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定电流》单元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恒定电流

恒定电流

第二章恒定电流
教材分析:
在恒定电流单元中,学生将比较全面地学习恒定电流、直流电路及其技术应
用、它与社会发展及人类文化的互动作用。

本单元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是进一步学
习物理学的基础,是高中物理核心内容的一部分。

分四个小单元:
第一单元:电源、电流、电动势、内阻等基本概念,包括第1、2节;第二单元:欧姆定律、焦耳定律、电阻定律、串并联电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等基本规律,包括第3-7 节。

第三单元:多用电表使用、测电动势与内阻等基本实验,包括第8 、9 节。

第四单元:简单的逻辑电路,包括第10 节。

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高一(2)、(4)、(6)、(8)、(10)、(12)班,其中(2)、(4)班为平行班,(6)、(8)、(10)班为重点班,(12)班为小班。

平行班学生物理基础稍差一些,讲新课适当慢一些,较难题目少做一些。

重点班、小班物理基础好一些,适当多布置一些中等难度的课外作业。

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电功率、欧姆定律等都是初中学过的知识,多属
于在复习的基础上提高,着重点应放在理解概念的物理意义和掌握规律的适用条
件上。

由于电路计算的公式多、变量多、变换形式多,学生又容易忽视公式适用
条件或转换条件,因而电路的计算,特别是闭合电路中外电路电阻变化对电路中
电流变化的影响是教学中的难点之一。

恒定电流全章教案

恒定电流全章教案

第二章、恒定电流第一节、导体中的电场和电流(1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明确电源在直流电路中的作用,理解导线中的恒定电场的建立2.知道恒定电流的概念和描述电流强弱程度的物理量---电流3.从微观意义上看电流的强弱与自由电子平均速率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类比和分析使学生对电源的的概念、导线中的电场和恒定电流等方面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电源、电流的学习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电源的形成过程及电流的产生。

难点:电源作用的道理,区分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和在导线中建立电场的速率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一)先对本章的知识体系及意图作简要的概述(二)新课讲述----第一节、导体中的电场和电流1.电源:先分析课本图2。

1-1 说明该装置只能产生瞬间电流(从电势差入手)【问题】如何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让学生回答—电源)类比:(把电源的作用与抽水机进行类比)如图2—1,水池A、B的水面有一定的高度差,若在A、B之间用一细管连起来,则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定向运动,从水池A运动到水池B。

A、B之间的高度差很快消失,在这种情况下,水管中只可能有一个瞬时水流。

教师提问:怎拦才能使水管中有源源不断的电流呢?让学生回答:可在A、B之间连接一台抽水机,将水池B中的水抽到水池A中,这样可保持A、B之间的高度差,从而使水管中有源源不断的水流。

归纳:电源就是把自由电子从正极搬迁到负极的装置。

(从能量的角度看,电源是一种能够不断地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变为电能的装置)2.导线中的电场:结合课本图2。

1-4分析导线中的电场的分布情况。

导线中的电场是两部分电荷分布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其一是电源正、负极产生的电场,可将该电场分解为两个方向:沿导线方向的分量使自由电子沿导线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垂直于导线方向的分量使自由电子向导线某一侧聚集,从而使导线的两侧出现正、负净电荷分布。

恒定电流单元设计-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恒定电流单元设计-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1)对于给定导体,R一定,由导体本身的属性决定;
2)由R= 可得测量电阻的方法——伏安法.
3)常用单位:1 kΩ=103Ω;1 MΩ=106Ω.
4)由电阻的定义式R= 可以变形得出:I= .
(二)介绍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和欧姆定律的建立过程。同学们现在学习到的这个电学的基本规律,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花了10年的时间,自己制造了测电流的仪器和寻找到电压稳定的电源,经过长期细致研究才得到的。后人为了纪念他的贡献,把电阻的单位和上述电流定律都用他的名字命名。
5.学习评价设计
(1)理解电阻的意义
(2)能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3)描绘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并解释伏安特性曲线弯曲的原因
(4)了解线性元件和非线性元件的区别,通过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理解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根据课堂教与学的程序安排)
教师活动1
导体中产生电流的条件是导体两端有电压,那么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呢?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探究这个问题.
【课堂活动】
设计实验:投影实验电路图.
教师:介绍一下实验的设计思路和原理.
教师补充:
关于滑动变阻器的这种接法叫分压式接法,以后我们再做具体的学习,在此实验中我们只要知道采用分压式接法的目的是导体两端的电压变化范围大即可.
教师:给学生介绍实验电路图,并请学生观察电表的正负接线柱,要求学生注意,正负接线柱的接法,A为待测电阻(定值电阻)
2)通过测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掌握和应用分压电路改变电压的基本技能
3)知道伏安特性曲线,知道线性元件和非线性元件,学会一般元件伏安特性曲线的测绘方法
4)通过演示实验知道电流的大小的决定因素,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恒定电流单元教材分析

恒定电流单元教材分析

恒定电流单元教材分析(一)恒定电流教材的地位1. 恒定电流在电磁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物理学有自己的实验基础和逻辑结构,有广泛的技术应用,它还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电磁学的研究成果及其技术应用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现代生活中处处都会遇到电磁学的知识。

在恒定电流单元中,学生将比较全面地学习恒定电流、直流电路及其技术应用、它与社会发展及人类文化的互动作用。

本单元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是进一步学习物理学的基础,是高中物理核心内容的一部分。

2.《高中标准》设置选修系列3 的理念本系列课程模块侧重让学生较全面地学习物理学的基本内容,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较为深入地认识物理学在技术中的应用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选修3-1 模块的设置理念:本模块是选修模块,强调基础性、系统性、学科性。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必修两个模块加选修3系列5个模块中总共23个二级主题,由于在必修1 与2 两个模块中,涉及的只是力学内容,有关电磁学部分的7 个二级主题全部集中在选修3-1 至选修3-5 模块。

23个二级主题分布是:力学8 个,电磁学7 个,热学4 个,光学2 个,原子物理2 个。

电磁学有“场”和“路”两部分。

7 个二级主题中,涉及“路”有3 个二级主题。

“电路”这个二级主题安排在选修3-1 模块。

3. 人教版教材对恒定电流内容的安排人民教育出版社是以“恒定电流”作为这个二级主题的章标题。

这一章研究直流电路和简单的逻辑电路的基本知识,是高中电学有关电路的第一章,其基本内容是学习后面的“交变电流”和“传感器”两章的基础,特别是“交变电流”更是以直流电路为基础的。

另一方面,电路知识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有较大的实用价值,也是学习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基础。

4. 学生学习恒定电流的知识基础通过初中物理学习学生已有基础是:1)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2)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恒定电流教材分析

恒定电流教材分析

关于《恒定电流》教学的几个问题瓯海区任岩松中学陈岳平参与新课程教学实践一年多时间以来,感觉新课程实验教材与老教材相比,确实如许多老师所说——使教师的教学工作增加了不小的负担,但也常常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受。

整体情况来看,物理学科与数学等其它学科相比较,从核心内容和体系结构看,是变化最小的,即基本上继承了原来的物理学科大纲和教材的主要优点。

但新课程实验教材更注重基础性、连贯性、探究性和实践性,对物理概念、规律的学习讲究“从实际出发,提出问题,合理简化,建立模型”的科学研究模式;知识呈现的顺序更符逻辑,知识点间的衔接更为自然,有利于学生系统了解规律的认知过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显得顺理成章,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也容易更好地掌握规律;物理实验的地位更加明确,课外作业的功能更多纬度,物理概念的表述更为精准,教材结构和内容更趋统整。

但是,不论教材的设置如何完美,也不可能使全部内容完全适用每所学校、每个学生,在教学实践中还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同时,教师个人的理解不同,也使得教学呈现千差万别的实际效果。

毕竟,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教学实践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需要大家一起探讨。

在这里,笔者有几个在选修3-1第2章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需要与大家一起商榷。

一.关于“电势降落”概念在物理研究中,有时候因为研究的需要而对同一物理事实在针对不同研究重点时采用不同的概念名词,如:电压与电势差、电势降落这三个概念名词。

在第7节《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中,教材还是和课改前一样,为说明电动势的意义而引入“电势降落”概念,并且在教材第60页配图2.7-2说明该关系。

学生在学习电流的形成后,对外电路研究时比较容易理解这个概念;但在电源内部分析时,就遇到了很大的障碍:电源内部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而电源的正极电势比负极电势高,电源内部的电势呈现“升中有降”的规律。

虽然引入这个概念对学生分析电路的结构也有一定的帮助,但毕竟现在对电路结构方面要求不高。

2015-2016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1第二章 恒定电流 教学分析 课件(27张)

2015-2016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1第二章 恒定电流 教学分析 课件(27张)
甲 乙 丙
A A B A
A
R1
A B A
R2
B
1
2
3
A
B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学习新知识

A

A R1 A

R2
A
B
A
B
A
B
A
R1 R2
2 1
3 B
A
教学分析(七)
把习题教学的体验跟 物理知识的构建结合起来
——关于欧姆表的教学
例题 图中电源的电动势1.5 V,内阻0.5Ω,电流表满偏电流 10mA,电流表电阻7.5Ω,A、B为接线柱。
103测定金属的电阻率(螺旋测微器的使用) 104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105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 106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107多用电表的使用 108示波器的使用 (3-2交流电) 109传感器的使用(3-2传感器)
10
教 学 建 议
教学分析
实验微格交流
教学分析(一)
先认识电源、电动势基本概念,再逐步学 习相关物理规律 先学习部分电路,再学习闭合电路 先解决对知识的正确理解,再引导对知识 进行应用(如设计多用表等) 既达成结果性目标,又关注体验性目标
1课时
课程标准的要求
1.观察并尝试识别常见的电路元器件,初步了解它们在电 路中的作用。 2.初步了解多用电表的原理。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多用 电表。 3.通过实验,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知道电阻定律。 4.知道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理解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 5.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6.知道焦耳定律,了解焦耳定律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7.通过实验,观察门电路的基本作用。初步了解逻辑电路 的基本原理以及在自动控制中的应用。 8.初步了解集成电路的作用。关注我国集成电路以及元器 件研究的发展情况。

新高中物理31恒定电流详解分析

新高中物理31恒定电流详解分析

第1单元 基本概念和定律一、.电流条件:1、导体两端有持续的电压 2、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金属导体――自由电子 电解液――正负离子 气体――正负离子、自由电子 方向:正电荷的定向移动的方向导体中电流由高电势流向低电势, 电流在电源外部由正极流向负极 二、电流强度——(I 标量)——表示电流的强弱。

通过导体某一截面的电量q 跟通过这些电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叫电流强度,简称电流。

1、定义式:tqI =适用于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电流。

单位:1 C / s = 1 A 1 A = 10 3mA 1 mA = 10 3μA注意:在电解液导电时,是正负离子向相反方向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在用公式I =q /t 计算电流强度时应引起注意。

2、电流的微观表达式已知:粒子电量q 导体截面积s 粒子定向移动的速率v 粒子体密度(单位体积的粒子的个数)n推导: nqsv I tsvtnq t q I =⇒==对于金属导体有I=nqvS (n 为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子个数,S 为导线的横截面积,v 为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速率,约10 -5m/s ,远小于电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105m/s ,更小于电场的传播速率3×108m/s ),这个公式只适用于金属导体,千万不要到处套用。

三、欧姆定律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导体两端的电压U 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R 成反比2、公式:RU I =3、R 电阻,1V / A = 1Ω 1 K Ω = 1000Ω 1 M Ω = 1000K Ω由本身性质决定4、适用范围:对金属导体和电解液适用,对气体的导电不适用5、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注意I-U 曲线和U-I 曲线的区别。

还要注意:当考虑到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时,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不再是过原点的直线。

四.电阻定律——导体电阻R 跟它的长度l 成正比,跟横截面积S 成反比。

sl R ρ= (1)ρ是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叫材料的电阻率(反映该材料的性质,不是每根具体的导线的性质)。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二章《定电流》教材分析(实验部分)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二章《定电流》教材分析(实验部分)
(2)通过光电效应实验, 观察电源非静电力做功。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版高 中物理 选修3- 1第二 章《定 电流》 教材分 析(实 验部分 )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版高 中物理 选修3- 1第二 章《定 电流》 教材分 析(实 验部分 )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版高 中物理 选修3- 1第二 章《定 电流》 教材分 析(实 验部分 )
落 实
非纯电阻电路规律
学生思考: 电动机在生产生活中处处可见,人们会遇到机器出故障,电动机被卡住的情况。 这时候要立即断开电源,不然电动机可能会被烧坏,甚至引发火灾。这是什么 道理呢?
1
V2Leabharlann 测量原电池的路端电压及内电压
观察滑动变阻器滑动时,U1与U2的变化情况 证明U1+U2=E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版高 中物理 选修3- 1第二 章《定 电流》 教材分 析(实 验部分 )
R右
待测电阻 Rx=10Ω
E
分别计算R=5Ω和R=1000Ω两种情况下,滑片在不同 位置时,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值。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版高 中物理 选修3- 1第二 章《定 电流》 教材分 析(实 验部分 )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版高 中物理 选修3- 1第二 章《定 电流》 教材分 析(实 验部分 )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版高 中物理 选修3- 1第二 章《定 电流》 教材分 析(实 验部分 )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版高 中物理 选修3- 1第二 章《定 电流》 教材分 析(实 验部分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七、电压表和电流表
总的感觉
结构方面:大体继承了原教材的基本结构和线索,
对此,不会造成教学不适应的问题。
内容方面:新增加的知识内容不多。而且在编写这
些新内容时,注重基础性、连贯性和可读性,新教科书 在知识上不会有大的困难。 理念方面:新教科书重视“过程“目标的落实, 重视“情感”目标的体现,重视联系学生生活、社会实 践和现代科技。如何在新教科书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进 一步创造,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的课程理念,这是实施 新课程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
G
E1
E2
2 1 A A
3
4
S
5 6
B
(六)实验——统一、基本的要求和灵活、多样的方法相结合
●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基本要求: △实验原理: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测出电路中除电动势、 内阻以外有关物理量,利用图象或计算,求出电动势和内阻。 △数据处理:用图象分析时,什么表示电动势?什么表示内 阻?怎样减小实验的偶然误差? 多样的方法: 通过外电路U、I、R关系的变换,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以写 成多种方式。因此,通过测量 U和 I、或者 U和 R、或者 I和 R都可 以求得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方法的多样性可以拓展学生的思路, 可以避免死记实验步骤,有利于灵活把握实验原理,也有利于因 地制宜选择实验器材。
●关于决定金属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的探究
探究方案一
V V
V
V
a
b
c
d
a 和 b :长度不同 a 和 c :横截面积不同 a 和 d :材料不同
(三)把理论探讨和实验探究结合起来
●关于决定金属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的探究
探究方案二
1. 理论分析导体电阻跟长度的关系;
●一个导体,可以把它看成是由 n段相同长度、横截面 积的同样导体串联而成的。
G
教学中还可以进一步配合真实的演示实验,呈现习题的答案 和刻度改装的过程,把习题教学、实验、刻度改装和新课教学融 合在一个真实的、视听同步的过程中。
(五)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学习新知识
教科书只有单向传递信息的功能,它只能通过文字 和图形把信息提供给读者,教科书无法收集读者的信息, 更不可能对读者的信息在教学现场中进行反馈。因此, 有呼有应的教学设计需要教师在教科书的基础上进一步 创造。本章“多用电表”一节,教科书为教师设计双边 活动的教学过程提供了一个初步的框架。
G A
E r
R1 B
导线 电阻R2
如果 电流表 10mA 刻 度标为“ 0Ω” ,把 5mA 刻 度标为 150Ω” ,把 0mA刻度标为“∝Ω”,把其它电流刻度都按 R=1.5/I -150 转换成电阻 刻度,它岂不成了一个能直接测量电阻的仪器? ——欧姆表
(四)把习题教学的体验跟物理知识的构建结合起来
„新‟第二章 恒定电流
1 导体中的电场和电流
体系安排
„原‟第十四章 √
一、欧姆定律
恒定电流
2 电动势
3 欧姆定律√

二、电阻定律 电阻率
三、半导体及其应用 四、超导及其应用 √ 五、电功和电功率
增 加
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5 焦耳定律√ 6 电阻定律 √

7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
8 多用电表 9 实验:测定电池电动势和内阻 10 简单的逻辑电路
难点,则是由学生学习时理解或掌握时的难
易程度来确定的.理解或掌握的难易虽然因 人而异,但多数情况是有共性的,也就有共 同规律可循.我们这里所说的教学难点自然 是指“共性”的,通常都会出现认识障碍之 处.知识本身需要复杂的思维过程;学生原 有的认知结构和需学习的知识结构相差较大, 不容易引起同化顺应过程;学生对某一方面 感性认识不足,或原有的感性认识不全面、 不正确,对理解新的知识易造成干扰,形成 知识的负迁移等等,都会形成教学中的难 点.这要靠了解学生和随时注意分析总结, 来不断积累经验.

四、目的要求
这是由总的教学要求和对本章知识(能力)
结构的分析而提出的具体教学要求. 对知识的要求通常区分为了解、理解、掌 握等不同层次.这一章各部分知识的具体 要求,对能力的要求等,请读者参照有关 教学参考书及实际情况,自行分析确定.
五、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建立了静电现象和恒定电流之间的内在联系
电池化学反应层: W =E I t
这需要一个清晰、合理、不断深化的教学线索
第2节课文 ●非静电力移送电荷 做的功等于其电势能 的增加量。 ●电动势与非静电力 做功的关系 E=W/q ●练习题:根据电动 势计算非静电力做功
根据“电场力做功,电势能减小;非静 电力做功,电势能增”分析闭合电路各 点的电势高低关系。 一个沿电流方向电势高低变化的直观图
甲 乙 丙
A
A
R1
A
R2
A
B
A
B
A
B
1
2
3
A
B



A
A
A
R1
A
R2
B
A
B
A
B
A
R1 R2
2 1
3 B
A
说一说
下面是一个多量 程多用电表的电路示 意图,电流、电压、 电阻各有两个量程。 请谈一谈:开关 S 调 到哪两个位置上多用 电表测量的是电流? 调到哪两个位置上测 量的是电压?调到哪 两位置上测量的是电 阻?两个位置中哪个 位置测量的量程大? 在识别电阻档和 电压档电路时,可以 把虚线框内的电路当 成一个电流表。
在图中分清哪是内电路、哪是外电路
在内、外电路电势降落处应用焦耳定律
本节课 的结构 和线索
电池化学反应层
EIt

外电路
I2 R t

内电路
I2 r t
根据能量守恒推导出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通过路端电压跟负载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 用断路和短路两种极端情况深化对定律的理解
链4 链6
(三)把理论探讨和实验探究结合起来
A B
Ft F Fn
N
M
E0
假设在电源正、负 极之间连一根导线
A B
导线内很快形成沿 导线方向恒定电场
Ft F Fn
N
N E0
E′
N
E0
M
M
E
E0
M E
意图:●建立第一、第二两章的联系,消除困惑 ●经历一次由不平衡到动态平衡的变化分析过程 ●为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提供理论分析基础
(二)重视对知识线索的进一步规划和设计
(六)实验——统一、基本的要求和灵活、多样的方法相结合
●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二、知识(能力、方法)结构

首先从知识结构入手.电路这一章的核心知识
是欧姆定律及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它们是电学
中最基本的定律,是分析直流电路的依据,对
解决交流电路问题也有重要作用.电流、电压、 电阻、电动势是表示电路特征的物理量.欧姆 定律反映的正是它们之间的关系.

电功、电功率反映了电路的能量特征,焦耳定律 研究了电流转化为内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串联 和并联是电路联接的基本形式,熟练掌握串、并 联电路的特点是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 键.这些知识之间的关系及新旧教材的比较,可 以用简单的图表示.
1.串联和并联电路
第三节 导线内恒定电 场的形成过程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电压表和电流表 关于串、并联电路的主要知识线索 导线上堆积电 荷分布稳定
A
B
C
D
b a c d
b1
根据电势差的 概念理论分析
串、并联电路 的电压关系
根据“电荷分 布稳定”分析 得出
c1
d1
a1
串、并联电路 的电流关系
A
V
串、并联电路的电阻关系 电流表和电压表(及量程改变)
三、重点、难点
教学中重点知识的确定要由它在物理学中的
地位,知识应用的广泛程度,对培养能力的 作用以及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基础诸方面综合 确定.就知识本身在学科中的地位来说,应 是主干的、基本的、影响全局或有生命力的 知识;有些知识在整个物理学中虽不处于重 要的关键地位,但就实际应用看,有较高的 实用价值,应用广泛,也可以是教学重点知 识;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或教会重要方法有重 大作用的知识也可以做为重点知识,当然也 有些知识虽然重要,但限于学生基础或教学 要求,不可能都做为重点。
——关于欧姆表的教学
一个例题 图中电源的电动势1.5 V,内阻0.5Ω,电流表满偏
电流10mA,电流表电阻7.5Ω,A、B为接线柱。
(1) 用导线使A、B 短路,此时,应把可变电阻R1调节为多少才能 使电流表达到满偏电流? 142Ω (2)调至满偏后保持R1的值不变,在A、 B间接入一个150Ω的定值电阻 R2,电流表指 针指着何处? 5mA (3)如果A、B间接另一电阻R,R的值和 电流表读数 I 有什么关系? R=1.5/I -150
(二)重视对知识线索的进一步规划和设计
1.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2.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课程 标准》要求:“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教科书用理论分析的方法推导出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以
利于对该定律的理解。 推导的核心过程是分析闭合电路以下三处的能量转化 外电路: 内电路: E外=I2R t E内=I2 r t ① ② ③
2. 理论分析导体电阻跟横截面积的关系;
●一个导体,可以把它看成是由 n股相同长度、横截面 积的同样导体并联而成的。
3. 实验探究导体电阻跟材料的关系;
●可以取不同长度、横截面积、不同材料的导体进行实
验。(探究不同材料比例常数)
(四)把习题教学的体验跟物理知识的构建结合起来
——关于欧姆表的教学
一个例题 图中电源的电动势1.5 V,内阻0.5Ω,电流表满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