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 丰富多彩的宋元文化教案 冀教版
七年级历史教案范文(10篇):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第十一课、梦幻超级大国…等

七年级历史教案(10篇)内容提要: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第十一课、梦幻超级大国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案例我喜爱的书法作品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案例我喜爱的书法作品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学案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学案第四课成吉思汗与忽必烈教案(川教版)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教案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教案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教案第5课和同为一家—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学示例夏朝和商朝教案全文字数:26479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清楚地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包括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绘画及书法成就。
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史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学技术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以及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通过了解《资治通鉴》的写作过程,及《资治通鉴》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宋元文化,而且是灿烂的宋元文化,可见宋元文化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特殊地位。
它上承隋唐、下启明清,以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创造了中华文明史上又一个文化高峰。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与“宋词和杰出的词人”是本课的重点子目。
本课的难点,是在介绍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成就时,如何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 丰富多彩的宋元文化教案 冀教版

丰富多彩的宋元文化【教学目标】1、了解《资治通鉴》的作者与体例、宋词及杰出的词人、元曲和关汉卿、宋元时期绘画及书法成就,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分析历史现象的初步能力。
2、理解文化与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关系;鉴赏宋词、元曲、宋元时期绘画书法作品,提升审美能力与鉴赏力,积淀文化修养。
3、了解《资治通鉴》的写作过程,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
能从宋词元曲、宋元时期书画作品中受到美的熏陶,体会词人作品蕴含的爱国情感,认同祖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宋词和元曲2、教学难点:在学习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成就时,如何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理解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形势变化对文化繁荣的影响。
【教学准备】查询与本节课有关的网络资料和书籍,开发课程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充分备课,研究学情,准备导学案、探究题。
预设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宋元时期,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哪些领先世界的成就?宋元时期,我国不仅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文学艺术领域也取得了灿烂的成就。
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把我国在文学、史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推向一个新的繁荣阶段。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宋元时期的文化艺术的殿堂,去领略古代文人的风采。
二、司马光和《资治通鉴》1、在我国瀚如烟海的史学著作中,有堪称“史学双壁”的两部史书大放光彩,一部是我们上学期学过的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另一部是什么呢,作者又是谁呢?它成书于何时呢?(1)《资治通鉴》的作者?生活的时代?①认识人物司马光看材料想一想:我们应该学习司马光的哪些可贵品质?勤奋、持之以恒、严谨。
②书名有何含义?“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历史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所以叫《资治通鉴》。
(2)《资治通鉴》的内容?(3)《资治通鉴》的体裁、特点及价值。
冀人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丰富多彩的宋元文化》课件

六、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
2、书法
书法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一门艺术?
东汉末年
我们学习过的著名书法家先后有哪几位? 东晋时期的王羲之 “书圣”
隋唐时期的颜真卿、柳公权。 “颜筋柳骨”
三、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
行书 宋元时期,盛行随意挥洒的___ ___ 著名的书法家有: 宋代: “宋四家” 苏 轼 黄庭坚 米 芾 蔡 襄
学家、散文家 。出生于河南省
光山县。司马光自幼嗜学,尤 喜《春秋左氏传》。宋仁宗宝 元元年(1038)中进士。司马 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
其中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主持
编写《资治通鉴》。他与司马
迁被并称为“两司马”。
一、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时期:北宋 体例:编年体通史(按年代顺序) 内容:叙述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作用: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参 考价值
风俗画出现、增多的原因: 城市发展,市民生活丰富。 名家、名作: 宋朝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元代赵孟頫《秋郊饮马图》(“神品”)
张 择 端 的 《清明上河图》(北宋)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 景象。这幅画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
赵孟頫的《秋郊饮马图》(元代)
元朝大画家赵孟頫的作品被人们称颂为“神品”。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为天! ——窦娥在刑场的唱词 《窦娥冤》写了一个孤苦无 依的年轻妇女窦娥,遭受无 赖陷害,反被受贿的贪官判 处死刑。关汉卿用浪漫的艺 术手法,让窦娥的誓愿实现, 愤怒鞭挞了黑暗势力。
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汗三年
三、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
1、绘画
宋元时期的绘画艺术,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技 巧成熟,突出地体现在山水画、花鸟画和风俗画的创 作中。
冀人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丰富多彩的宋元文化》word教案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环节
教学问题设计 复习提问上节课的内容。 一、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出示《中国 古代文化发展阶段示意简图》 ,通过对示意简图 的阅读得出结论:中华文明悠久绵长、根深叶 茂、硕果累累。由此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书思考:活字印刷术是怎们做的? 教师展示雕印的“灿烂的宋元文化”提问:这 是怎么制出来的?(雕印) 师:中国古代印刷术起源于印章和石刻,发展 到隋唐时出现了什么技术?(雕版印刷术)雕 版印刷术经过五代,到了两宋时期兴旺发达。 雕版印刷术出现以后,我国刊印了大量精美的 书籍。
展示提 高
名师精编
优明: A:造纸术--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前期) 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称“蔡侯纸” B:印刷术--11 世纪中期,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 400年 C:指南针--战国时制成的指示方向的仪器叫司南,北宋中期出现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传到 外国 D:火药:宋元时广泛应用于军事,后来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2、科技:北宋沈括“十二气历”著有《梦溪笔谈》 3、元朝郭守敬《授时历》 4、问答题:宋元时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有那些?
展示提 高
合作交 流
思考:从以上材料中分别获得了什么 信息?突出的变化是什么? 师 : 在学生讲解的基础上讲解, “沉 石寻孤屿,浮针辨四维” ,南宋诗人朱 继芳的诗句更道出了那个时代人们由 于小小的浮针而打开崭新视野的豪 情。指南针的应用使人类可以全天候 航行,将“原始航海时代推至终年。 ” 由此指南针也被世人誉为“水上之 友。 ”南宋时,经阿拉伯人传人欧洲, 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环球航行创造了 条件活动探究:比较一下金元时期的 火箭发射与今天的火箭发射原理是否 相同? 师:宋元时与科技成果相伴随 的还出现了许多科学家,书中提出的 主要是哪两位?其主要成就是什 么?。 三、总结 元朝的统一经济的发展以及隋唐文化 的基础,使宋元科技水平发展到一个 高峰阶段,四大发明的应用及传播, 促进了人类文明史的发展,与天文历 法方面的成就,共同构建了宋元文化 的繁荣。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学设计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清楚地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包括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科学家沈括、郭守敬的科技成就及贡献的有关史实,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本中插图的观察、想象以及对具体材料的分析,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过程,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
通过对宋元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的思考问题的初步能力以及概括、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史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学技术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以及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本课重点本课的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及应用。
●本课难点充分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学方法1、问题教学法。
2、启发式教学法.。
3、系统知识归纳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北京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字模”表演的图片,进行提问: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字模”表演十分精彩,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为之骄傲的一项发明是?(活字印刷术)【自主学习】【新课内容】为什么本课课标题是“灿烂的宋元文化”?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概况是怎样的?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是?(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回顾,先秦勃兴、秦汉昌盛、魏晋承上启下、隋唐辉煌、宋元灿烂,所以宋元时期是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期。
)探究学习,“知道不知道??”:1、你知道我们学过的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术吗?(雕版印刷术。
由此引出雕版印刷术,并探讨雕版印刷术的不足。
)2、雕版印刷术有什么不足之处?(通过完成课件材料“算一算”的两个小任务,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费时、费工、不经济。
由此引出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02

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插图、进行想象和分析的方法,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重难点]
重点: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
难点: 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资料]
1、多媒体展示平台。
2、自制课件;相关文字材料、图片材料。
四、[教学过程]。
七年级历史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教案教学设计

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学任务】
【教学流程】
反
思
完
善
梳理知识结构,形成知识体系。
设计意图:设计为火箭升空造型,表达所学内容科技史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开展创新。
〕
达标测评一、单项选择题:见同步学习,
(1)图一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它的名称是什么?它是什么时候印制的?
(2)图二是北宋杰出的创造家,他是谁?他创造了什么?
(3)图二人物的创造与图一相比,具有什么先进性
(4)通过比拟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1)《金刚经》唐后期868年(2)毕升活字印刷术(3)即经济又省时(4)活字印刷比雕版印刷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证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历史的进步.科技的开展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活字印刷的创造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开展起了重要作用,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的卓越奉献.《金刚经》。
教后反思。
【历史】冀教版历史七下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教案

【关键字】历史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本课是典型的科技课,学生的兴趣会比较高,关键是让学生参与进来,可用一些教具如指南针、印章等或一些图片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的名称,知道唐朝的雕版印刷技术和宋朝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的不同。
使学生了解四大发明向外传播的情况,认识到中国古代的科技成果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使学生知道沈括和郭守敬的主要贡献。
(二)能力目标探究三大发明的过程。
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和历史的感知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四大发明的介绍,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情感认同。
通过对宋元时期科学家科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四大发明的应用和向世界的传播,以及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教学难点对四大发明原理和科学家成就的理解。
教学方法讲述法、图表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结构与过程【新课导入】出示指南针和印章等教具,引发学生兴趣,自然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教学程序A.教学风向标、四大发明的应用及其给我们今天带来的影响。
发扬古代劳动人民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B.板书设计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1.毕昇发明印刷术2.活字材料的改进3.套色印刷术和转轮排字二、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1.战国时期司南道北宋指南针2.火药的发明三、四大发明的传播及其意义教师活动1.指导复习、提出问题。
温故引新2.展示:(投影)文明的勃兴(先秦)——昌盛文化(秦汉)——承上启下(三国南北朝)——文化高峰隋唐)——灿烂繁荣(宋元)3.引导阅读、分析课文4.调动学生积极性,要求学生展示查阅的资料。
讲故事5.指导探究:学生活动1.探究印刷术,回答雕版印刷术的不足,和不便的地方?例:一本书需要,12年,13万块版《大藏经》2.思考、回答:活字印刷术有那几道工序?宋元时期印刷术还有那些发明?3.讨论、回答:四大有那些?它们的影响有那些?四、沈括、郭守敬1.北宋沈括成就:《梦溪笔谈》、“十二气历”“石油”名称2.元代郭守敬成就:《授时历》(365.2425天)开凿通惠河课时小结:思考:什么因素促使宋元时期取得丰硕的科技成果?A.政治、经济、文化等B.隋唐文化的影响,外来文化C.各族人民聪明才智的结晶6.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有什么不同?今天的印刷业有了什么发展?7.课时反馈8.小结4.其它科技发明:阅读、回答、讨论5.参与课堂自制表格6.布置作业、完成课表7.课堂反馈8.试一试:自己刻字(肥皂、木板、土豆、胶泥等)课后小结本课知识零乱,复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丰富多彩的宋元文化
【教学目标】
1、了解《资治通鉴》的作者与体例、宋词及杰出的词人、元曲和关汉卿、宋元时期绘画及书法成就,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分析历史现象的初步能力。
2、理解文化与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关系;鉴赏宋词、元曲、宋元时期绘画书法作品,提升审美能力与鉴赏力,积淀文化修养。
3、了解《资治通鉴》的写作过程,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
能从宋词元曲、宋元时期书画作品中受到美的熏陶,体会词人作品蕴含的爱国情感,认同祖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宋词和元曲
2、教学难点:在学习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成就时,如何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理解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形势变化对文化繁荣的影响。
【教学准备】
查询与本节课有关的网络资料和书籍,开发课程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充分备课,研究学情,准备导学案、探究题。
预设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宋元时期,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哪些领先世界的成就?
宋元时期,我国不仅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文学艺术领域也取得了灿烂的成就。
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把我国在文学、史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推向一个新的繁荣阶段。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宋元时期的文化艺术的殿堂,去领略古代文人的风采。
二、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1、在我国瀚如烟海的史学著作中,有堪称“史学双壁”的两部史书大放光彩,一部是我们上学期学过的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另一部是什么呢,作者又是谁呢?它成书于何时呢?
(1)《资治通鉴》的作者?生活的时代?
①认识人物司马光
看材料想一想:我们应该学习司马光的哪些可贵品质?
勤奋、持之以恒、严谨。
②书名有何含义?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历史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所以叫《资治通鉴》。
(2)《资治通鉴》的内容?
(3)《资治通鉴》的体裁、特点及价值。
2、我们上学期还学习了一位伟大的史学家,他是司马迁,代表作是《史记》。
司马迁和司马光并称“史学两司马”,《史记》和《资治通鉴》被誉为“史学双臂”,下面我们就来对比一下这两部作品,(放映表格)。
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编写:编年体是以年、月、日等时间顺序为中心编写,就像我们的课本编写体例一样。
3、为什么北宋这样一个政治、军事上相对孱弱的王朝,却出现了这样一部通史巨著?
由于北宋王朝在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冲突中处于劣势,并且王朝内部存在许多矛盾,这样北宋的政治家们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于是便将目光转向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
给统治者提供了借鉴,那么给我们后人是否也提供了借鉴呢?你能在历史上找一些例子吗?
例:楚汉之争中刘邦取胜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善于用人,这值得我们借鉴。
生乙:西汉文帝景帝提倡节俭,重视农业生产,使社会安定,国家富裕,人民安居乐业,这值得我们今天借鉴。
例唐太宗时重视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往,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也使民族大家庭更
加和谐。
这也值得我们借鉴等等。
师小结:既然历史给我们这么多借鉴,那么我们学习历史有没有用呢?学习历史,在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这样会使我们的人生更加顺畅。
三、宋词和元曲
宋元时期,不仅史学成就突出,而且文学也成就斐然。
1、词来自民间乐歌、诗,与音乐有关,到宋代出现了空气繁荣的盛况。
同时出现了三大著名的词人。
(1)苏轼与《念奴娇·赤壁怀古》
(2)李清照与《乌江》
(3)辛弃疾与《破阵子》
对比分析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的词在风格上的异同。
2、关汉卿和《窦娥冤》
豪放的蒙古人不擅长读书,但喜欢看戏。
当时的文学家,不仅要写出好的句子,而且要用表演的方式和大众交流,即诗词和表演相结合。
关汉卿他亲自指导戏班演《窦娥冤》的时候,每一个句子写完,立刻叫演员唱给他听,做动作表演给他看,他本身已经不仅是一个诗人了,而是一个导演。
3、思考诗词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请仔细品味下面三首南宋时期的诗词,然后谈谈这三首诗词的共同主题是什么,并由此思考文学作品与社会现实有什么关系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陆游《示儿》“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
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
——岳飞《满江红》这三首诗词,都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特征。
没有宋金对峙和金兵南下,就不会有辛弃疾、陆游和岳飞诗词中祖国山河分裂深感悲痛的内容。
如果没有元朝黑暗的统治,就不会有《窦娥冤》的剧本。
四、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
在领悟宋词之余,我们一起来品尝宋元的绘画与书法,它将把我们带入美丽的艺术长廊。
1、张择端与《清明上河图》
2、赵孟頫与《秋郊饮马图》
3、宋元书法——“宋四家”与赵孟頫
与唐朝一样,宋代也涌现出一大批的书法家。
4、书法从什么时候开始正式成为一门艺术?之前我们学习过的著名书法家先后有哪些?
魏晋时期的王羲之,隋唐时期的颜真卿、柳公权。
最后,总结。
五、总结升华
讲到宋朝,很多人会脱口而出,这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
(皇帝懦弱,大臣贪生怕死,军士老吃败仗;1005年,澶渊之盟,宋给辽岁币;1047年,宋和西夏议和,宋给西夏岁币;仁宗时,部队由开国时的二十万增到一百二十万,军费占朝廷收入的六分之五;徽宗(亡国之君)对朝政毫无兴趣,喜爱享乐。
1127年,金灭北宋;1142年,南宋高宗和秦桧以谋反罪杀害岳飞。
)
可是在宋朝,它的文化成果却丰富到了令人惊讶的地步。
(指南针在宋朝开始运用于航海;印刷术在宋朝被发明;火药在宋朝开始广泛运用于军事;宋朝是中国瓷器史的辉煌时代;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
宋朝人编了《三字经》,也有了《百家姓》;儒家思想在宋朝发展为理学;宋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一个国家在政治上弱,很多人就会看不起这个国家,这说明政治史一直在干扰着文化史,这说明我们大部分人是没有独立的文化观的。
宋朝是历史上少有的一个朝代,它不那么强调战争,而是积极地去建设文化。
所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大家能学会更加公正,客观地去看待中国历史上的每一
个朝代。
很显然,宋朝,输了政治上的角逐,却完成了文化上的角色。