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5综合与实践 第3课时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人教新课标 (4)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5综合与实践 第3课时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人教新课标 (4)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5综合与实践第3课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人教新课标 (4)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邮票的收集和观察,发现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 通过邮票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1. 观察邮票,发现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2. 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3. 通过邮票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邮票,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

2. 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3.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些邮票,引导学生观察邮票,发现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2. 学生观察邮票,发现邮票中的数学问题,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3.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4.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5. 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6. 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结果,与同学进行分享和交流。

7. 教师对学生的解题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学生对邮票中的数学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情况。

2. 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

3. 教师应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案教案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案教案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邮票的来源和种类,培养学生的收集兴趣。

2. 通过观察邮票,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邮票的来源和种类2.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邮票,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

2.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邮票案例,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1. 邮票样品:准备各种邮票样品,以便学生观察和分析。

2. 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邮票的图片和相关案例。

3. 学习任务单:为学生准备学习任务单,以便学生记录和整理学习内容。

教案内容示例:一、邮票的来源和种类1. 教师出示各种邮票样品,引导学生了解邮票的来源和种类。

2. 学生分享自己收集的邮票,介绍邮票的特点和价值。

二、邮票中的数学问题1. 教师出示一枚邮票,引导学生观察邮票的形状、大小、图案等特征。

2. 学生提出邮票中的数学问题,如邮票的面积、周长、对称性等。

3.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提出的问题,如计算邮票的面积、周长等。

三、小组合作探究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枚邮票进行观察和分析。

2. 学生提出本组邮票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各组汇报交流,分享研究成果。

四、案例分析1. 教师出示一个邮票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2. 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评和指导。

2.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邮票收集和数学问题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收集兴趣。

六、邮票设计中的数学问题1. 教师展示一些具有特殊数学元素的邮票设计,如几何图案、斐波那契序列等。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5综合与实践第3课时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人教新课标(5)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5综合与实践第3课时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人教新课标(5)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5综合与实践第3课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人教新课标 (5)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六单元的第五综合与实践,第三课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邮票的大小、邮票的邮资以及邮票的设计等方面的数学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邮票中的数学问题,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邮票中的数学问题,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如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邮票实物、尺子、黑板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引入:拿出几枚邮票,让学生观察邮票的大小、邮资以及设计,引发学生对邮票中的数学问题的思考。

2. 讲解:讲解邮票的大小、邮资以及设计等方面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理解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3. 练习:让学生拿出自己的邮票,测量邮票的大小,计算邮票的面积,并讨论邮票的邮资和设计等问题。

六、板书设计邮票中的数学问题:1. 邮票的大小2. 邮票的邮资3. 邮票的设计七、作业设计1. 观察自己拥有的邮票,记录邮票的大小、邮资以及设计等方面的信息。

2. 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邮票问题,例如计算邮票的面积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这节课的教学,觉得学生们对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在练习中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但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对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还不太理解,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邮票中的数学问题不仅可以体现在邮票的大小、邮资和设计上,还可以延伸到邮票的收藏、邮票的市场价值等方面,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探索的数学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一、引入环节的邮票观察在引入环节,我通过展示邮票实物,让学生们直观地观察邮票的大小、邮资以及设计。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第15课时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第15课时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15课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邮票的图案和面值,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邮票中的数学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通过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

2. 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邮票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邮票图案和面值的资料,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练习本。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邮票,引导学生观察邮票的图案和面值,引发学生对邮票中的数学问题的兴趣。

2. 探究新知(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邮票的图案和面值,提出一些数学问题,例如:“这些邮票的总面值是多少?”、“如果我想买这些邮票,需要多少钱?”等。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3. 巩固练习(1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邮票,提出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邮票中的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

5.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与邮票中的数学问题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邮票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探究新知”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尝试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5.3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11-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5.3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11-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5.3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11-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邮票的种类和特点。

2.掌握基本的邮票分类方法。

3.训练学生对邮票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4.增强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种类的邮票。

•掌握邮票的分类方法。

2. 教学难点•邮票分类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1.PowerPoint课件或者黑板。

2.邮票样本或图片。

3.学生联系本。

4.讲解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邮票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猜测邮票的分类方法。

2. 教学1.介绍邮票的基本知识,如邮票的种类、邮票的意义等。

2.分类讲解各种邮票的特点和分类方法。

3.给学生展示多样的邮票,让他们自己尝试分类并解释分类的原因。

4.分析不同邮票中的数学问题,如邮票上的面值、数量等。

3. 拓展让学生从身边的日常生活中发现更多与数学有关的事物,如邮票上的数字组合、几何图形等。

4. 巩固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带领学生讨论解题思路。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展开讨论。

并留下必要的作业。

五、布置作业1.随堂练习题。

2.要求学生收集几种不同的邮票,并写下你对这些邮票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这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邮票,激发了他们对数学问题的兴趣,但在分类邮票的过程中,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

下节课需要更多的实例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分类方法。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理解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5.3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5.3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5.3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邮票的图案和面值,理解并运用基本的数学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类和比较邮票,培养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通过邮票的图案和面值,进行基本的数学运算。

2. 难点:学生能够通过邮票的分类和比较,培养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邮票样本、教学课件、计算器。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邮票样本。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邮票样本,引导学生观察邮票的图案和面值,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

2. 探索新知(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邮票的图案和面值,进行基本的数学运算,如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的观察和计算结果。

3. 巩固练习(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邮票样本,要求学生进行观察和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拓展延伸(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邮票的分类和比较,培养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的观察和思考。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

6.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收集邮票样本,观察和计算邮票的数学问题。

学生记录作业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邮票的图案和面值,引导学生进行数学运算,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分享。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提供的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索新知”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通过观察邮票的图案和面值进行数学运算的主要实践阶段,对于学生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至关重要。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1.了解邮票的作用,理解、掌握邮政资费的方法。

2.经历探究确定邮资、根据信函质量支付邮资等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树立“分段”的思想并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确定信函邮资的方法,探究合理的邮资支付方式。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你见过邮票吗?你知道它们有什么作用吗?(课件展示各种邮票让学生欣赏)2.揭示课题:邮票是邮资的凭证,那么,该如何正确付邮资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探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邮票中的数学问题二、探究确定邮资的方法(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出邮资收费表1.课件出示问题:①李华的信不到20g,寄给本市的朋友要贴多少钱的邮票?②王强的信有45g,寄往外地,怎样贴邮票呢?要想回答这两个问题,我们就要了解邮政机关按什么标准收取邮资的。

请看邮政资费表——2.课件出示邮政资费表:(二)尝试解决问题1.理解“计费单位”和“资费标准”的意义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表格,你从中了解了信函邮资的哪些知识?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学生讨论后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首重”、“续重”、“本埠”、“外埠”、“计费单位”和“资费标准”的意义。

2.独立解决问题学生独立解决情境中的两个问题,教师巡视指导,集体交流纠错。

三、巩固练习1.课件出示练习:①一封信重45g,寄给在外地工作的叔叔,需要付邮资多少钱?②如果邮寄不超过100g的信,最多只能贴3张邮票,只用80分和1.2元的邮票能满足需要吗?如果不能,请你再设计一张邮票,看看多少面值的邮票能满足需要?3.邮递员的温馨提示:为方便机器检信,一封信函最多可贴四张邮票。

4.如果想最多只用四种面值的邮票,就能支付所有不超过400克信函的资费,除了80分和1.2元面值,你认为还需要增加什么面值的邮票?四、课堂小结这节课大家学到了什么知识?希望你能将所学运用到生活中。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5.3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2-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5.3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2-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5.3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2-人教版一、课时内容概述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是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邮票的种类、面值以及邮票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各类邮票的面值,了解邮票的用途,掌握邮票计算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个人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不同种类邮票的面值及计算方法。

•难点:解决邮票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包括各种邮票图片和面值的课件。

2.教具:黑板、彩色粘贴纸、计算器等教学辅助工具。

3.材料:分发给学生的工作纸、邮票图片等。

4.活动设计:准备与邮票有关的趣味小游戏和实际问题讨论等教学活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出示各种邮票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询问他们对邮票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30分钟)1.学生分组观察几种不同邮票的面值,并讨论各种邮票的特点。

2.教师结合课件展示不同邮票的面值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邮票计算的技巧。

3.学生在小组内进行邮票数学问题的练习,互相讨论解题思路。

3. 活动设计(15分钟)进行有关邮票的数学问题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与作业(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梳理重点知识。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邮票,掌握邮票的面值和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巩固。

下节课可以设计更多情景化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
执教:义蓬三小杨丽【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第118——119页
【教学目标】:
1、本节课以指导学生的寄信活动为情境,通过如何确定邮资,如何根据信函的质量
和地域支付邮资等活动,巩固和综合应用“组合”等数学知识。

2、通过交流与互动、观察与列表和看书自学等学习活动逐步提高学生分析、推理、
归纳与判断等数学能力,并从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不同邮件的资费的标准。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邮票问题
师: 听班主任老师介绍,我们班的同学很聪明,今天老师这里有个谜语要考考大家咯,准备好了吗
(课件)“猜谜”:薄薄一张纸,四边细牙齿,两地朋友要谈心,必须请他当差使。

师:过去是“一封家书抵万金”,居住在两地的人们通过寄信来传递信息。

现在通讯发达了,寄信的人少了,但是人们还是喜欢邮票,那是因为邮票既有收藏的价值又设计得很精美。

今天,杨老师就给你们一个机会来欣赏一下中国收藏价值最高的邮票——“全国山河一片红”。

(简叙其历史背景)
大家知道,寄信的时候用的邮票的面值和数量都不太一样,请大家欣赏屏幕上的邮票,谈谈各自的发现;其实邮票中也隐含着不少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二、根据信函质量和地域的不同确定邮资
师:我这里有两封信,一封贴的邮票是元,另一封贴的是元,邮资是不同的,谁愿意猜一猜,邮资的多少应该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生1:与信的质量大小与邮寄的路程远近有关。

生2:信封越重,花的钱越多,路程越远,邮资也越高。

师:很好,大家的意见很有道理,请同学们翻开书,阅读第118页中间的表格,看看邮资与信函的质量、投寄的地址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观察表格,大屏幕上也同时呈现这个表格,供稍后讨论用。

师:通过看书学习,同学们读懂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暂时不懂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来。

生1:什么是“首重”,什么是“续重”
生2:“本埠”、“外埠”是什么意思
师:包括这两个问题在内,你看懂了哪些内容谁愿意说说
生1:“本埠”就是本市,“外埠”就是外地。

生2:100克以内,本市20克付元的邮资,外地付元的邮资
生3:“续重”就是超出部分的质量,这部分本市每100克付元,外地付元。

实际操作:
拿出抽屉中的信封和邮票,小组靠左边的是寄往上海市的(重26g),右边的是寄往萧山区的(重38g),学生给信件贴合适的邮票(强调不多也不少),并同桌互相检查是否正确。

有错误的老师投影纠正,并加以说明。

三、探究合理的邮资支付方式
师:我们很多同学都见过邮票,而且知道它们的价格是不完全相同的,有几分的,有几角的,也有几元的。

邮局一般规定最多贴3—4张邮票。

你知道为什么吗学生口答。

教师小结:给学生展示两个信封,一个贴了4张元的邮票,另一个贴满了32张元的邮票,如下图
通过对比,同学们会很容易地发现,上面的信封太浪费邮票了,都没地方书写姓名和地址了,而且要盖好几个邮戳,太耽误时间了。

由此想到,邮票的面值应该尽可能大一些,所用的邮票的张数才会尽可能少。

师:好了,现在问题来了,如果邮寄一个不超多100克的信函,最多只能贴3张邮票,而且只许用80分和元的两种邮票,能满足所有情况的需要吗学生小组谈论后进行集中汇报。

生1:先要分清是本市还是外埠
生2:应该把100克以内所有的情况都列出来,再一个个判定。

在大家都表示同意的基础上,教师带领学生依次把表格填写完整。

(☆除外)
学生通过对表格的观察、分析,不难看出只有元,元和元三种情况不能仅用元和元的邮票支付(即在表格中标上☆的那三种)。

师:既然有这样三种情况不符合要求,那么我们能不能自己再另外设计一种面值的邮票,来满足题目的要求呢(注:邮票面值大小自定)
小组合作谈论,给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完成。

学生们在尝试和分析中逐步确定增加的邮票面值可以是元,也可以是元,或者是元。

巩固练习:
(1)、如果小明给本市的好朋友写一封89克的信,他该贴多少钱的邮票
(2)、如果小明给上海的爸爸写一封135克的信,他该贴多少钱的邮票
四、小结、布置作业
师:今天我们共同研究了邮票中的数学问题,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发表各自的收获体验。

师:大家的收获各有不同,但都很有价值。

今天我们学习邮票中的数学,绝不是仅仅为了会贴邮票、会寄信,而是在其中发现有意义的数学信息,找到一些数量之间的组合规律,这是十分重要的。

课外延伸:如果想最多只用4种面值的邮票,就能支付所有不超过400g的信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