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基础知识培训

合集下载

防雷安全培训制度[1]

防雷安全培训制度[1]

防雷安全培训制度前言雷电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其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的威胁不容忽视。

为了保障企业和员工的安全,必须建立完善的防雷安全制度,提高员工的防雷意识和能力,降低雷击风险。

本文将会介绍防雷安全培训制度。

培训内容一、基础知识防雷安全培训的基础知识包括:•雷电的形成过程和特点;•雷击的危害与后果;•防雷装置的种类和作用;•雷电防护的基本原理和措施;•雷电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员工必须掌握以上基础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雷击风险。

二、防雷装置及操作维护1.防雷装置安装前的准备工作:员工应该明确防雷装置的布局方案和施工图纸,检查材料和工具是否齐备,确保安装工作的质量。

2.防雷装置的安装和调试:员工应熟练掌握防雷装置的安装和调试技能,并严格安装质量要求。

3.防雷装置的操作:员工应熟记防雷装置的操作流程和基本原则,做好日常操作和维护工作。

三、现场管理1.雷电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日常维护:员工应做好雷电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2.雷电预防措施的实施:员工应按照雷电预防措施实施计划,加强各级领导和员工对雷电预防工作的重视,确保安全生产。

培训方式防雷安全培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1.现场指导。

现场指导是培训的最好方法之一,能够让员工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掌握技能和知识。

2.录制视频。

将培训内容录制成视频并制成光盘或U盘发放给员工自学,便于多次学习。

3.线上培训。

通过网络培训平台进行在线直播或录制视频,便于跨地域培训。

4.班内培训。

将员工分批组成班级,由专业讲师进行统一教育。

培训周期防雷安全培训应当进行连续性的学习和培训,不间断地提高员工的防雷意识和能力。

具体周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建议按季度或半年度开展培训。

培训后的效果评估对于防雷安全培训的效果评估应从多个方面进行:包括员工的学习效果、防雷装置的使用效果和现场管理的效果等。

结语防雷安全是企业的必要安全措施之一,防雷安全培训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提高员工的防雷意识和能力,预防雷电灾害,保障企业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防雷安全培训讲义

防雷安全培训讲义

防雷安全培训讲义一、雷电基本知识雷电是天空中的云团在静电感应作用下,产生电荷并聚集形成雷云,当云层对地面产生电压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使空气电离而导电,形成放电通道,出现闪电和雷鸣现象。

雷电具有极高的能量和电压,对人类生产和生活设施、设备和人身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二、雷电危害识别雷电危害主要包括直击雷、感应雷和雷电波侵入三种形式。

直击雷是指雷电直接击中建筑物、设备和人体等,造成直接损害;感应雷是指雷电放电时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导致设备过热、损坏;雷电波侵入则是指雷电沿输电线路侵入,导致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

三、防雷设施与设备防雷设施主要包括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等,用于接引雷电并将其引入地下;防雷设备主要包括浪涌保护器、电涌保护器等,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泄放浪涌电流,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

四、防雷安全措施1. 安装防雷设施:建筑物应安装避雷针、避雷带等防雷设施,并与地下连接线良好连接。

2. 设备接地:电气设备应进行接地处理,以避免雷电击中设备时产生过电压和过电流。

3. 安装电涌保护器:电子设备应安装浪涌保护器,以限制瞬态过电压和泄放浪涌电流。

4. 防雷宣传教育:加强防雷宣传教育,提高员工防雷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5. 建立防雷安全制度:建立健全防雷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和维护防雷设施及设备。

五、应急处置与救援在遭遇雷电天气时,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采取以下应急措施:1. 及时关闭电子设备和家用电器,切断电源和信号线路。

2. 避免在空旷地区停留,尽量寻找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躲避。

3. 不要在树下、金属物体附近停留,避免使用金属雨伞等物品。

4. 如果在行驶过程中遇到雷电天气,应关闭车窗、收音机天线,避免接打手机。

5. 在雷电天气结束后,应尽快离开躲雨的建筑物,以防积水带电伤人。

同时,需要了解基本的救援常识,如心肺复苏术(CPR)等,以便在遭遇意外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救援措施。

六、防雷安全法规与标准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制定了一系列防雷安全法规和标准。

建筑物防雷基础知识培训

建筑物防雷基础知识培训

解成小水珠
分解时相
互碰撞、摩擦
形成带
正或负电荷的云层。
-- - - ------ -
+ + + + ++ + + + + ++
2.雷电的危害 ▪ 雷云直接对建筑物放电;
此时,若没有良好的接地通路,大电流 会引起火灾、损坏建筑物、损坏电气设备等。 ▪ 建筑物上产生的感应电荷,在雷云放电 后,不会立即消失,电荷会互相排斥,形成 巨大的能量,损坏建筑物;形成的高电位, 会造成电气设备、线路的破坏。
建筑物防雷基础知识培训
建筑物的防雷是建筑电气设计中的重要内容,近几 年来,随着现代化建筑中电子类、通信类设备的增加, 防雷设计显得更加重要。
本章重点: ▪ 建筑物防雷等级的确定; ▪ 防直击雷的具体措施。
§1.防雷等级
一.雷电的产生及危害 1.雷电的产生
地面水蒸气受热上升
高空遇冷空气形成水

受高空气流影响分
消雷装置
侧击雷
二.防侧击雷
当建筑物高度超过30m 时,需要设计防侧击雷。
做法:30m以上每隔三 层设水平均压环,可利用建 筑物圈梁内两根主钢筋构成 环网。30m以上的所有外 墙的金属门窗与均压环连接。
三.防雷电波侵入 雷电波会沿着架空线路、埋地线路进
入建筑物,损坏设备,尤其是计算机类、 电子类设备。采取措施:
1.室外进户线采用埋地电缆,入户后电缆金属外壳接 地。
2.装设电涌保护器
雷电波
进户电缆
电涌保护器
如何防雷?关键是在建筑物内部提供一 个良好的接地通路。
二雷等级
依据《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建筑

防雷防静电培训方案

防雷防静电培训方案

防雷防静电培训方案一、培训目的防雷防静电技术是现代电子电器工程必备技术之一,由于客户和市场的需求迫切,提高公司员工的专业技能水平是公司保持市场竞争力,维护公司形象,提高公司产品品质的重要措施。

本次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的防雷防静电基础知识,使员工掌握防雷防静电技术的关键要点,认识防雷防静电的重要性,并掌握防雷防静电新技术,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

二、培训对象公司内所有与电子电器相关工作人员,包括设计、测试、生产、质量、办公室等。

三、培训内容及安排(一)防雷防静电基础知识1.静电产生的基本原理;2.静电的危害与防范;3.静电防护措施;4.防雷基础知识,如雷电形成的原因、雷电流动的路径等;5.雷击的危害与防范。

(二)防雷防静电技术1.电子设备的防静电设计;2.使用静电测试仪的方法;3.防雷设备的规格选择和安装方法;4.防雷设备的日常维护。

(三)实例分析针对公司生产线上的实际情况,讲解电子设备防静电设计、防雷设备的规格选择与安装方法,并针对一些实际防雷防静电的案例进行讲解和分析。

(四)培训结束后温馨提醒在培训结束后,温馨提醒所有参与的员工:1.严格执行公司电子产品防静电规定;2.日常生产中实行电子设备静电防护;3.保护防雷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4.坚持防雷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四、培训方式培训方式分为在线学习和集中培训两种方式。

(一)在线学习1.培训内容以网络在线方式开展;2.员工只需要在线参加即可;3.培训内容设置为必修,不参加者要进行扣分处理。

(二)集中培训1.由公司安排时间和地点,集中开展培训;2.培训形式为讲座式,辅以实例分析;3.要求所有参与人员必须到场参加,如有特殊情况需向公司提前请假说明原因。

五、培训后评估由专门的评估员组织对所有参与人员进行培训后的测试,通过测试者将获得防雷防静电培训合格证书。

六、其他事项本防雷防静电培训方案依据公司要求和相关资料撰写,如有不适用的地方请与公司培训组联系,另外也欢迎员工提出建议和意见,以便不断改进和完善培训方案。

(完整PPT)防雷基础知识

(完整PPT)防雷基础知识

中国古代防雷的相关记载:
雷神到底是什么样呢? 明清时代,雷神的形象趋于 统一,其标准形象概为《集 说诠真》中所述:“状若力 士,裸胸袒腹,背插两翅, 额具三目,脸赤如猴,下颏 长而锐,足如鹰颤,而爪更 厉,左手执楔,右手执槌, 作欲击状。自顶至傍,环悬 连鼓五个,左右盘蹑一鼓, 称曰雷公江天君。”可见雷 神此时最明显的特征是猴脸、 尖嘴,所以民间有之“雷公 脸”、“雷公嘴”的说法。
防雷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
一. 概述 二.雷电灾害回放 三.雷电的形成 四.雷电的分类 五.雷电危害形式
六. 雷电的描述 七.现代防雷技术的特点 八.相关防雷规范介绍 九.防止遭受雷击的方法
一.概述
雷电灾害是十种最严重的自 然灾害之一。全球每天约发生 800万次雷电,每年因雷击造成 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不计其数。 导致火灾、爆炸、信息系统瘫痪 等事故频繁发生。从卫星、通信、 导航、计算机网络系统、通信指 挥系统和有室外天馈设备的系统 更是雷电的重灾区。从某种意义 上说,科技越发达,雷击对人类 的危害就大。
中国古代防雷的相关记载:
在古籍中关于建筑工程中避雷的记载也十分丰富。 南北朝的孟奥《北征记》中有如下记述:“凌云台南角 一百步,有白石室,名避雷室。”
避雷室是最早出现的避雷设施。南朝刘宋时人盛弘 之撰写过一部名叫《荆州记》的书。书中记载:“湖阳 县,春秋寥国,樊重之邑也。重母畏雷,为母玄石室, 叫避之。悉以文石为阶砌,至今犹存。从盛弘之的记载 看,樊重为母亲建造避雷室所使用的全部材料都是文石, 文石很可能就是大理石。大理石具有绝缘作用。大理石 建造的屋室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避雷的。
中世纪国外雷击记载
在1750年富兰克林已指出,用尖端导体来保护房屋。 但仍免不了神学的阻碍,有人认为在教堂尖顶上装铁棒是 亵渎(xièdú)上帝,不想装避雷针,而且把上百吨的军 用炸药内存在有拱顶的教堂大厅里,以求得上帝的保护, 认为这是最安全的。1767年闪电击中了威尼斯一个贮放了 几百吨炸药的教堂的拱顶,引起大爆炸,3000人丧生,威 尼斯城大半被毁。1856年Rhodes(希腊罗德岛)一个教 堂发生类似灾祸,4000人丧生。

防雷技术基础知识培训

防雷技术基础知识培训

防雷技术
1.2 防雷装置
❖ 闪接器: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金属屋面 可作为闪接器。
❖ 避雷器:有阀型、管形和保护间隙三种类型。
❖ 下引线:常用园钢或扁钢制成,要求路线尽可能短。建 筑物和构筑物的金属结构可用作下引线,但须连接可靠。
❖ 接地装置:与一般接地装置相同。
要求:用园钢直径≥10mm,用扁钢厚度≥4mm、截面积 ≥100mm2,用角钢厚度≥4mm,用钢管壁厚≥3.5mm。
由此可见雷电的放电 通道是弯曲的。
雷电形成的原因
雷雨云
一般专业书中讲的雷雨云就是指积雨云。云的形成过程 是空气中的水汽经由各种原因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而发生 凝结的过程。使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是形成云的一个必要条 件,其主要方式有: ① 水汽含量不变,空气降温冷却; ② 温度不变,增加水汽含量; ③ 既增加水汽含量,又降低温度。
➢ 离开墙壁或树木8米以上、离开小山、或隆起的小道; ➢ 尽量离开海滨、湖滨、河边、池旁、铁丝网、旗杆、 烟囱、宝塔、金属晒衣绳、以及无防雷保护的小建筑物;
➢ 在户内尽量离开电源线、电话线、电视机天线、以 及与其相连的设备1.5米以上;
➢ 关闭门窗,以防雷球进入。
1.4雷电的简介
这就是壮 观的雷电
防雷技术基础知识培训
1.1 雷电事故
❖ 雷电:是大自然分离和积累的电荷放电现象。 ❖ 特点:雷电放电具有电流大电压高的特点,有极大的破坏力。 ❖ 建议:建筑物和构筑物,特别是具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发电厂、电力线路和变电站,油库,以及个人都必须考虑防雷措施。
雷击案例
事事故故原经因过:: 1989年(81月)2由1日于,设东计营和-施黄工岛时输没油有管考线虑末防站雷油问库题,罐 一座内2钢.3和万金立属方构米件非互金不属连油接罐,(因5号此罐不)能爆及炸时起排火除,雷随电 后又强将电旁场边的的感一应座电非,金导属致油了罐雷(电4产号生罐火)花引引爆燃,油并气使的 另外可三能座性容。量1万立方米的金属罐引燃,造成19人死 亡,7(8人2)受防伤雷,设烧施掉不原合油要3.6求万,吨长,年烧锈毁蚀大失型去油了罐应五有

防雷防汛防暑防爆安全培训

防雷防汛防暑防爆安全培训

防雷防汛防暑防爆安全培训防雷、防汛、防署、防爆安全培训是确保员工在特定工作环境下的安全与健康的重要措施。

以下是一个综合性的培训大纲,旨在提高员工对这四方面安全知识的理解和应对能力。

一、防雷安全培训1.再电基础知识●雷电的形成原理●雷电的危害(直击雷、感应雷、雷电波侵入等)2.防再措施●安装合格的避雷针、避雷带等防雷装置●定期检查和维护防雷设施●雷雨天气避免户外活动,远离高大树木、金属物体等易引雷场所●室内关闭非必要电器,避免使用有线电话3.应急处理.●遭遇雷击后的自教互救方法●及时报告雷电灾害情况二、防汛安全培训1.洪水灾害认识●洪水类型及成因●洪水预警信号识别2.防汛准备●提前了解所在区域的防汛预案●准备应急物资(如救生衣手电筒、干粮等)●清理排水系统,确保畅通3.应急响应:●接到预警后迅速行动,转移到安全地带●遵循当地政府和救援部门的指示●灾后自救与互救技能三、防暑安全培训1.高温危害●高温中著的症状及分类(先兆中著、轻症中著、重症中著)●高温对身体的长期影响2.预防措施●台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高温时段作业●提供充足的饮用水和防著降温饮品●穿若透气浅色衣物。

佩戟遮阳帽●定期检查工作环境,确保通风良好3.应急处理●发现中暑症状立即采取降温措施●严垂者及时送医治疗四、防爆安全培训1.爆炸基础知识●爆炸的分类(物理爆炸、化学爆炸)●爆炸的条件及影响因素2.防爆措施●严格遵守易然易爆物品管理规定●定期检查和维护防爆设备(如防爆电器、通风系统等)●禁止在易燃易爆场所吸烟、使用明火●定期进行防爆安全演练3.应急处理●爆炸事故发生后迅速撤离至安全地带●报告事故情况,等待专业救援●掌握基本的灭火和自救技能总结防雷、防汛、防君、防爆安全培训是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减少事故风险的关键环节。

通过系统的培训,使员工能够学握相关知识。

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确保在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中能够安全作业。

同时,企业也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日常监管,共同营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防雷安全知识

防雷安全知识

一、雷电基础知识
雷击起火的客车
2、雷电的危害(续一)
雷击受伤的小学生
被 雷 劈 开 的 大 树
一、雷电基础知识
2、雷电的危害(续二)
雷 击 损 坏 的 插 座 雷 击 烧 坏 的 电 脑
雷击烧坏的电视机
一、雷电基础知识
3、雷击的形式
雷击一般有直接雷击和间接雷击两 种。
直接雷击:雷击直接击在物体上,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称 之为直接雷击。(直击雷,侧击雷) 间接雷击: 雷击电磁脉冲:它是地闪回击过程产生的瞬时电磁 场及其强大闪电流。雷电流具有很高的峰值和波前 上升陡度,能在所流过的路径周围产生很强的暂态 脉冲电磁场,它的感应范围很大,在该电磁场中的 导体会产生感应过电压(流)。
二、个人防雷常识
室外应如何防雷
例: 2005年9月14日下午4时, 长沙市河西湖南第一师范东方红校 区篮球场东南角遭受雷击,将当时 正在篮球场进行军训的6位女同学和 一名教官击倒在地,其中3名同学是 趴着倒下的, 3名同学是仰着倒下 的,其中一名叫刘华的同学因受雷 击过重,抢救无效,不幸去世。
那么人在室外如何防雷呢?
二、个人防雷常识
4、怎样判断雷电离我们有多远
由于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闪电(光)的传播速度是 每秒30万公里,而雷声的速度是每秒340米,所以看到闪电 到听到雷声的时间间隔乘以340米就是雷电离你的大概距离。
三、雷击急救方法
1、雷击对人体的伤害
雷击损害人体的生理效应大体有三种: ⑴当雷电电流通过心脏时,受害者会出现血管痉 挛、心搏停止,严重时会出现心室纤维性颤动,使心 脏供血功能发生障碍或心脏停止跳动;
当基础采用硅酸盐水泥和周围土壤的含水量不低于4%及基础 的外表面无防腐层或有沥青质的防腐层时,宜利用基础内的钢筋作 为接地装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雷基础知识培训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防雷基础知识培训
一、培训目的
结合我厂夏季生产情况,为加强我厂安全管理,提高全厂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防范雷电对我厂生产造成影响,特制定防雷防静电基础知识教育的培训:
二、防雷基础知识培训
1、雷电是一种大气自然现象,直到17世纪中叶,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通过实验证实了天电(雷电)与地电的同一性,并发明和使用了“避雷针”,人们才逐步对雷电有了理性和科学的认识。

地球上,任何时刻都会有约2000个地点出现雷暴,平均每天要发生800万次闪电,每次闪电在微秒级瞬间可释放出55KW·h以上能量。

据统计,全球平均每年因雷电灾害造成的直接损失超过10亿美元,死亡人数在3千人以上,这个数据的统计还不包括我国。

我国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约有3000人至4000人,财产损失在50亿到100亿元人民币。

2、当雷云形成后,在两种带不同电荷的雷云中间的电场达到一定强度后便会被击穿,形成云间放电。

当带负电荷的云层向下靠近地面时,地面的凸出物、金属等会被感应出正电荷,随着电场的逐步增强,雷云向下形成下行先导,地面的物体形成向上闪流,二者相遇即形成云对地放电。

雷击的三种形式:
一是带电的云层与大地上某一点之间发生迅猛的放电现象,叫做“直击雷”。

二是带电云层由于静电感应作用,使地面某一范围带上异种电荷。

当直击雷发生以后,强大的脉冲电流对周围的导线或金属物产生电磁感应发生高电压以致发生闪击的现象,叫做“二次雷”或称“感应雷”。

三是“球形雷”,在雷电频繁的雷雨天,偶然会发现紫色、殷红色、灰红色、蓝色的“火球”。

这些火球有时从天空降落,然后又在空中或沿地面水平方向移动,有时平移有时滚动。

这些“火球”一般直径为十到几十厘米,也有直径超过一米的。

“火球”存在的时间从几秒到几分钟,一般为几秒到十几秒居多。

这种“火球”能通过烟囱、开着的窗户、门和其他缝隙进入室内,或者无声地消失,或者发出丝丝的声音,或者发生剧烈的爆炸。

这种“火球”虽然发生的几率很小,但发生的次数也相当多。

人们常把它叫做“球形雷”。

雷电危害方式:
(1)直击雷危害
雷电直接击在建(构)筑物、人、和其它物体上,雷电产生的高电压、大电流、产生的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
效应,使建(构)筑物燃烧、爆炸、倒塌、崩毁,人体烧伤、死亡。

物体烧毁、解体、爆炸。

(2)雷电的二次危害作用
雷电的二次危害作用就是雷电流产生的电磁感应、静电感应、雷电波等,感应产生的电压、电流所造成的危害。

虽然该幅值不如直击雷大,但也能造成很大危害。

当空间有带电的雷云时,雷云下的地面及建筑物等,都由于静电感应的作用而带上相反的电荷。

这种电荷受带电雷云所产生的电场所束缚。

当雷云对地放电或对云间放电时,云层中的电荷在一瞬间消失了,那么感应出的这些被束缚的电荷也就在一瞬间失去了束缚,在电势能的作用下,这些电荷将会产生大电流冲击,从而造成雷电危害。

雷电电流在闪电通道周围空间产生磁场,随时间变化的磁场就在附近的各类金属导体上激发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

这种作用随距落雷点距离的增大而减少较快,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3、现代防雷技术的特点:
现代防雷技术的理论基础在于:闪电是电流源,防雷的基本途径就是要提供一条雷电流(包括雷电电磁脉冲辐射)对地泄放的合理的阻抗路径,而不能让其随机性选择放电通道,简言之就是要控制雷电能量的泄放与转换。

现代防雷保护的三道防线:
外部保护---将绝大部分雷电流直接引入地下泄散;
内部保护----阻塞沿电源线或数据线、信号线引入的侵入波危害设备;
过电压保护----限制被保护设备上雷电过电压幅值。

这三道防线相互配合,各尽其职,缺一不可。

常规防雷电可分为防直击雷电、防感应雷电和综合性防雷电。

防直击雷电的避雷装置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体;接闪器又分为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带、避雷网。

防感应雷电的避雷装置主要是避雷器。

对同一保护对象同时采用多种避雷装置,称为综合性防雷电。

避雷装置要定期进行检测,防止因导线的导电性差或接地不良起不到保护作用。

保护原理:当雷云放电接近地面时,它使地面电场发生畸变。

在避雷针(线)顶部,形成局部电场强度畸变,以影响雷电先导放电的发展方向,引导雷电向避雷针(线)放电,再通过接地引下线,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从而使被保护物免受雷击。

这是人们长期实践证明的有效防直击雷的方法。

然而,以往一般认为用避雷针越高越好,这个观点是错误的,避雷针越高,一是容易引雷,二是会出现绕击现象。

避雷针的高度应按滚球法进行计算。

建筑物的所有外露金属构件(管道),都应与防雷
网(带,线)等电位连接。

外部防雷系统由接闪器(避雷针)、引下线、接地地网等有机组成。

缺一不可。

4、雷电袭击人体的形式
从雷电流进入人体的路径区分,主要有直击雷击、接触雷击、旁侧闪络和跨步电压四种。

雷电袭击人体部位不同,窜入人体的电流强度不同,受害程度也就不同。

(1)直接雷击,雷闪直接击中受害者。

(2)接触雷击,雷击某一物体,然后人体某部分接触到被雷击的物体。

(3) 旁侧闪络,雷击受害人附近的物体,该物体向它附近的人闪击放电。

(4) 跨步电压,雷电流流入大地时,人体前后两脚产生的电位差。

雷电人身安全防护
5、雷电天气时不应在下列地方停留:
1、小型无保护的建筑物、车库或车棚。

2、非金属顶或敞开式的各种车辆及船舶。

3、山顶、山脊或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顶部。

4、开旷的田野、各种停车场、运动场。

5、游泳池、湖泊、海滨或孤立的树下。

6、铁栅栏、金属晒衣绳、架空线、铁路轨道附近。

雷电人身安全防护
雷击时,如果作业人员孤立地处于雷区并感到头发竖起时应立即蹲下,向前弯曲,双手抱膝。

雷击时,应寻找有防雷保护的建筑物及构筑物、大型金属框架的建筑物及构筑物、有金属顶的各种车辆及有金属壳体的船舶等地方掩蔽。

三、避雷针的检测
(1)避雷针的保护范围: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应按滚球法进行确定。

(2)接地电阻:避雷针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3)断接卡:避雷针引下线必须设置断接卡,断接卡距地面至之间。

断接卡的接触电阻不应大于Ω。

断接卡必须用2个以上的M10螺栓连接。

断接卡应设于明处,不得出现埋入水泥之中等现象。

(4)引下线:引下线宜采用圆钢或扁钢,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48mm2,其厚度不应小于4mm。

(5)独立避雷针与周围建筑物的距离:独立避雷针和架空避雷线(网)的支柱及其接地装置至被保护建筑物及与其有联系的管道、电缆等金属物之间距离,应符合下列表达式的要求,但不得小于3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