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环境、资源与经济增长

合集下载

第十一章经济增长和科学发展方式

第十一章经济增长和科学发展方式

?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 34000亿元,增 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 146183 亿元,增
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 120487亿元,增
长9.5%。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三:点 三十一分。
材料:我国人均 GDP突破3000美元
根据 2008 年人民币对美元6.948的平
均汇率, 2008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超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三:点 三十一分。
(1)按照经济增长的效率高低来分,有粗放
型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2)按照经济增长的目标或结果所采取的实 现方式不同,可分为数量型和质量型经济
增长方式。
(3)按照经济增长的均衡状况来分,有速度
型和结构型经济增长方式。
? 由于后两种划分也可以分别归于前一种, 所以,我国理论界大体上按粗放型和集约 型来划分经济增长方式。
力平价角度出发 ,预计中国将在 2017年超过
美国。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点 三十一分。
第一节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联系
与区别
2、马克思的经济增长理论 ? 马克思的国民经济增长理论,主要体现在
他的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理论中。
? 马克思从社会总产品出发,运用劳动二重
性的基本观点,建立了资本主义社会再生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三:点 三十一分。
2、经济发展方式的含义 所谓经济发展方式,是指经济实践的当事
人,包括国家和地区政府各级领导干部推
进实现经济发展的方法、手段和途径。 ? 其中不仅包含推进经济增长的方式,而且
包括推进结构(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 城乡结构、区域经济结构等)调整、改进
经济运行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改善收入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三:点 三十一分。

第十一章 经济增长理论

第十一章 经济增长理论

自然增长率
Gn
s0 vr
Gn :是长期中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所允许达到的最 大增长率,即充分就业时的经济增长率; s0: 是最适宜的储蓄率; vr: 是合意的资本—产出比率。
2、实现充分就业均衡增长的条件
哈罗德认为:在长期中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的条件是: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自然
增长率,即:Gt﹦Gw﹦Gn
生产要素的生产率提高
Y Y a N N b K K A A
Y Y
a
N N
b
K K
余值
索洛余值
索洛剩余(余值)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罗伯特· 索洛(Robert Solow)(1987年诺贝尔经济学得主)提出, 技术进步的经验估算。 不是源于生产要素投入变化的生产率的变化。
根据以上假定,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人均形式:
y = f (k)
y
f (k)
0
k
人均产量取决 于人均资本量,人 均资本量的增加会 使人均产量增加, 但是,由于报酬递 减规律,人均产出 量会以递减的速度 增长。
二、基本模型
资本存量的改变主要是投资和折旧两方面的力量引起. (1)、投资。一个经济按劳动人数平均的投资量,是每 个劳动力产出的一个比例。 i=sy
vr:合意的资本-产出比率,即一个国家的厂商希 望保持的资本-产量比。
(3)自然增长率Gn:指长期中人口增长和技
术进步所允许达到的最大可能的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是一国在考虑到长期自然因素增长情况下所能达 到的最大可能性增长率。从长期看,每年的人口会增加,劳 动力也会增加,技术的进步使劳动生产率也会获得提高,这 两个因素增加的总和所决定的增长率就是自然增长率。
现实中这三种增长率往往不一致,因为这

西方经济学第十一章

西方经济学第十一章

一、填空题题目1经济增长是指的增加。

正确答案是:GDP(国内生产总值)或人均GDP(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题目2资本──产量比率是指。

正确答案是:生产一单位产量所需要的资本量题目3在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中,实际增长率是由实际储蓄率(S)和决定的。

正确答案是:实际资本-产量比率(C)题目4在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中,有保证的增长率是由和合意的资本-产量比率(Cr)决定的。

正确答案是:合意的储蓄率(Sd)题目5在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中,自然增长率是由和合意的资本-产量比率(Cr)决定。

正确答案是:最适宜的储蓄率(S0)题目6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认为,长期中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是。

正确答案是: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自然增长率相一致(或G=GW=Gn)题目7根据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的解释,当实际增长率大于有保证的增长率时,会引起;相反,当实际增长率小于有保证的增长率时,会引起。

正确答案是:累积性的扩张累积性的收缩题目8根据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的解释,在长期,当有保证的增长率大于自然增长率时,将会出现;反之,当有保证的增长率小于自然增长率时,将会出现。

正确答案是:长期停滞长期繁荣题目9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与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的差别首先在于假定生产中资本与劳动的比率是,其次是它考虑到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正确答案是:可变的题目10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公式是。

正确答案是:题目11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是。

正确答案是:资本的增加、劳动的增加、技术进步题目12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是,充分条件是。

正确答案是:技术进步制度与意识的相应调整题目13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资本─劳动比率的改变是通过的调节进行的。

正确答案是:价格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认为,在长期中实现均衡的条件是。

正确答案是: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题目15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着重分析收入分配的变动如何影响决定经济增长率的,以及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第十一章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概论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第十一章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概论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稳态分析(续)
y yA yB
(n +d)k f (k )
sf(k) A

O 图11—1
kA 经济增长的稳态
k
三、储蓄率的增加
y (n +d)k C` s’f(k)
C
sf(k)
O
k0 图11—2
k` 人均生产函数曲线
k
y (a) y0 O 图11—5 G (b) O 图18—5 t0 t1 t t0 t1 t
一、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
Δ Κ = Ι -dK
根据I=S=sY,上面的式子可以写成:
Δ Κ = sY-dK
该式两边同时除以劳动数量N,可得:
Δ Κ /N = sy –dk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
k K N K K k n n k KN K Kk
再对等式两边同除以N,可得: Δ Κ /N=Δ k+nk 将 Δ Κ /N = sy –dk 式 和 上 式 合 并 , 消 去 Δ Κ /N,则可得到: Δ k =sy-(n +d)k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可以表述为: 资本深化 = 人均储蓄 - 资本广化
如果G>GW
1、假定s=sd
G = s/ c GW = sd/ cr
∴ 如果G>GW, 则必然有c<cr
这时,资本家增加投资以使资本-产出达到合 意水平,所以投资增加,其结果刺激了经济 的繁荣。
2、假定c=cr
G = s/ c GW = sd/ cr
如果G>GW, 则必有s>sd,
这就意味着实际储蓄率大于意愿的储蓄率,个 人、企业减少储蓄以使得储蓄率达到合意的水 平。储蓄的减少就是消费、投资的增加,从而 刺激了经济的繁荣。

第十一章可持续发展政策

第十一章可持续发展政策

第十一章可持续发展政策
可持续发展政策是指以人类的发展为核心,利用自然、社会和经济资源,保护环境,提高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些政策措施。

它不仅
仅关注经济增长,而是关注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改善社会状况和发展新
技术之间的关系,因此可以帮助消除贫困、改善社会服务和保护自然环境,使得社会福祉有所改善,使得人们有更多的可能性和选择权,从而使未来
的可持续发展叁更加稳定。

具体来说,可持续发展政策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比如推进经济增长
和改善社会服务体系,重点发展由新技术产生的社会服务产业;加强公共
服务,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建立环境经济体制,加强环境治理;
发展公共交通,改善城市环境;实施可持续能源政策和推动能源消耗结构
变革;发展智慧城市,推动社会信息化;实施可持续农业和旅游,发展生
态友好型的农业和旅游业;。

经济学中的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经济学中的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经济学中的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经济学中的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如何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学科。

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资源的稀缺性和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环境代价、可持续发展等几个方面介绍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与应用。

一、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资源和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经济增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资源提供了人类生产与消费所需的物质基础,而环境为经济活动提供了空间和条件。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扩张,资源供给逐渐紧张,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因此,如何合理利用资源并保护环境成为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前提。

二、环境代价经济增长的过程往往伴随着对环境资源的消耗和破坏,这就是所谓的环境代价。

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侧重于追求产值和利润的最大化,忽视了环境资源的有限性和自然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环境代价主要包括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污染物的排放和生态系统的退化等。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研究环境代价,找到一种既能实现经济增长,又能保护环境的合理发展模式。

三、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指的是在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同时,确保不影响后代子孙的发展需求。

可持续发展要求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通过研究和分析经济增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寻找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策略,并提供政策建议和决策支持。

四、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应用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在实际应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经济政策制定中,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提供了评估政策影响的方法和工具。

通过建立资源与环境成本的内部化机制,可以调动市场主体的主动性,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环境的合理保护。

此外,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还在节能减排、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结语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发展与应用为人类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第二部分 第十一章 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第二部分  第十一章 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经济 的途 的内容:一是清洁的能源,二是清洁的生产
过程,三是清洁的产品 农 生态
业 农业 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 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充分发挥生态经济效 益以促进持续增产的农业经营方式 返回

[例2]
(2010·江苏高考)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
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图。读图回答(1)~(2)题。
解析:由于后备土地资源有限,再加上经济发展和生态退耕 都需占用一部分耕地,所以短期内粮食增产举步维艰。由于 人口基数庞大,我国每年净增人口仍比较多且人口老龄化趋
势日益明显。能源利用的种类随科技进步会不断增加,环境
污染正由城市向农村蔓延。人口压力、资源短缺、环境问题 使中国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庞大压力,这也是中国走可持续 发展道路的原因所在。其中人口问题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最 大障碍。解决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就是控制人口数量,实现
地有限;城市化水平高,非农业用地规模大)
返回
项目
含义
循环 经济
①资源得以再生;②综合效益突出;③实现良性
循环
返回
项目
含义 在产品生产过程和预期消费中,既能合理利 用自然资源,把对人类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
实现 工 清洁 又能充分满足人类的需要,是社会经济效益
循环 业 生产 最大化的一种模式。它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
返回
(1)①②③④⑤的含义符合该循环系统的是 A.种苗培育、饲料加工、排放、废弃物、饲料
(
)
B.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废弃物、肥料
C.种苗培育、水窖集雨、净化、废气、饲料 D.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肥料、废弃物 (2)该园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A.小农经营 B.集约化程度低 ( )
C.商品率高

马可福章12章逐节解释

马可福章12章逐节解释

马可福章12章逐节解释篇一:马可福章是当代日本著名的金融学家,他在其著作中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和模型,被称为“福章模型”。

12章逐节解释马可福章的《福章模型》是一本较为全面的介绍马可福章理论和模型的书籍,以下是对每一章的解释和拓展。

第一章:介绍福章模型的背景和意义本章主要介绍了福章模型的背景、起源以及在金融领域的重要性。

福章模型最初是由日本财务学家马可福章提出的,他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这一模型,用于解释股票市场的波动。

这一模型的重要性在于,它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风险管理和投资决策工具。

第二章:福章模型的基本假设本章主要介绍了福章模型的基本假设,包括市场的有效性、价格粘性和波动性等。

市场的有效性是指市场可以自动调整价格,价格粘性是指股票价格不会无限制地上涨,波动性是指股票价格会出现周期性波动。

这些假设对于理解福章模型的理论基础至关重要。

第三章:福章模型的数学模型本章主要介绍了福章模型的数学模型,包括市场指数、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和风险平价模型等。

这些模型都是基于数学公式推导得出的,能够准确地描述福章模型的基本特征和运行过程。

第四章:福章模型的应用本章主要介绍了福章模型的应用,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等。

这些应用能够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的运作规律,并制定更有效的投资策略。

第五章:福章模型的局限性本章主要介绍了福章模型的局限性,包括市场风险、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

市场风险是指市场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风险,信息不对称是指投资者和公司之间信息的不平衡,外部性是指政府政策对经济环境的影响。

这些局限性对于福章模型的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第六章:福章模型的改进本章主要介绍了福章模型的改进,包括风险管理和信息经济学等。

风险管理是指通过技术手段来降低市场风险和信息不对称的风险,信息经济学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优化市场资源配置。

这些改进能够进一步完善福章模型,使其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第七章:福章模型的扩展本章主要介绍了福章模型的扩展,包括资产定价模型、投资组合理论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物品分类 根据以上给出的三种消费特性,经济学家对于物品进行过以下这些分类: 1、按排他性划分的物品分类: 具有排他性的物品称为私人物品,而具有非排他性的物品称为公共物品— ——保罗·A.萨缪尔森 2、按竞争性划分的物品分类 根据消费的竞争性或是拥挤成本将物品划分为三类。 私人物品位于一个序列的一个极端,在这个极端上,X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的 消费使得其他人的消费减少一个单位, 纯公共物品位于另一个极端,X消费者的消费并不导致他人消费的减少; 位于之间是准公共物品(quasi-pubic goods),X消费者的增加一个单位的消费 使得其他人的消费减少少于一个单位。
环境库兹涅兹理论
环境污染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呈倒“U”型关系。
末端治理模式的主要缺陷
• 治理技术难度大,治理成本较高,很难平衡经 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之间的关系,难以调动企 业积极性 • 能源与资源不能有效利用,产生不必要的资源 浪费和环境污染 • 污染排放标准往往只注重浓度控制而忽视总量 控制,使实际污染物排放量超出环境承载能力
3、按竞争性和排他性划分的物品分类 N.格里高利·曼昆 按有无排他性和竞争性将经济中的物品分为四类: 私人物品、自然垄断物品、共有资源、公共物品。
四类物品的模 糊划分
1)私人物品(或纯私人物品)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 考虑一个鸡蛋。 2)共有资源有竞争性但没有排他性 例如,公海里的鱼 3)自然垄断物品(或俱乐部物品)有排他性但没有竞争性 一个城区的自来水。 前面分类中提到的准公共物品就包括了自然垄断物品和共有资源。 4)公共物品(纯公共物品)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 例如,国防。 一般性知识的创造。
人均收入 城市二氧化硫浓度 浓 度 浓 度
人均收入 固体废弃物/氮氧化物/二氧 化碳
人均收入
人均收入
Causes and impacts of major types of urban environmental issues
Type Type 1 Poverty-related issues Typical issue Low access to safe water; Lack of sanitation facilities; Causes Low infrastructure; Rapid urbanization; Income disparity; Major Impacts Health impact Sector Residential
2、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发生于1943年美国洛杉矶,当时该市的200多万辆汽车生病在排放大量的汽车 尾气,在紫外线照射下产生光化学烟雾,大量居民出现眼睛红肿、流泪、喉 痛等症状,死亡率大大增加。 3、多诺拉烟雾事件 发生于1948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多诺拉镇,因炼锌厂、钢铁厂、硫酸厂排 放的二氧化硫及氧化物和粉尘造成大气严重污染,使5900多居民患病。事件 发生的第一天有17人死亡。 4、伦敦烟雾事件 发生于1952年英国伦敦,由于冬季燃煤排放的烟尘和二氧化硫在浓雾和中积 聚不散,头两个星期死亡4000人,以后的两个月内又有8000多人死亡。
3、可分割性(divisibility) 可分割性是指物品可以被分割成许多可以买卖的单位,只有付费的人才能 享受其效用。例如,蛋糕论个出售,消费者购买后,其效用只归消费者或者其 家庭独享。 不可分割性是指一些物品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具有共同受益或者联合消 费的特点,其效用为所有成员共享,产权不可能分割成若干部分并分配给任何 个人。例如,改善城市大气质量,必然使所有人都享受到空气质量改善带来的 健康和心情愉悦,不能将大气质量分割成若干部分向国民出售。
Environ mental loa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Urbanization
Increase in freight transportation across urban- rural ; Increase in passenger transportation intra-urban Increase of labor specia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of urban infrastructure Increase in population density : change in fuel use pattern Construction expansion
Stage I Environmental impacts
Stage II
Stage III
Stage IV
Stage V
Poverty -related issues
Production -related issues
Consumptionrelated issue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ustrial pollution; Health impact; Deterioration of regional ecosystem;
Industrial
Type 3 Consumptionrelated issues
CO2; NOx; Municipal wastes;
Mass consumption lifestyle; Low local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 地区环境问题 生态系统失衡 全球环境问题
水 污 染 严 重
空 气 污 染 严 重
固 体 废 弃 物 污 染
土 壤 污 染
噪 声 污 染
温 室 气 体 排 放
臭 氧 层 破 坏
酸 沉 降
生 物 多 样 性 减 少
植 被 退 化
土 地 沙 漠 化
收入水平与环境指标
百 分 比 缺乏安全饮用水人口/ 无充分卫生设施人口 浓 度 城市中颗粒物浓度
Global warming; Health impact; Over extraction of resource;
Transportation Commercial Residential
Hypothetical stage model of urban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MC
A
根据新古典理论,在产权 明晰情况下,最优的环境 退化水平应该是边际成本 等于边际收益
MB X
产权缺失:Z点,总收益 最大化,边际收益为零。 边际成本最大
Z 环境退化
国家垄断、政府管制、自然资源定价偏低,造 成对资源的耗竭性消费,使可再生资源丧失再 生能力而枯竭 市场制度无法解决跨时代的资源可持续利用问 题。环境贴现率过高,导致人们过渡消耗环境 资源。 人类文明观的扭曲:追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政治文明而忽视生态文明
来自大自然的警钟-八大国际环境公害事件
5、四日市哮喘病事件 发生于1961年前后的日本四日市,由于石油化工和工业燃烧重油排放的废气严重污染 大气,引起居民呼吸道病症剧增,尤其是使哮喘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50岁以上的老 人发病率约为8%,死亡10多人。 6、水俣病事件 发生于1953~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因石油化工厂排放含汞废水,人们食用了被 汞污染和富集了甲基汞的鱼、虾、贝类等水生生物,造成大量居民中枢神经中毒,死 亡率达38%,汞中毒者达283人,其中60多人死亡。 7、富山痛痛病事件 发生一1955~1972年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因锌、铅冶炼厂等排放的含镉废水污染 了河水和稻米,居民食用后而中毒,1972年患病者达258人,死亡128人。 8、爱知米糠油事件 发生于1968年日本北九州市、爱知县一带,因食用油厂在生产米糠油时,使用多氯联 苯作脱臭工艺中的热载体,这种毒物混入米糠油中被人食用后中毒,患病者超过 10000人,16人死亡。
末端治理模式
时期:工业化中后期 目标: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对自然界的危害 模式:
资源开采 产品制造 物品消费 废弃物排放 直接排放
自然界
技术治理 低危害废弃物
末端治理的理论依据
庇古税
环境污染-经济行为的外部性 解决路径-外部性内部化 工具-庇古税:排污收费制度
科斯定理
在产权明晰的情况下,谈判可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Rural area
Surplus Labor transferring from rural to urban
Wealth accumulation
Economic growth
Urban area
Industrialization
Energy intensive synthetic material substitute for less energy intensive material Bulk saving and transportation convenience: Fuel substitution Composition change Post-industrialization
在现实经济中,大量存在的是介于纯公共物品和纯私人物品 之间的准公共物品或混合物品。 准公共物品一般具有“拥挤性”(congestion)的特点,即当 消费者的数目增加到某一个值(“拥挤点”)后,会减少先前 使用者的收益(出现竞争性) 由于允许更多消费者使用而带来的机会成本或者那些先前使
用者的收益减少,称为拥挤成本。
环境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产生的经济根源
市场失灵
环境外部性:自然资源和环境大多具有公共财产 性质,该性质与社会性质往往无关。
政策失误
先发展后治理的工业化发展模式 牺牲基础原材料和能源产业的制造业优先发展模式
公共财产与外部性典型案例:尼泊尔高原过渡放牧所导 致的环境退化和下游的孟加拉国和印度北部频发洪灾 收 益 或 损 失
第十一章 环境、资源与经济发展
Population growt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