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2课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件(共32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件(共32张PPT)
七年级下历史网上授课
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学校:远东第二中学
你对唐朝的印象是什么?
女皇武则天
杨贵妃
大唐盛世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二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目录
一、唐高祖:建立唐朝 二、唐太宗:贞观之治 三、女皇武则天:贞观遗风 四、唐玄宗:开元盛世(开天盛世)
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 ——《资治通鉴》
房 谋 杜 断
房玄龄
著 名 宰 相
杜如晦
二、唐太宗:贞观之治
(二)完善科举制度,严格考核官员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唐太宗
科举制度
科目:明经、进士、明书、明法、明算
明经:以帖经为主——考察记忆、背诵
进士:帖经、诗赋、时务策——文才、独立思考能力
贞 完善制度、减轻刑罚 政治清明 观
经济发展 之 重视生产、轻徭薄赋 社会安定 治
击败突厥、巩固西域
三、女皇帝武则天——贞观遗风
武则天(624~705), 本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 后逐渐掌握实权,晚年称 帝。690年武则天正式改唐 为周,自称为大周圣神皇 帝,并自以“曌”字为名。
三、女皇帝武则天——贞观遗风
的“人”指 ( C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3. 下列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中,不合适的是 ( A )
A、合并州县
B、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役,减轻人民负担
C、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 D、农民占有一定土地,赋税负担减轻
4. 《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 卿,独断专权)。武则天遗言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史学家之所

第2课:贞观之治-2

第2课:贞观之治-2

七下第2课《贞观之治》(含课件)新疆石河子市第五中学李渭 832000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唐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

了解唐太宗李世民和武则天的基本史实,掌握唐太宗、武则天的治国方法,了解他们对唐朝的贡献。

知道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初步掌握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

〔过程与方法〕放映有关唐太宗、武则天的影视片断,或阅读与唐朝建立的相关文章。

选读唐太宗、武则天的故事。

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自主获得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与真实的历史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认识。

组织班级展开读与唐太宗、武则天有关的历史故事、历史书报的活动,交流读书体会;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对唐太宗、武则天进行正确的评价。

学生可利用他人的想法激发自己新的灵感,从而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引导学生搜集有关唐太宗和武则天的历史资料,作为课堂学习的补充,以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评价唐太宗作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所发挥的作用,使学生从学习中感受到唐太宗这一历史人物的人格品质。

了解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认同武则天的政绩,以及她在唐朝“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作用。

了解“贞观之治”及武则天统治时期政治的稳定,离不开忠臣良将的辅佐和广大人民的勤劳,当然也离不开唐太宗、武则天的个人政治才干。

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进步性改良措施,将促进社会的发展;让学生体会,今天祖国繁荣发展的盛世景象离不开改革开放的实行,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及其突破本课的学习重点是“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

可采用课前搜集有关资料、观看影视片断、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完成重点内容的学习。

本课学习的难点是对唐太宗的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让学生先谈印象中唐太宗,然后再通过学习历史事实,了解历史上唐太宗,逐步达到对这一历史人物全面评价的目的。

人教版七下第2课贞观之治课件_新人教版

人教版七下第2课贞观之治课件_新人教版

•唐太宗 • 李世民
二、贞观之治 治国思想:吸取隋亡教训, 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 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皇帝要勤于政事,善于听正 确意见;大臣要廉洁奉公, 统治才能巩固。
治国措施:
• 1、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 劳役 • 2、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 欲望 • 3、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 • 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秦亡汉兴、隋亡唐兴 有什么共同之处?
秦隋:
都是完成统一后很快灭亡 都是统治者残暴无道 政治黑暗 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汉唐
统治者都吸取前朝的教训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都轻徭薄赋,整顿吏治,任用贤良
都成为影响当时世界的大国
贞观重臣——魏征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 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尝此三镜以防已过。今魏征殂逝, 逐亡一镜矣。
——唐太宗
一 日 看 尽 长 安 花 。
春 风 得 意 马 蹄 疾 ,
今 日 放 荡 思 无 涯 。
昔 日 龌 龊 不 足 夸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登 科 后 孟 郊
“天下英雄尽入吾 彀(gòu)中!”
程 咬 金
李 靖
秦 叔 宝
杜 如 晦
长 孙 无 忌
李世民手下猛将有程咬金、李靖、秦叔宝等。十八 学士有多谋善断的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
房玄龄
杜如晦
魏征
房谋
杜断
敢于直言
十八学士图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 比黎庶,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 --------唐太宗
你知道唐太宗关于”三镜” 的故事吗? 魏 征
据史书记载,唐 太宗见新科进士鱼贯 而出,大喜道:“天 下英雄尽入吾彀(gòu) 中矣!”你认为这句 话反映了什么事实。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02课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02课

启蒙运动的影响下,民主思想逐渐传 播开来,科学方法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形成
欧洲列强积极开拓海外殖民地,促进 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社会背景
01
02
03
社会阶层分化
工业革命导致社会阶层分 化加剧,形成了工人阶级 和资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城市化进程加速
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 程,大量人口涌入城市,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贫困与就业问题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贫困 和就业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文化背景
浪漫主义思潮
对工业化、城市化的反思 和对传统价值的追求成为 浪漫主义思潮的核心。
民族主义兴起
随着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 展,民族主义思潮逐渐兴 起。
教育普及与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 主化进程的推进,教育逐 渐普及并得到发展。
03 历史事件
历史贡献: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间 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相关事件:废除酷吏制度,推行科举制度,加强中央集 权。
重要人物三
01
人物姓名:朱元璋
02
历史贡献: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他推翻了 元朝,建立了明朝,统一了全国。
03
人物特点:具有雄心壮志,善于用人,具有 卓越的军事才能。
第02课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对当时的 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导致了 政治力量的重新洗牌和权力结构的 调整。
对后世的影响
提供了历史借鉴
第02课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对后世 的国家和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历史 借鉴,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历史
和指导现实。
促进了文化传承
第02课所涉及的历史时期是文化 发展的重要时期,历史事件的发
04
事件影响:法国大革命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 民主思想,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七下语文第二课《说和做》

七下语文第二课《说和做》
这个青年就是后来享誉诗坛的臧克家。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臧克家
闻一多先生简介
闻一多(1899—1946),本名
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 主战士。1899年生于湖北省浠水 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 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大学读书 时即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 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 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1937年 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臧克家(zāng)诗兴(xìng)钻探(zuān)地壳 (qiào)弥高(mí)锲而不舍(qiè)炯炯 (jiǒng)目不窥园(kuī)兀兀穷年(wù)沥尽 心血(lì)梳头(shū)凌乱(líng)无暇(xiá) 心不在焉(yān)秩序(zhì)深宵(xiāo)伴侣 (lǚ)漂白(piǎo)小楷(kǎi)群蚁排衙(yá) 硕果(shuò)卓越(zhuó)校补(jiào)赫然 (hè)潜心贯注(qián)心会神凝(níng)迥乎 不同(jiǒng)独裁(cái)函(hán)李公朴(pǔ) 迭起(dié)大无畏(wèi)慷慨淋漓(kāng kǎi lín lí)气冲斗牛(dǒu)昂首(áng)澎湃 (péngpài)
5.“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 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 如群蚁排衙。”怎样理解“群蚁 排衙”?这句话表现出闻先生 怎样的治学态度?
这部分的“说”有哪几种含义?
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前一个说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 后一个说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
知遇相惜 亦师亦友
臧克家于1930年起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 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 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1932年回清华任教后写 信给臧克家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 一个人已经够了。”可见相知之深。1933年臧克家准备 出版诗集《烙印》,因当时名不见经传,书店不愿出版 他的诗集。闻一多联络王统照等人,替他出资发行《烙 印》,又在大型杂志上撰文介绍。40年代,两人多有书 信往来,如课文中提到的“他在给我的信上说……”,这 是闻一多在接到臧克家赞扬他的信后,于1944年9月11 日写的回信;课文中提到的“1944年10月12日”那封 信,是答复臧克家欲至联大教书的问询的。闻一多先生 遇难后,臧克家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说课(精品)(新课标)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说课(精品)(新课标)

三、“开元盛世”
虢国夫人游春图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1.诗中的开元是谁的年号? 唐玄宗 李隆基
——杜甫《忆昔》
2.此诗描绘了当时什么样的情景?
开元时期,人口众多,粮食丰盈,国库充实,百姓富足,整个社会欣欣向荣
3.唐玄宗在位前期,哪些治国措施推动了“开元盛世”的出现?
武则天的统治措施
阅读课文P8-P9的“女皇武则天”部分, 找出下列信息:
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重稻视米农 流业脂生粟政产米,白治发,展公上经私济仓等廪俱……丰实。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和武举制度,扩大了统治基
打败西突厥,控制西北地区,击败吐蕃,夺取安西四镇,使唐朝影响力达到天山一带。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二 学情概况
学情分析
七 年 级
七年级学生通过一个星期的历史学习,对 于历史学习方法和理解能力有了一个初步的 基础,但还需进一步加强;同时七年级学生 对于历史充满大量兴趣和无限的探索欲望, 但由于部分影视作品的传播,其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易受到影响。
因此,在教学中应利用学生对于历史的兴 趣,通过一系列史料和图片,启发其自主探 索的积极性,培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打败西突厥,控制西北地区,击败吐蕃,夺取安西四 军事上 诗中的开元是谁的年号?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镇,使唐朝影响力达到天山一带。 武则天(624年-705年),名武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
这些措施为当时的社会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材料二: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
读材料,说说唐太宗实施这些治国措施后的结果如何?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字词注解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字词注解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字词注解语文是一门比较简单却又枯燥的学科。

要积累大量的词汇,整理了七年级下语文词语及解释,欢迎阅读!1.苦思冥想:尽心地思索和想象。

2.大功告成:功:事业;告:宣告。

指巨大工程或重要任务宣告完成。

3.肝脑涂地:涂地:涂抹在地上。

形容丧命。

也形容竭尽忠诚,任何牺牲生命都在所不惜。

4.白璧微瑕:洁白的玉上有些小斑点。

比喻很好的人或物有些小缺点,美中不足。

5.风声鹤唳:唳:鹤鸣叫。

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

6.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

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7.博闻强识:言:见闻。

形容科学知识多样,记忆力弱。

8.顾名思义:顾:看;义:意义,含义。

从名称想到所包含的意义。

9.爱屋及乌:因为快乐一个人而连带快乐他屋上的乌鸦。

比喻快乐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与他有关的人或物。

10.怙恶不悛:怙:依靠,依仗;悛:改过,悔改。

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11.旗鼓相当: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

12.棋逢对手:逢:相遇。

下棋遇到对手。

比喻争斗的双方本领不相上下。

13.大动干戈:干戈:古代的两种武器。

大规模地展开战争。

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14.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

15.恼羞成怒:由于愧疚至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狂。

16.爱不释手:释:放下。

喜爱得舍不得放手。

17.分道扬镳:分路而行。

比喻目标相同,各跑各的路或各干活各的事。

18.浅尝辄止:辄:就。

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

指不深入钻研。

19.掉以轻心:掉:转动;重:轻率。

对事情实行轻率的漫不经心的态度。

20.初露锋芒:比喻刚开始显示出力量或才能。

21.惊涛骇浪:涛:大波浪;骇:并使惊怕。

滚滚厉害的浪涛。

比喻凶险的环境或锋利惨烈的斗争。

22.牵强附会:把本来没有某种意义的事物硬说成有某种意义。

也指把不相关联的事物牵拉在一起,混为一谈。

23.梦寐以求:寐:睡著。

作梦的时候都在崇尚。

形容紧迫地希望着。

24.耳濡目染:濡:沾湿;染:沾染。

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七下语文第2课笔记

七下语文第2课笔记

七下语文第2课笔记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是《黄河颂》,以下为《黄河颂》的笔记:
1. 课文内容概括:本文是一首诗歌,主要赞美了黄河的雄伟和壮丽,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2. 重点词语解释:
(1)浩浩荡荡:形容声势浩大,广大无边。

(2)气魄:气概和魄力。

(3)哺育:喂养、培育。

3. 句子解析:
(1)“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
成九曲连环。

”这几句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黄河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

(2)“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这里通过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4. 主题思想:本文通过对黄河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崇敬,同时也激励了我们要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5. 写作特点: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夸张、比喻、拟人等,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同时,诗歌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节奏明快,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笔记内容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一步完善,使其更符合自己的学习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执政过程
武则天本是( 唐高宗 )的皇后, 逐渐掌握实权,晚年称帝,改国号 为( 周 )。
2、在位措施及作用
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 ( 农业生产 )、( 选拔贤才 ) 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 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3、如何评价
我国历史上( 唯一)的女皇帝。 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 ), 治宏(贞观)”。
( )4.武则天的统治被称赞为“政启开元,治 宏贞观”,能说明的史实包括 ①武则天改国号为周 ②由皇后成为皇帝 ③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的政策 ④继续推行唐太宗选贤才的政策 ⑤当政期间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 增强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 D.①③④
( )5.下列于武则天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 ②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③继续实行唐太宗发 展生产、选拔人才的政策 ④任用房玄龄和杜如晦为宰相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6.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唐太宗善于吸取隋亡的教训,以史为鉴 ②唐太宗注重发展经济 ③唐太宗任用贤才,要求臣下廉洁奉公 ④贞观时期,名相、名将辈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7.对于“贞观之治”局面下列内容不属于唐太宗的主张的是 A.皇帝要勤于政事 B.大臣要廉洁奉公 C.君臣须讲究排场 D.政府要轻徭薄赋 ( )8. 唐太宗患有气喘病,臣下因其居所潮湿而奏请在宫中为他建立一 个暖阁。唐太宗说“破土兴 工,花费很多……不可浪费民力”,这说明 A.唐太宗勤于政事,善于听取正确意见 B.唐太宗廉洁奉公 C.唐太宗“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 D.唐太宗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 )1.贞观时期,敢于犯颜直谏200多次,流芳青 史的是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张玄素 ( )2.唐朝哪位皇帝的统治被史学家评价为“政启 开元,治宏贞观。” A.唐高宗 B.唐中宗 C.唐玄宗 D.武则天 ( )3.以下史实不属于唐太宗的是 A.建立唐朝 B.合并州县 C.注意发展生产 D.注意任用 贤才和虚心纳谏
武则天是我国 历史上唯一的女皇 帝。据说,她死后 的墓碑上空无一字 ,有待后人去评说 ,你又会怎样看待 她的功过是非呢?
小结
唐高祖(李渊)
唐太宗(李世民)
女皇武则天
建立唐朝
“贞观之治”
“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
课堂练习
1、唐朝建立于: A.618年 B.626年 C.581年 D.589年
2、历史上把唐太宗统治时期称为:
唐太宗的政策和措施
1、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 劳役; 2、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 享受欲望; 3、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 的弊政,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 4、任用贤才和虚心讷谏。
思考:唐太宗统治时期,名相、名 将辈出的原因是什么?
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程 咬 金
李 靖
二、贞观之治
1、唐太宗都有哪些开明的治国思想?请 在教材中找出能体现他开明思想的一段 文言文。 2、他在位时实行了哪些政策措施促成了 “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 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
1、吸取隋亡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 过分压榨农民; 2、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3、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 4、大臣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
课后练习
1、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是什么? 2、唐太宗实行了哪些政策措施 使“贞观之治”的局面形成? 3、“贞观之治”的定义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的话) 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 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 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 下无事。 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 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 —以上摘自 《贞观政要》
比较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政治:削弱诸侯国势力, 加强中央集权;破格录 用有真才实学的人 经济:将铸币权和盐铁 经营权收归中央,亲临 黄河第一线,重视兴修 水利 军事:派兵反击匈奴, 夺取河套地区和河西走 廊,使匈奴再也无力与 西汉对抗 政治:吸取隋亡教训, 勤于政事,任用贤才, 虚心纳谏;发展科举 经济:重视发展生产, 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 军事:在西域设置管辖 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 机构-----安西都护府
(经过唐太宗的一段统治后):
“商旅野次(停留),无复盗贼,囹圄( 牢狱)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 “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都不过 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 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 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是谁?
武则天(624~705) 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 后改唐为周,自己做了 皇帝。她是中国历史上 唯一的女皇帝,掌握政 权近半个世纪,为维护 唐朝的强盛和统一、促 进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 化艺术的发展,做出了 巨大的贡献。
隋朝建立于581年,灭亡于 618年,它存在了多少年? 它的统治为什么会这样短 暂?
暴君隋炀帝
隋朝的灭亡
隋炀帝统治后期,暴虐无道,终于引发 隋末农民大起义。618年,炀帝在江都被部 将杀死,隋朝灭亡。
一、唐朝的建立和唐太宗的即 位
一说到唐朝,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唐太宗是唐朝的建立者吗?唐源自的建立秦 叔 宝杜 如 晦
长 孙 无 忌
李世民手下猛将有程咬金、李靖、秦叔宝等。十八 学士有多谋善断的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
“房谋杜断”与谏臣魏征
房玄龄
杜如晦
魏征
贞观重臣——魏征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
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尝此三镜以防已过。今魏征殂逝, 逐亡一镜矣。
——唐太宗
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 的出现有否关系?理由何在? 有关系。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从而 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
②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 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 意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意在注意调整统治 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
③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 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利益。
比较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思想文化: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在长安兴 办太学 民族关系:派张骞出 使西域 思想文化:重视培养 人才,扩充国学规模, 增加学员 民族关系:把文成公 主嫁给松赞干布,促 进唐蕃和好
玄武门
A.贞观之治 C.开皇之治 B.开元盛世 D.光武中兴
3、发现并提拔名臣姚崇、宋璟的皇帝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4、人们基本上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因为: ( D )
A.她是我国历史惟一女皇帝
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朝政 C.她能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D.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动脑筋题
比较唐太宗和汉文帝有什么共同之处
.
都注意吸取历史经验教训,重 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 劳役;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贞观之治”的定义: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 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 为”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 政治清明 经济发达、 国力强盛)
(贞观初期,洛阳以东至沿海) “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 条。”
时间: 618
开国皇帝:李渊(唐高祖)
长安(陕西西安) 都城:
西安——十三朝古都
比较著名的建都朝代:西周、秦朝、
西汉、隋朝、唐朝
唐太宗的即位
时间: 626
标志事件: 玄武门之变
皇帝: 唐太宗(李世民)
贞观 年号:
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统治的贞观年间 (627—649年),政治比 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 ,国力逐步强盛,历史 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 观之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