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第三章知识点复习

合集下载

科学七年级下第三章知识要点汇总

科学七年级下第三章知识要点汇总

科学七年级下第三章知识要点汇总1.人的生命周期.2. 是个体发育的起点,种子中的是由它发育而来的。

3.青蛙的生命周期。

5.青蛙的变态发育:象青蛙那样,从到的发育过程中,在和上要发生很大改变的发育类型,叫做变态发育。

6.昆虫的变态发育有两种类型:(1)不完全变态发育(蝗虫、螳螂、蜻蜓、蟋蟀、蝼蛄、臭虫):受精卵→幼虫(若虫)→成虫(2)完全变态发育(蚊、蝇、蝶、蜂、蛾、蟑螂):受精卵→幼虫(如孑孓、毛毛虫、蛆、蚕、菜青虫)→蛹→成虫(如蚊子、蝴蝶、苍蝇、蚕蛾、菜粉蝶)7.人体中的生殖细胞是和。

男性的生殖系统由、、、等器官组成,其中是主要的性器官。

能分泌和产生。

10. 女性的生殖系统由、、、、等器官组成,其中是主要的性器官。

能分泌和产生。

11.受精卵形成的场所是,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是。

早期胚胎发育营养来自,胚胎着床后发育营养主要来自。

12.胚胎通过和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获得氧气和养料)。

13.青春期发育的主要特点是性发育、性成熟。

是女孩的卵巢发育成熟,能产生的标志;是男孩的睾丸发育成熟,能产生的标志。

14.第一性征是指,第二性征是指,男性的第二性征由分泌的来维持和激发。

女性的第二性征由分泌的来维持和激发。

激素直接进入血液而起作用。

15.男性的第二性征有,;女性的第二性征有。

16.通过和结合形成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是生物界普遍的生殖方式,如昆虫类、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17.有性生殖按照胚胎发育方式可分为①胎生如;②卵生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

③卵胎生如鲨、腹蛇。

20..有性生殖按照受精方式分①体外(水中)受精的有鱼类、两栖类。

②体内受精的有昆虫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21.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无性生殖。

生物的无性生殖有①分裂生殖如细菌、变形虫、草履虫、衣藻、小球藻。

②出芽生殖如酵母菌、水螅。

③孢子生殖如蕨类、藻类、苔藓类植物。

④营养生殖:用被子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进行繁殖。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三章知识点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三章知识点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三章知识点(含答案)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复习提纲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地球是一个球体,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上,地球看起来是很圆的,这主要是因为赤道半径与两极半径仅相差0.33%)2.地球的大小:地球的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两极半径为6357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仅差0.33%;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坐地日行八万里,指的是人处在赤道)3.海面上远去的船只为什么船身比桅杆先消失?答:因为地球是个球体,地球表面是个曲面,所以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4.那些现象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答:(1)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先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实例)。

(2)20世纪,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3)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从上往下出现)。

这说明海面是曲面。

(4)登高望远,站得越高看到的地平圈范围越大,说明大地也是曲面。

(5)(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亮,月食时月面缺损部分的边缘是圆弧形的。

(6)天涯海角走不到边(7)探究实验: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的对照实验(方法)5.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从古至今的排列顺序②①④③①天圆如弹丸,地如卵中黄②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盘③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④地球是个球体6.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首先提出了大地是球形的设想。

过了2个世纪,亚里士多德观察月食,发现大地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是弧形的,由此推断地球是个球体。

这是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7.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地球内部结构具有同心圆的特点,从外向内结构层次分别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岩石圈以下-----400千米处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第三章地球的地壳构造完整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第三章地球的地壳构造完整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第三章地球的地壳构
造完整知识点总结
本文档总结了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第三章地球的地壳构造的完
整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地壳是
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地幔是地壳与地核之间的部分,地核是地
球的内部部分。

2. 地壳的特点:地壳是地球最薄的地球层,由岩石和土壤组成,分为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

3. 地壳的构造特征:地壳由岩石构成,岩石主要分为火成岩、
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火成岩是从地下深处喷出的岩浆冷却凝固而成,沉积岩是由沉积物堆积形成,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下形成的。

4. 地壳运动:地壳会发生地震、火山喷发和地壳运动等现象,
地震是地壳断裂与移动引起的,火山喷发是地壳中的岩浆喷发到地表,地壳运动是指地壳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

5. 地球的表面特征:地球表面有山脉、平原、高原和盆地等地貌,山脉是由地壳板块碰撞抬升形成,平原是由沉积物平整积累形成,高原是由剥蚀作用和抬升作用形成,盆地是由地壳下沉形成。

总结以上内容有助于理解和掌握地球的地壳构造知识,对于研究地球科学具有重要意义。

初一科学第三章复习总结

初一科学第三章复习总结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球体。

地球的大小: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赤道周长约为_________。

3、那些现象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葡萄牙航海家()首先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②20世纪,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③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_______,再看到_______。

这说明海面是曲面;④站得越高看得越远,说明大地也是曲面;月食的轮廓可以判断地球是球体。

4、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地球内部结构从外向内结构层次分别______________;厚度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岩石圈由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软流层由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一.地球仪:纬线:纬线都是________,也称为纬线圈,长度_________。

_______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纬线指示方向___________。

纬度:是零度纬线。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做_______,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__________,用“S”作代号。

纬度可以分成三部分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

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___________;赤道以南为___________。

2、经线和经度经线:也叫___________。

所有经线长度___________。

经线指示方向___________。

经度:零度经线也叫___________。

从本初子午线以东的180°属于___________,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___________,用“W”作代号。

3、东西半球的划分线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地图地图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知识点提纲

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知识点提纲

一、物质与能量1.物质的组成与性质a.物质的分类和特征b.分子与原子的概念c.物质的性质:固体、液体、气体2.物质的变化a.物理变化的特点和示例b.化学变化的特点和示例c.化学反应的条件和标志二、能量与其转化1.能量的概念和单位2.能量的形式和转化a.动能和动能的转化b.势能和势能的转化c.热能和热能的转化d.光能和光能的转化e.电能和电能的转化3.能量守恒定律三、物质和能量的运动1.物质和能量的运动方式a.物质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b.能量的传递与转化:热传导、对流、辐射、能量的传递链2.物质和能量的运动受到的影响a.物质的受力情况及其影响b.能量传递中的损失四、机械功与功率1.功的概念和单位2.机械功的计算公式和物理意义a.力的功b.重力的功3.功率的概念和单位4.功率的计算公式和物理意义五、机械简单机械1.摩擦力和滑动摩擦a.摩擦力的产生和特征b.滑动摩擦的影响因素和特征2.斜面和斜面上物体的运动a.斜面上物体的平衡条件和运动规律b.斜面的作用和应用3.杠杆和杠杆的平衡条件a.杠杆的概念和组成部分b.杠杆的平衡条件和作用4.轮轴和轮轴的作用a.轮轴的概念和组成部分b.轮轴的作用和应用以上是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的知识点提纲,主要包括物质与能量、能量与其转化、物质和能量的运动、机械功与功率、机械简单机械等内容。

每个知识点都涵盖了基本概念、重要原理、相关公式和应用等方面的内容,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这一章节的知识。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复习提纲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复习提纲

第三章复习提纲第一节:动物的生命周期1、人的一生的生长时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春期—中年期—老年期2、青蛙一生的生长时期:受精卵—胚胎—蝌蚪—幼蛙—成蛙3、蝌蚪与成蛙的比较(完全变态发育)4、完全变态发育:从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在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上要发生很大改变的发育类型叫做完全变态发育。

5、昆虫的发育类型: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如:蚕、蝶、蛾、蚊、蝇等)不完全变态发育: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

(如:蝗虫、蟋蟀、蝼蛄、螳螂、臭虫)6、动物的生长时期:动物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等生长时期。

7、动物的生命周期:由生长时期构成。

生命周期的时间就是这种动物的寿命。

影响寿命的因素有:气候、食物、敌害。

(事例)第二节:新生命的诞生1、精子和卵细胞⑴新生命都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

⑵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生。

是一个细胞⑶精子和卵细胞: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呈球形或椭球形。

而精子有尾巴,能够移动,呈蝌蚪形。

精子和卵细胞属于性细胞,其细胞核内都携带着遗传物质。

2、人的生殖系统⑴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输精管、精囊、前列腺等器官组成。

成年男性一天可产生上亿个精子。

睾丸的主要功能: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⑵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组成。

成年女性大约每个月会排出一个成熟的卵细胞,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卵巢的主要功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3、受精与妊娠⑴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⑵妊娠: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到子宫后,经过数次分裂逐渐形成胚胎,并附着在子宫壁上,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妊娠。

(注意: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在输卵管,且在输卵管就开始分裂。

而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

)4、胚胎发育―――主要在子宫(发育时间约280天或约9个月)第2周—羊膜(羊水)—减少振动第3周—胎盘和脐带—物质交换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当植入子宫后胚胎发育的营养和氧气来自母体。

第三章(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复习总结提纲

第三章(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复习总结提纲

第三章复习提纲一、机械运动1、要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或是静止,必须选择一个参照物。

2、参照物: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3、说明: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坐在向东行驶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

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4、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注意参照物)叫做机械运动。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曲线运动5、机械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按运动的路线分) 直线运动(按快慢是否变化分) 变速直线运动:快慢改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①比较相同的时间,运动物体通过的距离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6、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②比较相同的路程,运动的物体所用的时间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综合①②两点可以得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最佳方法:比较速度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S ,13.7S ,13.9S ,则获得第一名的是 乙 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路程相同时间短运动的快。

7、速度: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知识点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知识点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知识点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A.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2.地球是个球体的认识过程:古代,天圆地方→公元前六世纪,提出球形设想→公元前4世纪,根据月食推断是球体→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球形的→卫星照片确认地球是球体3.地球的大小: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约为6357千米,仅差0.33%。

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B.地球内部的结构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圈层名称深度主要特征地壳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呈固态地幔上地幔地壳以下到2900千米存在软流层,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下地幔地核外地核2900千米以下至5000千米处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地核5000千米到6371千米固态第1节地球仪和地图A.地球仪1.地球仪:是表示地球和地球表面地理状况的模型2.经线和纬线1)经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2)赤道与纬线: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赤道,与它平行的线叫做纬线;3)经线的特点: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的经线均相交于南北极点;所有经线长度相等,形状为半圆形;两条正对的经线可组成经线圈,且每个经线圈均能平分地球。

4)纬线的特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所有的纬线相互平行;纬线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并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变短,到两极缩为点;所有的纬线自成圆圈(除南北极点外),但只有赤道平分地球3.4.本初子午线: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5.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和高、中、低纬的划分1)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0°纬线)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2)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所组成的经线圈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3)高、中、低纬的划分: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6.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了经纬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科学第三章知识点复习
第一节我们居住的地球
1.那些现象可说明地球是圆的?(天涯海角总是走不到边;远去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或远方驶来的船先
看到桅杆;月食时月球上地球的影子是圆的;现代科技测量地球是一个两极梢扁,赤道略鼓的球体,两极方向的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左右)
2.地球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
一.地球仪:
1.经线:子午线. 00经线:本初子午线
经度:以00经线左为西经00到1800,右为东经00到1800
2 . 纬线:与赤道平行的线,
纬度:赤道为界,分北纬00----900和南纬00----900,赤道的纬度为00
3. 东、西半球划分-----西经200,东经1600为界左为西半球,右为东半球。

4. 南、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以北为北半球。

5.经纬网-----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了经纬网,可进行目标定位,可从地图上查某地的经度.纬度分别是多少,分别处在哪个半球。

6.高.中.低纬度:
二.地图:
1.地图上三个基本语言:比例尺,方向,图例。

2.地图上方向的确定:(1)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2)指北方向标(3)一般方法。

3.比例尺:(1)大比例尺,如1:5000,反映范围小,内容详细。

校园、社区、景点平面图等。

(2)小比例尺,如1:10000,反映范围大,内容粗略。

中国、世界地图等。

4.比例尺的含义:如1:200000,表示图上1厘米,实际距离则为200000厘米,也即2千米。

第三节太阳和月球(是地球两个重要近邻)
一、太阳:(距地球最近的恒星)
1、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是地球的110倍。

表面温度约60000C。

2、太阳活动:主要有太阳黑子、耀斑、日珥等。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常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3、太阳表面由内到外层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

4、太阳活动增强时对地球的影响:(1)影响地球上短波通信;(2)太阳黑子、耀斑活动增强时大量紫外线
会损伤皮肤。

(3)影响地球表面的气候。

5、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为11年。

太阳黑子和耀斑出现在光球层。

6、不能直接用眼睛或望远镜观测太阳。

二、月球:(地球的卫星)
1、月球的直径很小约为太阳的1/400。

月球表面亮处为高原,暗处为平原或低地。

2、月球表面景观:(1)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也没有生命。

(2)月球表面物体失重,重力减小,但质量不
变。

(3)月球表面昼夜温差达3000C。

(4)月球表面有环形山。

(5)月球上听不到声音。

第三节观测太空
一、星座:国际上天空中共命名为88个星座。

1、常见的星座及恒星:
2、画图寻找北极星:
3、北斗七星斗柄朝向:东南西北——春夏秋冬。

二、星图:(夜晚我们所看到天空的繁星点点都是恒星)
1、由于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和公转,天空是时刻变化的。

感觉整个天空是以北极星为中心逆时针旋转。

2、 有些恒星常年可见,有些恒星永远也看不到。

3、 不同的恒星离地球的距离是不同的。

4、 活动星图上所剪的窗口为某地某个时刻所观察到的星空。

第五、六节 月相、日食和月食
一、月相
1、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在一个月内有规律的变动。

2、农历一个月中,从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新月,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

平均为29.53天,称为 望月。

3、 月球始终以同一个面对着地球。

二、日食和月食
一、太阳系:
1、 太阳系的中心——太阳。

2、 太阳系组成——九大行星、小行星、彗星等。

3、九大行星与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是: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

4、 九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是木星,其次是土星,都有美丽的光环。

5、 在火星和木星之间还有小行星带。

6、哈雷慧星:出现周期为76年。

7、流星现象:太阳系中一些固体小块闯入大气层时,与大气摩擦燃烧发光而划亮夜空的现象。

陨星:那些没有烧尽的流星体降落到地球表面。

主要有岩石构成的陨星叫陨石。

二、银河系:
1、银河系由众多恒星及星际物质构成。

2、光年:长度单位。

1光年约为94605亿千米。

3、星系:所有天体系统统称为星系。

4、宇宙——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第四章 知识点复习
晶体熔化
晶体凝固 液体沸腾
1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00C ,水的凝固点为00C ,水的沸点为1000C 。

液体沸点随大气压变化而变化,大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高山煮不熟饭) 2、 液体蒸发:
(1) 液体蒸发时吸收热量,降低周围温度。

(实际运用) 二、物质的构成(第4节)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如水——水分子构成,蔗糖——蔗糖分子构成,
酒精——酒精分子构成。

2、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有空隙;如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缩小,气体压缩液化后体积缩小。

物质中分子空隙大小一般为:气态〉液态〉固态.
3、 分子是不停的运动的。

固体、液体、气体分子的扩散——分子的运动。

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
关。

4、 物态变化的微观解释;
三、物质的溶解性(第5节)
(一)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溶解:
1、 在一定条件下,一定量溶剂中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有限的;
2、 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不同;(探究实验设计)
3、物质溶解能力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大多数物质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
温度降低而减小,如蔗糖。

个别物质却相反。


4、油不能溶解在水中,但能在另外一些物质中溶解。

5、气体也能在液体中溶解,且液体的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能力越弱。

(二)溶解过程中的吸热与放热:
1、氢氧化钠在水中溶解时放热,溶液温度升高;
2、硝酸铵在水中溶解时吸热,溶液温度降低。

(三)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
四、物质的酸碱性(第6节)
1、酸性物质(腐蚀性):弱酸性物质:食醋、水果。

强酸性物质:硫酸、盐酸、硝酸等三大强酸。

2、碱性物质(腐蚀性,制去污剂):
弱碱性物质:氨水、洗涤剂。

强碱性物质: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等四大强碱。

3、判断物质的酸碱性——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
4、测定物质的酸碱性强弱——PH试纸
(1)0———————————7———————————14;
PH=7时物质显中性,PH〈7时物质显酸性,PH〉7时物质显碱性。

(2)测量方法: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并和标准比色卡对比。

五、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二者本质区别是: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质的特性)
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气味、软硬、晶体熔点、液体沸点,溶解性等;
化学性质包括:酸碱性、可燃性等。

如:碳燃烧——化学变化;碳能燃烧——化学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