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论和认识论每日一练
知识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自测题及答案

C.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D.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
A.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C.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对立D.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
4.认识发展的总过程是( )
A.感觉—知觉—表象B.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4.【答案】B
【解析】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5.【答案】A
【解析】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人们要改造世界就必须首先认识世界,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务的。
6.【答案】B
【解析】列宁在这里论述的是真理的相对性,揭示了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但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承认人能够获得关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亦即承认了真理的绝对性。A、C、D的说法均否定真理具有绝对性,因而是错误的说法。故选B。
C.认为认识能够提供客观世界的正确映象D.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
2.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 )
A.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B.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
C.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D.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
唯物论,认识论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高三学生要学会在紧张学习中寻找快乐,在挫折中体会经验,在细节中感知方向,在进步中品味幸福……紧张学习需要哲学指引,这因为( )A、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B、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与精神动力C、哲学是指引人们生活得更美好的艺术D、哲学指导我们的生活与提供具体的方法2.长期以来,科学家都认为月球上没有水。
2009年11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首次发表科学报告:在月球南极附近发现了“数量可观的水”。
这说明A.认识是实践的基础B.认识具有反复性C.人类认识是有限的D.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3、“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
”下列观点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4、北京奥运会奖牌创造性性地将象征尊贵和美德的“金”、“玉”材质组合在—起,实现了中国优秀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结合。
这一设计与创新说明: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②创新必须坚持辩证的思维方法③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④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承办2014年第二届夏季青年奥运会是南京市委、市政府从南京的实际出发,为全面展示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以及现代化大都市的生机和活力,进一步加快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
这体现了A.物质与意识不可分B.物质与意识同等重要C.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D.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6.美国宇航局利用一枚火箭在月球表面撞出直径大约100英尺的大洞,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了大约25加仑水蒸汽以及水冰。
这一发现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09年十大科学发现之一。
精选唯物论认识论例题带答案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唯物论和认识论)例题1、[2014•安徽卷]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我国政府高度关注的工作。
某地竹资源丰富,传统竹产品加工业比较发达。
该地村民外出旅游时,发现竹纤维产品市场需求大、附加值高,于是建议政府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引进先进技术深度开发竹资源。
当地政府在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后,邀请专家进行论证,组织企业家实地考察,出台了技术支持和资金补贴等扶持政策,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请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角度分析其所蕴含的哲理。
【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当地政府立足实践,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出台政策,引导生产,促进经济发展,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②规律是客观的。
政府的决策和实施过程,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政府组织考察,发展经济,体现了实践的决定作用。
2、对舆论高度关注的“延迟退休”热点问题,我国研究制定延迟退休政策,将采取小步走、渐进式,并承诺新政策将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退休年龄现状和诉求,提前若干年预告。
推迟退休年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会一下把退休年龄增长几岁,而是逐步提高,比如今年要比之前的退休时间多几个月,第二年再延长一点,一般用10年甚至20年的时间才能到位。
改革的力度要与社会可承受度相融合,量力而行。
延迟退休政策,会考虑到劳动强度,区别对待,不会一刀切,分类制定政策。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延迟退休问题的认识。
(10分)【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新政策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退休年龄现状和诉求,改革的力度要与社会可承受度相融合,会考虑到劳动强度。
(2分)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的认识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我国研究制定延迟退休政策,将采取小步走、渐进式,并承诺新政策将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退休年龄现状和诉求,提前若干年预告。
唯物论、认识论主观题

1、2008年9月11日晚中国卫生部指出,近期甘肃等地报告多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调查发现患儿多有食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历史,经相关部门调查,高度怀疑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
随着行业内的各大知名企业也纷纷被查出产品含三聚氰胺,乳制品行业面临着信任危机。
为应对危机,有人认为:相关企业应针对这一事实采取相应措施,如召回问题奶粉,对受害儿童作出相应赔偿,提供检查、治疗费用等;乳制品行业应树立产品质量意识、安全意识,严把产品质量关,保证消费者的生命安全;乳制品行业应该尊重价值规律,生产优质的产品。
结合背景材料,从辩证唯物论角度,谈谈乳制品行业怎样应对信任危机。
(12分2、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形势,总的来说,“当前矛盾突出,今后压力很大”。
我国特殊的资源国情是:人均耕地少、优质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矿产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
我国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
我国人均耕地只有1.38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
矿产资源人均探明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
对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资源环境问题。
胡锦涛同志曾强调:“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
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试用唯物论有关道理分析党中央、国务院重视生态文明和资源环境的态度。
(8分)答案1、(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相关企业应针对这一事实采取相应措施,如召回问题奶粉,对受害儿童作出相应赔偿,提供检查、治疗费用等。
(4分)(2)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乳制品行业树立产品质量意识、安全意识,严把产品质量关,保证消费者的生命安全。
(4分)(3)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如果违背规律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
唯物论习题

唯物论习题篇一:唯物论练习题(教师版)唯物论练习题1.进入21世纪,杭州经济快速发展,但空气污染日趋严重,“蓝天不蓝”。
其主要原因有:机动车大量增多,尾气排放量加大;城市建设工程多,工地扬尘严重;企业生产扩大,燃煤废气排放加剧,等等。
针对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自20xx,杭州市政府作出决策,启动“绿色杭州工程”。
6年来,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大力推行机动车尾气净化处理,严格新型机动车准入制度,实施绿色公交;加强工地环境管理,实施封闭施工,控制地面扬尘;严格控制燃煤废气排放,推广燃煤锅炉燃烧自动控技术,提高燃烧效率等。
杭州市的空气质量得到不断改善。
结合材料,从唯物论角度分析杭州空气质量不断改善的原因。
答:(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杭州市从本市空气污染的实际出发,针对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作出启动“绿色杭州工程”的正确决策;(2)意识对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杭州市政府启动“绿色杭州工程”,采取了相关的措施,实现了蓝天目标,空气质量转好。
(3)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规律也是普遍的,要求我们必须要按客观规律办事,违背规律是要受到规律的惩罚。
杭州市政府启动“绿色杭州工程”尊重自然规律。
(4)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杭州在启动“绿色杭州工程” 中遵循了生态规律,采取多种措施使杭州市空气质量不断转好。
2、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有些人的道德观和荣辱观发生了严重倾斜和错位。
面对现实社会道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胡锦涛同志有针对性地提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实际上就是在全体公民面前树起了一块明荣知耻、抑恶扬善的道德标杆,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结合材料,从辨证唯物论角度谈谈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的依据。
答:①辨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小题训练(13)唯物论、认识论

政治小题训练13(唯物论、认识论)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姓名班级一.选择题(4X12=48)1. 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
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
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②没有被反映着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 右图《水没多深》提醒我们()A .失败是成功之母B.客观事实是复杂的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D.一个人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3. 科幻文学的最大魅力不是描写发生的事情,也不是描写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而是描写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科幻文学A.虚构的世界是现实世界发展的最高阶段B.扩展了人类的想象力,体现了意识活动的创造性C.任意想象,不符合现实生活,是唯心主义的表现D.描写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缺乏社会实践基础4.2015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幅达到近几十年来的新高,这再次引起人们对全球变暖问题的担忧。
有研究指出,二氧化碳浓度的暴增,部分可能是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但主要是人类活动中二氧化碳的持续排放导致的。
这表明()①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②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③人类在自然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④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通联系的有机整体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②④5. 俗话说:“人闲百病生。
”医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紧张有益于健康激素的分泌,这种激素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抵御外界的不良刺激和疾病的侵袭。
这说明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之中B.没有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控制作用D.物质是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6. 信息科学在高速发展,但信息安全举步维艰,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严格证明为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测试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测试题一、选择题人与动物不同,动物只能在现有的客观环境中生活,消极的适应现成的物质世界。
而人则不同,他基于现实,又不囿于现实,而是努力的超越现实,突破当下时空的限制,向未来可能的更广阔的时空行进。
回答1~2题。
1.上述材料主要说明()A.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B.人与动物有着相似的自然属性C.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D.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其它动物的特殊本质2.人们办事情虽然不囿于现实,但必须基于现实。
这是因为()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B.客观条件制约着人们主观能性的发挥C.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是相互制约的D.主观因素制约着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近年来,我国各类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据统计,与1999年以来相比,2006年我国因各类自然灾害灾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为8年来的最大值。
回答3~4题。
3.有专家指出,自然灾害频发是人类过度开发的结果。
从哲学的角度看,自然灾害频发,主要是因为()A.自然规律是主要矛盾,其发生作用的频率增大了B.人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预见规律的破坏作用C.人在利用和改造自然时没有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人类活动忽视了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4.有专家称,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速度超过人类历史的任何阶段,促使自然环境恶化;大自然正在用无情的灾害向人类过度开发的行为发出严厉警告。
这对我们的警示是()A.人类的认识要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B.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C.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D.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原则非洲南部卡拉哈里沙漠边缘的草原地带,每逢旱季,当地大部分居民就会因缺水而背井离乡,但当地的狒狒却能找到水源照常活动。
人们于是用“连环计”,先喂狒狒盐腌食物,再借狒狒当向导,找到救命的水源。
回答5~7题。
5.这种连环思维的特点是()A.去粗取精B.去伪存真C.由此及彼D.由表及里6.通过人们的观察,获得狒狒能找到水源、照常活动的材料,这应是()A.感性材料B.理性思维C.科学思维方法D.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抽象思维7.人们利用“连环计”,找到救命的水源。
唯物论、认识论练习

唯物论、认识论练习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在答题卡上涂A,错误的涂B。
1.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2、意识总是促进事物的发展。
3、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4、运动是绝对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有条件的。
5、规律是客观的,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是成功的前提,违背规律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
6、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
7、亲身实践是获得知识的惟一途径。
8. 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9、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0、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二、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对物质概念的理解,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物质是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B.物质自然界万事万物的总和C.物质是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D.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12、“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
这是温家宝总理对美国经济金融界知名人士所说的一句坚定有力的话。
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A.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B.物质决定意识,但关键时刻意识也能起决定作用C.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比物质更重要D.正确的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13、江苏省在建的世界第一大斜拉桥苏通大桥、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场观“鸟巢”,都是先由工程师设计图纸,后由建筑工人按图纸施工建设。
这说明:A.人的意识能够决定客观事物产生B.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C.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D.在一定条件下,意识可以先于物质产生14、实际上,我们知道“画饼”并不能真正“充饥”,“望梅”也不能真正“止渴”,这是因为:A、意识并不能代替物质B、物质可以代替意识C、精神的东西并不重要D、物质和意识没有区别15、“树欲静而风不止。
“这句话反映了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C.物质是运动的存在方式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16、汶川地震发生后,人们纷纷在问国家地震局为什么没有能够准确预报这次地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日一练唯物论一、辨析易混易错1、世界观体现方法论,方法论决定世界观,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2、哲学就是世界观,而世界观人人都有,因此,哲学人人都有。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4、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5、哲学是指导,具体科学是基础。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
7、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8、只要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就是唯物主义。
9、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们的主观思考。
10、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也人人都有。
11、唯物主义都认为:物质与运动不可分。
唯心主义都认为:我思故我在。
12、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13、水是世界的本原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14、存在即被感知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
15、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16、哲学的两个对子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17、理生万物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18、理在气先是客观唯心主义。
19、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是古代相互唯物主义的观点。
20、心外无物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21、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22、意识能够对客观事物起促进作用23.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通过实践使物质世界发生改变。
24.科学发展观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25.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以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为前提的26.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改造和消灭,是永恒不变的27.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两者是不可分割的。
28.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
29.正确的意识和错误的意识的区别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作出了反映30.从本质上看,宗教是鬼神观念在人脑中虚幻的歪曲的反映31.意识的源泉是物质32.离开物质谈运动属于形而上学33.世界上不存在鬼神,但却存在鬼神观念,因此意识并不都是对物质的反映34.静止不是绝对不动,而是运动的特殊状态35.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36、正确的意识来自于客观世界,错误的意识来自于人的主观思想。
37、意识的生理基础是人脑,因此,意识离不开人脑,意识来自于人脑。
38、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中出发。
39、坚持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40、当今世界有许多未解之谜,因此,世界是不可知的。
41、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4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因此,意识来自于人脑。
4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因此,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4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45、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46、我们要遵循规律、利用规律、创造、改变规律为人类造福。
47、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前提下,改变规律发挥作用的条件为人类造福。
48、先有房子的设计,后有房子,这说明先有意识,后有物质。
49、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50、"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衣食足知荣辱,仓廪食知礼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
二、选择题1.(2013·福建卷·34题)以下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①存在就是被感知②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A.③→④→②B.②→③→④C.③→②→④D.②→①→③2.(2013·重庆卷·12题)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抗战、随着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1945年中国取得抗战全面胜利。
1972年中日建立外史交关系。
1995年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发表谈话,承认侵略并道歉。
2013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出,"侵略"的定义在学术界或国际上都没有定论,在国与国的关系中,从不同角度看这一问题的结论也不同。
安倍晋三的言沦旨在为日本的侵略历史翻案,体现了其A.否认历史客观性的唯心主义观点B.历史认识中的主现能动性思想C.关于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思想D.英雄创造历史的唯意志主义观点3.(2013·福建卷·35题)今天,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变革的时代,每个人都在思考。
有学者这样写道:如果你们走在时代观念之前,这些观念就会紧随并支持你们如果你们走在时代观念之后,它们便会拉着你们向前如果你们逆着时代观念而行,它们就将推翻你们对此,正确的理解是①正确反映时代精神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②反映时代客观要求的观念可以支配社会的发展③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时代观念的变化发展④时代观念的反作用体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A. ①②④B.①③C.②③④D.①④4、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是极为丰富的。
下列命题能体现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是:①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②是非难解③气者,理之依也④心外无物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③5、下列表述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回答的是A量力而行,尽力而为B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C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D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6、.(2013·新课标Ⅰ卷·21题)2012年,科学家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研制成第一片"人造树叶"。
这片"树叶"能够释放出制作燃料电池的氢,它的诞生对于人类开发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意义。
"人造树叶"的成功研制佐证了①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③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④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2013·重庆卷9题)莫言的文学创作拥有深厚的地城和民间渊源,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融会在一起,从"高密东北乡"的历史与现实中提炼出富有张力的"民间深层经验"。
这表明( )A.丰富的想象力对文学创作起决定作用B.文学创作是可以脱离社会的纯悴个人的实践活动C."民间深层经验"体现文学创作的主观性与社会的物质性的统一D.莫言作品中的"高密东北乡"是对其家乡历史与现实的客观描述8.(2013·广东卷·35题)以前人们认为,材料的强度和韧性这两种属性不可兼得。
但某工程团队利用"电纺"技术,开发出细小的聚丙烯腈纳米纤维,并通过小喷嘴喷射出去,做成的材料既轻又薄,不仅更坚固,而且更具韧性。
该团队之所以成功,是因为( )A.深化了理论认识,推动事物质变B.立足于实践探索,改变实践手段C.发挥了意识的目的性,突破条件创造联系D.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消除事物之间的矛盾三、主观题材料一:建国以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整治江河,兴修水利,仅长江中下游就完成40亿立方米的土石方,修筑和加固堤岸3 500余千米。
据粗略统计,仅在去年洪灾期间,这些设施就减少经济损失7 200亿元。
专家估计,水利投资与收益的比率约为1:10。
材料二:去年长江发生的全流域特大洪水,其水量和峰高均与1954年大体相当,但水位却超过历史最高值。
出现这种情况与生态环境状况直接相关。
据统计,近30年间,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减少一半,水土流失面积增加一倍,中下游湖泊面积减少45.5%,湖底普遍淤高1~3米。
材料三:国家重视环保工作,去年洪灾过后,又采取了包括制定《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则》在内的一系列措施,要求各地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垦、乱占林地行为,并对加强水利设施建设,"退耕还林""退田还湖"等作出安排。
问: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怎样才能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每日一练认识论一、辩析题1、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只有一个,不存在反映同一对象的相互矛盾的不同的真理。
3、任何真理都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4、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家范畴,因此,真理既具有主观性的特征,又具有客观性的特征。
6、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7、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因此,认识的唯一途径是实践。
8、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因此,获得知识的途径只有实践。
9、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10、认识对实践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1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实在性。
1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13、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
14、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15、科学发展观是检验真理的重要标准。
二、选择题1.(2013·广东卷·35题)以前人们认为,材料的强度和韧性这两种属性不可兼得。
但某工程团队利用"电纺"技术,开发出细小的聚丙烯腈纳米纤维,并通过小喷嘴喷射出去,做成的材料既轻又薄,不仅更坚固,而且更具韧性。
该团队之所以成功,是因为A.深化了理论认识,推动事物质变坛B.立足于实践探索,改变实践手段C.发挥了意识的目的性,突破条件创造联系D.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消除事物之间的矛盾2.(2013·安徽卷·4题)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各地要大力扶持和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
为破解当前家庭经营中存在的"低、小、散"难题,推动传统农业升级,党和政府强调要发挥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产经营主体的作用。
这表明认识是①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②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上升过程③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④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2013·山东卷·23题)"梦想是海市蜃楼,还是绿洲,关键取决于你是否停止跋涉的脚步。
"与这句话内涵相一致的是A."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C."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 D."人类的心灵需要到理想甚于需要物质"4、自1956年美国科学家在实验中直接观测到中微子后,人类对中微于的研究不断深人2011年9月,欧洲核子中心称发现"中微子超光速"现象,同时指出实验过程存在误差,呼吁全球科学家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和独立测试。
材料蕴含的哲理是A.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B.真理和谬误没有原则界限C.科学实验是社会存在的基础D.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5、有一种雷人的"楼盘文化":挨着臭水沟叫水岸风光;旁边有小土包叫依山而居;周围有荒草地叫无限绿意;弄个喷水池叫英伦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