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

• 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 触病人血液、体液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 层手套。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
35/42
• 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 可确保充分光线,并尤其注意预防被针头、缝 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 使用后锐器应该直接进入耐刺、防渗漏利器盒, 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能够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
5/42
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特点
1、接触病原未知
2、接触路径多
(1)直接接触
(2)间接接触
(3)飞沫传输
(4)空气传输
(5)消化道传输
医务人员(职业6暴)露血和液标准、预体防液传输
6/42
四、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现实状况
• 医务人员常见医院感染 • 医院内传输和医务人员感染 • 血源性感染 • 不安全注射 • 不安全输血 • 针刺伤与锐器伤
• 护士有很高皮肤刺伤率,是血源性传输疾病(HBV、 HIV、HCV)高危人群,存在极大职业风险。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
12/42
• 最易被HCV感染人群是外科医生和护士
• 经血感染危险大约是:HBV 6~30%; HCV 3~10%;HIV 0.3%
• 我国是HBV感染较高国家,HCV感染也较 高,值得注意是近年来HIV感染者在我国呈 倍增趋势。
以降低血源性传输危险;
• 人体物质隔离(1987):用于降低来自人体湿性物质(血、
粪、尿、痰、唾液、伤口引流物和其它体液)病原体传输
危险;
• 标准预防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
25/42
• 2、标准预防概念
认定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含有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专业版

11/52
锐器伤原因
• 未恪守标准预防标准
• 工作中不慎误伤
• 保护屏障完整性遭到破坏
• 非安全注射
• 医疗废弃物处理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专业版
12/52
使医务人员受到伤害操作
• 重新处理针头或其它锐器
• 搜集用后器具
• 试途将针帽重新盖上
• 触摸已使用针尖或其它锐器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专业版
低81%危险。当前国外已经最少有21例预防失败
报道,所以在工作中最主要是尽可能降低暴露。
• AZT(齐多夫定)作为母婴传输阻断 67%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专业版
35/52
预防用药失败原因
• HIV有各种亚型,假如暴露于一个耐药HIV病毒
株,预防用药可能失败;
• 在暴露严重情况下预防可能失败。动物试验已经
• 开展安全注射
• 恪守标准预防标准建立屏障意识
• 所用医疗设备应定时消毒,加强消毒灭菌效果质
控
• 安全处理医疗废物
• 有条件给医务人员注射疫苗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专业版
19/52
职业暴露防护办法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专业版
20/52
1、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诊疗和护理操作时
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成,脱去手套后马上洗手,必要
肥皂液和大量流动水冲洗污染伤口;冲洗后用
75%酒精、0.5%碘伏消毒伤口
• 皮肤和粘膜污染时,马上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
污染皮肤
• 溅入口腔、眼睛等部位,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
盐水重复冲洗粘膜
• 误伤者两天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专业版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暴力事件
在处理医疗纠纷、面对不理智患者 或家属时,医务人员可能遭受言语 或身体上的攻击,导致心理创伤。
悲伤和失落
在面对患者死亡、治疗失败等情况 时,医务人员可能会感到悲伤和失 落,产生职业倦怠和情感耗竭。
03
标准预防措施
手卫生
洗手
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 操作前、接触患者体液后、接触患者 周围环境后,均应彻底洗手。
,降低危害程度。
完善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
03
明确职业暴露后的处理程序,包括评估、处置、随访等环节,
确保医务人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加强培训与教育
加强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
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医务人员对职业暴 露的认知水平和防护能力。
强化标准预防意识教育
将标准预防理念贯穿于医学教育中,培养医务人员养成良好的职业 习惯和自我保护意识。
。
化学性职业暴露
化学消毒剂
医务人员在使用化学消毒剂时,可能因长期接触 或吸入而对皮肤、眼睛、呼吸道等造成损害。
药物暴露
在配置和使用药物过程中,医务人员可能接触到 具有毒性的药物,如化疗药物、麻醉药物等,从 而面临药物暴露的风险。
物理性职业暴露
01 锐器伤
医务人员在处理医疗废物、进行手术等过程中, 可能因锐器刺伤而导致皮肤破损、出血等。
开展应急演练
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职业暴露应急演练,提高其在紧急情况下的 应对能力。
强化监督与考核
加强日常监督检查
定期对医务人员的职业暴 露防护工作进行检查,发 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建立考核机制
将职业暴露防护工作纳入 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 ,激励其积极参与职业暴 露防护工作。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试题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试题一、单选题(共40分)1.职业暴露的原因有()A 针刺B 切割C 直接接触D 以上都对(正确答案)2. 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什么原则()A 一般预防B 标准预防(正确答案)C 直接接触D 以上都对3. ()是预防传染病传播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A 洗手(正确答案)B 戴口罩C 消毒D 戴手套4. 艾滋病毒不可以通过下列哪种方式传播()A 共用针头或注射器B 性接触C 日常生活接触(正确答案)D 母婴传播5.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感染病人的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以下那种做法是错误的()A 戴手套B 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C 戴防护眼镜D 不用戴手套(正确答案)6. 为防针刺伤,错误的做法是()A 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B 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C 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D将针套套回针头,以防扎伤别人(正确答案)7. 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多久应用最好()A 72小时内B 36小时内C 24小时内D 4小时内(正确答案)8.在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接触预防用药期间,如果证实患者未感染血源性病原体,则应当()A.继续服完4周的接触后预防性用药B.立即中断接触后预防性用药(正确答案)C.逐步减量至停药D.重新评估,2周内停药9.无菌操作中发现手套破裂应()A 用无菌纱布将破裂处包好B 用胶布将破裂处粘好C 立即更换(正确答案)D 再加套一副手套10.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次序应为()A 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正确答案)B 感染伤口-隔离伤口-清洁伤口C 清洁伤口-隔离伤口-感染伤口D 隔离伤口-感染伤口-清洁伤口二、多项选择(共50分)1、下列属于血源性病原体的是()A.乙型肝炎病毒(正确答案)B.丙型肝炎病毒(正确答案)C.梅毒(正确答案)D.艾滋病病毒(正确答案)2.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以下做法正确的是:()A 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正确答案)B 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正确答案)C 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与标准预防

配置洗手和洗眼设施;
标准预防
血液 体液、分泌物、排泄物 非完整性皮肤粘膜
手卫生
手套
手套不能重复使用,更换要及时. 需要有一定弹性,必须盖住袖口 不要戴手套按电梯按钮 摘除手套后必须要洗手 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戴口罩的程序
先将鼻夹帖在鼻梁上; 将口罩上端的系带系在头后或耳后; 拉下口罩的下部遮盖住口和下巴; 系下端系带系于颈后; 将鼻夹压向鼻梁,使紧贴面部直至舒适 口罩变潮湿、难呼吸和有破损时更换; 接触或摘除口罩前要洗手; 离开房间前将用过的口罩放入医疗垃圾桶内
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 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职业暴露的处理------报告、登记
发生暴露后,立即上监控员、科主任、 护士长报告 科室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 在院感系统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
职业暴露登记表
职业暴露的处理------评估及处理
医院感染科立即对职业暴露情况进行评 估 必要时予以请专家会诊给予指导性建议。 疫苗接种或预防用药 随访
HIV职业暴露后
HIV职业暴露事故后,立即报告院感科, 由院感科开具证明,暴露者携带证明、工 作证和身份证到长沙市传染病医院 (82233347)或者湘雅二医院(85292171) 感染科按有关规定处理。
职业暴露的预防
管理控制
政府立法 消除危害,减少不必要的锐器使用 改善工作条件:
1、操作室光线充足 2、医院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 3、解决人力资源问题,合理排班 4、保持工作场所整洁和工作台布置良好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的防护与标准预防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概念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 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度以及可能的风险,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
实施预防性措施
根据暴露源的特性和评估结果,及时采取预防性
措施,如接种疫苗、服用抗病毒药物等,以降低
感染风险。
04 防护设备的正确使用
防护设备种类与功能
1 防护设备的种类
防护设备种类繁多,包括口罩、手套、防护服等,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应用场景。
实施标准预防主要包括手卫 生,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正 确处置医疗废物,以及定期 进行设备和环境的清洁和维 护等环节。
防护用具的正确使用
防护用具种类介绍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需要使用 各种防护用具,如口罩、手套 、护目镜等,每种防护用具都 有其特定的使用场景和防护效 果。
防护用具的正确穿戴方 法
正确的穿戴防护用具是预防职 业暴露的重要步骤,包括选择 合适的尺寸、紧贴皮肤、无空 隙等,确保防护效果的最大化 。
01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概 述
职业暴露定义及分类
1 职业暴露的含义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由于接触
职业暴露的类型
2
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能被
职业暴露主要分为三类:物理性暴露、化学性暴
感染疾病的风险。
露和生物性暴露。物理性暴露如针刺伤;化学性
暴露如接触有毒化学物质;生物性暴露如接触传
防护用具的定期更换和 维护
防护用具在使用一段时间后, 需要进行定期更换和维护,以 保证其防护效果,同时避免因 使用过期或破损的防护用具而 导致的职业暴露。
暴露后的处理流程
1 暴露后的初步处理
医务人员在职业暴露后,首先应立即用肥皂和流
动水清洗被暴露部位,并尽快脱下可能被污染的
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采取基本预防用药或强化预防
用药
• 为何暴露后用药可预防感染?
急 性 HIV 感 染 的 一 些 资 料 已 经
显示,HIV从局部到全身的感
.
染需要一段时间,在此期内使
预防用药最佳时间与疗程
• 暴露后预防开始的时间越早,
降低体内HIV复制和消灭活病
毒的机会就越好。很多专家推
荐最好在暴露后1~2小时,最
• 10、处理污物时,严禁用手直接抓取污物,尤其不能将手深入垃圾袋中向下挤压废物,以免被刺 伤。
• 11、被污染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用防渗透、双层袋包好,专人送焚毁;被污染的衣物置于双层黄色 污衣袋内,明显警示标识→洗衣房收回→浸泡消毒→单机清洗。
• 12、物表、地面等被血液或体液污染→→消毒→清洁处理。
皮肤刺伤
粘膜损伤
溅入口腔、眼睛
在伤口旁端离心轻轻挤压, 尽量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先用肥皂,再用生理 盐水或清水反复冲洗
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 盐水长时间彻底冲洗
完整皮肤污染 肥皂和清水冲洗
75%酒精、0.5%碘伏或0.20.5% 过氧乙酸浸 泡 涂 抹 消 毒
0.5% 碘 伏 冲 洗 或 涂 抹消毒
.
一般性消毒
露。化学性职业暴露,及其他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防范原则
• 所有医务人员均应接受安全教
育
• 开展安全注射
• 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建立屏障
意识
.
• 所用的医疗设备应定时消毒,
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
.
• 1、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 要时进行手消毒。
报告主管部门
• 填写针刺伤报告表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第13页
3、消毒、灭菌剂
惯用化学消毒剂危害
名称
甲醛、过氧乙酸 戊二醛
含氯消毒剂 环氧乙烷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毒 性反应
刺激呼吸道、眼睛; 皮肤、黏膜、呼吸道刺激 全身毒性反应; 损伤皮肤; 肝肾及造血系统损害
第14页
生物性职业危害
☻ 生物性危害主要是指由病毒、细菌和寄 生虫等引发感染性疾病。 ☻ 包含各种经呼吸道、消化道及血液等多 路径传输疾病。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第52页
标准预防办法
2 戴手套
针刺伤、锐利伤或破损皮肤接触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第10页
化学性职业危害
是指医务人员在消毒、洗手、治疗、换药 等操作过程中接触各种消毒剂、清洁剂、药 品及有害物质等引发疾病。
职业暴露主要方式
呼吸道吸入 直接接触皮肤吸收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第11页
化学性危害
1.细胞毒素药品
※ 抗肿瘤药品大多数是细胞毒剂,含有致突变、致 癌和致畸性。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第42页
职业暴露后追踪与监测
※ 暴露后HBV感染监测:六个月内每个月查 肝功、乙肝二对半。
※ 暴露后HCV感染监测:暴露后1、3、6、9 个月、1年定时追踪肝功、丙肝抗体(AntiHCV)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第43页
职业暴露后追踪与监测
※ 暴露后HIV感染监测:暴露后0、4、8、 12周及6个月和12月后检测HIV抗体,有条 件时可作HIV P24抗原和HIV RNA测定。并 监测所用药品不良反应,如血常规、肝肾 功效等.
例,,未发觉感染(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准预防措施
4 隔离衣、围裙
在处理血液污染物品及进行大量血源性
操作时应穿戴具有防渗透工能的隔离衣
和围裙。
标准预防措施
5、医疗锐器伤的预防原则
1、进行侵入性操作时,要保证足 够的光线,尽 量减少创口出血;
杭州邵逸夫医院报道:2003年—2006年医务人员血 源性职业暴露共317人,护士 223人医生89人,工 人 5人 。
不同群体血源性职业暴露 医生 28% 工人 2% 护士 医生 工人
护士 70%
职业暴露血源性感染性疾病发生率
据美国CDC统计: 每年污染锐器经皮损伤医务人员每年约60-08万例 次,护士是针刺伤害的主要群体。 一组艾滋病职业损伤的调查报告显示: 6135例针刺损伤,有20例发生感染(0.33%); 粘 膜接触1143例,1例感染(0.09%);皮肤接触2712
●
我国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9 .75%,乙肝 丙肝的感染率约为3%;
病毒感染者1.2亿;
●
HIV感染率平均为0.05%, 约65万人,并 以每年30%的速度长。
●
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感染途径
具有传染性血液、体液 针刺、锐器伤 皮肤粘膜损伤 直接接触
粘膜或破损的皮肤
血源感染性疾病
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状况
径传播的疾病。
经呼吸道传播
麻疹、水痘、结核、流腮
肺结核、流感、军团菌病等
经消化道传播
肝炎、腹泻等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 √经血液传播 艾滋病、梅毒、疟疾等。
呼吸道职业暴露的危险操作
吸 痰
气管插管
咽拭子取样
胃肠镜
纤支镜
口腔科操作等
经血液传播的感染性疾病
●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可能导致疾病有: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疟疾等。
标准预防措施
6、使用安全医疗产品
具有安全保护性装置的产品,可阻止和减
少锐器伤害的发生。
如真空抽血设备、安全留置针、无针密闭输 液接头、带有安全滑套的针筒等。
标准预防的隔离措施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不同 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
空气隔离
●
●
微粒隔离
接触隔离
●
空气隔离
已确诊或可疑由空气传播的疾病(如结核、
□
辐射
包括X射线、放射性核素、射频辐射、紫
外线辐射等(放射科、核医学治疗室、理疗室、介
入室、手术室等)。
□
医疗锐器伤
针头、刀片、缝合针等伤害(门诊
抽血室、注射室、急诊室和手术室)
辐射危害
急性皮肤烧伤
坏死、放射性皮炎 短期大剂量辐射 眼球晶体浑浊 继发白内障
骨髓再生障碍
长期低剂量的辐射
几年—十几年后
暴露级别 暴露源级别
一级暴露 一级暴露 二级暴露 二级暴露 三级暴露 暴露源轻度 暴露源重度 暴露源轻度 暴露源重度 暴露源轻度 、重度
不需预防用药
基本用药程序
强化用药程序
暴露级别不明 暴露源级别不明
HIV职业暴露后预防性治疗
基本用药程序:两种逆转录酶制剂,常规治疗剂量, 连续用28天 强化用药程序: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 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常规治疗剂量,连续用28天。
下清洗伤口 5 分钟;皮肤粘膜的暴露以流动水或 生理盐水冲洗。(眼睛受到血液喷溅,用生理盐 水冲)。
消毒:用消毒液,进行伤口消毒( 75%酒精、
0.5% 碘酊)。
二、报告与记录
发生职业暴露
报告护士长、科主任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医疗(务)科 组织评估风险 填写锐器伤 登记报告表
报告记录内容
1、暴露人个人资料
2、时间、地点、经过 3、暴露方式与经过 4 、部位、伤口类型(深浅、大小、有无 出血) 5、污染物名称(血、体液、培养液等) 6、损伤器具类型
报告记录内容
7、患者病种(乙肝、丙肝、HIV)和含有
病毒的情况、是否正接受治疗,何种药物
治疗 8、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是否实施预防性 用药、首次用药时间、药物毒副作用及用
接种后无抗体产生
HbsAb(+)定量< 100iu/ml, HbsAb(+)定量> 100iu/ml,;或HbsAg(+)
① 肌注 HBIG 200u (24h内) ② 强化注射乙肝 疫苗一次
不需进一步处理
二、暴露于HCV
目前尚无统一预防用药标准。
有专家建议:可酌情应用干扰素+利巴韦
林联合治疗。
流行性脑膜炎、腮腺炎、水痘、麻疹、肺
鼠疫、肺出血热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
上实施空气隔离。
空气隔离遵守2个基本要求
▲
患者所处的环境:通风和专门的空气
处理系统;
▲
医务人员和进入该环境,应用呼吸道
保护装置。
空气隔离措施
1、病人的隔离 设立隔离室,限制病人离开隔离室,无条件时, 相同病原微生物感染病人可同住一室; 加强通风,并注意风向,做好空气消毒; 当病人病情容许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2、医务人员防护隔离
手术操作 采血、输血 清洗处理器械
徒手分离针头
注射穿刺
传递锐利器械
针刺伤、锐利伤或破损皮肤接触
化学性职业危害
是指医务人员在消毒、洗手、治疗、换药
等操作过程中接触的各种消毒剂、清洁剂、
药物及有害物质等引起的疾病。 职业暴露主要方式 呼吸道吸入
直接接触皮肤吸收
化学性危害
1.细胞毒素药物
※ 抗肿瘤药物大多数是细胞毒剂,具有致突变、致
三、暴露于梅毒
可预防性注射长效青霉素240万U/次,每周1
次,连续2~3周。暴露后三个月追踪TP
梅毒初筛试验(UCR) [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 梅毒确诊试验(TPPA) [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测定(凝集、印迹 法)]
四、暴露于HIV
根据暴露级别及暴露原的病毒载量, 选用预防方案。
暴露于HIV后预防用药评估
药的依从性情况;
三、HIV职业暴露后的风险评估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
工作指导原则(试行) 2004.6
医务人员发生 HIV 职业暴露后,风险评估的步骤:
1 、暴露程度分级:根据暴露类型、损伤程度、
暴露量、暴露时间、部位等分三级;
2、暴露源分级: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
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
标 准 预 防
各种职业暴露危害的防护对策
标准预防(standard precautions,SP)是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1995年
提出的,于1996年在全美实施。
标准预防的主要内容
把来自任何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
排泄物均视为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
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必须采取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与标准预防
内容提要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危害 血源性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职业暴露防护与标准预防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危害
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是指因职业关系暴露 在某种危险因素中,有感染或引发 某种疾病潜在危险的情况。
医学职业暴露的常见危害
物理性危害
职业暴露危害
化学性危害
生物性危害
物理性职业危害
流产率增高;频繁接触麻醉剂的医务人员有肝病、
肾脏病及vitBl2代谢紊乱的症状。
3、消毒、灭菌剂
常用化学消毒剂危害
名 称
甲醛、过氧乙酸
戊 二 醛
毒 性反应
刺激呼吸道、眼睛;
皮肤、黏膜、呼吸道刺激
全身毒性反应;
含氯消毒剂 环氧乙烷 损伤皮肤; 肝肾及造血系统损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生物性职业危害
☻ 生物性危害主要是指由病毒、细菌和寄 生虫等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 包括各种经呼吸道、消化道及血液等多途
白血病肿瘤
胎儿畸变等
医疗锐器伤危害
职业暴露中锐器伤的发生几率最高(占90%) 针头 缝合针 刀片
医疗操作中最常见 职业暴露
血液传播性疾病
锐器伤
锐器伤是导致血源性疾病的感染血液传染
重要途径。 美国CDC监测报道全球医疗保健部门,每
年至少有100万次针头或其他锐器损伤发
生。
职业暴露操作环节
拨 针
双手回套针头
一旦决定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HIV职业暴露后4小
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
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五、提供咨询与定期随访监测
发生职业暴露,感染管理部门要对血清学结 果进行跟踪随访,并做好随访登记。 每半年对全院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情况(特别 是HIV)汇总上报。
每年对职业暴露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找出危
防护措施。
标准预防的三个基本概念
●
隔离对象:将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
排泄物视为有传染性,均需要隔离。
● ●
防护: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
隔离措施:根据传播途径建立接触、空气、
飞沫隔离措施。
标准预防措施
手卫生(洗手和手消毒)
戴手套
适时戴口罩、护目镜、面罩
防护服装和屏障技术 小心使用医疗锐器 医疗器械正确的消毒措施
险因素,提出安全防范建议。
职业暴露后的追踪与监测
※
暴露后HBV感染的监测:半年内每月查肝
功、乙肝二对半。
※
暴露后HCV感染的监测:暴露后1、3、6、
9个月、1年定期追踪肝功、丙肝抗体(AntiHCV)
职业暴露后的追踪与监测
※
暴露后HIV感染的监测:暴露后的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