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财贵:读经唤醒孩子的童真

合集下载

《王财贵教授儿童经典诵读讲座》观后感

《王财贵教授儿童经典诵读讲座》观后感

《王财贵教授儿童经典诵读讲座》观后感
我看了《王财贵教授儿童经典诵读讲座》后,感触很深。

讲座先讲台湾的孩子从小接受类似于美国的教育,渐渐忘记了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

对中国的许多名著一无所知。

自己祖国的文化都不了解,如何去学习别的国家的文化呢?接着,就引出了本次讲座的主题:倡导孩子读经。

经就是指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

这些都是中国历史悠久,教人做人的书。

每小句三个字,朗朗上口,短小精悍,脍炙人口每一部分都有一个历史故事。

像弟子规主要教人孝顺。

每一小段都有一个有关这一段的内容的故事,且一字一句都包含一个深刻的道理。

短短几百字,概括了一生的哲学。

只要我们去品读,去感悟,去体会,就会感觉到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华夏民族绚丽多彩的文化!
同时,现在全国兴起“国学”热,不禁让我一点担忧:
孔子不是说要因材施教吗?我感觉王教授的读经计划似乎分量过重了。

也许孩子对现代科技、自然科学等其他事物更为感兴趣,对语言不“感冒”,过多读经是否会挫伤孩子的学习热情呢?教育部门又如何把握分寸呢?“知心姐姐”说过:“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过多的干涉,带来孩子的无奈;过多的指责,带来孩子的无措。

”我觉得一方面注重经典的质量,还要注重孩子情绪。

王财贵儿童读经——教育的智慧学

王财贵儿童读经——教育的智慧学

王财贵儿童读经——教育的智慧学第一篇:王财贵儿童读经——教育的智慧学儿童读经——教育的智慧学“什麼叫作教育的理想?就是依照道理而去思考教育的问题。

假如知道了教育的理想,还能够按照这个理想而去实施,那麼,你就完成了一种理想的教育。

”——摘自王财贵教授登丰演讲稿一、读经教育学基本原理1、以开发人性为目的2、十字打开,兼顾教育的全面性和历程性3、把握教育的三个基本原则:教育的时机、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法4、读经教育的四个标准:及早读经、老实读经、大量读经、快乐读经5、读经教育的五个特质:理论的深刻性、内容的扩展性、操作的简易性、例证的广大性、教育的笼罩性。

“吾人以为,如果单纯从枝节的、外在的、技术层面说问题,而没有一个改革教育的总的纲领,则无实益。

如果有一个根本的总的改革教育的纲领,那麽在此纲领的笼罩下,那些以前成问题的枝节的、外在的、技术层面的问题,或许能有妥当的解决办法或一种新的解决方案,从而不再成为问题矣。

但其总的纲领,吾人却当从人性之高度予以深思,以人性的标凖去善加衡量与抉择。

当今中国,乃至於全世界,所面临的教育苦恼,乃是出於教育思想之偏离人性之本质而造成的,这是属於思想性的、哲学性的、典范性的失落。

如果不从根本上作系统的转向,只在枝微末节上欲求修订,则不但无济於「长期发展」,且致治丝益棼,最终贻误民族与国家的文明与进步之大好契机。

如果教育改革能从根本上着力、能触及问题背后的根源,则走出目前教育所面对之困局,则并非困难之事。

一切枝微末节上的困难与问题,亦将随着根本问题之解决,而得迎刃而解也。

因此,吾人当注目於根本理念之转变,从此处下力即可正本清源,即可令教育起死回生,人才从而可以得而辈出,造就堂正优雅足以作为世界典范的新中国。

”二、从人性出发,建立永恒的人类语文教育新典范语文教育新典范的体现:以语文为核心的教育生涯规划1、胎教:古典音乐、中文经典诵读、英文经典诵读,24小时不间断播放。

2、0-3岁:除以上之外,看尽世界名画、雕塑、建筑、舞蹈......认识至少三千汉字3、3-13岁:十年读经,背诵中文经典至少二十万字、外文经典至少十万字4、13-23岁:十年解经,深入经藏,通览历史,广泛涉猎人类一切学问(对於有特别天赋的孩子,特别培养)5、23-33岁:十年历练,遍访名师“我有四句话做为新典范建立的标准。

全球推广儿童读经第一人——王财贵教授

全球推广儿童读经第一人——王财贵教授

访谈全球推广儿童读经第一人——王财贵博士儿童经典教育述评陶继新(山东教育社总编辑,编审,中国教育报记者)王财贵,博士,着名国学大师牟宗三的入室弟子。

台湾台中师范学院语教系副教授。

台湾华山书院院长,台湾汉学教育协会理事长,全球“儿童读经教育”的首倡者、实践者和推广者,全球读经教育基金会会长。

1994年,王财贵博士开始在台湾推广儿童读经诵经活动,后又行走于大陆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加拿大、美国等地,激情演讲千余场,得到了广泛的回应与支援,儿童读经诵经人数由起初的寥寥数人,发展到今天的100余万人。

2001年12月,记者就看过王财贵博士于2001年7月15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的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班上的演讲VCD光碟,并爲人们称作的“一场演讲,百年震撼”所震撼。

记者也曾看过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国内重要媒体对王财贵博士的精彩报道,也被这一“全球推广读经第一人”的精神所感召。

采访王财贵博士,就成了记者近年来的一个心愿。

2005年10月中旬,王财贵博士专程来鲁讲学,在泉城济南,记者终于如愿以偿,对他进行了专访。

时机:越早越好孩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似乎早成定论,那就是从六七岁入学之日始。

而作爲教学内容的课本,也从小学一年级方才登堂入室。

学前阶段文化知识的学习,还没有堂而皇之地走进幼稚园的课堂;游戏,才是其“教学”的主体内容。

“五四”以降,对于这一“定律”鲜有质疑的声音。

王财贵博士则是这一“定律”的挑战者;而同时,他还成了“学习时机越早越好”的建构者与倡导者。

人的生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教育时机则是生命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

孩子应该接受教育的时候而不开始,浪费的不仅是时间,更是生命的潜能,甚至是一生的发展。

所以,孩子学习的关键期不容忽视。

犹如宇宙有一定运转规律一样,人的发展也有一个大体的定数。

违背这一定数,或者逆道而行,近则失却学习大智大慧的机遇,远则失却终生发展的文化空间。

那麽,学习应该从什麽时候开始呢?王财贵博士认爲,学习应当从有生命的时候开始。

王财贵先生开启儿子智慧的故事

王财贵先生开启儿子智慧的故事

王财贵先生开启儿子智慧的故事王财贵先生开启儿子智慧的故事时间有限,听说到十一点要结束,对不对?还有几分钟,我就讲一些实际的例子来印证一下,这个各位回去做也能如此。

首先我讲的是我家里的孩子,因为这个大家比较亲切,因为刚刚看过电视了,而我不是来这里宣扬,这里也没有什么值得宣扬的,就是因为是亲身的体验,所以比较深刻。

我有四个孩子,在大陆是犯法的,有的孩子比较聪明,有的孩子比较不聪明。

我大女儿比较聪明。

我开始教这些功课的时候又太慢了,千万不要太慢,越早越好,所以五六年级才教她,她就有许多自己的想法,太聪明了,“我们学校又不教,我们老师又不考试,我们同学又不读,我干吗要读?”啊!没办法,所以她只学了一点点,但是学这一点点到了初中高中啊,就不得了了,她的作文不必指导,下笔千言,就只学那么几句哦。

我的第二个孩子是男孩,是比较笨,所谓比较笨,大家都知道,就是在学校里都可以表现,一二三年级都是二三十名,都是后边的,老师以为他有自闭症,或老师以为他怎么样,反正到了六岁还不大会讲话,到了七八岁还流口水这种人,我第二个孩子。

第二个是男孩子,我唯一的这个男孩啊,所望者终生呀!所仰望者终生,结果这个男孩是这样,但是我不紧张,因为我知道,我懂心理,所以我不紧张。

到了他三年级的时候,他姐姐是五年级,差两岁。

我教他姐姐的时候也教他,我怎么教他呢?我就拿一本书给他说:“孩子啊,你这么大了,你应该读读这本书了。

”拿去给他翻,第一页读给我听。

他就翻开了,第一页,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把第一章五十几个字都读了,都没有读错,我翻第二页,第二页就读了:“第二章,天下皆知……”又是六十个几个字,总共一百十几个字,统统没有读错,一个三年级,成绩这么差,而且是小子,一个小子就在读《老子》这本书,是小子读《老子》,而居然没有读错,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有注音,所以他没有读错啦,所以太简单了嘛!老师何必那么浪费精神呢?就像我一样就好了,我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父亲。

王财贵北师大读经讲座(节录)

王财贵北师大读经讲座(节录)

本来一个孩子生下来潜能无穷,有许多家长一直在残害一直在障阻我们的孩子。

南怀瑾先生就说了那样一句话,他说:“现在天下父母以及所有老师都在做一件事”,“都在残害我们的幼苗!”那我们教育不是从上到下大家都非常的努力吗?只是如果说这个尽心尽力没有对准焦点,那就非常可惜,费力多而收功少。

如果我们对教育的本质了解不够透彻,我们对于儿童的心理发展认识不够清楚,那么我们所做的教育可能不仅没有效果,还有反效果。

美国的二十世纪初年的教育思想,是所谓的实用主义所谓的边需教学,所谓的行为科学主义所谓的儿童中心本位,用一句很简单的白话说就是,“懂了才教”的教育。

凡是认知的科目最好按照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来安排。

就是懂了才教,教的时候要教得很清楚,而且让他自己学得非常地明白,这一步懂了才可以教下一步。

我们让初中生高中生学了那么东西,天天非常痛苦,结果发誓一辈子不再算数学,对科学没有兴趣,像这样的国民是不能培养出科学的气氛。

台湾的学生在高中毕业的时候,老早就把人家大学一二年级的东西学完了,所以美国的学生一二年级的程度是很差的,但经过两年就平起平坐乃至于超越而上,而他是自愿要学的,所以他到了研究所更加深入地学习,所以我们赢他六年,他赢我们一辈子!教育是一辈子的事,不是初中高中的事,更不是小学三四五六年级的事,我们要为孩子一辈子着想。

所以我们只有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是降低我们的科学教材程度,适合儿童,让他学得很高兴,以至于培养思考的兴趣,第二个办法,从小就是提升他学习的能力,让他也能够应付高度的数学教材。

科学教育,应该按照科学办法来教,就是科学教育既然要学得懂,所以我们要懂了才教,教懂了才有用。

而人生有很多的学习我们有很多科目不属于科学,科学的科目其实只占我们所有科目的十分之一,或是不到十分之一。

你若把非科学科目都按照科学办法,你就在残害我们的孩子了,因为我们弄错了方向了。

音乐美术,这种教育不是科学。

但是现在我们的教育这种的科目也按照科学办法,认为懂了才能教,因此,在台湾就没有音乐教育,没有美术教育,有课程,老师家长认真教,但是没有成果。

王财贵和他的儿童读经教育

王财贵和他的儿童读经教育

王财贵和他的儿童读经教育———与经典同行,和圣人为伴一、缘起二、王财贵简介王财贵先生,字季谦,1949年4月10日出生,台湾省台南县人。

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

当代新儒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曾师事隐者掌牧发先生、书法家王恺和先生,是牟宗三先生的入室弟子。

历任小学、中学、大学教师,鹅湖月刊社主编、社长。

国立台中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全球读经教育基金会理事长。

华山讲堂读经推广中心主任,台湾汉学教育协会会长。

全球儿童读经教育的首倡者。

1994年, 王财贵教授在台湾发起“儿童诵读经典”的教育运动,开始致力于推广事业。

15年来,在台湾、香港、东南亚、美国、欧洲、澳洲及大陆地区公益演讲千余场。

2001年7月24日王财贵教授在北京师范大学“儿童经典导读讲座”,被誉为“一场演讲,百年震撼”,掀起全球华人地区儿童读经的风潮。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已有8000万儿童从中受益。

王财贵教授不仅是一位中国文化孜孜不倦的传播者,同时也是一位可亲可敬的师者。

三、读经教育记得曾在报纸上看到学者引述半个多世纪前一位教育家叶圣陶的话说:「中国在科举制度的影响之下太过重视升学考试,以致于造成了『以智毁德、以智毁体、以试毁智』的结果。

」过度注重升学考试而毁了德、智、体三育,乍听之下,或许是有点惊世骇俗、危言耸听,可仔细玩味之后却实在是一针见血的伟言谠论。

回顾我们这几十年来的教育,升学主义大行其道,文凭主义到处充斥,师长们竞相以考高分、中第一志愿期勉自己的子弟,莘莘学子们朝夕苦读为的也只是高中金榜、荣登名校。

这样的教育,究其实不外追求「功名利禄」四个字而已。

彷佛人生的价值,除功、名、利、禄外,其余皆是不切实际的空中楼阁。

真、善、美等更高的价值,往往只是教科书中供人凭吊的远古遗训;理性、尊重、合作等美好的行为,往往也只是公民课本上聊备一格的道德教条。

一旦走出了学校的象牙塔,投入真实又现实的社会,一切只能向「钱」看,拚了命只为把「权」抓,谁教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物竞天择,优胜劣败」的「侏罗纪公园」?在这样一个「失落的世界」里,生存的法则是「弱肉强食」。

育儿知识:王财贵教你怎样教育孩子

育儿知识:王财贵教你怎样教育孩子

王财贵教你怎样教育孩子
王财贵被誉为中华读经一人全球推广读经教育
教你怎样教育孩子王教授跟广大家长探讨教育的三个基本问题,即教育时机、教育内容、教育方法。

教育是越早越好,务必把握好教育时机。

教育内容,即教材,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给孩子学什么。

教育方法,教育方法越简单越自然越好。

尊重人类心智学习的特点,13岁之前是吸收效果较好的时机,孩子需要丰富有营养的资讯来链接大脑神经通路,读经,通过反复诵读古人圣贤书,用高浓缩的智慧语言启迪智慧。

越来越多的家长、孩子加入到读经运动中来,读经实实在在给每个孩子、每个家庭带来改变。

一场演讲百年震撼--王财贵博士北师大演讲

一场演讲百年震撼--王财贵博士北师大演讲

一场演讲百年震撼--王财贵博士北师大演讲儿童读经教育今天,我之所以来这里就是要说明一件事情,请各位老师这一辈子务必要记住一件事:教育是非常简单的事教育是非常轻松愉快的事,要培养人才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事。

所谓的老师要有爱心、恒心、耐心,这些三心两意是不需要这么强调的,我们只要了解教育的本质。

本来一个孩子他就是那样的纯真纯洁,他的品德我们只要不破坏他就很好了。

本来一个孩子生下来潜能无穷,我们只要不障碍他就不错了。

所以,有许多老师;有许多家长一直在残害一直在障阻我们的孩子,所以使我们国家没有人才,从今以后不要再那么努力了。

千万、千万;拜托、拜托。

要知道怎么样做到这样的愉快轻松,跟小朋友一起成长,我们今天有大概两个小时的讲座。

在这两个小时之前我请大家先看一段录影带,这是六年前的带子。

(录像片)“前几个礼拜我们播送一代新儒学大师牟宗三专题,对牟先生一生为中国文化的贡献深感佩服,牟先生有感于中国文化对现在社会转向该是一贴良方,但是如何落实呢?现在他的嫡传弟子王财贵就正在推动一项文化运动,从根救起我们未来的主人翁,这个方法不但可以使小朋友成绩进步,还可以开发增进儿童折智慧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这是一种什么方法呢?请看记者胡春玉和肖瑞华的报道。

这里是台北市中正国小四年级二班的小朋友,他们每天在早自习也都是在读诵四书,而这里是复兴街的一个社区妈妈家里,小朋友下课后聚在一起也是在读老子、庄子、论语、唐诗,这些一般人认为深奥难懂的中国经典,小朋友不但朗朗上口,有的甚至能背整本老子半论语了,全省目前初步估计大概有五千个小朋友正在接受读经训练,这些小朋友经过一年半到两年的读经教育,不但国语能长期进步,有的竟然也从经典中学到做人处事的道理,令许多家长及老师又惊又喜……”依照国际礼节看完了要鼓掌……,这个片子是六年前拍的,所以刚才说现在全台湾省有五千个小朋友读经,那是我推广读经以后的两年。

从多少人开始推广读经呢?就是从一个开始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心教育
孩子的最大快乐是什么?我认为三个方面:一是童真的快乐,无拘无束地构筑童话的梦想;二是读书的快乐,让孩子在寻找知识宝藏过程中,发现世界的奥妙与神奇;三是交往的快乐,在孩子之间交流,让孩子体会那一份纯真感觉。

听到有人呼吁关照孩子的童真,每每令人有一种春风迎面而来的舒畅。

我想,何止儿童要天真,成人也不可失了这天真呀!以我所知,古今之中,最能关照人间天真的,有三个人,一个是孟子,一个是老子,一个是庄子。

孟子心目中的大人要是个“不失其赤子之心”的人;老子也认为一个有德者必须“专气致柔”得像一个婴儿;而庄子讲的最后一个寓言(《庄子·应帝王》最后一个故事),希望人生常保“浑沌”,这个寓言,遥遥与其第一篇第一个寓言(大鹏起飞)相呼应,庄子之意,盖以为死了浑沌,即无逍遥呀。

而古今之间,最能在日常生活中体现此“童真”的,则莫过于孔子了。

当时世乱道微,大家要嘛都世故了,要嘛就隐居去了——人人都很聪明哪——只有俺那孔子也不懂世故,也不知自保,兴来还周游列国,结果没有一国愿意起用,厄于陈蔡,连子路都看不下去了,他还像一个小孩一样,兴致勃勃,知其不可而为之,直到老死。

当时周文已疲罢,王官失其学问,文武之道坠地,所谓礼坏乐崩,天下纷纷,人人都苦累了,都失望了,只有俺那孔子蒙眬两眼,删订五经,著作春秋,杏林树下,弦歌透天,教育后生,来者不拒,还像小孩子一样乐观无限,以为后世必有王者兴!他以手当枕,天天乐来就歌唱(除非那天曾去吊丧),时时弹琴(竟然也教会子路弹琴),见流水,有感觉,说:逝者如斯乎!听童谣,有感觉,说:人各自取之也!见庄稼,有感觉,说:苖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此老真是天趣恁地横生,浑然一片童真!
请看今日天下,我们社会的这些老年人,童真么?这些年轻人,童真么?这些少年,犹有童真否?甚至小学生,真个是童真吗?有的人已经看出来,许多幼儿园的孩子,已不童真了!为什么?谁教的?怎么教出来的?
小孩子要看卡通,不要看名画吗?小孩子要听流行歌,不要听古典乐吗?小孩子喜欢学数学自然,不喜欢读经吗?小孩子喜欢过圣诞,不喜欢过春节吗?小孩子要什么?不要什么?谁知道呢!什么是童真,谁知道呢!怎样教才能保持童真,又谁知道呢!是不是他所喜欢的,即是童真所在?还是正是破坏他童真的杀手?会不会他现在所沉迷欢乐的,正是他以后所引为后悔的,谁知道呢!
庄子的寓言,最表面的意思,是在讽剌教育,否定人为,——一切教育人为,即是破坏天真。

但庄子是要人都回归野蛮吗?庄子何至于那么肤浅?我以为要如要教育,又要保住童真,要在教材教法两方面去注意。

在教材上,要尽量用纯良的,少用污秽的。

在教法上,多用开放引导商量鼓励的态度,尽量不要用责求规定禁止打骂的方式。

经典是最最纯良的好教材,请多选用。

十几年来,吾人推广读经,多偏重于教材之引介,而较少注意于教学之态度,今后请大家努力,共同提醒——像这篇文章即是一种提醒。

但,不管教法态度如何,不管许不许孩子放烟火玩泥巴,读经是不可放弃的大方向,偏此一度,即无去路了!再说,如父母管教的态度或有偏差,在大量的读经教育陶冶下,这孩子或许较能保持其纯真性情呢。

总之,不管父母头脑老顽或激进,不管教法严格或放任,其教育核心都要放在读经上。

经典可以化顽固为谨慎,化激进为奋发,化严峻为刚正,化放浪为洒脱。

关心孩子的家长呀,要觉悟了!任你有三头六臂,千手千眼,不如经典一部!
呵护孩子的童真,呵护孩子的快乐,呵护孩子的童年,是为人父母者的应尽之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