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教案(2012)
神经病学教案页面

②定位诊断
③定性诊断
1.定位诊断
是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等临床资料提供的线索,确定神经系统疾病损害部位依据:由于不同部位神经系统病变有各自的临床表现特点,而神经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知识等是定位诊断的基础
2.定性诊断
目的是确定疾病的病因。不同类型神经系统疾病有各自不同的演变规律,根据病人主要症状体征的发展变化,结合神经系统检查&辅助检查,通常可对疾病性质做出正确判断。
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导入新课
3分钟
讲授新课
27分钟
50分钟
25分钟
10分钟
15分钟
10分钟
15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7分钟
7分钟
30分钟
5分钟
第一章绪论
1、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2、神经病学特性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及检查
症状按发病机制的分类
中枢神经
一、大脑半球
讲述法
讲述法提问结合、
图片示例启发法,设问法、等
讲述法提问结合、
图片示例启发法,设问法、等
讲述法提问结合、
图片示例启发法,设问法、等
讲述法提问结合、
图片示例启发法,设问法、等
讲述法提问结合、
图片示例启发法,设问法、等
讲述法提问结合、
图片示例启发法,设问法、等
讲述法、
图片示例启发法,设问法、等
讲述法、
图片示例等
自学
自学
自学
讲述法提问结合、
图片示例启发法,设问法、等
讲述法提问结合、
图片示例启发法,设问法、等
神经病学教学设计: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药物剂量:根据患者体重、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确定合适的药物剂量
神经系统疾病的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切除病灶,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术后护理: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促进康复
手术风险:出血、感染、神经损伤等
手术类型:开颅手术、微创手术、立体定向手术等
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的目的: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案例背景:患者出现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案例总结和反思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诊断过程: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安排相关检查
案例背景:某患者出现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初步诊断为神经衰弱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生活方式调整
反思:诊断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症状的鉴别、检查的选择等;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药物的副作用、心理治疗的效果等。
添加标题
头晕:眩晕、平衡障碍等
添加标题
头痛:持续性、阵发性、搏动性等
添加标题
运动障碍:肢体无力、共济失调等
添加标题
视觉障碍: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
添加标题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血压波动、出汗异常等
添加标题
感觉障碍:麻木、疼痛、感觉减退等
添加标题
反射异常:病理反射、肌张力异常等
添加标题
精神症状:焦虑、抑郁、认知障碍等
注重团队合作: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神经病学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的,如提高学生诊断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能力
教学内容:包括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等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
《神经病学》教案第七讲 重症肌无力(可编辑)

《神经病学》教案第七讲重症肌无力神经肌肉接头疾病概述一. 骨骼肌纤维解剖生理1.骨骼肌纤维的一般结构:①肌纤维呈圆柱状结构②在光镜下由肌膜、细胞核、肌浆组成肌膜为一密度较高的匀质性薄膜,包绕肌纤维肌核靠近肌膜列于周缘肌细胞内的胞浆为肌浆,主要成分为肌原纤维(肌原纤维呈细丝状,直径1~2um,相互平行排列。
纵切的骨骼肌纤维可见明暗相间的条文,称横纹(各肌原纤维的横纹距大都相等,甚为整齐一致)。
横纹系由折光性不同的肌原纤维成分组成,即由明带和暗带组成。
明带(Isotropic band)又称I带:较窄(0.8um)呈较弱的双折光性,为各区同性区带,肌肉收缩时变窄。
暗带(Anisotropic band)又称A带:较宽(1.5um)呈较强的双折光性,为各区异性区带,肌肉收缩时不变。
在I带中间又有折光系数较高、较暗的Z线,Z线与Z线间的肌原纤维(即半个明带+一个暗带+半个明带)称为肌节(Sarcomere)。
肌节是肌肉收缩的最小单位。
一个肌原纤维由几百个肌节组成。
在A带与I带交界处,肌膜内陷,形成横行细管包绕整个肌原纤维,并与肌原纤维纵轴垂直称为横管(T管)。
肌膜与神经纤维相似,具有兴奋性、传导性,动作电位能经肌原纤维浆膜扩布,并达T管膜传导。
二.神经肌肉接头(Neuromuscular Junction, NMJ)神经肌肉接头是神经与肌肉的接头处,它是一种高度分化的特殊结构。
由神经末梢、肌肉运动终板及其间隙组成。
释放乙酰胆碱引起突触后膜的去极化,使肌肉纤维收缩。
是一将神经冲动(电冲动)转变为化学冲动,再将化学冲动转变为电冲动的过程。
1.突触囊泡(Synaptic):直径300~500? 内含乙酰胆碱分子4000~9000个,一次冲动可释放乙酰胆碱分子4×106个,每个释放的乙酰胆碱分子可有10个位置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
结合传递在一次释放中可重复数百次。
2.突触后膜(Post synaptic membrans):受体分布于突触后膜,20,000~25,000个/um23.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合成:胆碱+乙酰辅酶A 乙酰胆碱贮存:合成后的乙酰胆碱贮存于突触小泡(Synaptic)释放:神经冲动到达末梢引起快Ca++通道开放,细胞外液中Ca++内流;在ATP作用下Ca++启动肌动蛋白及肌球蛋白并引起收缩.突触囊泡接近突触前膜突触囊泡与突触前膜接触、融合,通过胞吐作用释放乙酰胆碱至突触间隙4.乙酰胆碱受体(Acetylcholine Receptor, AchR)是一种特殊蛋白分子,分子量为250~270KD由5个亚单位组成,顺序为:α、β、α、γ、δ。
神经病学课程设计

神经病学课程设计课程概述神经病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学科,是临床医学中的重要分支。
本课程主要介绍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病理和临床表现等方面的知识,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神经病学基本理论和临床技能。
教学目标1.掌握神经系统的解剖和生理知识,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2.熟悉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的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3.学会对神经系统疾病进行基本的神经系统检查和评估。
4.能够理解和使用相关临床工具和技术,如神经影像学、神经生理学等。
5.发现和解决神经系统疾病的问题,并能积极地为病人提供帮助。
课程内容第一周:神经元与突触1.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2.突触的结构和传递机制3.突触传递调节因子第二周: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大脑结构与功能2.小脑结构与功能3.脑干结构与功能4.自主神经系统第三周:神经系统疾病的分类和诊断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2.周围神经系统疾病3.神经肌肉交界疾病4.神经系统感染和炎症第四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和护理1.药物治疗2.物理治疗3.手术治疗4.护理实验教学本课程设计涉及到以下实验:1.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实验2.突触传递调节因子实验3.脑电图实验4.神经影像学实验评价方式根据学生在理论学习、实验操作和实际应用方面的表现,综合评价如下:1.平时成绩占50%2.实验成绩占30%3.期末考试成绩占20%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2.讨论与互动3.实验操作4.临床观摩教学资源1.PPT课件2.实验设备3.课程资料参考文献1.《神经药理学》2.《神经病理学》3.《临床神经学》4.《神经科学》结束语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神经病学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能够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诊断和治疗各类神经系统疾病,帮助更多的病人早日康复。
神经病学教案设计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
知识掌握程度
学生对神经病学的基本概念、疾 病分类与诊断、治疗方法等方面 的知识掌握程度。
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在面对神经系统疾病复杂问 题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
01 02 03 04
实践技能水平
学生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 实践中的技能水平,如病史采集 、体格检查、影像学和电生理检 查等。
05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演示
Chapter
典型案例分析讨论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神经病学案 例,如脑卒中、帕金森病、癫 痫等,进行深入剖析和讨论。
分析案例的临床表现、诊断依 据、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等方 面,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疾病 的诊疗过程。
引导学生通过案例讨论,掌握 神经病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思 维方法。
01
详细询问病史
包括症状出现的时间、频率、严重程度等。
02
进行全面的神经感觉系统、反射等方面的检查。
03
根据初步诊断选择相应的辅助检查
如脑电图、肌电图、神经影像学等。
常见辅助检查手段介绍
脑电图(EEG)
用于评估脑电活动,常用于癫痫 等疾病的诊断。
肌电图(EMG)
神经系统常用检查方法
如CT、MRI等,用于观察神经系 统结构和病变情况。
如脑脊液检查、神经免疫学检查 等,用于辅助诊断神经系统疾病 。
神经系统查体 影像学检查 电生理检查 实验室检查
包括意识、言语、颅神经、运动 系统、感觉系统等方面的检查。
如脑电图、肌电图等,用于评估 神经肌肉功能和脑电活动情况。
学习态度与方法
学生对待神经病学课程的学习态 度,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采用的有 效学习方法。
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
《神经病学》课程教学大纲

《神经病学》课程教学大纲(Neurology)一、课程说明(理论总学时20/实践总学时12)课程编码 17110101 课程总学时32: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学分 1.5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影像等专业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神经病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神经病学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的发展规律、治疗及预防原则,熟悉各种先进的检查方法,建立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思维,为今后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神经病学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及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
因神经系统对全身各个系统和器官具有调节作用,而其他系统和器官病变也可产生神经系统功能和器质性的改变。
所以该学科与神经解剖、神经组织胚胎学、神经生理学、神经生物化学、神经免疫学、神经影像学、神经遗传学、神经流行病学和神经药理学等学科联系紧密,互相渗透。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选用教材《神经病学》,第7版,贾建平陈生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参考教材①吕传真主编《神经病学(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2②《实用神经病学》,第三版,史玉泉,周孝达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③《MERRITT神经病学》,第十版[译],郭玉璞主编,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年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理论考核(笔试)和技能考核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第一次:神经系统病史采集和神经系统检查 3学时第二次:脑血管疾病 3学时第三次:脊髓疾病 3学时第四次:周围神经病或其他疾病 3学时第一章绪论一、目的与要求(一)熟悉神经病学的概念:神经病学为二级学科,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包括神经系统疾病和肌肉疾病);神经病学的总体目标:发展神经科学;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对疾病的合理诊断;对疾病的恰当治疗;神经病学的定位诊断、定性诊断的意义。
神经病学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神经病学授课教师: [教师姓名]授课班级: [班级名称]授课时间: [具体日期]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神经病学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常见疾病。
- 了解神经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基础。
- 熟悉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神经病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临床思维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对神经病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 培养学生关爱患者、尊重生命的医德医风。
教学内容:1. 神经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基础2. 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3. 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4. 神经系统疾病的预防与康复教学重点:- 神经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基础- 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教学难点:- 神经系统疾病的鉴别诊断- 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思维和沟通技巧教学方法:- 讲授法- 案例分析法- 讨论法- 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1. 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神经病学的重要性。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讲授新课1. 神经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基础- 讲解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介绍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
2. 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介绍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症状和体征的鉴别诊断。
3. 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讲解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
- 介绍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
4. 神经系统疾病的预防与康复- 讲解神经系统疾病的预防措施。
- 介绍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方法。
三、案例分析1. 选择典型病例,引导学生分析病例,提出诊断和治疗方案。
2. 邀请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结果。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强调学习神经病学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
2. 查阅资料,了解一种神经系统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
第八版神经病学教案

第八版神经病学教案教案标题:第八版神经病学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神经病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神经病学常见疾病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3. 培养学生对神经病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案内容:一、引入(5分钟)1. 介绍神经病学的定义和作用。
2. 引发学生对神经病学的兴趣,例如通过展示一段与神经病学相关的视频或图片。
二、知识讲解(30分钟)1. 神经病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a.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b. 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c. 常见的神经病学检查方法。
2. 神经病学常见疾病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a. 中风(脑卒中):- 病因:脑血管疾病、血栓形成等。
- 症状:面瘫、言语障碍等。
- 诊断:神经影像学检查、血液检查等。
- 治疗:溶栓治疗、康复训练等。
b. 癫痫:- 病因:遗传因素、脑损伤等。
- 症状:抽搐、意识丧失等。
- 诊断:脑电图、病史询问等。
- 治疗:抗癫痫药物、手术治疗等。
c. 帕金森病:- 病因:多巴胺神经元损伤等。
- 症状:肌肉僵硬、震颤等。
- 诊断:病史、神经系统检查等。
- 治疗:多巴胺替代治疗、物理治疗等。
三、案例分析与讨论(15分钟)1. 提供几个典型的神经病学病例,让学生分组进行分析和讨论。
2. 引导学生从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综合考虑,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四、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1.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
2. 布置相关的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对一种神经病学疾病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份简要报告。
教案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环节的积极程度和质量。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所选神经病学疾病的研究和报告撰写情况。
3. 学生理解情况:通过课堂小测验或问答形式检查学生对神经病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精神病学教案2009级华方临床(1班+2班+3班)
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
教案
教授章节第八章脑血管疾病
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第三节脑梗死
授课日期2012.11.272学时授课班次2009级华方临床1、2、3班教学目的通过讲授脑血管病概论,使学生掌握脑血管的解剖,脑血管病的病因、危险因素,TIA、脑梗死、脑栓塞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思路及
治疗原则。
教学重点1、颈内动脉TIA的特征性症状及常见症状;
2、椎-基底动脉TIA的特征性症状及常见症状;
3、脑梗死、脑出血和脑栓塞的鉴别诊断,脑血栓形成的急性期治疗。
教学难点1、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的主要分支及供血区域;
2、Willis环的结构和功能;
3、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TIA的特征性症状及常见症状;
4、脑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脑梗死常见的临床综合征;
5、脑栓塞临床表现
进展内容1、脑梗死溶栓治疗新进展
2、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内容提要1、脑血管病概述(15分钟)
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0分钟)
3、脑梗死概述及临床表现(15分钟)
4、脑梗死诊断和鉴别诊断(10分钟)
5、脑梗死治疗(10分钟)
6、脑栓塞临床表现和诊断(10分钟)参考书及教具
《现代神经病学》;《实用神经病学》;《神经病学英文版》;
《神经病学体检录像》;《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学》
板书计划
一、黑板分三区使用
二、章节名称、各级标题、重点内容、下划线部分板书
三、重点内容标题板书可加*注明
四、难点内容标题板书可用▲注明
五、进展及补充内容标题板书用☉注明
教后感
任课老师
徐州医学院二附院
教案
教授章节第八章脑血管疾病
第四节脑出血;第五节蛛网膜下腔出血
授课日期2012.12.012学时授课班次2009级华方临床1、2、3班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们掌握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思路以及治疗原则。
教学重点1、脑出血的常见部位及临床表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
2、脑出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脑出血的急性期治疗;
3、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期并发症。
教学难点1、脑出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2、脑出血的治疗;
3、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期并发症处理;
4、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脑脊液检查、CT检查特征;
5、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进展内容1、微创钻孔碎吸技术治疗脑实质内出血
2、动脉瘤的治疗进展
3、脑血管病有循证医学证据治疗的措施
内容提要1、脑出血概述及临床表现(15分钟)
2、脑出血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20分钟)
3、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及临床表现(10分钟)
4、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和鉴别诊断(10分钟)
5、脑血管病章节重点总结(10分钟)
6、脑血管病例分析(15分钟)
参考书及教具
《脑血管病介入诊断和治疗》;《现代神经病学》;《实用神经病学》;
《神经病学英文版》;《神经病学体检录像》;《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
学》
板书计划
一、黑板分三区使用
二、章节名称、各级标题、重点内容、下划线部分板书
三、重点内容标题板书可加*注明
四、难点内容标题板书可用▲注明
五、进展及补充内容标题板书用☉注明
教后感
任课老师
徐州医学院二附院
教案
教授章节第六章周围神经疾病;第七章脊髓疾病
授课日期2012.12.042学时授课班次2009级华方临床1、2、3班
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们掌握周围神经疾病的临床特点,掌握脊髓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原则,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教学重点1、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Guillain-Barré综合征,GBS)概念;
2、GBS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3、急性脊髓炎的概念、临床表现、治疗。
教学难点1、周围神经疾病的概况;
2、GBS的诊断和治疗;
3、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和鉴别。
进展内容1、周围神经疾病的治疗进展
2、脊髓病变的诊治进展
内容提要1、周围神经疾病概述(10分钟)
2、GBS概念(10分钟)
3、GBS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25分钟)
4、急性脊髓炎病因及临床表现(15分钟)
5、急性脊髓炎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20分钟)
参考书及教具
《脑血管病介入诊断和治疗》;《现代神经病学》;《实用神经病
学》;《神经病学英文版》;《神经病学体检录像》;《神经系统疾
病定位诊断学》
板书计划
一、黑板分三区使用
二、章节名称、各级标题、重点内容、下划线部分板书
三、重点内容标题板书可加*注明
四、难点内容标题板书可用▲注明
五、进展及补充内容标题板书用☉注明
教后感
任课老师
徐州医学院二附院
教案
教授章节第七章脊髓疾病;第十四章头痛
授课日期2012.12.082学时授课班次2009级华方临床1、2、3班
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们掌握脊髓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头痛的分类及各自临床特点
教学重点1、髓内、髓外硬膜内及髓外硬膜外病变的鉴别;
2、头痛的分类及各自临床特点。
教学难点1、髓内、髓外硬膜内及髓外硬膜外病变的鉴别;
2、头痛的国际分类
进展内容1、头痛的国际分类
2、头痛的治疗进展
内容提要1、髓内、髓外硬膜内及髓外硬膜外病变的鉴别(20分钟)
2、头痛的概况及国际分类(15分钟)
3、各类头痛的临床表现(10分钟)
4、急性脊髓炎病例分析(15分钟)
5、头痛的治疗(10分钟)
6、本周讲授重点总结(10分钟)参考书及教具
《脑血管病介入诊断和治疗》;《现代神经病学》;《实用神经病学》;《神经病学英文版》;《神经病学体检录像》;《神经
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学》
板书计划
一、黑板分三区使用
二、章节名称、各级标题、重点内容、下划线部分板书
三、重点内容标题板书可加*注明
四、难点内容标题板书可用▲注明
五、进展及补充内容标题板书用☉注明
教后感
任课老师
徐州医学院二附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