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鞘细胞及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在视神经损伤治疗中的协同作用
脊髓损伤的治疗现状及进展

脊髓损伤的治疗现状及进展作者:夏计划邹国耀来源:《中国医药科学》2013年第09期[摘要]脊髓损伤(SCI)由于损伤机制的不同,分为原发性、继发性损伤。
原发性损伤是直接损伤,多为创伤性的,具有不可逆性。
继发性损伤为创伤后的病理生理过程,包括神经细胞的坏死和凋亡等,具有可逆性。
既往有不少学者在阻止或减少继发性损伤的治疗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近年来有不少新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涌现,现就脊髓损伤的治疗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研究人员或医务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脊髓损伤;治疗;进展;综述[中图分类号] R6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9-46-03脊髓受到外力造成的直接损伤为原发性损伤,直接损伤后会有一系列的病理生理过程,即脊髓继发性损伤,一旦造成损伤,后果较为严重。
近年来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研究较多,治疗方法也有很多,传统的方法通过手术解除压迫,内固定使脊柱恢复原有的序列及稳定性,以及药物,高压氧等非手术治疗手段来减轻脊髓继发性损伤,但在神经细胞的恢复方面效果不佳,因此涌现出新的治疗方式,如细胞移植,基因治疗等。
引起国内外众多学者关注。
1 手术治疗SCI后早期行内、外减压术,结合牵引、过伸等整复骨折脱位、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稳定脊柱等方法可达到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颈髓损伤:根据脊髓腹侧或背侧受损的情况及适应征,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
陈雄生等[1]报告3163例颈前路手术,发生颈脊髓和神经根损伤占总例数的0.41%。
胸腰段脊髓损伤:可根据具体损伤类型采用前路、后路手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探索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来处理严重而复杂的脊柱结核、胸腰椎骨折和脱位等。
金大地等[2]报告25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术后发生神经损伤22例,其中有16例完全恢复,马尾神经损伤未完全恢复4例。
实时三维导航辅助椎弓根螺钉植入技术应用于脊柱畸形的矫正中,增加了弓根螺钉植入的精确性,降低螺钉重植率,大大降低了医源性损伤[3]。
基因修饰嗅鞘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研究:可能成为首要的选择

CO r s O e et re O nd nc 0: Ya gZh g. n en S u yig f s e ’ t d n ma t rs or de r e, e t e , g e L c ur r De ar n f p t me to E er p x i menal t Te h ol y Ch n u c n o , e gd g
f r e t d . u t rs u y h
R S L SA ON U ON: fco n h ahn elc nsceeav r t f yo ie f r pn lodi u , n r E U T NDC CL SI Olt r e s etigc l a e rt ai yo tk sa e iac r jr a df m a y s e c n t s n y o
e pr s i n. x e so
Y a , oJ Y n , h n Z e gQ. n t d i l c r e s e tigc l rraigs ia c r jr: u nML Gu H, a gZ Z a gX, h n Ge ei mo i o a o n h ahn elf e t pn lodi u c f d e ft y sot n n y P siiyt b efs h ieZ o g u uh Go g h n a j uLn h a gK n f. 0 01 (4: 3 78 1 . o s l et rt oc . h n g oZ z i n c e gY nuy ic u n a gu 2 1 ;44 )8 0 -3 0 bi o t h i c i [t :w ht # ww.tr n ht:e .g k.o p c e. t / nz l f m】 r c p/ c c
2023北京重点校高二(上)期末生物汇编:神经调节章节综合

2023北京重点校高二(上)期末生物汇编神经调节章节综合一、单选题1.(2023秋·北京昌平·高二统考期末)严重创伤引起的脊髓损伤会导致排尿功能障碍。
以脊髓损伤大鼠为实验材料,通过对大鼠自身残留的脊髓和神经进行手术,构建新的人工反射弧()A.兴奋在新构建反射弧上的传导是双向的B.支配膀胱收缩的传出神经属于自主神经C.排尿反射的低级神经中枢是脊髓D.人工反射弧建立成功,可检测到新的突触形成2.(2023秋·北京昌平·高二统考期末)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是一种由2条肽链构成的蛋白质(每条肽链含119个氨基酸),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表达。
过量表达的BDNF能够修复突触和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的认知功能。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BDNF至少含有236个肽键B.高温加热可破坏BDNF的空间结构C.BDNF基因敲除的小鼠完好突触数量比对照组多D.增加内源性BDNF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方向3.(2023秋·北京东城·高二统考期末)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A.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B.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C.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D.神经元细胞膜外K+的内流是形成动作电位的基础4.(2023秋·北京平谷·高二统考期末)枪乌贼的神经元是研究神经兴奋的材料。
研究表明,当改变神经元轴突外Na+浓度的时候,静息电位不受影响,但动作电位的幅度会受到胞外Na+浓度影响。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测定神经元电位应在与内环境相似条件下进行B.静息电位与神经元内K+外流相关,与Na+无关C.动作电位值随细胞内外Na+浓度差变小而升高D.静息时,神经元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5.(2023秋·北京朝阳·高二统考期末)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会发生信号形式的转换。
嗅鞘细胞移植后脊髓半横断大鼠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和FGF-2表达的变化

Cha e n CNTF n ng so a d FG F- x r s in n r t t p na 2 e p e so i a swih s i l
c r e ie to f lo ng o f c o y e he t ng c l t a p a t to o d s m s c i n o l wi la t r ns a hi e l r ns l n a i n
t e w e ln e n t e s i a o d,t e o n h h n e o u e o p n l o d c l .M e h d : o h m h n p a t d i h p n lc r h n c u tt e c a g fn mb rfrs i a r el c s to s T
植后都能表达 C T N F和 F F2 G -。同未移植组对 比, 移植组脊髓 C T N F和 F F2表 达 明显增 强( G- P<0 0 ) 神经元和 少 .5 ,
突胶质细胞数量增加 ( P<00 ) 星型胶 质细胞数量无明显改变 。结论 :嗅鞘细胞移植人损 伤的脊髓后 能分泌 C T .5 , NF 和 F F2 并使脊髓组织 内 C T G 一, N F和 F F2的表达增加 , G一 引起神经元和少 突胶质 细胞 数量 增加。
[ src] Obet e oivsgt w e e oatr esetigcl ( E s ol sce ci Abtat jci :T net a ht r lc y nhahn es O C )cud ert ia v i e h f o l lr y
n uorp i fc r C T )a db s bolscgo t c r F F2 , n a eepes nc a g f e rt hc at ( N F n ai f rbat rwhf t ( G - ) a d m k x rsi h neo o o ci i ao o
脊髓损伤的干细胞治疗-文献汇报

治疗方式及细胞选择
嗅鞘细胞 (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
施旺细胞 (Schwann Cells)
成人神经前体细胞 (Adult Neural Progenitor Cells)
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
04
讨论及参考文献
讨论及参考文献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易获得,可从骨髓中 收集到的最为常见的干细胞,在脊髓损伤患者体内进行MSCs移植实现的功能性恢 复比较复杂,它能够阻止导致细胞死亡的炎性反应激活,但不具备直接替代神经细 胞的能力。
周围神经系统干细胞(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stem cells),主要包括: 施旺细胞和嗅鞘细胞,它们能够分泌神经生长因子来辅助细胞生长和临时地发挥着 替补细胞(replacement cell)的作用。之前的研究表明有一定的前景,其中一项 研究证实感觉评分取得显著改善,但运动功能仍然没有改善。
治疗效果评价
[1] Schroeder GD1, Kepler CK, Vaccaro AR. The Use of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Spinal Cord Injuries .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edic Surgeons(JAAOS) 2016 Apr;24 (4):266-275
治疗效果评价
[1] Schroeder GD1, Kepler CK, Vaccaro AR. The Use of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Spinal Cord Injuries .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edic Surgeons(JAAOS) 2016 Apr;24 (4):266-275
复方樟柳碱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视神经挫伤疗效分析

复方樟柳碱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视神经挫伤疗效分析发表时间:2011-07-20T10:33:50.183Z 来源:《求医问药》2011年第2期供稿作者:沈凌飞胡美君[导读] 神经生长因子可以保护其效应神经元,不同程度的减轻损伤造成的后果,并能促进其再生及功能恢复[7]。
沈凌飞胡美君(浙江省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永康321300)【摘要】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视神经挫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视神经挫伤患者共17例18眼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鼠神经生长因子,此为治疗组。
常规治疗14例14眼为对照组。
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显示,治疗组疗效(89%)明显优于对照组(64%),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视神经挫伤有显著疗效。
【关键词】复方樟柳碱;鼠神经生长因子;视神经挫伤【中图分类号】R77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523(2011)02-0073-002视神经挫伤是一种视力损害严重、预后极差的急性眼外伤,间接性较为常见。
国外一般主张早期应用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冲击治疗,但有效性存在争议[1]。
我科自2007年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樟柳碱及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视神经挫伤,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2007年9月至2010年6月我科收住的视神经挫伤患者31例32眼,伴有眼球破裂伤、视神经管骨折、眶壁骨折碎片损伤视神经者未归入本组。
其中男25例26眼,女6例6眼,年龄4~66岁,平均31.4岁。
视力:无光感 4眼,光感 6眼,眼前手动~0.1 18眼,0.12~0.3 4眼;病程2h~6h者24例,6~24h者5例,2例超过5d。
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7例18眼,对照组14例14眼。
1.2诊断①有明确的眼部或头部外伤史;②视力急剧下降甚至丧失;③瞳孔散大,直接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间接对光反射存在;④伤后早期眼底正常。
(整理)十二对脑神经.

嗅神经:嗅神经走行:嗅神经(嗅丝)分布于鼻甲上方及鼻中隔上1/3的嗅粘膜,起始于鼻腔粘膜的嗅细胞,嗅细胞的中枢突形成无髓的嗅神经纤维,它们集合成一些神经束,向上穿行在粘膜下层交叉形成丛状,最终形成约20条神经束,称嗅丝。
嗅丝排列成内、外两组穿过筛骨筛板的筛孔,入前颅窝,穿硬脑膜、蛛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终止于嗅球。
显微解剖发现嗅神经由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形成的嗅鞘包裹,毗邻嗅鞘间可相互交通、汇合。
嗅球成扁椭圆形,位于额叶与筛板之间。
嗅球后极延续为嗅束,走形在前颅窝底直回与内侧眶回之间。
嗅束三棱形,底面向颅底,尖端突入直回与眶回之间,并成为两者的分界。
蛛网膜包绕嗅束,底面平滑,顶部与额叶底部蛛网膜相延续。
大脑前动脉额极动脉分支与嗅球、嗅束几成平行走行。
嗅束与视神经成锐角相交,其间为大脑前动脉Al段。
嗅束于大脑前动脉Al 段处延续为嗅三角,并于前穿质前部分为内侧嗅纹、外侧嗅纹进入脑实质。
视神经:由视网膜节细胞的轴突,在视神经盘处聚集后穿过巩膜筛板而构成视神经。
视神经在眶内长2.5~3cm,行向后内,穿经视神经管入颅中窝,颅内段长约1~1.2 cm,向后内走行于垂体前方连于视交叉,再经视束连于间脑。
视神经长约40mm,向后内方穿经眶尖的视神经管进入颅腔,两侧的视神经汇合在视交叉。
视神经全长可分为4部:眼内部、眶部、管内部和颅内部。
眼内部:是自视神经盘至穿出巩膜筛区的一段,长约1mm。
眶部:长约30mm,是从巩膜筛区到视神经管的一段,视神经穿出巩膜后向后内侧行,被眼球筋膜的后部包绕。
在眶部后段,视神经被4块眼直肌包绕,视神经与各眼直肌之间充塞许多脂肪。
在视神经的上方,有上直肌覆盖,在该肌与神经之间、视神经中后1/3处,有鼻睫神经、眼动脉及眼上静脉,自后外侧跨神经的上方至前内侧;还有动眼神经的上支与视神经相邻。
在视神经的下方,有下直肌,两者之间有动眼神经的下支与之相邻。
在视神经后部的外侧与外直肌之间,有眼动脉、睫状神经及展神经。
大鼠睫状神经营养因子siRNA的设计及其有效性验证的体外实验方法

大鼠睫状神经营养因子siRNA的设计及其有效性验证的体外实验方法作者:郑翔,李瑛,孙运花,丁艳,毕文杰,周雪【关键词】 RNA干扰;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 大鼠; 体外实验RNA干扰(RNAi)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具有巨大医疗应用潜力的反向遗传学技术[1]。
该技术有双链干扰RNA设计与合成、序列有效性的体外实验验证和体内实验等重要环节[2]。
其中,前两个环节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先决条件。
与植物和低等动物不同,在哺乳动物细胞内进行RNA干扰的条件更加苛刻,尚存在许多困难。
比如,体外实验中,小干扰RNA(siRNA)的设计和有效性验证必须依据特定的规律[3-5],并且对操作的要求较高。
尽管如此,我们在实验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认为很多siRNA的设计、合成和效应验证在操作上有很强的规律可循,具备一定经验后就能事半功倍。
因此,我们以大鼠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 CNTF)的RNA干扰为例,介绍siRNA 设计合成及其体外有效性验证的全过程,,希望这些经验能够为其他实验人员提供一些有帮助的信息。
1 材料和方法1.1 大鼠CNTF siRNA分子的设计合成和修饰在PubMed主页(网址http:∥,大鼠CNTF的cDNA序列链接Accession号为“NM_013166”。
进入Invitrogen公司的BLOCK iTTM RNAi Designer主页,选择“siRNA”设计模式(即19nt靶序列选择),然后依次进行如下操作:将大鼠CNTF mRNA的Accession号输入到“Accession number”对话框中,勾选“Open reading frame(ORF)”选项(表示在开放读码框中寻找靶序列),选择物种为“Rat Rattus norvegicus”,选定G/C百分比为35%~55%[3],选定“Default motif pattern”,最后点击设计按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OECs和CNTF对大鼠视神经损伤后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建立成年SD大鼠视神经吸断伤模型,将体外培养纯化的OECs植入视神经吸断 处鞘膜下,同时玻璃体注射CNTF。按治疗手段不同,将实验大鼠分为对照组、CNTF
第二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组、OECs组和OECs+CNTF联合应用组。4w后,通过计算视网膜上相应象限视网膜 神经节细胞即神经元的存活数、神经元的突起长度和密度进行方差分析和线性回 归分析,评价OECs和CNTF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其轴突的逆行性保护作用。与正 常眼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量相比,对照组损伤眼神经元明显减少。各治疗组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且神经元轴突长度及密度也均大于对 照组。OECs组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数高于CNTF组,证明OECs保护视神经元作
葡聚糖胺(diopinylated
dextan
amine,BDA)逆行示踪技术评价OECs和CNTF
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和视神经轴突再生的影响。通过计算视网膜上相同视野 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即神经元的存活数、神经元的突起长度和密度进行方差分析 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价OECs和CNTF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其轴突的逆行性保 护作用,比较OECs、CNTF单独应用及联合应用对损伤视神经修复再生的影响,验 证二者的协同作用。
嗅鞘细胞
睫状节神经细胞营养因子
vision—‘evoked potential electroret inogram fluorogol d choleratoxin B biopinylated dextan amine
视觉诱发生物素化葡聚糖胺
阿糖胞苷
cytosine arabinoside neurotrophic factor horse
亲和素一异硫氰酸荧光素 烟酸己可碱 medium达尔伯克(氏)需基本培养基 磷酸盐缓冲液
双醋酸荧光素
fluorescein diacetate,Biochem horseradi sh perox i dase
辣根过氧化物酶 5一溴一2一脱氧尿苷
碘化丙啶
牛垂体提取物
.6.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 研究工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 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 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 示谢意。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效果,为临床救治视神经乃至中枢神经损伤提供新思路及实验依据。
[方法]本研究应用我校神经生物学教研室的OECs原代培养技术,体外培养纯化 OECs。然后建立成年SD大鼠视神经吸断伤模型:本实验采取经眶上缘暴露视神经 的方法制作视神经吸断伤模型,将体外培养纯化的OECs植入球后视神经鞘膜下视 神经轴突的吸断处,同时玻璃体内注射CNTF。按治疗手段不同,将实验大鼠分为 对照组、CNTF组、OECs组并IOECs+CNTF联合应用组。术后4w,采用霍乱毒素B亚单 位(ch01eratoxin B,CTB)顺行示踪技术及荧光金(fluorogold,FG)、生物素化
缩略词表
ON RGCs CNS OECs CNTF VEP ERG FG CTB BDA Ara-C NTF HoS FBS EDTA DMS0 optic
nerve
视神经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
retinal ganglion celis central
nervous
system
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 ls 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
用强于CNTF。
三、OECs和CNTF在视神经损伤修复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在观测、统计上述各视神经损伤指标时发现,与CNTF或OECs单用组相比,CNTF 和OECs联合应用组对视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最强。提示CNTF和OECs在视神经损伤 修复治疗中具有协同作用。 [结论]局部应用外源性OECs并lJ玻璃体注射CNTF均能减轻视神经损伤引起的逆行 性神经元损害,OECs保护视神经元的作用优于CNTF。OECs与CNTF联合应用保护视 神经元效果更加显著,两者合用产生了协同作用。
serum
神经营养因子
马血清
fetal bovine
serum
胎牛血清
ethylenediamine tetraacetic acid dimethyl sulphoxide
乙二胺四乙酸依地酸 二甲基亚砜
聚左旋赖氨酸
Poly——L——lysine Avidin—FITC Hoechst DMEM PBS FDA HRP Brd-U PI BPE dulbecco’S minimum essential phosphate buffer sal i ne
[结果]
一、成功进行OECs体外原代培养和纯化 应用原代培养技术,并用差速贴壁、阿糖胞苷抑制和Forskolin.SPE营养物 处理,从2.5月成年大鼠的嗅球分离、培养和纯化OECs。根据p75 NGFR免疫细胞 荧光染色及Hoechst细胞核标记染色分析了所得细胞的纯度并对不同培养时期的 细胞活性进行比较。成年大鼠来源的OECs纯化周期为lOd,所得纯度可达95%以上, 纯化后12—14d左右细胞活力开始下降。成年大鼠来源的OECs所得纯度较高,有利
学位论文作者张扣苛
日期:
锄张
日期:
砂矿罗年多月2日
加罗年/月3日
嗅鞘细胞与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在视神经损伤治疗中的协同作用
摘要
嗅鞘细胞与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在 视神经损伤治疗中的协同作用
[目的]视神经损伤后难以再生,至今尚未找到促进损伤视神经完全修复的方法。 近来研究证明,嗅鞘细胞及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均可有效促进损伤神经修复再生。 本研究首次将尚处于实验阶段的嗅鞘细胞移植术和已进入临床应用的睫状神经 营养因子(CNTF)玻璃体内注射联合应用,以期达到更理想的治疗视神经损伤的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刁尹哥萍
日期:
砂。尸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第二军医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第二军医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 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第二军 医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 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 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