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培训

合集下载

安全生产防雷培训

安全生产防雷培训

•培训背景•雷电基础知识•防雷措施与设备•安全生产防雷规范•雷电事故案例分析•培训总结与展望01雷电可直接导致人员触电身亡或被雷击中引起火灾、爆炸等事故。

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产停滞雷电灾害可造成建筑物、设备等财产的严重损失。

雷电灾害可能造成企业生产线的停工停产,影响经济效益。

030201雷电灾害的危害保障员工生命安全济损失和声誉损失。

维护企业稳定发展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培训使员工掌握防雷知识和技能,能够在雷电天气下正确应对。

掌握防雷知识技能通过培训,降低企业因雷电灾害带来的风险,保障企业的稳定发展。

降低企业风险培训的必要性02雷电的形成与原理雷电的形成状闪电等不同类型。

雷电的类型只有几微秒到几毫秒。

雷电的特点雷电的类型与特点雷电的危害与影响雷电的危害雷电的影响03避雷针是最常见的防雷设备,能够将雷电引入地下,保护建筑物不受雷击。

避雷带适用于保护建筑物的一侧或局部,常用于屋顶、墙角等处。

避雷网适用于大面积的保护,如大型车间、仓库等场所。

防雷器能够将雷电引入地下,同时还能对雷电进行分流,保护电气设备不受损坏。

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防雷器接地系统防雷设备的接地系统应良好,以确保雷电能够顺利引入地下。

安装位置防雷设备的安装位置应选择在建筑物最高处,以便更好地接收雷电。

维护保养定期对防雷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

检测周期验收标准04安全生产防雷标准与规定国家安全生产防雷标准遵循国家颁布的安全生产防雷标准,确保企业安全生产防雷工作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企业安全生产防雷规定制定企业内部安全生产防雷规定,明确各级人员职责,规范防雷操作和管理。

安全生产防雷操作流程雷电预警与应急处置流程建立雷电预警系统,制定应急处置流程,确保在雷电天气下能够迅速应对,降低风险。

安全生产防雷检查与评估定期防雷安全检查防雷安全评估05雷电事故案例介绍某化工厂雷击事故某油库雷击事故雷电事故原因分析防雷设施不完善部分企业缺乏对防雷设施的重视,未按规定安装防雷装置或维护不当,导致防雷效果不佳。

防雷防静电培训资料

防雷防静电培训资料

防雷防静电培训资料防雷防静电培训资料是一份重要的文件,旨在向工作人员提供有关防雷和防静电的知识和技能。

本资料将介绍防雷防静电的基本原理、常见的防雷防静电措施以及应急处理方法。

通过培训,员工将能够有效地预防雷击和静电危害的发生,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

一、防雷基本原理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它的产生和传导都需要一定的条件。

雷电主要通过空气中的带电离子进行传导,当离子的浓度足够高时,会形成导电通道从而导致雷击。

因此,防雷的关键是通过合理的措施降低空气中带电离子的浓度。

该资料将详细介绍如何合理利用避雷针、避雷带和接地装置等设备来达到防雷的效果。

二、防静电基本原理静电问题在许多工作场所都会存在,特别是在涉及粉尘、化学药品和易燃材料的环境中。

静电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物体表面电荷的积累,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引发静电火花,从而产生火灾、爆炸等危险。

因此,防静电的关键在于控制电荷的积累和释放。

本资料将介绍如何通过接地、抑制静电积聚和使用防静电材料等措施来有效地防止静电危害。

三、防雷防静电措施为了保障员工的安全,工作场所应该采取一系列的防雷防静电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1. 安装和维护避雷装置,确保其正常工作;2. 在易发生静电的区域设置接地装置,及时排除静电积聚;3. 使用防静电工作服、防静电地板等防静电设备;4. 定期对防雷和防静电设备进行检测和维护;5. 加强员工的防雷防静电培训,提高其灾害意识和应对能力。

四、防雷防静电应急处理方法尽管我们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预防措施,但防雷防静电意外事件仍然有可能发生。

因此,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应急处理方法,以迅速应对并减少可能的伤害。

在资料中,我们将重点介绍防雷和防静电事故的应急处理步骤,如何迅速疏散人员、使用灭火器材和拨打紧急电话等。

结语通过防雷防静电培训,员工将能够全面了解防雷防静电的基本原理和常见措施,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预防能力。

同时,他们还将学会如何应对防雷和防静电意外事件,保障自身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防雷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防雷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防雷消防安全知识培训防雷消防安全知识培训第一章:防雷安全知识1.雷电的形成和危害雷电是指大气中发生的一种天然现象,是因云间产生强电荷积累而发生的放电现象。

雷电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云间的水汽形成冰晶、冰晶与冰晶碰撞产生静电、静电引发强闪电等。

雷电的主要危害包括损害建筑物、破坏电力设备、引发火灾等。

2.防雷措施的重要性防雷措施是确保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在雷电频繁的地区,雷击事故频发,因此采取合理的防雷措施非常重要。

防雷措施主要包括建筑物防雷、设备防雷和个人防雷等方面。

3.建筑物防雷(1)金属避雷针的安装金属避雷针被安装在建筑物的高处,可以吸引并导入雷电地面,以减少雷电对建筑物的伤害。

(2)避雷带的设置避雷带是一种导电的材料,被安装在建筑物的最高点和周围,可以将雷电引导到地面。

4.设备防雷(1)电源线的防雷电源线是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采取合适的防雷措施,如安装避雷器、过电压保护器等。

(2)信号线的防雷信号线是在设备中进行信息传输的关键线路,应采取屏蔽、接地等措施保护信号线不被雷电干扰。

第二章:消防安全知识1.火灾的成因和分类火灾的成因主要包括人为和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包括明火使用不当、电器故障、吸烟不慎等;自然因素包括雷击、自然灾害等。

根据火源的性质和扩展方式,火灾可以分为物质燃烧火灾、电器火灾和油类火灾等。

2.火灾的预防和应急处置(1)火灾预防火灾的预防是最重要的,主要包括日常安全管理、消防安全设施的维护、员工的消防培训等。

(2)火灾应急处置火灾发生时,应立即采取逃生、报警、扑灭等应急措施。

逃生时要迅速冷静,寻找安全通道;报警时要采用正确的方式和方式;扑灭时要使用适当的灭火器材。

3.灭火器的种类和使用方法灭火器根据用途和灭火介质可以分为水基灭火器、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

不同类型的灭火器使用方法略有差异,但通常都包括以下步骤:拉开安全销、挥动灭火器、压下手柄、喷射灭火剂。

4.逃生和自救技巧在火灾发生时,逃生和自救是关键。

防雷安全培训讲义

防雷安全培训讲义

防雷安全培训讲义一、雷电基本知识雷电是天空中的云团在静电感应作用下,产生电荷并聚集形成雷云,当云层对地面产生电压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使空气电离而导电,形成放电通道,出现闪电和雷鸣现象。

雷电具有极高的能量和电压,对人类生产和生活设施、设备和人身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二、雷电危害识别雷电危害主要包括直击雷、感应雷和雷电波侵入三种形式。

直击雷是指雷电直接击中建筑物、设备和人体等,造成直接损害;感应雷是指雷电放电时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导致设备过热、损坏;雷电波侵入则是指雷电沿输电线路侵入,导致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

三、防雷设施与设备防雷设施主要包括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等,用于接引雷电并将其引入地下;防雷设备主要包括浪涌保护器、电涌保护器等,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泄放浪涌电流,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

四、防雷安全措施1. 安装防雷设施:建筑物应安装避雷针、避雷带等防雷设施,并与地下连接线良好连接。

2. 设备接地:电气设备应进行接地处理,以避免雷电击中设备时产生过电压和过电流。

3. 安装电涌保护器:电子设备应安装浪涌保护器,以限制瞬态过电压和泄放浪涌电流。

4. 防雷宣传教育:加强防雷宣传教育,提高员工防雷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5. 建立防雷安全制度:建立健全防雷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和维护防雷设施及设备。

五、应急处置与救援在遭遇雷电天气时,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采取以下应急措施:1. 及时关闭电子设备和家用电器,切断电源和信号线路。

2. 避免在空旷地区停留,尽量寻找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躲避。

3. 不要在树下、金属物体附近停留,避免使用金属雨伞等物品。

4. 如果在行驶过程中遇到雷电天气,应关闭车窗、收音机天线,避免接打手机。

5. 在雷电天气结束后,应尽快离开躲雨的建筑物,以防积水带电伤人。

同时,需要了解基本的救援常识,如心肺复苏术(CPR)等,以便在遭遇意外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救援措施。

六、防雷安全法规与标准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制定了一系列防雷安全法规和标准。

企业防雷安全教育培训

企业防雷安全教育培训

企业防雷安全教育培训
企业防雷安全教育培训是指为企业员工提供关于防雷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活动。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括在企业防雷安全教育培训中的内容:
1. 雷电基础知识:介绍雷电的形成原理、危害和防护措施。

2. 雷电防护设施:介绍企业常见的雷电防护设施,如避雷针、避雷网、接地装置等,以及其正确安装和维护方法。

3. 雷电防护措施:教育员工如何正确应对雷电天气,包括避免在雷雨天气下进行户外活动、避开高大的金属结构物、不接触金属物体等。

4. 雷电安全意识培养:培养员工对雷电安全的重视和识别雷电风险的能力,包括教育员工如何判断雷电天气和了解相关预警信息。

5. 雷电事故应急处理:教育员工在雷电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处理方法,包括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拨打紧急电话等。

6. 雷电安全管理:介绍企业雷电安全管理制度和相关法规,强调员工的责任和义务。

企业防雷安全教育培训可以通过讲座、培训课程、演练等形式进行。

培训的目的是提高企业员工的雷电防护意识和技能,减少雷电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正常运营。

防雷安全培训制度(3篇)

防雷安全培训制度(3篇)

防雷安全培训制度1. 前言防雷是一项重要的安全管理措施,对于保障企业和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加强员工的防雷安全意识,提高员工的防雷安全知识和技能,制定本防雷安全培训制度,以规范企业的防雷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2. 培训目的本培训的目的是通过对员工进行防雷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员工对雷电灾害的认识和防范能力,增强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防雷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 培训内容3.1 雷电灾害的基本知识3.2 雷电灾害的危害与预防3.3 雷电灾害的防护设备与措施3.4 雷电灾害的应急处理4. 培训对象全体员工、特殊岗位员工(如高空作业、户外作业等)。

5. 培训方式5.1 理论培训通过讲述防雷安全知识和案例,向员工普及雷电灾害的危害、预防、应对等内容。

5.2 模拟演练组织员工进行雷电灾害模拟演练,让员工亲身参与,加深对防雷安全的理解和记忆。

5.3 实地考察安排员工到雷电灾害频发地区进行实地考察,让员工直观地感受雷电灾害的破坏力和危险性。

6. 培训周期每年至少进行一次防雷安全培训,特殊岗位员工可根据需要增加培训频次。

7. 培训评估每次培训结束后,组织培训评估,对参训员工进行知识和技能测试,评估培训的效果。

8. 培训材料准备相关的防雷安全培训材料,包括PPT、培训手册、案例分析等,确保培训内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9. 培训记录对每次培训进行记录,包括参培人员名单、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和效果评估等,以备查阅。

10. 培训奖励对参培人员中优秀表现者进行奖励,鼓励员工积极参与防雷安全培训,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和影响力。

11. 培训督导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对防雷安全培训的实施情况进行督导,协助培训组织者做好培训效果的评估和培训记录的整理工作。

12. 培训后续根据培训评估结果,及时对培训效果进行总结和分析,不断完善和改进防雷安全培训制度,确保培训的长期有效性。

总结:防雷安全培训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防雷安全教育培训内容

防雷安全教育培训内容

防雷安全教育培训内容
以下是 6 条防雷安全教育培训内容:
1. 嘿,你知道雷电的威力有多大吗?就像一个超级大怪兽,那可是相当吓人的呀!比如夏天的时候,突然“咔嚓”一声巨响,雷电就来了,要是这个时候你在外面乱跑,那可不得了。

所以呀,打雷时千万不要在大树下躲雨,这就好比你不会躲在怪兽脚底下吧?
2. 雷电可不是闹着玩的呀!你想想看,如果被雷电击中会怎样?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啊!就好比被一个大力士狠狠打了一拳。

比如雷雨天咱就别去游泳了呗,难道你想在水里被电到吗?
3. 喂,打雷的时候那些金属物品可得离远点哦!它们就像是雷电的“小跟班”似的。

比如举个例子,你拿着一把金属雨伞在雷雨中走,那不就等于给自己找雷劈嘛!
4. 你们知道家里的电器在雷雨天要注意啥不?这可很重要啊!就像保护你的宝贝一样要小心。

比如说雷雨来了,要赶紧拔掉电器插头,不然雷电可能会顺着电线跑进你家哦,那可糟糕了!
5. 雷电来的时候,不要惊慌失措呀!要像个冷静的小战士一样应对。

比如千万不要乱跑乱喊,保持镇定,找个安全的地方躲起来。

不然慌里慌张的,更容易出问题呢!
6. 哎呀呀,防雷知识一定要牢记在心啊!这可关系到我们的安全呢!就像每天要吃饭一样重要。

比如多给身边的人讲讲防雷的要点,大家一起平平安安的,不是很好嘛!结论:防雷安全真的超级重要,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学好这些知识,保护好自己和身边的人呀!。

企业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培训

企业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培训
静电损坏设备
静电放电可能损坏精密电子设备,引起系统故障,造成生产中断和经济损失。
静电接地系统
1
接地原理
静电接地系统利用导电体连接到大地,将静电荷排除,防止静电积聚引发危险。
2
接地装置
典型的静电接地装置包括接地极、接地引线和接地端子。它们共同构成了有效的静电接地回路。
3
设计要求
静电接地系统需要根据设备特性、环境条件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确保安全可靠。
雷电会引发火灾、爆炸、电磁脉冲、感应电压等,对建筑物、设备和人员造成严重损害。及时防雷至关重要。
防雷基本原理
通过接地和避雷针等方式,将雷电流引入地下,保护建筑物和设备远离直击雷的危害。这就是防雷的基本原理。
防雷系统组成
防雷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避雷针、接地系统、引下线和电涌保护器等。避雷针是防雷系统的核心装置,用于吸收并引导雷电流;接地系统可靠的接地是防雷系统能否正常工作的关键。
静电防护用品Βιβλιοθήκη 1防静电服装专门设计的防静电服装可以有效减少人体积累的静电荷,防止静电放电带来的伤害。
2
防静电手套
采用导电材料制造的防静电手套可以迅速泄放人体静电,保护双手不受静电伤害。
3
防静电鞋套
穿戴防静电鞋套可以隔离人体与地面之间的静电流,防止静电放电和触电事故。
4
静电消除装置
静电消除装置可以释放人体和设备上的静电荷,降低静电积累对工作环境的危害。
静电接地导线
导电性能
静电接地导线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确保静电安全可靠散逸。
耐腐蚀性
导线应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防止因环境腐蚀而导致接地性能下降。
灵活性
导线应能够灵活连接,便于装配并适应不同的场景和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 雷电危害按雷电形式可分成直击雷、感应雷和雷电波侵入三种。
1、直击雷破坏: 当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上,强大的雷电流使建(构)筑物水份受 热汽化膨胀, 从而产生很大的机械力,导致建筑物燃烧或爆炸。另外,当雷电 击中接闪器,电流沿引下线向大地泻放时,这时对地电位升高,有可能向临近 的物体跳击,称为雷电“反击”,从而造成火灾或人身伤亡。
13
• 4 预防雷电危害的技术措施
4.1 金属油罐 4.1.1 当贮存易燃、可燃油品的油罐,其顶板厚度小于4mm时,应装 设防直击雷设备,如避雷针或半导体消雷器等。其中单支避雷针保护 范围的确定参见附录A,其它情况下保护范围的确定详见GB50057附录 四。半导体消雷器保护范围的确定参见附录B。 4.1.2 当贮存易燃、可燃油品的油罐,其顶板厚度大于、等于4mm时, 按GBJ74第11.2.2条规定,可不装设防直击雷设备。但在多雷区(注), 当油罐顶板厚度大于、等于4mm时,仍可装设防直击雷设备。 注:多雷区通常指年雷暴日大于40天的地区,参见附录C。 4.13 金属油罐必须作环型防雷接地,其接地点不应少于两处,其间 弧形距离不应大于30m。接地体距罐壁的距离应大于3m,当罐顶装有 避雷针或利用罐体作接闪器时,每一接地点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10Ω。 4.1.4 浮顶金属油罐可不装设防直击雷设备,但必须用两根截面不 小于25mm 2的软铜绞线将浮船与罐体作电气连接。其连接点不应小 于两处,连接点沿油罐周长的间距不应大于30m。浮顶油罐的密封结 构,宜采用耐油导静电材料制品。 4.1.5 金属油罐的阻火器、呼吸阀、量油孔、人孔、透光孔等金属 附件必须保持等电位连接。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 第2.0.2条 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一类防雷 建筑物: 一、凡制造、使用或贮存炸药、火药、起爆药、 火工品等大量爆炸物质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 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二、具有0区或10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三、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 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第2.0.3条 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二类防雷 建筑物: 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 二、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物、大型展览和博 览建筑物、大型火车站、国宾馆、国家级档 案馆、大型城市的重要给水水泵房等特别重 要的建筑物。 三、国家级计算中心、国际通讯枢纽等对国民经 济有重要意义且装有大量电子没备的建筑物。 四、制造、使用或贮存爆炸物质的建筑物,且电火 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 伤亡者。 五、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 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 者。 六、具有2区或1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七、工业企业内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 八、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6次/a的部、省级办公 建筑物及其它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 九、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3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 一般性民用建筑物。 注,预计雷击次数应按本规范附录一计算; 第2.0.4条 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三类防雷 建筑物 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及省级档案馆。 二、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12次/a,且小于 或等于0.06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 它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 三、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次/a,且小于或 等于0.3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 筑物。 四、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次/a的一般性 工业建筑物。 五、根据雷击后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及产生的后果, 并结合当地气象、地形、地质及周围环境等 因素,确定需要防雷的21区、22区、23区火灾 危险环境。 六、在平均雷暴日大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15m及 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在平 均雷暴日小于或等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20m 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 11
8
• •
•防雷措施
• 防雷装置:
▲避雷针、避雷网、避雷带、 避雷线、 ▲避雷器等。 包括: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三部分。(反击) r—地面保护半径m 避雷针:保护范围确定 h—避雷针高度m
θ ha h hx
P—高度影响系数;h≤30m取1,30~ 120m取5.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h,>120取h=120m rx=避雷针在hx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 hx=被保护物高度m ha=避雷针的有效高度m
3、雷电波引入的破坏:当雷电接近架空管线时,高压冲击波会沿架空管线侵入室 内,造成高电流引入,这样可能引起设备损坏或人身伤亡事故。如果附近有可 燃物,容易酿成火灾。
6
• 雷电危害按雷电出现的物理效应可
分成电性质破坏、热性质破坏和机 械性质破坏 1、电性质破坏:雷电放电产生高达数 十万伏的冲击电压,对电气设备、 仪表设备、通讯设备等的绝缘造成 破坏,导致设备损坏,引发火灾、 爆炸事故和人员伤亡,产生的接触 电压和跨步电压使人触电。 2、热性质破坏:当上百千安的强大电 流通过导体时,在极短时间内转换 成大量热量,可熔化导线、管线、 构架金属物质,引发火灾。 3、机械性质破坏:由于雷电的热效应, 使木材、水泥等材料中间缝隙的水 分、空气及其他物质剧烈膨胀,产 生强大的机械压力,使被击中物体 严重破坏甚至造成爆炸。
4

• 雷电形成于大气运动过程中,其成因为大气运动中的剧烈摩擦生电以及云块 • • • • •
切割磁力线。 闪电的形状最常见的是枝状,此外还有球状、片状、带状。闪电的形式有云 天闪电、云间闪电、云地闪电。云间闪电时云间的摩擦就形成了雷声。 在气象学中,常用雷暴日数、年平均雷暴日数、年平均地面落雷密度,来表 征某个地方雷电活动的频繁程度和强度。此外,也使用年雷闪频数来评价雷 电活动,它是指1000平方公里范围内一年共发生雷闪击的次数。 大量观测统计资料表明,一个地区的雷闪频数与雷暴日数成线性关系。通常, 建筑行业的防雷,更多的注重雷暴日的多少;航空、航海、气象、通信等行 业越来越关心年雷闪频数的多少。 我国一般按年平均雷暴日数将雷电活动区分为少雷区(<15天)、中雷区 (15-40天)、多雷区(41-90天)、强雷区(>90天)。 我国的雷电活动,夏季最活跃,冬季最少。全球分布是赤道附近最活跃,随 纬度升高而减少,极地最少。
• 人类的起源和雷电是密不可分的,
如果地球上没有雷电,人类将会灭 绝。
• 雷电为远古人类提供了最早的火种,
推动了文明的进程,但同时又具有 巨大的破坏性,是最严重的自然灾 害之一。
• 1749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等经过
科学实验,为我们揭开了雷电的神 秘面纱,雷电与我们日常所用的电 有相同的性质。
• 地球上每一秒钟有 100 次闪电 ,
2、感应雷破坏:感应雷破坏也称为二次破坏。它分为静电感应雷和电磁感应雷两 种。由于雷电流变化梯度很大,会产生强大的交变磁场,使得周围的金属构件 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电流可能向周围物体放电,如附近有可燃物就会引发火灾 和爆炸,而感应到导线上就会对设备产生强烈的破坏性。 2.1静电感应雷:带有大量负电荷的雷云所产生的电场将会在金属导线上感应出被 电场束缚的正电荷。当雷云对地放电或云间放电时,云层中的负电荷在一瞬间 消失了,那么在线路上感应出的这些被束缚的正电荷也就在一瞬间失去了束缚, 在电势能的作用下,这些正电荷将沿着线路产生大电流冲击。 2.2电磁感应雷:雷击发生在供电线路附近,或击在避雷针上会产生强大的交变电 磁场,此交变电磁场的能量将感应于线路并最终作用到设备上。

适用规范
• 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
•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 石油库设计规范
GB 15599-95 GB50057-94 GB50074-2002 GB50160-92
•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DL/T 620-1997
12

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
GB 15599-95
•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石油和石油产品在生产、运输、贮存、销售、使用过 程中避免或减少石油设备雷电危害的基本原则和措施。 本规范适用于石油设备的雷电安全保护。 • 2 引用标准(略) • 3 预防雷电危害的基本原则 3.1 石油和石油产品应贮存在密闭性的容器内,并避免易燃或可燃性 油气混合在容器周围积聚。 3.2 易燃或可燃性油气可能泄漏或积聚的区域,应避免金属导体间产 生火花放电。 3.3 固定顶金属容器附件(如呼吸阀、安全阀)必须装设阻火器。 3.4 石油容器及其附属装置(如阻火器、呼吸阀、量油孔等)均应保持 良好的工作状态。 3.5 石油设备应采用防雷接地。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和电气设备接 地宜共用同一接地装置。
h/2
r=1.5hP
rx 9
• 避雷器 分为阀型、管型和氧化锌避雷器
接在被保护设备引入端,上端接带电部分、下端接地。 正常时,避雷器内部间隙保持绝缘,过电压时间隙放电接地,截断冲 击波,使引入被保护设备的电压为避雷器“残压”,雷电过后,避雷 器恢复绝缘状态。
过电压
线路 避雷器
被保护 设备
接地
10
•建(构)筑物防雷等级划分
7
• 当人类社会进入电子信息时代后,雷灾出现的特点与以往有极大的不 • •
同,可以概括为: (1)受灾面大大扩大,从电力、建筑这两个传统领域扩展到几乎所 有行业,特点是与高新技术关系最密切的领域,如航天航空、国防、 邮电通信、计算机、电子工业、石油化工、金融证券等; (2)从二维空间入侵变为三维空间入侵。从闪电直击和过电压波沿 线传输变为空间闪电的脉冲电磁场从三维空间入侵到任何角落,无孔 不入地造成灾害,因而防雷工程已从防直击雷、感应雷进入防雷电电 磁脉冲(LEMP)。前面是指雷电的受灾行业面扩大了,这儿指雷电灾 害的空间范围扩大了。例如二000年七月,一次闪电二家单位同时受 到雷灾,而不是以往的一次闪电只是一个建筑物受损。 (3)雷灾的经济损失和危害程度大大增加了,它袭击的对象本身的 直接经济损失有时并不太大,而由此产生的间接经济损失和影响就难 以估计。例如某寻呼台遭受雷击,导致该台中断寻呼数小时,其直接 损失是有限的,但间接损失将大大超过直接损失。 (4)产生上述特点的根本原因,也就是关键性的特点是雷灾的主要 对象已集中在微电子器件设备上。雷电的本身并没有变,而是科学技 术的发展,使得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状况变了。微电子技术的应用渗 透到各种生产和生活领域,微电子器件极端灵敏这一特点很容易受到 无孔不入的LEMP的作用,造成微电子设备的失控或者损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