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易错题

合集下载

2023年度山东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高频错题(含答案)

2023年度山东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高频错题(含答案)

2023年度山东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高频错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0题)1.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这类创造活动的主要心理影响机制是()。

A.原型启发B.功能固着C.负向迁移D.定势影响2.提出“经验+反思=成长”的教师成长公式的心理学家是()A.波斯纳B.科顿C.皮亚杰D.布卢姆3.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直观的方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

A.言语直观B.形象直观C.感知直观D.表象直观4.对于消极的课堂行为,采用适当的惩罚()。

A.也是不行的B.也是违法的C.也是不必要的D.是必要的5.个人逐渐接受一定社会或群体所要求的知识经验、行为规范、价值观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的过程称为个体()A.价值化B.人格化C.社会化D.差异化6.有的中学生为家长的奖励而努力学习,这种动机属于()A.直接近景性动机B.间接近景性动机C.远景性动机D.自我提高内驱力7.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其特征是思维过程及其产品的()A.条理性和目的性B.新颖性和独创性C.抽象性和概括性D.普遍性和具体性8.教师善于快速准确地抓住学生的重要特征,准确判断学生情绪和愿望,这是说教师的观察力具有( )。

A.敏锐性B.判断性C.辨别性D.选择性9.在教育心理学的研宄中,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的方法是()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临床个案法10.学习的意义表现在()A.促进心理的成熟与发展B.获得好的成绩C.适应社会发展D.个体生活的需要11.马斯洛将认知、审美的需要列入下列哪一种需要中?()A.生理的需要B.自我实现的需要C.归属于爱的需要D.安全的需要12.哪个过程属于问题解决()A.吃饭穿衣B.猜谜语C.漫无目的地幻想D.回忆手机号码13.教师对学生学习评定由于受学生某些特征之间的相似而给予同样评分的倾向是()A.宽大误差B.集中趋势C.逻辑误差D.对比误差14.对物体的知觉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的认知方式属于()。

2023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高频错题及答案

2023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高频错题及答案

2023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高频错题及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0题)1.成就动机可以区分为力求成功与避免失败两种倾向,力求成功者的成就动机()。

A.高B.低C.与避免失败者一样D.与学习无关2.问题解决的第三个阶段()A.发现问题B.提出假设C.理解问题D.检验假设3.与求异思维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形象思维B.抽象思维C.发散思维D.聚合思维4.当某教师在课堂上时,学生不声不响,而当离校或离开课堂以后,学生纪律立即松懈。

与这种课堂纪律有关的领导类型最可能是()。

A.专断型B.民主型C.放任型D.无法确定5.下列所列举的迁移种类领域中,错误的一种是()。

A.态度学习迁移B.情感迁移C.知识与技能迁移D.气质迁移6.下面体现垂直迁移的具体事例是()。

A.汉语拼音的学习影响英语字母的发音B.“角”概念的掌握影响“直角” “平角”等概念的学习C.“石”字的学习影响“磊”字的学习D.在学校形成的爱护公物的习惯影响在校外的行为表现7.加涅关于学习的八种阶梯类型中,最低层次的学习是()A.刺激一反应联结B.信号C.概念学习D.问题解决8.一个实足年龄为10岁的儿童,如果他的智龄是12岁,其智商是()A.120B.84C.83D.1009.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对一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的测定称为()。

A.配置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形成性评价10.教师善于快速准确地抓住学生的重要特征,准确判断学生情绪和愿望,这是说教师的观察力具有( )。

A.敏锐性B.判断性C.辨别性D.选择性11.什么情况下,动机对学习具有最大程度的促进作用()A.动机强度较高B.动机强度较低C.动机强度适中D.动机最强12.有的学生平时易受暗示、屈从于权威、按照他人的意见办事、不善于适应紧急情况,这类学生的性格类型属于()。

教育学心理学易错题整理(前题后答案)

教育学心理学易错题整理(前题后答案)

1.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A.内容的丰富B.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控制权C.课程结构的更新D.为课程改革提供物质基础E.课程改革由受教育者完成2.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 )。

A.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C.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D.重视能力的培养E.重视个别差异3.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 )A.核心课程B.融合课程C.潜在课程D.活动课程E.广域课程4、卢梭的《爱弥尔》体现出的人性论是()A、白板说B、性恶论C、性善论D、性三品说5.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课程、技能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

6、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学习辅导、生活辅导、择业辅导。

7、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8、泰勒提出了教育目标的表述方式的主张有别于以往的做法,做到了目标后的行为及能在生活中运用的范围。

他采用的表述方式是()。

A.陈述式 B.例举式 C.概括式 D.二维图表式9、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的表现。

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经验 C.课程是活动 D.课程是项目[解析] 课程是活动:从主观学习经验和客观学科教材的结合处来看待和解释课程10、导向功能、诊断功能、决策功能、促进发展功能是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

11、下列学习迁移属于具体迁移的是( )。

A 对“蜜蜂”、“蜻蜓”等具体概念的理解影响着对“昆虫”这一概念的掌握B 举一反三、闻一知十C 将已掌握的字母进行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单词D 学生学会写牛这个字,有助于学习写“彝”答案:D [解析] 具体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D选项符合。

A选项属于垂直迁移;B选项属于同化性迁移;C选项属于重组性迁移。

2023黑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高频错题(含答案)

2023黑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高频错题(含答案)

2023黑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高频错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0题)1.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

A.公式学习B.命题学习C.原理学习D.推理学习2.集体是群体发展的()。

A.最终结果B.中间环节C.目标D.最高阶段3.教师告诉学生学习结果,指出其正确和错误,这是教学活动中的()A.及时反馈B.延时反馈C.消极反馈D.积极反馈4.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其特征是思维过程及其产品的()A.条理性和目的性B.新颖性和独创性C.抽象性和概括性D.普遍性和具体性5.从课堂中学和教的角度,教学应包括“三重四面”,这是下列哪位人物的观点?()A.珍妮特·沃斯B.布鲁纳C.泰勒D.布鲁姆6.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形象思维B.发散思维C.辐合思维D.直觉思维7.当某教师在课堂上时,学生不声不响,而当离校或离开课堂以后,学生纪律立即松懈。

与这种课堂纪律有关的领导类型最可能是()。

A.专断型B.民主型C.放任型D.无法确定8.教育心理学的初创时期的著作内容多是以()的原理解释实际的教育问题,主要是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

A.普通心理学B.儿童心理学C.教育心理学D.学习心理学9.“这次考试失败是因为我的运气不好”,这是把失败归因于()。

A.内部的可控因素B.内部的不可控因素C.外部的可控因素D.外部的不可控因素10.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11.某学生在英语测验中取得了高分,他将成功归因于运气好,这种归因具有的特性是()。

A.内部、稳定、可控的B.内部、不稳定、不可控的C.外部、稳定、可控的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的12.( )阶段也就是使主体掌握操作性知识(即程序性知识)的阶段。

2023云南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高频错题练习

2023云南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高频错题练习

2023云南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高频错题练习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0题)1.受先前活动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特殊准备状态称为()A.原型启发B.功能固着C.负向迁移D.定势影响2.哪个过程属于问题解决()A.吃饭穿衣B.猜谜语C.漫无目的地幻想D.回忆手机号码3.教育心理学的初创时期的著作内容多是以()的原理解释实际的教育问题,主要是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

A.普通心理学B.儿童心理学C.教育心理学D.学习心理学4.在学过正方体、长方体、拦河坝等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属于()。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概念学习D.并列学习5.个人逐渐接受一定社会或群体所要求的知识经验、行为规范、价值观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的过程称为个体()A.价值化B.人格化C.社会化D.差异化6.马斯洛将认知、审美的需要列入下列哪一种需要中?()A.生理的需要B.自我实现的需要C.归属于爱的需要D.安全的需要7.个人面对某种问题情景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类别的数量,表示的是创造性的()A.独创性B.变通性C.流畅性D.新颖性8.儿童的判断主要是根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称为自律道德,这是在()A.8岁前B.10岁前C.10岁后D.15岁后9.问题解决的第一个阶段是()A.分析问题B.提出假设C.发现问题D.检验假设10.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分期论,婴儿绕行茶几以取它后面的玩具,不再仅从茶几下爬过。

这时的婴儿处于()A.感觉运动阶段B.思维准备阶段C.思维阶段D.抽象思维阶段11.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

A.控制B.基本看法C.改造D.认识和态度12.心理健康表现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

A.社会适应B.社会化人格C.精神面貌D.精神状态13.围绕某学科内容中的一个课题或单元的教学而设计的学习包是()A.录音练习册B.多媒体学习包C.自学课件D.导听教学14.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列举由“大地” 一词所想到的事物,是为训练学生的()。

2023山东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高频错题(含答案)

2023山东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高频错题(含答案)

2023山东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高频错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0题)1.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

A.行为方式B.意向或意图C.行为习惯D.语言或行为2.过度焦虑、非常敏感、肌体紧张、行为古板、孤独、不善交往或心神不定等属于哪类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A.禀赋优异儿童B.智能不足儿童C.学习困难儿童D.情绪困扰儿童3.有的中学生为家长的奖励而努力学习,这种动机属于()A.直接近景性动机B.间接近景性动机C.远景性动机D.自我提高内驱力4.通过对狗等动物的训练,研究提出条件反射学说的著名学者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巴甫洛夫5.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

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

A.什么事也做不下去B.痛苦不安C.感到惴惴不安D.感到极端焦虑6.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即是()。

A.智力技能B.知识迁移C.智力D.思维程序7.在哪个阶段学生的伦理道德开始形成但又具有两极分化特点()A.学前阶段B.高中阶段C.小学阶段D.初中阶段8.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针对所学内容画出网络关系图,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元认知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认知策略9.什么情况下,动机对学习具有最大程度的促进作用()A.动机强度较高B.动机强度较低C.动机强度适中D.动机最强10.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11.—般在教学开始前使用()来摸清学生的现古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非正式评价12.已有研究指出,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是()。

A.2岁B.4岁C.6岁D.8岁13.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从1903年《教育心理学》的出版开始,该书的作者是()A.詹姆士B.桑代克C.斯金纳D.布鲁纳14.学生“品德差、学习差,几乎没有合作行为,而且谁也不知道该做什么”,这是学生对()领导方式的典型反应。

2023年湖北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高频错题(含答案)

2023年湖北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高频错题(含答案)

2023年湖北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高频错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0题)1.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B.望梅止渴C.蜘蛛织网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2.一个较长的学习内容,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受下列哪种因素的干扰()A.消退和干扰抑制B.倒摄和干扰抑制C.前摄和消退抑制D.前摄和倒摄抑制3.有的中学生为家长的奖励而努力学习,这种动机属于()A.直接近景性动机B.间接近景性动机C.远景性动机D.自我提高内驱力4.根据维纳的三维成败归因理论,下列属于稳定内在原因的是()A.能力B.努力C.任务D.运气5.下列说法中不能反映学习迀移现象的是()A.举一反三B.由表及里C.触类旁通D.由此及彼6.发散项目的范围和维度是指发散思维中的哪项特征?()A.变通性B.流畅性C.独创性D.独立性7.以下思维活动中,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最早关注的研宄是()A.求异思维B.求同思维C.发散思维D.聚合思维8.心智技能形成中出声的外部语言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语言阶段和内部语言阶段可以合称为()A.原型定向B.原型模仿C.原型操作D.原型内化9.已有研究指出,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是()。

A.2岁B.4岁C.6岁D.8岁10.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引起或者改变心理现象并加以记录的心理研宄方法,叫做()A.调查法B.观察法C.实验法D.教育经验总结法11.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的教学的教学策略是()A.合作学习B.情景教学C.发现学习D.程序教学12.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

A.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B.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C.符号学习和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和总括学习13.提出“经验+反思=成长”的教师成长公式的心理学家是()A.波斯纳B.科顿C.皮亚杰D.布卢姆14.教师告诉学生学习结果,指出其正确和错误,这是教学活动中的()A.及时反馈B.延时反馈C.消极反馈D.积极反馈15.根据加涅的学习水平分类,下列辨别学习的复杂程度高的是()。

2023辽宁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高频错题(含答案)

2023辽宁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高频错题(含答案)

2023辽宁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高频错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0题)1.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

A.控制B.基本看法C.改造D.认识和态度2.一个人把对某人的感情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的心理现象,叫()A.认同B.移植C.投射D.回归3.一个实足年龄为10岁的儿童,如果他的智龄是12岁,其智商是()A.120B.84C.83D.1004.围绕某学科内容中的一个课题或单元的教学而设计的学习包是()A.录音练习册B.多媒体学习包C.自学课件D.导听教学5.个人面对某种问题情景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类别的数量,表示的是创造性的()A.独创性B.变通性C.流畅性D.新颖性6.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

A.公式学习B.命题学习C.原理学习D.推理学习7.学习者运用缩简和编歌诀的方法帮助掌握、记忆知识的策略属于()A.组织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复述策略D.元认知策略8.下列所列举的迁移种类领域中,错误的一种是()。

A.态度学习迁移B.情感迁移C.知识与技能迁移D.气质迁移9.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这类创造活动的主要心理影响机制是()。

A.原型启发B.功能固着C.负向迁移D.定势影响10.在教学中不断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突出本质属性的方法称为( ) 。

A.变化B.改变C.变式D.突出11.什么情况下,动机对学习具有最大程度的促进作用()A.动机强度较高B.动机强度较低C.动机强度适中D.动机最强12.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是()A.课堂情境B.课堂结构C.课堂形式D.课堂教学13.从课堂中学和教的角度,教学应包括“三重四面”,这是下列哪位人物的观点?()A.珍妮特·沃斯B.布鲁纳C.泰勒D.布鲁姆14.对于认知和技能领域的学业,最常用的教学评价手段是标准化成就测验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着作:《教育实用心理学》(房东岳翻译)。

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
1.皮亚杰提出,主体通过同化、顺应形式来实现对客体的适应。

2.学生的个别差异包括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个别差异。

(生理、心理的个别差异x)
第三章学习与学习理论
1.广义的学习,包括人类、动物的学习。

2.奥苏贝尔提倡在教学中采用“组织者”这一技术,其精神实质: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的相互联系。

3.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常用于接受学习。

4.先行组织者可以分为:陈述性组织者、比较性组织者。

(程序性组织者x)
5.依据认知学习理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心理变化。

(信息加工x)
第四章学习心理
1.操作技能的特点: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

心智技能的特点: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2.动作起主导作用的阶段:操作熟练。

3.心智技能(智力技能/认知技能)包括阅读技能、写作技能、运算技能、写作技能、解题技能、记忆技能。

4.原型内化阶段:重点应放在考查言语的动作效应上。

5.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道德认识。

6.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
(1)依从: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
(2)认同:自觉性、主动性、稳定性;
(3)内化:高度的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

7.认同:在思想、情感、态度、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上与他人相接近。

(与他人基本相同、与大家保持一致、被他人认可x)
8.高效的时间管理策略应该是花更多的时间放在处理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上。

(重要又紧急x)
9.思想品德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自我教育能力。

(思想素质高x)
10.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11.元认知的实质: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调节。

12.强调概括化经验/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的迁移理论:经验类化说。

13.学习策略是一种能力。

(技能x)
14.韦纳归因理论为改变差生提供依据。

15.态度的行为成分: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意图。

(行为方式、行为习惯x)
16.根据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如果一个孩子已能用公道不公道作为道德判断标准,他可能的年龄是15岁。

17.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活动。

18.学课文时分段、总结段意属于精加工策略。

19.重视对情境关系的理解的迁移理论是关系转换说。

第五章心理健康与教师心理
1.肯定性训练又称果敢训练。

(勇敢训练x)
2.根据休伯曼的职业生涯阶段理论,教师可能会产生职业倦怠的时间,大约在从教7年以后出现。

3.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体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

(精神面貌x)
4.自我教育: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

(师范教育x)
5.结合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特殊性,组织教师进修时,一般是以业余为主,以自学为主,短期为主。

6.要想成为一名老师,首先应具备道德素养。

(知识、能力x)
7.在职教育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最为关键的环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加速器”“永动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