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上海市初三语文一模定稿卷A卷(含答案)
2020年上海杨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2020年上海杨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满分:150分,完成间:100分钟,在答纸上完成)考生注意:1.本卷共24题;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6分)1.几处早莺争暖树,。
(《钱塘湖春行》)2.欲为圣朝除弊事,。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3. ,带月荷锄归。
(《归园田居》)4 ,盖以诱敌。
(《狼》)5.《陋室铭》中表现主人公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答案】1.谁家新燕啄春泥2.肯将衰朽惜残年3.晨兴理荒秽4.乃悟前狼假寐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解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
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
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
而理解性默写则摒弃了死记硬背,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
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二)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第6-9题(12分)【甲】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醉翁亭记(节选)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6.甲诗作者为代诗人;乙文作者为文学家。
(3分)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8.下面选项恰当的一项是()。
(2分)A.甲诗起首两句以夸张手法叙写欢乐豪放的宴饮,体现作者与友人相处时的愉悦心情。
B.乙文作者细致描绘山间一日及四时的自然风光,体现其寄情山水乐无穷的怡然自得。
C.甲诗具体描绘渡黄河登泰山时艰难困顿的遭遇,形象体现了诗歌“行路难”的主题。
D.乙文具体描绘琅琊山朝暮与四季景色之美,意在表现作者对醉翁亭秀丽环境的欣赏。
2020年上海市宝山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6题。
2.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3.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6分)1.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2.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3.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4._________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5.运动会百米赛跑前,教练员为了鼓励队员们,借用《曹岁论战》中的名言和大家击掌大声说道:“大家要‘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6—8题(12分)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上述两首作品的作者都是________(朝代)文学家_______ (人名)。
(2分)7.完成下列表格。
(6分)A.“潋滟”描写了西湖雨天波光闪闪的水面。
B.“空蒙”描写了西湖雨后迷茫朦胧的山色。
C.“亲射虎,看孙郎”中可见,作者自喻孙郎,表明他想要一显身手的雄心。
D.“持节云中,何日遺冯唐”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委以重任抗击敌人的决心。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2题(12分)钱大昕观弈予观弈于友人所。
一客数败,嗤①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
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
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
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
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
予赧②甚,不能出一言。
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沪教版2019-2020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A卷

沪教版2019-2020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选出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A . 岿然(kuī)束缚(sù)戏虐(xuè)心有余悸(jì)B . 蛰伏(zhé)摇曳(yè)滂沱(páng)相题并论(tí)C . 暴燥(zào)嗫嚅(rú)应酬(yìn g)浮想联翩(piān)D . 蹩脚(bié)狡黠(xiá)恫吓(dòng)韬光养晦(tāo)2. (2分)下列句子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 . 在仓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B . 海鸥伸吟着,在大海上飞撺C . 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D . 把这些大块的霏翠摔成尘雾和粹沫二、语言表达 (共1题;共2分)3. (2分)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择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句中的横线上。
(1)天气越冷,花菇的产量就越多,其肉质________(厚实雄厚结实),味道鲜香且爽口。
(2)我们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今天,不能忘记烈士先贤的________(劳苦功高功名盖世丰功伟绩),不能忘记当年他们气壮山河的伟大牺牲。
三、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4. (10分)默写填空。
(1)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________的人,一个________的人,一个脱离了________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2)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
(诸葛亮《诫子书》)(3)一代名相诸葛亮曾在《诫子书》中,对名利和为人做过精辟的论述,后人也常将此句作为座右铭以自策,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
四、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3分)5. (3分)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2020年上海青浦区初三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0年上海青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6分)1.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________。
(柳永《蝶恋花》)2.晨兴理荒秽,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园田居》)3. ____________,轻烟老树寒鸦。
(白朴《天净沙•秋》)4.人有悲欢离合, 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5.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明志向“____________ ”,将个人幸福与民族兴衰紧密相联,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二)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6-10题(12分)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诗中“云帆”的意思是 (2分)7.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诗人“停杯投箸”“拔剑四顾”,透露出内心的悲愤。
B.诗歌中的“冰”、“雪”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C.诗人反复感叹“行路难”,表达对未来的信心和勇气。
D.诗歌表达情感激荡起伏,有苦闷迷惘,有积极乐观。
黄生借书说(节选)黄生允修借书。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8.选文作者是朝的文学家 (人名)。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020上海市初三语文一模定稿卷A卷(含答案)

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A)(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二)阅读下面,完成第6—7题(4分)观沧海三国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两首诗中,表达诗人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的诗句分别是:和(2分)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两首诗都是诗人即景抒情的佳作。
B.两首诗都是诗人老当益壮的抒怀。
C.《观沧海》是诗人得胜归来时所作。
D.《望岳》是诗人名落孙山出游时所作。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8.上文选自《》,作者是朝(代)的(姓名)。
(3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0.关于“狼黠”的表现,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3分)A.“途中两狼,缀行甚远”:两狼一路紧随,让屠夫产生紧张心理。
B.“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两狼分工明确,紧跟屠夫,不放弃。
C.“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狼离去,剩下一狼仍拦在屠夫前面。
D.“一狼洞其中”:佯作离去的狼与假寐之狼配合,想从后方攻击屠夫。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南郡枝江人也。
2020届上海市徐汇区初三中考一模语文试卷(有答案)(已审阅)

徐汇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一模)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6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东边日出西边雨,。
(刘禹锡《竹枝词》)3.,此日中流自在行。
(朱熹《观书有感》(其二))4.,匹马戍梁州。
(陆游《诉衷情》)5.草枯鹰眼疾,。
(王维《观猎》)(二)阅读下面这首曲,完成第6—7题(4分)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这首元曲的作者是。
(2分)7.对这首元曲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2分)A. “枯藤老树昏鸦”呈现出萧索枯败的冬日景象。
B. “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勾起旅人的向往之情。
C. “古道西风瘦马”写出游子漂泊无依的状态。
D. “断肠人在天涯”以游子思乡之苦收束全篇。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黔之驴柳宗元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8.请写出一个出自本文的成语(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10.下列选项中与本文主旨最接近的语句是()(3分)A.苛政猛于虎也。
B.出淤泥而不染。
C.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四)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11—13题(12分)宋孝宗时,张子韶在讲筵。
上尝问曰:“何以见教?”张曰:“臣安敢当.见教之语?抑不知陛下临朝对群臣时,如何存心?”上曰:“以至诚。
”又曰:“入而对宦官、嫔御如何?”曰:“亦至诚。
沪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一模(暨上学期期末)试卷A卷

沪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一模(暨上学期期末)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1. (5分) (2018八上·金华月考) 古诗文默写。
古诗文名句默写。
(1) ________,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2)树树皆秋色,________。
(王绩《野望》)(3)月下飞天镜,________。
(李白《渡荆门送别》)(4) ________,路远莫致之。
(《庭中有奇树》)(5)古诗文的反问句强调了作者的看法,突出了作者的情绪,读来很有曲折之美。
崔颢的《黄鹤楼》中“________?________。
”就是如此。
(6)春天的花草给人以无限的生机,王维“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而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则是“________,________”,别有情趣。
(7)曹植在《梁甫行》中的最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咏叹家园荒芜,狐兔出没,深化了主题。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3分)2. (3分)(2019·江西模拟)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虞美人·梳楼(宋)蒋捷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①处。
楼儿忒②小不藏愁。
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
海棠红近绿阑干。
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注】①溟濛(míng méng):形容烟雾弥漫,景色模糊。
②忒(tuī):太。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丝丝杨柳丝丝雨”一句写春雨的连绵不绝与杨柳的婀娜柔美。
B . “楼儿忒小不藏愁。
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词人乡愁之浓重。
C . “天怜客子乡关远。
借与花消遣。
”,写人远离家乡,乡愁情切。
D . “海棠红近绿阑干”一句写海棠红艳,春意浓重,以哀景衬乐情,突出离乡之人的孤独和思乡之苦。
(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从“丝丝杨柳丝丝雨”“海棠红近绿阑干”可见描绘的是江南春天的景致。
上海市闵行区2020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解析)

精品文档!上海市闵行区2020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一、文言文(40分)1.(16分)默写。
(1)闲来垂钓碧溪上,(《行堵难》)(2),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秋思》)(3)露从今夜白,(《月夜忆命弟》)(4)敏而好学,,是以谓之文也。
(《孔孟论学》)(5)中国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为天下人民的幸福奋斗,表现出远大的政治抱负,这也就是《岳阳楼记》中所谓“,”2.(12分)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清•郑燮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苦之,坡洒然不倦。
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1)甲词中“水调歌头”是,“明月几时有”是题目。
(2)下列对甲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一“欲”一“恐”暴露了诗人千丝万缕的思想矛盾。
B.“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
C.“此事古难全”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悲欢离合的失望。
D.“何事长向别时圆”含蓄表达了作者对子由的思念。
(3)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句。
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4)甲词中展现出一个浪漫、旷达的苏轼,乙文中展现出一个、的苏轼。
3.(12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鲁王好猎,相①常从.入苑②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A)(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二)阅读下面,完成第6—7题(4分)观沧海三国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两首诗中,表达诗人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的诗句分别是:和(2分)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两首诗都是诗人即景抒情的佳作。
B.两首诗都是诗人老当益壮的抒怀。
C.《观沧海》是诗人得胜归来时所作。
D.《望岳》是诗人名落孙山出游时所作。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8.上文选自《》,作者是朝(代)的(姓名)。
(3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0.关于“狼黠”的表现,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3分)A.“途中两狼,缀行甚远”:两狼一路紧随,让屠夫产生紧张心理。
B.“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两狼分工明确,紧跟屠夫,不放弃。
C.“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狼离去,剩下一狼仍拦在屠夫前面。
D.“一狼洞其中”:佯作离去的狼与假寐之狼配合,想从后方攻击屠夫。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南郡枝江人也。
凝之慕老莱、严子陵为人,推①家财与弟及兄子,立屋于野外,非其力不食.,州里重其德行。
州三礼辟②西曹主簿,举.秀才,不就。
妻梁州刺史郭铨女也,遣送丰丽③,凝之悉散之亲属。
妻亦能不慕荣华,与凝之共安俭苦。
夫妻共乘薄笨车④,出市买易,周用之外,辄以施人。
【注】①推:让出。
②辟:征召。
③遣送丰丽:陪嫁很丰厚。
④薄笨车:是指一种制作粗简而行驶不快的车子。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非其力不食.()(2)举.秀才()12.州里请刘凝之为官举为秀才的原因是(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二、现代文(4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20分)语言消亡最快的地区①地球上有些物种濒临灭绝甚至已经灭绝。
和地球上的有些物种一样,人类的语言也正面临日渐消亡的危险。
②据统计,一万年前,世界上已知的语言可能有两万多种,但到目前为止,只剩下不到7000种了,而且正在以比物种灭绝还要快的速度消亡,差不多每两周就有一种语言宣告“死亡”。
预计到2100年,很可能又会有一半的语言消亡。
很多濒危语言往往是随着最后使用者的过世而消失的。
例如美国阿拉斯加的埃雅克语,当最后一名埃雅克语使用者在2008年去世后,这种语言消失了;土耳其尤比克语的最后一位流利使用者死于1992年。
③随着经济和教育的发展,一些优势语言,如世界通用语言英语、中国普通话等将会占据主导地位。
在贸易活动中,经济强势的一方通常会吸引经济弱势的一方更多地使用自己的语言。
那些以弱势语言为母语的人群,为了适应更为广泛的社会生活,通常都会调整自己常用的语言。
④语言学家注意到,英国的凯尔特语向英语转型,尼日利亚霍罗姆语向英语过渡等事例说明,经济因素在语言消亡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这些个案似乎表明,一个地区经济越发展,当地的本土语言就越可能走向衰亡。
那么全球范围内出现的语言消失这一普遍现象,是否主要由经济发展所引起呢?⑤为此,英国科学家通过借鉴生态学研究中用来追踪濒危物种的方法,对一个名为“民族语”的在线数据库进行了统计分析。
他们最后得出了在世界范围内各种语言的地理分布、使用人数及其衰减速度等结论。
他们获得了全世界大概6909种语言中超过90%的地理范围及使用者数量信息,经统计分析后发现,只有649种语言还在被人们使用,这意味着目前世界上所有语言的使用率才为9%。
⑥科学家统计分析了濒危语言消失与各种因素之间的关联,例如,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全球化水平。
他们还考察了一些环境因素(如海拔高度),这些因素能够通过影响人际交流而对语言的消失产生影响。
⑦结果发现,经济发展与濒危语言的消失关系最为密切。
其中,有两个地区是濒危语言的“灾区..”:一类是经济发达地区,如北美洲西北部和澳大利亚北部;另一类是经济发展中地区,如热带和喜马拉雅山区。
⑧令人警觉的是,原本有地理阻隔的地区,其濒危语言会消失得慢一些,比如热带丛林密布,外界很难影响丛林里的部落;高山地区交通不便,外界也很难影响山区人民的语言和生活。
但是近年来,热带和喜马拉雅山区却成为濒危语言消失速度最快的地方。
这也是因为经济原因,如今热带和山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外界冲击迅速增加,于是濒危语言的消失也就加速了。
14.第②段主要运用的两种说明方法是,其作用为了说明。
(5分)15.解释第⑦段中加点词“灾区”在文中的意思。
(2分)16.阅读全文,分条整理经济发展引发濒危语言消失的主要原因。
(6分)(1)(2)(3)17.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人类的语言将面临日渐消亡的危险。
B.一个地区的经济越发展语言衰亡就越快。
C.经济发展是造成语言消失的唯一因素。
D.地理阻隔会延缓经济对濒危语言的影响。
18.有人说,第⑤段是多余的,应该删掉。
你同意吗?请简述理由。
(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0分)佳作①那是十五年前的一个早春——这天,惨白的阳光照着刚吐绿芽的树枝。
年轻的我作为一名专门采访治安消息的记者,正驱车驶向一处我不愿看见的地方。
警方广播报告说:一名男子在家中的车道上倒车时意外地撞倒了小孙女,导致了一桩死亡事故。
②我把车停在警车和电视采访车之间,立刻看见一个身穿棉工作服的壮实的白发男子正站在一辆小型运货车旁。
几只照相机对准他,记者们把话筒伸到了他的面前。
这位老人看来完全处于迷惑之中,正竭力回答记者的提问。
他几乎只是在抖动嘴唇,眨着眼睛,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不一会,记者们放过了那位老人,跟随警察拥进了一间小白屋。
③那位备受精神折磨的老人俯首注视着车道上曾站着孩子的那块地方,一会儿喃喃自语:“我当时只想到那儿去撒那些肥土……”一会儿又陷入思虑之中。
我快速搜集材料,不一会儿速写本上记满了全部细节。
我找到了一张那天真无邪的女孩的照片,又朝警察说的停放小女孩的厨房走去。
④所有人都已到屋外去了,我跨进厨房来到现场。
阳光从窗口照进来,照在一张塑面桌上,上面躺着被包在洁白被单中的纤小身躯。
那位祖父避开了众人,他正坐在桌旁的椅子上,丝毫没有意识到我的出现,只是难以名状地死死盯着裹住的小女孩。
⑤屋里非常宁静,时钟在“嗒嗒”地走动。
我看到,老祖父慢慢向前倾下身躯,曲起双臂犹如括号一般围住了小身形的头与足。
然后他把头抵在裹尸单上,久久地动也不动。
⑥在这寂然无声的时刻,我预感到将会产生一张有获奖希望的新闻照片。
我测定光线,调好光圈和距离,举起照相机,从取景框中构成画面。
画面中的每一组成部分都堪称完美无缺:身着朴素工作服的祖父;背衬着阳光的白发;包在被单中的那孩子的小身形;窗边墙头上的黑色铁支架和“世界博览会纪念盘”所烘托出的这间陋屋中的气氛。
外面,可以看见警察正在检查运货车那致命的后轮,而孩子的父母亲则依在彼此的臂膀上。
⑦我强烈地意识到即将摄成的照片必定具有惊人的新闻效果和价值。
我那职业责任感催促我将它摄下来,但我仍无法按下快门,闪光灯刺眼的亮光,无疑会打扰可怜老人那痛苦的内心世界。
⑧我不知道在那儿站了多久。
最后,我放下照相机,悄悄地退出了屋子。
我失去了获得新闻照片佳作的机会,而且,万分震惊地对自己是否适应新闻职业产生了怀疑。
⑨每天,我都能在新闻广播或报纸上看到处于极度痛苦和失望的人们。
人类的苦难已经成为一项可供观赏的运动了。
对我当时的所作所为,我至今不悔。
19.对第①段画线句“惨白的阳光照着刚吐绿芽的树枝”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A.照应前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
B.暗示下文小生命意外早逝的悲剧故事。
C.“惨白”也表现祖父惊慌难堪的心情。
D.“刚吐绿芽”喻指小女孩的生命特征。
2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备受精神折磨的祖父种种极度痛苦的表现。
(6分)(1);(2);(3)。
21.第⑦段“我仍无法按下快门”的原因是(2分)22.结尾“我当时的所作所为”是指,“我”能这样做,开头有伏笔,即(3分)2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标题“佳作”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6分)三、综合运用(10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24-26题(10分)【材料一】上海国际马拉松赛起始于1996年,2012年该项赛事被国际田联评为“金标赛事”。
为控制赛事规模,上海国际马拉松赛的项目及人数都有具体规定:【材料二】,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与上海旅游节交相辉映,整个赛道贯穿申城城市地标,其中有途径怀旧气氛浓郁的复兴公园、万国建筑博览美誉的外滩、时尚动感的淮海路、风景旖旎的徐汇滨江等景点。
近年来,赛道不断优化,2013年增加外滩老码头景区,2016年新增中共一大会址,令长跑爱好者在运动的同时饱览申城美景,还借助电视直播,向世界动感呈现“魅力上海”。
24.请写出【材料一】表格中数据传递的信息。
(3分)25. 【材料二】的横线上填写的内容最合适的一项是(2分)A.为凸显“马拉松与城市文化”的主题B.为彰显“健康安全”的主题C.为呈现“生命可贵、健康第一、比赛快乐”的理念D.为让全世界欣赏到上海的美景26.根据上面材料信息,用几句话介绍上海国际马拉松赛。
要求:紧承下面的开头语,并将“传统体育”“全民健身”“城市景观体育”融入语句中。
(5分)上海国际马拉松赛。
四、写作(60分)27.题目:再一次来到这里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
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A)参考答案一、文言文(40分)(一)(15分。
每小题3分,错一字扣1分,扣完为止)1.清泉石上流2.衣带渐宽终不悔3.相去复几许4.回看射雕处5.皆若空游无所依(二)(4分)6.(2分)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分)7.(2分)B(三)(9分)8.(3分)《聊斋志异》清蒲松龄9.(3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10.(3分)C(四)(12分)11.(4分)(1)吃(2)推举12.(2分)重其德行(不慕荣华,安于俭苦)13.(6分)(1)将自己的财产(包括妻子的陪嫁)赠送给亲属(2)只享用自己的劳动过实(3)将自己多余的钱财物品施舍给别人二、现代文(40分)(一)(20分)14.(5分)列数字和举例子(2分)人类的语言也正面临日渐消亡的危险15.(2分)语言消亡最快的地区16.(6分)(1)经济贸易活动,使人们会更多使用经济强势一方的语言(2)为适应经济发展的社会生活,人们会调整自己常用的语言(3)地理条件与外界阻隔的地区,因经济迅速发展,使外界经济迅速冲击迅速增加,而加速了语言的消失17.(3分)D B(1分,表述不严密,“一个地区的经济越发展这个地区的语言衰亡就越快”)18.(4分)示例一: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