举手之劳的事,但这也是美,是极其平凡的美。
在同学遇到困难时,你伸出自己温暖的双手,奉献自己的爱心,这也是一种特别平凡的美。
在街上过马路时,看到盲人,主动去帮助他们,扶着他们过马路,让他们更加有安全感,这是一种平凡的美。
在空闲时,去陪陪老人,说些贴心的话,陪他们聊聊天,谈谈心,解除他们的寂寞,让他们不感到孤单,这也是平凡的美。
美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朋友,只要你拥抱了平凡便是拥抱了美,因为平凡是美,美的极致。
当前高中生作文的弊端之一,是善于发现丑,而不善于发现美。
作家格非说过:“我在阅读中学生作文时,几乎没有发现一篇文章写到‘快乐’和‘幸福’的。
永远的痛苦、绝望,永远的忧国忧民(我倒不是说中学生不该忧国忧民),永远的少年老成。
动辄‘反腐败’,动辄‘环境污染’(我也不是说中学生作文就不能写‘反腐败’‘环境污染’),千篇一律的大题目……如果我们不能从平常的生活中发现‘美’,找到写作的素材,很容易流于空洞……我们的学生不能从生活中发现快乐,感受不到幸福,除了升学压力和社会流弊的影响之外,我们的确缺乏发现快乐、感受幸福的眼光。
而写作的目的之一,正是为了帮助我们全面、深入、正确地了解社会,进而认识生活,丰富自身。
”(《一些闲话》)环节一:温故知新一、抒情方式和要求1、抒情的方式抒情分为两类: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抒情往往不会单独出现在文中,它常与记叙、描写、议论等结合在一起。
一般来说,直接抒情一般要与议论结合在一起,而间接抒情一般与叙述、描写结合在一起。
这“结合”,要求自然,不能牵强,切忌空泛、虚浮,无病呻吟。
1)、直接抒情。
如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2)间接抒情①、借景抒情法。
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②、触景生情法。
如:不久前,新疆南部的一个小县城发生了强烈的地震。
当时,一位年轻的维吾尔族母亲正搂着五个月大的儿子酣睡梦中。
突然,空中发出沉闷的轰鸣声,大地在黑暗中剧烈地颤动起来,随着一声巨响,楼房倒塌了,巨大的冲击力带着母亲和孩子从五楼坠了下去……听见儿子的哭声,母亲看见儿子被挂在自己头顶上的一根晾衣服的铁丝绳上,随时都有摔下去的危险!而自己也被深深地埋在了距离地面几十米高的废墟中。
母亲顾不得浑身的疼痛,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想办法救下孩子。
她不敢大声呼救,怕惊吓了孩子,只好自己默默地挣扎,但是身体却纹丝不动。
情急中,母亲一次次地伸长着自己的脖子,用自己的嘴去衔住儿子……她终于成功了!她用嘴咬住了儿子的衣角,用尽全身力气将儿子从铁丝上扯了下来,用牙关死死地衔着儿子,就这么坚持着,坚持着……晨曦中,当救援的人们看到这动人的一幕时,无不为这伟大的母爱所感动。
当人们含着眼泪把孩子的衣角从母亲的口中扯出来时,鲜血已经浸透了孩子的衣襟世界上只有母爱的力量所向披靡。
母爱又如春日的阳光,美丽而永恒;母爱犹如春日的小雨,温馨而柔韧。
③、咏物寓情法。
如流沙河的《藤》:他纠缠着丁香,往上爬,爬,爬,……终于把花挂上树梢。
丁香被缠死了,砍作柴烧了。
他倒在地上,喘着气,窥视着另一株树……——流沙河的《藤》这里写的是“藤”,但影射的是那种趋炎附势、踩着别人的肩膀向上爬的人。
作者把自己对这种政治投机商的愤恨与蔑视的感情,寄寓在对“藤”的物性的描写之中,达到了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高度④、融情于事法。
如朱自清的《背影》,写父亲给儿子道别时买橘子的那一段叙述文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⑤、融情于理法。
如林觉民在《与妻书》中写::“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汝其勿悲!”为了向妻子最后一次表白自己的心志和爱憎,作者并非情意缠绵,泪语柔情,而是以理代情作者将爱妻之情与“勇于就死”之理熔为一炉,以含情之笔说理,以明理之言诉情,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⑥、托物言志法。
如:有一次,雨中走过荷池,一塘的绿云绵延,独有一朵半开的红莲挺立其间。
我一时为之惊愕驻足,那样似开不开,欲语不语,将红未红,待香未香的一株红莲!漫天的雨纷燃又漠然,广不可及的灰色及绿色中竟有这样一株红莲!像一堆即将燃起的火,像一罐立刻要倾泼的颜色!我立在池畔虽不欲捞月,也几成失足。
生命不也如一场雨吗?你曾经无知地在期间雀跃,你曾经痴迷地在其间沉吟——但更多的时候你得忍受那些寒冷和潮湿,那些无奈与寂寥,并且以对晴日的幻想度日。
可是,看那株红莲,在雨中怎样地唯我而不忘我,当没有阳光时候,它自己便是阳光!当没有欢乐的时候,它自己便是欢乐!一株莲花里有怎样完美自足的世界!一池的绿,一池无声的歌,就在这美丽的湖畔——岂只有哲学书中才有真理?岂只有研究院中才有答案?一笔简单的雨荷可描绘出多少形象之外的美德,一片亭亭青叶支撑了多少世纪的傲骨!倘有荷在池,倘有荷在心,则长长的的雨季何患?2、如何抒情?(1)情要真实。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情要动人,首先得真实。
虚假的感情不仅不能动人,反而令人反感,甚至厌恶。
(2)、多种修辞手法结合运用。
适当运用修辞手法,无疑能对文章感情起强化作用。
关键语句的反复咏叹,可以使感情表达逐层加深,从而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恰当的对比能使感情表达更鲜明。
形象的比喻能使无形无质的感情更容易被人理解。
如:人生短暂而漫长的征途上,给你快乐的也许是你的朋友,让你美丽的也许是你的爱人,令你充实的也许是你的事业,但是,使你温暖的必定是你的母亲。
她用她的手背为你阻挡着她力所能及的所有风霜,她用她的手心为你释放着绵绵不绝的温暖阳光。
母亲是永远的阳光地带。
(3)情要健康、向上,能鼓舞人心。
环节二:奇文共欣赏看下面几段课文,你有何感悟?请认真阅读,然后谈一谈。
(一)青春的色彩青春如一幅美丽的图画五彩缤纷。
蓝色青春是蓝色的,那是天空的颜色。
青春的我们总是积极向上的,有着无限的遐想与期待。
“我要当比尔·盖茨”、“我要当科学家,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我要当作家,写出更多的好文章,争取有一天也能被选入语文课本……”课堂上,同学们争先恐后发表着自己的观点,憧憬自己的未来,在我们眼里,未来就像伊甸园的禁果一样诱人,就像天堂一样美好,每个人都在心里面勾画出一幅幅蓝图,老师说:“一个人不能没有理想。
”青春的我们乘着理想的翅膀飞向碧蓝的天空。
绿色青春是绿色的,那是生命的颜色。
青春的我们就像春天破土而出的小草,虽然娇嫩、弱小,但有着无限的活力与激情。
看看吧,忙了一天的我们还能趴在床上打着电筒写作业;聊起明星、电视剧来滔滔不绝,三天三夜都不嫌累;礼拜天拖着老爸老妈跑遍各大商场,望着各种个性张扬的服装,他们是眼花缭乱,我们倒是挑得不亦乐乎!青春的我们是一群跳跃的小精灵,青春的我们走在时尚的最前沿,青春的我们活力四射!紫色青春是紫色的,那是成熟的颜色。
就像紫藤萝一样,生生不息,永不言弃。
青春的我们不再躲在父母的怀里撒娇,不再听命于爹妈的哄骗,不再让眼泪成为自己的专利。
我们开始逐步学会独立,走向坚强。
试卷发下来了,带给我的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我愣愣地盯着卷子上鲜红的叉,心里很平静,我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如此平静,只是在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下次努力吧?”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换回了好成绩。
看着那鲜红的对勾,心中依然坦然。
青春的我们,开始在挫折中学会平静地对待生活。
灰色青春又是灰色的,那是乌云的颜色。
青春虽然阳光灿烂,但也不免乌云笼罩。
随着年龄的增长,烦恼也开始增多,肩上不知何时多了“责任”两字,对自己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学校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
老师和家长每天念叨着考试,升学、分数,我们也只有让自己埋在题海中,沉浸在书堆里,一大堆责任和作业压得我们没有一丝喘息的空间,早上起床后,望着镜子中的自己,都开始觉得陌生了,只有那两个黑眼圈是昨晚“战果”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