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基础知识培训
防雷接地基础知识

1、什么是均压环?均压环是用一水平金属体(如扁钢或圆钢)与接地引下线等连接,使各连接点处 等电压。
施工中的具体要求为:一、一般要求1、 从首层起,每三层利用结构圈梁水平钢筋与引下线焊接成压环。
所有引下线、 建筑物内的金属结构和金属物体等与均压环连接。
2、 从距地30米高度起,每向上三层,在结构圈梁敷设一条 下线焊成一环形水平避雷带,以防止侧雷击, 金属物体与防雷装置连接。
由于对地分布电容作用,绝缘体遭雷击时, 击的一端起很短距离内分布了大部分电压降, 度必须很高,否则一旦局部击穿,这种电压分布不均将延续到下一段绝缘体中去, 随着绝缘体击穿长度的增加,情况将更为恶劣。
而绝缘强度的增加势必造成造价 的飞速增长,如果在绝缘子头部(遭受雷击的部位)加装一个均压环,以其电感 效应平衡对地电容电流,那么雷击过电压分布将相对均匀,即可以充分利用绝缘 子的全长来耐受雷电的冲击。
2、为什么超30米要每层利用结构圈梁的2颗主筋焊接封闭成环,做成均压环; 起到什么作用?还有什么地方需要设置?均压环是高层建筑物为防侧击雷而设计的环绕建筑物周边的水平避雷带。
在建 筑设计中当高度超过滚球半径时(一类 30米,二类45米,三类60米),每隔6 米设一均压环。
在设计上均压环可利用圈梁内两条主筋焊接成闭合圈, 此闭合圈 必须与所有的引下线连接。
要求每隔6米设一均压环,其目的是便于将6米高度 内上下两层的金属门、窗与均压环连接。
在高层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除了防止雷电的直击外,还应防止侧向雷击,超 过30米高的建筑物,应在30米及其以下每隔三层围绕建筑物外廓的墙内做均压 环,并与引下线连接。
保证建筑物接构圈梁的各点电位相同,防止出现电位差。
(a ) 均压环采用不小于 ①8mm 勺镀锌圆钢,或不小于24mm < 4mm 勺镀锌扁钢。
(b ) 均压环沿建筑物的四周暗敷设,并与各根引下线相连结。
(C )外檐金属门、窗、栏杆、扶手、玻璃幕、金属外挂板等预埋件的焊接点 不应少于两处,与引下线连接。
防雷中心培训计划方案

一、培训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雷电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提高防雷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确保防雷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中心特制定以下培训计划。
二、培训目标1. 提高防雷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使其具备扎实的防雷技术基础。
2. 增强防雷从业人员的雷电灾害防御意识,提高应对雷电灾害的能力。
3. 优化防雷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
4. 促进防雷行业健康发展。
三、培训对象1. 防雷中心全体员工2. 防雷行业相关从业人员3. 有志于从事防雷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四、培训内容1. 雷电学基础知识2. 电磁学基础知识3. 电工学基础知识4. 防雷技术5. 防雷检测技术6. 雷电灾害防御与应急处理7. 防雷行业相关政策法规8. 实地操作技能培训五、培训方式1. 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授课2. 组织现场教学、实地考察3. 开展案例分析、讨论交流4. 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在线培训六、培训时间1. 短期培训班:每月举办一期,为期5天2. 长期培训班:每年举办一期,为期3个月3. 在线培训: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开展七、培训考核1. 短期培训班: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合格者颁发结业证书2. 长期培训班:定期进行考核,合格者颁发结业证书3. 在线培训:根据培训内容进行考核,合格者颁发结业证书八、培训经费1. 培训经费由防雷中心承担2. 鼓励参训人员自筹部分经费3. 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给予适当支持九、培训效果评估1. 对培训效果进行定期评估,确保培训质量2.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培训内容和方法3. 鼓励参训人员反馈意见,不断改进培训工作通过以上培训计划,我中心将努力提高防雷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为我国防雷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防雷防静电基础知识PPT课件

• 雷电的危害 雷电的危害分为电作用的破坏、 热作用的破坏、机械作用的破 坏。 (1)电作用的破坏:雷电数十万 至数百万伏的冲击电压可能毁 坏电气设备的绝缘,造成大面 积停电。 (2)热作用的破坏:巨大的雷 电流通过导体,在极短的时间 内转换成大量的热能,使金属 熔化飞溅而引起火灾和爆炸。 (3)机械作用的破坏:巨大的 雷电流通过被击物时,瞬间产 生大量的热,使被击物内部的 水分或其他液体急剧汽化,剧 烈膨涨大量气体,致使被击物
大地中。
雷针的中间部分,是用来连接雷电
• 需要注意的是,雷电时期内,在避 雷针接地装置附近,由于跨步电压
甚高,人员接近时有触电的危险, 一般在避雷针接地装置附近约10米 的范围内是比较危险的。
接受器和接地体的。接地引下线的 截面积不但应根据雷电流通过时的 发热情况计算,使其不会因过热而 熔化,而且还要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接地体是整个避雷针的最底下部分。
பைடு நூலகம்
• 变、配电所的防雷措施: 1. 装设避雷针,用来保护整个变、配电所建(构,筑物,使之免
遭直击雷; 2. 高压侧装设阀型避雷器或保护间隙。主要用来保护主变压器,
以免高电位沿高压线路侵入变电所,损坏变电所这一最主要的设 备,为此,要求避雷器或保护间隙应尽量靠近变压器安装,其接 地线应与变压器低压中性点及金属外壳连在一起接地。 3. 低压侧装设阀型避雷器或保护间隙主要在多雷区使用,以防止 雷电波由低压侧侵入而击穿变压器的绝缘、当变压器低压侧中性 点不接地时,其中性点也应加装避雷器或保护间隙。
宜把羽毛球、高尔夫球棍等扛 在肩上。
⑩不宜开摩托车、骑自行车。
生产区露天设备防雷
• 露天布置设备时,由于阀门、 管道、容器、泄压罐等是密 闭的,且钢板厚度都大 4mm,雷电流无法击穿, 不需要装设避雷针(线),但 应做好防雷接地,与接地网 连接,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4Ω。
SPD防雷器基础知识

标称导通电压 在施加恒定1mA直流电流情况下,氧化锌压敏电 直流电流情况下, 直流电流情况下 在施加恒定 阻的启动电压,称为标称导通电压, 阻的启动电压,称为标称导通电压,又称为压敏 电压,常用U 来表示。 电压,常用 n或U1mA来表示。 用于低压交流供电系统的限压型SPD,其标称导 用于低压交流供电系统的限压型 , 通电压U 宜按下式选取 通电压 1mA宜按下式选取 U1mA=2.2U 式中, 为最大运行工作电压有效值 为最大运行工作电压有效值。 式中,U为最大运行工作电压有效值。 相线对地(或视具体情况对零线) 相线对地(或视具体情况对零线)也可采用标称
电源SPD引接线和接地线选择表 电源 引接线和接地线选择表
铜线截面积S( 铜线截面积 (mm2) 配电电源线 SPD引接线 引接线 SPD接地线 接地线 ≤35 10 ≥ 16 50 16 25 ≥ 70 25 ≥ 35
• 箱式 箱式SPD应安装在被保护设备附近的墙上或靠近被保护设 应安装在被保护设备附近的墙上或靠近被保护设 备的其他地方, 电源引线和接地线长度均应小于1.5m, 备的其他地方,其电源引线和接地线长度均应小于 , 接地线应尽量避免与电源线紧挨平行布设,并宜短、 接地线应尽量避免与电源线紧挨平行布设,并宜短、直。 • 模块式 模块式SPD应尽量安装在被保护设备内,若无法在设备内 应尽量安装在被保护设备内, 应尽量安装在被保护设备内
SPD分类 分类 开关型 限压型 混合型
SPD的参数 的参数 标称导通电压 U1mA(Un) 标称放电电流 I n 最大通流容量I 最大通流容量 max SPD残压 res 残压U 残压 最大持续运行电压U 最大持续运行电压 c
它是无浪涌时呈高阻状态, 它是无浪涌时呈高阻状态,对浪涌响应时突变为 低阻的一种SPD。常用器件有气体放电管、放电 气体放电管、 低阻的一种 。常用器件有气体放电管 间隙等 间隙等。 气体放电管的结构是在陶瓷或玻璃(多为陶瓷) 气体放电管的结构是在陶瓷或玻璃(多为陶瓷)管 内安装电极,电极之间充有惰性气体,如氩或氖。 内安装电极,电极之间充有惰性气体,如氩或氖。 器件平时呈高阻状态,当达到点火电压时, 器件平时呈高阻状态,当达到点火电压时,气体放 转入低阻状态。点火后, 电,转入低阻状态。点火后,在弧光放电状态管压 降可低至10V~30V。 降可低至 ~ 。 气体放电管常在低压三相交流电源防雷的 常在低压三相交流电源防雷的“ 气体放电管常在低压三相交流电源防雷的“3+1” 保护模式中用作零线( )与保护地线( ) 保护模式中用作零线(N)与保护地线(PE)间 的SPD。 。 间隙型或间隙组合型浪涌保护器不得在通信局
防雷防静电基础知识教育培训方案

防雷防静电基础知识教育培训实施方案一、培训目的二、培训内容及时间分配三、培训对象四、授课教师五、教材六、教学辅助七、考核办法八、评估九、考勤员及考勤办法安全环保科决定将于2015年5月22日在厂内部举行防雷防静电基础知识培训,本科室保证培训过程所聘用的教师及参训学员遵守《松原采油厂培训管理制度》,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培训目的结合我夏季厂生产情况,为加强我厂安全管理,提高全厂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防范雷电对我厂生产造成影响,特制定防雷防静电基础知识教育的培训计划:二、培训内容及时间分配三、培训对象培训对象:全厂员工四、授课教师本次培训聘用的兼职教师按照《松原采油厂兼职教师管理制度》选聘,教师课件已经准备完毕,教师信息如下。
或讲义:防雷防静电基本知识课件方式:集中讲授六、教学辅助协调综合办公室作如下准备:地点:东北局松原采油厂食堂二楼培训方式:质量安全环保科统一组织集中面授辅助器材:投影仪七、考核办法考试时间:2015.5。
22考场:东北局松原采油厂食堂二楼监考:杨宇凡、赵高原考场纪律遵守《松原采油厂培训制度》考试结果上交安全环保科备案八、评估培训结束后兼职教师负责双向评估及成绩汇总.九、考勤员及考勤办法考勤员:赵高原考勤办法:考勤制度完全遵守《学员教学管理制度》防雷防静电接地培训郑州百年职校电工班防雷技术1防静电技术2防雷装置、防静电装置、电器设备接地和接零装置的异同点及检测3概述雷电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放电现象,它会破坏建(构)筑物和各种工农业设施,同时还会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
雷电放电时会产生极高的过电压和巨大的雷电流,不仅能击毙人畜、还会劈裂树木、电杆等。
防雷技术防雷技术1雷电的分类根据雷电的不同形状,雷电大致可分为片状、线状和球状三种形式。
片状雷电是在云间发生,对人们影响不大;线状雷电就是比较常见的闪电落雷现象;球状雷则是一种特殊雷电现象,简称“球雷”。
“球雷”是一种紫色或红色的发光球体,直径从几毫米到几十米,存在的时间一般为3~5 s 。
输电线路防雷技术基础知识讲解

此时雷电流 iL=αt =αL/Vb 间隙S承受的最大电压:
Us
UA
kUA
L b
Z0Zb 2Z0 Zb
(1 K)
感应过电压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雷电波陡度;②档距长度;③耦合系数.
S最短间隙距离从Us的50%击穿电压得到。
Zb/2
A
Z0
❖ U50% 750SkV
❖ S (1 k) Z0Zs
750vs 2Z0 Zs
输电线路防雷技术 基础知识讲解
雷击输电线路的方式
大气过电压:
直击雷过电压:① 、②、 ③
感应雷过电压:④、②、①
其中④只对35KV以下线路有 危害
大气过电压带来的后果: 发生短路接地故障 雷电波侵入变电所,破坏设 备绝缘,造成停电事故 衡量线路防雷性能的优劣:
耐雷水平:线路遭受雷击 所能耐受不至于引起闪络 的最大雷电流(kA) 雷击跳闸率:每100km 线路每年因雷击引起的跳 闸次数
= Utd – KUtd + αhd(1-k) =(Utd +αhd) (1-K)
=[βIL(Rch+Lgt/2.6) + IL hd /2.6](1-K) =IL[β(Rch+Lgt/2.6) + hd /2.6](1-K)
4、线路绝缘子耐雷水平
当作用在线路绝缘子上的电压Uj>绝缘子串冲击闪络电压Uj50% 绝缘子将发生闪络,由于塔顶电位高于导线电位,闪络将从杆塔向 导线发展,故称为反击。 耐雷水平: 雷击杆塔时绝缘子串上承受最大雷电冲击电压所对应的雷电流:
培训资料-防雷及防浪涌简介

防雷/防浪涌简介防雷/防浪涌简介防雷/防浪涌基础知识 产品分类及典型产品介绍 各类防雷产品的对比 典型应用方案2雷电的产生3雷电的分级防护GDTSIDACTorTVSCLASS ICLASS IICLASS IIIsystem4国际标准IEC USA USA Europe/Asia Pacific ITU-T K.21 Europe/Asia Pacific ITU-T K.20 61000-4-5 FCC part 68 ( Subscriber ) Telcordia ( Central Office ) ( Subscriber ) ( Central Office)5IEC61000-4-5定义的10/700μS波形6防雷/防浪涌简介防雷/防浪涌基础知识 产品分类及典型产品介绍 各类防雷产品的对比 典型应用方案7GDTGDT是气体放电管(Gas Discharge Tube)的简称。
它的特点是: 相应速度较慢: >80ns 雷击承受能力强: 电压:75V~3500V 电流:200A (10/700us) 电容低:<1pF@0V,1MHz 每次冲击,性能降低8GDT Products(P2G3SS4.5*3.2*2.7mm)TypeVs (V) 100V/sVss (V) 1KV/μs<600 <600IMDC (A) 8/20μs 10/1000μs 10Hits 300hits(1500hit)1K 1K 1K 1K 1K 1K 50(10) 50(10) 50(10) 50(10) 50(10) 50(10)C(pF) @ 1MHz≤ 1.0 ≤ 1.0 ≤ 1.0 ≤ 1.0 ≤ 1.0 ≤ 1.0IR(Ω) @100V dc≥109 ≥109 ≥109 ≥109 ≥109 ≥109Arc (V) @1 A~15 ~15 ~15 ~15 ~15 ~15P2G3SS-750M-E01 P2G3SS-900M-E0160…90 72…108P2G3SS-151M-E01 120…180 <600 P2G3SS-231M-E01 184…276 <700 P2G3SS-351M-E01 280…420 <1000 P2G3SS-471M-E01 376…564 <10009GDT Products(P3G8S8*10mm)TypeVs (V) 100V/sVss (V) 1KV/μs <600 <600IMDC (A)C (pF)IR (Ω)Arc (V)8/20μs 10/1000μs @ 1MHz @100Vdc @1A 10Hits 300hits(1500hit) 5K 5K 5K 10K 10K 10K 10K 100(10) 100(10) 100(10) 100(10) 100(10) 100(10) 100(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109 ≥109 ≥109 ≥109 ≥109 ≥109 ≥109 ~15 ~15 ~15 ~15 ~15 ~15 ~1510P3G8S_-750M-E05 P3G8S_-900M-E0560…90 72…108P3G8S_-151M-E05 120…180 <600 P3G8S_-231M-E10 184…276 <700 P3G8S_-351M-E10 280…420 <1000 P3G8S_-471M-E10 376…564 <1300 P3G8S_-601M-E10 480…720 <1400固体放电管--SIDACTor固体放电管的特点: 响应速度快:10-9 S 泄放电流能力强: >80A 雷击承受能力强: >3200V (10/700us) 电容低:20~100pF@2V,1MHz 无限冲击 (10/700us)11放电管的电学参数Symbol VDRM VS IDRM IS IH VTParameter Repetitive Peak Off-state voltageIPPSM IT IS IHBreakover VoltageIDRM V VT VDRM VSOff-state Current Breakover Current Holding Current On-state VoltageV-I Characteristics12POV 产品列表 (SMB 80A)Part NumberPOV0080SB POV0300SB POV0640SB POV0720SB POV0900SB POV1100SB POV1300SB POV1500SB POV1800SB POV2300SB POV2600SB POV3100SB POV3500SBVDRM (V)6 25 58 65 75 90 120 140 170 190 220 275 320VS (V)25 40 77 88 98 130 160 180 220 260 300 350 400VT (V)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IDRM (μA)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IS (mA)800 800 800 800 800 800 800 800 800 800 800 800 800IT (A)2.2 2.2 2.2 2.2 2.2 2.2 2.2 2.2 2.2 2.2 2.2 2.2 2.2IH (mA)80 80 150 150 150 150 150 150 150 150 150 150 150CO (pF)80 80 80 70 70 70 70 65 65 60 60 55 55 13PPV61089BTarget Application Target ApplicationT-1/E-1, ISDN, and xDSL transmission equipment; T-1/E-1, ISDN, and xDSL transmission equipment; Telecommunications infrastructure; Telecommunications infrastructure; Set-top box ;; VOIP; Set-top box VOIP;Schematic and PIN Configuration Schematic and PIN ConfigurationK1 K1 K1 Vbat GND Vbat NC K2 K2 K2 K1 GND GND K2Parameter Overview Parameter OverviewParameter Condition Parameter Condition •• VDRM VGK=0 VDRM VGK=0 •• VGKRM VKA=0 VGKRM VKA=0 •• IID 5V, 25°C D 5V, 25°C •• VF 0V, 1MHz VF 0V, 1MHz •• IUT-T K.20/21/45 IUT-T K.20/21/45 Value Value -170V -170V -167V -167V <5uA typ <5uA typ 3V 3VApplication Example Application ExampleTIP SLIC Vbat PPV61089Product Status Product Status•• PPV61089B PPV61089B In mass production In mass productionICPGND RING14TVSTVS是瞬态电压抑制器(Transient Voltage Suppressor) 的简称。
防雷部分培训---

1
防雷基础知识
雷电的危害形式
(1)电效应 雷电放电时,能产生高达数万伏甚至数十万伏的冲击电压,足 以烧毁电力系统的发电机、变压器等电气设备和线路,引起绝缘 击穿而发生短路,导致可燃、易燃、易爆物品着火和爆炸。 (2)热效应 当几十至上千安的强大雷电流通过导体时,在极短的时间内 将转换成大量的热能。雷击点的发热能量可熔化50~200 mm3的钢, 故在雷电通道中产生的高温,往往会酿成火灾。 (3)机械效应 由于雷电的热效应,还将使雷电通道中木材纤维缝隙和其他结 构中间缝隙里的空气剧烈膨胀,同时使水分及其他物质分解为气体, 因而,在被雷击物体内部出现强大的机械压力,致使被击物体遭受 严重破坏或造成爆炸。
建、构筑 工业第 工业第 工业第 物的类别 一类 二类 三类 最大距离 18米 24米 30米
民用 第一 类 24米
民用 第二 类 ——
3)接地线:电气设备、杆塔的接地端子与接地体或 零线连接用的正常情况下不载流的金属导体
接地装置是防雷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接地装 置向大地泄放雷电流、限制防雷装置对地电压不致过高。 防雷接地装置与一般接地装置的要求大体相同,但 其所用材料的最小尺寸应大于其它接地装置的最小尺寸。 圆钢最小直径为10毫米;扁钢厚度为4毫米,最小截面 为100平方毫米;角钢的厚度最小为4毫米;钢管最小 壁厚为3.5毫米。 注:除独立避雷针外,防雷接地装置可以和其它接地 装置共用,但应满足防雷的要求和接地电阻的要求。为 了防止跨步电压伤人,防直击雷接地装置与建筑物和 构筑物入口、出口、人行道的距离不应小于3米。当因 条件所限小于3米时,应采取接地体局部深埋或隔以沥 青绝缘层或敷设地下均压条等安全措施。
建筑防雷设计要求:
1)宜在建筑物上的避雷网(带)或避雷针或由其混合组成的接闪器。避雷网( 带)应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并应在整个 屋面组成不大于10m×10m或12m×8m(二类采用10*10或者12*8网 格,三类采用20*20或者24*16网格)的网格。避雷针应与避雷带相互 连接。 2)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当仅利用建 筑物四周的钢柱或柱子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可按跨度设引下线,但引 下线的平均间距满足二类引下线间距不大于18米;三类引下线间距不 大25米。 3)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4)防直击雷接地宜和防雷电感应、电气设备、信息系统等接地共用同一接 地装置,并宜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当不共用、不相连时,两者间在 地中的距离应符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要求,且不小于3m。 5)在共用接地装置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的情况下,接地装置宜围绕建筑物 敷设成环形接地体。 6)接地电阻R≤1Ω,建筑周边设置散流筋,接地电阻不够时做环形接地 或人工接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雷基础知识培训
一、培训目的 结合我厂夏季生产情况,为加强我厂安全管理,提
高全厂员 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防范雷电对我厂生产造成影响,
特制定防雷防静电基础知识教育的培训:
二、防雷基础知识培训
1、雷电是一种大气自然现象,直到 17 世纪中叶,美国 科学家
富兰克林通过实验证实了天电(雷电)与地电的同一 性,并发明和使
用了“避雷针”,人们才逐步对雷电有了理性和 科学的认识。地球
上,任何时刻都会有约 2000 个地点出现 雷暴,平均每天要发生 800
万次闪电,每次闪电在微秒级瞬 间可释放出55KW h以上能量。
据统计,全球平均每年因雷电灾害造成的直接损失 超过 10
亿美元,死亡人数在 3 千人以上,这个数据的统计 还不包括我国。我
国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约有 3000 人至 4000 人,财产损失在
50 亿到 100 亿元人民币。
2、当雷云形成后,在两种带不同电荷的雷云中间的电 场达到一
定强度后便会被击穿,形成云间放电。当带负电荷 的云层向下靠近地
面时,地面的凸出物、金属等会被感应出 正电荷,随着电场的逐步增
强,雷云向下形成下行先导,地 面的物体形成向上闪流,二者相遇即
形成云对地放电 。
2.1 雷击的三种形式 :
一是带电的云层与大地上某一点之间发生迅猛的放电
现象,叫做“直击雷”。
二是带电云层由于静电感应作用,使地面某一范围带上 异种电
荷。当直击雷发生以后,强大的脉冲电流对周围的导 线或金属物产生
电磁感应发生高电压以致发生闪击的现象, 叫做“二次雷”或称“感
应雷。”
三是“球形雷,”在雷电频繁的雷雨天,偶然会发现紫色、 殷红
色、灰红色、蓝色的“火球”。
这些火球有时从天空降落,然后又在空中或沿地面水平 方向移
动,有时平移有时滚动。这些“火球”一般直径为十到 几十厘米, 也
有直径超过一米的。 “火球”存在的时间从几秒到 几分钟,一般为几
秒到十几秒居多。 这种“火球”能通过烟囱、 开着的窗户、门和其他
缝隙进入室内,或者无声地消失,或 者发出丝丝的声音,或者发生剧
烈的爆炸。这种“火球”虽然 发生的几率很小,但发生的次数也相当
多。人们常把它叫做 “球形雷。”
2.2 雷电危害方式:
( 1 )直击雷危害 雷电直接击在建(构)筑物、人、和其它物
体上,雷电 产生的高电压、 大电流、产生的电效应、 热效应和机械
效应, 使建(构)筑物燃烧、 爆炸、倒塌、 崩毁,人体烧伤、 死
亡。 物体烧毁、解体、爆炸。
(2) 雷电的二次危害作用
雷电的二次危害作用就是雷电流产生的电磁感应、静 电感
应、雷电波等,感应产生的电压、电流所造成的危害。 虽然该幅值不
如直击雷大,但也能造成很大危害。
当空间有带电的雷云时,雷云下的地面及建筑物等,都 由于静电
感应的作用而带上相反的电荷。这种电荷受带电雷 云所产生的电场所
束缚。当雷云对地放电或对云间放电时, 云层中的电荷在一瞬间消失
了,那么感应出的这些被束缚的 电荷也就在一瞬间失去了束缚,在电
势能的作用下,这些电 荷将会产生大电流冲击,从而造成雷电危害。
雷电电流在闪电通道周围空间产生磁场,随时间变化的 磁场就在
附近的各类金属导体上激发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 流。这种作用随距落
雷点距离的增大而减少较快,与距离的 平方成反比。
3、现代防雷技术的特点: 现代防雷技术的理论基础在于:闪电
是电流源, 防雷的基本途径就是要提供一条雷电流(包括雷电电磁脉冲
辐射)对地泄放的合理的阻抗路径,而不能让其随机性选择 放电通道,
简言之就是要控制雷电能量的泄放与转换。现代 防雷保护的三道防
线:
外部保护 --- 将绝大部分雷电流直接引入地下泄
散;
内部保护 -- 阻塞沿电源线或数据线、 信号线引入的
侵入波危害设备;
过电压保护 -- 限制被保护设备上雷电过电压幅值。 这
三道防线相互配合,各尽其职,缺一不可。
常规防雷电可分为防直击雷电、防感应雷电和综合性防 雷电。防
直击雷电的避雷装置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即接闪器、 引下线和接地
体;接闪器又分为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带、 避雷网。防感应雷电的
避雷装置主要是避雷器。对同一保护 对象同时采用多种避雷装置,称
为综合性防雷电。避雷装置 要定期进行检测,防止因导线的导电性差
或接地不良起不到 保护作用。
保护原理:当雷云放电接近地面时,它使地面电场发生 畸变。在
避雷针(线)顶部,形成局部电场强度畸变,以影 响雷电先导放电的
发展方向, 引导雷电向避雷针 (线)放电, 再通过接地引下线,接
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从而使被 保护物免受雷击。这是人们长期
实践证明的有效防直击雷的 方法。然而,以往一般认为用避雷针越高
越好,这个观点是 错误的,避雷针越高, 一是容易引雷, 二是会出
现绕击现象。 避雷针的高度应按滚球法进行计算。建筑物的所有外露
金属 构件(管道) ,都应与防雷网(带,线)等电位连接。外部 防
雷系统由接闪器(避雷针) 、引下线、接地地网等有机组 成。缺一不
可。
4、雷电袭击人体的形式
从雷电流进入人体的路径区分,主要有直击雷击、
接触雷击、旁侧闪络和跨步电压四种。雷电袭击人体部位不 同,窜入
人体的电流强度不同,受害程度也就不同。
(1)直接雷击,雷闪直接击中受害者。
(2)接触雷击,雷击某一物体,然后人体某部分接触 到被雷击的
物体。
(3) 旁侧闪络,雷击受害人附近的物体,该物体向它附 近的人闪
击放电。
(4) 跨步电压,雷电流流入大地时,人体前后两脚产
生的电位差。 雷电人身安全防护
5、雷电天气时不应在下列地方停留:
1、小型无保护的建筑物、车库或车棚。
2、非金属顶或敞开式的各种车辆及船舶。
3、山顶、山脊或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顶部。
4、开旷的田野、各种停车场、运动场。
5、游泳池、湖泊、海滨或孤立的树下。
6、铁栅栏、金属晒衣绳、架空线、 铁路轨道附近。 雷 电人身
安全防护
雷击时,如果作业人员孤立地处于雷区并感到头发
竖起时应立即蹲下,向前弯曲,双手抱膝。雷击时,应寻找
有防雷保护的建筑物及构筑物、大型金属框架的建筑物及构 筑物、有
金属顶的各种车辆及有金属壳体的船舶等地方掩 蔽。
三、避雷针的检测
(1)避雷针的保护范围: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应按滚球 法进行确
定。
(2)接地电阻:避雷针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10 Q。
( 3)断接卡:避雷针引下线必须设置断接卡,断接卡 距地面
0.3m 至 1.8m 之间。断接卡的接触电阻不应大于 0.03 Q。断接卡必
须用2个以上的M10螺栓连接。断接卡应设于 明处,不得出现埋入水
泥之中等现象。
( 4)引下线:引下线宜采用圆钢或扁钢 ,圆钢直径不应 小于
8mm ,扁钢截面不应小于 48mm2 ,其厚度不应小于 4mm 。
( 5)独立避雷针与周围建筑物的距离:独立避雷针和 架空避雷
线(网)的支柱及其接地装置至被保护建筑物及与 其有联系的管道、电
缆等金属物之间距离,应符合下列表达 式的要求,但不得小于 3m 。
培 训
人 员
签 名
备
注
谢谢观看!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如有雷同纯属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