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第3章 框架结构设计

合集下载

《框架结构设计》课件

《框架结构设计》课件

《框架结构设计》课件课程目标:1. 了解框架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框架结构的设计原则和方法;3. 能够应用框架结构设计原理进行实际项目的框架设计。

第一部分:框架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1 框架结构的基本概念1.1.1 框架的定义1.1.2 框架与传统的结构形式的区别1.1.3 框架结构的分类1.2 框架结构的特点1.2.1 空间刚度大1.2.2 抗震性能好1.2.3 框架结构自身的重量轻1.2.4 施工方便,施工周期短第二部分:框架结构的设计原则和方法2.1 框架结构的设计原则2.1.1 安全性原则2.1.2 经济性原则2.1.3 适用性原则2.2 框架结构的设计方法2.2.1 框架结构的平面设计2.2.2 框架结构的立面设计2.2.3 框架结构的剖面设计第三部分:框架结构设计的实际应用3.1 项目背景及设计要求3.1.1 项目背景3.1.2 设计要求3.2 框架结构设计流程3.2.1 初步设计阶段3.2.2 详细设计阶段3.2.3 设计评审阶段3.3 框架结构设计案例分析3.3.1 案例一:多层框架结构设计3.3.2 案例二:高层框架结构设计第四部分:框架结构设计注意事项及常见问题解析4.1 框架结构设计注意事项4.1.1 合理选择框架梁、柱的截面尺寸4.1.2 注意框架结构的连接节点设计4.1.3 考虑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4.2 常见问题解析4.2.1 问题一:框架结构梁、柱节点钢筋锚固问题4.2.2 问题二:框架结构柱梁截面尺寸的确定方法4.2.3 问题三:框架结构柱的偏心加载问题第五部分:总结与展望5.1 总结5.2 展望科学性:1. 内容基于结构工程领域的公认原理和标准,如国际建筑规范和工程实践。

2. 使用最新研究和industry best practices 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3. 课件中的案例分析和问题解析基于实际工程项目,提供了具体的数据和解决方案。

4. 引用权威的参考资料和学术研究,以支持课件中的理论和设计方法。

框架结构设计范文

框架结构设计范文

框架结构设计范文框架结构设计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为了实现系统功能的需求,将软件系统划分成各个部分,并定义它们之间的关系和交互方式,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具体设计和实现。

一个好的框架结构设计能够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可重用性和可测试性。

在进行框架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功能模块划分首先,需要将系统的功能模块进行划分,根据业务需求将相似的功能集合在一起形成各个模块。

模块之间应该具有高内聚、低耦合的特点,即一个模块内的功能相关,模块之间尽量减少依赖关系。

二、定义接口和协议在模块之间的交互上,可以通过定义接口和协议来实现。

接口定义了模块对外提供的能力,协议定义了模块之间的通信方式和数据格式。

通过明确的接口和协议,可以降低模块之间的耦合度,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三、分层架构在框架结构设计中,可以采用分层架构的方式来组织系统。

分层架构将系统划分为若干层,每一层都有特定的职责和功能。

常见的分层架构包括三层架构、四层架构和五层架构等。

通过分层架构,可以将系统的功能逻辑分离,提高系统的模块化程度,使系统更易于维护和扩展。

四、模块间通信在框架结构设计中,模块之间需要进行通信和协作。

常见的模块间通信方式包括消息传递、事件驱动和远程调用等。

消息传递是指模块之间通过传递消息来进行通信;事件驱动是指模块之间通过触发和监听事件来进行通信;远程调用是指模块之间通过远程方法调用来进行通信。

根据系统的需求和场景选择合适的通信方式。

五、错误处理和异常处理在框架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错误处理和异常处理机制。

错误处理是指对系统中出现的错误进行捕获和处理,使系统能够继续执行;异常处理是指对系统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捕获和处理,使系统能够进行相应的恢复或补救操作。

良好的错误处理和异常处理机制能够提高系统的健壮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框架结构设计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在进行框架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功能模块划分、接口和协议定义、分层架构、模块间通信以及错误处理和异常处理等方面。

框架结构的设计步骤

框架结构的设计步骤

框架结构的设计步骤一、明确需求。

要设计框架结构呢,第一步肯定得先搞清楚需求呀。

就像你要盖房子,得知道这房子是用来住人呀,还是做仓库啥的。

是要盖个小别墅,还是高楼大厦呢?这需求不同,那框架结构的设计方向可就差远喽。

得和客户或者相关人员好好聊一聊,把功能需求、空间要求、预算之类的都摸个透。

二、确定结构体系。

知道需求了,就该琢磨用啥样的结构体系啦。

这就好比给房子选骨架呢。

是用纯框架结构呀,还是框架 - 剪力墙结构呢?这里面学问可大了。

要考虑建筑的高度、抗震要求、使用功能等好多因素。

如果是比较矮的建筑,纯框架可能就够啦,简单又实用。

要是高楼呢,可能就得加上剪力墙来增加稳定性,就像给房子的骨架加上一些加固的支撑一样。

三、初步布局。

好啦,结构体系定了,就可以开始初步布局啦。

这就像给房子的框架搭个大概的样子。

柱子放哪儿呢?梁又该怎么连呢?要根据建筑的平面形状、功能分区来安排。

比如说客厅的地方,柱子不能太影响空间的使用,要巧妙地布局,让空间看起来既宽敞又合理。

而且柱子和梁的布置也要考虑传力的合理性,就像接力赛一样,力要能顺利地从板传到梁,再传到柱子,最后到基础。

四、荷载计算。

接下来就是算荷载啦。

这就像知道房子要承受多少重量一样。

这里面有恒载,就是房子本身的重量,像楼板、墙这些的重量。

还有活载,就是人呀、家具呀这些可能变动的重量。

这可得算仔细喽,要是算少了,房子可能就会有危险;算多了呢,又可能会造成浪费。

就像给人做饭,不能做太多也不能做太少。

五、内力分析。

荷载算好了,就该分析内力啦。

这内力就像是房子框架内部的力量分配。

哪些地方受力大,哪些地方受力小,得搞清楚。

这时候就可以用一些计算软件或者手算的方法来分析。

就像给房子做个体检,看看它的骨架哪里压力大,哪里压力小,这样才能合理地设计构件的尺寸呢。

六、构件设计。

内力分析完了,就到构件设计啦。

根据内力的大小来确定柱子、梁、板的尺寸和配筋。

柱子要足够粗,梁要足够结实,板也要能承受住上面的重量。

中考语文 作文梯度训练—记叙文 第三部分 构思及几种典型的结构模式

中考语文 作文梯度训练—记叙文 第三部分 构思及几种典型的结构模式

中考语文作文梯度训练—记叙文第三部分构思及几种典型的结构模式第四章构思的精巧(解决表达有序问题,了解几种结构模式)第一节概述再美的语言如果东一句西一句没有条理,也是毫无意义的。

前面说过:任何人写文章都是有一定目的性的,或抒发某一情感、或宣泄某种情绪、或赞美某种精神、或揭示人生哲理,总之要表达一定的主题思想。

当我们确立了要表达的内容,并且也通过平时积累有了这方面素材,那么如何清楚地把你的意思传达给别人并且让人乐于接受呢?这就是构思的问题了。

构思是常常被忽视却又十分重要的步骤。

文章精彩与否往往取决于巧妙的构思。

所谓构思,是写文章之前对文章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的谋划。

好的创作灵感,巧妙的写作角度等,都是写作的关键。

记得香港中文大学微情书一等奖有这样一篇短文:《你还在我身旁》,正是抓住了让时间倒流的美好愿望,以独特的角度精心构思,写出了感人的诗句:你还在我身旁瀑布的水逆流而上,蒲公英种子从远处飘回,聚成伞的模样,太阳从西边升起,落向东方。

子弹退回枪膛,运动员回到起跑线上,我交回录取通知书,忘了十年寒窗。

厨房里飘来饭菜的香,你把我的卷子签好名字,关掉电视,帮我把书包背上。

你还在我身旁。

随着写作经验的增加,你会不断激发出创作灵感,有更为巧妙的设计,这些都是本书无法解决的。

本章仅从形式上介绍记叙文的几种常见结构方式,希望大家熟练了以后要摆脱这些框框的束缚,写出自己的特色来。

一. 基本概念:所谓“结构”,就是把材料根据主题....的需要加以适当安排和布局,即篇章谋划。

它解决的是“言之有序”的问题。

这里所说的“构思”就是指如何选取素材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许多同学不愿意构思,提笔便写,想到哪写到哪,这样的文章缺乏条理性,更谈不上打动读者了。

怎样才能条理清晰地表达呢?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写作之前一定要花几分钟的时间来构思。

“磨刀不误砍柴工”,有的同学这样做了,便尝到了甜头:以前作文写到一半就卡住了,不知接下来怎么写了。

经过构思后再写作,胸有成竹,一气呵成,文章读起来也顺畅多了。

框架结构课程设计

框架结构课程设计

框架结构课程设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框架结构已成为了软件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框架结构是一种重用性高、易于维护的软件开发模式,能够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因此,框架结构课程设计成为了软件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

一、课程目标框架结构课程设计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框架结构的基本原理和开发方法,具备设计和实现框架结构的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 理解框架结构的概念和特点,了解框架结构的分类和应用场景。

2. 掌握框架结构的设计方法,包括需求分析、框架结构设计、模块划分、接口定义等。

3. 学习框架结构的实现技术,包括面向对象编程、设计模式、依赖注入、反射等相关技术。

4. 运用框架结构开发实际应用,如Web开发、移动应用开发、游戏开发等。

二、教学内容框架结构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 框架结构的概念和特点。

介绍框架结构的定义、特点、分类,以及框架结构与传统软件开发模式的区别。

2. 框架结构的设计方法。

介绍需求分析、框架结构设计、模块划分、接口定义等设计方法,以及如何进行框架结构的评估和选择。

3. 框架结构的实现技术。

介绍面向对象编程、设计模式、依赖注入、反射等相关技术,并结合实例讲解如何实现框架结构。

4. 框架结构的应用。

介绍框架结构在Web开发、移动应用开发、游戏开发等方面的应用,并结合实例讲解如何运用框架结构进行开发。

三、教学方法框架结构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应重视实践和项目实践,包括以下方面:1. 理论讲解。

通过讲解框架结构的概念、设计方法、实现技术等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2. 课堂讨论。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思考框架结构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并讨论解决方案。

3. 实验操作。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框架结构的应用和实现过程,加深对框架结构的理解和掌握。

4. 项目实践。

通过实现项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框架结构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

四、教学评估框架结构课程设计的教学评估应综合考虑学生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包括以下方面:1. 课堂表现。

框架结构设计解析PPT课件

框架结构设计解析PPT课件

12
ic=EI / h
第12页/共50页
☆基反本弯过点程:上底层层柱柱距中底点面2/3h
判断 ib / ic ≥ 3
∑Vij = VPj ∑dij ·δj = VPj
δj= VPj / ∑dij
计算各柱 dij
设各柱端 侧移为δ
第j层各柱剪力:
Vij = dij ·VPj / ∑dij
V1j = d1j ·δj V2j = d2j ·δj ……
q(Z)
z ΔN
j层侧移 ΔNj :
ΔNj
H
Nj
HjN N 2
0 EA
dz
N B
Hj N
N j
V0 H 3 EA底 B2
Fn
第20页/共50页
20
N j
V0 H 3 EA底 B2
FN
V0 : 总剪力 EA底 : 底层边柱轴向刚度
FN : 荷载系数
层间侧移:δNj = ΔNj- ΔNj-1
☆梁端内力调幅
调幅系数 现浇框架: 0.8 ~ 0.9 装配式框架:0.7 ~ 0.8
M1
M2
M'1
M'2 调幅后再组合
M0
M'0 M:按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
23
M=(M'1+M'2)/ 2 + M'0 M'0 ≥ M / 2
第23页/共50页
框架梁
☆梁抗剪截面限制条件
无地震: V 0.25c fc bh0
16
☆柱反弯点高度修正
影响柱反弯点位置主要因素:柱端约束刚度
θj Mj
θj-1= θj
Mj-1= Mj
Mj-1 θj -1

框架结构设计

框架结构设计

框架结构设计1 设计任务书1.1 设计资料1.背景资料某多层办公楼,建筑平面、立面、剖面图见图1~4。

室内设计标高±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10.00m,室内外高差600mm。

2.建筑构造做法建筑构造做法选自华北地区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5J1。

各部位具体做法如下。

①楼面及屋面构造做法见表1。

②墙体构造做法见表2。

墙体材料为陶粒混凝土砌块,外墙厚300mm,内墙后200mm,容重8.5kN/m³。

③顶棚采用轻钢龙骨纸面石膏板吊顶(05J1顶7),自重0.14kN/㎡。

④门窗采用塑钢窗(0.10kN/㎡)、木门(0.25kN/㎡)3.使用荷载标准值屋面:上人屋面2.0kN/㎡;非上人屋面0.5kN/㎡。

楼面:办公室2.0kN/㎡;走廊、门厅、楼梯、厕所2.5kN/㎡。

4.自然条件基本风压:0.40kN/㎡;基本雪压0.40kN/㎡;最大冰冻深度0.6m。

5.抗震设防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Ⅲ类。

表1 楼面及屋面构造做法名称用料做法厚度(mm)使用部位铺地砖楼面(厚30mm)05J1-楼10 10mm厚地砖铺平拍实,水泥浆擦缝10一般楼面20mm厚1:4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20素水泥浆结合层一遍花岗石楼面厚50mm 05J1-楼13 20mm厚花岗石板铺平拍实水泥浆擦缝20 走廊门厅楼梯间30mm厚1:4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30素水泥浆结合层一遍铺地砖防水楼面厚102mm 05J1-楼2710mm厚地砖铺平拍实,水泥浆擦缝10卫生间25mm厚1:4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251.5mm厚聚氨酯防水涂料刷基层处理剂一遍15mm厚水泥砂浆找平层1550mm厚C15细石混凝土找坡,最薄处不小于30mm50上人屋面05J1-屋6 10mm厚地砖铺平拍实,缝宽5-8,1:1水泥砂浆填缝10上人屋面25mm厚1:4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25满铺0.15厚聚乙烯薄膜一层0.15上人屋面05J1-屋6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3上人屋面1:3水泥砂浆找平层20聚苯保温板1001:8水泥膨胀珍珠岩找2%坡,最薄处不小于20mm1001:3水泥砂浆找平层20非上人屋面05J1-屋6涂料或粒料非上人屋面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31:3水泥砂浆找平层20聚苯保温板1001:8水泥膨胀珍珠岩找2%坡,最薄处不小于20mm1001:3水泥砂浆找平层20表2 墙体构造做法名称用料做法厚度(mm)使用部位面砖墙面(厚27~30mm)05J1-外墙13 刷素建筑胶水泥浆一遍,配合比为建筑胶:水泥浆=1:410所有外墙面15厚2:1:8水泥石灰砂浆,分两次抹灰20刷素水泥浆结合层一遍4~5厚1:1水泥砂浆加水重20%建筑胶8~10厚面砖,1:1水泥砂浆勾缝或水泥浆擦缝混合砂浆墙面(厚20mm)05J1-内墙5 刷素建筑胶水泥浆一遍,配合比为建筑胶:水泥浆=1:4 除卫生间外所有内墙面15厚1:1:6水泥石灰砂浆,分两次抹灰155厚1:0.5:3水泥石灰砂浆 5秞面砖墙面(厚23~24mm)05J1-内墙9刷素建筑胶水泥浆一遍,配合比为建筑胶:水泥浆=1:410卫生间内墙面15厚2:1:8水泥石灰砂浆,分两次抹灰253~4厚1:1水泥砂浆加水重20%建筑胶4~5厚秞面砖,白水泥浆擦缝3.使用荷载标准值屋面:上人屋面2.0kN/m2;非上人屋面0.5kN/m2;楼面:办公室2.0kN/m2;走廊、门厅、楼梯、厕所 2.5kN/m2。

框架结构设计步骤

框架结构设计步骤

砼框架结构设计手算步骤一.确定结构方案与结构布置1.结构选型是否选用框架结构应先进行比较。

根据何广乾的模糊评判法,砼结构8~18层首选框剪结构,住宅、旅馆则首选剪力墙。

对于不需要电梯的多层采用框架较多。

2.平面布置注意L,l,l’,B的关系。

3.竖向布置注意高宽比、最大高度(分A、B两大类,B类计算和构造有更严格的要求),力求规则,侧向刚度沿竖向均匀变化。

4.三缝的设置按规范要求设置,尽量做到免缝或三缝合一。

5.基础选型对于高层不宜选用独立基础。

但根据国勤兄的经验,对于小高层当地基承载力标准值300kpa 以上时可以考虑用独基。

6.楼屋盖选型高层最好选用现浇楼盖1)梁板式最多的一种形式。

有时门厅,会议厅可布置成井式楼盖,其平面长宽比不宜大于1.5,井式梁间距为2.5~3.3m,且周边梁的刚度强度应加强。

采用扁梁高度宜为1/15~1/18跨度,宽度不超过柱宽50,最好不超过柱宽。

2)密肋梁方形柱网或接近方形,跨度大且梁高受限时常采用。

肋梁间距1~1.5m,肋高为跨度的1/30~1/20,肋宽150~200mm。

3)无梁楼盖地震区不宜单独使用,如使用应注意可靠的抗震措施,如增加剪力墙或支撑。

4)无粘结预应力现浇楼板一般跨度大于6m,板厚减薄降低层高,在高层中应用有一定技术经济优势。

在地震区应注意防止钢筋端头锚固失效。

5)其他二.初步确定梁柱截面尺寸及材料强度等级1.柱截面初定分抗震和非抗震两种情况。

对于非抗震,按照轴心受压初定截面。

对于抗震,Ac=N/(a*fc) N=B*F*Ge*n B=1.3(边柱),1.2(等跨中柱),1.25(不等跨中柱)Ge=12~15kN/m2 a为轴压比fc为砼抗压强度设计值F为每层从属面积n为层数。

框架柱上下截面高度不同时,每次缩小100~150为宜。

为方便尺寸标注修改,边柱一般以墙中心线为轴线收缩,中柱两边收缩。

柱截面与标号的变化宜错开。

2.梁截面初定梁高为跨度的1/8~1/14,梁宽通常为1/2~1/3梁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悬臂型结构(构架、塔架、烟囱等高耸结构),高度大于30m,高宽比大于1.5 且可以忽略扭转影响的高层建筑,按照下式计算:
2020/5/23
24
Z
1 Z Z
——脉动增大系数
——脉动影响系数
——振型系数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Z
Z
2020/5/23
25
脉动增大系数 ξ
主要与结构的周期、基本风压和地面粗糙程度有关
框架结构的主梁截面宽度bb可(1/2~1/4)hb确定,且截面 宽度不宜小于1/4hb,且不应小于200mm。 二、框架柱截面尺寸估算
初步设计时,柱截面Ac可按下式确定
Ac
N
fc
——轴压必限值,一、二、三、级抗震时,分别
取0.7、0.8、0.9,四级抗震及非抗震时取1.0
N—为估算的框架柱轴力设计值。
)
:空气密度
具体查阅:荷载规范附录D,不小于0.3kN/m2 说明:一般高层建筑考虑50年一遇,特别重要或者有特殊要求的高层建筑考虑100年
一遇
2020/5/23
17
(风对2)建风筑荷表载面体的型作系用数力并不等于基本s 风压值,而是随建筑物的
体型、尺度、表面位置等而改变,其大小由实测或风洞试验确定 =垂直于建筑表面的平均风作用力/基本风压值
2020/5/23
11
结构构件的截面抗弯刚度 :
考虑楼板的影响,框架梁的截面抗弯刚度应适当提高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
中框架:I=2I0
边框架:I=1.5I0
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盖:
中框架:I=1.5 I0
边框架:I=1.2 I0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盖:
中框架:I=I0 边框架:I=I0 注:I0为矩形截面框架梁的截面惯性矩
剪力墙结构及筒中筒: T1=0.05N
N——房屋层数
2020/5/23
28
4、总风荷载 总体风荷载是指作用在建筑物上的某个方向上的全部风荷载在结构上产生的 合力各个表面承受风力的合力,沿高度变化的分布荷载
:建筑物表面法线与风作用方向的夹角
=0:风力作用方向与建筑表面垂直,风压全部计算
( B cos B cos ) =90:风力作用方向与建筑表面平行,风压不算
高耸—有
2、随机性—按照统计规律归纳出风荷载标准值计算公式
当计算主要承重结构时
Wk z s z w0
Wk :风荷载标准值(kN/m2)
2020/5/23
16
3、风荷载的计算
(1)基本风压
空旷平坦地面、距地10m0 、50年一遇、10min平均最大风速
计算。
0
0
1 2
02
02
1600
(kN
/
m2
计算各层梁上的竖向荷载,分别计算各梁的固端弯矩。 计算梁柱的线刚度和弯矩分配系数(除底层柱外其他柱的线刚度均乘以0.9)。 梁和底层柱的远端均按固定支座考虑,传递系数为1/2,其余柱传递系数改为1/3。 求得各个楼层单元的内力后,将同时属于上下两层的柱的内力值进行叠加作为原框
空气流动形成的风遇到建筑 物时,就在建筑物表面产生 压力或吸力,这种风力作用 叫风荷载。
风的大小与 (1)近地风的性质、风速、风向有关 (2)建筑物所在地的地藐及周围环境 (3)建筑本身的高度、形状以及表面状况有关
1、概念:空气流动形成风(近地风起主要作用)
迎风面:压力
背风面:吸力
风毁事故:桥梁
高层—少,局部破坏多(玻璃)
截面形式选取: 框架梁跨中截面: T型截面 框架梁支座截面:
矩形截面
2020/5/23
12
3.5 荷载计算
一、恒荷载:结构自重、附加永久荷载
隔墙、装饰、设备管道等(规范附录A)
恒荷载标准值可由各构件的截面尺寸、长度装饰
材料
情况计算;设备管道重量由有关专业设计
人员提供。
二、活荷载: 楼面均布活荷载、屋面均布活荷载、施 工检修人员与机具的重量。
w0 ·T12
钢结构
0.01 0.02 0.04 0.06 0.08 0.10 0.20 0.40
0.60
1.47 1.57 1.69 1.77 1.83 1.88 2.04 2.24
2.36
有填充墙的房屋钢
结构
1.26 1.32 1.39 1.44 1.47 1.50 1.61 1.73
1.81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 1.11 1.14 1.17 1.19 1.21 1.23 1.28 1.34
架柱相交的原则进行。纵横两个方向均应按框架设计。框架 梁、柱构件的轴线宜重合。如果二者有偏心,梁、柱中心线 之间的偏心距,9 度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柱截面在该方向宽 度的1/4;非抗震设计和6~8度抗震设计时不宜大于柱截面在
该方向宽度的1/4。
§3.3 截面尺寸估算
一、框架梁截面尺寸估算
框架结构的主梁截面高度hb可(1/8~1/18)l0确定(l0为主梁 计算跨度),且截面高度不宜大于1/4净跨。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不考虑框架的侧移 每层梁上的荷载对其它层梁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上、下柱的远端是固定 在计算中,除实际的固定端(如底层柱端)外,其
他各层柱的线刚度均乘以折减系数0.9 同时柱端的弯矩传递系数也相应地从原来的1/2
改为1/3。
②分层法计算过程和要点
将多层框架沿高度分解成一层一层的无侧移开口框架,并以每层的梁和与其相连的 柱作为该层的计算单元,将柱的远端假定为固端。
0< <90:风Z 力的Z 分量0 ,注S意1风1力分解时区1别风力为压力或吸S力n n
n
2020/5/23
29
各个表面承受风力的合力,沿高度变化的分布荷载
Z Z0 (1B1 cos1 Zn Bn cos n )
α2 =900 μs=-0.6
μS 压力为“+” 拉力为“—”
B2
一、结构布置的一般原则
框架结构主要是结构平面布置,对于建筑剖面复杂的 结构,还需进行结构的竖向的布置。进行布置时,应满足 以下一般原则:
(1)满足使用要求,并尽可能地与建筑的平、立、剖面划分 相一致;
(2)满足人防、消防要求,使水、暖、电各专业的布置能 有效地进行;
(3)结构尽可能简单、规则、均匀、对称,构件类型少; (4)妥善地处理温度、地基不均匀沉降以及地震等因素对
s
2020/5/23
18
压力为正号 吸力为负号
2020/5/23
20
(3)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应该根据地面粗糙度类别确定
D C
A
B
A类:指近海面、海岛、海岸、湖岸以及沙漠 B类:指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乡镇和城市郊区 C类:指密集建筑裙的城市市区 D类:指有密集建筑物裙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中心
注意:建筑标高-结构标高=装修层高度; 跨度差小于10%的不等跨框架,近似按照等跨框架计算; 当框架梁的坡度小于1/8时,可近似按水平梁计算; 当梁在端部加腋,当端部高度与跨中高度之比小于1.6或惯性矩之比小于4时,可按
等截面梁计算。
2020/5/23
10
计算简化与假设: ◆忽略杆件的抗扭转作用 ◆空间三向受力的框架节点简化为平面节点,受力状态分为 ★ 刚结节点: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 铰接节点:装配式框架结构 ★ 半铰接节点:装配式框架结构
2020/5/23
31
§3.6 内力计算
水平荷载按刚度分配 竖向荷载按面积分配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近似计算——分层计算法 水平荷载按——反弯点法、D值法
传递系数
分配系数
2020/5/23
33
转动刚度——对转动的抵抗能力。转动刚度以S表示 等于杆端产生单位转角时需要施加的力矩。
固端弯矩 方向 +
2020/5/23
2020/5/23
26
30.00 4.14 3.01 2.06
振型系数
Z
可由结构动力计算确定,计算时可仅考虑受力方向基本振型的影响;
对于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弯剪型结构,也可近似采用振型计 算点距室外地面高度Z与房屋高度H的比值代替振型系数 Z/H
查表
脉动影响系数
与房屋总高度、粗糙度类别、H/B有关,查表。
1.38
w0·T12
钢结构
0.80 1.00 2.00 4.00 6.00 8.00 10.00 20.00 2.46 2.53 2.80 3.09 3.28 3.42 3.54 3.91
有填充墙的房屋钢 结构
1.88
1.93
2.10
2.30
2.43
2.52
2.60
2.85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 1.42 1.44 1.54 1.65 1.72 1.77 1.82 1.96
第3章 多层和高层框架结构设计
体系确定——荷载确定——内力、位移确定— —配筋计算——施工图
§3.1 概述
框架结构是由横梁和立柱在节点刚接组成的杆件体系。
框架结构优点
结构轻巧,便于布置; 整体性比砖混结构和内框架承重结构好; 可形成较大的使用空间; 施工较为方便; 较为经济。
§3.2 结构布置方法
(2)、最不利荷载布置法 为求某一知道截面的最不利内力,可以根据影响线方法,直接确定 产生此最不利内力的活荷载布置。
(3)、分层布置法或分跨布置法 (4)、满布荷载法
将活荷载满布,支座处内力不调整,跨中弯矩乘以1.1~1.2系数。
3、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方法 (1)、分层法
①分层计算法的基本假定:
2020/5/23
27
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经验公式
方法一:
钢筋混凝土框架和框剪结构: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