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复习 学案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案--邓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案教学内容: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学目的:(1)了解原子构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2)了解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和使用。
记住常见的元素符号。
(3)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的信息。
(4)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
(5)了解化学式的涵义,记住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
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并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6)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物质的组成。
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和含量。
重点难点:重点:原子的构成,离子的形成,元素,元素符号和化学式难点:核外电子排布,化合价教学分析:尽管是复习课,本单元内容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不多,感性知识不充分,学生学,教师教都有一定困难。
学情分析:复习课上到现在,前面主要复习了是空气、氧气和水的知识,化学中基本概念和理论还没有系统复习,学生既有好奇的一面,同时理解运用又有困难的一面。
教学理念: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分析、归纳,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通过引导学生对一些问题的分析、推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间:3课时第1课时原子的构成知识梳理1.原子的构成质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原子中子(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注意:(1)一般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三种拉子构成的。
但氢原子只有1个质子和1个核外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教)就是质子所带电荷数。
因此,质子数=核电荷数。
又因为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因此,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3)在原子中,由子核内质子与核外电子所带电荷数相等且电性相反,因而原子不显电性。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学案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学案一、知识梳理(一)原子的构成1.原子的构成(列出图表)2.原子为什么不显电性3.相对原子质量定义:练习:如果某元素的实际质量为M kg作为标准的碳原子的实际质量为N kg,则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元素1.元素的概念(由元素的概念可知,元素的种类是由______________数决定的)2.地球中所含的元素(前四位):3.元素符号的写法及意义(课本P75页表中元素的符号一定记住)4.元素周期表(什么是周期、什么是族及表中各部分的含意)(三)离子1.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共有____层,最外层最多有____个,其中,只有一层的最多有____个,元素的化学与______________有密切的关系。
)2.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原子中存在的两个等式。
3.离子的形成4.离子符号的写法、离子符号中数字的意义及离子示意图与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
如Mg2+ ,名称为__________,整个5.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由原子、分子、离子构成的物质):(四)化学式与化合价1.化学式的概念及意义(特别注意宏观与微观的区别)2.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化合价顺口溜一定要记住)练习:默写出六种原子团的写法和化合价3.根据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写已知物质的化学式(步骤要记住)4.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判断某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例:根据氧元素的化合价,计算下面化合物中另一种元素的化合价:5.根据化学式计算:(以NH 4HCO 3为例完成下面的复习)(1)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2)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3)计算物质中N 元素的质量分数:二、同步测试1、 氢原子核内有一个质子,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 、 氢的原子核内必然有一个中子B 、 氢原子必然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C 、 氢原子核内必然有一个电子D 、 氢原子中必须有一个电子2、 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3、 不同种元素间的本质区别是原子的( ).A. 中子数不同B. 质子数不同C. 核外电子数不同D. 相对原子质量不同4、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 氧B. 铁C. 硅D. 铝5、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与名称一致的是( ).A. 氧化镁 MgO 2B. 二氧化硫 O 2SC. 氯气 Cl2D. 氢氧化钠 Na(OH)26、今年1月分的雪灾对我国南方的电力、交通造成很大的危害,有一种融雪剂含有Na 2SiO 3 (硅酸钠),Na 2SiO 3中Si 元素的化合价为( )A .+1价B .+2价C .+3价D .+4价7、 请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2个氢原子________ +2价的钙元素________ 2个钠离子_______ 2个水分子________8. 海洛因是我国政府明令严禁的毒品。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案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物质的组成和分类;(2)了解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粒子的概念及性质;(3)理解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4)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解决化学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2)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3)引导学生运用归纳总结、推理判断等思维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2)强化学生对物质世界的认识;(3)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1)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2)纯净物与混合物;(3)化合物与元素化合物。
2. 基本粒子(1)原子、分子、离子的概念及性质;(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3)化学键的类型。
3. 物质结构与性质(1)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2)分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3)金属晶体的结构与性质;(4)离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
4. 物质的变化与转化(1)化学反应的类型;(2)化学反应的本质;(3)物质转化规律。
5. 物质的性质与应用(1)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2)物质的应用领域;(3)物质的制备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物质的组成和分类;(2)基本粒子的概念及性质;(3)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4)物质的变化与转化。
2. 教学难点:(1)原子、分子、离子的区别与联系;(2)物质结构的微观解释;(3)化学反应的本质及物质转化规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 利用实验、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3. 运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4. 注重归纳总结,培养学生运用推理判断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与测验:通过学生完成的作业和测验,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交流能力等;六、教学计划与课时安排1. 课时:本章复习共需4 课时。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奥秘复习课教案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奥秘复习教案
瓦房店市第十六初级中学
目的要求
知识与技能:系统整理认识元素、化学式的知识网络,加深理解概念间相互联系。
复习元素符号,化学式的所表示的意义,总结元素符号周围数字所表示不同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逐步学会,归纳比较整理,分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认真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元素符号、化学式表示的含义。
教学难点:区分元素符号周围数字所表示的不同含义
关键:精确掌握知识点
内容分析:本单元中物质构成的奥秘,分为4课时。
第1课时复习物质微观构成的分子、原子、离子的知识,第三单元中关于分子性质的内容;第2课时复习物质宏观组成元素、化学式的含义;
第3课时复习化合价以及有关化学式的计算问题。
第4课时处理习题中出现的问题。
本课时中使学生重新梳理对物质宏观组成的知识,重点解决学生对元素、化学式含义的理解,
帮助学生梳理化学符号周围的含义,注意区分微观构成--微粒与宏观组成—元素之间的区别于
注:
1、周期(横行):7个【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
相同
2、族(纵行):16个族【同一族元素的原子
相同
3、每个周期开头是元素(第一周期除
外),靠近尾部是元素,结尾是。
注:不管是元素符号还是化学式,化学符号前
练习:说出下列符号中2的含义
(1)2H (2)2SO2
、练习:
(1)化学用语含义:
A、符号:H、H2、H+、H+12O、2H、2H2、2H+
B、数字“2”含义:2H2、2H+、2H、2Mg2+、H2O、M+2gO。
第四单元复习导学案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导学案一、复习课目标1、初步认识原子的内部结构、核外电子排布、离子的形成。
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2、了解原子序数、周期和族的含义,可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3、知道元素、化学式、离子、原子团的表示方法及其含义。
熟练书写常见元素、原子、分子、离子和物质的名称和符号(或化学式)。
4、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的标示物质的成分及其含量。
【课前预习】自我检测:1、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上,由和决定(即相对原子质量=+);2、元素的种类决定于元素原子的或;34、确定某种微粒是原子还是离子,依据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
如:a)若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如Na+、Mg2+、Al3+等;b)若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如H、O、Ne、Cl、Ar等;c)若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如Cl-、、S2-、F-等。
5、元素的化学性质及元素的化合价主要决定于原子的。
6、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海洋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地壳中含量前五位的元素符号依次是____________;显正一价的元素有_________;地壳中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和第二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有____________。
7、空气中最多的一种物质_____;物质燃烧需要的一种气体____;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____;化学性质最稳定的一族“家庭成员”有(写三个)_________。
【课内探究】自主学习1、偏二甲肼是火箭推进器的常用燃料。
根据偏二甲肼的化学式C2H8N2,你知道那些信息?①;②;③。
2、把下列物质以Cl 化合价由高到低为标准排个队。
> > > > 。
HCl HClO KClO 3 Cl 2 HClO 43、由C 、H 、O 、N 和Na 元素按要求填空: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___,最简答的有机物____,溶于水显酸性的氧化物_____,纯碱______,8个氢氧根离子_______。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案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物质构成的基本概念,包括原子、分子、离子等。
2. 能够运用物质构成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3. 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质构成的基本粒子:原子、分子、离子。
2.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元素、化合物、晶体等。
3.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化学反应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物质构成的基本概念,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2. 难点:物质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物质构成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质构成的概念。
3.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采用小组讨论和互助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如水、空气、食盐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的构成是什么。
2. 讲解:介绍物质构成的基本粒子,如原子、分子、离子等,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进行展示和解释。
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物质构成的奥秘。
4.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如水的沸腾、食盐的溶解等,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运用物质构成的知识进行解释。
6. 作业:布置一些有关物质构成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物质构成的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操作和解释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物质构成的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从业者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物质构成的深入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化学实验室或相关企业,直观地了解物质构成的实际应用。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案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案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案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以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物和无机物。
2、分子、原子、离子的特征,以及物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化合价的运用及化学式的简单计算。
难点:
1、分子特征的探究,认识元素周期表。
2、化合价的灵活运用和商品标签的认识与理解。
[教学活动设计建议]
[活动一]知识整理(以学生总结为主,教师适当的点拨、引导为辅)。
[活动二]比一比,看谁答的准!
从原子、分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最外层电子等粒子种选择恰当的粒子填入下列空格处:
(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2)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
(3)“在化学变化中能否再分”是的本质区别;
(4)不显电性的粒子有;
(5)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设计意图:
通过知识的实际应用,进一步加深对微观粒子的认识和理解。
[活动三]赛一赛,看谁答的快!
1、1996年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一种由氢元素组成的新物质,其化学式为H3,在每个H3分子中有个氢,H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2、据报道,某地发现一温泉,水温高达58℃。
经分析,该温泉属硅酸盐矿泉,有软化血管的作用,对心脏病、高血压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
已知硅酸盐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硅酸的化学式为()
A、H2SiO4
B、H4SiO3
C、H2SiO3
D、Na2SiO3。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学案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学案一、复习目标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2、初步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学会查找相对原子质量;3、了解元素的概念,将物质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统一起来;4、记住一些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名称、符号、分类及元素符号的意义;5、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6、初步了解核外电子的排布;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7、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8、了解化学式的涵义;熟记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并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9、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进行有关简单计算;一、知识梳理(一)原子的构成1.原子的构成2.原子核的构成3.原子为什么不显电性4.相对原子质量(二)元素1.元素的概念2.地球中所含的元素3.元素符号的写法及意义4.元素周期表(三)离子1.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2.原子结构示意图3.离子的形成4.离子符号的写法5.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四)化学式与化合价 1.化学式的概念及意义2.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3.根据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写已知物质的化学式4.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判断某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5.根据化学式计算:(1)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2)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3)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一. 知识网络二. 方法总结三. 同步测试1、 氢原子核内有一个质子,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 、 氢的原子核内必然有一个中子B 、 氢原子必然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C 、 氢原子核内必然有一个电子D 、 氢原子中必须有一个电子 2、 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28+1228+1028+928+168A. B. C. D.3、 不同种元素间的本质区别是原子的( ).A. 中子数不同B. 质子数不同C. 核外电子数不同D. 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4、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 氧B. 铁C. 硅D. 铝 5、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与名称一致的是( ).A. 氧化镁 MgO 2B. 二氧化硫 O 2SC. 氯气 Cl2D. 氢氧化钠 Na(OH)26、今年1月分的雪灾对我国南方的电力、交通造成很大的危害,有一种融雪剂含有Na2SiO3 (硅酸钠),Na2SiO3中Si元素的化合价为()A.+1价 B.+2价 C.+3价 D.+4价7、请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2个氢原子__________ +2价的钙元素__________2个钠离子__________ 2个水分子__________8. 海洛因是我国政府明令严禁的毒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3、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4、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
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5、初步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
6、了解化学式的涵义,
7、知道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
8、能利用化学式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并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复习重点
原子的构成,离子的形成,元素,元素符号和化学式
复习过程
一、知识点梳理
1、分子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注意点:
(1)单个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2)“最小粒子”的含义是,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而言,分子是保持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单元。
2、原子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注意点:
“最小粒子”的含义是,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
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3、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注意点:
(1)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
(2)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也能。
但是,描述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时,要结合物质的构成去进行。
即物质由什么粒子构成,物质的化学性质就由什么粒子保持。
4、元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点:
(1)元素是宏观概念,没有个数意义。
(2)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根本区别在于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不同。
5、元素、物质、分子、原子的关系(见图1)
注意点:描述物质的组成、构成时,要分清大道、岔道和小道。
(1)一条阳光大道。
即一切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只要知道了物质的化学式,我们便能说出物质的组成。
(2)三条分向岔道。
即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描述物质的构成情况时,我们要注意总结各类物质的构成规律,以防在岔道上迷路。
常见的非金属单质、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由分子构成;金属单质、稀有气体一般由原子构成;常见的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由离子构成。
(3)一条羊肠小道。
即分子由原子构成。
描述分子构成时,我们也要注意联想物质的化学式,以免出现“水分子由水原子构成”的笑话。
7、化学式和相对分子质量(概念略)
注意点: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有宏观(物质、物质的组成)、微观(一个分子、分子的构成)两个方面的意义。
(2)相对分子质量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分子的真实质量与碳12原
子质量的的比。
8、化学式的计算
最常见的题型是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注意点:
(1)搞清化学式的意义。
(2)读懂题目的意思(近年来,联系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的试题出现的频率较高,解答此类试题时尤其要注意)。
(3)查准相对原子质量的数值,准确计算数据,注意格式的规范。
二、课堂小练(08年中考试题精选)
1、【08福建】下图中的符号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 )
2、【08广东】食品添加剂溴酸钾(KBrO3)会致癌,已被禁用,其中溴元素(Br)的化合价为( )
A.+1 B.+3 C.+5 D.无法确定
3、【08福建】下列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的
是( )
A.B.
C.D.
4、【08广东】食品添加剂溴酸钾(KBrO3)会致癌,已被禁用,其中溴元素(Br)的化合价为( )
A.+1 B.+3 C.+5 D.无法确定
5、【08广东】卟啉铁(C34H32ClFeN4O4)对人体缺铁性贫血有显著疗效。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卟啉铁中含有5种元素B.1个卟啉铁分子中含有34个碳原子
C.人体补铁的唯一方法是服用卟啉铁 D.“缺铁性贫血”中的“铁”指单质铁
6、【08临沂】钙是人体中含量较多的元素之一,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得佝偻病和发行不良,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
人体中的钙元素主要以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晶体的形式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
下列对羟基磷酸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羟基磷酸钙属于混合物
B.羟基磷酸钙的一个分予中含有44个原子
C.羟基磷酸钙由四种元素组成
D.羟基磷酸钙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
7、【08烟台】染发时常用到的着色剂——对苯二胺,是一种有毒的化学药品,有致癌性,会对染发者的身体带来伤害,其化学式为C6H8N2。
下列有关对苯二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对苯二胺属于化合物(B)对苯二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
(C)对苯二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3∶4∶1 (D)对苯二胺能被人体少量吸收
8、【08徐州】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发生了地震。
为防止灾后疫情出现,防疫人员用过氧乙酸(C2H4O3)、次氯酸钠(NaClO)进行消毒。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
B.次氯酸钠是氧化物
C.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
D.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4:3
9、【08盐城】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右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 )
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0 B.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0个电子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 10、【08盐城】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C.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
D.CO2和CO性质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分子间的间隔不同
11、【08盐城】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的外形好似“鸟巢”(The Bird Nest),有一类物质也好似鸟巢,如化学式是B5H9的五硼烷(见右图)。
下列有关五硼烷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五硼烷属于化合物
B.五硼烷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4
C.五硼烷中硼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5∶9
D.1个五硼烷分子由5个硼原子和9个氢原子构成
12、【08南昌】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是( )
13、【08南昌】下列化学符号正确的是( )
A.1个——氧化碳分子:Co B.2个碳酸根离子:2CO32- C.3个亚铁离子:3Fe3+ D.4个氢原子:2H2 14、【08临沂】下列选项中的两种物质,组成元素种类不相同的是( )
A.金刚石、石墨 B.水、双氧水C.氧气、臭氧 D.冰、干冰
15、【08义乌】某同学对一些科学符号中数字的含义有如下的理解,其中错误的是()
A.O2:可表示一个氧气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
B.2C:可表示两个碳原子
C.S2-:可表示一个硫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
D.NH3:可判断出该物质中N、H元素的个数比为1:3
16、【08义乌】科学家研究发现,以Y2O3,BaCO3和CuO为原料经研磨烧结后可以合成一种高温超导物质,其化学式可写成Y2Ba4Cu6O13,且在合成过程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无变化,则()
A.此合成过程的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Y的化合价为十2
B.此合成过程的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Y的化合价为+3
C.此合成过程的反应类型不是化合反应,Y的化合价为+2
D.此合成过程的反应类型不是化合反应,Y的化合价为十3
二、填空题
17、【08临沂】请用适当的符号表示下列化学用语
(1)2个氮原子_____________;(4)一个镁离子
(2)3个氧分子_____________;(5)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二价
(3)五氧化二磷_____________;
18、【08广东】下表是部分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主要化合价等信息,请完成以下填空:
(1)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2)核电荷数为12元素符号是。
(3)原子序数为8和14的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
式。
(4)请你总结出此表中的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合价或周期数的关
系
(任写一条)。
19、【08广东】2008年初,我国南方地区抗击暴风雪中融雪剂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其中一种融雪效果好、无污染的融雪剂的主要成份是醋酸钾(CH3COOK)。
请回答:
(1)醋酸钾中C、H、O元素的质量比
为;
(2)醋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为(保留一位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