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重晚晴——读邓克谋《晚晴笔墨》有感
李商隐《晚晴》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李商隐《晚晴》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李商隐《晚晴》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晚晴①李商隐深居俯夹城②,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③,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④,归飞体更轻。
[注]①这首诗写于唐宣宗大中元年(公元847年)。
这年春天。
李商隐跟随桂管观察使郑亚远赴桂林,在郑亚幕府担任幕僚,颇受厚遇。
桂林的幕僚生活,成了李商隐坎坷的人生历程之中一小段相对平静的路途。
本诗便是到桂林后不久的一个傍晚,远离政治斗争漩涡的诗人观景所作。
②夹城:两层城墙,中有通道,唐长安城内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芙蓉院之间都有夹城相连。
③并,相当于“更”、“又”的意思。
④越鸟:指南方的鸟越,古越池(今两广一带地区)。
幽草:生长在幽暗处不被人注意的小草。
高阁迥:高阁,诗人居处的楼阁。
迥,远。
微注:因是晚景斜晖,光线显得微弱和柔和,故说“微注”。
(1)这首诗中,作者观景的立足点是;这首诗全篇的核心句是______。
(2)这首诗中,哪些形象引发了诗人对人生际遇、自身命运的联想?请选择其中某一形象,结合作品的整体情调,简要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1)深居的高阁;“人间重晚晴”。
(2)(任选其一)①第二联中“天意怜幽草”,是说生长在幽僻处的小草,本无人注意,而晚晴的余辉为其平添生意,推想定是天公同情它的命运,特为之放晴,诗人由此联想到自己的出身和命运,固然有对过去苦涩的回忆,更多的是对目前处境的欣慰、满足、珍惜,颇有感恩的意味。
②第四联“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是说因天晴而巢干,因傍晚而归飞,更因晚晴而鸟翅干爽,姿态轻盈矫健。
诗人极易联想到目前的处境——倦鸟得归,托身有所。
诗人喜爱晚晴的心态,振奋轻松的状态借“越鸟归飞”传达出来,适意之情溢于言表。
[鉴赏提示]李商隐自开成三年(838)人赘泾原节度使王茂元(被视为李党)以后,便陷人党争的狭谷,一直遭到牛党的忌恨与排挤。
唐宣宗继立,牛党把持朝政,形势对他更加不利。
人间重晚晴学习感悟

人间重晚晴
——诗词阅读中感悟情怀
史淑鹏
世人常在争论《浪淘沙》与《虞美人》中到底那首才是词人的绝命词。
如果笔者是词人,满怀热爱生活的心,淡然且坦然地走完生命的旅程,是词人意料之中的结果,亦是笔者揣摩中的选择,可惜词人不是我,关于他用他的言语留下的生命辞章,早已注释,无论哪首,或许只是理解阅读诗词的人不同罢了。
我从不自夸,但也从不掩饰骨子里的向善向美的情感取向。
王荣生教授曾说:“散文的生命在真”,在真实的世界中体悟词人传达的真,诗歌也是如此,不得不说我是体会到了。
小叙幽情,顺便写了首诗,以表达自己对《浪淘沙》的认知程度,“花开枝头春意闹,流水勢形影相随。
天上人间必常在,人去心活万古留。
”
诗词中“落花”“天上”到“流水”“人间”恰恰由上而下的空间变化,流水随形而动,避高就低,朝朝夕夕,流而不止,即是时光难再,亦如人世变迁,自然而然,生命没有美善丑恶之分,人定而已。
流水远去,春逝人间,何似李煜一生的诠释。
此人不痛苦,不无奈,不绝望,难以释怀,或许他自己最清楚,身份位置的光环,无论消散与否,词人独有的儒释道情怀,不停地由儒与释道家三者间的辗转迁移,反复反复,反反复复中,若我是词人,应参悟了这人世的必然,应早在他身陷词作的爱河中之时就参悟到的必然罢了。
沦为阶下囚的事实,词人是有准备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中的“节奏”就是“爱”的最好诠释,只不过这种事实带着词人走到了天上,何必留恋人间,一份对生活的“热爱”还是化为了他感悟世事迁变情怀的巅峰,那恰恰就是我对词人至高才情的感动,“人可以死,心不可以失;命即将灭,诗魂不能散。
”
事实,历史早已证明“万古飘香”的“诗韵神髓”实实在在留存天地间了。
晚晴运用手法

晚晴运用手法晚晴,中国现代文学作家周作人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具有现实主义特色的长篇小说。
小说通过描绘主人公晚晴在乱世中求生存的经历,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荒凉,以及人性的复杂与矛盾。
而在创作过程中,周作人巧妙运用了一系列手法,使得小说更具有艺术感和现实感。
首先,周作人巧妙地运用了人物描写手法,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形象。
他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刻画出了晚晴聪明机智、坚韧不拔的性格特点。
在晚晴的塑造中,他巧妙地运用了矛盾冲突的手法,使得晚晴的形象更加立体鲜活。
晚晴作为一个被社会抛弃的底层人物,面对生活的压力和不公,既有顽强的生存意志,又有对社会不公的愤懑。
通过晚晴的形象,周作人成功地展现了晚清社会的黑暗一面,同时也呼唤了人们的关注和呵护。
其次,周作人还巧妙地运用了细节描写手法,使得故事更加真实、生动。
他通过对人物言行举止、环境描写的细腻刻画,使得读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故事中的场景和氛围。
例如,在描写晚晴做工的场景时,他通过对晚晴手的细腻描写,传达出晚晴的辛劳和坚持。
同时,他还通过对街巷和房屋的描写,展现了晚清社会的贫困和落后。
这种细腻的描写手法,不仅使得故事更加有血有肉,也使得读者更能深入地了解晚清社会的真实面貌。
此外,周作人在小说中还运用了反讽手法,对当时社会的现象进行了讽刺和批判。
他通过对一些人物的描写和对话的设置,揭示了晚清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例如,在描写晚晴与官僚的对话时,周作人通过官僚的言辞和态度,揭示了当时官僚的贪婪和腐败。
通过这种反讽手法,周作人对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入剖析,呼吁人们对社会问题进行关注和反思。
最后,周作人在晚晴中还运用了对比手法,以突出故事中的矛盾和冲突。
他通过对人物形象和事件的对比,使得故事更加有张力和吸引力。
例如,在描写晚晴与兰姐的关系时,他通过对晚晴和兰姐性格的对比,展现了两个人的迥异命运。
这种对比手法,不仅使得故事更加丰富多样,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鲜活。
总之,周作人在《晚晴》这部小说中运用了多种手法,使得故事更加真实生动,更加有现实意义。
人间重晚晴

人间重晚晴——老画家吴至祥和他的画当代画坛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人丁兴旺,与其说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不如说都在特定的环境和思想面前拓展着自己的领地。
我常常为他们中间许多人的才华气质所倾倒。
前不久我又有幸观赏了老画家吴至祥的国画新作《汈汊湖的回忆》。
湖上的清风裹着三分酒意七分诗肠徐徐吹来,心里头由然升起“姜”还是老的辣。
吴至祥天门人,一九二九年生。
在汉川工作了五十余年。
早岁曾被判为三等公民。
历尽坎坷、饱受磨难。
无论是执教或从事群众文化工作,退笔成冢、铁杆磨针的精神贯穿始终。
从汉川市文化馆退休后更是挖山不止,于国画、油画、水粉、连环画等多个领域互为表里,为这个时代呐喊!从而在诸多题材、体裁上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而作品从来没有悲凉沧桑之貌。
吴老深知:“道通于艺,文通于画”。
所以涉猎中外,学贯古今,尊重传统不囿于传统,没有某家派的直截传承。
喜好西画并不非驴非马。
中国文化的背景造就了先生的个性和最终献身国粹的精神。
在先生笔下所有的灵性都来源于生活,同时注重形质锤炼境界。
其作品与其做人一样严谨,一笔不苟丝丝入扣,看对象定调子,以娴熟的技巧和平和的心态左右之。
笔端摒弃矫饰,宁笨勿巧,流露的是质扑至诚,没有功与利的纠缠,保持了自然纯真的本色。
是画也,是人也。
《汈汊湖的回忆》正是这种精神状态下的怀旧力作。
当年无数次的“汊湖”之行,积累了大量速写,水乡在脑海中远非大观之状,旮旮旯旯都寄与着无限情怀,进而对自然景观的愉悦移情于人文的关注。
半个世纪以来,情怀依旧,画家对“汊湖”真可谓爱得执着,爱得缠绵,以至于那一支笔——心灵的使者,饱蘸激情和斑斓一扫汈汊湖历史封尘,再现了那个历史时代的风采,不由人不唤起无限遐想。
美丽的汈汊湖天淡云闲,大雁横空、芙蓉绽放,此情此景无怪乎一群小泥鳅享受的那样逍遥,那样放肆。
能够体现先生艺术特色的水鸟蛋,这是一个心灵与自然的虔诚对话。
画面是广阔的汈汊湖早被人遗忘了的一个角落,墨团丢荷长锋继芦草一泓清流,几许涟漪由轻轻松松的淡墨写出水鸟依水筑巢。
放下手机,让我们一起读书吧

放下手机,让我们一起读书吧作者:来源:《晚晴》2019年第05期鸟语花香四月春,正是读书好时节。
在“世界读书日”之际,4月23日,《晚晴》杂志100余名读者因阅读而聚集。
此次读书分享会由晚晴杂志社联合孔学堂书局、老来乐信媒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共同举办。
会上,晚晴杂志社总编辑王卉代表晚晴杂志社对参与本次分享会的读者们表示欢迎和感谢,介绍了《晚晴》杂志的办刊理念、栏目设置等情况,并分享了自己阅读的体会,认为读书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无论贫穷还是富有,無论疾病还是健康,每一个人都能从书中感受到快乐。
“希望《晚晴》能给大家带来温暖。
”孔学堂书局副总经理、国学云项目总监蒋红涛为读者们推荐了三本适合老年朋友们阅读的书籍——《养生益寿诗话》《以德养生健康生活的金钥匙》《老贵阳民间儿童游戏画册》。
他分享了书中提到的长寿秘诀:生活规律、饮食有节、劳逸结合、性格开朗、常年锻炼、适应环境。
蒋红涛还特意带来几套由《生命时报》编辑出版的《生命妙方养生防病偏方、验方大全》一书,赠送给现场的读者。
“阅读是一件终身的事情,我们应该争做一个有情趣、有修养的读书人。
”南明区退休中学高级教师刘尚在会上分享了自己读书的经历以及家庭读书环境对人生的启迪和帮助。
退休后的刘尚老师仍每天坚持三至四小时的阅读,坚持写作,她还给自己拟定了百日读书计划。
她说,读书能使人的灵魂和精神得到升华。
79岁的高级工程师葛明聪现场朗读了2018年第2期《晚晴》杂志中的《母亲,朴实的一生》一文。
讲台上的葛老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声如洪钟。
不管是年龄,还是外形,甚至气质,葛老的形象都是对“胸藏文墨,腹有书香气质华”的诠释。
他号召大家放下手机,拿起书本,一起读书吧,做最美读书人。
书籍,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读书,是承继文化的重要方式。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退休教授王多明先生则分享了自己撰写的一篇文章——《书是社会与家庭的细胞》。
他从有读书传统的家风对自我思想的影响等方面分享了读书的心得体会。
【赏析】 细腻地描画晚晴景象,或许不算太难。但如果要在.

• (2) 庄 生 晓 梦 迷 蝴 蝶 , ________ 。 沧 海 月 明 珠 有 泪 , ________。(李商隐《锦瑟》)
• (3) 覆 杯 水 于 坳 堂 之 上 , ________ ; 置 杯 焉 则 胶 , ________。(《庄子》)
海外徒闻更.九州(副词,再,还) 更劝 仍更君.更 被.驱尽遣一杯(副酒词(副,词还,,再还,是又) )
更.无休止(副词,更加)
4.古今异义 一弦一柱思华.年.(古义: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今 义:指青少年时代。) 望帝春.心.托杜鹃(古义:伤春之心。今义:指男女之 间相互爱慕的情怀。) 只是当时已惘.然.(古义:迷惘,茫然。今义:形容失 意的样子。)
• 2.疑难探究
• (1)如何理解《锦瑟》这首诗朦胧的主旨和丰富 的意蕴?
• 对这首代表着李商隐最高成就的《锦瑟》诗历 来是众说纷纭,对其主旨说法不一。
• 本篇素称难解,歧说纷纭。苏东坡云:“此出 《古今乐志》云锦瑟之为器也,其弦五十,其 柱如之,其声也,‘适’‘怨’‘清’‘和’ 。案李诗‘庄生晓梦迷蝴蝶’适也,‘望帝春 心托杜鹃’怨也,‘沧海月明珠有泪’清也, ‘蓝田日暖玉生烟’和也。一篇之中,曲尽其 意,史称其瑰迈奇古,信然。”
• 诗人的独特处,在于既不泛泛写晚晴景象,也 不作琐细刻画,而是独取生长在幽暗处不被人 注意的小草,虚处用笔,暗寓晚晴,并进而写 出对晚晴别有会心的感受。久遭雨潦之苦的幽 草,忽遇晚晴,得以沾沐余辉而平添生意,诗 人触景兴感,忽生“天意怜幽草”的奇想。这 就使作为自然物的“幽草”无形中人格化了, 给人以丰富的联想。诗人自己就有着类似的命 运,故而很自然地从幽草身上发现自己。这里 托寓着诗人的身世之感。他在为目前的幸遇欣 慰的同时不期然地流露出对往昔厄运的伤感, 或者说正由于有已往的厄运而倍感目前幸遇的 可慰。这就自然引出“人间重晚晴”,而且赋 予“晚晴”以特殊的人生含义。
天意怜幽草 人间重晚晴——国家改建中研究生活的简略回忆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国家改建中研究生活的简略回忆娄成后
【期刊名称】《植物生理学通讯》
【年(卷),期】2005(41)3
【总页数】6页(P405-410)
【关键词】生活;改建;工作经历;自学成才;研究院;直隶
【作者】娄成后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植物生理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746.3;C913.1
【相关文献】
1.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J], 钱寿初
2.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拜访科斯和福格尔教授 [J], 姚洋
3.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J], 钱寿初
4.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研究生活的简略回忆 [J], 娄成后
5.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心念旧恩日记情 [J], 周新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晚晴集》读后感

《晚晴集》读后感
《晚晴集》是冰心在晚年时期创作的一本散文集,收录了她在1980年至1994年期间创作的散文作品。
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因为冰心的文字依然优美动人,更因为她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洞察和感悟。
首先,我被冰心在书中所展现的乐观、坚韧的精神所感动。
尽管她已经步入晚年,但她的文字依然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望。
她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和困难,以坚韧的精神追求自己的文学梦想。
这种乐观、坚韧的精神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更加珍惜和感恩现在的生活。
其次,我被冰心在书中所表达的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刻洞察所震撼。
她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考,揭示了社会现实中的种种问题和矛盾。
她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呼吁社会关注环保和生态保护,倡导和谐、宽容、互助的社会风尚。
这种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关注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更加关注社会问题,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
此外,我还被冰心在书中所展现的文学才华所折服。
她的文字依然优美动人,富有诗意和哲理。
她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风景和人物形象,让我仿佛身临其境。
同时,她的文字也充满了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和感悟,让我深受启发和感动。
总的来说,《晚晴集》是一本充满乐观、坚韧、深刻洞察和文学
才华的书。
它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冰心在晚年时期依然保持的文学激情和生活热情,也让我更加关注社会问题、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
同时,冰心的文字和思想也让我深受启发和感动。
我相信,这本书将会成为我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激励我在未来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人
2019年第5
期
旧历戊戌年最后一天,天略阴沉,有雨将至。
吃过午饭,独立窗前,一边等雨,一边品读邓克谋先生的新著《晚晴笔墨》。
邓老是益阳人,当过记者、
编辑,后来在省委宣传部工作,直至退休。
我和他的相识是因为书。
那时,我刚到部里工作,有次周末值班,在值班室桌上看到一本叫《履痕片羽》的书,就拿起来翻了翻,一下子就被书中流畅的文笔、独到的见解所折服。
后来一打听,才知道作者邓克谋先生既是我的前辈,还是我的老乡。
他的阅评写得非常好,有口皆碑。
于是我主动找他约稿,一来二往,就熟络起来。
邓老除了喜欢看书写文章外,还爱下象棋。
他的棋友是值班室的蒋哥,也是益阳
人,他们很谈得来。
两人经常
晚上在值班室下棋,窗外漆黑如墨,灯下发白似雪。
邓老胜在气势如虹,敲子啪啪作响,蒋哥言语不多,擅长后发制人、
出奇制胜。
两老旗鼓相当,各不惶让,常常互有胜败,乐此不疲。
大约去年下半年,就很少
看到邓老来值班室下棋了。
我正纳闷呢,忽然有一天,他又飘然而至,到我办公室,笑吟吟送了这本新书《晚晴笔墨》。
书的首页便是他和女儿
谈读书的照片,可见诗书传
家久矣,更可揣测邓老亦是一“孩奴”也。
通读全书,让我最意外的是,他十几年前的许多阅评文章,即使放到现在仍然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比如2004年3月写的《让传统戏曲有一席之地》,联想到近几年我省大力开展传统戏曲振兴工作,就颇有发时代之先声的意味。
再比如同年7月写的
《少一些幽男怨女诉悲情,多一些铁板铜琵唱大风———湖南卫视电视剧一月述评》
,竟然与词作家阎肃2014年10月在文艺工作座
谈会上谈到的文艺要多点
“风花雪月”的观点不谋而合
(即“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
当然,最让我感动的还是《永远的思念》《慈爱在心间》等散文,语言平实,意切情真,读之令人动容。
一个人的一辈子,说短不
短,说长不长。
有幸在这世上走一遭,能做点什么,能留下点什么,以供晚年回味、樽前佐酒、后人评说?我想,邓老已经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题图/谭海彦编辑/刘伟辉
郭宝山
怀干离1106王亦伟离休证刘礼仁离休证马金珍离休证王国成离休证马健秋离休证刘银章离休证
刘明僧湘干离0142石方珍离休证卢桂芬离休证
何济民湘干离046423傅德厚
离休证
人间重晚晴
———读邓克谋《晚晴笔墨》有感
○吴良琴
书人书事遗失下列证件作废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