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题:15.孙权劝学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同步习题(含答案)

《孙权劝学》练习一、字音、字形1. 给加粗的字注音。
当()涂即更()为()博士遂()拜自以为()但当()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卿今当途掌事B、蒙辞以军中多务C、非弗吴下阿蒙!D、孤岂欲卿治精为博士邪二、文学常识本文作者是,北宋、,选自,记载了从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
”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三、语言应用1.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B.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C.明天参观天津自然博物馆,你是打算自己去呢,还是和大家一起去?D.英国诗人雪莱在他著名的《西风颂》里写道:“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2.解释加粗字的意思。
(1)蒙辞以军中多务(2)但当涉猎(3)见往事耳(4)及鲁肃过寻阳(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三、阅读理解【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孙权劝学》)【乙】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妻乃引刀趋①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今若断斯织也,则捐②失成功,稽废时日。
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③,以就懿④德。
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节选自《后汉书•烈女传》)注:①趋,快步走向②捐,抛弃③亡,通“无”,不足④懿,美好1、下列句子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见往事耳(了解)B.及鲁肃过寻阳(到了……的时候)C.当日知其所亡(每天)D.遂七年不返(才)2、乙文段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B.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C.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D.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段孙权要求吕蒙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书。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孙权劝学》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孙权劝学》同步练习及答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孙权劝学》同步练习及答案【积累·感知】一.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二.辨析古今异义孤(古)_________(今)_________治(古)_________(今)_________博士(古)_________(今)_________但(古)_________(今)_________往事(古)_________(今)_________三.解释下列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四.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1.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2.本文和《伤仲永》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体验·探究】五.课内语段阅读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7.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实践·拓展】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任末好学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
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克树汁为墨。
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
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其勤学,更以静衣易之。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①负:②题:③易:④终: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或依林木之下(有时)B:以记其事(书上的)C:更以静衣易之(指任末)D:虽死犹存(还,仍然)3.翻译下列两个句子,并用“/”划出第②句的朗读节奏。
①人而不学,则何以成?译为:_______________②暗则缕麻蒿以自照。
译为:_______________4.文中画直线的句子具体表现了任末______的精神品质。
5.从文中找出一个成语,并解释其意。
6.读了这篇短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单元评价与建义参考答案15.孙权劝学一.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孙权劝学》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15课《孙权劝学》【基础积累与运用】1.阅读文言文要注音字的读音,请给下面的字注音。
①卿()②涉()③邪()④孰()⑤遂()⑥岂()2.依据课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当涂掌事:②涉猎:③才略:④大兄:3.朗读文章要注意句子的语气。
读读下列句子,写出句子中加点虚词所表示的语气。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答: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答: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答:4.下列句子中,没有人称代词的一组是()A.卿今当涂掌事B.孤常读书C.蒙辞以军中多务D.自以为大有所益5.(1)《孙权劝学》选自《》,《》是(朝代)主持编纂的一部通史,记载了从到五代1362年间史事。
(2)文中“治经”中的“经”指《》《诗》《》《》《春秋》等书。
6.古代文言文中的许多语句是成语的重要,请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并用成语写一段文字。
(1)比喻人学识尚浅。
()(2)另眼相看,用新眼光看人。
()另写的一段文字:7.宋代诗人刘过曾写过一首题为《书院》的“劝学诗”: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这首诗运用了修辞格,表达的意思是:。
而《孙权劝学》则以为主,言简意丰地表达了学习的重要性。
【精段阅读】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卿今当涂掌事②但当涉猎B.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自以为大有所益C.①见往事耳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对“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的正确翻译是:3.在课文中找出古今异义的词语,仿照下列语段中划线句子,再写两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文言文中有许多词语与现代汉语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或扩大,或缩小,或改变,或消失等。
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同步练习1 人教新课标版

第15课《孙权劝学》精题精练一、基础部分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卿()当涂()辞()孤()涉猎()孰()2.对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B.当涂:当道;涂,道路。
C.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
D.见事:认清事情,识别事势。
3.为下列词语找出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
(1)大有所益:(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4.从以下的对话中,可以看出说话人怎样的口吻、神态和心理?(1)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鲁肃)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3)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5.翻译下列各句。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结友而别。
二、提高部分阅读下列语段,回答6~10题。
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①。
青,取之于蓝②,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③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④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⑤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⑥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积跬⑦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⑧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⑨,功在不舍⑩。
锲11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注:①已:停止。
②蓝:草名,也叫蓼蓝,叶子可制染料。
③中:符合,合乎。
④挺:直。
⑤砺:磨刀石。
⑥参:检验。
⑦跬:半步。
⑧骐骥:骏马。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4《孙权劝学》同步练习

15《孙权劝学》同步练习
一、解释重点词语: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
当涂
..(),不可不学!”蒙辞.()以.()..()掌事
军中多务
..()。
权日:“孤.()岂.()欲.()
卿治经
..()..()为.()博士
邪!但.()当涉猎
..()耳.()。
..(),见.()往事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
..()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
寻阳,与蒙论议
..(),..(),大惊曰:“卿今者才略
(),大兄何.()见事
..()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
..()而.()别。
二、通假字:
三、古今异义词:
1、
2、
3、
4、
5、
6、
7、
8、
四、一词多义:
1、
2、
()
3、
4、
者()
5、
6、以:蒙辞以军中多务
五、重点句子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卿言多务,孰若孤?
5、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6、蒙乃始就学。
7、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8、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9、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0、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同步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同步练习15《孙权劝学》同步练XXXXXX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孰()更()邪()涉猎()遂()2.常识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_______》。
此书是一部__________体通史。
(2)XXX,__________(朝代)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家。
(3)“四书”“五经”中的“经”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卿今当涂掌事()5)见往事耳()2)蒙辞以军中多务()6)及鲁肃过寻阳()()10)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4)但当涉猎()()7)卿今者才略()9)即更刮目相待()4.解释人称的用法。
1)卿今当涂掌事()(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3)非复吴下阿蒙()(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5.对翻译的句子举行判别,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译文:你今天掌管权事,不可以不研究啊。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译文: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XXX!译文:你今天的才能和盘算,不再是在吴县时的XXX啊!()6.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7.解释下列成语XXXXXX:刮目相待:8.回覆以下问题。
8)非复吴下阿蒙()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后演化成怎样一句话?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后来比喻什么?3)昔人还有一句俗语,叫“三天不读书,言语也无休”。
这两句合在一起,讲的是什么原理?2、课内精段浏览初,权谓XXX:“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XXX:“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旧事耳。
卿言多务,XXX?孤常读书,自觉得大有所益。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孙权劝学》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孙权劝学》同步练习(含
答案)
第15课《孙权劝学》
【基础积累与运用】
1.阅读文言文要注音字的读音,请给下面的字注音。
①卿()②涉()③邪()④孰()⑤遂()⑥岂()
2.依据课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当涂掌事:②涉猎:
③才略:④大兄:
3.朗读文章要注意句子的语气。
读读下列句子,写出句子中加点虚词所表示的语气。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答: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答: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答:
4.下列句子中,没有人称代词的一组是()
A.卿今当涂掌事
B.孤常读书
C.蒙辞以军中多务
D.自以为大有所益
5.(1)《孙权劝学》选自《》,《》是(朝代)主持编纂的一部通史,记载了从到五代1362年间史事。
(2)文中“治经”中的“经”指《》《诗》《》《》《春秋》等书。
6.古代文言文中的许多语句是成语的重要来源,请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并用成语写一段文字。
(1)比喻人学识尚浅。
()
(2)另眼相看,用新眼光看人。
()
另写的一段文字:
7.宋代诗人刘过曾写过一首题为《书院》的“劝学诗”: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这首诗运用了修辞格,表达的意思是:。
而《孙权劝学》则以为主,言简意丰地表达了学习的重要性。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5课 孙权劝学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第15课孙权劝学一、字音字形1.识记生难字卿.(qīng)岂.(qǐ)邪.(yé)孰.(shú)遂.(suì)2.读准多音字即更.刮目相待:ɡēnɡ其他读音:ɡènɡ组词:更加。
3.找出通假字(1)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道路。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表示疑问语气。
二、重要词语1.重点词语理解(1)权谓.吕蒙曰:告诉,规劝。
(2)当涂..:当道,当权。
(3)岂.欲卿:难道。
(4)涉猎..:粗略地阅读。
(5)乃始就.学:从事,做。
(6)及.鲁肃过寻阳:到了……的时候。
(7)见事..:认清事物。
2.古今异义区分(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研究。
今义:治理。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学位名称。
(3)但.当涉猎古义:只,仅仅。
今义:转折连词。
(4)见往事..耳古义:指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
(5)及鲁肃过.寻阳古义:到。
今义:经过某个空间或时间。
3.相关成语(1)吴下阿蒙:比喻学识尚浅的人。
(2)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三、作家作品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
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资”是“帮助”,“治”是治理,“通”是“通史”,“鉴”是“借鉴”。
整个书名的意思是:以历史上的得失为借鉴来帮助加强统治)。
1.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点拨: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
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2.核心图解1.给句子中加点汉字注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积累·感知】
一.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二.辨析古今异义
孤(古)_________(今)_________
治(古)_________(今)_________
博士(古)_________(今)_________
但(古)_________(今)_________
往事(古)_________(今)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成语
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四.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
1.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2.本文和《伤仲永》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体验·探究】
五.课内语段阅读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加点字
①谓:
②若:
③益:
④遂:
2.释句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4.用原文回答
①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
②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
5.用“‖”将文段分为两层,并概括层意。
6.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7.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实践·拓展】
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任末好学
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
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克树汁为墨。
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
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其勤学,更以静衣易之。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负:
②题:
③易:
④终: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或依林木之下(有时)
B:以记其事(书上的)
C:更以静衣易之(指任末)
D:虽死犹存(还,仍然)
3.翻译下列两个句子,并用“/”划出第②句的朗读节奏。
①人而不学,则何以成?
译为:_______________
②暗则缕麻蒿以自照。
译为: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直线的句子具体表现了任末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品质。
5.从文中找出一个成语,并解释其意。
6.读了这篇短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