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9.2巴西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 西半球的国家》第二节 巴西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 西半球的国家》第二节 巴西教案设计

第九章第二节《巴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自然地理环境特征2)通过相关资料了解巴西拥有大量混血种人的人口突出特征。

3)探究巴西乃至整个拉丁美洲的多元文化特色及成因。

4)通过读图识记巴西位置、地形、河流等自然要素的空间概念。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文字和分析图表、数据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交流看法,全班展示等课堂活动去学习知识、达成目标。

为学生搭建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1)让学生学会归纳、评价某区域的自然环境,使学生初步掌握用整体性思想构建区域地理的学习策略,培养自学能力。

2)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特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形成积极思考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学会倾听与尊重。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认识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自然地理环境特征2)通过相关资料了解巴西拥有大量混血种人的人口突出特征。

2.教学难点:1)探究巴西乃至整个拉丁美洲的多元文化特色及成因。

2)通过读图识记巴西位置、地形、河流等自然要素的空间概念。

教法和学法设计1、教法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搭建平台。

师生互动,共同发展。

基于这一理念,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启发、引导法:整节课主要贯穿“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思想,让学生独立自主亲身参与、体验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教师注意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恰当引导,学生从不断合作、展示等课堂活动中观察问题,探究现象,解决问题。

(2)板图教学法:结合地理学科特点,本节课学习中,学生阅读课本插图、地图册之外,教师还通过现场画巴西板图增强直观性,引导学生读图、看图、议图让学生多次“接触”地图,感知地图,进行探究学习掌握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特征。

把知识落实到图上,强化对地图的认识,让地图变成学生学习地理的熟练“工具”和“朋友”。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9.2巴西》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9.2巴西》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9.2巴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9.2巴西》章节主要介绍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巴西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巴西的人文地理特征,包括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巴西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巴西这样一个遥远且与我们国家有友好合作关系的国家,学生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了解巴西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巴西这个国家的兴趣,增进学生对巴西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巴西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2.教学难点:巴西的地形、气候特点,巴西的农业和工业分布。

五. 教学方法1.图片引导法:通过展示巴西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地图学习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

3.案例分析法:通过介绍巴西的农业、工业等人文地理特征,引导学生分析巴西的经济发展特点。

4.讨论法:学生讨论巴西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料:准备巴西的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料。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引导法,展示巴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关注巴西这个国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地图学习法,引导学生观察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 下册 第九章 9.2 巴西 教案(表格式)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 下册 第九章 9.2 巴西 教案(表格式)

教学设计内容及流程教师与学生活动备注实施目标二、自主预习梳理新知自主阅读教材,梳理教材中的知识点,并简单标注出来(利用5分钟时间)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目标导学一: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展示世界政区图。

要求:指图说出巴西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总结:巴西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纬度较低,光热资源丰富。

板书:位置、环境、热带面积广大。

电脑播出巴西的地形图(多媒体课件)读图回答:1.二条特殊的纬线:赤道、南回归线。

2.巴西所处的温度:热带3巴西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景观图展示)4.巴西的主要地形: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的冲积平原,占面积的 1/3巴西高原-----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占面积的2/3(一).为什么巴西是世界上热带雨林面积最大国家?(教师总结):1.地理位置决定。

2.亚马孙流域经过这里。

(让学生自己来介绍亚马孙河并展示图片)3.安第斯冰雪消融带来大量流水(二).热带雨林有何作用它为人类提供了那些资源?学生分组讨论并推选代表举例说明。

(三).阅读教材相关阅读材料,概括归纳巴西的发展历史。

4.在巴西,由于欧洲白种人、非洲黑人及少量的日本人和华人的到来,加之原有的印第安人(黄种人),彼此通婚,形成了鲜明的种族特征。

读课本插图9.20,理解混血种人的含义。

结合课本91页第一段内容,说明巴西的人种构成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巴西是一个有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

5.指导读图9.21考虑A、B、C三个图文资料分别说明了什么? 种族的融合对文化有何影响?6.总结:所以说,巴西是拉丁美洲地区。

板书:民族大熔炉的缩影,形成有特色的拉丁美洲文化。

目标导学二: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通过教材P84图9.19可知,巴西在20世纪以前依靠单一的初级的农矿产品,现代化工业不发达;但是,在二战结束以后,巴西工业化的步伐加快,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工农业大国,钢铁、汽车、飞机制造等跻身与世界重要生产国的行列。

1.通过教材P86的图9.24可以知道巴西工业分布的特点,其中石油和煤矿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铁矿分布范围较广。

【人教版】七年级下地理《第九章 西半球的国家 第二节 巴西 》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地理《第九章 西半球的国家 第二节 巴西 》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地理《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二节巴西》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巴西》,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文化。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人口、城市和经济发展等。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巴西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巴西这个国家的认识和了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南美洲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巴西这个国家的具体情况,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情况,同时,结合我国的国情,让学生了解和对比两国的发展差异。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情况。

2.让学生了解巴西的人口、城市和经济发展状况。

3.培养学生对巴西这个国家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

2.巴西的人口、城市和经济发展状况。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了解巴西的基本情况,同时,结合我国的国情,让学生了解和对比两国的发展差异。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和文字资料。

2.准备巴西的相关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巴西的地图,让学生对巴西的地理位置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同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巴西的国旗上有星星?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5分钟)通过展示文字资料和地图,让学生了解巴西的地形、气候等基本情况。

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巴西的人口、城市和经济发展状况。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结合教材,自主学习巴西的相关内容,并对教材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回答。

同时,让学生结合我国的国情,对比两国的发展差异。

4.巩固(10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巩固学生对巴西的了解。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借鉴巴西的发展经验,促进我国的发展。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结合教材和网络资源,深入了解巴西的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情况,并进行分享和讨论。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主要介绍了巴西这个国家的地理、人文、经济等方面的知识。

本节内容安排在七年级下册,是为了让学生对世界各国的地理特点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材料,生动地展示了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人种和文化,以及巴西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等特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各国地理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巴西这个国家的地理、人文和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巴西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人种和文化,以及巴西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等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和文字材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巴西这个国家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人种和文化,以及巴西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等特点。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人种和文化,以及巴西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等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人种和文化,以及巴西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等特点。

2.观察法:通过地图、图片和文字材料,引导学生观察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人种和文化,以及巴西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等特点。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巴西的了解和看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2.地图:巴西地图、世界地图。

3.图片:巴西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农业、工业和城市等方面的图片。

4.文字材料:关于巴西的地理、人文、经济等方面的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世界地理知识,激发学生对巴西的兴趣。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设计:9.2巴西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设计:9.2巴西

第二节巴西本节教材是初中《地理》西半球的国家中重点介绍的一个国家,它的经济发展过程、社会背景、文化特点基本上代表了拉丁美洲的发展过程和社会现状,了解认识巴西就等于了解拉丁美洲。

巴西是拉丁美洲的缩影。

(意图)力求以贴近生活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感知世界。

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a.知道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b.能说出热带雨林对巴西的环境效益、开发目的及生产的环境问题的影响。

c.能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区划及主要气候特征。

2、能力目标a.归纳独特的拉丁文化的特点。

b.认识到殖民统治对巴西的种族的构成、政治、经济、文化的深远影响。

c.了解巴西热带雨林的成因及现状。

d.能初步分析巴西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情感目标体会发展中国家摆脱殖民统治所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增强环保意识。

通过对亚马孙河流域开发与保护的了解,懂得保护热带雨林的重要意义,初步树立保护全球环境的观念。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巴西过去和现在的经济结构差异,了解巴西经济的发展历程。

并从中认识到单一经济的弊端,进一步理解当在今世界中发展中国家建立健全独立经济体系的必要性。

掌握巴西的人种构成和主要的人都经济作物教学难点a.分析亚马孙雨林现状和遭受破坏的原因,及相应的保护措施,使学生懂得保护热带雨林的重要意义,初步树立保护全球环境的观念。

b.使学生初步学会分析热带雨林的成因,及亚马孙河水量大的原因。

教学方法“说、读、想、议”式分层推进法。

教具世界政区图、巴西政区图、多媒体课件二、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课件展示巴西著名建筑物和名胜古迹,让学生认读分别是什么?巴西利亚大教堂、巴西国会大厦、桑巴舞、耶稣神像提问:同学们知不知道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冠军队是哪个队?学生回答(巴西)(板书)足球王国——巴西讲解提问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走出国门旅游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特别是到西半球的拉丁美洲领略一下拉美的风土人情对我们应该更有吸引力。

那么如果我们要去巴西旅游,你认为要了解它几个方面?巴西是一个美丽的国度,让我们怀着希望,背着行囊,乘上国航班机,飞过太平洋,来到西半球的拉丁美洲,领略这个古老国家的风土人情。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二节巴西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二节巴西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巴西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巴西的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巴西的未来发展或改进方向,并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可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拓展内容,如关注巴西的足球运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话题。
-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
-学生可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如通过地图分析巴西的地理位置、人口分布等,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分享自己的拓展成果和感悟,互相学习和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给予引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顺利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突破难点。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教室、投影仪、计算机、地图、地球仪、白板等。
2.课程平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材、教学课件、相关视频资料等。
3.信息化资源:互联网、在线地图、巴西相关新闻报道、经济发展数据等。
-巴西经济发展不平衡,北方落后于南方,近年来政府积极推动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
③巴西的人地关系
-巴西的人地关系复杂,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尤其是在大豆种植和矿产开发等领域。
-巴西政府重视环境保护,实施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如设立保护区、推广可再生能源等。
-巴西的人民对自然环境有深厚的感情,环境保护意识较高,民间组织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4)分析巴西的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产业发展状况,以及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5)研究巴西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政策,了解其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现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RJ下册教案 第9章西半球的国家 第2节巴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RJ下册教案 第9章西半球的国家 第2节巴西

第二节巴西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主要是从世界范围选学不同尺度的区域,认识所学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主要特征,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巴西是拉丁美洲最重要的国家,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氛围都极具特色,同时也是如何协调人地关系的一个范例。

本节分为三个部分: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发展中的工农业、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介绍的是带有殖民统治烙印的巴西的社会文化和人口构成;发展中的工农业讲述的是巴西在摆脱殖民统治后,大力发展民族经济的概况;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讲述了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使学生认识到协调开发与保护的重要性。

对七年级学生来说,在学习巴西之前,已经学习了九个地区或国家,掌握了一定的区域地理学习的方法,具备了基本的读图能力及从地图和资料中获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

因此,本节课巴西的学习相对来说应该比较容易。

教学重点:巴西的自然环境特征、主要物产分布对工农业的影响。

教学难点:巴西的自然环境特征、主要物产分布对工农业的影响。

一、导入新课在世界球类比赛中,让中国人骄傲的“国球”是什么?(学生:乒乓球)那么世界上最著名的“足球王国”又是指哪个国家?(学生:巴西)对,巴西人热爱足球运动,球踢得漂亮,脚法娴熟、配合默契、节奏明快,如同跳起了粗犷、急促的桑巴舞,给人以美的享受。

现在就让我们从地理的角度去认识巴西。

二、探究新知(一)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1.多媒体出示“巴西在世界的位置图”,学生结合教材“巴西地形和主要农作物分布图”,完成下列任务。

(1)完成下列表格内容。

(2)说出与巴西相邻的主要有哪些国家。

提示:圭亚那、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阿根廷、乌拉圭等。

(3)从国土面积上看,南美洲哪个国家的面积最大?提示:巴西。

2.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相关正文,回答下列问题。

(1)巴西最显著的人口特征是什么?提示:混血种人数量多。

(2)是什么导致了这一显著特征的出现?提示:从15世纪末开始,葡萄牙的殖民者进入巴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巴西
【教学目标】
1 运用图文资料,说出巴西种族、文化的特殊现象。

2 通过对比分析巴西过去和现在的经济结构差异,了解巴西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

3 结合图文资料,归纳巴西自然环境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 运用地图,分析巴西工业结构、分布及影响因素。

5 归纳亚马孙热带雨林的效益、遭受破坏的原因、影响和保护措施,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
1 巴西工农业特征。

2 热带雨林的生态效益、遭到破坏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自然环境对巴西工农业的影响。

2 热带雨林的保护措施。

【教学方法】
读图归纳法、角色扮演法等。

【教具准备】
图片、视频、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 巴西足球
你看过巴西足球比赛吗?这个球队曾五次夺得过足球世界杯冠军。

什么样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足球王国”?
2 疯狂的狂欢节
看狂欢节视频。

讲授新课
(一)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
1 看狂欢节视频,回答以下问题:
(1)参加狂欢节的人群中,你发现了哪些人种?
(2)你发现了狂欢节中的印第安人的文化元素了吗?谁发现了指出来。

(3)参加狂欢的人群中,人们跳的是什么舞?
学生根据所看视频,抢答这些问题。

2 说一说,巴西还有哪些文化现象?
根据自己的了解说一说。

(承转)透过狂欢节,我们发现巴西的人种和文化存在某些联系,那么巴西人种有什么特点呢?
1 读卞卡一家图,卞卡一家的人种有什么特点?
2 读巴西人种构成统计图,说一说各人种的比例。

想一想,巴西的人种对其文化有什么影响?
总结:不同的人种通婚,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巴西特有的文化现象,如狂欢节、桑巴舞和足球。

(承转)不同地区的气温可能有很大差异,如何表示这种差异?
(二)发展中的工农业
1 看巴西的地形和主要农产品分布图,解决以下问题:
(1)巴西有哪两大地形区?最大的河流是什么?
(2)巴西高原的海拔大约多少米?
总结:巴西的地形以平原和低缓的高原为主,有利于农业发展。

2 出示南美洲气候类型分布图。

巴西主要有哪几种气候?
3 总结归纳巴西发展农业的条件
1 读20世纪以前巴西几种重要农矿产品的开发历程图,回答以下问题:
(1)巴西不同时期种植的农产品有什么共同特点?这与自然环境有什么联系?
(2)20世纪以前,巴西的经济特点是什么?与我们学过的哪个地区相似?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模式有什么缺点?
学生分组交流这些问题,教师总结。

20世纪前种植的甘蔗、咖啡、天然橡胶,都是热带农产品,与当地湿热的气候有关。

但各个时期都属于以初级农矿产品为主的经济,经济不稳定。

(承转)20世纪后,巴西开始的工业化进程,现在的巴西工农业有哪些发展呢?
1 读巴西主要农产品分布图,说出巴西主要的农产品。

2 读巴西的矿产和工业图,巴西的工业集中分布在哪里?
3 运用巴西的矿产和工业图、巴西的地形和主要农产品分布图,任意选择三个城市,指出其工业部分和附近的原材料。

思考:影响巴西工业部门的因素是什么?
4 讨论:巴西的工农业主要分布在哪个地形区?主要原因是什么?根据城市推测,巴西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可以用哪类地图验证?
学生分组讨论。

总结:巴西工农业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特别是东南部沿海地区。

这里地处高原,气候比亚
马孙平原温凉,有利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另外,这里开发历史悠久,地处沿海,对外联系方便。

(三)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演出
评价
展示板书设计,总结新课。

作业布置
归纳巴西工业、城市、人口集中在东南部沿海地区的主要原因。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