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合集下载

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如《职业卫生服务指南》、《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实用指南》等,为各国制定职业暴 露相关法规和标准提供了参考。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相关标准
如ISO 10373-1、ISO 10373-2等,涉及职业暴露的测量和评估方法。
我国职业暴露相关法规与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 职业病防治法》
规定了用人单位在职业病防治方 面的义务和责任,明确了职业病 诊断、鉴定等方面的程序和要求 。
VS
局限性
标准预防虽然能够有效地降低交叉感染的 风险,但并不能完全消除风险。此外,标 准预防的实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和财力,对于一些资源有限的医疗机构可 能存在一定的挑战。另外,对于一些特殊 情况,如紧急抢救、隔离病房外接触患者 等,标准预防的措施可能难以完全适用。
03
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
工程控制措施
《职业病危害因素 分类目录》
详细列出了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 的类型和名称,为识别和控制职 业暴露提供了依据。
《工作场所职业卫 生管理规定》
对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管理提出 了具体要求,包括职业病危害因 素的监测、评价和公示等。
《职业健康监护管 理办法》
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 供的职业健康监护服务,包括职 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和鉴定 等。
处理措施。
样品管理
加强实验室样品管理,确保样品安 全存放、标识和运输,防止交叉感
染。
防护设施
配备适当的防护设施,如生物安全 柜、护目镜、实验室外套等,以降 低感染风险。
废弃物处理
严格按照实验室废弃物处理规范对 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和处置,防 止污染环境。
警察行业的职业暴露预防
警察职业安全教育
加强警察职业安全教
行业标准

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1
员工合规性
确保员工理解和遵守预防措施。
技术变化
2
随着技术的发展,新的暴露风险可能
出现。
3
监测与评估
监测暴露水平和控制效果的方法和工 具。
总结与建议
了解职业暴露的风险和影响非常重要。采取适当的标准预防措施可以保护员 工的健康和安全。
物理暴露
受到噪音、辐射、振动等物理因素的暴露。
生物暴露
暴露于病原体、细菌、病毒等生物性因素。
职业暴露对健康的影响
1 呼吸系统问题
长期吸入有害物质可能导致呼吸系统疾病。
2 皮肤问题
接触化学物质可能引起皮肤刺激、过敏或化学灼伤。
3 职业病
职业暴露可能导致特定职业病,如职业性肺病、职业性皮肤病等。
标准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职业暴露是指工作环境中暴露于有害物质或危险因素的情况。了解职业暴露 的类型和对健康的影响,以及采取标准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什么是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是工作环境中接触到有害物质或危险因素的情况。这可能包括化学 品、粉尘、噪音、放射性物质等。
职业暴露的类型
化学暴露
接触到化学物质,如有毒气体、溶剂、农药等。
标准预防措施是保护员工免受职业暴露的关键步骤。它们有助于减少风险, 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常见的标准预防方法
工程控制
通过改变工作环境,减少或 消除暴露源,如使用排风装 置、防护屏障等。
行政控制
通过制定政策和程序,管理 工作场所的暴露风险,如培 训员工、设立工作规范等。
个人防护
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如戴口罩、穿防护服等。

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文档

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文档

职业暴露一、职业暴露的概念: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二、职业暴露分级:1、一级暴露:指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污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2、二级暴露:指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污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皮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3、三级暴露:指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三、暴露源分级:根据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

轻度类型: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

重度类型: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

暴露源不明型: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

四、职业暴露的处理措施: 1、局部处理措施:(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伤口冲洗后,应当用75 乙醇或者%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2、预防性用药:(1)用药原则:①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可以不使用预防性用药。

②发生一级暴露但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③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三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或者重度时,使用强化用药程序。

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PPT课件

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PPT课件
对所有被认为可能有病原微生物的患者的血液、 体液等均应采取预防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普遍性原则
应尽量减少使用锐利器械,用过的针头和注射 器应及时处理,避免再次使用
减少利器使用原则
防止循环传播原则
为有效防止病原体传播,医务人员的手和一般 用品不能用于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
液和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
措施
定期检查防护设施是否完好,及时维修或更换损坏的设备。
合理布局
合理布局工作环境,减少员工与有害物质的接触机会。
定期健康检查与监测
01 定期健康检查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潜在的 健康问题,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02 监测职业暴露
通过监测职业暴露,了解暴露的来源 和程度,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降低 暴露风险。
情绪影响
职业暴露可能给工作人员带来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 绪,进而影响工作积极性和效率。
社会经济负 担
01
经济损失
职业暴露会导致劳动者工作效率下 降,甚至因病提前离职,给企业带 来经济损失。
02
健康负担
职业暴露会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造 成损害,增加医疗支出和降低生活 质量。
03
标准预防的原则 与措施
原则
按照六步洗手法正确洗手,或者使 用速干手消毒剂。
在有可能产生飞沫的环境中,如病 人诊疗、护理、尸体料理等,佩戴 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
遵循标准预防原则,接触患者或污 染物品后,应立即洗手或手消毒。
实施手卫生
实施呼吸道卫生
实施接触隔离
04
标准预防在实践 中的应用
医务人员的标准预防
01
洗手
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应洗手,避免 交叉感染。
职业暴露与标 准预防PPT

医院标准预防与职业暴露处置2022

医院标准预防与职业暴露处置2022

标准预防与职业暴露处置2022年8月一、标准预防与额外预防二、个人防护用品的选择与穿脱 三、职业暴露概述四、呼吸道职业暴露处置五、血源性职业暴露处置与监测目录CONTENT标准预防的概念♦标准预防:是对医院所患者、医务人员和进入医院的人员采用的一种预防措施。

无论是否有疑似或确定的感染状态,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汗液以外的排泄物、患者的粘膜及非完整皮肤时,均认为有携带可传播的病原体的可能,均采取相应的隔离与防护措施措施。

标准预防的概念口一视同仁:-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都视为有传染性;口双向防护:-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需要双向防护;口三种隔离:-针对医患之间的三种传播方式,根据传播途径,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做好接触隔离、飞沫隔离、空气隔离。

标准预防措施:口穿戴防护用品:戴手套、适时戴口罩、鞋套;医务人员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时,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必要时加戴护目镜或者面屏,穿隔离衣或防护服;口遵循呼吸道卫生/咳嗽礼仪:患者佩戴外科口罩、距离大于1米、纸巾或肘部衣袖遮口鼻、手卫生;口诊疗器械消毒及保证物品安全: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口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口安全注射: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剌伤;口医疗废物、医用织物规范处置额外预防定义:在标准预防措施的基础上,针对特定情况的暴露风险和传播途径,所采取的补充和额外的预防措施,如呼吸道隔离、消化道隔离、血液体液隔离、咳嗽礼仪等。

•理念: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结合医务人员操作中可能暴露的风险强度和情形,从安全需要的角度而提岀的一种防护方法.•原则1.安全.有效.科学.方便,经济的原则,采取按需配备和分级防护;2.所有人员必须遵循公众卫生意识;3.面向所有医务人员所有人员必须参加培训、考核;4.防护措施始于诊疗之前,而不是诊断明确之后;5.违规必纠额外预防基本防护:每一位医务人员必需遵守的基本措施.,适用对象:诊疗工作中无论是否有传染病流行防护配备:医用口章、工作鞋、工作服、工作帽→•防护要求:遵循标准预防旳理念; 加强防护: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根据感染暴露的风险加强防护措施。

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05
结论
职业暴露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职业暴露危害
职业暴露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如导致感染、慢性病、癌症等。
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职业暴露危害的发生,保护员工身体健康。
标准预防措施在职业暴露防控中的地位
标准预防的定义
标准预防是指针对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包括隔离、防护等。
THANKS
感谢观看
监测计划与实施
制定详细的监测计划,包括监测周期、频次、时间等,确保监测工作顺利进行。
职业暴露的报告制度
报告范围
明确需要报告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情况,如浓度超标、健康影响 等。
报告程序
规定报告的程序和流程,包括发现情况后的报告时间、途径和责 任人等。
报告审核与反馈
对报告进行审核,及时反馈处理情况,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 性。
对从事接触有传染性病人的人员,定期进行健 康监护,以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危害。
标准预防的实践
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均须按照污染性 物质处理。
对于存在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风险的场所,应采取空气 流通、戴口罩等防护措施。
在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戴手套、口罩、护目镜等个 人防护用品。
对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的高危职业人群, 应定期进行健康监护和免疫防
锐器伤
01
在操作锐器时需小心谨慎,遵循正确的锐器使用方法,避免直
接接触锐器。
呼吸道暴露
02
医生在手术或治疗过程中,应佩戴合适的防护口罩和手套,以
减少呼吸道和皮肤暴露的风险。
溅洒
03
手术过程中需避免血液、体液或其他有菌液体溅洒到口鼻眼等
部位。
护士职业暴露与预防

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与职业防护
25
标准预防技术
(五) 使用防护鞋 (六)使用工作帽
标准预防与职业防护
26
标准预防技术
(七)使用隔离衣或防护围裙 种类多,应正确适当使用
标准预防与职业防护
27
标准预防措施
(八)可重复使用的设备 用过的可重复使用的器具、物品 等, 应确保在下一个病人使用之前清洁干 净和适当地消毒灭菌,其中一次性使 用的部件应弃去。
标准预防与职业防护
33
标准预防基本特点
强调双向防护,即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护人员, 又要防止疾病从医护人员传至病人; 即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 血源 性疾病的传播; 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标准预防与职业防护
16
标准预防操作原则




标准预防针对所有为患者实施诊断、治疗、护理 等操作的全过程。不论患者是否确诊或可疑感染 传染病,都要采取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技术包括洗手、戴手套、穿隔离衣、戴 防护眼睛和面罩等基本措施。 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体液、血液的诊疗 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 后应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
标准预防与职业防护 20
标准预防技术
(二)使用手套
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手上的细菌传至病人??
可以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污染的 病原在人群中传播??
标准预防与职业防护
21
手套的种类





无菌乳胶手套 清洁一次性使用乳胶手套 双层手套 一次性使用薄膜手套 卫生胶手套
标准预防与职业防护
22

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Word文档

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Word文档

职业暴露一、职业暴露的概念: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二、职业暴露分级:123型。

重度类型: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

暴露源不明型: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

四、职业暴露的处理措施:1、局部处理措施:(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伤口冲洗后,应当用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2、预防性用药:(1)用药原则:①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②③(2①AZT是②③243检测,6个月以后监测正常的,职业暴露风险基本为零。

4、登记和报告:一旦职业暴露4小时以内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个案报告卡,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24小时内进行丙肝(HCV)乙肝(HBV)HIV抗体监测,其监测报告保存。

标准预防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

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

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234561、(2)应减少转运,如需要转运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

2、医务人员的防护(1)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

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

(2)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