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第一章绪论

合集下载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项选择题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项选择题

第一章绪论一、选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急危重症护理学》最早起源于:A.南丁格尔的年代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60年代D.20世纪70年代E.20世纪80年代2.空中急救最发达的国家是:A.美国B.日本C.德国D.法国E.英国3.在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中,急救医师参与各个环节急救的国家是:A.美国B.日本C.德国D.法国E.英国4.特别重视对民众进行急救知识教育的国家是:A.美国B.日本C.德国D.法国E.英国5.EMSS英—美模式的运行特点为:A.将病人带回医院B.把医院带给病人C.急救人员至少3人D.有医师参与E.现场救治到达时间长(二)多项选择题1.关于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发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伴随急诊医学发展起来的B.伴随危重病医学发展起来的C.ICU的建立促进其发展D.伴随护理学的发展而发展E.以上都不是2.EMSS的管理内容包括:A.改善急救基础条件B.加强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的衔接工作C.加强急救人才的培养D.建立专业人员的准入制度E.加强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3.EMSS的任务包括:A.实施院前急救B.对群体突发事故进行医疗救援的领导C.医疗服务的社会化及大范围的医疗救护的预测D.对专业人员进行高级急救培训E.开展相关的科研工作4.EMSS法—德模式的运行特点为:A.将病人带回医院B.把医院带给病人C.急救人员至少3人D.有医师参与E.现场救治到达时间长二、填空题1.急危重症护理学主要包括、、三个紧密联结的部分。

2.危重症护理学研究范畴包括、、、、急危重症护理的科学管理、急危重护理人才的培训和科研工作。

3.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是将、、和各专科的“生命路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4.急诊医学是在年首次被美国医学会正式承认为一门独立学科,在年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医学科学中的第23个专业学科。

三、名词解释1.急危重症护理学 2.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四、简答题1.急危重症护理人员应具备什么素质?2.我国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特点是什么?五、论述题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内容有哪些?。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诊重点第一章绪论1、急危重症护理学(名解):是以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危急重症病人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2、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研究范畴:①院前急救②急救科抢救③急重病(症)救护④急救医疗服务体力的完善⑤急危重症护理人才的培训与研究工作等内容。

3、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即院前急救负责现场急救和途中救护,急诊科和ICU负责院内救护,它既合适于平时的急诊医疗工作,也合适于大型灾害或意外事故的急救。

第二章院外急救1、院前急救(名解)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的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监护的统称,即在病人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

2、院外急救的任务:①平时呼救病人的院外急救、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灾害性事故发生时的紧急救援③特殊任务时的救护值班④通讯网络中的枢纽任务⑤急救知识的普及3、院前急救的运转模式4、医院急诊科救治:是院前急救的继续,又是医院内急救的第一线,24小时不间断地对来自院前的各类伤病员按照病情轻重缓急实施急诊和救治5、医院急诊科的任务:①急诊急救(P9页)②教学培训③科研④接受上级领导指派的临时救治任务6、急诊科的运转模式:①独立自主性:急诊科医护人员完全固定②半独立性:部分固定的医护人员③轮转型:无固定的医生第三章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1、每张抢救床净用面积不小于12m*12m2、各种抢救药品、物品做到“四定”:定数量、定地点、定人管理、定期检查3、留院观察时间不超过48-72h4、急诊科24h连续接诊,相关科室10min之内到达在接到会诊后,患者5min内得到处置5、急救绿色通道:医院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系统,包括在分诊、接诊、检查、治疗、手术及住院等环节上,实施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急救服务。

绪论教案

绪论教案
①平时成绩(20%):包括课堂提问、出勤、作业;
②实验完成情况(20%):技能考核(CPR);
③期终考核(60%):题库抽题闭卷,2h,考试课
3.介绍本课程的内容
4.说明学习要求及课程安排,包括周课时、上课时间及考试时间。
第二部分:讲授新课——绪论(80分钟)
1.多媒体展示本次课的教学要求。
2.教师提出问题:你认为哪些疾病属于急救的范畴?学生讨论
4.教师设问:如果有人溺水,旁人拨打“120”后,你作为派遣护士到现场后对病人首先应送医院还是院外现场救护?
学生讨论,教师启发引导急救护理的范畴,逐一举例使学生充分理解
最后学生总结
5.教师举例:以急诊科接诊病人为例,一次接诊8人,有外伤、有急腹症、产科病人、高血压脑出血等,而引深讲解急救护理的工作特点、急诊护理的原则、思维方法。再次将原则与思维方法引入上述病案中,提出问题:如何应用原则与思维方法处理接诊的病人。
结合学生讨论的结果,总结介绍急救护理的概念、特点。引深该学科的范畴。
3.教师讲授:急救护理的发展史与建立,影响该学科发展的因素,加深学生对该学科的认识。教师例举:
(1)国际急救护理的发展:美国、英国、日本
(2)我国急救护理的发展:1979年、1986年
(3)急救护理发展的促进因素:社会转型的影响,疾病谱的改变,人口结构的改变,交通事故的增多
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急救护理
授课教师
金秀珍
职称
助讲
教研室
社区护理
授课班级
2011级护理1班
2011级护理4班
授课地点
5-508
5-404
日期、节次
课题
第一章绪论

急救护理题库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急救护理题库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绪论习题名词解释:1.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2.生命之星(star of life)简答题:1.简述急救护理学的范畴。

2.何谓院前急救?院前急救工作包括哪些环节?3.急救中心(站)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第一章绪论习题参考答案名词解释:1.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ICU)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2.生命之星(star of life)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的国际标志。

蛇杖是医学与健康的象征,六个角代表EMSS的六个功能,即:发现、报告、反应、现场抢救、运输途中监护和转至院内救治。

简答题:1.简述急救护理学的范畴:(1)院前急救;(2)急诊科救护;(3)危重症救护;(4)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5)急救护理人才的培训和科学研究工作。

2.院前急救是指急、危、重症伤病者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

包括现场呼救、现场救护、途中监护和运送等环节。

3.急救中心(站)的主要任务是:(1)急救中心统一指挥全市日常急救工作,急救站在急救中心的领导下,担负一定的现场抢救工作。

(2)负责对急、危、重症病人及意外事故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和转运工作。

(3)宣传普及急救知识,承担一定的科研教学任务。

(4)接受上级部门指派的临时救护任务。

第二章院前急救习题单项选择题1.某伤员伤情较重,但短时间内无生命危险,现场分类标记是A.绿色B.黄色C.红色D.蓝色E.黑色2.下列哪一项不符合院前急救原则:A.先施救后排险B.先重伤后轻伤C.先固定后搬运D.急救与呼救并重E.转送与监护急救相结合填空题:1.我国院前急救的主要模式有、、、、。

2.院前急救的特点的特点是、、、、。

3.急救现场伤员的分类标记是:轻度为;中度为;重度为;死亡为。

4.院前救护“生存链”的五个环节是、、、、。

名词解释:院前急救急诊病人急救病人简答题:1.简述院前急救机构的主要任务?2.简述院前急救的原则。

急危重症护理学 第一章(绪论)ppt课件

急危重症护理学 第一章(绪论)ppt课件

PPT学习交流
6
三、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学科特点与要求
(1)学科特点: 专业特征:跨学科、综合性;独立性、合作性; 患者特点:起病急、病情危重、变化快、病因复杂; 工作要求:最短时间、最有效的方法,初步判断和紧
急救护。
PPT学习交流
7
三、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学科特点与要求
(2)素质要求: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具有良好的管理协调能力 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 熟悉常用急救技术 具备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14
(2)发展
1963年,美国耶鲁大学 的New Haven Hospital 急诊科首次运用分诊技术
196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 院建立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PPT学习交流
15
(2)发展
教 育 : 1972 年 : 英 国 皇 家 护 理 学 院 成 立 A & E (Accident &Emergency Nursing Group) ,为护士 提供不断更新临床急救知识与技术,形成当今急救护理 课程的雏形。
PPT学习交流
8
一、急危重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Q:国际上,急危重护理学起源于什么?我 国起源于什么?为什么都起源于战争?
Q:是一个年轻的学科吗?
PPT学习交流
10
第一节 概 述
一、急危重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1.国际急救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PPT学习交流
11
1.国际急救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1)起源 1854-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率领38名护士前往前线实行救护,
PPT学习交流
24
二、急危重护理学的研究范畴
急危重症护理教学、管理和科研
包括急危重症护士的技术业务培训、急救护理工作的 管理、科学研究和情报交流。

急救护理题库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急救护理题库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绪论习题名词解释:1.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2.生命之星(star of life)简答题:1.简述急救护理学的范畴。

2.何谓院前急救?院前急救工作包括哪些环节?3.急救中心(站)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第一章绪论习题参考答案名词解释:1.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ICU)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2.生命之星(star of life)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的国际标志。

蛇杖是医学与健康的象征,六个角代表EMSS的六个功能,即:发现、报告、反应、现场抢救、运输途中监护和转至院内救治。

简答题:1.简述急救护理学的范畴:(1)院前急救;(2)急诊科救护;(3)危重症救护;(4)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5)急救护理人才的培训和科学研究工作。

2.院前急救是指急、危、重症伤病者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

包括现场呼救、现场救护、途中监护和运送等环节。

3.急救中心(站)的主要任务是:(1)急救中心统一指挥全市日常急救工作,急救站在急救中心的领导下,担负一定的现场抢救工作。

(2)负责对急、危、重症病人及意外事故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和转运工作。

(3)宣传普及急救知识,承担一定的科研教学任务。

(4)接受上级部门指派的临时救护任务。

第二章院前急救习题单项选择题1.某伤员伤情较重,但短时间内无生命危险,现场分类标记是A.绿色B.黄色C.红色D.蓝色E.黑色2.下列哪一项不符合院前急救原则:A.先施救后排险B.先重伤后轻伤C.先固定后搬运D.急救与呼救并重E.转送与监护急救相结合填空题:1.我国院前急救的主要模式有、、、、。

2.院前急救的特点的特点是、、、、。

3.急救现场伤员的分类标记是:轻度为;中度为;重度为;死亡为。

4.院前救护“生存链”的五个环节是、、、、。

名词解释:院前急救急诊病人急救病人简答题:1.简述院前急救机构的主要任务?2.简述院前急救的原则。

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

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

(三)现场伤员分类的判断 1、呼吸是否停止 看:观察胸廓的起伏 听:用耳接近鼻部去听有无气体排出 感觉:用脸感觉有无气流呼出 2、脉搏是否停止 触:桡动脉有无搏动 看:头部、胸腹、脊柱、四肢 摸:颈动脉有无搏动(婴儿) 量:收缩压不<90mmHg
红色等级
非常紧急 需要立即治疗 有生命危险 生命体征: 收缩压<90mm/Hg 呼吸频率<10/min或>30/min SO2饱和度<93%
急诊科 离 院 病患接受各种 留观
医护人员判 定就医科别
挂号
检查、治疗
住 院 专科会诊 手术
四、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EMSS ):是由院
前急救——院内诊治——ICU救治三个部分组 成。为各种急危重症病人提供了快速而有效
的急诊医疗服务。
1、EMSS流程图
事故现场
最初目击者 (初步急救)
4、通讯网络中心的枢纽任务;
5、急救知识的普及。
五、院前急救的原则
1、先复苏后固定;
2、先止血后包扎;
3、先重伤后轻伤;
4、先救治后运送;
5、急救与呼救并重;
6、搬运与医护的一致性 。
六、院前急救伤员的分类
(一)现场伤员分类的意义
1、急救和转运常出现的四大矛盾:
急救技术力量不足与伤员需要抢救的矛盾;

依托武汉大学深厚的学术底蕴; 世界健康基金会的全力支持、帮助; 学习国内外护理同仁的先进经验; 优质的课程、优秀的教师、高起点、 新模式、继往开来、自我超越、迎接 美好的明天
展 望 未 来

第三节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一、急诊医学的概念
急诊:是指医护人员在医院急诊科中对急症患者
或伤员采取的紧急检查、诊断和处理的过程。

《急危重症护理》01第一章 绪论

《急危重症护理》01第一章  绪论

《急危重症护理》课程教案
课题:绪论
教学目的:
1.识记急危重症护理学、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定义。

2.识记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3.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发展趋势。

4.理解我国急危重症护士资质认证的趋势。

5.学会应用急危重症护士素质要求,开展急危重症护理工作。

课型:新授课
课时:
本章安排4个课时。

教学重点:
1.急危重症护理学、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定义。

2.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3.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
学会应用急危重症护士素质要求,开展急危重症护理工作;明确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能对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能预测我国急危重症专业护士资质认证的趋势。

教学过程:
1.教学形式:讲授课,教学组织采用课堂整体讲授和分组演示。

2.教学媒体: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媒体技术。

作业处理:
完成每章后的思考题。

板书设计:
说明:
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可按节或课设计填写。

2.课次为授课次序,填1、2、3……。

3.授课方式主要包括填理论课、实验课、讨论课、习题课等。

4.方法及手段如: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模型讲解、实物讲解、挂图讲解、音像讲解
等。

5.其他内容要求结构完整,逻辑清晰,具体详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是急救护理学的发源地。
1、1781年法国拿破化建立了巴黎消防会。
2、1883年巴黎设立了两匹马拉的急救车“医院” 。
3、1921年莫斯科成立了苏联第一个急救站。
4、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欧美一些国家建立 了重症监护治疗病房
5、1963年,美国耶鲁大学的医院急诊科首次运用 分诊技术。
我国急救医疗服务发展史
一、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 二、1980年10月,卫生部正式颁布第
一个关于急救的文件——《关于加强 城市急救工作的意见》。
三、目前,我国二级以上的医院均设 有急诊科,地市级城市均有急救中心 或急救站,综合性大医院都建立了重 症监护病房,配备了一定的专业队伍 。
98.洪涝灾害
他用最后的力气说“我不想死”
乘客因“心慌、胸闷”猝死火车车厢 ――他临 终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不想死’。
11时多,列车广播5号车厢一位乘客 “ 心慌、 胸闷”;
12时30分,该乘客呼吸困难脸色苍白;
13时36分,该乘客跑到7号车厢求救;
14时05分,该乘客在7号车厢死亡。
你对这个事件感到遗憾吗?
公众的急救知识?民众的自救知识? 公共场所急救设施配备?
西方的一位急救专家Vogt曾说过:“对于 一般公民来说,最大的威胁不是家里失火,也 不是马路上的罪犯,而是不能在生死攸关的几 分钟内得到急救医疗。”
突发公共事件↑↑
自然灾害(地震、台风、山体滑坡) 事故灾害(生产、生活中的意外、交通事故) 公共卫生事件(SARS、甲流) 社会安全事件(投毒、爆炸)
东汉末年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人工呼吸抢救自
缢患者等
晋朝 葛洪 《肘后备急方》 第一部中医急诊手
册 提出了“急则治本,因证而异,针药摩熨”
我国急救发展
50年代,重危病房、急救站。 1980.10.30,卫生部颁发 “加强城市急救工
作”的指示。 1981年《中国急救医学》杂志创刊。 1983年卫生部颁发 “城市医院建立急诊(室)
的方案”。 1986年中华医学会 “急救医学专科学会”成
立。全国统一呼救电话为:120。 1988年9月在重庆举行第一次全国急救医学
学术会。
目前各级医院已经普遍设立了急诊科,以急救中心及急救站 为主体的院前急救网络也已建立, 2014年2月1日《院前医疗 急救管理办法》颁布。
1988年,国家教育部将《急救护理学》确定为护理学科的必 修课程
知识导图
急重症护理学的发展
院前急救
急诊科抢救
急重症护理学的范
急重病(症)救护

畴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急重症护理人才的培训和科学研究工作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概念 完善的通讯指挥系统
组成 现场救护 有监测和急救装置的运输工具
急重症护理护士必备素质
高水平的医院急诊服务和强化治疗
重且较复杂的伤病患者
二、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
1、建立灵敏的通讯网络 2、改善院前急救的运输工具 3、加强急救专业人员培训 4、普及社会急救 5、完善卫生法律法规 6、组建布局合理的急救网络
专业化—EMSS的发展方向
现代国际救援医学理念
急救社会化 结构网络化 抢救现代化 知识普及化
4、灾难救护
自然灾害:
地震、洪水、旱灾、 台风、雪崩等等。
人为灾害:
交通事故、化学中 毒、战争、放射性 污染等等。
4、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管理和 科研
1、业务培训
2、急救工作的管理 (科室管理、120中心检查、 卫生厅检查)
3、科学研究
4、情报交流会
三、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学科特点与要求
健康的体魄 和良好的心 理素质
(三)危重病(症)救护 危重病(症)救护是指专门接受培训
的医护人员在备有先进监护设备和救治 设备的重症监护病房病房,接收有急诊 科和院内相关科室转来的危重患者,对 多种严重疾病或创伤以及继发于各种严 重疾病或创伤的各种并发症患者进行全 面监护和治疗护理。

3、重症监护室的救护
研究范围:1、危重症患者的监护与治疗 2、ICU人员、设备的配备与管理 3、ICU技术
每年:死亡>20万人 伤残>200万人 经济损失>6000亿人民币
现代文明社会在经济发达、 物资丰富的同时, 也伴生了:
突发危急重症增加 意外伤害事件增加 灾害事故增加
人类将怎样应对这些?!
能为拯救他人的生命而奉献自己的 力量是一件多么庄严和崇高的事!
—皮特.沙法(心肺复苏泰斗.创始人)
个体的生命在大自然的灾难面前不堪一击, 但当人类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并充分应用现代化科 技而存在,就会变得强大。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在概念上强调急诊 的即刻性、连续性、层次性和系统性。
主要是针对地震、水灾、重大交通事故、 楼房倒塌、爆炸等灾难事故造成的群体伤 员的紧急医疗救治。
EMSS系统
完善的通讯指挥系统; 现场急救; 有监测和急救装置的运输工具; 高水平急诊服务; 强化治疗(ICU)。
急救网络形成具备的要求: 1.一个地区(市)应设有一个急救中心(站)和急救指挥中
心以及分布合理的急救分站,能在短时间内下达命令,调集 足够的急救车辆和急救人员赶赴事故现场。 2.在大中城市应设立三级”接收医院“急救网络,即 一级网络 由社区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组成,可收治一般伤病
患者 二级网络 由各区、县医院、大型厂矿医院组成,可收治较
重的伤病患者 三级网络 有市级综合性和教学医院组成,可收治病情危
现代的急救中心
2
120急救中心调度大厅
2
ICU:现代仪器的集中地
急救走向国际
二、急重症护理学的范畴 (重点)
(一)院前急救 (二)急诊科救护 (三)重症监护病房救护 (四)灾难救护(自然和人为) (五)急重症护理学教学、科研和管理
(一)院前急救
也称院外急救,是指急、危、重症伤员进 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
急!
急重症护理学是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 救成功率、促进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 质量为目的.
一、急危重症护理பைடு நூலகம்的起源与发展
1854年--1856年英、俄、土耳其 在克里米亚交战时期,南丁格尔( F. Nightingale)带领38个护士对 英国伤病员进行战地救护,6个月 时间收治伤病员6万余名,士兵死 亡率从42%到2%。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救援医学会会长
急危重症护理学
全国高职高专护理专业规划教材
急危重症护理学
目录
一 概述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概念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发展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研究范畴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学科特点和要求
二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与管理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
概念: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各类急性病、 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及危重患者的抢救与 护理的跨学科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6、1966年美国颁布了《公路安全法案》
20世纪50年代,北 欧脊髓灰质炎大流行 ,“铁肺”----最早 的“监护病房”
7、1968年麻省理工学院提议建立“急症医疗系”。 8、1970年日本规定急救车标准。 9、1972年,美国国会举行了建立急救医学体系的
听证会。
10、1973年美国总统颁布了急诊医疗体系(EMSS) 法案。
医疗呼救→现场救护→途中监护→安全运送
1、院前急救:包括现场救护 和途中监护。
(二)急诊科抢救 1.独立成区 2.配备合格的装备 3.一支具有具有足够固定编制及高素质的医疗团 队 4.合理的管理模式、可行的制度
救护目的:高效率、高质量
急诊科救护
1、集中式抢救、 监护、留观
2、治愈后出院
3、部分患者需收 入重症监护室进 一步治疗。
11、1979年,国际上正式承认急救医学是一门独立 的学科
12、1980年德国运用直升机运送伤病员,称“空 中救护车” ,世界空中急救最发达国家。
13、1983年,美国医学专业委员会设立危重症医学 专业。 1983年之后,急危重症护理迅速发展,变 得国际化、标准化
我国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建立与发展
最早最突出
良好的职 业道德
学科特点和要求
良好的管理 协调能力
熟悉常用急 救技术
扎实的理 论知识
第二节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
组成与管理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一)概念 (二)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 (三)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织管理
(一)概念
EMSS
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 护病房(ICU)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 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