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茎解剖结构特征探讨扁蓄的系统学位置

合集下载

中国蓼科扁蓄属植物花粉形态及其分类意义

中国蓼科扁蓄属植物花粉形态及其分类意义

HOU Y uan T ong1, 2, QU Chang Y ou1, LU F a Jun1, L I Fa Zeng1*
( 1. K ey Labora tory of S tress P lan t R esearch, Colleg e of L if e S ciences, Shandong N orm al Un iversity, J inan 250014, Ch ina; 2. Colleg e of L if e S cien ces, Q ufu N orma l Un iv ersity, Q ufu, Shandong 273165, Ch in a; 3. Shand ong D rag and F ood Vocat iona l Colleg e, W eiha,i Shandong 264210, C h ina)
12 8
武汉植物学研究
第 25卷
series 6. Salsug inae Kom.; series 7. Bellard iif orm es K om. 和 series 8. M olliif orm es K om. [ 7] ; Stew ard A. N. ( 1930) [ 8] 、李安仁 ( 1998, 2003) [ 9, 10] 也接受 H ooker ( 1890) [ 6] 的处理意见。
摘 要: 利用扫描电镜研究了中国萹蓄属 ( Polygonum ) 13种、1变 种、1变型植物的花粉形态。结果表明, 中国萹蓄
属植物的花粉粒为长球 形或超长球形, 具三孔沟, 外壁纹饰可分为 4种类型: ( 1) 花粉粒表 面具细网状 纹饰; ( 2)花
粉粒表面具颗粒纹饰; ( 3)花粉粒表面仅两端具颗粒纹饰, 其余部分光滑; ( 4) 花粉粒 表面仅沟间 区两端肩部 光滑,

被子植物茎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被子植物茎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第五章被子植物茎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本章学习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要求同学们了解被子植物茎的发生、生长和基本结构及其相关概念。

掌握茎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其与生态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本章学习的难点和重点:茎解剖结构特征的层次性、差异性及其同一性;本章教学与学习的方法:多媒体教学(自制课件)讲授与板书相结合提问学习本章,在理解教材时建议用两种学习方法:1.联系观点:(1)与植物的有关组织相联系,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相联系;(2)形态结构特点与功能相联系。

2.对比方法:(1)根与茎结构特点的对比;(2)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的根、茎结构特点分别对比,找出某些结构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本章板书内容(见讲稿黑体字)本章讲授内容如下:第一节茎的主要生理功能茎是植物体内物质输导的主要通道;正常的茎都生长在地面上,下部连着根,上部支持着叶、花和果实,故茎地输导和机诫支持作用是主要功能;茎也有贮藏和繁殖地功能;绿色幼茎还能进行光合作用。

第二节、茎的基本形态和分枝茎分节和节间两部分。

着生叶和芽的茎称为枝条,分长枝和短枝(花枝)。

木本植物的枝条上有叶痕、叶迹、皮孔、芽鳞痕等。

一、芽及其类型1、芽的基本结构(叶芽的结构)芽是未发育的枝条、花和花序的原始体,是茎尖中央的幼嫩部分。

芽中央为幼嫩的茎尖,茎尖上部节和节间的距离极近,界线不明显,周围有叶原基、腋芽原基和幼叶,中央是生长锥。

生长锥叶叶原基芽腋芽原基叶芽结芽轴构叶原基————幼叶和幼叶—————叶枝条发腋芽原基———侧芽育芽轴—————茎2按芽生长位置、性质、结构和生理状态可将芽分为下列几种类型:(1)定芽和不定芽(2)叶芽和花芽、混合芽(3)裸芽和鳞芽(4)活动芽和休眠芽二、茎的分枝主要有:二叉分支;单轴分支;合轴分支;假二叉分支;禾本科植物还具有分蘖。

第三节、茎尖的分区及生长动态一、茎尖与分区茎尖的纵切面分为以下三个区:(一)分生区:由原分生组织及其衍生的初生分生组织组成(二)伸长区:由分生区分裂的细胞继续生长而来,细胞按茎的生长方向显著延伸(三)成熟区:形成各种成熟组织、构成了幼茎的初生结构。

扁蓄——精选推荐

扁蓄——精选推荐

扁蓄【中⽂名称】扁蓄【拉丁名称】PolygonumaviculareL.【别名】⽵⽚菜【所属类别】界:植物界—门:被⼦植物门—纲:双⼦叶植物纲—亚纲:⽯⽵亚纲—⽬:蓼⽬—科:蓼科—属:蓼属—种:扁蓄扁蓄为蓼科蓼属⼀年⽣草本植物;⽣长于⽥野、路旁以及潮湿阳光充⾜之处。

夏季采收,晒⼲,切碎,全草⼊药。

药⾷两⽤⾷物,全草可提取黄⾊和绿⾊染料。

【分布区域】全国各地均产。

【药⽤部分】蓼科草本植物萹蓄的地上部份。

【性味】苦,寒。

【归经】归膀胱经。

【功效】清热利⽔通淋,杀⾍⽌痒。

【临床应⽤】1、⽤于热淋本品苦⾏下降,能清利膀胱湿热⽽利⽔通淋,故适⽤于湿热下注、热淋涩痛等症,可与瞿麦、滑⽯、⽊通、车前⼦、栀⼦、⽢草等同⽤。

2、⽤于⽪肤湿疹,阴痒之蛔⾍病本品⼜有杀⾍⽌痒作⽤,⽤于⽪肤湿疹、阴痒等症,以本品煎汤外洗。

治胆道蛔⾍症,可⽤萹蓄和醋,加⽔煎服。

3、⽤于⾚⽩痢,黄疸。

【处⽅⽤名】萹蓄、萹蓄草(洗净,晒⼲,切碎⽤)【⽤量⽤法】⼀钱⾄三钱,⼤剂量三钱⾄五钱,煎服。

外⽤适量。

【验⽅选录】1、治热淋涩痛:扁⽵煎汤频次。

《⽣⽣编》2、⼋正散:治⼤⼈⼩⼉⼼经邪热,⼀切蕴毒,咽⼲⼝燥,⼤渴引饮,⼼忪⾯热,烦躁不宁,⽬⾚睛疼,唇焦⿐衄,⼝⾆⽣疮,咽喉肿痛。

⼜治⼩便亦涩,或癃闭不通,及热淋,⾎淋:车前⼦、瞿麦、扁蓄、滑⽯、⼭栀⼦仁、⽢草(炙)、⽊通、⼤黄(⾯裹煨,去⾯,切,焙)各500g。

上为散,每服10g,⽔⼀盏,⼊灯芯煎⾄七分,去滓。

温服,⾷后临卧,⼩⼉量⼒少少与之。

《局⽅》3、治热:扁⽵取汁顿服⼀升,多年者再服之。

《药性论》4、治蛔⾍⼼痛,⾯青,⼝中沫出:扁蓄⼗⽄。

细锉,以⽔⼀⽯,煎去滓成煎如饴。

空⼼服,⾍⾃下皆尽,⽌。

《药性论》5、治⼩⼉蛲⾍攻下部痒:扁⽵叶⼀握。

切,以⽔⼀升,煎取五合,去滓,空腹饮之,⾍即下,⽤其汁煮粥亦佳。

《⾷医⼼镜》6、治肛门湿痒或痔疮初起:扁蓄100~150g。

煎汤,趁热先熏后洗。

《浙江民间草药》【形态特征】⼀年⽣草本,⾼15~50cm。

东方扁虾雄性生殖系统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研究

东方扁虾雄性生殖系统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研究

第一作者介绍:朱冬发,男,31岁,讲师,博士;研究方向:繁殖生物学;收稿日期:1999212227,修回日期:2000203220东方扁虾雄性生殖系统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研究朱冬发①② 李少菁① 王桂忠① 叶海辉①(①厦门大学海洋学系 厦门 361005; ②宁波大学水产系 宁波 315211)摘要:东方扁虾雄性生殖系统由精巢、输精管及雄性生殖孔三部分组成,输精管可分为前、中、后三段。

精巢由卷绕的前、后收集管及挂靠其上的许多生精腺囊所组成。

同一腺囊内的精细胞发生基本同步,而不同腺囊内则可以不同步。

收集管的主要功能是将精细胞团输送至输精管。

精荚在输精管内运行时一直进行着精子的形成过程,直至精子成熟。

位于输精管末段环肌层外的索带状细胞团被认为是造雄腺。

关键词:东方扁虾;雄性生殖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中图分类号:Q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023263(2000)06205204Anatomical and Histological Studies on the Male R eproductiveSystem of Thenus orientalisZHU Dong 2Fa ①② L I Shao 2Jing ① WAN G Gui 2Zhong ① YE Hai 2Hui ①(①Depart ment of Oceanography ,Xiamen U niversity Xiamen 361005,Chi na ;②Depart ment of Fisheries ,Ni ngbo U niversity Ni ngbo 315211,Chi na )Abstract :The 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of Thenus orientalis is composed of paired testes ,vas deferens and male gonopores.The vas deferens can be separated visually into the anteri 2or ,medial ,and posterior segment.The testes are composed of multi 2convoluted anterior and posterior collecting tubules bearing numerous spermatogenic acini.Stages of spermatocyte development within the acini vary throughout the testis ;however spermatogenesis within each acinus is usually synchronous.The main function of collecting tubules is to transport the spermatids to the vas deferens.Spermiogenesis continues as the spermatophores progress through the vas deferens until sperm maturity is reached.The broad cords of cells lie outside the out circular muscular layers of the terminal vas deferens may be the androgenic gland ofT.orientalis.K ey w ords :Thenus orientalis ;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Anatomia ;Histology 国外对某些龙虾的雄性生殖系统的组织学已开展过研究[8~11,15~17],国内则仅见在中国龙虾(Panuli rus sti m pson )的精巢组织学上有过描述[3]。

茎的解剖学教案

茎的解剖学教案

茎的解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茎的结构及其功能。

2.掌握茎的种类和分类方法。

3.掌握茎的形态特征和生长过程。

二、教学内容1.茎的结构及其功能茎是植物的一个重要器官,它连接根和叶,传递营养物质和水分。

其主要结构包括表皮、皮层、木质部和髓部等组成部分。

表皮:茎表皮是茎的最外层,它的功能是保护茎内部组织不受机械和环境的伤害。

皮层:皮层是茎的第二层,它的主要功能是帮助保持水分,保护茎内部组织。

木质部:茎的木质部是茎的中间部分,它是茎的主要支撑结构,也能够传输水分和营养物质。

髓部:髓部是木质部的中央,它的主要作用是存储脂肪和营养,同时也能够传输水分。

2.茎的种类和分类方法茎的种类:主茎、侧生茎、匍匐茎、蔓生茎、根茎和塑形茎等。

茎的分类方法:按照其长短和节间长短、形状、位置等方面进行分类。

3.茎的形态特征和生长过程茎的形态特征:茎的形态特征主要包括长度、直径、分枝和节间长短等。

茎的生长过程:茎的生长过程包括生长点的分化、伸长和分枝等。

茎的生长主要由分生组织负责,茎的伸长是由分裂的细胞在不断分化和伸长。

三、教学方法1.灵活运用讲授、实践、观察和讨论等教学方法。

2.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

3.通过丰富的实验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培养科学精神。

四、教学评价1.及时发现学生的理解和巩固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2.通过测试、作业以及报告的方式,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3.对于出现学习困难的学生,采取个性化辅导,多渠道呈现教学内容。

五、教学要求1.提高教师和学生对于实验教学的意识和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和创新能力。

3.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六、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PPT、视频等)。

2.实验室和校园野外教学。

3.教学案例和实践案例。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教师用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的茎的形态和粗细,让学生猜测其种类,并引导学生思考茎在植物生长中所起的作用和重要性。

被子植物器官茎概论

被子植物器官茎概论

藕的根状茎,环状的节上有变态的棕色叶。
甘蔗、竹的茎,具环 状的节。节间明显。
►(二)茎上有叶痕、芽鳞痕、皮孔等
► 1.叶痕 叶从茎节上脱落留有的痕迹 ► 2.芽鳞痕 是芽外面包被芽的鳞片脱落的痕迹 ► 3.皮孔 是枝条表面隆起的呈裂隙状的小孔,一般呈
浅棕色。皮孔是木质茎上气体交换的通道。
皮孔
►(三)茎的形状
蒜葱头鳞茎盘水仙鳞茎百合鳞茎四茎的结构树木四茎的结构树木形成层能不断分裂产生细胞使茎变粗即次生生平常所说的木材主要是树木茎的木质部的部分树皮的韧皮部内有树皮的韧皮部内有筛管筛管细胞是筛管筛管细胞是活细胞筛管分活细胞筛管分子纵向相连相连子纵向相连相连的端壁特化为筛板的端壁特化为筛板筛板上有筛孔能筛板上有筛孔能上运输叶制造的有上运输叶制造的有橡胶树的乳汁管橡胶树的乳汁管漆树的漆汁道在韧漆树的漆汁道在韧筛管细胞筛板橡胶树划破树皮流出白色乳汁橡胶树龙血树树皮割破分泌出深红色像血浆样黏液俗称血竭有云南红药之称
► 橡胶树的乳汁管、 漆树的漆汁道在韧 皮部内。
筛板 筛管细胞
橡胶树划破树皮流出白色乳汁
橡胶树
龙血树(树皮割破分泌出深红色像血浆样黏液,俗称 “血竭”,有云南红药之称。)
树皮颜色各异,粗糙不平。
老树皮的最外方是较硬的层 次,并不断增厚,是死的组 织,称“周皮”。周皮代替 表皮有保护作用,不透水、 不透气。
► (一)枝条 ► 1.枝条 植物体上带叶和芽的茎叫枝条。节间较长
的枝条叫长枝(营养枝);节间较短的称短枝,又称 果枝(生殖枝),其上能开花结果。 ► 2.节和节间 枝条上叶和芽着生的位置叫节,两节之 间的部分叫节间。叶柄与茎的夹角处称叶腋,茎顶端 和节的叶腋处都生有芽。
节是茎的最本质的特征。大多数植物的节 部,一般是稍突出隆起,但不显著。 有些植物茎上节是环状的特别显著。如竹、 甘蔗、玉米等。莲的根状茎(藕)上节很 显著,但节部缩小,节间膨大。但在很多 植物茎上节并不清楚,特别是在老茎上更 看不到节,如杨树、柳树。可依据长叶的 部位来确定节的位置。

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茎

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茎

茎的主要生理功能输导作用支持作用贮藏功能营养繁殖同化作用茎的外形茎多为圆柱形,也有三棱形或四棱形芽的类型及构造芽是幼态未伸展的枝、花或花序包括茎尖和节上(叶腋内)的分生组织及附属物茎的生长习性1. 直立茎,茎直立向上生长,如稻、麦、桃、梨等大多数植物的茎。

2. 缠绕茎, 茎本身不能直立向上生长,必须螺旋缠绕于其它物体上才能向上生长,如长豇豆、菜豆、牵牛等的茎。

3. 攀援茎, 茎也不能直立向上生长,而靠特化的结构攀援在其它物体上,才能上升,如豌豆的茎(叶卷须);葡萄的茎(茎卷须)等。

4. 匍匐茎, 茎平卧地面上,四向生长,并从节上产生不定根,如甘薯、天胡荽、连钱草等植物的茎。

5.平卧茎,茎平卧地面上,节上不产生根,如地锦等。

3. 茎的分枝方式分枝 , 是茎生长的形式,是芽活动、分裂和生长的结果单轴分枝:主茎顶芽的生长活动始终占优势,形成直立而明显的主干,各级分枝依次较小合轴分枝:主茎顶芽生长活动形成一段主轴后即停止生长或形成花芽,由下侧的一个腋芽代替主芽继续生长,又形成一段主轴,之后又停止生长或形成花芽,再由其下侧的腋芽接替生长,如此继续下去,因此,植物的主轴是由主茎和相继接替的各级侧枝共同组成假二叉分枝:主茎顶芽活动到一定的时间就停止生长或死亡,由顶芽下面的一对腋芽同时生长形成两个分枝禾本科植物的分蘖小麦茎的节间极短, 几个节密集在基部, 称分蘖节分蘖节上产生腋芽和不定根, 腋芽迅速生长形成分枝, 这种方式的分枝称为分蘖主茎上的分蘖称一级分蘖, 一级分蘖上产生的分蘖称二级分蘖,……分蘖发生在第几节上, 称为第几蘖位…...能抽穗结实的分蘖称为有效分蘖不能抽穗结实的分蘖称为无效分蘖茎尖及其发育茎的发育原套—原体学说★茎顶端原分生组织可分为原套和原体两部分★原套位于表面,由一(单子叶)或几层(双子叶,多数两层)排列整齐的细胞组成★原套只进行垂周分裂, 扩大表面积, 不增加细胞层数★原体位于内方, 是一团排列不规则的细胞, 能进行垂周分裂和平周分裂, 使茎端体积增大★原套→原表皮→表皮★原体→基本分生组织→皮层(有些植物皮层由原套分化而来) →原形成层→维管柱1)叶的起源★叶由叶原基逐步发育而成★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叶原基发生在分生组织表面的第二或第三层细胞(单子叶植物由表层发生)★这些细胞平周分裂在茎侧面形成突起→叶原基2)芽的起源★顶芽起源于顶端分生组织,腋芽起源于腋芽原基★叶腋的一些细胞平周分裂在侧面形成突起→腋芽原基因叶和芽起源于分生组织表面第一、二或三层细胞,这种起源方式称为外起源2.2.3 茎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1、初生结构:茎顶端分生组织中的初生分生组织所衍生的细胞,经过分裂,生长,分化而形成的组织,称为初生组织,由这种组织组成的茎称为茎的初生结构表皮——初生茎最外一层细胞构成,具保护作用气孔—两个肾形的保卫细胞表皮毛—形状和结构多样(单细胞或多细胞),功能为保护、降低蒸腾等皮层:占茎的比例小,茎中一般没有内皮层,有些植物茎皮层最内层富含淀粉,称淀粉鞘皮层厚角组织维管柱:内皮层以内的部分,包括多个维管束、髓和髓射线\ 维管束维管束类型茎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被子植物的茎发育到一定的阶段,茎中的侧生分生组织开始分裂、生长和分化•茎的加粗过程称为次生生长•由次生生长而产生的次生组织成为茎的次生结构1、茎的次生结构•(1)维管形成层的来源及活动•(2)次生木质部•(3)次生韧皮部•(4)木栓形成层的产生和活动(1)维管形成层的来源和活动维管形成层的来源:初生分生组织中的原形成层,在分化形成维管束时,并没有全部分化,在维管束的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留下了一层具有潜在分裂能力的组织,即维管形成层(以后简称形成层),在初生结构中,它位于维管束的中间部分,即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因此,也称为束中形成层在维管束之间的髓射线组织中,相当于形成层部位的一些薄壁组织细胞恢复分生能力,形成束间形成层。

植物茎的结构

植物茎的结构
①维管束:由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共同组 成的分离束状结构。
②髓:位于幼茎中央 ,由薄壁组织组成,有贮藏 养料作用。
③髓射线:各维管束之间的薄壁细胞,有横向 运输的作用,同时也是茎内贮藏营养物质的组织。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表皮 皮层
初生韧皮部 维
形成层

初生木质部 束
髓部,髓射线
维管柱
表皮
来源于原表皮 细胞形态:砖形,整齐无间隙具,具表皮毛和 气孔器、外壁角化,形成角质层 作用:保护、防蒸腾
扩大维管形成层 环的周径
韧皮射线 木射线
2.维管形成层的季节性活动
①早材和晚材: 早材:温带的春季或热带的湿季;形成层活动旺盛,形成的次生
木质部细胞,径大而壁薄,质地疏松,颜色浅,称早材或春 材。 晚材:温带的夏末、秋初或热带的旱季;形成层活动减弱,形成 的次生木质部细胞,径小而壁厚,质地紧密,颜色深,称晚 材或秋材。 ②年轮线:当年早材与上年晚材之间的界限。年轮:两个年轮线 之间的次生木质部,即一年中形成的早材和晚材。 ③心材和边材: 心材:次生木质部的内层,较早形成的木材。死细胞 边材:靠近维管形成层的次生木质部,是新形成的木材。活细胞
芽鳞片脱落留下的痕迹。 皮孔:茎内外气体交换的通道。
顶芽
侧芽 花芽 叶痕
节间
节 皮孔 芽鳞痕
㈡芽
⒈芽的概念:处于幼态而未伸展的枝、花或花序 的原始体。
⒉枝芽的结构:
叶原基
发育成叶
幼叶
发育成茎
生长锥
发育成芽
腋芽原基
(三)、芽及其形态
芽的类型:
枝芽
按原始体分: 花芽
混合芽 顶芽
定芽
按位置分:
侧芽
按芽鳞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e a a o ia t u t r so t m si l g n c a sofi p ra y t m a i au . Th s e u t u — h n t m c ls r c u e fs e n Po y o a e e i m o t nts se tc v l e e e r s lss g g s ha lg n m vc lr e tt tPoy o u a ia a e L. s o l e ta se r d t i At a h x d a t m . fo Trh. Po h u d b r n f r e o Trh. r p a i e e Da u r m i — l ygo u . Th e utng p y o n s c nss e t h r vo s s g e t ns b s d o r h lg nd nm e r s li h lge y i o itntwih t e p e iu u g si a e n mo p o o y a o
Ev d n e f o a o i a t u t r s o t m s i e c r m An t m c lS r c u e fS e
Li i g h n u M n z e ,Zho o g e ,Li u h n ,S n W e 。 u Zh n z “ u Xi z e 。 u i
r n hy so s o tn o st p ,t i n t e c ma i fdic n i u u —y e h sa aomia tu t r y e i o n O o c ri l go u avc c lsr c u e t p s f u d t c u n Po y n m ia—

要 : 了探 讨篇蓄的 系统学位置, 为 对篇蓄及蓼属 、 木蓼属 、 沙拐 枣属 的代表种进行 了茎的解剖 学观 察
和研 究。结果表 明 : 蓼属 的篇 蓄、 沙拐 枣属 的泡果沙拐枣 、 心形 沙拐 枣、 木蓼属 的细枝木 蓼、 沙木蓼 等植 物的厚 角组织或 厚壁组 织不连 续 , 木质部发 达 , 而与蓼族蓼属代表 种和其他属 的代表种 的解剖 结构 显著
第 3期 ( 总第 1 2期) 1
21 0 1年 6月
中 国 林 副 特 产
Fo e t B - r d c n p ca iy i i a r s y P o u ta d S e i l n Ch n t
No 3 GS . ( NO. 1 ) 1 2
J n 2 1 u. 0 1
S h o fLieS in e c o lo f ce c ,An u ie st He e , hu 3 0 9; h iUn v r iy, fi An i2 0 3 3. P y ia u a in De a me to a ie st ) h sc lEd c to p r n fCh o Hu Un v r iy Ab ta t I h r s n a r sr c :n t e p e e tp pe ,Anao ia r c u e fStm swe e e a i e o l go u a ial e t m c lStu t r s o e r x m n d fr Po y n m v c ar L. n ea e e r s n a i e r m he Po y o a e e fo Chia f ra b te n e sa dn ft e s s a d r ltd r p e _ t tv s fo t lg n c a r m e n o e tr u d r t n ig o h y — t m a i o iin o l go u a ia ar e tcp sto fPo y n m v c l e L.Ba e n Xy e i fwe l e eo e n ol n h ma o ce s d o lm so l d v lp d a d c l c y rs l— e
不同 , 究结果支持 篇蓼族, 这一结果与形 态学和地理 分布
相 吻合 。
关键词 : 蓄; 解剖结构 ; . 篇 茎; 木蓼族
A u y o heS se a i sto fPo ygo u avc l e St d n t y tm tc Po ii n o l n m ia ar
( . Ap le e h oo y c le eo e tAn u ie st 1 p id tc n lg o lg fW s h iUnv r i y,Li a u n,An u 3 0 2; h i2 7 1
2 An iKe a o a o y o o e gn e i g a d Bi-e h qu . hu yl b r t r fEc - n ie rn n o tc ni e,
利用茎解剖结构特征探 讨篇蓄的系统学位置
刘 明珍 周 忠 泽 ¨ , 秀 珍 。 孙 伟 。 , 刘
(.皖 西 学 院 应 用 科 技 学 院 , 1 安徽 六 安 2 7 1 ;. 徽 大 学 生 命 科 学 院 , 徽 省 3022安 安 生 态 工 程 与 生 物 技 术 重 点 实验 室 , 徽 合 肥 2 0 3 ;. 湖 学 院体 育 系 ) 安 30 9 3 巢
l r . alg n m u c u Lt ,C o d t m . r a P v,Ata h x s r ce t a eL ,C lio u j ne m i v .c r a u E Ko . NN. a l r p a i ba taa,A.d cp — eii
e s a b e p c .I i dfe e t r m h t e r ePo y o u s e is n u . tS a h t s i r n o t eo h rt e l g n m p ce .Th r s mt e u t s o t a J f f h ep e e s l h w t r s 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