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一)完整笔记

合集下载

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一)00147重点笔记文件

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一)00147重点笔记文件

0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导论第一节人力资源概述第二节人力资源管理概述第三节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概述第二章员工激励第一节激励概述第二节激励理论第三节员工激励的方法第三章工作分析第一节工作分析概述第二节工作分析的程序及方法第三节工作设计第四章人力资源规划第一节人力资源规划概述第二节人力资源预测第三节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第五章招聘管理第一节招聘概述第二节人员招募第三节人员选拔第四节人员录用第六章人员素质测评第一节人员素质测评概述第二节人员素质测评方法第三节人员素质测评的实施第七章员工培训第一节培训概述第二节员工培训的内容和步骤第三节员工培训的方法第八章绩效管理第一节绩效管理概述第二节绩效管理程序第三节绩效考核方法和绩效考核中常见问题第九章薪酬管理第一节薪酬概述第二节薪酬水平和结构第三节薪酬设计第十章职业生源管理第一节职业生涯管理概述第二节职业生涯管理理论第三节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第四节组织的职业生涯设计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导论第一节人力资源概述一、人力资源及相关概念(简答题)1.人力资源的概念人力资源,是指一定范围内的人口中所具有智力和体力劳动能力人的总和。

2.人口资源的概念人口资源是指一定范围内的所有人员的总和。

人口资源强调的是数量观念。

3.人才资源的概念人才资源是指一定范围内人力资源中能力较强、素质较高的人的总和。

人才资源强调的是质量观念。

三者的数量关系为:人口资源>人力资源>人才资源4.人力资本的概念人力资本是指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知识的存量,是后天投资所形成的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和健康等的总和。

资本有三个普遍特征:第一,它是投资的结果;第二,在一定时期内,它能够不断带来收益;第三,在使用中会出现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

二、人力资源的特征和作用(一)人力资源的特征(选择题)五个特征:生成过程的时代性、开发对象的能动性、使用过程的时效性、开发过程的持续性、闲置过程的消耗性。

20XX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一)”串讲笔记第一章-自学考试.doc

20XX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一)”串讲笔记第一章-自学考试.doc

第一章绪论1、世界上的资源可分为四大类(选择):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资源和信息资源。

2、什么是人力资源?如何理解人力资源的含义(特点)?(简答)人力资源是资源的一种,要理解人力资源的含义,必须从其内涵和特性两个方面去分析。

从内涵上看,人力资源是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

它应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

具有7个主要特点:(多选)不可剥夺性(是最根本的特征(单选))、时代性、时效性、生物性、能动性、再生性、增值性。

3、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名词):宏观: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力资源实施的管理。

微观:是对人力资源获取、整合、保持、开发和控制与调整等方面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活动。

4、微观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简答、论述要加宏观微观的概念):1)人力资源管理最终是为了支持组织目标的达成,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为组织的战略服务;2)为了实现对人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需要通达规划、招聘、甄选、培训、考核、报酬等技术方法的运用,达成组织的目标。

3)人力资源管理是通过对人与人、事与事、人与事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管理,进而达到间接管理生产过程的目的。

4)人力资源管理在注重人与事的匹配上,并不是被动地使人消极地适应事件的需要。

5)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手段实现人力资源的获得取、整合、保持、开发、控制与调整;6)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是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工作。

5、人力资源管理目标(简答):1)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达到有效管理员工的目的。

2)通过人与人、事与事、人与事关系的管理,在实现人员管理的同时,达到组织体系、文化体系协同发展的目的。

3)通过人力资源的管理,提高组织的生产率,实现组织目标。

6、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多选):1)获取这一过程包括工作分析、招聘录用等环节。

(单选)2)整合3)保持这一过程主要体现在薪酬和考核制度里。

(单选)4)开发这一过程主要包括日常工作指导、技能知识培训等一系列活动。

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一)完整笔记

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一)完整笔记

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一)完整笔记第一章绪论1.世界上的资源可分为四大类(选择):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资源和信息资源2.什么是人力资源?如何理解人力资源的含义(特点)?(简答)人力资源就是资源的一种,必须认知人力资源的含义,必须从其内涵和特性两个方面回去分析。

从内涵上看,人力资源是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

它应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

具有7个主要特点:(多选)1不可剥夺性(是最根本的特征(单选))2时代性3时效性4生物性5能动性6再生性7增值性系则的协同。

第三种:参与模式,20世纪80-90年代,在对人的管理中更多地采用参与、民主的方式。

第四种;低灵活性模式,20世纪90年代,因此,借助“外脑”、聘用顾问、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化、有效率的雇用关系和工作时间、多样的报酬和福利方案、权变的非政府结构和权力分配等日益流行。

9.人力资源管理从其产生到现在经历了四个主要的发展阶段:初级阶段、人事管理阶段、人力资源管理阶段和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阶段。

(单选)一、初级阶段:以劳动关系改善和劳动效率提高为中心(单选)术语:劳工关系、工业关系、雇用关系、劳动管理、3.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名词):宏观: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力资源实施的管理。

微观:是对人力资源获取、整合、保持、开发和控制与调整等方面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活动。

4.微观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简答、论述要加宏观微观的概念):1、人力资源管理最终就是为了积极支持非政府目标的达成一致,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为非政府的战略服务;2、为了实现对人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需要通达规划、招聘、甄选、培训、考核、报酬等技术方法的运用,达成组织的目标。

3、人力资源管理就是通过对人与人、事与事、人与事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管理,进而达至间接管理生产过程的目的。

4、人力资源管理在注重人与事的匹配上,并不是被动地使人消极地适应事件的需要。

5、通过计划、非政府、协同和掌控等手段同时实现人力资源的赢得挑、资源整合、维持、研发、掌控与调整;6、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是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工作。

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自考知识点汇总

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自考知识点汇总

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目录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导论1.人力资源的概念2.人口资源的概念3.人才资源的概念4.人力资本的概念5.资本的三个普遍特征6.人力资源的特征和作用7.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的要点8.人性假设理论主要观点和管理措施9.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10.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和作用11.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区别12.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13.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活动14.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15.人力资源管理和传统人事管理的联系与区别16.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17.人力资源战略的概念18.人力资源战略的类型19.组织的战略层次20.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21.人力资源战略与组织经营战略的匹配22.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衡量标准第二章员工激励23.激励的含义24.激励的作用25.内容型激励理论26.过程型激励理论27.精神激励的概念28.精神激励的方法29.物质激励的概念30.物质激励的方法三种方法第三章工作分析31.工作的基本概念32.工作分析的基本概念33.工作分析的内容34.工作分析的作用35.工作分析的程序36.工作分析的方法37.工作说明书的主要内容38.编写工作说明书应遵循的原则39.工作说明书编写的基本要求40.工作设计的含义41.工作设计的内容42.工作设计的影响因素43.工作设计的原则44.工作设计的形式45.工作设计的方法第四章人力资源规划46.人力资源规划的含义47.人力资源规划的分类48.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49.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及程序50.人力资源规划的原则与目标51.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步骤52.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方法53.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步骤54.人力资源供给预测的方法55.人力资源供需关系56.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概念57.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产生和发展58.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意义59.人力资源战略与人力资源规划的关系60.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体系第五章招聘管理61.招聘的概念62.招聘的原则63.招聘前提与流程65.招聘者职责66.人员招募的过程67.制定招募计划68.实施招募计划69.招募效果评估70.人员选拔的概念71.人员选拔过程72.人员选拔模式73.人员选拔方法74.人员录用的原则75.人员录用须注意的事项第六章人员素质测评76.素质的含义77.素质的冰山模型78.素质的洋葱模型79.人员素质测评的含义80.人员素质测评的作用81.人员素质测评的原理82.人员素质测评的类型83.人员素质测评的原则84.人员素质测评的发展85.心理测验的定义和特点86.心理测验的分类87.面试的特点88.面试的内容89.面试的方法技巧90.评价中心的含义与特点91.评价中心的形式92.管理游戏92.模拟面谈93.实施测评的要领94.素质测评的实施程序第七章员工培训95.培训的概念96.培训的作用97.培训理论98.新员工培训的意义99.新员工培训的内容100.在职员工培训应注意的问题101.在职员工的分类培训102.员工培训步骤103.员工培训的方法第八章绩效管理104.绩效105.绩效管理106.绩效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107.绩效管理的作用108.战略分解109.绩效计划的含义110.绩效计划的作用111.绩效计划的内容112.绩效计划的确定113.通常可以从哪些环节出发选取绩效指标114.绩效沟通的概念115.绩效沟通的方式116.绩效信息的收集117.绩效考核的主体118.绩效反馈的目的119.绩效反馈的内容120.绩效反馈面谈121.绩效考核方法的分类122.常用的绩效考核方法123.绩效考核中的常见问题第九章薪酬管理124.薪酬的概念125.薪酬的分类126.薪酬的构成127.薪酬的功能128.薪酬水平的概念129.薪酬水平的影响因素130.薪酬水平的衡量131.薪酬结构的含义132.薪酬结构的构成要素133.薪酬结构的类型134.薪酬设计原则135.薪酬设计的基本流程第十章职业生涯管理136.职业的含义137.生涯的含义138.职业生涯的含义139.职业生涯管理的含义140.职业生涯管理的作用141.职业生涯管理中的责任142.职业生涯周期理论143.职业选择理论144.职业锚理论145.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146.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147.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148.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149.不同类型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150.营销类人员的职业特点151.营销类人员的个性特点152.企业营销类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实例153.生产类人员的职业特点154.生产类人员的个性特点155.生产类人员的职业发展设计实例156.研发类人员的职业特点157.研发类人员的个性特点158.研发类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实例159.职业生涯发展途径及其规划160.对处于职业生涯早期的员工的管理161.对处于职业生涯中期的员工的管理162.对处于职业生涯后期的员工的管理163.职业生涯延伸管理164.直接经济薪酬的构成。

自学考试_人力资源管理(一)知识点_小字

自学考试_人力资源管理(一)知识点_小字

人力资源管理(一)世界上的资源可分为四大类: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资源和信息资源(一)人力资源必须从其内涵和特性两方面去分析。

从内涵上看:人力资源是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

特点:1.不可剥夺性2.时代性3.时效性4.生物性5.能动性6.再生性7.增值性(二)人力资源管理概念包括:宏观人力资源管理、微观人力资源管理宏观人力资源管理,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对人力资源的计划、组织、配置、开发和使用的过程。

微观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人力资源获取、整合、保持、开发和控制与调整等方面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活动。

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可从这几方面理解:1、人力资源管理最终是为了支持组织目标的达成,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为组织的战略服务;2、通过规划、招聘、甄选、培训、考核、报酬等技术方面,达成组织目标;3、通过对人与人、事与事、人与事三者间相互关系的管理,进而达到间接管理生产过程的目的;4、注重人与事的匹配上,并不是被动地使人消极地适应事情的需要。

5、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手段实现人力资源的获得取、整合、保持、开发、控制与调整;6、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是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工作。

(三)人力资源管理目标:1、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达到有效管理员工的目的。

2、通过人与人、事与事、人与事关系的管理,在实现人员管理的同时,达到组织体系、文化体系协同发展的目的。

3、通过人力资源的管理,提高组织的生产率,实现组织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功能为:1获取2整合3保持4开发5控制与调整(四)人力资源管理的活动领域:1、工作分析与工作设计2、人力资源规划3、招募与甄选4、培训与开发5、绩效考核6、薪酬、奖金和福利(五)人力资源部门的结构:1、小型企业2、大型企业(六)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第一种模式:产业(工业)模式(industrialmode ),20世纪50年代之前第二种模式:投资模式(investmentmodel ),20世纪60-70年代第三种模式:参与模式(involvementmodel ),20世纪80-90年代第四种模式:高灵活性模式(high-flexmodel),20世纪90年代人力资源的发展历史,从其产生到现在经历了四个主要的发展阶段:1、初级阶段:以劳动关系改善和劳动效率提高为中心2、人事管理阶段:以工作为中心3、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人与工作的相适应4、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人力资源战略(humanresourcestrategy)是一种职能战略。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自考笔记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自考笔记

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性思考一、选择题(1)世界上资源可以分为: 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资源、信息资源(2)人力资源由质量和数量两个方面构成(3)人力资源的质量构成包括体力、智力、非智力因素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 同素异构原理、能级层序原理、要素有用原理、互补增值原理(知识互补、能力互补、年龄互补)、动态适应原理(1·实施岗位的调整或岗位职责的调整2·实施人员的调整, 进行竞聘上岗, 平行调动3·实行弹性工作时间4·培养、发挥员工一专多能的才干, 实行岗位流动5·实施动态优化组合, 实施组织、机构人员的优化)、激励强化原理、公平竞争原理(注意公平性、强度、目的性)、企业文化凝聚原理。

(4)人力资源管理经历了四个阶段: 初级阶段人事管理阶段人力资源管理阶段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阶段(5)初级阶段以劳动关系改善和劳动效率提高为核心(6)人事管理阶段以工作为中心(7)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人及工作的相互适应(8)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战略高度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法及理论模型:1·基础性理论模型2·基于组织运作的静态资源理论模型(角色行为理论、人力资本理论)3·基于组织运作动态过程的理论模型(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的特征: 内隐性、协作性及互补性、学习性、路径依赖性、强健有力性、难以替代性、稀缺性)4·基于组织运作静态资源和组织运作动态过程整合的理论模型(人力资源优势理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基本模型)(9)20世纪50年代, 彼得·德鲁克提出人力资源的概念(10)比尔等人的《管理人力资本》的出版标致着人力资源管理向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飞跃(11)企业的理念依据: 企业使命企业愿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二、名词(1)人力资源: 指能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 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三、简答题1、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及演变(1)产业革命阶段.人力资源管理的萌芽时期, 该时期的人力资源管理称为人事管理, 其特点是一切以工作或生产为中心, 把人看成机器, 忽视人性的存在。

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重点笔记

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重点笔记

人力资源管理重点笔记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导论一.人力资源概述人力资源:指一定范围内的人口中所具有智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总和,是包含在人体内的一种生产能力并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来表示的资源。

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经济资源,它具有一些资本属性。

资本有三个普遍特征:1、它是投资的结果2、在一定时间内,它能不断带来收益3、在使用中会出现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人口资源:指一定范围内的所有人员的总和,是以人口总数来表示的资源,它是人力资源的基础,人口资源强调的是数量观念。

人才资源:1.杰出性角度:指少数能够推动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的杰出人士。

2.技能型角度:指所有具有一技之长的人3.可操作性角度:指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具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以及虽无学历职称,但在管理和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人。

综上所述,人才资源是指一定范围内人力资源中能力较强,素质较高的人的总和,其强调的是质量观念。

三者数量关系:人口资源>人力资源>人才资源人力资本:指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知识的存量,是后天投资所形成的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和健康等的总和。

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关系简单的可以理解为:人力资本存在于人力资源之中,人力资源经过教育、培训等投资可以转化为人力资本。

人力资源更多强调的是:生理性、物理性和来源性人力资本更多强调的是:人力的经济性、公用性和利益性两者具体区别:1、两者概念的范围不同(人力资源包括自然性人力资源与资本性人力资源)2、两者所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角度不同(人力资本是个经济学概念,关注的是人力资源投入产出问题;人力资源是管理学概念,关注的是挖掘和提高员工潜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二.人力资源的特征和作用人力资源特征:1、生成过程的时代性2、开发对象的能动性3、使用过程的时效性4、开发过程的持续性5、闲置过程的消耗性人力资源的作用:1、人力资源是现代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2、人力资源是经纪增长的主要动力3、人力资源是财富形成的关键要素三.人力资源的相关理论(一)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早年从事美国农业经济研究50年的农业专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人不仅是种资源而且是一种资本,叫做“人力资本”,并形成了人力资本学说。

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笔记

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笔记

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1.人力资源的作用:(1)是现代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2)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3)是财富形成的关键因素2.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1)协助组织达成目标(2)充分发挥组织中全体员工的技术和能力(3)为组织招聘和培训合格的人力资源(4)使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得到提高(5)使员工的自我实现感得到提高(6)就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制度等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3.激励的作用:(1)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2)提升员工素质,开发员工潜能,提高工作绩效(3)营造良性的竞争环境,形成良好的组织文化4.绩效沟通的作用:(1)通过沟通应对变化,保持工作过程的适应性(2)通过沟通获取信息,保持员工和经理工作行为的一致性(3)通过沟通实施管理,保持绩效管理系统的稳定性5.马斯洛关于人的不同层次需要的主要内容: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一个多层次结构,人的需要是由低到高排列的(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爱与归属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6.简述波特—劳勒的综合激励过程模型:(1)个人对目标的期望值(2)个人对工作的努力程度(3)绩效受到工作努力程度、个人能力、工作认知等三个因素的影响(4)人们对工作绩效回报的公平感(5)最终决定满意程度7.简述亚当斯公平理论界定的由于不公平感而产生的可能行为:(1)改变投入(2)改变产出(3)认知扭曲(4)离开(5)作用于他人(6)改变比较对象8.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1)准备阶段。

主要是收集外部环境的信息、内部环境的信息与现有人力资源的信息(2)预测阶段。

主要任务是对企业在未来某一时期的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做出预测(3)实施阶段。

主要任务是制定并实施平衡供需的措施(4)评估阶段。

对人力资源规划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估9.人员素质测评的实施程序:(1)准备阶段。

确定测评的维度,确定测评的工具和方法,培训测评人员(2)实施阶段。

选择合适的测评时间和测评环境,获取测评数据(3)评定结果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世界上的资源可分为四大类(选择):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资源和信息资源2.什么是人力资源?如何理解人力资源的含义(特点)?(简答)人力资源是资源的一种,要理解人力资源的含义,必它应包不可剥夺性(是最根本4生物性 5能动性 6再生性 7增值性3.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名词):宏观: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力资源实施的管理。

微观:是对人力资源获取、整合、保持、开发和控制与调整等方面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活动。

4.微观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简答、论述要加宏观微观的概念):1、人力资源管理最终是为了支持组织目标的达成,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为组织的战略服务;2、为了实现对人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需要通达规划、招聘、甄选、培训、考核、报酬等技术方法的运用,达成组织的目标。

3、人力资源管理是通过对人与人、事与事、人与事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管理,进而达到间接管理生产过程的目的。

4、人力资源管理在注重人与事的匹配上,并不是被动地使人消极地适应事件的需要。

5、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手段实现人力资源的获得取、整合、保持、开发、控制与调整;6、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是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工作。

5.人力资源管理目标(简答):1、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达到有效管理员工的目的。

2、通过人与人、事与事、人与事关系的管理,在实现人员管理的同时,达到组织体系、文化体系协同发展的目的。

3、通过人力资源的管理,提高组织的生产率,实现组织目标。

6.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多选):1、获取这一过程包括工作分析、招聘录用等环节。

(单选)2、整合3、保持这一过程主要体现在薪酬和考核制度里。

(单选)4、开发这一过程主要包括日常工作指导、技能知识培训等一系列活动。

(单选)5、控制与调整这一过程主要体现在绩效管理里。

(单选)7.人力资源管理的活动领域(简答):1、工作分析与工作设计2、人力资源规划3、招募与甄选4、培训与开发5、绩效考核6、薪酬、奖金和福利8.人力资源管理的四种模式(多选)(具体的为单选):第一种:产业(工业)模式,20世纪50年代之前,这一时期心理测验的发展、科学管理运动对工作的科学研究和劳动力短缺所导致的社会需求,为科学的人员选拔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方面的保障。

第二种:投资模式,20世纪60-70年代,主要关注劳工关系的协调。

第三种:参与模式,20世纪80-90年代,在对人的管理中更多地采用参与、民主的方式。

第四种;高灵活性模式,20世纪90年代,因此,借助于“外脑”、聘请顾问、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化、灵活的雇佣关系和工作时间、多样的报酬和福利方案、权变的组织结构和权力分配等日益盛行。

9.人力资源管理从其产生到现在经历了四个主要的发展阶段:初级阶段、人事管理阶段、人力资源管理阶段和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阶段。

(单选)一、初级阶段:以劳动关系改善和劳动效率提高为中心(单选)术语:劳工关系、工业关系、雇佣关系、劳动管理、人力管理、人事管理等。

泰勒,“经济人”1920年工作分析制度得到美国国家人事协会的正式肯定并开始推广。

这一阶段的管理中心:是如何通过科学的工作方法来提高人的劳动效率,大部分的实践活动都是围绕劳工关系展开的。

二、人事管理阶段:以工作为中心(单选)主题是:工作分析、心理测验、绩效考核、职业生涯、管理开发等。

这个阶段的这些管理模型以工作为中心和管理三、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人与工作的相互适应(单选)术语:组织变革、企业文化、员工权利、灵活的薪酬制度和管理制度、全员持股方案等。

人力资源管理更多地转变为人与工作的相互适应,其把人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强调工作为人服务(包括客户和员工),人是最大的资本和资源。

四、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单选)20世纪后期人力资源管理成为整个企业管理的核心。

人力资源战略是一种职能战略。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制定、实施和监控这种人力资源战略的过程,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与企业战略的一致。

舒勒认为人力资源战略可以分为三种:累积型:以终身雇佣为原则;效用型:以个人为基础的薪酬;协助型:介于积累型和效用型战略之间。

10.人力资源战略的特征(简答):1)人力资源战略提出总体方向,包括各种方案或者活动计划,涉及多种职能,有时时限会超过一年。

2)人力资源战略提出实现企业战略的行动计划的焦点。

3)人力资源战略要经过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的方式来制定。

11.人力资源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关系类型可以划分为三种(单选):1、整体型:这是人力资源战略制定的首选方法。

(单选)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战略之间有一种动态的、全面的、持续的联系,不存在先后的顺序。

2、双向的人力资源战略和企业战略是分开的,但是是同时制定的。

双向型与整体型最大的差异表现在制定的步骤上的先后。

人力资源部门往往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3、独立型目前最为常见的实施方法(单选)12.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现实挑战(简答):1)经济全球化的冲击。

2)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冲突。

3)信息技术的全面渗透。

4)人才的激烈争夺。

13.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简答)1)人力资源管理全面参与组织的战略管理过程2)人力资源管理中事务性职能的外包和人才租赁人才租赁是指人才租赁公司通过合同的形式吸收、储备人才,然后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与用人单位签订租赁合同。

3)直线管理部门承担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责4)政府部门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渐趋一致人才租赁:是指人才租赁公司通过合同的形式吸收、储备人才,然后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与用人单位签订租赁合同。

变革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改变公务员的终身雇佣制度和长俸制度,开始逐步实行有弹性的入职和离职制度,建立以工作表现为基础的激励机制。

14.美国人力资源管理专家诺伊提出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具备的能力:(多选)1)经营能力2)专业技术知识与能力3)变革管理能力4)综合能力第二章工作分析15.工作分析简史(选择)1、古代的工作分析思想工作分析的思想萌芽在苏格拉底时代,苏格拉底提出人与工作匹配的最初思想。

2、近代的工作分析思想现代工作分析思想起源于美国。

泰罗对工作分析研究的主要贡献是:①寻找最佳的工作方法。

②采用物质刺激来维持工人的积极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设立了“军队人事分类委员会”工作分析一词便开始使用。

1920年,美国国家人画协会规定把工作分析定义为一种处理方法。

16.工作分析的基本概念分两大部分:(名词、选择)第一部分即个人层面的相关概念:要素→任务→职责→职位→职务→职业→职业生涯(横向)第二部分即组织层面的相关概念:职组、职系(横向);职等、职级(纵向)要素:是指一项操作或者动作,是工作活动中不可再分的最小单位。

任务:是指工作活动中围绕某一工作目的的一系列的要素组合。

职责:是指个体在工作岗位上需要完成的一个或多个任务。

职位:有时也称岗位,是指明某个工作周期内个人承担的一项或数项相互联系的职责的集合。

职务:是指组织内具有相当数量和重要性的一系列职位的集合或统称。

职业:是指不同时间、不同组织中工作性质类似的职务的总和。

职业生涯:指的是个人在一生中所经历或将要经历的曾拥有过的职们、担任过的职务和所从事过的职业的系列的总和。

职级:是指同一职系中繁简难易程度、责任轻重大小及任职条件十分相似的所有职位的集合。

职等:是指不同职系之间,繁简难易程度、责任轻重大小及任职条件十分相似的所有职位的集合。

17.工作分析的定义(名词)工作分析是运用科学方法收集与工作有关的信息的过程,主要包括该项工作应该承担的责任以及承担该项工作需要的任职资格等方面的信息,工作分析的最终产出表现为职位说明书。

职位说明书对应包括两大部分:工作描述和集与工作相关的信息。

2)这里的信息主要围绕两个方面,一是关于工作本身的描述(工作说明书),包括职位名称、直属上级、工作职责、工作联系等方面的内容;二是关于任职资格方面的内容(工作规范),包括承担该项工作需要的学历、经验、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内容。

3)工作分析的最终产出为职位说明书,采用书面的方式系统地表达出工作描述和工作规范的内容。

19.工作分析的内容(八方面的信息)(选择)Who:谁从事此项工作,责任人是谁,对人员的学历及文化程度、专业知识与技能、经验以及职业素质等资格要求。

What:做什么,即该项工作的工作内容是什么,需要承担哪些责任。

whom:为谁做,即客户是谁。

这里的客户包括外部客户和内部客户。

内部客户指组织内与从事该工作的人有直接关系的人员-上级、下属、同事、客户等。

Why:为什么做,即从事该项工作的目的是什么。

When:该项工作的时间要求。

Where:该项工作的地点、环境要求等。

How:如何从实该项工作,也就是工作的程序、规范以及为需要的权力和支持等方面的内容。

How much:为该项工作所需支付的费用、报酬等。

20.工作分析的意义(简答、论述):1)为人力资源管理各项功能决策提供基础。

2)通过对人员能力、个性等条件的分析,达到“人尽其才”的效果。

3)通过对工作职责、工作流程的分析,达到“人尽其才”的效果。

4)通过对工作环境、工作设备的分析,使人与物相互配合,相互协调。

5)科学评估员工的绩效,有效地激励员工。

21.工作分析的作用:(多选)①人力资源规划:保证组织在适当的时候获得适当数量、质量和种类的人员补充,满足组织和个人的需求。

②招聘与甄选:能够明确地规定工作职务的近期和长期目标,掌握工作任务的静态和动态特点。

③员工的任用与配置:把最合适的人安排到适当的职位上的任务。

④培训:明确从事的工作所应具备的技能、知识和各种心理条件。

⑤绩效评估:根据工作分析的结果,可以制定各项工作职责的客观标准和考核依据,使得绩效评估工作有章可依。

⑥薪酬设计⑦职业生涯设计22.工作分析的原则(选择)1)目的原则 2)职位原则 3)参与原则 4)经济原则 5)系统原则 6)动态原则23.工作分析基本分析方法(简答)1)观察法这是工作分析中最简单的一种方法。

(选择) 观察法主要适用于工作过程和工作结果容易观察的工作。

应用观察法需要注意一个现象,即“霍桑效应”。

在运用观察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记住标题) ①稳定原则;②信任原则;③隐蔽原则;④详尽原则;⑤代表原则;⑥沟通原则。

2)访谈法是工作分析中经常要用到的一种方法 运用时需要把握几个原则(记住标题):①尊重原则;②互动原则;③倾听原则。

3)问卷法(1、开放式样2、封闭式)优点在于可以面面俱到;规范化、数量化;准确规范、含义清晰;成本低 4)写实法常见的写实分析方法:工作日志法(员工每天必须抽出一部分时间用天写工作日志)和主管人员分析法。

5)参与法所以,从获得工作分析资料的质量方面而言,这种方法比前几种方法效果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