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3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标准防护PPT课件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标准防护PPT课件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普遍性防护原则认为,在为病人提供医疗保健服务时,无论是病人还是医务人员的血液和体液,也不论他(她)是HIV抗体阴性还是阳性,都应当作为具有潜在传染性加以防护。
其基本特点:
1、HIV潜伏期长,不易被发现; 2、艾滋病症状多样,易误诊; 3、大多数感染者是隐匿的,不易发现(主要原因); 4、社会不接受,病人不愿主动告诉医生。
1、 隔离对象:将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 排泄物视为有传染性,需要隔离。 2、防护: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 3、隔离措施:根据传播途径建立接触、空气、飞沫隔离措施。
将输液导管与无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统连接
医务人员避免意外事故方法
整个过程中应从容不迫
使用真空采血系统
如患者抵抗或慌张,可寻求帮助
HIV职业暴露后预防性治疗
一旦决定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HIV职业暴露后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7、患者病种(乙肝、丙肝、HIV)和含有病毒的情况、是否正接受治疗,何种药物治疗 8、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首次用药时间、药物毒副作用及用药的依从性情况;
根据暴露级别及暴露原的病毒载量,选用预防方案。
暴露于HIV
HIV职业暴露后的风险评估
经破损皮肤暴露:0.33%(0.2%~0.5%) 经污染针头剌伤:0.33% 经粘膜暴露:0.09%(0.006%~0.5%)
认识(Reconnition)——认清你该做什么,有备无患 重复(Repetition)——正确、熟练、反复地操练 强化(Reinforcement)——在例行操作中反复强 化,使习惯成自然
血源性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锐器伤后处理流程图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防护ppt课件完整版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防护ppt课件完整版

2024/1/25
25
医务人员权益保障
2024/1/25
获得职业防护的权利
医务人员有权获得必要的职业防护,医院应提供充足的防护用品 和设施。
获得健康检查的权利
医务人员有权获得定期的健康检查,医院应建立相应的健康档案和 管理制度。
获得工伤保险的权利
医务人员因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患职业病时,有权获得相应的工伤 保险待遇。
其他锐器伤害。
12
额外预防措施
2024/1/25
加强患者筛查和隔离
对于可能具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应进行筛查和隔离,减少医务 人员暴露的风险。
实施环境清洁和消毒
定期对医疗环境和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降低病原体的传播风险。
强化医务人员培训和教育
提高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和防护的认识,加强相关培训和教育,提 高防护意识和技能。
29
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的建议
2024/1/25
提高医务人员防护意识
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危 害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完善职业防护设施
医疗机构应加大投入,完善职业防护设施,如提供充足的 防护用品、建立安全的医疗废物处理系统等。
加强职业防护监管
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医疗机构职业防护工作的监管,确 保各项防护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2024/1/25
22
06
CATALOGUE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政策与法规
2024/1/25
23
国家相关政策法规
0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明确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制度,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
2024/1/25
02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PPT课件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PPT课件

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及处理医 疗废物时应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确保自身安全。
医疗机构应定期检查和更新防 护用品,确保用品的质量和有 效性。
建立完善的报告制度
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职业暴露报告 制度,鼓励医务人员及时报告职业暴 露事件。
医疗机构应对报告的职业暴露事件进 行调查、分析,查找原因,采取有效 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4
• 引言 •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种类 •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风险因素 •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与控制 •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应对措施 •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案例分析
目录
01
引言
主题介绍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定义
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地接触到病原 体、有毒有害物质等有害因素,从而可能引发感染、中毒或 其他不良反应的情况。
我国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问题同样严峻,尤其是在一些传染病高发地区,医务人员 的职业暴露风险更高。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意义
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意识
01
通过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风险和危害,提高医务人员的职
业安全意识,减少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
保障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
02
减少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事件,降低感染和患病风险,保障医
防护用品:穿戴口罩、手 套、隔离衣等防护用品, 定期更换和清洗。
感谢观看
THANKS
预防措施:使用安全针具、 操作时戴手套、正确处理锐
器等。
04
05
处理方法:迅速挤压伤口、 清洁伤口、上报相关部门等

案例二:化学药品泄漏的应急处理
总结词:化学药品泄漏可能对医务人员 造成严重危害,掌握应急处理方法至关 重要。

职业暴露与防护PPT课件

职业暴露与防护PPT课件

体,必要时同时抽患者血对比。同时注射乙肝免疫
高价球蛋白,按1个月、3个月、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
被HI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

24 h内抽血查HIV抗体,必要时同时抽患者血对比,
按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同时口服贺普丁(拉米
呋定)每日1片,院内感染科进行登记、上报、追访
·
14
标准预防
3
暴露于HCV、 HIV者,目前尚 无预防的特效 办法
·
13
应急预案
如不慎被乙肝、丙肝、HIV污染的尖锐物体划伤刺破

时,应立即挤出伤口血液,然后用碘酒和酒精消毒
,必要时去外科进行伤口处理,并进行血源性传播
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被乙肝、丙肝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

后,应在24 h内去预防保健科抽血查乙肝、丙肝抗
2) 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防护 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严格执行洗手与手消毒 制度。
3)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粘 膜的防护。
·
17
二级预防: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 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3)严格执行手卫生。 4)结束工作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 的防护。
·
15
标准预防
一、基本概念 是指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 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 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采 取预防措施。
·
16
一级预防: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 )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遵守消毒、隔离的 各项规章制度。

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PPT课件

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PPT课件
对所有被认为可能有病原微生物的患者的血液、 体液等均应采取预防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普遍性原则
应尽量减少使用锐利器械,用过的针头和注射 器应及时处理,避免再次使用
减少利器使用原则
防止循环传播原则
为有效防止病原体传播,医务人员的手和一般 用品不能用于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
液和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
措施
定期检查防护设施是否完好,及时维修或更换损坏的设备。
合理布局
合理布局工作环境,减少员工与有害物质的接触机会。
定期健康检查与监测
01 定期健康检查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潜在的 健康问题,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02 监测职业暴露
通过监测职业暴露,了解暴露的来源 和程度,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降低 暴露风险。
情绪影响
职业暴露可能给工作人员带来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 绪,进而影响工作积极性和效率。
社会经济负 担
01
经济损失
职业暴露会导致劳动者工作效率下 降,甚至因病提前离职,给企业带 来经济损失。
02
健康负担
职业暴露会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造 成损害,增加医疗支出和降低生活 质量。
03
标准预防的原则 与措施
原则
按照六步洗手法正确洗手,或者使 用速干手消毒剂。
在有可能产生飞沫的环境中,如病 人诊疗、护理、尸体料理等,佩戴 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
遵循标准预防原则,接触患者或污 染物品后,应立即洗手或手消毒。
实施手卫生
实施呼吸道卫生
实施接触隔离
04
标准预防在实践 中的应用
医务人员的标准预防
01
洗手
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应洗手,避免 交叉感染。
职业暴露与标 准预防PPT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PPT课件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PPT课件
加强执法检查
加大对违反职业暴露防护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处罚力Βιβλιοθήκη ,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有效的威慑力。
提高医务人员防护意识和技能水平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 危害和防护措施,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护 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VS
加强培训考核
对医务人员进行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和技能 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医务人员掌握正确的 防护方法和操作技能。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 护PPT课件
汇报人: 2023-12-31
目 录
• 职业暴露概述 • 常见职业暴露途径及危险因素 • 防护措施与策略 • 职业暴露后的处理与报告 • 培训与教育 • 管理措施与政策建议
职业暴露概述
01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 疗、护理等活动中,接触各种有 害因素,从而可能损害健康或危 及生命的现象。
尘埃传播
附着在尘埃上的病原体在空气中飘散,被医务人员吸入。
飞沫传播
近距离飞沫传播
医务人员在与患者近距离交谈或进行诊疗操作时,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的病原 体以飞沫形式喷出,被医务人员吸入。
远距离飞沫传播
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的病原体以飞沫形式喷出后,在空气中飘散较远距离,被 医务人员吸入。
其他传播途径
消化道传播
制定专门针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的法律法规
明确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定义、范围、防护措施和法律责任等,为医务人员提供法律保 障。
完善标准规范
制定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包括防护用品的选用、使用和管理等, 确保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加强监管力度和执法检查
建立健全监管机制
加强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监管,确保医疗机构落实职业暴露防护措施,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

职业暴露处置与防护ppt课件

职业暴露处置与防护ppt课件

刺、割皮肤
暴露量
量小
量大
暴露时间短 暴露时间长
不需特殊处理 低危 如:表皮 擦伤、针刺等
危险度 高危 如:伤口较深 仪器上可见血液等
1级暴露
2级暴露
2级暴露
20
3级暴露
(三)HIV职业暴露的评估
21
HIV暴露危险程度的评估
22
23
职业暴露后药物预防
24
暴露源的血清学检测
立即查看暴露源(患者)的经血传染性疾 病相关检验报告(3个月内结果有效)及 病史(包括特殊人群和危险行为等),如 有任何一种病原体活动性标志物阳性或有 相关感染病史,科室或部门应立即报告院 感管理科以接受相关的预防处理指导。
11
防护识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 还采用以下不同传播途径的隔离预防
空气隔离 黄色标识:如麻疹、肺结核等
飞沫隔离 粉色标识:如百日咳、白喉、 流感、流脑等
接触隔离
蓝色标识 :如肠道感染、多耐 药、皮肤感染等
12
防护用具的使用
➢ 一般诊疗活动,可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 ➢ 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
27
暴露源抗-HIV阳性的预防方案
❖ 通过PEP可以抑制病毒在最初感染的靶细胞或 淋巴结中的增生,从而阻止全身性感染的出 现。
❖ 基本用药:两种逆转录酶抑制剂的联合制剂 ➢双汰芝(AZT齐多夫定/3TC拉米夫定) 300mg/次 2/日 28天 ➢强化用药:两种逆转录酶抑制剂的联合制 剂 + 蛋白酶抑制剂;双汰芝 + 佳息患 (IDV印地那韦)800mg 3次/日 或 奈非 那韦(NFV)750mg, 3次/日 28天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置与防护
1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课件PPT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课件PPT

VS
环境保护要求
在废弃物处理过程中,需遵循环境保护要 求,如减少废弃物产生、节约资源、防止 二次污染等,确保废弃物处理不对环境造 成不良影响。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5
健康监测与异常情况处 理
定期体检制度和健康档案管理
定期体检制度
01
针对医务人员的职业特点,制定全面、细致的体检计划,包括
医务人员面临风险
生物性风险
化学性风险
物理性风险
心理社会性风险
如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感染,传染病传播等。
如消毒剂、化疗药物等 有毒有害物质接触。
如辐射、噪音、锐器伤 等。
如工作压力、暴力伤医 事件等。
法律法规与政策支持
法律法规
《职业病防治法》、《医院感染 管理办法》等明确了医务人员的 职业防护权益和责任。
正确佩戴和脱卸流程示范
佩戴口罩
应确保口罩紧贴面部、无缝隙,注意 调整鼻夹和系带,避免触摸口罩外侧 。
穿戴手套
脱卸流程
应在指定区域按照正确顺序脱卸个人 防护用品,避免污染环境和自身。同 时,应注意手卫生和消毒工作。
应先戴手套再穿隔离衣或防护服,注 意手套应套在袖口外面。
REPORT
CATALOG
DATE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1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概述
职业防护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职业防护是指在工作过程中,为预防 和减少职业危害,保障劳动者身心健 康和生命安全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重要性
有效保护医务人员免受职业暴露和感 染,确保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质量, 维护医务人员健康权益,提高工作满 意度和团队凝聚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调查显示,美国对703例医务人员的职业 暴露原因分析,100%与感染性血液、体液、 分泌物、排泄物有关 • 美国每年医务人员被针刺伤或皮肤受伤的 有60~80万人
• 护士是针刺伤和锐器伤发生率最高的职业群体, 约占1/3,发生率为每年人均0.98次。 • 台湾有调查显示:86453次/人和1.21次/人,在所 有针刺伤中,54.8%的针头已经被患者的血液污 染。
2、医院内传播和医务人员的感染
• 2002.11~2003.6,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灾难: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SARS)在我国局部地区 出现暴发流行。内地诊断SARS病例5326例,其 中医务人员1002例。死亡病例中约30%是医务人 员。 • 2003.3.26卫生部报告:北京出现10例SARS病例, 3人死亡,其中2人是医务人员。 • 卫生部正式公布医务人员感染率为18.38%(天津 39.38%、北京25.43%、山西17.64%)。 • 北京医务人员中SARS感染,护士占48.8%。
• 我国调查显示:1075人中有866人发生过针刺伤, 刺伤率高达80.6%。
5、不安全注射
• 不安全输血、不安全注射使血源性感染传播 疾病日益增多
• 不安全注射主要指注射器、针头或二者均未经
过消毒灭菌处理在不同患者间重复使用。 发展中国家较为严重,东欧15% ,亚洲50% 。
6、不安全输血
病原体通过感染病原献血者的血液输入受血者体内 通过输血过程(输血器材被病原体污染)而使受血者 感染 • 我国许多省市地区均发现有献血员HIV阳性
1、接触的病原未知 2、接触的途径多 (1)直接接触 (2)间接接触 (3)飞沫传播 (4)空气传播 (5)消化道传播 (6)血液、体液传播
四、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现状
• 医务人员常见的医院感染 • 医院内传播和医务人员的感染 • 血源性感染 • 不安全注射 • 不安全输血 • 针刺伤与锐器伤
1、医务人员常见的医院感染
• 生物危害 • 化学危害:抗肿瘤药、消毒制剂 • 物理危害:运动功能性损伤(搬运重物,长时
间站立操作)、物理刺激(噪音、高温、紫外线、 射线暴露等)
• 心理社会危害:工作压力(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自身价值得不到认同)、来自家属和患者的暴力
生物性危害
• 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 特别是针刺伤和锐器伤。 • --健康的医务人员患血液传播性疾病 80%~ 90%是由针刺伤所致。 • 接触各种感染性体液:痰液、滑膜液、精 液、阴道分泌物、胸腔积液、腹水、羊水 等。
职业暴露分级
二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
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 2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污染了有损伤的皮 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但损伤程 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职业暴露分级
三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 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 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 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黑热病 锥虫病
巴贝西虫病 EB病毒感染 T细胞白血病
利什曼原虫 锥虫
巴贝西虫 EB病毒
嗜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
相关 相关
相关 相关 相关 相关
巨细胞病毒感染 人巨细胞病毒
TT病毒感染
菌血症
TT病毒
细菌
相关
相关
经血传播疾病最基本的途径是患者的血液、体液进入 医务人员的血流,包括被血液污染的锐器刺伤、破损 的皮肤或黏膜接触了患者的血液和体液等。 被污染的锐器刺伤,锐器伤及针刺伤是导致医务人员 发生血源性感染的最主要危险因素,也是经血传播病 原体的主要途径。 • 护士有很高的皮肤刺伤率,是血源性传播疾病( HBV、 HIV、HCV)的高危人群,存在极大的职业风险。
3、血源性感染疾病
疾病名称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丁型肝炎 庚型肝炎 艾滋病
病原体 乙型肝炎病毒(HBV)
丙型肝炎病毒(HCV) 丁型肝炎病毒(HDV)
庚型肝炎病毒(HGV/GBV-C)
血液传播 常见
常见 罕见 罕见 相关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梅毒 疟疾
苍白密螺旋体 疟原虫
相关 相关
3、血源性感染疾病
二、职业暴露的概念
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 外被各种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者或者病人的血
液、体液(包括羊水、心包液、胸腔液、腹腔 液、脑脊液、滑液、阴道分泌物等人体物质) 污染了皮肤或粘膜,或者被含有病毒的血液、 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 能被感染的情况。
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特点
• 美国HIV/AIDS不同的人群百分比构成中,与输血有关 的 HIV/AIDS 为 1.0% ,血友病患者(输凝血因子者) 0.9%
五、职业暴露分级(以艾滋病为例)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分为三级。 一级暴露: (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 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污染了有损伤 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 较短。
• 最易被HCV感染的人群是外科医生和护士
• 经血感染的危险大约是:HBV 6~30%; HCV 3~10%;HIV 0.3%
• 我国是HBV感染较高的国家,HCV的感染 也较高,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HIV感染者在 我国呈倍增的趋势。
4、针刺伤与锐器伤
• 针刺伤与锐器伤在临床的发生率极高,是 导致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最主要的危 险因素,也是经血传播病原体的主要途经。
医 务 人 员 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一、概述:
• 医务人员在医院中面临着医院感染与职业暴露
的危险 。
• 不安全输血、不安全注射、针刺伤、锐器伤、
外科手术、口腔器械、血液透析、器官移植等
诸多因素,使医院内医源性感染日益增多。
• 医院感染与职业暴露、职业安全等问题应引起
广大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及关注。
医务人员的职业危害
• (1)呼吸道传播(流感病毒、结核病毒、 脑膜炎双球菌) • (2)消化道传播(甲肝、戊肝、沙门氏菌、 志贺氏菌、轮状病毒等肠道病毒) • (3)血液传播(HBV、HCV、HIV、梅毒 等) • (4)接触传播(流行性角膜炎病毒、单纯 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金黄 色葡萄球菌、A组链球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